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东北抗日联军走出的10位开国将军

从东北抗日联军走出的10位开国将军

从东北抗日联军走出的10位开国将军

文章来源: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12-3-9

王作东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76万日军,消灭侵略的敌人18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抗联歼敌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①齐齐哈尔地区是抗联3军8团、6军12团及后来的抗联二、三、九支队的活动范围,王明、王钧、于天放、张甲洲、陈雷等许多抗联名将在齐齐哈尔工作和学习过。于天放、陈雷在创作的抗联歌曲《露营之歌》中写到: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真实描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在嫩江两岸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一、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1、2、3、6、7等军是在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基础上建立

的;第4、5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8、9、10、11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1936年和1937年东北抗联组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路军,每个路军下辖若干个军,分别由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分别任总指挥。1939年1月至1941年是东北抗日联军陷入敌人重重包围的极端苦斗时期,在生存环境及其险恶、后勤补给为零的情况下开展小型游击战。据抗联女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回忆,抗联部队经常几天吃不上饭,有时饿的隔着肚皮能摸到肠子。杨靖宇要是能吃上两个馒头,不能落入敌人手里。②到1942年初东北抗联主力部队只剩1000多人,被迫转入苏联整训。 1942年8月,在苏联的抗联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被授予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88旅番号。周保中任旅长,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崔庸健任副参谋长。下辖4个教导营。这次抗联部队整编有些像红军当年的三湾改编,三个路军缩编一个旅,路军总指挥当旅长政委,军级干部当营长和营政委,师级干部当连长和指导员。周保中李兆麟被授予苏军少校军衔,周保中1943年晋升为中校。崔庸健获少校军衔。抗联支队长金日成任一营大尉营长。抗联教导旅在苏联整训期间不断派小部队深入中国抗联游击区进行游击战,直到1945年8月,他们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在解放东北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向“东北抗日

联军杨司令靖宇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兵士们、政治工作人员们”发出慰问电。电文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③1945年9月东北局书记彭真在听取抗联领导人周保中冯仲云关于抗联14年艰苦斗争汇报后深情地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一是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二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艰苦斗争。”④ 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关于前东北地下党组织之党员与抗联干部的决定》,再次肯定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称赞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⑤1949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再次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称“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以歌颂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此举无疑也是对以东北人民为先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充分肯定。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1936年以后,因中央红军长征,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更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孤悬敌后。南满抗联几次西征都没有打到关内;北满派赵尚志等三位抗联高级将领进入苏联后,又被苏联关进了监狱达一年半之久,抗联的精锐骑兵部队被苏联解除了武装送往中国的新疆从此再无音迅,使东北抗联受到巨大的损失。东北的党组

织始终按着罗登贤领导的满洲省委制定的路线开展抗日斗争。当时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王明,曾写信给东北抗联,指出一条错误的右倾路线,造成了东北抗联党内的意见分岐。当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尽管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通过苏方查找、转交信件;通过报纸登报联系,也无法再找到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直到日苏在“诺门罕战役”时,苏联才开始支持抗联,利用其牵制日军,收集情报。但仍没有与党中央取得上联系,仅得到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两篇文章成为抗联在抗日斗争中的指导方针。

当苏联将抗联并入苏军时,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党的领导人,始终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牢牢地掌握着这支部队。当跟随苏军打回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之后,迅速与关内的党中央联系,使抗联部队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报。

二、东北抗联高级指挥员的去向

在长期的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将士抵御着难以想象的严寒和饥饿,挑战着人类生存的极限,不怕牺牲,顽强战斗,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敌强我弱的形势,使东北抗联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在敌人的无数次“讨伐”中,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除我们熟知的杨靖宇、赵尚志外,还有魏拯民、王德泰、许亨植、童长荣、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祁致中、宋铁岩、金正国、张甲洲、李延平、刘曙华、王光宇等40余位军以上干部为国捐躯。第一

路军总指挥杨靖宇、政治部主任魏拯民在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原抗联总司令、后改任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的赵尚志死在混入抗联队伍的特务枪口之下,第三路军总指挥、抗联教导旅政委李兆麟,抗战胜利后代表中共出任滨江省副省长,党内职务是哈尔滨市委常委,兼任市中苏友协会长,1946年3月9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抗联的11位军长有6位战死在沙场,有两位叛逃,1位被错杀,只有周保中(5军军长兼第二路军总指挥)和李延禄(4军军长)活了下来。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周保中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吉辽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1950年2月后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省政府副主席,主要做地方工作,没有评授军衔。李延禄在东北解放后任合江省政府主席兼合江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松江省政府副主席和黑龙江省副省长,也没有授衔。有资格成为开国将军的除了周保中和李延禄以外,还有冯仲云、于天放等抗联高级干部。冯仲云是抗联第三路军政委,抗联最高领导人之一,建国后任松江省政府主席兼哈工大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国家水利部副部长,没有参加军队工作。抗联6支队政委于天放担任过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军事部长、黑龙江省军区副政委,也够评授少将的条件,由于1954年转到地方工作,任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兼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也没有评授军衔。这些抗联将领都是被人们称为将军的无衔将军。韩光担任过抗联第1军政治部代主任,建国后任旅大市长和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没

有参加军队工作,陈雷担任过抗联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初期也主要做地方工作,担任了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

东北抗日联军中有不少朝鲜人。抗战胜利后,在苏联帮助下,他们在1945年9月回到国内,组建了朝鲜劳动党,都成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担任过抗联2军6师师长、3支队队长、抗联教导旅营长的金日成成为朝鲜国家元首,1948年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抗联7军参谋长、代军长、第二路军参谋长、抗联教导旅副参谋长崔庸健任人民军总司令和保卫相,1948年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将军衔,1953年晋升次帅。

三、从抗联中走出的10位开国将军

从抗联中走出的10位开国将军大部分是抗联师团级干部,还有参加过抗联后不久就转入苏联学习或参加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初级干部。

1、少将王明贵(1910—2005)。王明贵是吉林磐石人,1934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王明贵在第3师任连长、团长、代师长,第3支队支队长,抗联教导旅(苏联红军88旅)营长。1945年8月第88旅编入苏联远东军第2方面军,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用火车和飞机将第88旅的抗联人员输送到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齐齐哈尔、吉林、牡丹江、佳木斯等地,进入57个大中城市和重要县城,参加了苏军卫戍区司令部的工作。1945年8月28日王明贵随苏联红军进入齐齐

哈尔,10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嫩江军区司令员。1946年4月24日第二次解放齐齐哈尔王明贵是副总指挥。任东北民主联军齐齐哈尔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嫩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师长、中南军政大学广西分校第一副校长,中南铁道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建国后,王明贵担任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少将王效明(1909—1991)。辽宁省昌图县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救国军参谋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参谋,教导队大队长,第2师参谋长兼办事处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第7军政治委员,第2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苏联远东方面军88旅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市警备司令,吉林警务处处长,吉长护路军司令员,永吉军分区司令员,吉南军分区司令员兼第24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1师师长,东北军区第164师师长,长春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兼第一六四师师长,炮兵第6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炮兵学校校长,海军炮兵部副部长,岸防兵部部长,武装力量监察部监察主任,旅顺基地副司令员,中共中央监委驻第五机械工业部监察组组长,第五机械工业部顾问,兵工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少将朱光。(1914-2001).山东聊城人。原名赵金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东北抗日救国军。曾任东

北抗日联军副团长。1935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回国。后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副营长,延安炮兵学校总务处处长,吉林军区炮兵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团长、副师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部队炮兵办公室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师长、炮兵指挥所参谋长。回国后,历任旅大警备区炮兵司令员,解放军炮兵副参谋长、参谋长、国务院兵器工业管理总局局长,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基建工程兵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4、少将孙三(1915—1999)黑龙江省宁安县人。1934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同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军事技术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回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特种研究室主任,教员训练队队长,上干科大队长,抗大第六分校大队长,中共中央党校军事队区队长,延安炮兵学校队列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战车大队大队长,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战车大队大队长,战车团团长,第四野战军坦克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坦克三师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兵指挥所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部第二部长,装甲兵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少将李荆璞(1908—2000)。黑龙江省宁安县沙兰镇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反日自卫队,自己报号“平南洋”。队伍

扩大后,于1932年10月成立“平南洋”反日游击队,并收编在王德林部下。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2月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军长是周保中)第1师师长。1937年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团政治处主任,绥蒙军区武委会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中旬李荆璞任东北国民军牡丹江军区司令员。10月,东北国民军改称东北人民军自由军,李荆璞任牡丹江省军区司令员。同月,李荆璞任牡丹江市市长。1946年4月绥宁省成立后,李荆璞任省军区司令员。1947年8月牡丹江省成立后任牡丹江省军区司令员。不久调任合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佳木斯市卫戍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荆璞历任热河省军事部部长,热河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第一文化学校校长,国防部第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6、少将李钟奇(1913—2003),辽宁建平人,1931年参加东北义勇军,1933年编入抗日同盟军,1936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党。他历任红1军团骑兵团参谋长,八路军副营长、营长、纵队参谋长、团长、大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副教育长、华北军大校务部长、副教育长。建国后任总参军训部军校管理局副局长,军校部组织计划处处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组织计划部副部长;解放军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7、少将高体乾(1911—1998)辽宁省建平县人,1932年春,他参加东北抗日救国会组织的军政训练班。1932年6月入党并兼热河特支委员。1932年8月参加抗日义勇军。后任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第1军团第12支队支队长。1936年2月在北平市委做兵运工作。 1938年2月,高体乾到山西抗日前线工作,任壶关县抗日游击支队参谋长、晋东南抗日游击第1支队参谋长、保安9团参谋长和团长、决死3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和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还担任过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期间任辽西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辽吉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东野7纵参谋长,48军参谋长。建国后,高体乾历任21兵团参谋长、55军参谋长、中南军区司令部训练处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副部长、战理研究部副部长、部长。1975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8、少将彭施鲁(1916-2009)。原名王鹏华,河南武陟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1935年至1945年,他历任东北抗联第4军军部秘书、4军1师团政委、后方留守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支队教导大队政委,苏联红军第88旅连政治指导员、连长、参谋,苏军驻佳木斯卫戍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党委书记等职,参加了反“扫荡”、开辟松花江下游新游击区、杨木林子等战役战斗解放

战争期间,他历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总校2团副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第27步兵学校副校长,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兼训练部部长,军委军校部编研处处长,训练总监部学院学校部学院处处长,总参军校部副部长,总参军训部副部长,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国防科委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后任国防科工委司令部顾问。彭施鲁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9、少将纪亭榭 (1912~2009) 黑龙江东宁人。1932年3月加入辽南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作战60多次,为了补充义勇军的弹药。他办义勇军兵工厂,制造枪支弹药, 1933年底在北京西郊组建国民抗日军,任总队长。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经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一总队队长、五分区参谋长、一分区团长。1939

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公安局保安大队长,张家口军警联合处处长兼卫戍司令部副参谋长。后任察哈尔军区六分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独立旅旅长、华北军区209师副师长。建国后任70军209师副师长。参加了大龙华战斗和平津、太原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3师副师长。1953年任海军航空兵部副参谋长、参谋长。1955

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为少将。

10、少将王静敏(1918—2003)。河南省洛阳市人。1935年加入共青团,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以后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

任宣传科科长兼保安连指导员。1936年因养病与部队失去联系,回北平找到中共北平市委地下组织,王静敏担任了市委总交通员,转为中共党员。同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 1937年8月回到河南,负责领导开封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先后担任中共豫东工委书记、杞县县委书记、豫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新四军第6支队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2纵6师团政治委员,三野21军61师副政委、政委、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21军副政委、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委、民航总局政委、南京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为少将军衔。

1、引文出处:

①抗联老战士李敏在重走抗联路启动仪式上的演讲,2010年8月9日《中青在线》

②李敏《回忆抗战的艰苦岁月》2005年7月28日《新华网》

③尚金州《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章第二节,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版

④尚金州《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章第三节,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版

⑤《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上)》第243页,中央党史出版社1987年12月1日版

⑥《毛泽东年谱(1993—1949)》下卷50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002年版

2、参考资料

(1)冯仲云《东北抗联14年斗争简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1日

(2)《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文辉抗叶键君《开国省委书记省长》东方出版社2009年10月1日出版

(4)欧阳青《1955 共和国将帅大授衔》黄河出版社2008年1月版

(5)孟庆春《历史大转折中的省长市长和自给区主席纪实》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6)《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中央党史出版社1987年12月1日版

作者简介:王作东是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人民政府干部,经济师,研究军史和地方历史,著有小说散文集《青春的记忆》,地方历史文集《卜奎记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