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_郜峰

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_郜峰

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_郜峰
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_郜峰

第15卷第5期2013年10月

资源与产业

RESOURCES &INDUSTRIES

Vol.15No.5Oct.2013

http ://www .resourcesindustries .net .cn zycy @cugb .edu .cn

收稿日期:2013-04-24;修订日期:2013-06-06;责任编辑:段丽萍。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43-002)。*通讯作者:郜峰(E-mail :gaofeng -hw@petrochina.com.cn )

引用格式:郜峰,马宝玲,耿长波,等.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

J ].资源与产业,2013,15(5):126-131Gao Feng ,Ma Baoling ,Geng Changbo ,et al.Evolution and references of America's gas market [J ].Resources &Industries ,2013,15(5):126-131

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

1,2,*

,马宝玲2,耿长波2,王

2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

要:随着中国进口气比重的不断提高,理顺天然气价格已成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美国是

世界现代天然气工业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和市场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系统分析了美国天然气工业产业链结构、市场发展历程、当前市场运行机制,全面总结了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经验及其对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启示。美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大量市场参与者、管网第三方准入、有效的监管体制等都是建立天然气市场机制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市场化;公开准入;价格机制;美国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13)05-0126-06

EVOLUTION AND REFERENCES OF AMERICA'S GAS MARKET

GAO Feng 1,2,*,MA Bao-ling 2,GENG Chang-bo 2,WANG Xi 2

(1.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 and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

2.Chinese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 :As a rising imported gas proportion in China ,balancing the pricing mechanism becomes a necessary choice for China's gas industry.The America ,one of earliest and mature gas explorers ,is of references owning to its gas evolution and marketing.This paper analyzes its industrial chain structure ,market evolution and marketing mechanism ,and summarizes its experiences and to China's reference.Its market evolution indicates a long-term marketing mechanism with vast involvers ,the third party's access and effective monitoring.Key words :marketization ;open access ;pricing mechanism ;America

0引言

从2006年开始,中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

且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1]

。随

着中国进口气比重的不断提高,理顺天然气价格已成为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

天然气价格目前还没有形成像成品油价格这样一个

相对比较明确和固定的调价机制。自现行天然气价格机制实施以来,我国分别在2007年11月和2010年6月1日两次调整天然气价格,依然处于政府定价阶段。

2011年12月26日起,我国在广东、广西两省(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备受期待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终于破题。我国改革天

第5期郜峰等: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的短中期目标是:进一步规范价格管理,逐步提高价格水平,协调国产气和进口气价格,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的调整机制。长期目标是:随着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建立,天然气出厂价格最终通过市

场竞争形成,政府只监督管输费和城市配送费[2]

世界天然气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天然气市场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是世界现代天然气工业发展最早、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其天然气工业发达、产业链完整、市场机制完善。因此,美国的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和市场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3]

1美国天然气工业概况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和消费国,

其天然气工业发达、产业链完整、市场机制完善[4]

1.1上游业务

美国本土的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各州—

——路易斯安那州、新墨西哥州、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怀俄明州以及墨西哥湾。美国天然气上游竞争激烈,全美约有6300生产商,前40位生产商产量占全美总产量近一半,每个生产商所占市场份额小,最大的生产商占比约为3% 4%,埃克森美孚公司并购克洛斯提柏石油公司(XTO )后也仅占6%。

图1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

1.2中游业务

美国天然气工业基础设施发达,有助于平衡市

场供需。全美约有160家管道公司,管线总长达48

万km ,日运能超过40亿m 3

;约有123家储存服务商,拥有400个储气点,超过1200亿m 3

可用容

积,2006—2010年天然气存储能力增长了22%。1.3

下游业务

销售环节主要有营销商和能源交易商,约有250家独立的天然气营销商。营销商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市场效率。美国约有1200家地方配气公司,拥有190万余km 的配气管线。天然气消费在美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上升,主要增长来自天然气发电需求的增长,过去10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80%来自新增天然气发电站。

2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

在美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过程中,联邦和州政府

对天然气生产、管输和配送的监管也在不断改革并完善,使之逐步适应天然气工业和天然气市场自身的特点,促进其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初,先后实施了放开井口价格控制、允许第三方准入输气管道、解除天然气捆绑式销售的政策

[5]

,使得天然气工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市场环

境(图1)。

7

21

资源与产业2013年

2.1早期(1938年以前):垄断定价

联邦对天然气监管的依据是宪法中的贸易条款,联邦制要求在州和联邦之间进行分权。州政府有权监管州内的天然气业务,联邦政府则监管跨州的天然气贸易,但不干预天然气的生产和运输。由于管道公司具有的买方和卖方的双重身份,他们有很强的买方和卖方垄断力量。一个具有买方和卖方垄断力量的管道公司对其购买的天然气支付的价格低于竞争性批发价格,但其销售价格则超过竞争性零售价格。在天然气和电力行业,因对跨州管道缺乏州或联邦监管造成了所谓的“阿特尔伯勒空白”。

2.2全面监管时期(1938—1977年):政府定价

出于对跨州管道公司市场力量的不满,联邦贸易署进行了有关调查,并于1935年提交了关于跨州管道公司具有买方和卖方垄断地位,并滥用其垄断地位牺牲用户利益的报告。结果,国会通过了《1938年天然气法》[6],标志着美国天然气工业进入监管时期。

《天然气法》的主要规定是有关管辖权、许可和定价的规定。根据《天然气法》第1条(b)款的规定,联邦的管辖权仅仅限于:1)涉及跨州贸易的天然气运输;2)采购的天然气的跨州转售;3)从事此类运输或销售的天然气公司。第7条规定:“除非从联邦贸易署获取了为公众提供便利和必需之有效授权许可,拟通过完成任何提议的建设或扩建项目从事天然气业务的公司或个人,不能从事该署管辖的天然气运输和销售业务,也不能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和扩建、兼并或运营此类业务的公司。”第7条(b)款规定:“在获取联邦贸易署的批准前,天然气公司不得放弃由联邦贸易署管辖的设施的全部或其一部分,也不得放弃任何由这些设施所提供的服务。”《天然气法》的规定构成了建立跨州天然气市场所需的监管机制的完整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938年到1954年,联邦电力署的监管范围只是跨州天然气管道,不涉及天然气生产商。跨州销售价格不包括生产商在气田对管道公司收取的价格(井口价),该价格由天然气管道公司转嫁给终端用户。因此,过高的井口价很容易抵消终端用户受到的其他价格保护。最高法院在1954年将联邦电力署的管辖权扩展到包括生产商的价格。自此,美国天然气工业进入了全面监管时期。

联邦电力署对跨州销售天然气进行监管的严重后果是形成了两个天然气市场———跨州市场和州内市场。最终这两个市场出现了价格差异。由于联邦监管的价格是基于历史成本的价格,而不是随市场价格变化而浮动上扬的价格,而基本上不受监管的州内市场价格则接近于世界市场价格,且高于受监管市场的价格。因此,跨州天然气市场的生产商降低了勘探费用,并试图离开受监管的跨州市场,进入州内市场。但是,由于联邦立法具有严格的放弃规定,在没有联邦批准的情况下,专门为跨州销售生产天然气的生产商不能离开跨州市场。因此,价格差异引起了天然气短缺。

2.3调整与重建时期(1978—1991年):价格管制逐步取消

天然气短缺引起了广泛要求解除天然气市场价格监管的呼吁,1978年国会颁布了《天然气政策法》[7],其要点是开始解除价格控制、刺激生产和统一天然气市场价格。《天然气政策法》第一部分的解除价格控制降低了天然气井口价的下调压力,解除井口价控制的日期为1993年1月1日。为了刺激一些市场的天然气生产,《天然气政策法》也规定了天然气的分类价格和年份划分,以1977年4月20日为分界点,将天然气分为新气和旧气,旧气的价格仍然受到监管,而新气的价格可以上浮,以刺激生产。其他属于被鼓励的天然气包括“高成本”天然气、“深井气”、采于外大陆架和陆地的新天然气。《天然气政策法》第二部分规定了“递增定价”法。递增定价法本质上属于边际成本定价,即天然气的销售价格反映了额外的生产成本。本法第二部分的成本转移机制允许将天然气生产的部分“递增”成本转移到工业用户。高优先等级的用户并不承担本法第一部分允许的、为解除价格控制而提高的井口价格。

1985年,为了响应《天然气政策法》开放更具竞争性的井口市场的要求和应对天然气工业的经济变化,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发布了第436号令,通过解绑的过程使得管道公司的贸易和运输业务相分离,为受到限制和不便于更换燃料的用户开放天然气管道的使用权。该法令的主要内容包括:1)

821

第5期郜峰等: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

鼓励管道公司提供开放和无歧视的运输服务;2)如果需求超过运输能力,开放的运输管道将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提供运输服务;3)在合理的范围内监管运输服务价格;4)地方配气公司可以将“合同需求”转化为运输服务,并能够降低合同需求量;5)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加快对愿意提供开放运输业务的管道公司发放新的管道设施和服务许可。

但436号令导致终端用户从管道公司购买天然气数量的减少,而管道公司则必须为它以前同生产商签订的供气合同继续承担向生产商照付不议的责任。为此,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于1987年发布了第500号令,解除了管道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天然气短缺时期为保证天然气供应同生产商签订的照付不议合同的责任,同时,允许管道公司为修改或终止与生产商的供气合同而支付的照付不议成本转嫁给管道公司的用户,但不得超过这种成本的75%。

1989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天然气井口解除控制法》,解除了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天然气生产商销售市场的所有监管。该法案消除了对“首次销售的”天然气的价格和服务监管,其直接结果是基本上废止了《天然气法》第7(b)部分的限制放弃规定。“首次销售的”天然气不再受到监管,并可以自由地放弃先前的服务义务,限制放弃规定则名存实亡。

2.4市场化时期(1992年至今):价格完全放开

尽管已制定了立法和其他措施,市场中仍存在妨碍自由竞争的因素,很多交易仍采用捆绑方式[8]。因此,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于1992年发布了第636号令,规定:1)强制性地解除管道公司捆绑的销售和运输业务,即禁止管道公司从事销售天然气业务;2)总的许可授权管道公司按照市场价格进行非捆绑的销售;3)为天然气的所有卖方提供等质量的、开放的运输服务;4)运输服务的范围也包括储存服务,以便使储存服务也受制于开放规定;5)预准管道公司在合同期满或中止之后,放弃销售、间断的运输和不超过一年的不可撤销的短期运输服务。不可撤销的长期运输合同则受制于现有用户对替代报价的优先权;6)在符合行业结构重整的前提下,允许管道公司回收全部的“过渡成本”。

自此,美国通过解除对天然气井口价格的控制、强制性地要求管道公司公开准入等一系列措施,完成了对天然气工业的调整与改革,天然气的新价格形成机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3美国天然气市场运行机制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化改革,美国天然气工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市场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高效的市场结构和透明的定价机制。

3.1有效的监管体制

1)两级监管体制。

a.联邦政府层面。监管主体是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FERC),其职能主要包括批准州际管道、储气库和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设施的建设和废弃,监管天然气的州际输送,制定服务费率,监督与天然气项目有关的环境事项,监督美国天然气进口或出口点管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天然气政策法和外大陆架土地法授权的天然气运输监管条例等。

b.州政府层面。监管主体是公共服务委员会或公共事业委员会,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州内地方配送管道的选址、建设和扩张,以及监管费率。但各州的监管程序和规定有所不同,遵照“联邦法优先于州法”原则,州法中与联邦法相抵触的部分均无效。

2)直接监管与间接监管并存。

州际管道受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直接监管,监管范围包括费率、管道准入、新管道的选址和建设等。地方配气公司受州公用事业委员会直接监管,监管范围包括费率、建设施工、确保适当的程序存在以保障供应充足等。生产商和营销商不在受政府直接监管,只受间接监管,在法律范围内运作,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不再由政府决定[9]。

3.2高效的市场结构

1)重塑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

在美国天然气管网公开准入前,美国天然市场结构是线性的,生产商生产出的天然气进入州际管道,再到地方配气公司,最终到达终端用户。公开准入后,市场结构是非线性的,营销商的加入大大

921

资源与产业2013年

提高了市场效率(图2)。该市场结构的特点是管网系统公开准入、营销商的作用增强、大量的买者与卖者、市场的流动性增强。

2)转变市场角色,激发市场活力。

在新的市场机制下,市场主体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生产商面临的井口价格放开,生产活动对价

格反应敏感。州际管道由“天然气运输和销售,绑定定价”转变为“仅提供天然气运输服务,公开准入,费率受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监管”

。部分州的地方配气公司已解除绑定服务。2009年全美有54%的居民天然气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购买天然气(非绑定服务),约有15%即510

万天然气居民用

图2美国天然气市场结构变化

户选择从营销商手中购买天然气。营销商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市场效率。营销商可以作为任何双方之间的中间人,并且可以向客户提供任何非捆绑或捆绑式服务。营销商可能是生产商、管道公司和地方配气公司的附属公司,也可以是独立的公司。

3)天然气现货市场活跃,金融交易市场发达。伴随天然气市场化进程,天然气交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含“照付不议”在内的长期合同逐渐淡出,出现了以短期交易为主的天然气现货市场,交易量在不断上升。从1990年起,天然气期货和期权合约等金融衍生产品开始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交易品种[10]

。3.3

透明的定价机制

美国天然气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市场流动性高,形成了进口气与国产气竞争、管线气与LNG 竞争的市场格局,市场具备价格发现的能力。美国拥有29个交易中心,两个交易中心之间的价差称为基差(Basis ),与运输费用、产品流向以及当地市场的供需状况有关。除了交易中心外,城市门站也是主要的定价点。

美国最活跃的交易中心是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亨利中心(Henry Hub )。Henry Hub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临近产区,墨西哥湾地区占美国20%天然气产量;连接多条主要管线,包括9条州际管道和4条州内管道,运能大,可以通往美国中西部、东南

部、东北部和墨西哥湾沿岸等市场;邻近大容量储存设施;连接多个LNG 终端。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NYMEX )将Henry Hub 作为天然气期货合约的交割地点,于1990年4月3日开始期货合约贸易。目前,Henry Hub 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现货和期货贸易汇集地,其现货和期货价格被普遍认为是北美天然气市场的基准价格。

4启示与建议

美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市场化机制

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大量市场参与者、管网第三方准入、有效的监管体制等都是建立天然气市场机制的必备条件。目前

,“西气东输”、“川气东送”

、海气登陆和液化天然气引进工程正引领中国的天然气工业和天然气市场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但随着进口气比重增长,进口气价与国内销售气价之间的倒挂现象日益严重

,“气荒”现象时有发生。理顺天然气价格已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化价格改革的必然选择。2011年底在两广开展价格改革试点,标志着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天然气价格已由“成本加成”定价开始向参照替代能源价格的“市场净回值”定价发展过渡。

天然气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是天然气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气交易发展一定阶段或时期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天然气工业和天然气市场健

031

第5期郜峰等:美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历程及启示

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未来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中国天然气现货和期货市场,摆脱与油价挂钩的定价方式,实现天然气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此外,作为亚太地区的天然气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建立中国天然气交易市场,开展天然气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可以促进形成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基准价格,争取进口天然气价格谈判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BP.世界能源统计[EB/OL].[2013-06-15].http://www.bp.com/content/dam/bp/pdf/statistical-review/statistical_review

_of_world_energy_2013.pdf

[2]宋明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资源与产业,

2012,14(4):12-18

[3]雍艳.世界主要国家天然气政策比较及其启示[J].天然气经济,2006(4):24-27

[4]国外天然气经济研究课题组.美国天然气工业与天然气交易[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5]约瑟夫·P·托梅因,理查德·D·卡达希.美国能源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6]胡德胜.美国能源法律与政策[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

[7]田甜,胡亚才,俞自涛.美国天然气市场法规及政策演化的启示[J].能源工程,2004(6):1-5

[8]徐锭明.美国能源监管由来与发展简介[J].能源政策研究,2008(3):5-10

[9]白洋.从三次能源立法看美国能源政策演变[J].经济研究导刊,2013(4):132-134

[10]董超,张玉华,李锋.英美天然气行业政府管制的特点及借鉴[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0-21

《资源与产业》投稿方式

1)来稿欢迎使用网上在线投稿系统https://www.doczj.com/doc/3d18091669.html,,也可

以发电子邮件至zycy@https://www.doczj.com/doc/3d18091669.html,

2)编辑部邮寄地址

收件人:《资源与产业》编辑部

收件人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收件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政编码:100083

联系电话:010-82322841,82335048

131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11-07-05 06:16:17) 转载▼ 分类:财经研究 标签: 财经 [转贴 2007-02-25 00:48:41] 1.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 美国证券市场是从经营政府债券开始的。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发行了各种各样的中期和临时债券,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以发行联邦债券的形式承担了这笔债务,共达8000多万美元。这项巨额债券的发行是依靠大量证券经纪人兜售,没有集中的场所,交易都是在露天广场和咖啡馆等场所进行,全美了出现大量的类似交易形式,由此产生了早期的场外市场[1]。后来证券交易从费城和纽约兴起,其后在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蔓延开来。1754年,一批从事证券买卖的商人在费城成立了经纪人会,于1790年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1792年5月17日,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一棵梧桐树下聚会,商订一项协定,即“梧桐树协定”,这成为美国最早的股票市场,也是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63年正式命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 英美战争结束后开始的美国工业革命,给美国证券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其后运河热、铁路热和淘金热等等,催生了大量债券和融资性股票,从东部到西部也涌现了大量的地方证券交易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最终生存下来的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城市。后来建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与美国证券交易所也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其条件和容量的限制,场外市场仍保持迅速发展并且数量众多,但场外交易价格的形成不是采用交易所内实行的双向拍卖系统,而是通过谈判的途径,分布在全国的场外交易证券商及其顾客很难了解是否得到了某种股票的最好价格。从1904年开始,全美报价局每天以手工的方法在粉红色的纸张上公布证券的价格,然后印出发往全国。但这种方法很不便利,人们得到的报价往往迟一天。这个最初级的场外市场被称为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1968年,自动报价系统的出现取代了粉红单的作用。 自动报价系统问世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明确表示,希望有一个全国范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确保更准确、快速地反映价格和市场情况的变化,同时希望借助自动化的交易系统改进当时的场外市场过于分散的状况。1968年,场外交易系统自动化工程开始启动。纳斯达克于1971年诞生,通过自动报价系统使分布全美的6000个办事处的证券商有了直接联系,而它的起点是来自粉红单市场的2500种场外股票。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美国资本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

美国资本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 概念及代表国家 所谓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模式,是指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社会储蓄的汲取以及向投资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以市场尤其是以股票、债券市场为中心,股权型为主体的产融结合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约束产融结合行为,以提高产融结合的有效性。任何金融中介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都是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不存在明显的融资成本优势或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产业部门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本需求将通过多种渠道和技术来得到满足,不会对某一融资方式和中介机构的严重依赖。 从资本交易的关系看,法律上严格禁止金融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以及金融部门内部如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以及产业部门内部如同行业之间通过产权的相互渗透以构成垄断,主张维护公平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秩序。 美国作为以市场主导的产融结合模式的代表,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历来奉行宽松自由的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主要借助市场力量和一些间接手段来配置生产要素,促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同时,美国政府在利用有形资本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时,并不直接干涉或者参与,通常采用的是间接手段。主要是通过制订和修订一些政策法规、提供良好豹基础设施,为战略性产业的有形资本投资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来达到目的。 产生背景和具体运作方式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是多层次的,非常发达,所以企业基本都选择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如从商业银行融资,或者从证券市场融资。相关资料表明,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资金存量中,直接融资一直占有较大优势,70-90年代美国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上的比重基本在60%-70%,其中又以股票融资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以30%-40%,间接融资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其中对工商业的融资只占到总额的12%。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的债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银行贷款比重则逐步萎缩。美国的资本市场为不同规模及风险程度的融资主体提供了方便,满足了不同融资主体的资本需求。在美国除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型上市公司证券之外,还有区域性证券交易所,主要交易区域性公司的证券,以及由美国证监会依法豁免注册的小型地方证券交易所、各种场外交易,包括柜台交易、第三市场、第四市场和全国证券商联合会自动报价系统。因此,美国资本市场为不同规模、风险的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可能,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剑立、发展、兴起。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科技迅猛发展,这需要创新思想与创新资本的紧密结合。在美国资本市场体系中,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为代表的新型市场化融资体系,在美国新经济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重要作用,如著名的NASDAQ市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点,创业板市场或二板市场适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融资需求,其对科技产业成长的推动作用是与创业资本的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克服了传统融资机制对高风险的厌恶,承担且最大程度的分散了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具有良好的

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

南街村发展历程及启示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紧靠107国道,西临京广铁路和石武客运专线,东临京珠高速公路。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共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 1980年,南街村集体办起了一个面粉厂和一个砖厂,这是在王宏斌的带领下,南街村致富的第一步。在集体筹资和集体拼命干劲下,一个日产20吨的面粉厂建成,接着王宏斌想出用“指山卖磨”的点子建成砖厂。这个地处省级贫困县的南街村当年就创造了一个令人惊羡的数字:40万元。 1984年,面临村里大量土地荒芜及面粉厂和砖厂承包者不发工资引起众怒的境况,南街村党支部决定:收回面粉厂和砖厂,继续由集体承包;将耕地逐步回收,进行集体经营。从此南街村开始走上了集体化发展的道路。当年村办企业的产值达70万元,1986年则高达320万元。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那时候,随便做个什么生意基本上都能赚钱”,河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倩对南方都市报说,“南街村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大环境”。 1989年集体经济产值达到2100万元,南街村的成就引起了一些领导的关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银行开始大力扶持,大量的贷款开始涌入南街村。银行的巨额贷款为南街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得南街村迅速融入改革开放的浪潮。当时中国社会上涌动着一种思潮,“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

危险来自经济领域。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南街村不但坚持走集体主义道路,而且坚持用毛泽东教育人,正好符合当时中国的政治需求。据南街村公开的资料显示:1990年产值是4100万,1991年是1.01亿,1992年是2亿,1993年是4.2亿,1994年是8亿,1995年是12亿,1996年是15亿,1997、1998年是16亿。南街村高速崛起的动力在于巨额的银行贷款及大量廉价的外来劳动力。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冯仕政对南街村进行调研,通过对1985年-1998年南街村银行贷款数据分析后得出:第一,总产值和银行贷款增长趋势是完全一致的,增长幅度也差不多,在总产值翻番的同时,银行贷款也在翻番;第二,1991年及以后,银行贷款远远高于利税,到1998年已接近7倍。冯认为,南街村经济是典型的“高增长、低效率”,正是在巨额银行贷款的拉动下,南街村经济才能在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再集体化之后,南街村集体企业开始大量雇佣外来劳动力,他们只能拿低工资——150-300元/月。 从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南街村在连续7年销售收入逐年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2005年,南街村集团的销售收入急跌至10亿元,和1997年的巅峰数据16亿元相差极大。 导致南街村经济下滑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经济下滑、市场萎缩;其次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整,紧缩银根,导致迅速扩张的南街村集团资金链断裂。艰难中的南街村也在积极求变,在金融部门“不输血”的情况下,他们发动职工集资、捐资;开发“红

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

案例作者: 梁能 来源: 梁能,《跨国经营概论》 案例研究:三家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进入战略”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小轿车保有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小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市场。不难想象,世界各国的汽车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铃木,韩国的现代和南斯拉夫的尤口(Y ugo)家汽车商相继进入美国市场,但只有韩国的现代取得了显著成功(见表1)在美国市场站住了脚。比较这三家公司的美国市场进入战略,对志在跨国经营的企业有相当启发。 (1)韩国现代的“进入市场时机” 80年代中期,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重新抬头,美国也不例外,以种种关税和非关税形式对汽车进口加以限制。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不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筑起的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另一个国家打入市场的“战略窗口”。 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战后历时最长的经济萧条,高失业、高通货膨胀使汽车销量骤减,在1982年降到年销售720万辆的水平。1983年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扩张,汽车销量从1983年起开始回升,到1986年,新车销售量达到1100万辆,创造了美国新车年销量的最高水平。 但是,当时对美出口汽车的主要国家日本,却因受所谓“自愿出口限制”配额的影响,每年允许增加的进口日本车仅为10万辆,这就造成了对进口车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个日本本田汽车的美国经销商说,“我可毫不费力地一个月内卖出60辆本田车;但我却只能拿到25辆。” 由于日本车对美出口量受到配额限制,而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又从1985年开始大幅升值,日本汽车商纷纷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据统计,在郭国“现代”车打入美国的1986年,日本产的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平均售价上涨达7%。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三大汽车商对低价车也不感兴趣。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三大厂商觉得与其多生产价低利薄的基本型轿车,不如趁日本汽车涨价的时机,相应提高美国车的售价。当年,美国同类汽车的售价上涨了6。3%。克莱斯勒总裁艾科卡认为,低档车(售价5400美元以下)的市场至多不过10万辆,低于最低经济批量50万辆的水平。艾科卡说:“等低价车市场超过10万辆,我再考虑。但不是现在。” 总之,由于日本车的向高档升级,和底特律对低价车市场的无动于衷,给韩国及其他汽车生产国创造了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战略窗口。据美国汽车销售商联合会估计,当时5000美元以下的低档普通车的市场每年至少在200万辆。 (2)打入美国市场的“产品战略” 韩国现代公司早就瞄准了美国市场,在1980年,当“现代”车在韩国本国的销量只有10万辆时,“现代”就建造了设计规模为60万辆的现代化生产厂,准备伺机进入美国市场。1986年时机成熟,韩国“现代”的定价为4995美元的现代卓越牌汽车也已准备就绪。

美国资本市场简介

美国资本市场简介 一、美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1、美国有多层次的证券市场:美国有五个全国性的股票交易市场。公司无论大小,在投资银行的支持下,均有上市融资的机会。美国没有货币管制,美元进出美国自由,且政策鼓励外国公司参与投资行为,成为世界金融之都; 2、资金供应充沛、流通性好:数量巨大、规模各异的基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根据各自的要求和目的在不同的股市寻找不同的投资目标,为美国股市提供了世界上最庞大的资金基础,从而使美国股市的交投十分活跃,融资及并购活动频繁; 3、融资渠道非常自由:上市公司可随时发行新股融资。发行时间与频率没有限制,通常由董事会决定,并向证券监管部门上报。通常如果监管部门在20天内没有回复,则上报材料自动生效。如监管部门提出问题,则回答其问题。通常监管部门有30天的必须答复时间下限。当公司股票价格达到5美元以上时,上市公司股东通常可将其持有的股票拿到银行抵押,直接获得现金贷款。上市公司还可以向公众发行债券融资; 4、管理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公司管理层可直接持股或拥有期权。因为美国上市公司原始股东所持股票在过了2年锁住期后,是可以全部流通的,拥有股票就视同拥有现金; 5、交易方式灵活:没有涨停板的做法,股票可随时买卖。股市自早9点至下午4点,连续进行,中间无休息。4点后有些证券公司提供场外电子交易,直到晚上7点。 二、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和适用的法律制度: 1、监管机构:主要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全美证券商协会(NASD)及每个证券交易所。这些监管机构均有权发出规章和相关规定; 2、适用的法律制度为:《1933年新公司上市法》《1934年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监管法》等基本法案; 3、各州地方颁布的州法; 4、监管原则:美国司法部门严惩上市公司的虚假行为。监管部门对为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如律师所及审计所等的渎职行为同样严惩,美国上市公司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是相当高的。美国证券监管部门通过层层把关,确保公司行为的可靠与真实,维持美国股市的声誉。股市的声誉与透明度高,从而能够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 三、美国证券市场的构成及特点: 1、美国证券市场的构成: (1)全国性的证券市场主要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

南街村:“航天育种”骗局

南街村“航天育种”骗局:保守估计获利2400万 检索日期:2008年4月21日 “保守估计,按照每斤4元的利润,生产600万斤,单靠…航天2号?的招牌,南街村集团获利不言自明。”耿秀辉说。 南街村集团近几年的利润状况并不好,然而单靠“航天2号”的豆种闹剧,南街村近几年却获利颇丰。 徒有虚名的种子 对于“航天2号”大豆种子,吉林省农民金亮有一段惨痛的记忆。 42岁的金亮所在的吉林市船营区河崴子村土地肥沃,适合种植大豆,年景好的时候,亩产可达700~900斤。金亮种植5.2公顷土地(包括4公顷的承包土地),2004年4月,5.2公顷土地全部种上了“航天2号”大豆种子。 “当时…航天2号?豆种的销售价格为12元/斤,而普通豆种的价格仅为2.5~3元/斤。”2008年3月9日,金亮告诉记者。 2004年10月收获,被金亮寄予厚望的“航天2号”,只打了18000斤的大豆,平均亩产340斤左右。由于品种太差,被迫以1.3元/斤的价格卖掉,收益23400元。 金亮算了一笔账,每亩(东北俗称的“大亩”,相当于0.1公顷,比内地的亩偏大,以下均指大亩)农药100元,化肥60元,豆种120元,总的投入为14560元,还有1000元的大豆加工费用,再加上4公顷土地的承包费用9600元,不含劳动力的成本,2004年,金亮一家的总投入25160元,收入23400元,当年不但白干了,还赔了近2000元。 在农村,有“赔一年喘十年”的说法。“我们家现在还住着土坯墙的茅草房。”金亮沮丧地告诉记者。 吉林省榆树市恩育乡双龙村2004年种植了280公顷“航天2号”大豆,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4。结果,该村直接损失100多万元,因为村委也参与了这一品种的宣传推广,受损失的种植户拒绝缴纳当年的农业税,村委因此被迫垫付了30多万元。 上述“航天2号”大豆种,据称是经返回式航天器载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力、多种宇宙射线等地面环境不具备的条件和因素,使其种芽产生基因突变,而得到的一个大豆新品种。 2003年,南街村集团自称与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合作,使用“神舟”号飞船携载的太空种子进行育种试验。这一大豆品种,就是“航天2号”。 “因为是南街村集团搞的项目,我们就没有丝毫的怀疑。”2008年3月9日,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英说,2004年,数名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南街村集团”)的领导到该村考察种植情况。 2003年,有的媒体都刊载了南街村进行太空育种项目的相关内容。 相关报道称,南街村(南街村集团)“与北京航天育种中心联合,使用…神舟?号飞船携载的太空种子进行育种试验”;南街村“与北京航天育种中心联合,使用…神舟?号飞船携载的太空种子进行育种试验,在辽宁省法库县租地1万亩进行优质大豆育种,试种成功后将使大豆亩产提高到250公斤~350公斤。” 而南街村集团的“航天2号”豆种在东北的推广,还得从头说起。 “航天2号”

案例分析——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

案例研究:三家外国企业打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进入战略”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轿车市场,小轿车保有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以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小轿车市场,据分析,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大部分来自于美国市场。不难想象,世界各国的汽车商都想打入美国市场。在80年代中期,日本的铃木,韩国的现代和南斯拉夫的尤口(Yugo)家汽车商相继进入美国市场,但只有韩国的现代取得了显著成功(见表1)在美国市场站住了脚。比较这三家公司的美国市场进入战略,对志在跨国经营的企业有相当启发。 资料来源:《汽车新闻数据年鉴》。 (1)韩国现代的“进入市场时机” 80年代中期,贸易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重新抬头,美国也不例外,以种种关税和非关税形式对汽车进口加以限制。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不平衡,对于一个国家筑起的贸易壁垒,可能成为另一个国家打入市场的“战略窗口”。 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战后历时最长的经济萧条,高失业、高通货膨胀使汽车销量骤减,在1982年降到年销售720万辆的水平。1983年之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扩张,汽车销量从1983年起开始回升,到1986年,新车销售量达到1100万辆,创造了美国新车年销量的最高水平。 但是,当时对美出口汽车的主要国家日本,却因受所谓“自愿出口限制”配额的影响,每年允许增加的进口日本车仅为10万辆,这就造成了对进口车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一个日本本田汽车的美国经销商说,“我可毫不费力地一个月内卖出60辆本田车;但我却只能拿到25辆。” 由于日本车对美出口量受到配额限制,而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又从1985年开始大幅升值,日本汽车商纷纷采取了向高档车转移的方针。据统计,在郭国“现代”车打入美国的1986年,日本产的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平均售价上涨达7%。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三大汽车商对低价车也不感兴趣。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三大厂商觉得与其多生产价低利薄的基本型轿车,不如趁日本汽车涨价的时机,相应提高美国车的售价。当年,美国同类汽车的售价上涨了6。3%。克莱斯勒总裁艾科卡认为,低档车(售价5400美元以下)的市场至多不过10万辆,低于最低经济批量50万辆的水平。艾科卡说:“等低价车市场超过10万辆,我再考虑。但不是现在。” 总之,由于日本车的向高档升级,和底特律对低价车市场的无动于衷,给韩国及其他汽车生产国创造了一个打入美国市场的战略窗口。据美国汽车销售商联合会估计,当时5000美元以下的低档普通车的市场每年至少在200万辆。 (2)打入美国市场的“产品战略” 韩国现代公司早就瞄准了美国市场,在1980年,当“现代”车在韩国本国的销量只有10万辆时,“现代”就建造了设计规模为60万辆的现代化生产厂,准备伺机进入美国市场。1986年时机成熟,韩国“现代”的定价为4995美元的现代卓越牌汽车也已准备就绪。 当然,上一节所述的战略窗口,对于日本铃木和南斯拉夫的“尤口”车来说,同样是敞开的。韩国的成功,与其选择的产品策略是分不开的。

20XX年暑期河南考察报告与思考_考察报

2012年暑期河南考察报告与思考_考察报告2012年暑期河南考察与思考 湖北文理学院刘松 2012年暑期,我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赴河南考察活动。此行共有52位来自湖北省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骨干教师。湖北工业大学受教育厅委托承办组织联络工作。从2012年7月23日到27日,历时一周,我们参观了河南林县红旗渠景区、安阳殷墟博物馆、安阳文字博物馆,与安阳师范学院两课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殷商文化、甲骨文研究专家、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张坚教授所做的《灿烂的殷墟文明》专题报告,游览了焦作云台山风景区,并听取了导游介绍焦作城市战略发展历程,最后游览了漯河市临颍县红色亿元村——南街村,听取了南街村村党支书王宏斌的汇报。可以说这次参观考察是一次爱国文化之旅、绿色生态之旅、红色革命之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考察之旅,更是一次信仰追寻之旅。 在此行中,也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下面按照游览的顺序简要梳理一下。

一、现代青年需要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吗?如何进行这方面教育? 在河南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风景区。刚一下车就看到航天员刘洋(女)的巨幅照片,上书“中国刘洋林州的骄傲”背景就是红旗渠(刘洋刚于6月16-29日飞天返回,林州风景区就竖起巨幅宣传照片,7月28日《飞天嫦娥刘洋》励志图书在郑州首版发行,让我们感受到宣传的现代速度)。据导游宣传,刘洋就是喝着红旗渠的水、吃着这里的石碾小米长大的,所以身体倍棒,荣膺中国第一位飞天女航天员。红旗渠修在太行山山腰悬崖峭壁上,长约1500公里。据说当年10万人修了十年,没拿国家一分钱。在当时这确实是一项创举!特别在当年没有大型挖掘设备,人们缺粮少钱的时代,当时修建这段水利工程需要胆识和魄力的,我深深被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 有老师也说,要在今天,让大家不用机器设备、不拿一分钱苦干十年,简直不可能!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科学办法,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挖渠的做法了。言外之意:红旗渠精神一去不复返了!历史不可复制!那么,今天,当我们科学进步了,不需要人们肩扛背驼了,那么还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吗?我们思政课教学还需要学生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吗?在“前人种树”所付出的代价后,需要乘凉的后人们再去效仿这种笨办法去开挖河渠吗?显然不需要了。但我们需要学习这种精神!那么,

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历程

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以前都处于萌芽阶段,发展比较缓慢。虽然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西欧就已有了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比如1602年就在荷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但是由于此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并不非常旺盛,因此资本市场仅仅在萌芽。后来,受工业革命影响,资本主义大工业开始出现,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资本市场的作用开始真正排上用场。运输公司股票、铁路股票、矿山股票纷纷出现在证券市场上,同时银行股票、保险公司股票及一些非金融机构的公司股票也开始露面,股票交易开始盛行。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从雏形到正式诞生,正式顺应了当时的时代需求,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期,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时,资本市场获得了初步发展。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证券市场以其独特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同时,其自身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首先,股份公司数量剧增。以英国为例,1911—1920年建立了64000

家,1921—1930年建立了86000家。至此,英国90%的资本都处在股份公司控制之下。其次,在这一时期,有价证券发行总额剧增。1921—1930年全世界有价证券共发行6000亿法国法郎,比1890—1900年增 加了5倍。 1929年股灾爆发后,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大萧条之中,资本市场也处于停滞阶段。这次股灾导致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动荡,不仅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而且证券经营机构的数量和业务锐减。到1932年7月8日,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数只有41点,仅为1929年最高水平的11%。危机过后,证券市场仍一蹶不振。与此同时,加大证券市场管制力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使证券市场的拓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停 滞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因欧美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各国的经济增长,使得资本市场进入了恢复阶段。这时,公司证券发行量增加,证券交易所开始复苏,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买卖越来越活跃。但由于人们对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会不会卷土重来仍心存疑虑,加之在此阶段许多国家面临着资本稀缺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对资本的流动实

美国金融市场发展史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步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成为证券投资的中心。我们对西方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理论的研究,也以美国为主,基本也可以窥得西方现代股票投资和股票投资理论发展的全豹。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近200年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至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 美国证券市场萌芽于18世纪末,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马里兰州和费城的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上和美国纽约交易所都相差无几。与其他交易所不同,纽约证券交易所禁止庞氏(Ponze)骗局式的融资,这帮助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与其他交易所竞争中胜出。1850年代电报的发明,强化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其他地域****易所的影响,其他交易所被迅速的边缘化,华尔街成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从交易品种上看,当时各主要证券交易所最初交易主要品种是商品、联邦政府债券和新独立的州政府债券,也包括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1790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活跃。最早进行活跃交易的美国股票是1791年发行的纽约银行和美国银行股票,1830年诞生了第一只铁路股票,1850年铁路股票已达到38只。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军费融资,证券市场得到空前发展,股票发行也迅速增加。1860---1870年,铁路股票在美国大量上市,出现了铁路股票泡沫,使美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转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证券市场以国债、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为主,19世纪的后几十年股票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华尔街的主角。 这一时期的美国股票市场几乎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华尔街的交易具有很强的掠夺性,当时美国政府的腐败也助长了当时股票市场的操纵和掠夺。这一时期,美国两次试图建立中央银行的努力都归于失败,美国的商业信奉“最少干预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格言,“这种情况(没有政府管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与金融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条件下自由发展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早期交易中,政治和金融投机关系密切。纽约交易所的创始人之一,联邦财政部长助理威廉?杜尔,热衷于利用政府官员的地位操纵股票,成为美国以后200多年股市操纵者们的鼻祖,当时政府官员利用自身权力从证券市场牟利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股票交易所历史上的近一个世纪里,股票价格并非定期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的文章倒是泛滥成灾,且一般都是不实的报道,股票操纵者的拿手好戏就是制造消息……为了规避风险,一些投资者只投资于其他较为安全的领域。”垄断股票、对倒(matchsale)成交的情况非常普遍,“早期的纽约市场只能为拥有足够资本和闲暇时间来投机股票的交易商提供一个赌博场地”。当时的华尔街有很多专以股市操纵为职业的所谓“强盗式的资本家(robberbarons)”,如丹尼尔?得鲁、范德比尔特、杰?古尔德等,这些人公然通过垄断上市公司股票、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甚至贿赂法官改变规则等为自己牟利。华尔街信奉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得到保护。 这一时期,美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操纵现象严重的市场。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一时期,从经济方面看,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从19世纪的后期开始,当时为了给铁路、制造业和矿业融资,企业纷纷发行股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8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日交易数量第一次超过100万股。18***《华尔街日报》成立,标志着美国证券市场开始步入股票交易时代,查尔斯?道开始在《华尔街日报》发表大量关于股票投资的文章。1896年道琼斯指数成立,此时,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不仅对借款者、投资者和那些在证券市场工作的人员意义重大,而且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活力的晴雨表。 1895年至1904年美国发生了第一次合并收购的浪潮,大工业家和金融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工业托拉斯。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成立,这是第一次涉及10亿美元以上的重组交易,当时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00亿,美国钢铁涉及的重组交易相当于美国经济总产出的7%。 1900年,工业股票成为美国股票的主体,这标志着美国股票市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年美国超过英国成

河南南街村简介ppt

红色亿元村 ——南街村 1、简介 2、发展制度 3、发展中的问 题及解决 4、总结

南街村简介: ?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下,南街村几近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南街村成功的关键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坚持集体主义。南街村是国家4A级景区,长期生活工作在南街村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南街村籍人士,被授予“荣誉村民”称号。南街村集团是南街村创建的集体经济实体,下属28个企业,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

?小问题: ?南街村的经济体制是? 南街村“共产主义的要素”的核心是独特的平均主义的经济体制,即实行计划体制。

经济发展制度:严格管理,外圆内方,做到制度规范化 ?南街村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种适合其经济发展模式的管理制度,是促进该村经济迅猛发展的一大因素。 ?(1)南街村有着明确的经营管理权。该村所有的土地资源、工厂企业都属于集体所有,坚持生产和经营的集体化,重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 ?(2)南街村“工资+供给”的分配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共同富裕。

?(3)“外圆内方”的经营理念取得了实践的成功。所谓“外圆”,就是与外界的经济交往中采取灵活的态度,使南街村与外界市场顺利接轨,以便谋求发展。所谓“内方”,是指在内部管理中,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强调规范职工和民工的行为。其严格的内部管理对于“小社区”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国汽车市场的调查报告

美国汽车市场的调查报告 戴川泽国贸六班20126728 一、研究背景 做为头号发达国家的美国,有着在全球处于高度成熟期的汽车市场,其庞大的市场历来是各大知名汽车品牌竞相追逐的平台。 美国国际贸易数据基本简介: 主要出口商品类型:资本密集型商品、技术密集型商品、农产品、服务类文化产品 主要进口商品类型:劳动密集型商品、能源密集型商品 主要城市:华盛顿、纽约、芝加哥、底特律、旧金山等 下面。我们来观察美国09年至12年的进出口贸易额的汇编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自09年至12年,美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直是稳步上升的,在波动起伏的程度上,进口额要大于出口额。

以下是美国11年至13年汇编统计出的主要进口来源及其比重: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年里,美国的贸易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国,并且,进口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占有较大比重。 这是美国近十年的GDP统计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1999年至2008年,其GDP一直处于波动起伏之中,而2008年受严重的经融危机影响,出现大幅下滑,一度呈现负增长态势,自2009年才开始逐渐复苏,直至现在的2014年。 二、研究目的 以丰田汽车为代表,来整体分析日系车在美国市场近几年的销量情况与优劣势 二、研究方法 摘取各大权威机构的统计资料数据(包含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外国期刊等的统计资料),综合对比数据并加以分析,再参考专家的市场分析文献,最后给出研究结论与建议 四、研究分析 在2009年的时候,在美国汽车市场,不论是美国本土汽车品牌还是欧系、日系、韩系汽车,均受制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集体下挫的景象。而2009年至2011年间,由于受日本地震、泰国洪水、日元升值及汽车召回事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日系车在美国市场遭遇年年失意,市场份额被欧系、韩系汽车所蚕食。但是,自2012年后,日系车就开始采取措施反攻美国市场,并且成效明显。

页岩气资源分布_开发现状及展望

第12卷第2期2010年4月 资源与产业 RESOU RCES &I NDU STR IES V ol 12N o 2 Apr 2010 收稿日期:2009-11-20;修订日期:2010-03-08;责任编辑:车遥。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8ZX05000-014);长江学者和团队创新发展计划(I RT 0864)。 第一作者简介:安晓璇(1984 ),女,硕士生,主要从事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研究。E m a i:l an2003xuan @yahoo co m cn 资源开发 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 安晓璇1,黄文辉1,刘思宇1,江怀友2 (1 中国地质大学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11) 摘 要:目前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已成为世界焦点,研究表明世界页岩气的资源量为636 283 1012m 3。美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美国的南部、中部及东部。中国也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据初步评价与美国页岩气资源量大体相当,但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国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最先进,开发最全面的国家,加拿大也有较长的页岩气开发历史。由于页岩气储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一套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的钻井开采工艺,同时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页岩气;页岩气资源量;开发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 P618 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10)02-0103-07 THE D ISTR IBUTI ON ,DEVELOP MENT AND EXPECTATION OF SHALE GAS RES OURCES AN X iao xuan 1 ,HUANG W en hui 1 ,LI U S i yu 1 ,JI A NG H ua i you 2 (1.T he Educa tionM i n istry K ey Laboratory of M arine Reservo i r E vo l ution and H ydro carbon A ccu mu l a tion M echan is m,Ch i na Universit y of G eosciences,B eijing 100083,China ; 2.Institute of Econo m ics and T echnology,C N PC,B eijing 100011,Ch i na) A bstrac t :The exp l o ra ti on o f shale gas resources becom es a focus of t he wor l d .T he natura l g as resources a re 636 283 1012m 3i n the wo rld Sha le gas resources are r i ch i n Ame rica ,m ost of t he m are distri buted i n southe rn ,cen tral and eastern parts T here also are p l enty o f shale gas resources i n Ch i na , nea rl y the same quantity as i n Ame rica In Am erica there is t he mo st advanced exp l o ration and expl o ita ti on techno l ogy ,and it i s t he on l y country wh ich has the h i ghest explo itati on m ethod Canada has a l ong h i story o f sha l e gas exp l o ration and expl o ita ti on Ch i na is still at the beg inn i ng for the s ha l e gas explo itati on The permeability of t he shale ro cks is nor m a lly very l ow,so it is difficu lt to be explo ited T herefore ,w e need to l ea rn the advanced foreign techno l ogy to deve l op a set o f exp l o itation m et hods t o dev elop our sha le gas reservo irs ,and w e need the suppo rt fro m t he gove rn m ent ,i ncreasing env iron m ental pro tecti on wh ile deve l op m ent K ey word s :sha l e gas ;sha l e gas resources ;exp l o itation m ethod ;explorati on expectation 1 页岩气概述 页岩气是指那些聚集在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 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 气 [1] 。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不仅存在于泥页岩, 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地层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