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完整word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完整word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完整word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新工小学四年级

教学设计

胡朝晖

2016.3

课题:软管抽水

教学目标:

1、关注虹吸现象

2、了解虹吸原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熟练掌握虹吸原理,培养学生认真,细腻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清水、软管、水盆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渴乌”等。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刻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又称漏刻、漏壶。其中的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

(出示“今制肃定”)刻漏图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虹吸原理的介绍

二、动手实践,了解虹吸原理

1、做一做

准备材料:清水软管水盆水桶

注意事项:

(1)、保持管内的水不外流

(2)、保持软管的出水口低于进水口

2、试一试

用软管抽水时,观察出水口的水流变化,并制作表格条件

出水口水流变化情况

3、想一想

师:如果用一根长长的橡胶管,像软管抽水那样把池塘里的水抽到山上去浇树,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三、小结

课题:不怕热的小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注意平常生活和思考

2、明白热水往上走,冷水往下沉

教学重难点:

玻璃和水不善于传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将一碗凉粥倒入锅内,然后加热。不一会,锅内的粥就会冒出气泡并发出声音,粥似乎已经很热了。可是,当你用汤勺舀一点上面的粥尝尝,却会发现粥并不热。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因为,凉粥加热与烧开水不一样,粥没有水那样好的流动性,不容易形成对流并传导热量。当锅底的凉粥受热后,温度很快上升,但热量却不能很快地向上传导,而是集中在锅底,直至将锅底的粥烧焦,而上面的粥却依然还是凉的

导入新课《不怕热的小鱼》

二、动手实践

(一)不怕热的小鱼

1、做一做

师:我们都知道鱼一般是生活在温度适宜的凉水中的,今天让我们大家一

起来做个小魔术,

让小鱼苗在沸水下游动而又不会受到伤害。

准备材料:酒精灯、试管、烧杯、小鱼苗

1、在一个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清水。

然后在试管中放入一条小鱼苗

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并保持试管倾斜,

用酒精灯正确加热靠近试

管口且盛有水的部位

3、直到试管上端的水沸腾起来

师:试验完后你会发现,试管底部的小鱼依然安然无恙。

师:小鱼真的不怕热吗?

生:?

师:当然不是!检验一下试管底部的温度你就会明白,原来水和玻璃都是不善于传热的物质,试管上端的水虽然沸腾了,但试管底部的水却还是凉的

(二)水中火焰

1、做一做

师:水传热的本领虽然不强,但它也并不是完全隔热的。下面,我们来制造一个“水中火焰”奇观,继续进行研究。准备材料:水、蜡烛、烧杯等师:找一支比较粗的蜡烛,先将蜡烛底部在火上烧一烧,然后趁热将批注:它竖立在烧杯中并固定好。

师:往烧杯内倒入冰水,使水面的高度稍低于蜡烛上缘。

师:点燃蜡烛,然后观察。在蜡烛顶端被烧成向下凹陷的形状后,你会发现蜡烛会继续燃烧到水平面一下,尽管此时蜡烛壁已变得很薄很薄,但蜡烛仍然继续燃烧一段时间,于是就出现了“水中火焰”的奇观

生:

师:烛焰能在水面下燃烧,这是因为水被烛焰周围薄薄的蜡烛壁挡住了。可是这层蜡烛壁为什么没有被火焰熔化呢?

生:

师:这是是水的“功劳”。因为蜡烛周围的水带走了火焰产生的热

量,才使得这层薄薄的蜡烛壁没有被熔化。

2、广角镜

师:“水的热对流”,平时烧开水的时候,火焰在水的下部,底部的水受热后变得较轻,于是向上升,与此同时,上部的冷水下降,形成对流,容器内的水就会被整体加热。如果只加热水的上部,这些水受热变轻,继续浮在上部,不会和下部的水形成对流,所以即使上部

的水沸腾了,下部的水温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的百变化。

3、课后作业

①“不怕热的小鱼”的试验中,如果把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②你能用一张纸和酒精灯,来加热冷水吗?画出你的设想

课题:用玻璃杯做的实验

教学目标:

1、善于利用生活的常用的物品做实验

2、善于总结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原理

教学重难点:

善于总结和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原理

教学准备:

玻璃杯、玻璃片、筷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师:普普通通的玻璃杯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有趣的实验,今天就让我们动手试试吧。

揭示课题《用玻璃杯做的实验》

二、做一做

1、筷子“弯折”了

师:往玻璃杯里倒入半杯清水,将筷子插入水中,这时,筷子似乎发生弯折了。取出筷子检查,你会发现它并没有弯折。这时什么原因?

生:

2、自制露珠

师:取2个玻璃杯、2块玻璃片,分别用于毛巾擦干净。

师:往其中的一个玻璃杯内倒入小半杯热水,然后在杯口盖上玻璃片。

师:在另一个玻璃杯内放入几块冰块,然后在杯口也盖上玻璃片

师:过一段时间再观察,两个玻璃杯分别会出现什么现象?

(盛热水的玻璃杯哪里出现了水珠?盛冰块的玻璃杯又在哪里出现了水珠?)

生:

师: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出现水珠的部位不一样?形成水珠的条件是怎样的?请将你的思考写下来。

三、想一想

①在几个玻璃杯内倒入不同量的水后,可以做出一组小乐器,想

想这是怎么回事。回去之后你们也试试吧。

②用玻璃杯还可以设计什么实验呢?请写出你的设计后在动手试试。

批注:实验中水珠的来由:自然界中,我们看到的现象也是这样形成的。

三、广角镜

筷子“弯折”的原理: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方向会发生变化。我们因此产生错觉,感觉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和在空气中的部分没有在同一条直线上,似乎“弯折”了。

“雨的形成”:

雨是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形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形成了云,云层里的小水珠遇到冷空气后,形成大水滴,当水滴达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层中掉了下来,形成了雨。

扩展活动

用玻璃杯做几个实验

(1)做放大镜

器材:玻璃杯、水等

方法:在玻璃杯中装满水,透过玻璃杯看物体(如书上的字),可以看到放大的像

(2)验证大气压强

器材:玻璃杯、水、纸片等

方法: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杯口,然后将杯子轻轻倒过来,杯内的水不会流出。

(3)探究浮力

器材:重物、水、玻璃杯等

方法:把空玻璃杯口朝上竖直放入水中,使它浮在水面上,轻轻地往杯子里面放一些重物,玻璃杯会略微下沉一些。不断往杯子里放重物,直至完全沉入水中。

课题:自制自动饮水机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动手制作饮水机

2、明白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熟练掌握大气压强原理。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平底盆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可爱的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在炎热的夏天,干渴的鸟儿为了找水喝四处乱飞,实在太辛苦了。让我们为鸟儿做一个自动找饮水机吧。

揭示课题《自制自动饮水机》

二、做中学

1、水控制了水的流动

想一想,下面几种情况,饮料瓶中的水不会完全流出来。

①瓶中暴露在空气中

②瓶口浸没在水中

③瓶底打一个小孔,瓶口浸没在水中

三、自制自动饮水机

过程请翻开课本

四、测与评

师:制作自动饮水机使用效果如何?为了使这个饮水机使用更为方便,你认为还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完成下图:

五、拓展活动

课题:制作叶脉书签

教学目标:

了解叶脉书签怎么制作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练习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树叶、软毛牙刷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平常我们的书签都要去书店买,今天我们来自己制作书签揭示课题《制作叶脉书签》

二、做中学

1、观察叶脉

将树叶浸没在漂白液中,

经过一晚后取出,

再用水洗净后夹在卫

生纸中,并用熨斗烫干。

2、收集树叶,并观察记录收集树叶的异同

师:你认为用哪种树叶制作的叶脉书签会比较漂亮?将其取出备用。

3、制作叶脉书签

请翻开书P22-23

测与评:

①通过制作,你发现哪种树叶制作的叶脉书签质量最好?你发现书签质量的好坏与树叶本身质地有什么关系?

②通过制作,你发现用碱水煮制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③想一想,为什么不能选用嫩叶或叶脉稀少的树叶制作叶脉书签。

三、拓展活动

采摘多种不同叶形的树叶,试着用不同的办法制作一套不同叶形的叶脉标本,并将它们贴在卡片上与同伴交流。

课题:激光

教学目标:

了解日常生活中,激光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日常生活中,激光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节日的晚,一道道彩色的激光束将天空点缀得异常美丽,一圈圈绚丽的激光环把舞台衬托得分外迷人。我们知道日光是太阳发出的光,普通的灯光是灯丝通电后发出的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激光世界。

导入新课:激光

二、看一看

1、激光:是科学家用专门的设备激发出来的一种性能非常独特的光。在农业生产中,激光可用于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在医学上,激光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刀”。激光在军事上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三、试一试

1、列举你知道的生活中与激光有关的活动,把他们填写在下面的表格

四、广角镜(激光的发现)

课题:生物治虫

教学目标:

1、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的现在

2、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及利用情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的现在

2、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及利用情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开始生产和使用“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化物农药(剧毒杀虫剂)。

师:到了50年代,这些有机氯化物被广泛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这些剧毒的确在短期内到了杀虫的效果,因此,粮食产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生物治虫》这一课

二、看一看

师:生物治虫是一种利用害虫天敌消灭害虫的治虫方法。采用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还可节省农药开支。下面介绍几种生物治虫的新技术:

1、自然防治法

2、微生物防治法

3、激素防治法

4、基因控制技术

三、试一试

1、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中生物防治的现在

2、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及利用情况

四、广角镜(生物治虫)

课题:城市交通

教学目标:

1、了解道路交通标准

2、了解行人安全具体要做到什么

教学重难点:

认识交通标志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清水、软管、水盆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城市是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每天,城市中会有许多车辆在行驶,有许多行人来来往往。为了保证城市交通顺畅,必须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如修建纵横交错的宽阔道路、在主要道路交叉处修建立交桥、在车流密集的道路上修建供行人过马路的天桥和地道、各种配套的交通信息指示信息指示装置等。揭示课题《城市交通》

二、看一看

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需要畅通无阻的城市交通。许多现代城市开始出现了“上天入地”的立体交通体系。

上天:只要指有轨高架桥,桥上行驶高速有轨电车......

入地:主要指在城市地下挖隧道、铺铁轨,用电动列车运送乘客,也就是地铁。

三、试一试

1、分小组,各组选择一种交通设施,观察并记录该交通设施的外形、工作方形与作用等,与其他小组交流。

2、了解和遵守这些交通法规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

四、广角镜(道路交通标志)

五、行人安全知识

课题:凝固食品

教学目标:

了解凝固食品的制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凝固食品的制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洁白、鲜嫩的豆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制成各式豆腐制品的国家。豆腐不但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国人民的欢迎。

结识新课《凝固食品》

二、做一做

1、调查与统计

①进行实地调查或查找资料,了解除了豆腐还有哪些凝固食品?

酸奶、鸡蛋羹、果冻

②整理资料,比较一下常见的几种凝固食品的制作原理有什么不同,填在下面表格中。

六年级科技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 教 学 设 计 课题:人造“雪景”总序第1课时执教老师:廖春红 备课日期:2017.9.1 计划执行日期:2017.9.4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 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

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 1、升华 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受热萘(气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 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 教学反思: 课题:神奇的力量总序第2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2、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重点、难点: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上课讲义

教学目标:1、了解纸盒烧水的原因,并解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纸盒烧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纸盒烧水的原因。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三脚架、图画纸、回形针、胶水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平时,我们来烧水的水壶有哪几种?除了水壶还能用什么烧水? 2、(出示纸盒)这只纸盒能烧水吗? 回答:铝水壶、铜水壶、铝锅、搪瓷锅等。 学生讨论:能。因为……不能。因为……解决方法:实验 二、学习新课 1、讲解:实验目的明确了,请大家讨论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目的。 2、(出示图画纸)讲解:我给你们一张图画纸,你自己来做个纸盒,小组中用做得最好的纸盒来实验。 3、教师巡视 4、提问:纸盒能烧水吗?为什么?水烧干了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全体学生制作纸盒,并分组评价,选择最适宜做实验的纸盒。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纸盒能烧水是因为水吸收了纸盒传来的热量,即使水烧开了,也只有100摄氏度,达不到纸烧着的温度,所以纸盒烧不着。纸盒里的水烧干了,热就传不出去,温度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的温度,纸盒就烧着了。 三、巩固总结 提问:1、用毛竹筒代替饭锅做饭行不行?为什么? 2、用钢笔包着的布烧得着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行。因为这和纸盒烧水是一个道理。因为(略) 学生回答:(略) 四、布置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防火用品。可绘制草图,最好是制作实物。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1、了解蜡烛潜水的原因,并解释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蜡烛为什么会潜水。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类似蜡烛潜水的现象。 教学准备:1个玻璃杯和1支蜡烛,蜡烛比杯子矮一些,1杯冷水。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的蜡烛要当一回勇敢的“潜水员”,要潜入水下,还要在水面以下开展它的工作——燃烧。 二、动手做 1、将蜡烛固定在杯子底部。 2、点燃蜡烛,让蜡烛在杯子里燃烧。 3、将冷水缓缓倒入杯中,水面略低于蜡烛顶部。 4、让蜡烛持续燃烧,观察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现象:_____________ 你试着从杯子外面看一看,像不像蜡烛在水面下燃烧? 三、研究研究 1、试一试:如果将杯子里的冷水换成开水,实验还会成功吗?如果换上不同温度的热水呢?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再进行实验,把你的研究记录在下面。 2、你能根据今天的实验,想办法制作几个不同颜色的“水下灯”(最好使用粗大的蜡烛)吗? 四、知道吗 蜡烛为什么会潜水呢? 原来,是杯子里的冷水在帮助它。 蜡烛在没有水的环境中燃烧时,火焰产生了许多热量,使接近火焰的蜡烛达到很高的温度,融化成液态。所以,我们经常看见蜡烛掉“眼泪”。 当蜡烛在水中燃烧时,蜡烛外围由于和冷水接触,冷水可以帮助它降温,所以蜡烛的外围总是不能融化,形成一圈蜡墙,如同水库的大坝一般,不让外面的水进入,使蜡烛中心部分能够继续往下燃烧。 如果加入杯中的是开水或一定温度的热水,蜡烛受到水的热量融化,蜡墙无法形成,水会进入蜡烛火焰部位,火焰熄灭,实验也无法成功了。 教学后记:

六年级下_技术教案_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技术教案六年组 五市二小

六年级上册技术计划 一、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3、鼓励学生自学,先学,虚心向别人请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4、加强练习,多多操作,共同提高。 二、教学进度:

第1课时用电话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1、知道早期的电话。 2、了解早期的电话的特点,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早期的电话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谈话: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 (一)观察图片(课件) 1、课件播放早期的电话结合图片说出了解。 2、你知道早期的电话的作用吗? 3、学生讨论、汇报 (二)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1、小组实验 2、演示小组实验(2个) 3、讨论汇报: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实验我发现了什么? 方向与距离。 4、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交流收获。 生生评价,老师参与。 三、总结整理笔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用电波传递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改变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谈话:生活中通讯需要变得更好。 二、新课教学 1、瞭望台。 (1)学生看书: (2)引导思考: 为什么生活中的物品需要有变化? 2、学习“知识泉” 看书中文字,讨论: (1)变化后分别起什么作用? (2)师生互动交流。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创意宫”的作用。 师:这些早期的电波变化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尝试体验,走进“体验屋”。 看书“体验屋”要求:说说自己家附近有哪些独特的创意,有哪些不足,有什么改进措施? 五、总结整理笔记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汇总

------------------------------------------------------------精品文档-------------------------------------------------------- 益阳赫山区欧江岔镇学校 科技活动教案 教者:郑小青 月年20163 1 1 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2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 沉浮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技活动课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的总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已经上过一年的科技活动课,学科认识初步形成,也有了一定的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首位,还要注重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教学具体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第一学期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从生活中找寻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解决不同的问题。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科学的观察训练。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活动。 4、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像。 5、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6、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1、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 3、培养学生的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努力让学生亲自参加,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学课时安排 单元第几课课题课时 实验探索1 小喷泉 2 2 测一测你的感觉 2 3 纸盒烧水 2 科技制作4 自制冰激凌 2 5 自制昆虫“琥珀”标本 2 6 自制风筝 1 科技应用7 简易降温 1 8 神奇的转基因生物 1 9 车船造型 1 专题研究10 天气预报 1 11 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1 创造发明12 寻找创新项目 1

1、小喷泉 教学目的: 1、懂得喷泉的种类。 2、懂得喷泉的作用, 3、学会制作小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喷泉的种类和作用 1、自制(人工制作的) 2、自然 四、指导学生制作 1、在一个瓶盖上钻2个小孔;小孔的大小正好能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 2、在小孔里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见教材P2的中图)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 3、在2个广口瓶内到入清水,一瓶装满,另一瓶只装四分之一左右,将插有塑料管的瓶盖在装水较少的瓶口上,拧紧; 4、把盖好的广口瓶倒过来,将瓶盖上的A管插入满水的广口瓶内,B 管留在瓶外。 五、学生欣赏小喷泉 六、学生思考讨论: 1、上面瓶中的水通过B管流出时,瓶内的气压有上面变化? 2、下面瓶中的水管通过A管进入上面的瓶中,又说明什么? 3、喷泉的形成与大气压有关系吗? 4、在广口瓶中装入三分之二瓶清水,将两根清洁的塑料管并排插入水中,插入的深度相同,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口含其中一根管子吹气,另一根塑料管会出现喷泉吗? 七、教师讲评 八、学生自学P4的广角镜 九、本课小结。

科技活动教案

第一课时:水的蒸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3 ? ?1 ?2 ? ? ??并及 1、利 ?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蒸发,根据定义总结蒸发的特点.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蒸发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蒸发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蒸发节省水资源的.

?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蒸发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蒸发;喷灌的应用.对于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蒸发,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三.蒸发吸热 ?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蒸发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 1 2 11CM即状的--- 好。) 2 3 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一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六年级科技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对科技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学习上积极主动,尤其是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世界逐渐拥有自己的认识与发现,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动手实验,并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包括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技前沿、创新技法等方面内容,它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的窗口,提供了思考与探究的方向,彰显出科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四、实施措施与方法 1.深钻教材,了解学生,对每一堂课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了如指掌。有实验操作内容的教师在进课堂前要自己进行实验,而且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课堂上结合本课程的科学性与趣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3.根据课文内容可按实际情况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开展学习、实验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 五、教学安排 六、教学检测与评价 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建立促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学生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采取制作、活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

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2.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完整word版)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新工小学四年级 科 技 辅 助 活 动 教学设计 胡朝晖 2016.3

课题:软管抽水 教学目标: 1、关注虹吸现象 2、了解虹吸原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熟练掌握虹吸原理,培养学生认真,细腻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清水、软管、水盆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渴乌”等。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刻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又称漏刻、漏壶。其中的水管采用“渴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 (出示“今制肃定”)刻漏图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虹吸原理的介绍 二、动手实践,了解虹吸原理 1、做一做 准备材料:清水软管水盆水桶 注意事项: (1)、保持管内的水不外流

(2)、保持软管的出水口低于进水口 2、试一试 用软管抽水时,观察出水口的水流变化,并制作表格条件 出水口水流变化情况 3、想一想 师:如果用一根长长的橡胶管,像软管抽水那样把池塘里的水抽到山上去浇树,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三、小结

课题:不怕热的小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注意平常生活和思考 2、明白热水往上走,冷水往下沉 教学重难点: 玻璃和水不善于传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将一碗凉粥倒入锅内,然后加热。不一会,锅内的粥就会冒出气泡并发出声音,粥似乎已经很热了。可是,当你用汤勺舀一点上面的粥尝尝,却会发现粥并不热。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因为,凉粥加热与烧开水不一样,粥没有水那样好的流动性,不容易形成对流并传导热量。当锅底的凉粥受热后,温度很快上升,但热量却不能很快地向上传导,而是集中在锅底,直至将锅底的粥烧焦,而上面的粥却依然还是凉的 导入新课《不怕热的小鱼》 二、动手实践 (一)不怕热的小鱼 1、做一做 师:我们都知道鱼一般是生活在温度适宜的凉水中的,今天让我们大家一

科技活动教案

精心整理 科技活动教案 第二课用植物染色(3课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初步了解的染色概念及作用 (二)学习染色

分两种情况讲解染色方法 其一、用草(或枝叶)染色 其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草(或枝叶),洗净剪碎,用布包好。 2、在容器中装上一半清水,然后放入装有染料的布包,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310 4 5 6 示范染色步骤: 1、选取可染色的花瓣,用布包好放入碗中,倒入500毫升醋和1升40摄氏度的热水。 2、揉搓花瓣,直至完全感觉不到布包中的花瓣为止。 3、取出布包,加入1升40摄氏度的热水,放入经清水浸泡的布料,放置1小时以

上。 4、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 生尝试染色步骤 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自创染制方法 1 2 3 4 1 2、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是怎样给布料染色的。将各组染好的布料放在一起,看看哪个小组的染色方法最有创意。 三、广角镜 天然植物染料的发现 1、很早开始用天然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

2、有颜色的植物,挤出有色汁液,用来画画、化妆或染布。 常用的染色植物 叶、茎: 一年蓬、蒲公英、向日葵、猪草、芒草等 花: 1、 2、 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蜡烛也用过蜡烛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用蜡烛做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二、材料与用具

蜡烛、毛衣编针、铜丝、玻璃漏斗、玻璃管、硬泡沫料块、玻璃杯、火柴等。 三、试一试 (一)蜡烛跷跷板 1、准备实验用具 2、按图示做好装置 3 4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上节课,我们用蜡烛做了哪几个有趣的实验? 二、蜡烛气体的燃烧 蜡烛是怎样燃烧的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 张斌 方法与指导 主题一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发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兴趣。 2、确定自己研究的话题并拟定研究计划,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确定自己研究的话题并拟定研究计划,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基础。【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教法与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 1、聊一聊你最近获得了哪些信息?分别是从什么途径获得的? 2、揭题: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注意搜集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想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二、速读活动建议,归纳出写研究报告的步骤三、阅读材料,提炼写法 1、快速浏览阅读材料2,思考:研究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默读阅读材料1,思考:两份研究报告在写法上的异同。 四、选题指导 1、师出示几个选题,并指导学生选择。 2、小结选题的技巧五、自主择题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好后用铅笔写在125页下边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所选问题,并说说理由。评出最好的、最可行的研究问题,进行小组研究。 3、集体交流。六、方法指导 1、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之后,我们要搜集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 2、在搜集、整理信息时,列表格是一种比较常见措施。看书126页,这是一份记录表。看书128页,这是一份整理表。研究问题不同,表格形式有所不同。这些表格既便于我们记录信息,又便于我们整理信息。 3、结合自己所选问题自己设计调查及整理信息表格。 4、展示学生的调查表七、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所选的研究问题,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搜集并整理有关信息。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板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感兴趣、定主题、有价值、可行性强 上网、搜资料、访问(或问卷调查)、查阅书籍??

五年级上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科技活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包括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创新发明等五项内容。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湘教版 四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软管抽水第一课时总序第 1 个教案 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批注:教学目标: 1、关注虹吸现象 2、了解虹吸原理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工具,并能按要求操作,熟练掌握虹吸原理, 培养学生认真,细腻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清水、软管、水盆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 管,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渴乌”等。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 刻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又称漏刻、漏壶。其中的水管采用“渴 乌”(虹吸)原理,便于调整和修理。 (出示“今制肃定”)刻漏图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虹吸原理的介绍 二、动手实践,了解虹吸原理 1、做一做 准备材料:清水软管水盆水桶 注意事项:1、保持管内的水不外流 2、保持软管的出水口低于进水口 2、试一试 用软管抽水时,观察出水口的水流变化,并制作表格 条件出水口水流变化情况 3、想一想 师:如果用一根长长的橡胶管,像软管抽水那样把池塘里的水抽 到山上去浇树,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不怕热的小鱼第二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 课型: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 批注: 1、让学生注意平常生活和思考 2、明白热水往上走,冷水往下沉 教学重难点:玻璃和水不善于传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将一碗凉粥倒入锅内,然后加热。不一会,锅内的粥就会冒 出气泡并发出声音,粥似乎已经很热了。可是,当你用汤勺舀一点上 面的粥尝尝,却会发现粥并不热。 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因为,凉粥加热与烧开水不一样,粥没有水那样好的流动性, 不容易形成对流并传导热量。当锅底的凉粥受热后,温度很快上升, 但热量却不能很快地向上传导,而是集中在锅底,直至将锅底的粥烧 焦,而上面的粥却依然还是凉的 导入新课《不怕热的小鱼》 二、动手实践 (一)不怕热的小鱼 1、做一做 师:我们都知道鱼一般是生活在温度适宜的凉水中的,今天让我 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小魔术,让小鱼苗在沸水下游动而又不会受到伤害。 准备材料:酒精灯、试管、烧杯、小鱼苗 1、在一个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在试管中放入一条小鱼苗 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并保持试管倾斜,用酒精灯正确加热靠近试 管口且盛有水的部位 3、直到试管上端的水沸腾起来 师:试验完后你会发现,试管底部的小鱼依然安然无恙。 师:小鱼真的不怕热吗? 生: 师:当然不是!检验一下试管底部的温度你就会明白,原来水和 玻璃都是不善于传热的物质,试管上端的水虽然沸腾了,但试管底部 的水却还是凉的 (二)水中火焰 1、做一做 师:水传热的本领虽然不强,但它也并不是完全隔热的。下面, 我们来制造一个“水中火焰”奇观,继续进行研究。 准备材料:水、蜡烛、烧杯等 师:找一支比较粗的蜡烛,先将蜡烛底部在火上烧一烧,然后趁热将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一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篇一:小学科技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 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3、懂得如何投稿。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第二单元 活动一:向英雄致敬 教学目标:

河南科技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全册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下冶一小信息技术教研组教案

第一课走进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作品的概念。 2、知道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了解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走进多媒体世界,那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多媒体,下面我就来了解什么事媒体,什么是多媒体。 二、新授 1、媒体的概念 信息的传递需要载体,我们通常所见的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等这些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都叫媒体。 2、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技术就叫做多媒体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对多没有的需求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能应用在那几个方面呢? 首先是用于在公共展览馆或博物馆等场合。它能形象、直观的展示展品,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进一步了解展品。 其次是用于教学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讲述比较难描述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去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产品介绍,直观、经济、便捷的获得产品信息,效果非常好。

最后是用于网上多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一个有声音、动态的页面比静态的只有文字和图片的页面更能引起浏览者的注意,更具吸引力。

第二课初识Powerpoint 教学目标 1.了解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概念。 2.体验最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 3.掌握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 4.学会制作第一张幻灯片,保存演示文稿,退出PowerPoint,为以后的演示文稿制作打下基础。 5.养成规划演示文稿的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调用软件并能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教学难点:理解幻灯片的内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育网。 2、课件——五桥小学体育节.ppt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校的体育特色吗?是踢跳。每年的三、四月间,我校都要举办“体育节”,大家参加比赛的照片,老师把它们放在了电脑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看到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包含有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媒体)。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图片,这叫演示文稿,也就是常说的“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来的,它的中文名字叫“电子幻灯片”。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制作出这样的幻灯片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齐读课题:8、初识PowerPoint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PowerPoint

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主备人:王小娇 1.风力发动机模型 活动目的:绿色的田野上,风车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快去寻找废旧材料做一个风力发动机模型,研究它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准备:细铁丝、吸管、饮料瓶、塑料杯、纸杯、胶、剪刀、小刀、锥子、钳子 活动方法: 一、用锥子在纸杯底部中心钻一个小孔,杯壁剪成8等份,折成叶片超同一个方向倾斜的风叶轮。 二、将细铁丝做转轴固定在风叶轮上。 三、在饮料瓶上钻眼,装上吸管,精风叶轮转轴套上一个塑料挡片。 四、在瓶中装上沙子或小石头,保持瓶身稳定。 活动提示: 1、用风力发电挥舞彩带。将铁丝轴末端弯折,系上一根彩带,彩带会随着叶轮飞舞。 2、做一个带传动装置的风力发动机。 3、想想,风力发动机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能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使用作品。 活动评价: 1、我的发送机做成了,我的创新设计是: 2、要使风力发动机转动快,我的办法是: 板书: 1.风力发动机模型 风叶轮塑料挡片 保持瓶身稳定。 课后反思; 2、光导水柱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光导水柱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导光水柱。 教具: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般情况下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水里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做个光导水柱研究研究。 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三、动手做 1、在易拉罐的下部挖一个硬币大小的孔,粘上一块透明粘胶带。 2、在孔的正对面挖一个小孔,插一节吸管,周围用橡皮泥封实。 3、往盛水罐中注入清水,放在水槽中。 4、手电筒光直射在孔A上,松开夹子,手电筒光怎么了? 四、活动升华 将吸管换成长长的软管,是什么效果?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五、活动评价 小组里演示、自评 六、板书: 2、光导水柱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 课后反思:

五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科技活动教案(五年级) 2010、9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

高村中心小学科技教案 2014年2月

1 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 沉浮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 教学重点难点: 让物体产生沉浮的条件是什么 教学用具: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1个,装藿香正气水的小药瓶或眼药水瓶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如果把橡胶泥捏成一团,放到水里,它会迅速沉到水底,如果把它捏成船形,它就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橡胶泥捏成船形后,在水中占据的空间增大,受到水的浮力也增大,所以浮起来了。 我们还知道,把鸡蛋放到水里,它是要沉下去的,如果往水里加盐,它便可以浮起来。这是因为盐水比清水重,浮力增大了,所以鸡蛋浮起来了。 有没有这样的情形,既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又不改变液体的性质,物体也能任意沉浮呢?下面的实验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二、新授: 1、动手做 (1)先往矿泉水瓶里灌满水,再往小药瓶里灌半瓶水,用手指堵住瓶口,把它倒过来,插入矿泉水瓶中,再拧紧矿泉水瓶盖。 (2)用手对矿泉水瓶身施加压力,轻轻捏扁它,瓶中的小药瓶就会下沉;一放手,它又浮了上来。若手用力恰当,小药瓶能停留在矿泉水瓶中任意高度。 2、知道吗? 为什么用手捏矿泉水瓶,小药瓶就下沉。松开手,小药瓶就上浮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