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农村改造方案设计

江南农村改造方案设计

江宁区秣陵街道建东社区山凹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项目设计

一、项目背景 (7)

1.1 规划背景 (8)

1.2 规划原则 (9)

1.3 规划依据 (10)

二、项目概况 (11)

2.1 区位分析 (12)

2.2 村内现状分析 (15)

三、规划设计框架 (20)

3.1 规划总平面图 (21)

3.2 规划设计 (22)

3.3 美化设计 (35)

四、建设计划 (45)

4.1 实施步骤 (46)

五、初步图纸 (47)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背景

1.1 规划背景

“十二五”以来,江苏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投入,先后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及提升行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乡村适宜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截至2015年底,全省约完成18.9万个自然村整治任务,环境整治覆盖城镇建成区以外所有自然村庄,建成1300多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设施配套、特色鲜明的省“三星级”康居乡村。

“十三五”起,江苏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不懈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新要求,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为重点,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点抓好94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传统村落保护、康居村庄建设等省级试点示范村庄建设,着力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发展壮大乡村适宜产业,引导建设“美丽宜居村庄”,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各美其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向重要任务。在2017年“千百工程”重点整治村、一般整治村建设工作中,在江宁区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完成40个重点整治村和04个一般整治村的建设任务,覆盖东山、汤山、秣陵、淳化、禄口、横溪、湖熟等10个街道。全区的乡村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此背景下,陵街道政府结合乡村实际,对现有农村建设发展相关项目进行整合升级,并与国家实施的重点工作进行衔接。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办发[2018]5号)、《中共江宁区委、江宁区政府关于实施百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方案》、《南京市江宁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南》的文件精神,结合江宁区实际,在推进“420316”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同时,从2018年开始,继续加大实施百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形成全域建设、全面提升的新格局。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进一步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统筹推进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建成一批江苏特色田园乡村。

(1)坚持示范引领、有序推进;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时序。

(2)因地制宜、突显特色,保持村庄本土化、乡村化。

(3)以村民为主体,尊重村民意愿,合理确定整治顺序和标准。

(4)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

(5)保护、节约、合理利用能源和资源的原则。

关于开展秣陵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规划项目意见

1.2 规划原则

1.3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6 年第146 号)》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 137-2011 ) 》

(4)《南京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宁委发【2011】213 号

(5)《南京市江宁城乡总体规划( 2010 -2030 ) 》

(6)《南京市江宁区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办发【2018】5号)

(8)《中共江宁区委江宁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方案》(9)《关于明确2018年全区百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任务的通知》江宁区田园办【2018】25号

(1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试行)》江宁田园办【2018】26号

(11)《江宁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2017—2020年)》

二项目概况

(1)规划区域——江宁区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舒宁和空港枢纽。

江宁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航空、港口、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汇聚,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枢纽。

江宁区是“六代豪华”之地、“十朝京畿”要地,长江文化、秦淮河文化、湖熟文化在这里融汇;秣陵、丹阳、湖熟

西汉侯国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沉淀;牛首山佛教、方山道教、湖熟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在这里生存发展。史有“上元之民

善商,江宁之民善田,龙都之民善药,善桥之民善陶,陶吴之民善剞劂,秣陵之民善织,窦村之民善刻”之说及“天

下望县、国中首善之地”之美誉。

江宁区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有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将军山风景区、方山风景区、阳山碑材等众多景点,其中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位列中国四大疗养温泉之首,是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规划位域——秣陵街道

地处江宁中部与江宁新城区毗邻,东隔秦淮河与湖熟相望,西与谷里接壤,南濒禄口,北与开发区、科学园两大园区相互交织。山水资源丰富,秦淮河、秦淮新河、牛首河、阳山河、等百河交汇,百家湖、九龙湖、梅龙湖等相映成辉,机场高速、将军路、清水亭大道、宁溧路四条交通要道穿境而过与禄口国际机场相衔接,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自古以来,秣陵是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苏名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置秣陵县,秦汉以后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至三国时孙权才把中心移向金陵。因此有“先有秣陵,后有金陵”之说。清朝文学巨匠吴敬梓盛赞:“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

进入“十二五”,面临地铁时代、城市化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秣陵街道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聚地和城乡一体化新市镇。近年来,秣陵街道继续立足实际、夯实基础,克难求进、开拓进取,努力朝着“全省一流街道”的目标而奋进!江宁区在南京市的位置(湖蓝色)秣陵街道形成区域范围

2.1 宏观区位分析

二、项目概况

(3)规划地点——山凹村

地理位置:山凹村位于秣陵街道西侧祖唐社区,南与吉山铁矿相靠,西与

谷里箭塘社区相靠,北靠祖堂山、弘觉寺、南唐二陵,东接东善桥集镇。村外

干线道路板汤线与城市绕城高速相连,经宁丹大道可直接进入主城区;机场高

山凹村速线直通禄口机场。

地形地貌:村庄地势总体平坦,周边遍布农田、水塘。典型丘陵地区风貌。

住宅紧凑,环境较好。

社会经济:山凹村共有43 户,村庄占地40亩。

自然资源:山凹村位于秣陵街道西侧祖唐社区,南与吉山铁矿相靠,西与

谷里箭塘社区相靠,北靠祖堂山、弘觉寺、南唐二陵,东接东善桥集镇。旅游

资源封路,交通体系便捷。

社区村庄户数占地面积

祖唐社区山凹村43户40亩

山凹村

山凹村

(1)村外旅游景点分析

规划村庄山凹村周边临近将军山风景区、

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牛首山风景区、戴山

风景区等旅游休闲景点,对山凹村的亮化整治,

可提高祖唐社区的整体文明风貌。

1

3

2 2.2 微观地址分析

(2)村内现状

?道路现状分析

内部主要道路:水泥材质路面,宽约2.5-4米,道路较窄,部分水泥路面破损。村内主要道路不环通。

次要道路:水泥材质路面,宽1.5-2.5米,部分道路狭窄,且有断头路,局部路面破损。

村内尚无健全活动场地、停车场等公共场地,无法满足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停车多停靠在宅院门口空地,但村内可利用空置绿地较为丰富,可利用其打造富有乡村特色的各种户外公共场所;村内一间公厕现状较为完好,可进行改造利用。

根据现场调查,一类建筑和二类建筑为村民住宅用房和辅房。

三类建筑是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的,建筑质量差的丕棚、旱

厕、牲畜棚等,目前山凹村存在三类建筑共计13处。

三类建筑外观示意

二类建筑外观示意一类建筑外观示意

?村内环境现状分析

水系:村内水体水质良好,水体杂物以枯枝落叶为主。

绿地:村内绿地资源丰富,但因常年无专人打理,有疯长乱长态势。

沟渠道路:局部沟渠有杂物堆积,路边或杂草丛生,或有裸土。

其他:村内枯枝落叶堆积较多,村民自建菜园篱笆新旧不一,花池植物生长凌乱。

(3

)村民诉求

通过走访调研山凹村,收集村民和社区对村庄整治的建议和意见,整理出村村民村民对村庄整治的诉求如下:

a)村内尚无健身活动场所,无法满足村民日常锻炼需求,为丰富居民业余生活,迫切希望新增建活动广场。

b)村内尚未有污水处理系统,村内环境无法有效保持良好状态。

c)村内道路现状较差,部分道路较窄,出行不便。

e)村内无正规停车场地,停车随意无序,既阻碍村内顺畅交通,又存在

潜在危险隐患,对停车场的需求较为迫切。

三规划设计框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