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青花(导学案)

21青花(导学案)

21青花(导学案)
21青花(导学案)

第21课青花考查式引导学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4、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

者对文中描写的青花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精神的热烈赞颂之情。(难点)

【作者介绍】刘华,男,山东无棣人。代表作品有小主《老爱临窗看风景的猫》、电视散文《井冈杜鹃红》及青花等。

【小知识袋】青花,瓷器釉彩名。是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先在瓷器毛坯上用含氧化钴的钴土矿描绘纹饰,再上一层无色透明釉,以高温烧成。元代已得到相当发展,明代达到成

熟阶段。以景德镇烧造的为最佳。

【字词学习】

1、注意“鬓”字的笔顺与写法、部首与意思、拼音与结构等。

2、注意“沓”、“窥”字的读音与意思。

3、“惘”字里面的写法与意思、读音。

4、“沓”为多音字:沓t d() d a( )

5、近义词

闻名天下() 独树一帜( ) 独特(

企盼()困惑() 肃穆() 允诺(

寻觅(凝视() 迷惘()

迫不及待()

6反义词

完美()困惑()允诺()严厉(

7、词语理解

锲而不舍:

嬉戏:

瑕疵(c 1 )

纷至沓来:

郑重其事:

如饥似渴:

茅塞顿开:迫不及待:

【课文学习】

一、初读课文

1、课文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顺序,通过讲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家父子俩,父亲默默企盼,要

儿子 ____________ ,儿子苦苦_______ ,终于得到 ___________ 的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的精神。

2、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二、精读课文

1、课文反复交代青花配方有何用意?

2、第3自然段第二句写父亲“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你认为父亲想要说什么?为什么又没有说?

3、第5自然段在课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我”为什么会梦到开窑盛典?这说明了什么?

5、第7自然段中“吻合”一词能否换成“符合”?为什么?

6第9自然段连用四个反问有何作用?

7、“我”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

8、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第14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话进行赏析。

9、“我”茅塞顿开是偶然吗?为什么?

10、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得到了什么?

11、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创新小故事?

12、请合理完善以下课文图解

「“我”:(行动)修复青花复制青花创作青花

青W(心情)()()()

1父亲:()()- ()

、课后练习一

课后第2题解:“我”寻找制作青花的祖传配方经历了三个阶

段: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其间有的深思,有满眼的 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 的梦想,有______ 的喜悦。在 __________ 中得到传承,才是青花最好的归宿,要不

断 _________ ,敢于_________ 、超越________ 、___________ 前人。

课后第3题解:第一句:“两鬓斑白”描写了 ___________ ,“眼神中充满了企盼”描写了 ______________ ,说明父亲对“我”传承瓷

艺 ____________ ,并有着自己的__________ 。

第二句:这句话是对父亲的描写,说明父亲不满意“我”停留在的水平上。

四、课后练习二

1、看拼音写汉字

tan xi wang kui

()访()戏迷 ( ) ()视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独树一()()重其事)

明净素(一脸肃()

茅()顿开满怀()望纷至()来()光」

3、判断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这时,我仿佛听见,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

(2)我陷入了痛苦的深思中:我已经的到了瓷片,不是吗?我已经修复了青花,不是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21、《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北冥有鱼 一、回顾复习 相关资料1、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2、作品介绍:《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解题:《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二、学习目标 1、巩固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 3、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让学生明白“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重难点1、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2、理解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 一、庄子名,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代表作品有,名篇、。 二、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北冥()鲲鹏()抟()迁徙()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翻译重点词语。①冥:②鲲:③鹏:④怒: ⑤垂:⑥海运:⑦天池: 2.翻译重点句子。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翻译重点词语。齐谐:志:击:抟: 去:尘埃:息:极: 2.翻译重点句子。 ①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精讲点拨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 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奔腾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6.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五、学生小结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六、达标测试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 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3.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 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 B.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庄子的逍遥游不是简单的行动自如,无拘无束,而是精神的绝对自由。 C.庄子不仅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富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其文学特色在历史上影响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艺术家。 1 / 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有答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 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

第21课.诸子百家 导学案

第21课诸子百家 一、温故互查 1、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熔冶在一起铸造成青铜器.-------------是商周手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其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2、青铜器种类繁多,按照他们的用途可以分为-----------------------------------------------------------等。 3、-------------是青铜器中最著名的大方鼎。 二、设问导读 1、完成填空 (1)、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的局面. (2)、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著的------------在世界军事史上游击队高的荣誉. 2、完成下列表格 学派姓名时期主要思 想及著 作地位(影响)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三、自我检测 1.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不正确的是(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世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A.《诗》 B.《书》 C.《春秋》 D.《论语》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学而时习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导学案

21.七律长征 刘好庆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重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导学难点:学习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准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 2. 制作PPT课件、录音机、歌曲《长征》录音带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1.快速读课文,初步感受红军长征途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说一说学习本文你最想能明白哪些问题? 2.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3.查字典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等闲逶迤磅礴更喜开颜 4.给带点字注音:岷.山磅.礴.更.喜 5.细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思考:①什么是七律?它有什么特点?②什么是长征? 6.精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写的? 导学案 一、播放歌曲《长征》导入课题: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2.师:你对毛泽东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 3.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简介毛泽东生平及长征的历史背景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

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合作探究——理解诗句意思 1.“红军不怕远征难”,“难”是什么意思?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 2.“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红军把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3.诗中的“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读后你的心情怎样?“寒”字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一读这两句。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中为何说是“更喜”?喜从何来? 5.“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尽开颜”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了这一课红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我们应该向红军学习什么?(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五、想一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六、主题学习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冲不垮的精神家园》中《走近长征》,阅读要求: 1.在这一部分中,你知道了长征中哪些感人的故事?你最受感动的是哪一个人?说说自己受感动的理由。 2.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举例说说。 3.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4.把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吧,看谁积累得多。 课堂检测 一、给下列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只()等闲一只()苹果磅()礴远征()难 更()喜岷()山千里雪大渡桥横()铁索寒() 飞来横()祸尽()开颜尽()管 二、比一比,再组词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点击新目标 1.记住隋唐宋元时期著名书画家名字。 2.了解颜真卿和柳公权书体的艺术特点。 3.欣赏阎立本、吴道子和张择端的代表画作。 链接旧知识 1.列举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名称和所在地 2.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是哪个朝代的哪位书法家? 课堂进行时 【情境创设】 书法是一种艺术,字写得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绘画也是一样的。中国书画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风采,留下各自辉煌的成就。今天我们走入隋唐宋元时期去领略那些书画大家的艺术才华吧! 【课堂热身】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隋唐宋元时期的书画家及其他们的艺术成就,边看边圈画重点信息。然后完成同步训练知识建构。 唐代: 、 的草书“迅疾骇人”。 、 的楷书严格规范,形成“ ”和“ ”, 成为书法楷模。 宋代: 、 的书法抒发个人情怀。 元代: 创造出骨力遒劲的“ ” 物画: 代进入黄金时期,著名画家 有 、 ,其中被誉为“画圣”的是 山水画: 时期达到高峰。 风俗画:北宋画家 的 为代表。 花鸟画: 代走向成熟和完美。 的大写意花鸟把 中国传统绘画推向近代绘画艺术新阶段。 【新课解读】 第一步:欣赏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二步:欣赏苏轼书法作品《寒食帖》和赵孟頫书法作品 第三步: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中的故事。 书法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绘画

第四步:各小组组内欣赏《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不同的画风。 并请一两个小组为全班同学分析这些作品不同的画风。 【课堂小结】 这谈书法,人必称晋代风韵、唐代法度、宋代抒情;谈绘画,人必称唐代人物、宋元山水、明清写意。以后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有更深的体会的!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黑板上的知识建构,熟悉所学知识。 课堂大练兵 1.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2.人物画进入黄金时期是在( ) 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 3.山水画达到高峰是在( )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宋元时期D.元明时期 4.《清明上河图》属于( ) A.花鸟画B.人物画C.山水画D.风俗画 5.张旭、怀素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6.“颜筋”“柳骨”说的是( ) A.颜回柳公权B.颜真卿柳公权 C.颜真卿柳永D.颜回柳永 7.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生活在(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8.《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生活在( ) A.魏晋时B.晚唐时C.初唐时D.北宋时 9.“圆、转、遒、丽”形容的是谁的书法?( ) A.颜真卿B.苏东坡C.赵孟兆页D.黄庭坚 10.《步辇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B.阎立本C.张择端D.徐渭 11.吴道子被誉为( ) A.“书圣” B.“画圣” C.“诗圣” D.“医圣” 12.南宋山水画的特色是( ) A.高度写实B.宏观描绘C.高度抽象D.“残山剩水” 1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在宋代( ) A.苏州B.临安C.东京D.洛阳 14.花鸟画变得充实、成熟而完美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5.下列艺术门类中,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是( ) A.绘画艺术B.音乐艺术C.舞蹈艺术D.书法艺术 16.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句话中被其极力推崇的书法大家是( ) A.怀素B.柳公权C.颜真卿D.张旭

九年级历史上第21课导学案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重点)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难点) 【自主学习】(根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一、一战原因(P131-133) 1、在的推动下,______世纪末______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阶段。 2、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和争夺霸权,结果形成了两大的军事侵略集团,即、。 3、1914年,__________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以此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 二、一战过程(P133) 1、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主要集中在_______。1916年的__________战役,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3、1917年,_________对德国宣战,中国也加入方面作战。 三、一战结束(P134) ________年11月, _______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合作探究】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阴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1.根据材料一填空: 1913年时,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国家是、,而它们所占殖民地的位次是、,这从而反映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2、材料二中“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显然是针对的。最终形成和两大敌对集团。 3、试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课堂检测】

导学案_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 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问题大盘点: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 2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四)巩固归纳: 1、知识建构: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变化:{衣 食改革:就业制度 住 行} 社会保障制度 2、方法归类: 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_北冥有鱼》导学案

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案 课题北冥有鱼课型讲读课课时2课时设计者 学习目标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体会瑰丽雄奇的想象,理解庄子“天人合一”的处世态度。 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品味作品的语言 学习过程个性补改【环节一】赏读入境、夯实基础 一、导入活动,激趣引思 猜成语——“相濡以沫”。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用这个词形容夫妻之间互相扶持或朋友之 间互相帮助。其实这个词被大家误解了。人们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没有注意到后面的一句话。“相 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意思是在困难的处境里,与其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 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迎接全新的自由。庄子对自由的追求似乎都寄予在鱼在形象中,今天我们就从 鱼的角度来学习庄子的游鱼人生。 第一课时 二、预习与交流 (一)文学常识: 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 ),( )国蒙人。( )时期( )家,( ) 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与老子并称为“( )”,他们 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 事物都在变化,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的主观精神境界。著有《庄子》一书。 2.《庄子》,亦称( ),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篇,包括内篇( )篇、 外篇( )篇、杂篇( )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其文章汪洋恣肆,多采用 ( )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是研究价值。人们评价这本书为 “( )”。( )更评价说: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本文选自内篇中的( ),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 活动。

人教版新课标21课乡下人家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21课《乡下人家》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21课《乡下人家》导学案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比较了解,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也是学生常见的。再者,在学法上采用“边读边想画面”也没什么难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

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资源 搜集乡村风光的图片。 学习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乡村风光照片及录音(鸡鸣声、狗叫声):今天,老师带了一些图片来,你们想看吗?看这画面,听这声音,你们想到了这是什么地方?对,这是乡下。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年级上册 07-21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导学案 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经过、结果。 2、认识沙拉热窝事件在一战中的导火线的作用,及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通过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学法指导】 情景剧表演、辩论会、归纳法等 【知识链接】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1863年—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之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之子。皇帝独子皇太子鲁道夫于1889年精神病自杀后成为皇位继承人。1898年任奥军副总司令。1908年,他极力主张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深了俄与奥匈之间的矛盾,导致波斯尼亚危机,他极力反对南斯拉夫独立,主张通过兼并塞尔维亚王国将奥匈帝国由奥地利、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帝国扩展为由奥地利、匈牙利与南斯拉夫组成的三元帝国,所以1914年与其妻“霍恩贝格女公爵苏菲”视察时为奥匈帝国波黑省的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学习过程】 导入:情景剧——刺杀斐迪南大公 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名塞尔维亚青年为什么要刺杀斐迪南大公?引起这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共同探讨这次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知识点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背景(说到原因,我们不得不追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请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 了哪些影响呢?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呢?) 经济背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等, 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政治背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争夺。 (过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2)表中前三项内容与第四项内容之间存在着什么矛盾?这一矛盾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的结果是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是核心) 三国:英国、法国、俄国(是核心) 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总结: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二:一战的爆发 1、巴尔干半岛的形势 长期以来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素称。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直接原因) 情景剧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1课《诸子百家》学案

七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第21 课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知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重点) 3、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墨子、孙子等诸子的主要思想。

归纳小结:1、知识要点三、当堂检测 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历代封建王朝都 对孔子奉若神明,尊为“至圣”,其重要的原因是() A、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 B、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 C、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009·西宁)秦始皇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 国家,此制度的理论来自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2009·浙江金华中考)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 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孙子 4、(2009·湖北孝感)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 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 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话,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什么?这种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②根据材料,指出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的哪两种和谐? ③请从中国古代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三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个 “爱好和平的民族”。 四、我的收获

2、思维方法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 的观点更为合理()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5、(2009·临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 要作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儒家所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 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 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适应自然 规律。 五、作业 《绩优学案》十七讲 课堂重点笔记

第21课《富贵不能淫》导学案(教师版)

第六单元课文 课题:21《富贵不能淫》主备:课型:讲读课文 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长:定稿时间:201-11 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全文。 2、疏通课文。 3、体会“大丈夫”的真正含义。 重点:1、熟读文本,背诵全文。2、疏通课文。 难点:体会“大丈夫”的真正含义。 一、导入新课 古代学子必须熟读“四书五经”,那么你们知道“四书五经”指哪些书吗?“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作者知多少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y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公孙衍.(yǎn )大丈夫哉.(zāi )丈夫之冠.(guàn ) 不能淫.(yín )妾.(qiè)妇之道往之女.家(rǔ) 2、自由读课文,听读课文,朗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一)解释下列加粗的词义 1、岂.不诚.大丈夫哉.?(难道)(真正,确实)(吗) 2、安居而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呢) 4、子.未学礼乎.?(你) ( 吗) 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行冠礼,表示成年) ( 教导、训诲) 6、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告诫)(同“汝”你)(谨慎) 7、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8、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 最宽大的住所,喻“仁”最正确的位置,喻“礼”最正确的道路。喻“义” 8、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遵从)(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改变、动摇,使动用法)(屈服,使动用法)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迷惑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使他意志屈服。

五年级上册21课导学案

21《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第一课时)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我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知识链接: 圆明园遗址位于北京市西郊。这是一座建筑宏伟的皇家园林。是清政府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耗费巨额资财,前后共用了一百五十年修建而成的。这座中外闻名的园林,竟在1860年遭到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后纵火焚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熟记课文中要求会写的14个生词,如:销毁、侵略、瑰宝等。 2.课文内容我知道。。 3.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4.我的质疑。。 预习检测: 1.辨字组词。 宏()剔()瑶()瑰()销()侵() 雄()踢()遥()魅()稍()浸() 2.把词语补充完整。 ()星()月金碧()()诗()画() 奇()()宝()世( )名亭()楼() 3.用加横线的词语写话。 (1)园中不仅有名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2)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组长组织组员找一找课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并反复读一读。 3.反复读第三、四自然段,并背诵。 4.组内解决预习中的质疑。 交流展示: 交流找出的高度评价远没有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并针对这些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 我来闯关: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陵园,它由组成,许多小园分布在三面。 2.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还有,……园林艺术 有,还有……说明圆明园是,漫步圆明园中,有如,仿佛。 3.把“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反问句。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详解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考试大纲】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标解读】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新文化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最大贡献在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但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B案【基础知识整合】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得到发展。 3.思想:西方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要进行革命,必须进行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直接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李大钊、鲁迅、等。 3.指导思想:西方的、思想和达尔文的。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蔡元培以“”为办学宗旨,使其成为运动中心。4.主要阵地:《新青年》。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成就) 1.思想革命 (1)提倡,反对专制;提倡,反对迷信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对以孔子和为代表、维护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攻击,树起了“”的大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思想体系、的全面清算。其中,批判地最为猛烈,他利用文学作品深刻揭露和纲常礼教的黑暗,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还发表《》揭露“、、”伦理道德的危害性。陈独秀也撰文批判传统的观念,指出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2.文学革命: (1)斗争锋芒:指向及其文体——,以彻底清算旧文化。 (2)发起: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一文,系统提出了的主张,即提倡,反对;提倡,反对。 (3)发展:陈独秀发表《》,主张以取代,推倒,建立。 3.文化平民化 (1)教育界:社会教育蓬勃兴起,形成思潮。 (2)文学界:白话文得到推广,内容反映形式生活,形式创新多样。 四.新文化的意义 1.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2.在政治和思想上给和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冲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是民主主义的和运动。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 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 1、《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2、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学习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 一、红楼梦 1.基本概况:清代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长远的是曹雪芹的。小说初名《》,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为续写,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时期排印面世。 2.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作者不但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实行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4、影响: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概况: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 (1)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_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2)代表作:代表作有明朝创作的。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的、 (3

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2、京剧 (1)京剧兴起的背景 (2)京剧兴起的过程 ①乾隆时,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 ②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 ③后来,徽调持续吸收昆曲、、京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3)京剧的角色分为四大行当。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 【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在和平统一的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吐故纳新,生机勃勃,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是史家公认的繁荣时代。那么你只带清朝前期戏剧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吗? 【达标练习】 1、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并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2、清代的戏剧创作,受到大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A.服装鲜艳 B.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们的心声 C.演技精湛 D.雅俗共赏 3、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之时的传世之作是( ) A. 《长生殿》和《桃花扇》 B. 《桃花扇》和《红楼梦》 C. 《桃花扇》和《牡丹亭》 D. 《窦娥冤》和《牡丹亭》 4、中国的国粹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京剧这个文化艺术形成于何时()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小石潭记导学案新版语文版1

【关键字】八年级 《小石潭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小石潭记》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能流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学习重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俶尔()翕忽()参差()悄怆()幽邃()寂寥() 2.查找资料,填补下面空白。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往往通过来抒发感情,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2)柳宗元,字,河东人,世称,曾任柳州刺史,又被称为,是唐代 著名的散文家、家,我们曾在七年级学过他的散文《》。 【设问导读】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小组交流,明确下列字词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依: 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5)隶而从者隶: 3.大组讨论,正确流畅翻译以下句子。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细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的小石潭景物,思考小石潭有何特点,试用一个字或词语概括。 【当堂检测】

1.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 D.影布石上 ( 映 ) 【巩固练习】 1.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A.闻:隔篁竹,闻水声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犬牙差互 【拓展延伸】搜集资料,了解柳宗元的相关经历。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并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并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温故互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澈澈: 2)心乐之乐: 3)似与游者相乐乐: 【设问导读】 1.细读课文,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用“这是一个的小石潭”的句 式,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学法指导:找景物,说特征。) 2.品读课文,试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小石潭带给你的心理感受。用“这是一个让人感到 的小石潭”的句式。(学法指导:说心情,谈感受。) 3.回顾全文,找出有关作者心情的词语,联系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当时的心境。 4.文章开头提到“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到“悄怆幽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