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教学参考

0910 0744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

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

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

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

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二)

——诗词鉴赏的术语及运用

概念说明例句赏析

表达方式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

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

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

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

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

跳鱼拨剌鸣”(杜甫

《漫成一首》)

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

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

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

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

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

非、价值、特点、作用等

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菊花》)

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

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

美。

抒情

表达强烈的爱憎、好恶、

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

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

悲故乡。鸡声茅店

月,人迹板桥霜。槲

叶落山路,枳花明驿

墙。因思杜陵梦,凫

雁满回塘。”(温庭

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

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

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

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

出一个“悲”字来。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

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

为明喻、暗喻、借喻。有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

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

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

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

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

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

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

“知否,知否?应是

绿肥红瘦”(李清照

《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

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

花的凋零。

修辞手法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

蓄。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

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

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

似个长”(李白《秋

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

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

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

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

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

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

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讲,四联八句,句句

对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

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

江”使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

萧”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

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

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

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

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

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

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

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

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

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

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

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

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

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

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

故事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

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

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

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

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

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姜夔《扬

州慢》)

这首词除回顾43年前南下经历一

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写刘裕当年北伐

抗敌的英雄气概。借赞扬刘裕,

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

无耻行径,表现出抗金的主张和

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杜牧诗,表现往

日扬州繁荣景况,是虚写;“尽

荠麦青青”,写今日所见的凄

凉,是实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景寄寓着昔盛今衰的感慨。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

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

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

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

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

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

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

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元曲小令,

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

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

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江东弟子今虽在,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

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

亭》)

了历史之必然。

写作手法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

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锦

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

思及“华年”。

虚实

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

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

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

咽。……(柳永《雨

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

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

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

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

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

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

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

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

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

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贺

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

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

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

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

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

础上,经过联想、推断、

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

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

望洞庭山水色,白银

盘里一青螺。”(刘

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

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

上。

衬托

或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

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

正衬和反衬两种。

烘托是较大规模的衬托。

“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

只独看。遥怜小儿

女,未解忆长安。香

雾云鬟湿,清辉玉臂

寒。何时倚虚幌,双

照泪痕干。(杜甫

《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

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

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

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

人,突出了周瑜在心中的主要地

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

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

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

点。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青山似欲留人住,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考纲要求: 1、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 2、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复习要点 1.了解古典诗歌中的形象的类型;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中形象的方法。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 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 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 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 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 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的诗词鉴赏知识点汇总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一、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因形悟神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寻诗两绝句》中的陈居士),也指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每首诗必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诗中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意的途径之一。 古诗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抓住诗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肖像及所处的环境等片段文字,因形悟神(人物形象特点)。另外,要关注诗人所处的背景及诗人对其的情感态度等。 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2.审题答题规范:两审两答

“两审”指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两答”指答题两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和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二、掌握鉴赏景物形象(含意境)的方法和审答规范 1.鉴赏方法:融情造境 (1)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传统意象比较固定,如杨柳代表惜别,月亮代表思乡怀人等。但在具体诗歌中有变数。 鉴赏景物形象,一要注意景物描写的方式,如动静、色彩,来把握景物特点和诗人的感情;二要抓住意象来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2)意境 意境: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基本单位,而意境则是指全篇作品所营造的整体艺术境界;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而意境则是意象叠加、组合之后的升华。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简洁全面)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 (简洁全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古诗鉴赏知识清单梳理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古事、“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4)抒发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烘托渲染、白描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悠然自得、隐居为乐 3)渴望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仕途失意的寂寞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战”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5.行旅诗(羁旅漂泊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月”“雁”“芳草”“船”“马”等)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3)怀才不遇,落魄潦倒 6.闺怨诗 1)妇女对征战在外或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思念,孤独寂寞,盼望其归来2)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3)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思念诗

完整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 第二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青天”)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常见意象20例见附表3 (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 3、常用的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 表现手法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艺术手法 或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篇章结构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 .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4: 4、常见的情感、主旨 (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2018-10-18 08:33:10)转载▼ 标签:教育分类:高中语文试题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 “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 “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 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15. 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4. C 15. 观点一:同意。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才情豪迈,挥洒自如,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C.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D.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清单:结构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清单:结构特点 诗歌结构特点主要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首句标目。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就具有首句标目的作用。 (2)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的开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3)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作者先景语后情语,先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势。 (4)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主要情感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作铺垫。 (5)伏笔照应。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此词共分两片,下片照应上片。“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6)画龙点睛。 即在诗歌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的写法。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撞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高潮,感召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卒章显志。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作者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2021高考备考诗歌鉴赏知识 一、把握诗意 1、看标题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和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感情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揭示作品的线索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时间:夏日事件:游山家题材:山水田园诗感情基调:闲适愉悦 2、看意象意象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众多意象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看注释介绍疑难词语、地名;介绍写作背景;介绍相关诗句;介绍作者等 4、看句法1)省略:简洁明快,留下想象2)倒装:满足强调、对仗、平仄或押韵的需要柳色春山映(柳色映春山)香稻啄余鹦鹉粒(鹦鹉啄余香稻粒)一夜飞度镜湖月(一月夜飞度镜湖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3)词类活用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形容词“软”“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4)互文见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5)典故分为语典和事典,效果:含蓄、精炼、有文采、强调突出。6)题材二、鉴赏诗歌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1)明确形象:思想性格特征(两字词或四字词)+人物身份(隐士、官员、文人、思妇、游子、征夫、农夫、渔夫等)(注:人物形象包括性格、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大于性格特征);(2)结合诗作分点说明、概括;(3)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诗人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两种题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简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后意义)概括型举例: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2.鉴赏事物形象(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自然属性);(2)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

古代诗歌高考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教学参考 0910 0744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 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 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 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 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

高考语文真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 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怀古诗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怀古诗 怀古诗是古代汉族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写作特点: ⒈形式上: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分析艺术特色: 用典:借古讽今,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比:突出所举事件或人物中的一事或一方; 化用:化用前人诗句; 寓情于景:使景物描写着上作者的感情; 例: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作者简介】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参考答案】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 教学园地 09-14 2231 :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体系(一) ——考点及注意点 考纲要求 1.《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 诗歌中的词语多是内涵丰富、文学性很强的词语,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对于正确分析综合并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对诗歌中词语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于整首诗作分析和鉴赏。 ②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每一首诗歌都表达一定的思想,通过对概括诗歌中心思想的考查,透视考生的整体概括能力。 ③分析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 诗歌是思想的产物,同一事物,的世界观不同,处境不同,审美情趣不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就不同。古代诗歌阅读,就是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诗歌是艺术地运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高考通过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鉴赏的考查,可以评估出一个人的文学品位。 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属于创造思维的范畴,不但需要调动考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开动考生主观思维的机器,因此,科学地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 二、整体鉴赏方略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 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 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 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 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 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 满。 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1.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如何理解押韵和韵脚 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偶)。 押韵:一般押诗歌偶句未尾一个字的韵母,有时第一句最后一字也押韵,一首诗一般押平声韵。 韵脚:偶句未尾押韵的字(有些诗歌第一句的未尾一个字也押韵,这个也是韵脚)。如李白《静夜思》的光、霜、乡都是韵脚。 2.词的别称是什么注意词的词牌、曲牌和题目,元曲有哪两种形式 词的别称:又叫长短句。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 3.诗歌有哪些类型各类诗歌有哪些特点 (1)从形式上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一般指作者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且题目里有“行、吟、歌、引”等标志性字眼,每首诗的句数长短不限。近体诗是指隋唐时期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格律诗”,大致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讲究偶句押韵,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四联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2)从艺术手法上分为:有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言志诗; 从表现内容上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战争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羁旅思乡诗、闺怨诗、赠友送别诗等。 ★田园诗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它是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远大抱负,或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或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或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新优美、恬淡宁谧。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边塞诗(战争诗) 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艺术风格方面,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王维、王昌龄、王翰、高适、岑参、李益 ★咏史怀古诗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或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风格上以雄浑壮阔见长。 ★咏物诗 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以托物言志的手法,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 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赏析时要重点把握托什么物言什么志。 ★旅(思乡)诗 主要写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风格上表现为深沉凄凉。 ★闺怨诗 题材大多以女子思念远方的丈夫,而丈夫迟迟不归为主要内容。或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或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赠友送别诗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情深意长的勉励,有的重在写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在艺术手法上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格调上或豪放或含蓄,或旷达或深婉,或直露或蕴籍。 (3)从诗歌表达方式的角度划分 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哲理诗。 4.从人、事、物角度分,诗歌形象有哪能三类从思想内容分,主要的有哪些诗歌形象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结

思想情感鉴赏 一、强化重点,聚焦考场。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其中一定蕴涵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鉴 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是诗歌阅读过程中首要而且是最重要的环节。中国古代诗歌,就其表现 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感时伤世、思乡怀人、羁旅愁绪、 生活杂感等几大类,鉴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分析,分析时可抓住关键的情绪词切入。 【真题示范1】(2011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 【命题剖析】应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 《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来理解:这首词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 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那么,我们可以 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 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这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参考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词的上阕描写“莺语”、“微雨”、“草色”等景物,表现出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阕叙述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 景易逝,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全词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以及把握青 春年华,尽情享受人生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 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真题示范2】(2011 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 分) 【命题剖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他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 结即可。 【参考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 (交游落落)。 【真题示范3】(2011 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古诗释义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早期的诗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并称“风骚”,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因此该词也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汉代的古体诗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2019年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各地真题汇总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1.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 答案: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 2.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 【诗歌鉴赏】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画中山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化实为虚,意境全出,比正面、直接地说画山似真山要婉曲有味得多。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言表。 五、六句写画中之树、云,物与心互相感发,景物中含有作者浓浓的主观情感。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的开拓。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淡中见新奇。 【白话诗歌】画面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盈满双眼,苍苍茫茫的一片山是哪里的呢?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许多树木都显现出苍茫暮色,孤云自由飘浮不愿归来。此中蕴含佳句,但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传画中之意。 2.[2019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公开课教案 2017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

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