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导游词

南京导游词

南京导游词

南京概况

各位游客,首先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南京的概况。南京为江苏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南京横跨长江两岸,面积有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近1000平方公里)。下辖十区五县,南京市有人口529、82万。

南京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正是因为在丘陵之中是一个丘陵盆地,在加上属北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城市,由于南京的地理条件特殊,东、南、西、北四面环山,唯有西北方向濒临长江,形成向西北开口的“簸箕”地形,夏天东南群山阻挡了海洋季风,热空气又不宜扩散,所以炎热高温;而冬天,西北空旷,西北冷空气可长驱直入,因而严寒低温,曾冷至零下-10℃以下。因为高温,所以许多人就把南京、武汉、重庆并称为(三大火炉)。

南京历史悠久,建城史已有2500年左右。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六千多年前就有了原始村落。历史上先后有十个王朝定都南京,他们分别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曾经两次建都,一次是民国元年,另一次是1927年。

南京是江苏省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一座有一定规模的滨江大城市。它的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化纤、钢铁、建材、交通设备制造等是南京市的支柱工业,在全国也属于领先地位。

南京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即可种植北方作物,又可种植南方作物。因此,是一个渔,米,牧综合发展,新型的农村经济城市。

南京是著名的文化发达的地区。就学校而言,有地方普通高等院校30多所,普通中学323所,小学1489所。

南京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00多年的历史,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自然地形,河流,湖泊,给南京留下众多的自然资源,因此在世界游客中,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南京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南京观光游览。

希望南京能给大家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

灵谷寺

现明孝陵为原灵谷寺所在地。

灵谷寺原来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宝山下,最初,为南朝高僧宝志指定的墓地。宝志死后,梁武帝花了二十万铜钱买下独龙阜,并葬宝志和尚于此,并建开善精舍,这就是最初的灵谷寺。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出资在墓前建五级浮屠,称“志公塔”。浮屠即为塔。塔顶嵌有进口的无价琉璃珠,所以,这个塔又叫做玩珠塔。独龙阜也就被称为玩珠峰。

现在,我们来到灵谷寺的入口。面前的水池,叫放生池,又叫万工池,据说开凿此池花费了近万个军工才完成。万工池前是纪念祠的入口正门。门前有汉白玉座狮一对,东为雄师,象征“寰宇统一”;西为母狮,象征“子嗣昌盛”。方门门额上为钱松岩所书“灵谷胜境”。

现在,来到纪念牌坊前。这是一座五门十三脊的钢盘水泥仿古牌坊。正中门上南向有“大仁大义”匾额,北向有“救国救民”匾额。

牌坊前有一对石兽,称为俾修“”。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国民革命军的能征善战。

无量殿是灵谷寺唯一基本保持下来的明代建筑。(书P34页全部)

因灵谷寺是禅净双修的寺庙所以无量殿原供奉西方三圣,为藏经之所在。于1928年改为北伐阵亡将士公墓之祭堂,正中为国民革命阵亡烈士灵位,东为“总理遗嘱”,西为“国歌”,还分别将阵亡烈士的战役地、军阶职务和姓名33224人刻石110块嵌于四壁。

阵亡将士公墓采用了西式的坡式围墙,类似中国太师椅的形状。墓地与几何规则的绿地结合,东西各设一个纪念碑。西为第五路军松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东为十九路军松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松风阁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大型仿古建筑。它的单层石基既高且大,使人感到仰之弥高。屋顶为歇山重檐,琉璃瓦顶,重檐悬有“松风阁”匾额。阁有两重,外有回廊,内为走马道式楼梯。现为小卖部。阁后有一座石雕的大型仿古宝鼎,鼎身有“铭鼎垂勋”四字。

宝公塔原塔为七层,砖木结构。现灵谷塔为1931-1933年重建。塔为钢筋水泥结构,仿照古典楼阁式建造,是目前南京地区最高的塔。高61米,其中塔身55.3米,塔顶5.7米。塔基为直径30.4米的八角平台,护以石拦。正面为丹陛式台阶,丹陛上有石雕“日照山河”图。塔身九层八面,塔中有螺旋形的转梯直通塔顶,共252级。灵谷塔底层门楣上刻“灵谷寺”三字,是解放后中山陵园第一任主任高艺林所书。后门楣上“有志竟成”篆字,为中山植物园主任傅焕光先生所写。东西门楣上“成功”“成仁”及底层外壁上刻的“精忠报国”四个楷书大字是蒋介石所书。灵谷塔二至八层,每层都间以石碑四方。二至四层12块上,刻着孙总理北上时在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辞,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手笔。五至八层的16块石碑上,刻的是民国13年6/16日总理孙中山先生陆军军官学校开学训词,是吴稚辉的书法。第九层无碑刻,有“高瞻远瞩”之意。

塔,又称浮屠,原为印度的一种坟冢,释迦牟尼圆寂后,其遗骨舍利就存于塔中。

我们现在来到灵谷寺。门前照壁上书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是宝志的法号。

灵谷寺的山门为牌楼式,匾额“灵谷寺”是于右任所书,山门内为天王殿。

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副以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和十八罗汉等塑像。殿后院新建“大遍觉堂”,供奉三藏法师顶骨舍利和玄奘赴西域取经的有关资料。顶骨舍利供奉于木制镏金的仿明代大报恩寺塔中,是中国佛教界的至宝。

灵谷寺中还有两座墓葬建筑,一是邓演达墓,一是谭延恺墓。

雨花台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著名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游览。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雨花台成为屠杀革命志士的主要刑场。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到1949年间,在这里牺牲的人竟达十万人以上!其中有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中国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中坚分子,还有罗登贤、毛福轩、何葆珍、侯绍裘、黄励等。现在,这里有北、东、西三个主要的烈士殉难处,发人深思当时白色恐怖的残酷。1949年12月14日,南京市决定建立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包括立碑、

征集遗物、植树造林等。

陵园正门

现在我们看到的北大门是陵园的入口正门,由两根花岗岩门柱组成,上面雕刻着两只巨大的花圈,表达后人对先烈的怀念和崇敬。石柱高11.7米,隐喻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毛主席曾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由此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烈士群像巨雕

从大门进入陵园广场。广场计有三层平台。植雪松、龙柏、红枫等常绿树木,二层平台北端高高的旗杆上国旗终年飘扬。广场中间,第三层平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烈士群像巨型石雕。这是建国以来国内最大型的花岗岩雕像之一。这是为北殉难处,是1927-1937年间先烈被害的地方。1980年清明节前雕像落成。雕像由179块花岗石拼镶而成,像高8.5米,底座3米,宽14.2米,厚5.5米,总重1374吨。雕像塑造了九个革命先烈就义前的坚贞不屈的形象。其中有党的工作者、工人、战士、农民、学者、学生、报童等。塑像以上实下虚的手法,着重刻划先烈们面部神态,细腻地表现了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神情;下部虚刻,刀法粗犷,着力表现了烈士形象的崇高伟岸和革命立场的坚定不移。

纪念碑

现在我们来到雨花台主峰,纪念碑就巍然耸立在这里。现在看到的是新碑,建成于1987年,是东南大学齐康教授综合全国各地578个草案后定稿的。碑高42.3米,隐含南京解放的日期,即1949年4月23日。碑座为缓坡式四方基座,正南方的基座上屹立着一尊高5.5米,重5吨的烈士铜像,象征革命者坚贞不屈和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碑身正面镌刻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镏金大字,背面是由武中奇书写的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所立的铭文。碑额综合表现了火炬、旗帜和鼎三种形象。纪念碑是可登临的塔碑。纪念碑前,有三个巨形的花环,花环两侧各有五具象征性的石棺,棺盖上刻着花圈。平台前端还有两尊仿古纪念鼎。

碑廊

碑下第一层平台四周为廊庑。廊庑后墙是由全国著名的书法家赵朴初、欧阳中石、武中奇、萧娴等36人书写的三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里程碑式的经典文献,从碑廊的右边开始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来源》,左边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碑刻全长144米,共180块黑色花岗岩石碑,

全文47043字。

荷花池

沿着碑前的台阶继续向前参观台下长方形的游泳池叫荷花池,荷花出污泥而不染,香远益清,其高洁品德,正是死难烈士精神的写照。

荷花池北面,是巨型的《国际歌》碑。碑上部刻着《国际歌》五线谱和汉语歌词全文;下部从左到右分别为壮文、维吾尔文、藏文和蒙古文的歌词全文。

荷花池南面,相对应地立有国歌碑。

荷花池畔,有两尊男女青年塑像。男为军人,持枪脱帽,肃立哀悼;女青年低头默哀,表现了青年一代对先烈的无限追念。

国歌碑南面是雨花桥,又叫梅韵桥,桥栏是传统的长凳形式,装饰板上刻园环和梅花图案。象征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经过雨花桥,就来到了纪念馆。纪念馆1984年动工建造,1988年“七.一”正式对外开放。馆体为凹字形,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大型建筑。东西宽94米,进深49米,最高处为26米。主体建筑有两层,上有三座锥形堡垛。馆内陈列127位烈士的生平事迹,文字资料共100多万字,实物逾千件。纪念馆正面门额上镌刻邓小平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镏金馆名,上有雨花台陵园的标志樗图案,有资料称之为“日月同辉”。

思源广场

纪念馆南面是一小盆地,现辟为纪念广场,即思源广场,正南的水池称为思源池,意为“饮水思源”。1997年在池旁新增了两阻墙式雕塑,表现了南京地区的革命历程。

南部山丘上建有忠魂亭。亭为覆钟形,灰色花岗岩贴面,朝北的横额上有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的“忠魂亭”。它是用南京市30多万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建造的。外形含义为:学习中国

革命的斗争史,学习烈士的光学事迹,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整个纪念区建筑依山就势,逐层展开。纪念碑和纪念馆立于南北高低不一的岗台之上,成为参观中的两个高潮。南低北高的地势,使纪念啤显得更加高大。纪念馆的门框式通道又能完美地把纪念碑框入景中,成为摄影爱好者的首选角度,可以看到极富层次和起伏动感的陵园全景。陵园的其它建筑散布在四面坡岗间,自然环抱的地形和纪念小品建筑的巧妙布局,有效地营造出纪念陵园的恢宏气势和肃穆氛围,对瞻仰者来说,也容易静下心来思考学习,并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雨花台还有一些较著名的景点,如江南第二泉,又称永宁泉;雨花阁,南京地区最大的三层塔式楼;杨邦义剖心处等。请大家在空余的时间自由游览。

历史情况

综观整个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为宁镇山脉余脉,高55-65米,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一带地名变迁也很多,三国时统称石子岗,又叫长陵;东晋时称石子罡,又叫梅冈、梅岭营。。南朝时相传云光法师在此讲经,精妙绝伦,感动佛祖,佛祖散天花以褒,顿时天花乱坠,落花如雨。落地就变成了雨花石。唐朝据此传说改称雨花台说到雨花石,因其含有不同元素,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其中绿色最为珍稀,黑色则极不易得,因而被称为“鬼石”。品鉴雨花石,讲究“质、色、形、纹”四字。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请大家自由游览,谢谢!

中山陵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建于1926年至1929年春。安葬在紫金山,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愿望。孙中山1925年抱病北上,逝世于北平。就由当时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组织了丧事筹备委员会,选择了紫金山这块地面,并在上海征集了陵园设计的方案。由设计师吕彦直先生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设计稿获得了采用,并委任吕彦直先生为中山陵园的监工。

在广场南面,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台,台分三层,每层围以石拦。石台上一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是1933年秋由戴季陶和中山大学全体师生捐赠的。外铸中山大学校训“智

仁勇”三字,内置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陵园广场与陵园大道相衔,呈半园形。

好,我们现在来到“博爱”牌坊。请大家回头看,在中山陵的最南端,现在我们站着的这个牌坊,是一个四柱冲天式的牌坊,因为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写的“博爱”两个字,所以我们也把它叫做博爱坊。牌坊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标识,指示,或作大门的一种装饰建筑。大家请跟我往前走,经过这四百多米的墓道,墓道两边大家可以看到挺拔的松树,柏树,尤其是松树,我就要多讲一句,这是我们南京的市树。松柏自古以来就表示伟人的精神永远长存。现在我们就来到陵门。大家可以看到陵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寺庙前,官衙前,皇宫前,都回看到这样一对石狮子。石狮在当时的中国是没有的,是后来随着佛教传进来的一种护法神兽,所以把它放在建筑前,显示庄严,威严。大家随我向前看,这就是陵门。陵门顶为九脊,高16米,宽27米,用福建花岗岩筑成,入口为三拱门,门基为须弥座式。陵门檐下石额镌刻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是与“家天下”对立的思想。

各位,我们现在就进入中山陵园的陵寝范围。在进门之前,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这是一个由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形状,因为我们现在站的角度不很理想,特别是中山陵园种了很多的树,所以我们不可能把四周的围墙看的很清楚,如果能够看得很清楚的话,大家一定会看到中山陵的陵园部分就像一个巨大的警钟安放在紫金山南麓。

陵门后就是碑亭。是拱券式结构,亭顶为重檐九脊,覆以兰色琉璃瓦,中立石碑,高8.1米,下有山海图案之碑座,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颜体楷书镏金大字。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恺所写。碑亭至祭堂共有大石阶八段,每段设一平台。上三下五,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共有392阶台阶。设计意图要友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总理遗言。俯仰之间,感到先生的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祭堂前的大平台,两旁立石华表一对,石拦后东西有二石座,上置仿古家属献铜鼎各一尊。祭堂为一座仿古代木结构歇山重檐堡垒式建筑,四角各建堡垒式方室各一。门楣上分刻“民族民权民生”阳篆镏金字。重檐正中嵌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直额。祭堂内以云南产大理石铺地,青岛产黑石柱十二根,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塞克”镶嵌之国民党党徽。东西护壁镏金镌刻中山书写之“建国大纲”全文。

堂正中置孙中山长袍马褂全身坐像,系意大利白石刻成,像高4.6米,底边宽2.1米,为波兰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1930年在法国巴黎制成。像座四周有反映中山生平事迹的六块浮雕:1(南)如抱赤子;2 3(东)出国宣传、商讨革命;4 5(西)振聋发聩、讨袁护国;6(北)国会授印。

堂内主料为黑色大理石,与纯白石像一起烘托出浓重哀悼、静穆庄严的气氛,而白玉般的座像在黑色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高洁。

墓室南与祭堂相同。外门双扉铜质朱漆,饰乳钉铺首衔环。内门单扉铜质,正中刻“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阳篆大字,门楣上刻“浩气长存”四字,取自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写手迹。

墓室内顶为天穹状半圆形,外立观似钟形。顶用马赛克饰国民党党徽,正中为3.9米直径的圆形大理石石塘,上设护拦,下铺“马赛克”。正中棺座上安放中山先生大理石卧像,着中山装,安详如睡。系捷克人高祺所刻。中山先生灵柩自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近七十年未曾被打开、移动过。

中华门城堡

朱元璋打入南京后,被明王封为吴王,采纳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从1366年到1386年,用了21年时间,征用了5省125县20万户民工,修筑了环绕南京的33公里的城墙,现约有21公里较为完好。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古城垣。是我们南京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课题。中华门城堡是1931年重修直通城内的中华路而改名的。它原名聚宝门。

我们现在从城外向城内游览。南京的城墙一般高约12米,底宽一般为14米,上宽为7米。城堡的底部更为宽广。中华门城堡由一道城门三个“瓮城”组成,平面上为“目”字形,南北长129米,东西宽128米,总面积16000多平方米。每道瓮城都有一道“千斤闸”,现在我们只能看到这里有一条宽、深各约20厘米的槽孔。这是为关闭城门所用的。“千斤闸”是一整块巨大的石板,在城门墙上面两侧各有一个石槽,在当时装着绞轮,那是绞动“千斤闸”的起动装置。

我们现在站在第一座“瓮城”里面。我们看到第一道城墙有两层。第一层的两侧各有3个朝内的大洞,第二层还有7个更大的。这就是“藏兵洞”。整座城堡有27个这样的“藏兵洞”,可以埋伏3000名士兵和贮备部分军需物资,诸如滚木、擂石之类。

城墙的第一层,用的是整齐的巨型条石砌成的。第二层则用条石和青砖。青砖长45CM,宽20CM,厚10CM,重15公斤。来自5省125个县,为保证质量,在砖的侧面都刻有造砖工

匠和监督造砖官员的姓名、籍贯和制造时间。砖与砖之间用石灰、糯米汁、桐油和蓼草混合制成的“夹浆”粘合,十分坚固。

城楼第二层中间的一个“藏兵洞”开放给大家看。这个洞是所有“藏兵洞”中最大的,长45米,宽6.9米,高6.3米。洞很大,很深,里面有一个南京城墙和中华门城堡的微缩模型。南京城墙南北长约10KM,东西宽约6KM,呈不规划的形状。这是南京城墙与我国其它城墙的最大不同。比如东汉洛阳城、唐代长安城、明代北京城等,都有是规划的方形。朱元璋筑造南京城时,不拘泥古制,而是从实战出发,依据周围的自然地理条件,“据岗垄之脊”,利用东面和南面的外秦淮河,西边的金川河和北面的玄武湖,形成了南京城天然的护城河。筑城时,疏浚挖出的土方填入城墙中间夯实,体现了统筹效率。

第二层平台上面原来有木结构的敌楼,重檐三迭,最后毁于日寇侵华炮火。南京城的原十三座城门,以南方的三座门(聚宝、三山、通济)最大。其原因是雨花台一带,自古即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朱元璋审度地势,东是盘龙紫金山及宁镇山脉诸山;西有虎踞石城山,北有天堑长江,唯独城南,除丘陵雨花台外,为一广阔平地,所以是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

宏伟的南京城墙,建有垛口13616个,当时开城门十三,依次为神策(和平)、金川、钟阜、仪凤(兴中)、定淮、清凉、石城、三山(水西)、聚宝(中华)、通济、正阳(光华)、朝阳(中山)、太平。从清末到解放初期,又开城门10座,现在计有23座城门。为了控制京城外的其它制高点,朱元璋又兴建外廓,周长180里,外城早毁,但地名如麒麟门、尧化门等,至今犹存。

夫子庙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夫子庙游览。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它的源头有两个,分别是句容宝华山,溧水东庐山,在江宁方山汇合,形成秦淮河干流。在城东通济门外九龙桥分为两股,由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的城内段称为内秦淮河。我们所说的十里秦淮风光带指的就是从东水关到西水关恢复的建筑。秦淮一名,初见于唐朝。最早见于杜牧《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六朝时内秦淮河两岸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因内秦淮长约十里,故有“十里秦淮”、“十里珠帘”之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启动了恢复秦淮河风光带的工程。以秦淮河作为

中国旅游业的重点开发项目,恢复了夫子庙,学宫等主体建筑,后又开辟了贡院。并按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恢复两岸河房、楼台、廊榭。徽派民居建筑,源于皖南徽州,是上江下江常见的建筑形式。其特点是“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现在十里秦淮已经成为集旅游观光、美食、购物、娱乐、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景点。1988年,秦淮河又出现了画舫,现“秦淮画舫游”已列入国家级专项旅游节目。

秦淮河畔有乌衣巷,原名乌衣营,是东吴御林军的营地,后东晋王谢两大望族在这一带居住,建房成巷,故称乌衣巷。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按毛主席手迹刻成巨碑立于巷口。

孔庙

各位朋友,现在就请随我参观孔庙。夫子庙又叫文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庙宇。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因此受到历代帝皇的尊崇,多有封号,如“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衍圣公”等。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现是庙、市、街、景合一的景点。

孔庙泮池呈半月形,鲁国学宫即设于泮水之畔,以后相沿成习。凡是学宫都要设泮池,南京的夫子庙是利用自然河流做泮池而建。池南岸有红墙照壁,又称萧墙,主要起遮挡作用。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全长110米,(高10米),是全国最大的照壁。泮池北岸为石栏,建于明正德年间,是夫子庙地区真正的古董之一。

泮池西有文德桥,其出名是因为有“半边月”的奇景。出现这种奇景,可能是这桥正好建在子午线上,现改为仿古石栏桥。

泮池西北有一六角亭,名为聚星亭。取意“群星毕集,人才荟萃”。泮池东,临河有魁星阁,又称文星阁(现为茶馆),内供奉魁星。阁三层六面,上覆黑筒瓦,宝兰瓷顶,翘檐配有铜铃。阁与长廊相接,是夫子庙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泮池北为天下文枢坊。这是八十年代末新建的一座钢筋水泥仿古牌楼。层层斗拱承托巨大的楼顶。坊额青底金字,“天下文枢”,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

棂星门

棂星门又称仪门,是专为皇帝祭孔行走用的礼仪门,棂星门六柱三门,石结构,中间镶嵌牡丹浮雕图案,柱出头皆用云板,为冲天式牌坊,又叫华表坊。棂星即文星之意。

大成门

大成门,又称为戟门。大成门内有四块古碑及左右新建的碑廊,即征集的名人字画墨宝碑。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四块古碑。

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记载了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由曲阜去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治国之法的事迹。

集庆孔子庙碑。刻于元至顺元年。元朝武宗下诏“以兴学作士为王政”,复建孔庙,由卢挚撰写孔庙碑文,但当时并未勒石。至顺元年文宗时,才由纯斋王公书之刻石。清咸丰时,夫了庙毁于战火,此碑亦湮没,1986年在大成殿西侧挖出。

1.封四氏碑。刻于元文宗至顺二年。文宗下旨:加封颜回、曾参、孟轲、孔及为四亚圣,时以此旨刻石。封至圣夫人碑。刻于元至顺二年。文宗旨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时以诏文刻石。

大成殿

大成殿为夫子庙主殿,高18米,进深约21米,东西七楹,约27米,系重檐翘角围廊式建筑。连回廊共56根巨型石柱。屋顶龙吻脊中有“双龙戏珠”立雕砖刻。殿廊环立二十六根仿木圆石柱,前后花格园门十扇,殿内藻井枋棹。双重飞檐中悬海兰色竖匾,上三个金字:“大成殿”,为姬鹏飞所题。大成殿原是供奉孔子像、牌位及祭祀孔子的享殿,现为文物风俗陈列馆。1991年制作了一幅孔子画像,高6.5米,宽3.13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幅孔子画像孔子像的周围为一组玉石刻的孔子生平浮雕。

学宫

现在我们来到了学宫.依照惯例,学宫应建于孔庙后,为本州府的最高学堂,是本地秀才听讲、授课、学习的地方。学宫是一组建筑群,有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及敬一亭。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殿。一般称明伦堂,而南京独称明德堂,在夫子庙,明德堂应该算是唯一未被破坏的古迹。

尊经阁是保存孔子及后代文献的地方。上层用来存经,下层是教谕、讲授功课的地方。现为1988年新建的三楹三层的仿古建筑。后面还有青云楼、崇圣祠、敬一亭。

购物不能不提及东市和西市,原为学宫进出的甬道,现建成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专售文化用品和工艺品。

江南贡院

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夫子庙东侧的江南贡院,是县府学考试场所。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乡试、会试都集中在此。因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九年迁都到北京,南京仍为留都,故贡院称为江南贡院。贡院规模很大,原有号舍两万四百多间,清末科举废除,民国初期辟为市场,现已成为科举考场博物馆。既然来到了贡院,那就不能不提及科举。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分四级:童试-生员(秀才);乡试(秋闱)-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明远楼

原为贡院之中心最高建筑,楼有三层,四面开窗,是监视考场之所在。现为博物院正门。明远楼名取义为:“慎终追远,明德而归厚矣”。

至公堂为监临外帘官聚会办公之地,现辟为历代科举考试陈列馆。戒慎堂在至公堂后,是考生交卷之处。

号舍

号舍原有两万四百间,外墙八尺,号门高六尺,一个字号长逾百间,少则六十间,皆南向。号以砖墙为隔,无门,墙上有两道砖缝,以便承板,白天为案,夜间为床,号高六尺,深四尺,宽三尺。每号巷口门楣墙上大书“字”号,排号均为千字文。

好了,夫子庙的讲解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明孝陵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是明孝陵。它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位于紫金山独龙阜。明孝陵周围45里,规模宏大。陵墓的入口处在卫岗南京农业大学对面。前面有下马坊。从下马坊向西北走700米,可以见到三券拱门,即大京门、又叫大红门,现门楼坍塌,朱漆大门已无存。

越过30年代为中山陵开辟的陵园路,我们就来到了碑亭。碑亭俗称四方城,由于原来的琉璃瓦歇山重檐的亭顶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四面墙壁和四券门,所以才得了“四方城”这个俗名。里面的石碑名叫“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有称“功德碑”。这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通高8、78米。上面的碑文共2746字,是永乐皇帝的手笔。碑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叙述朱元璋的身世。②说朱元璋造反系“为民请命,发迹定远”。③称颂朱元璋称帝后,立皇太子,追封同性等功绩。④说朱元璋废中书省,置六部。⑤说朱元璋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建国学,亲祀孔子等⑥还刻有皇族子孙等后裔57个人名。

出四方城,可以看到霹雳河,也就是御河,原来建有石制御河桥。过了桥,我们就来到神道。神道的前部是石像路,有石兽六种,总共十二对,二十四只。依次为狮子两对、獬豸两对、骆驼两对、象两对、麒麟两对、马两对,都是一对站立一对蹲地。其中石象、骆驼最大,需要80吨重的整块石头方可雕成。

神道从石望柱转而向北。有石望柱两根,呈六角形,上雕云龙图案。这一截神道,两旁有高3米的石翁仲四对。两对是文臣,两对是武将。神道上的石刻,高大肃穆,一来可以记功绩;二来可以重威。神道的尽头原来是三通道的“棂星门”,又称“龙凤门”,现在我们仅仅只能看到遗留下来的石柱础六个。

棂星门的后面是御河,现在有石桥三座。过了桥便是一段石子路,比较宽阔,路旁植有松柏树。走上去就是孝陵的陵寝所在。

陵门原来是文武方门,乳钉衔环,乳钉应为九九之数。现在的门、墙、额及门东“特别告示”牌为清代所建。进入陵门,一眼就看到“治隆唐宋”碑亭。这里原来是享殿的大门。康熙二十三年,清玄烨第一次拜谒孝陵,行三跪九叩大礼。向天下昭示了对前朝开国皇帝的尊重与钦佩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碑是康熙三十八年玄烨第三次南巡时所立,1699年由江宁织造郎中曹寅雕刻而成。

过了碑亭,大约走56米,就来到了孝陵享殿的旧址。原来的享殿有九开间,殿外丹陛崇高,上面刻有云龙图案,主殿黄屋重檐,共有巨型楠木柱56根,都是从云南万里迢迢运来的。中宫供奉朱元璋与马皇后神主。殿后为六部,有御座、几案、石龟等,但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这三间房子是清朝同治四年和同治十二年给守灵人住的,里面悬挂着朱元璋及马

后太子画像若干幅。

继续北行,是大石桥。大石桥的北面就是明楼和宝城。宝城是坟茔之地,两旁有明代砖墙。明楼方城的中间有甬道,共54级。拾级而登,迎面为宝城,有石条十三级围之,正中有后人刻的“此山明太祖之墓”。让我们沿着台阶到明楼参观。明楼的四壁仍然存在,但是楼顶已经没有了。明楼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有三道拱门,东、西、北面各有一道拱门。看到这里,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此楼“金顶红墙、兽吻飞檐、彩椽藻井、巨龟大碑”应该是何等的壮观。

明楼后面就是宝城,也叫宝顶,以条石为础,青砖为墙,圆形大丘有325—400米高。朱元璋和马皇后就葬在这个土丘下的地宫里。

好!我们今天关于明孝陵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将尽我所知为大家服务。

煦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前往煦园游览。

长江路292号是南京历史遗迹之一。自明初以后,多有更迭,历经明、清、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等朝代,尤其曾作为太平天国天王府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颇为引人瞩目。煦园就是其中保存较好的一部分。

明永乐二年,成祖朱棣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封国本在云南,因其坚持留在南京,住在西花门外的汉王府。花园也因其名而称煦园。现存部分是当年汉王府的西花园,所以煦园也被称为西花园。清代设两江总督衙门于此。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进南京,洪秀全将两江总督署改为天朝宫殿。

我们要参观的地方是西花园及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旧址。这里不仅可以领略600年来的历史风云,还可欣赏到园林艺术。江南园林是世界文化的奇葩,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中国园林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形象体现,是人对自然认识的精炼与再造。西花园,成形于清末,深深打上了太平天国的烙印。占地1.4公顷,可以分三个部分游览,一是园门前的小院,二是东半部以建筑山石为主的园林,三是西半部以瓶状水池为中心的园林。

进入东侧外门,是一个呈三角形的小院落,粉墙上洞开一园门,上额“煦园”。这是整个园林的“序”。这里的几个要素起着不同的作用。A、高墙收缩视线,从心理上做好细品慢究的准备,真正领略园林的“真谛”。作用是(1)遮挡,符合古人含蓄蕴籍、不事张扬等思想。(2)突出光影朦胧的美学效果。B、漏窗(透花窗),墙也因此叫花墙。(1)自身外观美丽;(2)打破又高又大的墙壁的单色,具有动感。(3)有“泄景”、“引景”的作用,沟通墙两面的景物,似隔非隔,若隐若现,可窥一斑,不可见全豹,引起探求的欲望。小院左前方,有太湖石,外形很象跃起的鲤鱼。合鲤鱼跳龙门之说,还暗喻生活宝贵、年年有余、飞黄腾达等好彩头。

假山

进园后一座由太湖石堆成的假山挡住去路,山上有六角亭一座。假山主要起隔景作用,是眺望整个园林,了解整个园林概况的最佳地方。作为一个景观被别人看,站上去又是看别人的最佳处。亭者,停也,在过去是一种公共建筑,古代的路边郊外都设有亭子,供行人休息,避雨,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

桐音馆

假山的西北,有清厦三间,正中匾额题“桐音馆”,桐音者,知音也。这是主人款待知心好友的地方,也是秋天赏月的好地方,月上中天,看东南月移,假山上有一小亭,恍若云中,在看前面一簇簇假山变成一个个小动物。

桐音馆的后面,是一座大型太湖石假山,假山中收置有道光皇帝亲书的印心石屋碑,是道光皇帝赐给陶澍的题词,这是很难见到的道光石碑。

方胜亭

桐音馆西南的一亭双顶,这就是方胜亭,俗称鸳鸯亭。这也是民国前江南唯一的方胜亭。梁柱间有大大的彩绘“雀替木”,这是清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长廊

廊多建在高墙的下面,打破了墙的单调,把白色的墙划分成各种各样的空间,被人看的时候,

在白墙的烘托下,具有一种动感,亭子的后面有一块唐朝张继碑,上有“枫桥夜泊”诗,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俞樾的治学精神是何等的严谨,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园林的西部,以瓶状水池为中心的两组对称建筑,南北对称的是漪澜阁和不系舟,由不系舟看漪澜阁,上面有小字“水舟双鉴”,在那儿看船,想到这个船能在那里千秋万代永远不动,不怕风浪,象征自己的家业牢固,起警世作用。不系舟是一座建于水中的石舫,舫下是青条石的船身,舱为木制。唐太宗讲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乾隆称之为不系舟,是说自己的江山社稷稳如磐石。

猗澜阁南部有一露台,是祭月拜月及听曲的地方,中秋之夜,以女人为主祭月神,男人陪伴,祭品多为月饼,水果之类,祭完以后,边吃边赏月。

夕佳楼

是夕阳西下,登临此楼。满园金光笼罩,水中倒影熠熠生辉,此时此刻,风景绝佳,所谓风景无限好,东边是喜上眉梢榭,榭者,借也,借水边一块地方,是早晨晨曦初显,百鸟临于林间,缕缕阳光洒在湖上,此时此刻欣赏整个园林安逸的氛围,水池是花瓶状,这些建筑的顶上都有花瓶状形状,所以我们说这个花园深深打上了太平天国的烙印,寄托了太平天国时的人们对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向往,除此以外,在猗澜阁门的下部,还有花瓶和小香炉图案,花瓶和鼎放在一起,具有平等的含义。

此外,还有孙中山的办公室,卧室,那么就请我们讲解完之后,各位自由参观。

西花园的参观就到此,请各位自由活动,照照相,我们十分钟之后在门口集合。

鼓楼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鼓楼公园游览。

紫金山余脉西延入城,成为南京秦淮河与北部金川河的分水岭,将南京城一分为二。城市地理位置的正中,一岗隆起,就是这道余脉的一部分,成为南京城的地理中心。明时,在岗上建鼓楼,在鼓楼之西建钟楼。后钟楼坍塌,鼓楼独存,岗因楼名。称为鼓楼岗。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距今已六百余年。鼓楼上部为楼阁,下部为城阙。城阙红墙高约9

米,底层东西长44米,南北宽约27(26.6)米。有拱型无梁券门三座。当时是城市的交通要道。上面全木楼阁,长约14(13.77)米,宽10.67米,分为两层,现存的鼓楼,人称“明城清楼”,这是因为上层楼阁早塌,于清代重修的,城阙却是明代原物。现在,鼓楼岗仍是南京城的交通咽喉。

鼓楼、钟楼和戏台等是元代以后出现在城市中的公共建筑。明朝皇帝迎王、选妃、接诏、通知群臣议事等国家大事,常要用钟鼓楼来通传信息。古人没有钟表一类的计时器,日常报时也就靠钟鼓楼。顾名思义,钟楼置钟,鼓楼置鼓,交替使用,约定俗成。之所以特别指出这一点,是因为钟楼已毁,而鼓楼中原鼓亦已无存,现悬一大钟容易使人误会。据记载,当时的楼阁十分巨大。阁内原置大鼓二面、小鼓二十四面、点钟一座、牙杖四根、铜壶滴漏一座、画角二十四板,现均已无存。现在挂在南面屋檐下的大鼓,是后来仿制的。在古代,钟楼司白天报时,鼓楼司晚间报时,晨钟暮鼓,日夜交替,循环不已。

钟声清越,响亮及远,鼓声沉闷,不扰晚间休息。报时采用地支十二时辰计时。每晚戍时(19-21时)开始,击鼓十三通,叫定鼓,表示已入夜,城门关闭,城内外不再通行。然后每一时辰击鼓一次,一次为一更,称为更鼓,每夜共有五更,也叫五鼓。全于依所报时刻起居作息。在皇城,皇帝和百官上朝亦以鼓声为度。百官三鼓即起,四鼓集于朝,五鼓入朝参拜。

在鼓楼,我们不能不谈到中国古代的记时。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测定一个回归年为365又4分之1天。人们用动物的习性、日光的移动、月亮星辰的方向变化等估算时间,如听鸡鸣、发明日昝等计时器。铜壶滴漏是这些计时仪器中最为精确的一种。铜壶滴漏有四斗,上斗名“天池”,第二斗名“平水”,第三斗名“万分”,第四斗名:“收水”。铜壶滴漏不受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昼夜不停。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23-1时)-2更;丑时(1-3时)-2更;寅时(3-5时)-4更;卯时(5-7时)-5更(点卯);辰时(7-9时)-(食时)钟楼敲钟,108(紧十八,慢十八)次;已时(9-11时)-隅中;午时(11-13时)-(日中);未时(13-15时)-(日侧);申时(15-17时)-(脯时);酉时(17-19时)-(日入);戍时(19-21时)-(黄昏);亥时(21-23时)-1更(入定)。

圣谕碑

清初,鼓楼上层楼阁已毁,康熙二十三年,其南巡莅宁,曾受到地方官员和百姓的夹道欢迎。康熙驾临鼓楼,并于此发表南巡观感,勉励地方官员。翌年,两江总督王新命等地方官员在楼上立碑记事,并重修一小楼。碑高5.24米,碑额蟠龙环护,中刻“圣谕”二字。碑文记载康熙训戒百官要“廉洁奉公”,发展生产等及“南巡盛况”。碑后刻诸官名姓。这块石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所以成为清初碑刻中的精品。故清代名此楼为“圣计分表碑楼”或“碑楼”。民国初年,又在此楼上加复层。名畅观楼,因为当时周围无高层建筑,所以登临斯楼,极目四眺,看南京城貌。

钟楼

在鼓楼西边,原建有钟楼。清康熙初年楼塌钟坠。立的一口不知所踪,卧的一只在光绪年间,被江宁布政使许振吊立,并筑大亭以悬,这亭即今之大钟亭,在鼓楼的东北方。明铸大钟,为紫铜,高4.27米,口径2.29米,底边厚0.17米。重约46000斤。

大钟亭对面还有个三姑娘墩。

鼓楼的讲解至此结束,谢谢大家!

玄武湖

玄武湖在南京城东北,玄武门外。它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东为钟山,南为覆舟山、鸡笼山、北极阁,西南和西面是明城墙,紧邻市区,北为小红山,南京火车站就座落在这里。湖呈椭圆形,周长十多公里,总面积472公顷,水陆比例为6:1,水源主要来自钟山。玄武湖古名“桑泊”,秦汉时比较荒凉。东吴时名“后湖”,因在此训练水军,所以还叫“练湖”。为纪念秣陵尉蒋牧,又称此湖为蒋陵湖。六朝时,称“习武湖”,民间又称“昆明湖”、“饮马塘”。玄武湖一名,始见于刘宋元嘉二十三年。玄武是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其形象为龟蛇合身,并与青龙(东方之神)、白虎、朱雀合称为四神,与天地合称为“六合”。宋神宗时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为田,元朝重加疏浚恢复,然而湖面已大为缩小。明时,又用来贮藏全国户口赋役的总登记册,称为黄册,玄武湖被列为禁区。清朝成为农民种田打鱼所在。宣统元年,玄武湖开辟为公园。同年开丰润门,后改称玄武门,解放后复其原名玄武,加以整治,现在五洲棋布,堤桥相衔,景色无限。

出玄武门,迎面的长堤即翠虹堤。过堤即为环洲,环洲烟柳系环洲风景的主要特色。环洲初踏,迎面是假山群,石山前,一太湖石突兀,其西有一小石,这就是“童子拜观音”。这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在环洲上有郭璞墩,郭璞是晋初文学家和占卜家。洲北莲花港内有喇嘛庙,本名莲花正觉禅寺。洲东有月季园,月季园每年4-11月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洲上还有一棵银杏,是珍贵树种,有活化石的美称。

樱洲,因洲上广植樱桃,故名。现在种植多种日本樱花,还广植各色海棠、两色玉兰、紫藤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全洲掩隐在花海之中,故称樱洲花海。

菱洲,原在湖心,四面环水,不与他洲相连,因水中盛产红菱而得名。后筑新堤直通解放门,两边建桥与环洲相接。此洲东面,湖面开阔,此处看,高山、大湖、古城、塔影(覆舟山上“三藏塔”倒影湖上),所以其有“菱洲山岚”之誉。原动物园门前,有五色草塑成的大型二龙戏珠。

梁洲,来由是南朝梁昭明太子曾在洲上设梁园,玄武湖中,此洲开辟最早。洲上有揽胜楼,为南朝宋时检阅水军之处。明代建毛(猫)老人庙,后毁于清初战火,清同治年间改建为湖神庙,现辟为展览馆。庙前有铜钩井。梁洲遍杆银杏和雪松,南有牡丹芍药园。梁洲自1928年秋开始,每年秋季都举办菊展,菊展蔚为大观,此洲也因得“梁洲秋菊”之名。洲上有白苑餐馆,因“八鲜活鱼”而出名。

翠洲,在五洲之中最为僻静,洲上林木茂密,有雪松、龙柏、县铃林,广玉兰,绿草如茵,花开如云,故有“翠洲云树”的美誉。

玄武湖公园的水适合种花、养鱼,并对空气清洁、温度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玄武湖的最突出的四点:山、水、树、城吸引了南京市民和各地游客。好!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南京长江大桥

各位游客,我们来游览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先来看看长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沱沱河为长江正源。干流流经青、藏、川、渝、滇、鄂、湘、赣、皖、苏、沪、重庆、上海十一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居世界第三位。我们把湖北宜昌以上划为上游,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和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现在我们来到长江大桥模型室,就此模型介绍长江大桥的情况。现在我们来到南堡模型室,这就是长江大桥的模型,与真桥比例为1:300。左手边是长江北岸;右手边是长江大桥的南岸。长江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陆地上引桥分开,在江上,上为公路,下为铁路。两桥堡之间为正桥,也是长江在此的宽度。在桥上有反映建桥时,我国工农业等的浮雕,玉兰花型桥灯和反映当时人们思想的浮雕。

此玻璃代表长江水面,桥墩在水面上10M,水中35M,泥沙层35M,共80M,桥墩间跨度除江北第一孔是128米外,都是160米。根据江中水文地质状况,共采用了四种筑墩的方法。

长江大桥1960年动工,1968年完工,共用9年时间,有5000专业工人,无数南京市民参加劳动。用去钢材十多万吨,水泥一百多万吨,花费人民币2亿8千万元。目前是我国第二大铁路公路两用桥。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3.5米,正桥全长1577米,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正桥钢梁总长1576米。目前每天通过的汽车有三万多辆,火车200多列。公路桥以工字门柱为起点,两侧有二米多宽的人行道,矗立着120对玉兰花灯柱。正桥前有四座大型人物群塑。正桥以南北各两座桥头堡为标志。堡高70米,每堡均以三面巨型红旗为顶。南北堡均有参观室及电梯升至平台,供国内外游人参观。两岸公路引桥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各34孔。没有大桥时,火车渡江需要1-2小时,现仅需要2-3分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沟通了津浦、沪宁铁路,形成京沪大通脉。给政治、军事、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桥是独立自主设计、施工、利用国产材料所建的国产大桥,给中国人民极大的自豪感。在九江大桥之前,20多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铁、公路两用桥。

桥墩的四种施工方法:

筑岛混凝土沉井基础

钢沉井套管柱基础

浮运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

钢板柱围堰管柱基

莫愁湖

各位游客: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被誉为“金陵第一名胜”的莫愁湖。她位于水西门外,整个水面周长3公里多。面积48、6公顷,其中水面37公顷。莫愁湖公园内楼、堂、廊、阁组合高低起伏,曲折有致。北面有清凉山、石城山,西有大江,东面、南面连接市区,非常适于市民休息、游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雨中观赏莫愁湖别有风味,如临仙境,所以,才有了“莫愁烟雨”这一名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