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管理思想论·导言》

《儒家管理思想论·导言》

《儒家管理思想论·导言》
《儒家管理思想论·导言》

《儒家管理思想论·导

言》3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那么,我在对儒家管理思想的研究中,有何感想有何心得有何发现有何建树呢?

第一,拙作揭示了儒家管理思想是古代最完备的、最系统的管理理论,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理论。它以人本为核心,从尊重人出发,以人性善的假设为基础,以道德自律为核心,以阴阳互补为其方法论,以富民安人为宗旨,建立起了系统的人性的管理模式,它是人类古代文明史上的最高管理理论成就。

第二,拙作揭示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天地之性人为贵”出发,儒家对其治理思想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探索,从管理模式的人性论基础,到管理手段的和管理方法的人性化,人的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需求,社会的和谐理想等等,都是儒家管理思想研究中心问题,并且都有自己的答案。

第三,拙作揭示了儒家通过对人性的认识来建立符合人性的管理模式,是儒家对人类管理的巨大贡献。孔子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孟子的“仁政王道”的管理模式是以人性善为基础的;荀子的“隆礼重法”是一种“性伪合而治”的人性管理模式,它是以人性恶为其基础的。儒家不断地对人性进行探索,直到张载、朱熹的人性“二重化”理论,都是为了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而作出的努力。儒家这一管理学上的形而上学理论,西方

在人际关系学派出现以后才有了这样明确的认识,因而与西方管理学的“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与一定人性假为依据”现代管理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第四,拙作揭示了儒家始终坚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管理路线,强调“自律化”的管理,因而要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使百姓“有耻且格”。羞耻感是人的道德自觉的最高表现,所以需要不断地培养人的“羞恶之心”,使能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是文明的。同时,还应用宽猛相济的管理手段,必要时也必须要运用法律的猛的惩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的有序与和谐。

第五,拙作揭示了儒家强调政治清明和富国富民始终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必然要求。儒家不但强调政治要文明,还强调要勤政廉洁,要求为政者要有德,要正,是遵守礼法的模范;同时,“富国富民”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因为财富是国家、人民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健康存在,也没有社会的健康存在。历史上任何时候、任何社会,如果国家贫弱,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贫富悬殊,都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根源。所以政治上的清明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一直是儒家管理思想所追求的。

第六,拙作揭示了儒家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效率的关系,第一次提出儒家的人格为水型人格,即刚柔相济型人格。它包含了仁义、公平、公正、勇敢、矢志不移之德;明察、善化等行为以及宇宙之道等。儒家的水型人格易于上下级的沟通,易于领导权力的有利发

挥,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等等。从儒家道德人格力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更进一步突出了儒家管理思想的人体特征。

第七,拙作十分详尽地揭示了儒家的用人之道,从人才的教育理论、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选拔与使用,以及人才政绩的考核与奖赏,都作了认真的分析。如何用人不仅是古代管理中的大问题,也是今天的国家管理、军事管理、科技管理、社会各种组织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大问题。管理是生产力,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这种生产力得以变成现实的关键。从儒家的人才理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中,可以得到的许多的启发。

第八,拙作第一次揭示了易学中的象数理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把《周易》中的“象”与企业文化的形象识别关系起来,把“义理寓于象数之中”的“理寓象中”与企业文化中的理念识别关系起来,把卦象中“风行地上”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形象的有效传播结合起来,应该说,是一种奇妙的创新性作法。这种把《周易》中的象数与义理相统一的理论,运用到企业文化管理中,还是第一次。

第九,拙作把儒家的社会理想和管理的目标结合起来,不但使人们加深了对儒学的社会价值的理解,而且增加了它的现实感,使儒家学说的生命力跃然于纸上。对和谐的社会理想的追求,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诉求。儒家管理思想有其明确的目标追求,充分表明其系统性、先进性和完备性。

第十,拙作系统地揭示了儒家管理思想的思维方法,中道中和是儒家思想方法的特点。思维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同的思维方法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认识,

因而就会有不同的改造世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儒家用中道和谐的方法认识世界,形成了和谐的世界观,得出和谐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的认识,于是他们力图用和谐的管理方法去追求和谐的社会目标,进而追求社会大同的理想。

以上是我多年研究儒家管理思想所得的收获,是因袭是创新还是原创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探索。既要探索就会有付出,也可能走了弯路,甚至走了错路,一切付出都应该是有收获的,那怕是失败的教训。《周易·系辞传上》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让仁者、智者去评论我的拙作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