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种排序方法简单理解

四种排序方法简单理解

四种排序方法简单理解
四种排序方法简单理解

第十四次交换: 3 22 53 72 11 10 34 44 11 15 28 65……

第二趟排序: 3 10 22 53 72 11 34 44 11 15 28 65第三趟排序: 3 10 11 22 53 72 11 34 44 15 28 65……

最后趟排序: 3 10 11 11 15 22 28 34 44 53 65 72代码实现如下:

//powerd by 一意行者

#include

#define M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a[M];

int n,i,j;

int temp=0; //定义一个用于大小数的交换的中间变量

cin>>n;

for(i=0;i

{

cin>>a[i]; //初始化数组

}

for(i=0;i

{

for(j=n-1;j>i;j--)

if(a[j]

{

temp=a[j];

a[j]=a[j-1];//将大数放到后面

a[j-1]=temp;

}

}

for(i=0;i

{

cout<

}

cout<

return 0;

}

第十五次交换: 3 10 11 15 72 53 44 34 28 22 11 65第十六次交换: 3 10 11 11 72 53 44 34 28 22 15 65第四趟排序: 3 10 11 11 72 53 44 34 28 22 15 65第十七次交换: 3 10 11 11 53 72 44 34 28 22 15 65……

最后趟排序: 3 10 11 11 15 22 28 34 44 53 65 72 //powerd by 一意行者

#include

#define M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a[M];

int n,i,j;

int temp=0; //定义一个用于大小数的交换的中间变量

while(cin>>n)

{

for(i=0;i

{

cin>>a[i]; //初始化数组

}

for(i=0;i

{

for(j=i+1;j

if(a[i]>a[j])

{

temp=a[j];

a[j]=a[i];//将大数放到后面

a[i]=temp;

}

}

for(i=0;i

{

cout<

}

}

cout<

return 0;

}

//powerd by 一意行者

#include

#define M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a[M];

int n,i,j;

int temp=0;//定义一个用于大小数的交换的中间变量

int flag=0;//定义一个标记

while(cin>>n)

{

for(i=0;i

{

cin>>a[i]; //初始化数组

}

for(i=0;i

{

temp=a[i];

flag=i; //标记第一个元素

for(j=i+1;ja[j])

{

temp=a[j];

flag=j;//标记出最小的那个数的位置

}

a[flag]=a[i];//将数依次赋值找出最小的那个数

a[i]=temp;

}

for(i=0;i

{

cout<

}

}

cout<

return 0;

}

从上面的叙述可见,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抽出牌,在前面的牌中寻找相应的位置插入,然后继续下一张。

//powerd by 一意行者

#include

#define M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a[M];

int n,i;

int temp;//定义一个中间变量用来保存待交换数据

int m; //用来记录每次的循环次数

while(cin>>n)

{

for(i=0;i

{

cin>>a[i]; //初始化数组

}

for(i=1;i

{

temp=a[i];

m=i-1; //i前面的点

while(m>=0&&temp

{

a[m+1]=a[m];//将较大的数据放到后面去

m--;

}

a[m+1]=temp;//每次都把较小的数放到前面

}

for(i=0;i

{

cout<

}

}

cout<

return 0;

}

注!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暂时只能写出如上四种。且上述方法必有疏漏之处,还请读者斧正!以上代码运行环境为VC6.0或dev c++。QQ交流平台:1536538355(一意行者)

各种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 一、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1. 基本思想: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数列中的适当位置,使数列依然有序;直到待排序数据元素全部插入完为止。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J=2(38)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3(65)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4(97)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5(76) [38 49 65 76 97] 13 27 49 J=6(13) [13 38 49 65 76 97] 27 49 J=7(27) [13 27 38 49 65 76 97] 49 J=8(49)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Procedure Insert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按递增序进行插入排序, R[0]是监视哨// Begin for I := 2 To N Do //依次插入R[2],...,R[n]// begin R[0] := R[I]; J := I - 1; While R[0] < R[J] Do //查找R[I]的插入位置// begin R[J+1] := R[J]; //将大于R[I]的元素后移// J := J - 1 end R[J + 1] := R[0] ; //插入R[I] // end End; //InsertSort // 二、选择排序 1. 基本思想: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后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后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五趟排序后13 27 38 49 49 [97 97 76]

工作表中的排序教案

工作表中的排序 学习目标: 了解Excel在处理数据排序的原理;掌握和使用工作表排序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将一些数据按大小不同,依次排序,以便人们做出比较、判断。这种情况下数据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迅速的做出判断和排序,但在数据繁杂的情况下就比较困难的比较出大小排列好顺序,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借助一些工具来完成。对于处理数据类的软件工具我们最常用的是Excel,下面我们就以某年意大利足球联赛的积分名次表为例,学习如何借助Excel来对数据进行排序。 二、精细操作 活动一:排序工具 1.单击Excel的菜单栏,找到“数据”选项,再找到“排序”这一工具。———(在此过程中先了解排序工具所在位置)并了解排序工具的含义如下图: 2.对需要排序的数据表大致要了解带着这几个问题: ①、数据表表头中包含哪些“关键字”例如:“积分”、“名次”“进球”等。 ②、我们需求是对那个“关键字”进行排序? ③、范围选择是哪些?排序是升序还是降序? 3.弄清上述问题,现在我们对“意大利足球联赛的积分名次表”中关键词“积分”栏进 行降序排序,具体操作如下: ⑴、用鼠标左键单击表格数据中任意一个单元格。

⑵、在菜单栏的“数据”项中选取“排序”栏,按(如图)选择排序需要的选项。 ⑶、设置好的排序,点击确定按钮,得出以下排序表和原表对比(如图): 原 表 排 序 后 表 ⑷、在排序后的表格里名次所在列顺序有所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表格的“填充”功能把 顺序重新的填充(如图)

填充前填充后 活动二:保存 1、排序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表保存具体操作: ⑴、单击文件(如图) ⑵、选好文档的格式,之后选择保存路径为桌面(如图) 活动三:练一练 通过电子表格排序功能对“学生成绩表”总分栏进行降序排序。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各种排序算法的总结和比较 1 快速排序(QuickSort) 快速排序是一个就地排序,分而治之,大规模递归的算法。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归并排序的就地版本。快速排序可以由下面四步组成。 (1)如果不多于1个数据,直接返回。 (2)一般选择序列最左边的值作为支点数据。(3)将序列分成2部分,一部分都大于支点数据,另外一部分都小于支点数据。 (4)对两边利用递归排序数列。 快速排序比大部分排序算法都要快。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写出比快速排序快的算法,但是就通常情况而言,没有比它更快的了。快速排序是递归的,对于内存非常有限的机器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 归并排序(MergeSort)

归并排序先分解要排序的序列,从1分成2,2分成4,依次分解,当分解到只有1个一组的时候,就可以排序这些分组,然后依次合并回原来的序列中,这样就可以排序所有数据。合并排序比堆排序稍微快一点,但是需要比堆排序多一倍的内存空间,因为它需要一个额外的数组。 3 堆排序(HeapSort) 堆排序适合于数据量非常大的场合(百万数据)。 堆排序不需要大量的递归或者多维的暂存数组。这对于数据量非常巨大的序列是合适的。比如超过数百万条记录,因为快速排序,归并排序都使用递归来设计算法,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堆栈溢出错误。 堆排序会将所有的数据建成一个堆,最大的数据在堆顶,然后将堆顶数据和序列的最后一个数据交换。接下来再次重建堆,交换数据,依次下去,就可以排序所有的数据。

Shell排序通过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先对每一组进行排序,然后再对所有的元素进行一次插入排序,以减少数据交换和移动的次数。平均效率是O(nlogn)。其中分组的合理性会对算法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在多用D.E.Knuth的分组方法。 Shell排序比冒泡排序快5倍,比插入排序大致快2倍。Shell排序比起QuickSort,MergeSort,HeapSort慢很多。但是它相对比较简单,它适合于数据量在5000以下并且速度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它对于数据量较小的数列重复排序是非常好的。 5 插入排序(InsertSort) 插入排序通过把序列中的值插入一个已经排序好的序列中,直到该序列的结束。插入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改进。它比冒泡排序快2倍。一般不用在数据大于1000的场合下使用插入排序,或者重复排序超过200数据项的序列。

岗位评价方法有排序法 Word 2007 文档

比较好的岗位评价的基本方法 目前比较好的岗位评价方法有排序法、分类法、因素比较法、评分法 排序法是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例如工作的复杂程度、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等对各个职位的相对价值)进行整体比较,进而将职位按照相对价值的高低排列出一个次序。其基本步骤是: 1、对排序的标准达成共识。虽然排序法是对岗位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价而排序,但也需要参与评估的人员对什么样的“整体价值”更高达成共识,如责任更大,知识技能更高,工作更加复杂,环境因素恶劣等。 2、选定参与排序的职位。如果公司较小可以选取全部职位进行排序。 3、评定人员根据事先确定评判标准,对公司同类岗位的重要性逐一作出评判,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次要的、再次要的顺次往下排列。 4、将经过所有评定人员评定的每个岗位的结果加以汇总,得到序号和。然后将序号和除以评定人数,得到每一岗位的平均序数。最后,按平均序数的大小,由小到大评定出各岗位的相对价值的次序。 分类法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中全部或规定范围内岗位进行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其基本步骤是: 1、按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将公司的全部岗位分成几个大的系统。 2、将各个系统中的各岗位分成若干层次,最少分为5-6档,最多的可分为15-20档。 3、明确规定各档次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和权限。 4、明确各系统各档次(等级)岗位的资格要求。 5、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因素比较法是一种量化的工作评估方法,它实际上是对职位排序法的一种改进。这种方法选择多种报酬因素,按照各种因素分别进行排序。其基本步骤是: 1、选择基准岗位。选择一些在不同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内容相对稳定的、具有得到公认的市场工资水平的职位做为基准岗位。 2、分析这些基准岗位,找出一系列共同的报酬因素。这些报酬因素应该是一些能够体现职位之间本质区别的因素。如责任、工作的复杂程度等。 3、将每个基准职位的工资分配到相应的报酬因素上。 4、将待评估的职位在每个报酬因素上分别与基准职位相比较,确定待评估职位在各个因素上的工资率。将待评估职位在各个报酬因素上的工资率或者分数相加汇总,得到待评估职位的工资水平。 评分法也称点数法,该法首先是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一定点数(分值)表示每一因素,然后按预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各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点数,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点数。其基本步骤是: 1、确定岗位评价的主要因素。四个方面: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岗位性质因素,环境因素。并确定主要因素的权重。 2、对各评价因素区分出不同档别,并赋予一定的点数(分值)。 3、对各岗位进行评价。对各岗位每一因素打分,然后汇总,计算出各岗位的总点数。 4、根据各岗位的总点数进行排序,得到相对价值的高低。 上述各种方法之间有一定传承关系,目前,评分法是岗位评价的主流方法。如果需要评价的岗位数很少,前三种方法倒也不失为简单可行的选择。

常见经典排序算法(C语言)1希尔排序 二分插入法 直接插入法 带哨兵的直接排序法 冒泡排序 选择排序 快速排

常见经典排序算法(C语言) 1.希尔排序 2.二分插入法 3.直接插入法 4.带哨兵的直接排序法 5.冒泡排序 6.选择排序 7.快速排序 8.堆排序 一.希尔(Shell)排序法(又称宿小增量排序,是1959年由D.L.Shell提出来的) /* Shell 排序法*/ #include void sort(int v[],int n) { int gap,i,j,temp; for(gap=n/2;gap>0;gap /= 2) /* 设置排序的步长,步长gap每次减半,直到减到1 */ { for(i=gap;i= 0) && (v[j] > v[j+gap]);j -= gap ) /* 比较相距gap远的两个元素的大小,根据排序方向决定如何调换*/ { temp=v[j]; v[j]=v[j+gap]; v[j+gap]=temp; } }

} } 二.二分插入法 /* 二分插入法*/ void HalfInsertSort(int a[], int len) { int i, j,temp; int low, high, mid; for (i=1; i temp) /* 如果中间元素比但前元素大,当前元素要插入到中间元素的左侧*/ { high = mid-1; } else /* 如果中间元素比当前元素小,但前元素要插入到中间元素的右侧*/ { low = mid+1; } } /* 找到当前元素的位置,在low和high之间*/ for (j=i-1; j>high; j--)/* 元素后移*/ { a[j+1] = a[j]; } a[high+1] = temp; /* 插入*/ } }

基础排序总结(冒泡排序、选择排序)

1、冒泡排序 1.1、简介与原理 冒泡排序算法运行起来非常慢,但在概念上它是排序算法中最简单的,因此冒泡排序算法在刚开始研究排序技术时是一个非常好的算法。 冒泡排序原理即:从数组下标为0的位置开始,比较下标位置为0和1的数据,如果0号位置的大,则交换位置,如果1号位置大,则什么也不做,然后右移一个位置,比较1号和2号的数据,和刚才的一样,如果1号的大,则交换位置,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位置结束,到此数组中最大的元素就被排到了最后,之后再根据之前的步骤开始排前面的数据,直至全部数据都排序完成。 1.2、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Array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ay = {1, 7, 3, 9, 8, 5, 4, 6}; array = sort(array);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array[i]); } } public static int[] sort(int[] array) { for (int i = 1; i < array.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rray.length-i; j++) { if (array[j] > array[j+1]) { int temp = array[j]; array[j] = array[j+1]; array[j+1] = temp; } } } return array; } } 1.3、效率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

数据结构各种排序方法的综合比较 结论: 排序方法平均时间最坏时间辅助存储 简单排序O(n2) O(n2) O(1) 快速排序O(nlogn)O(n2)O(logn) 堆排序O(nlogn)O(nlogn)O(1) 归并排序O(nlogn)O(nlogn)O(n) 基数排序O(d(n+rd))O(d(n+rd))O(rd) PS: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为简单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快速排序为不稳定排序 一、时间性能 按平均的时间性能来分,有三类排序方法: 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方法有: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其中以快速排序为最好;时间复杂度为O(n2)的有:直接插入排序、起泡排序和简单选择排序,其中以直接插入为 最好,特别是对那些对关键字近似有序的记录序列尤为如此; 时间复杂度为O(n)的排序方法只有,基数排序。 当待排记录序列按关键字顺序有序时,直接插入排序和起泡排序能达到O(n)的时间复杂度;而对于快速排序而言,这是最不好的情况,此时的时间性能蜕化为O(n2),因此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情况。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的时间性能不随记录序列中关键字的分布而改变。 二、空间性能 指的是排序过程中所需的辅助空间大小。 1. 所有的简单排序方法(包括:直接插入、起泡和简单选择)和堆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 2. 快速排序为O(logn),为栈所需的辅助空间; 3. 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其空间复杂度为O(n ); 4.链式基数排序需附设队列首尾指针,则空间复杂度为O(rd)。 三、排序方法的稳定性能 1. 稳定的排序方法指的是,对于两个关键字相等的记录,它们在序列中的相对位置,在排序之前和经过排序之后,没有改变。 2. 当对多关键字的记录序列进行LSD方法排序时,必须采用稳定的排序方法。 3. 对于不稳定的排序方法,只要能举出一个实例说明即可。 4. 快速排序和堆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几种常见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常见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学科经典的内容,其中内部排序现有的算法有很多种,究竟各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力图设计实现常用内部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分别为起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针对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进行测试比较。 问题分析和总体设计 ADT OrderableList { 数据对象:D={ai| ai∈IntegerSet,i=1,2,…,n,n≥0} 数据关系:R1={〈ai-1,ai〉|ai-1, ai∈D, i=1,2,…,n} 基本操作: InitList(n)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长度为n,元素值依次为1,2,…,n的有序表。Randomizel(d,isInverseOrser) 操作结果:随机打乱 BubbleSort( ) 操作结果:进行起泡排序 InserSort( ) 操作结果:进行插入排序 SelectSort( ) 操作结果:进行选择排序 QuickSort( ) 操作结果:进行快速排序 HeapSort( ) 操作结果:进行堆排序 ListTraverse(visit( )) 操作结果:依次对L种的每个元素调用函数visit( ) }ADT OrderableList 待排序表的元素的关键字为整数.用正序,逆序和不同乱序程度的不同数据做测试比较,对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进行测试比较.要求显示提示信息,用户由键盘输入待排序表的表长(100-1000)和不同测试数据的组数(8-18).每次测试完毕,要求列表现是比较结果. 要求对结果进行分析.

详细设计 1、起泡排序 算法:核心思想是扫描数据清单,寻找出现乱序的两个相邻的项目。当找到这两个项目后,交换项目的位置然后继续扫描。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所有的项目都按顺序排好。 bubblesort(struct rec r[],int n) { int i,j; struct rec w; unsigned long int compare=0,move=0; for(i=1;i<=n-1;i++) for(j=n;j>=i+1;j--) { if(r[j].key

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

课题: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 授课教师:钱晓峰 单位: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选择排序算法思想。 (2)初步掌握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 2.能力目标:能使用选择排序算法设计程序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难点:选择排序算法的VB程序实现。 2. 教学重点:对于选择排序算法的理解、程序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使用教学辅助网站开展游戏竞技和其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分析游戏中的玩法,得出“选择排序”的基本思路,进而使用VB来实现该算法。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然后再以这些知识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又一个新的游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寓教于乐”便是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说明 在各种游戏活动、娱乐活动中,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使用各种基础算法的思想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类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算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寓教于乐”便是这堂课的主导思想。

本节课以教学辅助网站为依托,以游戏活动“牛人争霸赛”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从中领悟知识、学到知识,然后又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游戏活动中。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辅助站点记录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这个站点,我们可以实时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也解决了《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的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对选择排序算法思想的理解和选择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如何解决这两个难点是一开始就需要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排序思维状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玩游戏的步骤,这样就可以很顺畅地让学生体验到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然后,进一步分析这种方法第I步的操作,让学生根据理解完成第二关的“流程图游戏”,这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朝算法实现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接着让学生分析游戏中完成的流程图,得出选择排序的程序。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理解。 六、个人简介 钱晓峰,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81年12月,浙江湖州人。2004年6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应聘到浙江金华第一中学任教信息技术课。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开设的校本课程《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常用信息加密与解密》,深受学生好评;与此同时,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了《金华一中网络选课系统》、《金华信息学奥赛专题网》等网络应用程序;教学教研方面,也多次在省、市、学校的各项比赛中获奖。

选择法排序的教学设计

VB 程序设计之十大算法-------“选择排序”教学设计 姓名:XXX 邮箱:XXX

本节课取自《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因本书中涉及到排序类的题型不多,而且知识点比较单一,例题没有很好的与控件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中将引入形式各样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读题、分步解题来掌握知识点,得出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中职二年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班级,班级由33名同学组成。他们大部分突显出拿到编程题无从下手的窘况,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英语底子薄,在编写代码方面有时即使知道该如何书写,但也总因为单词写错而影响整题得分。 【考纲分析】 对于这一算法,在考纲中只有这样一句话:“掌握选择排序法的编程方法”。但是对于这个知识点是高职高考中操作设计大分题,因此必须让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在2016年的高职高考中,最后一题设计题16分就是关于排序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排序题,得出读题的方法和解题“三步走”模块化的概念。 2.能够将长代码进行分块化编写,从而解决复杂题型。 过程与方法 1.读题时学会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知道解题思路 2.边讲边练的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与态度 1.以简单易懂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信心 2.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耐心 【教学重点】 1.清楚选择排序的固定代码 2.对编程类题型形成“输入、处理、输出”三步走的概念 3.养成高职高考解题的规范性。 【教学难点】 1.能够学会捕捉题中的关键字 2.能够书写选择排序与控件相结合的代码 【教学方法】 分析法、举例法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题目: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初始条件: 理论:学习了《数据结构》课程,掌握了基本的数据结构和常用的算法; 实践:计算机技术系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及软件开发环境。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1)用户自己输入数据的个数和数据; (2)建立链表; (3)基于链表的排序算法实现。 2、数据结构设计; 3、主要算法设计; 4、编程及上机实现;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 (1)设计题目; (2)摘要和关键字; (3)正文,包括引言、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及测试、结果分析、设计体会等; (4)结束语; (5)参考文献。 时间安排:2007年7月2日-7日(第18周) 7月2日查阅资料 7月3日系统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 7月4日-5日编程并上机调试 7月6日撰写报告 7月7日验收程序,提交设计报告书。 指导教师签名: 2007年7月2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07年7月2日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摘要: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简单选择排序。一趟简单选择排序的操作为:通过n-1次关键字之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最小的记录并将这个记录并入

一个新的链表中,在原链表中将这个结点删除。 关键字:单链表,简单选择排序,结点,记录 0. 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软件设计的技术基础。《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之一是训练学生进行复杂的程序设计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程序设计的风格,其重要程度决不亚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课程设计环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训练学生从事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基本要求如下: (1) 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 (2) 熟练掌握各种算法; (3) 运用高级语言编写质量高、风格好的应用程序。 因此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选择的是链式简单选择排序。这个实验的实验要求是利用单链表作为记录(数据)的存储结构,并且在记录好用户输入了数据之后对这组数据进行输出,然后对其进行排序,并且输出排序好的数据。 1.需求分析 (1)在这个实验中的数据的存储结构要求是用单链表,不是用数组,也不是循环链表也不是循环链表。 (2)这组数据的大小(即这组数据的个数)是由用户输入的。 (3)用户输入完数据之后,程序能自动的将这些数据(记录)用单链表存储起来。(4)用户输入完数据之后,程序要输出这些数据,以便用户查看自己是否输入错误。(5)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要自动进行排序操作。 (6)排序完了之后,程序可以自动的输出排序好的数据。 2.数据结构设计 在这个程序中用的存储结构是单链表,对于单链线性表的声明和定义如下: #define datatype int typedef struct Lnode { datatype data;//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结点的指针域

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比较

排序算法比较 主要容: 1)利用随机函数产生10000个随机整数,对这些数进行多种方法排序。 2)至少采用4种方法实现上述问题求解(可采用的方法有插入排序、希尔排序、起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并把排序后的结功能果保存在不同的文件里。 3)给出该排序算法统计每一种排序方法的性能(以运行程序所花费的时间为准进行对比),找出其中两种较快的方法。 程序的主要功能: 1.随机数在排序函数作用下进行排序 2.程序给出随机数排序所用的时间。 算法及时间复杂度 (一)各个排序是算法思想: (1)直接插入排序:将一个记录插入到已排好的有序表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记录数增加1的有序表。 (2)冒泡排序:首先将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则将两个记录交换,然后比较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的关键字。依此类推,直到第N-1和第N个记录的

关键字进行过比较为止。上述为第一趟排序,其结果使得关键字的最大纪录被安排到最后一个记录的位置上。然后进行第二趟起泡排序,对前N-1个记录进行同样操作。一共要进行N-1趟起泡排序。 (3)快速排序: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已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4)选择排序:通过N-I次关键字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1<=I<=N)个记录交换。 时间复杂度分析

10000个数据的时间比较: 程序源代码: /********************************************************************************************** package test; public class SortArray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in = 1;//生成随机数最小值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 = 10000;//生成随机数最大值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Length = 10000;//生成随机数组长度(测试的朋友建议不要超过40000,不然你要等很久,如果你电脑配置绝对高的情况下你可以再加个0试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数组长度:"+Length+", Min:"+Min+", Max:"+Max); long begin; long end; int arr[] = getArray(Length);

现场管理的几个基本方法

现场管理的几个基本方法 现场管理,简言之,就是生产现场的基础管理、综合管理。现场管理有那些特点由那些要素组成有那些基本的管理方法下面就现场管理的“一个定义、五个特点、五大要素、两个基本观念、九个基本方法”作简要介绍。 1 现场管理的定义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操作者和管理者)、机(机器设备)、料(原料和零部件)、法(工艺和监测方法)、环(环境)、资(资金)、能(能源)、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以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作业。 2 现场管理的五个特点 现场管理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群众性、规范性和动态性五个特点。 基础性。企业管理一般可分三个层次,即最高领导层的决策性管理、中间管理层的执行性与协调性管理、作业层的控制性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属于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基础工作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现场管理的水平。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又可以进一步健全基础工作。加强现场管理要从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基本素质的提高来开展。 系统性。现场管理是从属于企业管理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机、料、法、环、资、能、信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现场有机的转换过程,向环境输出各种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反馈转换中的各种信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改善。系统性特点要求生产现场必须实行统一指挥,不允许各行其是。各项专业管理虽自成体系,但在生产现场必须协调配合,服从现场整体优化的要求。 群众性。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人与物的组合是现场生产要素最基本的组合,不能见物不见人。现场的一切生产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要现场的人去掌握、去操作、去完成。

选择排序法教案

选择排序法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选择排序的算法,并会用选择排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排序算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系列的数字,比如考试的成绩,运动会跑步的成绩,并对这些数据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数据,那么怎么样来实现这些排序呢?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新课 1.给出10个数,怎么实现排序呢? 78,86,92,58,78,91,72,68,35,74 学生回答:依次找出其中的最大数,找9次后能完成排序。 ●排第一个数时,用它和其后的所有数逐个进行比较,如果比其它数要大,则 进行交换,否则保持不变。经过一轮比较后,我们得到最大数,并置于第一位置。 相应的程序代码为: For i=2 to 10 if a(1)

a(i)=tmp end if next i 以此类推,我们得到一个通式,用于排第j个数For i=j+1 to 10 if a(j)

实验 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

实验六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对排序的稳定性及排序的时间复杂性有深刻的认识。 2.掌握各种排序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算法实现。 3.能够灵活地选用某种排序方法解决问题。 二、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的参考程序。 2.保存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 编写一个程序,对所给的数据(程序中给出或通过键盘初始化均可)进行排序,要求尽可能多的选择不同的排序算法,并显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结果。 #include #include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N 10 int a[10] = { 9,27,45,87,17,23,25,92,8,75 }; typedef struct { int key; int info; }RecordNode; typedef struct Sort { int n; //记录个数 RecordNode *record; }SortObject;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SortObject *pvector) { int i, j; RecordNode temp; for (i = 1; i < pvector->n; i++) { temp = pvector->record[i]; j = i - 1;

while ((temp.key < pvector->record[j].key) && (j >= 0)) { pvector->record[j + 1] = pvector->record[j]; j--; } if (j != (i - 1)) pvector->record[j + 1] = temp; } } /*二分法插入排序*/ void binSort(SortObject * pvector) { int i, j, left, mid, right; RecordNode temp; for (i = 1; i < pvector->n; i++) { temp = pvector->record[i]; left = 0; right = i - 1; while (left <= right) { mid = (left + right) / 2; if (temp.keyrecord[mid].key) right = mid - 1; else left = mid + 1; } for (j = i - 1; j >= left; j--) pvector->record[j + 1] = pvector->record[j]; if (left != i) pvector->record[left] = temp; } } struct Node; typedef struct Node ListNode; struct Node { int key; ListNode *next; };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void listSort(LinkList * plist) { ListNode *now, *pre, *p, *q, *head; head = *plist; pre = head->next; if (pre == NULL) return;

各种排序法比较

各种排序法的比较 按平均时间将排序分为四类: (1)平方阶(O(n2))排序 一般称为简单排序,例如直接插入、直接选择和冒泡排序; (2)线性对数阶(O(nlgn))排序 如快速、堆和归并排序; (3)O(n1+£)阶排序 £是介于0和1之间的常数,即0<£<1,如希尔排序; (4)线性阶(O(n))排序 如桶、箱和基数排序。 各种排序方法比较: 简单排序中直接插入最好,快速排序最快,当文件为正序时,直接插入和冒泡均最佳。 影响排序效果的因素: 因为不同的排序方法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和要求,所以选择合适的排序方法 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①待排序的记录数目n; ②记录的大小(规模); ③关键字的结构及其初始状态; ④对稳定性的要求; ⑤语言工具的条件; ⑥存储结构; ⑦时间和辅助空间复杂度等。 不同条件下,排序方法的选择 (1)若n较小(如n≤50),可采用直接插入或直接选择排序。 当记录规模较小时,直接插入排序较好;否则因为直接选择移动的记录数少于直接插人,应选直接选择排序为宜。 (2)若文件初始状态基本有序(指正序),则应选用直接插人、冒泡或随机的快速排序为宜; (3)若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g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当待排序的关键字是随机分布时,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最短; 堆排序所需的辅助空间少于快速排序,并且不会出现快速排序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这两种排序都是不稳定的。 若要求排序稳定,则可选用归并排序。从单个记录起进行两两归并,排序算法并不值得提倡,通常可以将它和直接插入排序结合在一起使用。先利用直接插入排序求得较长的有序子文件,然后再两两归并之。因为直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所以改进后的归并排序仍是稳定的。

选 择 排 序 算 法 原 理

选择排序原理证明及Java实现 简单介绍 ? 选择排序是较为简单的排序算法之一,它的原理就是每次把剩余元素中最小的那个挑选出来放在这些剩余元素的首位置,举个栗子: 长度为5的一个数组:3,0,-5,1,8 第一次选择后: -5,0,3,1,8 第二次选择后: -5,0,3,1,8 第三次选择后: -5,0,1,3,8 第四次选择后: -5,0,1,3,8 最后一次选择: -5,0,1,3,8 注:标记红色字体的为发生交换的元素,下划线标记的为剩余元素 简单证明 ? 设数组a共有N个元素,对其进行选择排序: ?第一次选择将最小元素放在的位置,即此刻最小 ? 第二次选择将上一步操作后的剩余元素中的最小元素放在?的位置,因此必然小于等于,由于此刻的是从上一步操作后的剩余元素中选出的,必然也大于等于 同理,共经过N次选择后: Java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Comparable[] a){ --排序操作 int min,i,j; for (i=0;i=a.length-1;i++){ --从头到尾选择length次 for (j=i+1;j=a.length-1;j++){ if (isLess(a[j],a[min])) } --采用打擂原理获取最小值的索引 exchange(a,i,min);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Less(Comparable x,Comparable y){ return https://www.doczj.com/doc/3d1971756.html,pareTo(y)0; } --判断x是否小于y public static void exchange(Comparable[] a,int i,int j){ --交换数组a中索引i和j所指的元素的值 Comparable t=a[i]; a[i]=a[j];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Ordered(Comparable[] a){ --判断数组是否有序 for (int i=0;i=a.length-2;i++){ if (a[i].compareTo(a[i+1])=0) continue;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22 日

武汉理工大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系 题目:链式简单选择排序 初始条件: 试写一个程序,以单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实现简单选择排序。 (1)待排序表的数据不得少于100项;其中的数据要用伪随机数产生程序产生;至少要用5组不同的输入数据作比较;比较的指标为有关键字参加的比较次数。 (2)在课程设计报告中应对你的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 (3)自行设计测试用例。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按学校规定格式用A4纸打印(书写),并应包含如下内容: 1. 问题描述 简述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设计 存储结构设计、主要算法设计(用类C/C++语言或用框图描述)、测试用例设计; 3. 调试报告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和编码的讨论和分析。 4. 经验和体会(包括对算法改进的设想) 5. 附源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源程序要加注释。如果题目规定了测试数据,则运行结果要包含这些测试数据和运行输出。 说明: 1. 设计报告、程序不得相互抄袭和拷贝;若有雷同,则所有雷同者成绩均为0分。 2. 凡拷贝往年任务书或课程设计充数者,成绩一律无效,以0分记。 时间安排: 1、6月15日~6月21日完成。 2、6月22日上午和下午在实验中心检查程序、交课程设计报告、源程序(U盘)。 指导教师签名: 2012年6月14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几种排序算法的分析与比较--C语言

一、设计思想 插入排序:首先,我们定义我们需要排序的数组,得到数组的长度。如果数组只有一个数字,那么我们直接认为它已经是排好序的,就不需要再进行调整,直接就得到了我们的结果。否则,我们从数组中的第二个元素开始遍历。然后,启动主索引,我们用curr当做我们遍历的主索引,每次主索引的开始,我们都使得要插入的位置(insertIndex)等于-1,即我们认为主索引之前的元素没有比主索引指向的元素值大的元素,那么自然主索引位置的元素不需要挪动位置。然后,开始副索引,副索引遍历所有主索引之前的排好的元素,当发现主索引之前的某个元素比主索引指向的元素的值大时,我们就将要插入的位置(insertIndex)记为第一个比主索引指向元素的位置,跳出副索引;否则,等待副索引自然完成。副索引遍历结束后,我们判断当前要插入的位置(insertIndex)是否等于-1,如果等于-1,说明主索引之前元素的值没有一个比主索引指向的元素的值大,那么主索引位置的元素不要挪动位置,回到主索引,主索引向后走一位,进行下一次主索引的遍历;否则,说明主索引之前insertIndex位置元素的值比主索引指向的元素的值大,那么,我们记录当前主索引指向的元素的值,然后将主索引之前从insertIndex位置开始的所有元素依次向后挪一位,这里注意,要从后向前一位一位挪,否则,会使得数组成为一串相同的数字。最后,将记录下的当前索引指向的元素的值放在要插入的位置(insertIndex)处,进行下一次主索引的遍历。继续上面的工作,最终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的排序结果。插入排序的特点在于,我们每次遍历,主索引之前的元素都是已经排好序的,我们找到比主索引指向元素的值大的第一个元素的位置,然后将主索引指向位置的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将该位置之后一直到主索引位置的元素依次向后挪动。这样的方法,使得挪动的次数相对较多,如果对于排序数据量较大,挪动成本较高的情况时,这种排序算法显然成本较高,时间复杂度相对较差,是初等通用排序算法中的一种。 选择排序:选择排序相对插入排序,是插入排序的一个优化,优化的前提是我们认为数据是比较大的,挪动数据的代价比数据比较的代价大很多,所以我们选择排序是追求少挪动,以比较次数换取挪动次数。首先,我们定义我们需要排序的数组,得到数组的长度,定义一个结果数组,用来存放排好序的数组,定义一个最小值,定义一个最小值的位置。然后,进入我们的遍历,每次进入遍历的时候我们都使得当前的最小值为9999,即认为每次最小值都是最大的数,用来进行和其他元素比较得到最小值,每次认为最小值的位置都是0,用来重新记录最小值的位置。然后,进入第二层循环,进行数值的比较,如果数组中的某个元素的值比最小值小,那么将当前的最小值设为元素的值,然后记录下来元素的位置,这样,当跳出循环体的时候,我们会得到要排序数组中的最小值,然后将最小值位置的数值设置为9999,即我们得到了最小值之后,就让数组中的这个数成为最大值,然后将结果数组result[]第主索引值位置上的元素赋值为最小值,进行下一次外层循环重复上面的工作。最终我们就得到了排好序的结果数组result[]。选择排序的优势在于,我们挪动元素的次数很少,只是每次对要排序的数组进行整体遍历,找到其中的最小的元素,然后将改元素的值放到一个新的结果数组中去,这样大大减少了挪动的次序,即我们要排序的数组有多少元素,我们就挪动多少次,而因为每次都要对数组的所有元素进行遍历,那么比较的次数就比较多,达到了n2次,所以,我们使用选择排序的前提是,认为挪动元素要比比较元素的成本高出很多的时候。他相对与插入排序,他的比较次数大于插入排序的次数,而挪动次数就很少,元素有多少个,挪动次数就是多少个。 希尔排序:首先,我们定义一个要排序的数组,然后定义一个步长的数组,该步长数组是由一组特定的数字组成的,步长数组具体得到过程我们不去考虑,是由科学家经过很长时间计算得到的,已经根据时间复杂度的要求,得到了最适合希尔排序的一组步长值以及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