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摘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所需信息能力不足的挑战,美军正在从以网络为

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进行转型。介绍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计划的提出背景、实

施战略、实施路线图以及主要任务。

关键词:联合信息环境,JIE,信息化战争,战略

1引言

未来作战的趋势是一体化,信息是关键,把握的信息越可靠、越迅速、越全面、越具有针对性,赢取作战胜利的机会就越大。近年来,联合信息环境(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IE)受到美军的高度重视。2013年,美军先后公布了多份与联合信息环境相关的文件,从概念、战略到实施逐步推进JIE。2013年1月,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丁·邓普西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白皮书》(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White Paper,简称白皮书);2013年9月,国防部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战略》(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战略);同月,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指导》(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指导)。

2与联合信息环境的提出[1]

美军认为其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需要强大的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削弱与损害,如表1所示。

表1 美军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JIE则是美军应对种种难题的战略性举措。白皮书以2020及2020年以后联合部队构想为背景,阐述对JIE的构想及其与作战行动的相关性。

JIE 能够提高任务的有效性。其目的是在一个统一的安全体系结构之下,为作战人员及任务伙伴提供一种共享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一套通用的企业服务。

JIE 由网络化的作战中心、一套经过整合的核心数据中心及一套全球身份管理系统组成,提供基于云的应用和服务。JIE 框架提供一种信息环境,以便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灵活地构建、存储、分发和访问数据、应用及其它计算服务。JIE 的目标能力状态如图1所示[2]。

图1 JIE 的目标能力状态

JIE 是实现全球一体化作战并为任务指挥赋能的根本要素,为美军提供关键的对敌优势,是建立一支战而能胜的联合部队的关键。

3 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战略[3]

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实施战略旨在说明美国防部如何执行JIE ,重点涉及六个方面: ● 愿景和路线图

● 关键里程碑、方法和资源 ● 采购战略和管理计划 ● 关键技术和政策挑战 ● 能力差距 ● 人力挑战

美国防部正在进行如下信息技术领域的努力:网络优化,安全的、可防御的、冗余的、弹性的环境,开放架构,共享IT 基础设施和企业服务,身份与访问管理(IdAM )。以便为执行全谱行动的联合部队及非国防部的任务伙伴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与灵活的全面信息环境。JIE 共享IT 基础设施包括一个从战术到战略的可防御及本质上单一的网络,以及国防部层面的在单一安全架构下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操作维护中心。整个国防部信息共享、协作及互操作所需的能力将作为企业服务来提供,其方式包括联邦、专有或中心化的业务模式。任何一个国防部成员可以成为一个或多个指定企业服务或基础设施的提供商,并向整个国防部提供服务。这种新的方式也带来了显著的技术和策略挑战。JIE 的关键技术特性及其挑战与应对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JIE 的技术特性、挑战与应对

数据

家中工作地移动中(临时任务/部署)未来设备

计算数据

“企业信息环境”

在(任何)需要的地方(时间)进行访问

应用APEX

Navy ERP

AT21

DCO

AFATDS

Close Combat TM

iEHR

Enterprise Mail

Defense Travel

Airmen Fundamentals

计算

联盟部队

战斗部署环境

“企业信息环境”

任务应用?可防御/ 冗余/弹性?联邦/共享基础设施?企业服务

?身份访问管理

成进行根本及永久性的迁移。这种新方法让联合战士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获取用于任务目标及完成任务的决策信息上来,而不用关注信息能力是如何集成的。

4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指导[4]

如前所述,JIE的框架构造宏大,积极主动地实施这个框架是美国防部IT基础设施和赛博作战领域转型的下一个重要步骤。

4.1 联合信息环境实施路线图

JIE的实施采用增量与分阶段的方法进行,这种方法有助于在制定详细规划及未来实施计划之前先验证概念。目前JIE的实施步骤由3个增量组成:增量1集中在欧洲战区;增量2集中在太平洋战区;增量3集中完成美国大陆的行动,并合成新出现的能力。JIE采用图2所示的演进路线图。

图2 JIE实施路线图

该路线图确定了聚焦在增量1上的JIE实施任务,衡量进展的目标完成日期,以及资源投入方法。国防部利用国防部各组成现有的项目、创建、技改计划、采购过程以及资金投入,将现有的基础设施按JIE标准进行部署与迁移。

4.2 增量1的实施任务

国防部已经建立了实施JIE的领导体系并将跟踪JIE各关键领域的实施任务。增量1聚焦在提供与实施JIE参考/解决方案架构及典型产品方面,定义和建立初始企业服务套件等。各军种JIE 增量1的实施任务如表3所示,其中区域任务是指欧洲/非洲司令部,在增量2、3中,这些任务也将适用于太平洋司令部和美国本土。

为了更快地实现这种迁移,国防部各组成部分要在增量1任务中投入和应用资源,从而实现JIE的各项技术特性。

表3 各军种JIE增量1的实施任务

机关,实施指导中单独列出了其在增量1中的实施任务,如表4所示。

表4 DISA JIE增量1的实施任务

5结束语

联合信息环境是美军从以网络为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转型的关键计划,是全面进入信息化战

争时代的典型标志,是美军信息化建设的集大成者。

参考文献

[1] 刘俊平,方志英.美军《联合信息环境白皮书》.外军电信动态,2013,(6):2-5.

[2] Robert J. Carey.DoD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2012-07-10).http:// https://www.doczj.com/doc/3d15447705.html,

[3]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2013-09-18).

[4] CIO of DoD. 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2013-09-12).

国际战略环境的论文

军事理论 论文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 姓名:杨丽萍 班级:广告1102 学号:1112182055

分析国际战略环境 在世界上,综合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大的一项标准,而军事力量又是组成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分析国际战略环境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两个方面: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国际战略形势是国际战略环境的动态表现。 影响国际战略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际间战略利益的矛盾及其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与配置;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关系及其斗争、制约、合作的态势;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以及战争威胁的性质和程度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下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自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战略环境的相对平衡,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和文化等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像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纠纷突起,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恐怖袭击在全球蔓延,呈现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状态。二战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战略伙伴的关系,主要的表现如下:第一,二战后,欧洲的传统强国德国和亚洲的日本被打垮,大英帝国实力虚弱,使欧洲和亚洲出现了权力真空,而美国在二战中远离主战场,损失很小,俄国击败了德国,占领了东欧,威望很高,这两个国家就成为了超级大国,趁机填充真空地带,爆发了冲突。第二,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斯大林希望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美国则希望建立全球的自由贸易体系。第三,在安全问题上,两国看法差距很大。俄国占领东欧是畏惧日后德国的重新武装,希望获得缓冲,却被认为是扩张行为。苏联认为北朝鲜进攻南韩是内部问题,而美国认为是国际问题等等。第四,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在战后为了自身的利益,有益挑拨事端,制造危机感,利用斯大林的多疑了维持美国的军事开支,为自身牟利。从而导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其中冷战中的热战要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了,在冷战中,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从冷状态到七十年代的正式建交,尼克松访华,小球转动大球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没有对日本发出建交消息就同中国建交,这使得日本和中国的建交处在被动的状态,中国在联合国国际地位的恢复,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声望,但是这半个世纪的冷战却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一、两极对峙的格局对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这种情况也是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冷战导致了全球性的两种次级文化大规模扩散----也就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传播,而且也侧面进一步推动了民族主义的泛滥。二、美苏两国的对峙加强了全球贸易联系(在两大联盟的内部),国家的权力开始下降----例如韩国,北约成员都相对放弃了一定的军事权力。三、在欧洲的对峙推动了西欧一体化和欧盟日后的建立。四、日本在冷战中得以经济崛起----冷战

军事理论之__第三课___战略环境

欢迎阅读 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概述 一、战略的基本概念 二、战略环境的基本含义 三、战略环境与战略 (一)战略的含义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战略在军事斗争实践中产生,并随军事斗争实践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国家根本性的军事政策,是军事活动主要依据,是运用军事力量支持和配合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重要保障。(二)战略构成要素 1、战略目的 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战 2 基本依 3 4 决策机 (三)决定战略的要素 1、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国家利益决 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政治因素 政治对战略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它将决定战略的性质和目的,赋予其任务和要求, 影响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战略服从服务于政治,满足政治的需求,完成政治赋予的任务。 3 4 关系。 5 战略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在战略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 它是一个民族与文明的历史经验、民族特性、价值追求以及文化心理在战略领域的集中反映。 6、国际法

国际法是调节武装冲突法律依据,是影响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揭露敌人争取战略主动地位的有力武器; 区分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确定和惩治战争罪犯。 (四)战略的基本特征 1 2 国家或 3 连续性--平时和战时均存在。 4、预见性 预见性是谋略的前提,决策的基础。 能揭示未来事件的特点、规律,他是制定、调整和实施战略的客观依据。 5、谋略性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与我国国际建设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与我国国际建设 二战结束,苏美对峙,苏联解体,中美建交等等大事都可以证明着世界格局的发展路途曲折多变,同时世界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现在,世界格局还是处于一个似乎平静而又有点动荡的状态之中,总的来说,当前的国际战略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空前增强。首先,美国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美国举债消费无度以致债台高筑,金融创新与投机过度且监管严重缺失,加之对次贷危机处置不力,致使房价续跌、信用违约激增与信贷紧缩,最终引爆金融海啸,美国五大投行与全球最大保险公司等破产、易主或改行。美国金融危机迅即蔓延世界,全球资产大幅缩水,发达国家已全面步入衰退,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严重下滑。其次,各国紧密联手救市,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之争激烈。美欧日已累计投入数万亿美元救市,主要经济体连续同步大幅降息,七国集团、20国集团、IMF、“金融稳定论坛”等成为各国协调应对危机的平台。危机凸显美国支配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弊端,欧盟与“金砖四国”等力主变革、强化监管并减少对美元过度依赖,各方围绕国际金融新秩序激烈博弈 二、主要大国力量消长与战略态势转换加快,多极化明显加速。首先,美国内外交困。伊拉克、阿富汗战事与“反恐战争”久拖不决,新兴大国群起,金融危机削弱美国软硬实力,布什执政

“末日效应”加剧,美国被迫加速转向大国协调与多边机制,民主党“新政”势必收缩战线、更多关注国内难题。其次,“多强”更加主动进取。英、法、德纷纷推出国安战略、强化对外战略谋划,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俄格冲突、伊朗核问题等热点上表现突出。俄罗斯“梅普组合”振兴经济与对外出击并举,在能源、军控、金融、地区热点等举足轻重。日本坚持联美与重亚并举,力争大国地位。印度多管齐下,“身价”看涨。再次,传统与新兴大国复杂互动。美欧加强协调应对新兴大国崛起,同时围绕金融、气候等主导权激烈争夺。俄格冲突、北约东扩、东欧反导、俄罗斯高调重返拉美彰显美俄遏制与反遏制斗争深化。美印批准核协议、日印签署安保共同宣言,彼此相互利用、提升战略关系。西方对华强化防范与利用两手,着重以“大国责任”施压。“一超多强”格局量变显著加快,多极化提速。 三、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周边动荡与风险加剧。首先,大国地缘争夺加剧。美国控制伊拉克、增兵阿富汗、渗透巴基斯坦、力推北约东扩与东欧反导部署、强化亚太军事同盟与前沿部署、扩张海权,凸显其以大中东反恐为重点、兼顾东欧东亚两翼以遏制俄罗斯与中国、称霸欧亚大陆与海洋的地缘野心。俄罗斯凭借对格鲁吉亚反击强力反制北约东扩与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呼吁订立新的“欧洲安全条约”,在独联体、北极与西太更趋活跃。欧盟稳步东扩,打造“地中海联盟”、争夺对非洲与中东影响力。亚洲经济崛起引发大国加紧角逐亚洲,美国欲构筑美日印新三角、加大

21世纪国际战略环境

二十一世纪国际战略环境基本特点 一、世界“多极化”的长期曲折性与不可逆转性 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苏东集团分崩离析,曾支配世界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终结,大国关系不断调整,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的格局。 两极格局的结束大大刺激了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霸权欲望,但这一格局的结束也为其他力量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集团,其竞争力、创新能力乃至整体实力将会有大幅度增长,与美国的摩擦和矛盾有所发展;中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迅速发展和强大,成为一支重要的和平力量;俄外交调整灵活务实,但其维护世界一极的战略目标未变;日本积极参与地区、国际事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势头进一步加强,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9·11”事件为国际关系注入了新的因素 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事件没有改变美国在世界力量对比中的优势地位,也没有改变国际战略格局,但这一事件强烈冲击了原有的国家安全观念和国际政治安全形势,使各大国在冷战结束10年之后终于认识到所面临的共同威胁。恐怖主义的无所不在和大敌无形使非对称性安全威胁成为对各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环境的严峻挑战,恐怖主义、贫困失业、疾病、环境污染、跨境犯罪等国际性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受上述新情况的影响,国际关系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国关系的重要内

容。 二是敌友界限模糊,大国互不为战争对手。应对非国家的新安全威胁成为许多大国的战略考虑。与恐怖主义相关的非对称性安全威胁成为美国的头号敌人。 三是日益紧密和相互渗透的经济联系使大国关系呈现出两面 性,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日趋复杂激烈。 四是与冷战时期不同,大国间的竞争开始摆脱“零和游戏”的冷战思维,大国间的协调合作远远多于公开对抗,更多地向良性互动方向发展。 三、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苏联解体后,在一个相对没有大战前景的形势下,各国力求避免公开对抗,不断调整内外政策,冀望在和平环境中,致力于加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在新格局中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总之,大国间已经形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继续深化将会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埋头苦干、办好自己的事情。当前大国关系态势进一步印证了江泽民同志关于21世纪头20年对我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第一节战略管理概述 一、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含义 “战略”一词的希腊语,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原是一个军事术语。20世纪60年代,战略思想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并与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思想共同成为战略管理学科的两大思想源流。 1、战略 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此外,战略也表现为企业在竞争中采用的一种计谋(Ploy)。这是关于企业战略比较全面的看法,即著名的5P模型。 2、战略管理 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的特点 1、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所管理的是企业的总体活动,所追求的是企业的总体效果。虽然这种管理也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是这些局部活动是作为总体活动的有机组成在战略管理中出现的。 具体地说,战略管理不是强调企业某一事业部或某一职能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制定企业的使命、目标和战略来协调企业各部门自身的表现。这样也就使战略管理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战略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由于战略决策涉及一个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虽然它也需要企业上、下层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但企业的最高层管理人员介入战略决策是非常重

战略环境分析简介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第一节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概述 一、外部环境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管理把企业看作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对于企业外部的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力量统称为外部环境。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环境中从事活动的,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必然会影响组织活的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它既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制约的作用。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资源都需要从属于外部环境的去获取。任何企业,无论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它们都只能根据外部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来决定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向。与此同时,企业利用上述资源经过自身的转换产生出产品和劳务,也要在外部市场上进行销售。那么在生产之前和生产过程中,企业就必须考虑到这些产品能否被用户所接受,是否受市场欢迎。 对企业经营活动有着如此重要作用的环境,其本身又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假如环境是静态不变的,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因为,静态的环境即使影响再大,通过多次仔细地研究也总可以把握它的特点,而且一旦把握了就可以一劳永逸。然而,外部环境却是常常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的。外部环境的种种变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两种性质不同的影响:一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机会,二是可能会对企业生存造成威胁。这样,企业要谋求继续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研究和认识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了解今天外部环境的特点,而且可以使其认识到外部环境是如何从昨天演变到今天的,从其中发现

外部环境变化的一般规律,以便在此基础上估计和预测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趋势。这样,企业就可以敏锐地发现、预见到机会和威胁,进而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利用机会,避开威胁,能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还可以发挥企业的影响力,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境,或促使环境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外部环境的构成 对企业经营活动有着直接而且重要影响的因素,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层面。通常,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企业都产生影响还是仅对特定企业具有影响而将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微观环境。本章将着重分析影响企业战略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 宏观环境也就是企业活动所处的大环境,主要由政治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环境(social)、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等因素构成,即PEST分析。宏观环境对处在该环境中的所有相关组织都会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通常间接地、潜在地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其作用却是根本的、深远的。 行业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外部因素,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行业是由一些企业构成的群体,它们的产品有着众多相同的属性,以至于它们为了争取同样的一个买方群体而展开激烈的竞争。行业之间在经济特性和竞争环境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有的行业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而有的行业才刚刚兴起,它们当前规模、将来的总容量和市场增长率都十分不同;在一个行业中,各种竞争力量可能比较“温柔”,而在另一个行业中,竞争却是你死我活的。而且,行业中的差别还体现在对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服务、广告和促销、

2.国际战略环境

第二章 战略环境 一、填空题 1.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战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_______和_______两国既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又是海上邻国。 4._______市是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同时也是我国人口最少,管辖海 域最大的市。 5.我国海上领土有_______万平方公里。 6.目前对我国安全环境构成了综合性影响的国家是_______。 7.世界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两大地缘战略区。 8.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 9.我国_______海域被称为“第二个中东”,_______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10.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 类。 11.中国四大油气进口通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判断题 1.目前我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仍然很低。 ( ) 2.研究战略环境只考虑国际因素,不需要考虑国内因素。 ( ) 3.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都是中国固有领土。 ( ) 4.我国新安全观核的心思想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 ) 5.当今世界军事格局为“一超多强”。 ( ) 6.“9.11事件”后,美国忙于反恐,因而对我国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 ) 三、单项选择题

1.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是_______。 ( ) A.2.2万余公里 B.1.8万公里 C.14万余公里 D.4万余公里 2.当前,中日关系中最敏感和最有争议的问题是_______。 ( ) A.南沙群岛争端 B.钓鱼岛争端 C.北方四岛争端 D.台湾问题 3.目前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 ( ) A.越南 B.菲律宾 C.马来西亚 D.泰国 4.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是指 ( ) A.国际环境 B.地理环境 C.战略环境 D.国内环境 5.中印边界线从未正式划定,至今印度在东段边境非法占领我国领土 ___平方公里。( ) A.13万 B.6万 C.15万 D.9万 6.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 还拥有_____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 ) A.200 B.250 C.300 D.350 四、多项选择题 1.影响战略环境的国内因素有_______。 ( ) A.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综合国力 D.传统文化 2.战略的要素包括_________。 ( ) A.战略目的 B.战略方针 C.战略力量 D.战略手段 3.战略的特点有_________。 ( ) A.全局性 B.对抗性 C.谋略性 D.稳定性 4. 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等几类。 ( )

战略环境概述

▲●战略环境概述 (教案) 目的要求:了解战略的基本涵义,弄清战略的演变、基本要素和主要类型,把握国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的 现状,加深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认识,增强国家安全 意识。 主要内容:一、战略 二、战略环境 三、国际战略 四、世界安全形势 教学重点:战略环境、世界安全形势 教学时间:4课时(本教案按4课时设计,任课老师视情掌握) 一个国家进行战争、建设国防、发展经济,包括从事各项事业,都必须制定完备的、符合实际的战略,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高明的战略不仅是巨大的精神力量,更可以在无形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战略的制定离不开客观环境。历史证明,国家的战略要想成功,必须既符合“天时”,又符合“地利”和“人和”。否则,不管是多么宏大,都不可避免地最终要失败。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指的就是战略环境。战略环境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它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国家的战略选择,战略选择又反作用于战略环境。一个国家的公民,关心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意识,也必须关注并准确把握本国所处的战略环境。 今天,我们就围绕国家战略环境这一主题,讲四个问题:▲一、战略;▲二、战略环境,包括国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主要介绍国际战略环境;三、国际战略;▲四、中国对世界安全形势的认识。其中,战略环境与世界安全形势是本课的重点。 ▲一、战略▲●封面:字幕、画面。以世界轮廓图为背景,饰以军人、海陆空主战武器装备渲染安全环境氛围 ▲字幕:加粗部分对齐上屏 ▲字幕

研究战略环境是为战略服务的。战略这个概念现在到处都在用,其实在其本源上只与军事和国防,特别是战争相联系。我们这里所讲的战略,首先是指国家的战略,其次要回归它的本源,也就是主要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审视战略。 ▲(一)战略概念的演变 战略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古老的观念。最初,战略指的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谋略,仅限于军事领域,后发展为大战略。公元579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毛莱斯为训练高级将领,编写了一本教材,命名为“strategicom”,英文就是“▲strategy ”,德文是“strategie”,法文是“strategie”。在日文中,与之对应的是“▲战略”和“政略”,“Strategicom”的词根为“strategos”,意思为将军(general),“Strategicom”的意思就是将军之学,即所谓的“将道”( generalship )。探寻欧美国家语言的语源,这些词都来自●古希腊语中“strategia(otpatyryua) ”。“strategia”是从古希腊语中“strategos (otpatyryua)”(为将军之意)派生出来的,战略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作战用兵之术。 自从罗马帝国衰亡、西方进入中世纪后,所有这些发源于希腊的名词和观念都已为人所遗忘,直到千余年后才又出现。1770年,法国人梅齐乐在翻译毛里斯的Strategicom一书时,根据其书名创造出“Strategy”一词,并于1777年在自己所著的《战争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19世纪末,日本人将西方的“Strategy”一词翻译成汉语“战略”,后由中国留日学生传回国内。在我国,“战略”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历史学家司马彪以此为名所著的《战略》一书,这部书后来散佚。公元4世纪初,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曾引用了《战略》一书的内容,说明在南北朝时《战略》一书是流行的。后来又出现过几部以战略为书名的著作,但大多亡佚。现今保存最完整的只有明代茅元仪的《廿一史战略考》。除了书名外,战略作为概念使用,最早出现在《宋书》“▲●授以兵经战略”中。检索二十五史,可以发现▲字幕 ▲●字幕:战略中英文词,配拜占庭帝国、古希腊地图或相关人物像 ▲●字幕,配《宋

国际战略环境试题库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试题 一、选择题: 1.战略在不同地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下面不属于其决定因素的是( D ) A、战略思想 B、战略环境 C、军事力量 D、军队数量 2.下列不属于战略基本特点的是( B )。 A、全局性 B、变动性 C、对抗性 D、谋略性 3.( C )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A、国际环境 B、地理环境 C、战略环境 D、国内环境 4.下列不属于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因素是( B ) A地理环境 B、人口数量 C、政治环境 D、综合国力 5.下列不属于国际战略格局的一项是( C ) A、两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多元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6.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 ) A、一超诸强,多元争极 B、多超一强,多元争极 C、多超诸强,多元争极 D、一超一强,多元争极 7.( D )不是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和调整的重点。 A、主张缩小分歧 B、增加交流 C、扩大合作 D、增强对抗 8.胡锦涛主席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 C )的演讲。 A、《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中国》 B 《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

C、《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D 《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非洲》 9.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奉行的五项基本原则的是( D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互利互惠 10.美国武装力量目前主要由( B )构成: A、陆军、海军、空军、航天军、火箭军 B、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 C、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文职人员 11、美国现行军事战略是:(B) A、“营造、反应、准备”战略 B、“先发制人”战略 C、“大规模报复”战略 12、我国在陆地上与周边(c)个国家接壤 A、12、 B、13、 C、14、 D、15 13、中国海岸线长(b)万千米 A、1.6、 B、1.8、 C、2.0、 D、2.6 14、中国与印度陆上领土争议面积为(c)万平千米 A、9、 B、12.5、 C、12.55、 D、13.5 15、中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c) A、寸土必争 B、极力主张,逐步回收 C、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16、陆地接壤国家唯一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教关系的是() A、锡金 B、不丹 C、越南 D、尼泊尔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2013讲稿要点)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2013年讲稿要点)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和国际战略形势(动态表现)两个方面,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一、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格局包含三大要素: 一是力量。力量对比决定着每一支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上确实有大国小国、弱国强国之分。即使联合国有一国一票的体制,也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大国在其中更有主导地位和影响力。 二是关系。各种力量之间根据利益关系形成联盟或敌对关系,会造成力量对比的变化。结盟常常可以改变力量对比。然而结盟是有代价的,必须为盟国尽义务,甚至可能会牺牲部分主权。有些国家不愿受到结盟的束缚,便设法游刃于大国之间,利用它们的矛盾、竞争和有求于己而赢得自己的利益空间,如印度。而对于主要大国来讲,对各地区其他力量进行分化瓦解和制衡,防止其联合起来形成对自己不利的对比态势,则是保证其强势地位的有效途径。老牌世界大国英国和现在的超级大国美国都精于此道。 三是体制。格局中总是存在一定的体系和制度,这首先也是由实力和地位决定的。在旧的格局被打破后,获胜的同盟国家为了和平瓜分胜利果实,主导新的格局,需要共同建立新的体制,制定新秩序,剔除旧的格局体制中的不合理内容,同时对各支力量进行规范或制约。稳定畅通的体制是格局延续的基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支配国际关系长达半个多世纪。未来一二十年内,国际战略格局总的趋势正继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状况将难以根本改变,仍将维持“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一超独大,其他起主导作用的是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这几大力量中心,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世界战略环境分析

当前世界战略环境分析 目前能够称得上大国的主要有:美国、中国、俄罗斯。三者目标都不经相同。美国的目标为称霸全球,中国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俄罗斯的目标是恢复其苏联时代的荣光,这一点和中国比较类似。 下面,按照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英国、日本和伊朗分别叙述其国家在目前形势下的最高战略目标和现阶段主要目标。 1、美国 美国最高战略目标:很显然,目前美国虽然已经衰弱,但它仍是这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对于美国来说,现阶段最高战略目标仍是世界单极化!可以说美国目前仍在为这个目标在努力!虽然美国目前遇到种种困难,但是只要它能吃掉欧盟、俄罗斯和中国任意一个,那么美国依旧有统治全球的希望。 2011年前,美国制定“大中东计划”,策划了911事件进入阿富汗,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介入伊拉克,东西两面合围伊朗,一旦伊朗被美国拿下,那么美国就控制了中东所有产油国。只要这个战略成功,那么美国就统治了全世界了! 世界主要大国对这个计划极其的恐惧,具体体现在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时候,有五个国家弃权票——俄罗斯、德国、巴西、印度、中国!美国打下伊拉克后,中、俄、欧又策划了伊朗核问题来阻止美国统治全球,这个过程就是中俄从技术上支持伊朗核爆,欧洲从经济和政治上支持伊朗,最终体现在伊核六方会谈——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及中国。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没有让美国实现控制伊朗,从而控制整个中东的目标,在中、俄和欧洲的联手下,美国大中东计划破产——美国统治全球的最高战略失败!这个计划在2011年就已经失败,其标志事件为:2016年美国宣布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大中东计划的失败,让美国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上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无力再维持世界单极化,世界格局不可避免的进入多极化!对于美国来说,目前的最高战略目标仍是维持世界单极化:吃掉中国、俄罗斯、欧洲或伊朗中的任意一股势力,美国就还可以维持单极世界!

案例4战略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案例4 战略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背景分析 信息是创新的原始驱动力,有效的创新竞争战略离不开对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离不开对企业本身、竞争对手和客户三者关系的准确把握。然而,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却导致企业管理层次过多,以致切断了企业内外的许多联系。据估计,企业申每增加一个管理层次,信息沟通效率就要降低20%一25%。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重组(Business Reengineering,BR)已成为企业创新竞争战略的核心。BR包括了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业务流程以及产品进行重组,它以经营管理过程为中心,以关心用户需求和提高用户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经营管理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因此,传统企业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正在走向崩溃,中间层次成了机构精简的主要对象,组织结构越来越趋向扁平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建立战略信息系统(SIS)来重新构造企业与雇员、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协作伙伴以及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关系,把企业的战略决策阶层和基层职员、市场和用户直接联系起来,使企业减少纵向管理层次,加强横向管理互动,从而使非集中化的、即时性的创造性决策成为可能,以确保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获得竞争优势。 二、战略信息系统 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一个组织如何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增强竞争实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即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战略。战略信息系统(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 SIS)就是在面向竞争的信息管理战略指引下,基于EDPS, MIS,DSS和OA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SIS研究先驱、美国学者惠兹曼(Charles Wiseman)的观点,一个成功的SIS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这种进攻-反攻形式表现在各种竞争力量的较量之中,如企业与供应方、配销渠道、客户或直接对手之间为不同目的而展开的竞争,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影响竞争的平衡。总之,战略信息系统是从企业竞争战略的高度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形势与政策调研报告 姓名:余朝飞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37 万熙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29 王郑合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04 巫强软件学院软件工程03班 20102059 2011年6月10日 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和看法 一、国际战略坏境和格局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格局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国家的层面和从军事层面看。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从国家层面看,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安危和兴衰;从军事层面来看,影响一个国家军事斗争的对象,性质,目标和敌友关系。不同的国家由于地位,实力,和其他的国家的相处的方式等有所差异,对国际战略环境就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如我国认为和平与发展才是这个世界的主题元素,然而有些国家则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和举措。

自从两极战略格局解体后,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一种新的国际战略格局,这是因为当今这个世界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国际背景和条件下,因此当今这个世界还仍然处在新的战略格局形成的过渡时期。当然世界不会一直以这样的状态存在下去,最终还是会以某种相对稳定的国际战略格局出现的,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当然具体是什么战略格局,这还需要根据未来这个世界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将来哪个国家会在这个世界占据着主导地位,就需要他们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做出了什么事情。当今世界一些主要国家正在有所作为,以争取在未来的国际上占据着一个有利于自己国家发展的地位。不过当今世界已经呈现出了一超多强的明显特征,即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及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强力国家和集团,他们在这个世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相当的程度上关系着世界的局势和国际问题的解决。 现在国际上存在主要的两种对国际战略格局发展趋势的看法: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根据字面意思的理解就可以找出两者的不同,单极表示一个国家或者集团,而多极世多个国家或者集团。 但是我认为从当前国际形势的现状和格局基本走向来看,多极化是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总趋势。国际战略格局是由世界强力国家的博弈的结果,大国实力地位的变化是刀子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战略格局虽然是冠以“国际”之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这个平等的地位参加其中的;国际战略格局的调整变化本质上是世界主要强国战略利益的调整和变化,这正是他们之间的利益需求和矛盾冲突引起的国际改变;国际战略格局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那些成为“极”的国家之间会有一种制约关系,力量相对平衡,世界总体就会相对稳定。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不断变化的阶段,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2013讲稿要点).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2013年讲稿要点) 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和国际战略形势(动态表现)两个方面,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一、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格局包含三大要素: 一是力量。力量对比决定着每一支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上确实有大国小国、弱国强国之分。即使联合国有一国一票的体制,也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大国在其中更有主导地位和影响力。 二是关系。各种力量之间根据利益关系形成联盟或敌对关系,会造成力量对比的变化。结盟常常可以改变力量对比。然而结盟是有代价的,必须为盟国尽义务,甚至可能会牺牲部分主权。有些国家不愿受到结盟的束缚,便设法游刃于大国之间,利用它们的矛盾、竞争和有求于己而赢得自己的利益空间,如印度。而对于主要大国来讲,对各地区其他力量进行分化瓦解和制衡,防止其联合起来形成对自己不利的对比态势,则是保证其强势地位的有效途径。老牌世界大国英国和现在的超级大国美国都精于此道。 三是体制。格局中总是存在一定的体系和制度,这首先也是由实力和地位决定的。在旧的格局被打破后,获胜的同盟国家为了和平瓜分胜利果实,主导新的格局,需要共同建立新的体制,制定新秩序,剔除旧的格局体制中的不合理内容,同时对各支力量进行规范或制约。稳定畅通的体制是格局延续的基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支配国际关系长达半个多世纪。未来一二十年内,国际战略格局总的趋势正继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状况将难以根本改变,仍将维持“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一超独大,其他起主导作用的是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这几大力量中心,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区域集团和地区性大国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是目前各极力量中最强

国际战略环境

上课周三-78节、序号56成绩 国际战略环境 张三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09级软件2班10011201福建福州邮编:350000) 摘要: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以此对下一世纪的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关键词:国防军事思想高科技技术 前言 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特别是战争与和平的总态势。战略环境是动态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一、关于军事理论的学习 我们即将完成军事理论课的教程,学习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我国的安全人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为期不长的军事理论课,从多个项目中,让我们对当代国内以及国际军事情况,都有了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的国防建设。主要讲授中国的国防历史沿革,包括古代、近代及现代中国的国防概况;中国的武装力量体制,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国防法规;国防精神。 (2)军事思想概述。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事建设思想以及外国军事思想。 (3)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主要讲授国际安全与军事战略格局,世界军事形势势态的演变,当前世界军事形势的特点,世界军事形势的发展趋势,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情况,世界主要国家的防务政策,反恐怖斗争,坚决打击“台独”势力与国家安全等。 (4)军事高科技技术。主要讲授军事高科技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讲授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电子战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军用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5)高技术局部战争。主要讲授高技术局部战争概念,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三打三防”,人民防空以及如何迎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挑战。 (6)对中国而言,拥有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悠悠古国,自古就涉及到了战争,就涉及到了军事,再逐渐为现代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而当代则是以现代化战争为主流,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 二、了解中国的周边环境 近几年,在中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一种多极的力量结构。这不是世界性的多极化趋势的产物,它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结构。日本由于经济陷于停滞与低速发展,它与亚洲其他力量的差距在缩小。在此同时,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作用的意愿更强烈了。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严重的衰退后已经稳定下来,加上普金的当选,它的综合力量进入了恢复期。印度的经济状况因新经济的出现而得到改进,拥有核武器使它的

论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的作用

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论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的作用 外文题目:The Rol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学号: 姓名: 年级: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系别:信息管理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为实行计算机科学化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以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应用到中国工业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探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以及它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信息系统对企业生产与运作影响的等方面入手,分别从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二个层面来探讨信息系统是如何影响企业的战略和竞争优势的。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竞争优势;信息化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ety's development, the profession competition is day by day intense, how to rais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to reduce the managed cost, the enhancement service level and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ability, is each enterprise superintendent most matter of concern. More and more superintendents thought that implements the computer scientific style management solves this problem. Take the managerial technique and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were already applied as the found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China Industrial enterprise's management production activity. Therefore, we have the necessity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moder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in market economy competition strategic position and the goal, as well as it the profound influence which produces to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o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the operation influence and so on aspects obtains, how respectively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se two stratification planes is to affect enterprise's strategy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Enterprise strategy;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formationization

SIS:战略信息系统

SIS:战略信息系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在一些企业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竞争优势,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此时,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从战略上应用信息技术,战略信息系统(SIS,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的概念开始出现,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兴趣和重视,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战略信息系统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信息系统”,一个是“战略”。“信息系统”是指,战略信息系统是以建立各种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些信息系统可以是事务处理系统(TP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也可以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各种形式。而“战略”则是指,这些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是战略性的,它能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1988年,查尔斯.惠兹曼(Charles.Wiseman)为战略信息系统下了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一个成功的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或体现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或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1。Laudon 和 Laudon 所下的定义更加具体:“战略信息系统是通过生成新产品和服务,改变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或者通过改变公司内部的运作方式,以使公司具有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1992年,Liang 和Tang提出,一个战略信息系统必须至少具备三个特点:第一,系统连接多个实体,能给这些实体带来直接效益,并促进竞争。“连接多个实体”的特征将战略信息系统限定为特定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如企业间信息系统(IOS);第二,系统能带来明显的效益,这种效益并不一定是战略性的;第三,系统能影响企业间的竞争,可能会给行业以及产业结构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分析战略信息系统的各种定义,以及总结人们对战略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战略信息系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战略信息系统能支持公司的经营战略。 1C. Wiseman.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Homewood, Illinois: Irwin, 198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