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摄影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着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着,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

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9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0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1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用日光蚀刻法翻拍了一幅十七世纪的荷兰版画,由此诞生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但在摄影技术诞生的初期,由于感光材料的灵敏度很低,拍摄一张照片往往需要曝光数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

意义:世界上有确切年代的第一张照片局限:但是它仅仅是对绘画的一种复制,真正面对外部世界捕捉并成功固定影象的是《窗外景色》

《窗外景色》

尼埃普斯摄于1826年,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

1835年,英国人塔尔波特拍摄了《窗口》,留有指印的纸基负片,大小是25mm2,是现存最早的负片。

1835年,法国人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板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

1837年,达盖尔在摄影室内用自然光拍摄了《画室》,这幅照片是存世最早的“达盖尔银版法”照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幅静物照片。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具有商业价值的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达盖尔银版摄影法的发明,使摄影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象的新方式,并由此开辟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法国学术院举行的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宣布是每年8月19日是“世界摄影术诞生日”。

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

意义:曝光时间由以前8小时缩减到半小时。

直接正像,影像品质优良,银粒细腻,层次丰富。

人类第一次掌握即时捕捉并永久固定、长期保存外界影像的能力。

使摄影发展成为世界上一种艺术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

“负正系统”和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

?英国人,全名: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

?183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可以印制正像的底片。

?1841年,塔尔博特的“负正系统”摄影在英国取得专利。

?后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

优点:成本低廉;可以利用负片反复印制正片。缺点:使用纸纤维成像,颗粒粗,清晰度差,反差大。

1839年,出现首批建筑摄影照片,如塔尔波特的《拉科克修道院》,洛特宾耶雷的《雅典的卫城入口》等作品。

1839年,塔尔波特成功拍摄了显微镜下的物体。

1839年,在德国哈雷出版了第一本论述摄影的着作,作者是内托,书名为《制作达盖尔法照片的详细指导》。

1839年,法国19岁的贝克雷尔发现了光电效应,为以后设计光电测光表奠定了基础。

1839年,法国A吉鲁制作的“达盖尔照相机”问世。机身是两个套在一起,可前后抽动的木质方盒,镜头则是1829年谢瓦利埃磨制的“沃拉斯顿”消色差透镜,焦距是375mm,光圈为F14,快门是置于镜头前的圆形铜片。

1839年,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雪尔博士(Sir John Herschel)首次提出“Photography”(摄影)这个词,底片(Negative)、正片(Positive)、快照(Snapshot)等名字也是他首先提出。

1840年,法国福伦达公司利用达盖尔技术设计制造了德国第一架照相机,

也是世界上第一架金属相机,被称为福伦达/达盖尔式相机。

1840年,法国谢瓦利埃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木质折叠型相机,拍摄165mm×216mm的画面。

1841年6月10日,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塔尔波特(Fox Talbot)发表了“卡罗摄影法”,是世界上第一张纸质“负片”,可由此洗印出多张照片。他被称为“摄影照相程序”发明家。

1842年,摄影史上第一幅新闻照片是德国比欧乌和KF斯特尔茨纳两人拍摄的《大火后的汉堡》。

1844年,有文字可考,首位在中国用银版法拍摄的是法国海关总检察官J 埃迪尔,同时来华的还有他的同胞传教士G南格禄,也携有照相器具。当时,埃及尔任法国贸易谈判代表,来华进行中法贸易协定的谈判。据记载,他拍摄了该协定的签字仪式、中国外交第一人耆英的照片和一些澳门的风景照。

?1844年,FF马顿斯发明能拍摄150°弧度的“全景照相机”。

?1844年,美国人德雷帕(John william draper)拍摄的《青蛙血球》,是世界上第一幅显微摄影,开创医学摄影先河。

?1846年,卡尔蔡司在德国耶拿创立显微镜精密机械厂,这也是卡尔蔡司集团前身。

?1847年,法国尼埃普斯维克多利用玻璃感光板代替泰尔鲍脱所用的感光纸,为整个近代的负像转正像摄影法奠定了基础。

?1851年,英国雕刻家阿切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发明“火棉胶摄影法”,很快取代早先的摄影术。此方法相对复杂且制造过程需现场连续进行,但由于感光度较高,曝光时间可缩短至15秒至1分钟。拍摄时需

要带齐全套设备和药品乃至帐篷,颇为不便,但此方式仍在全球流行长达20年。

?1855年,法国人陶配诺提出干版火棉胶法,使摄影更加便利。

?1855年,摄影史上最早的战地摄影是由英国人R芬顿和助手M斯帕林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长达三个月,获底片360张。归来后,于十月在伦敦举办了影展,该影展是世界首届新闻摄影展览,展出照片312幅。10月27日《伦敦新闻画报》评述说“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同时又作为事实的纪录和再现手段的卓越成就”让人惊叹。

?1856年,英国伦敦大学增设了摄影技术科目,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设立摄影教育的学校。

(一)照相机的发展

从最初的简易暗箱,到今天的高度自动化相机,照相机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1841年,光学家沃格兰德(VogueRand)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金属机身的照相机。

1849年,戴维布鲁斯特(DavidBrewster)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立体观片镜。1888年,美国伊斯曼公司研制出首台使用胶卷的“柯达1号”相机,可连续拍摄100张照片。1891年柯达公司制造出可装卸胶卷的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GeorgeSilas)首创闪光灯摄影。

1914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OscarBarnack)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部135相机,使用35mm宽的电影胶片,可拍摄24mm×36mm照片,这是第一批徕卡相机(Ur-Leica)的原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25年,德国蔡司公司生产出世界上首批平视旁轴取景的135照相机,成为摄影史上的里程碑,照相机跨入高级光学和精密机械的技术时代从

此确立。

1928年,德国“弗兰克和海德克”公司生产出一种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罗莱反光照相机,它能拍摄6cm×6cm的方形照片,并能在相机顶部的磨砂玻璃屏上调焦和取景。

1945年,瑞典生产了一款名为“哈色布拉德”(Hasselblad)的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47年,美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拍摄后即可拿到照片的“波拉洛依德”(Polaroid)相机,简称“波拉”相机。。

1949年,德国蔡司伊康公司(ZeissIkon)生产的35毫米单镜头反光相机“康泰克斯”(Contax),开创了现代135单反相机的基本模式。

1949年美国发明了变焦距镜头。1950年法国发明了摄远镜头。1954年德国发明了微距镜头。

1960年,日本旭光公司在德国世界相机博览会上展示了世界上首台以电子测光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潘泰克斯”(PentaxSP),从此照相机进入了电子时代。

1977年,日本的美能达公司生产出世界首部双优先自动曝光相机——“美能达XD7”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89年,日本佳能公司生产出由超声波马达驱动的“佳能EOS-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1981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推出了世界上首台磁录像照相机“玛维卡”(Mavica),开创了照相机技术的数字化时代。(二)感光材料的发展

感光材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对感光度的不断提高的探索。当年尼普

斯使用沥青金属版,曝光12小时才能得到一张影像,今天,只要按下快门,数秒便可得到照片的波拉片的问世,如今的ISO可以高达千万,在以前看来很难拍到的影像现在很容易的就得到了。

“摄影”、“正片”、“负片”、“乳剂”等摄影专业名词都是他提出来的。

1847年,尼普斯的侄子圣·维克多(NiepcedeSaint-Victor)取得“蛋白玻璃”摄影法的专利权,使曝光时间提高到5~15分钟,但蛋白玻璃的感光速度仍较慢,不适宜拍摄人像之类的照片。

1851年伦敦雕塑家弗里德里克·司各特·阿切尔(FrederickScottArcher)发明了“火棉胶湿版”摄影术,它的光敏度高,使曝光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拍出的影像影纹清晰,成为当时欧美的主要摄影法,直到19世纪80年代中期“干版法”的出现,湿版法才逐渐退出舞台。火棉胶湿版摄影法效果虽然很好,但使用不方便,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不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1861年,物理学家麦克斯维尔首次使用红、绿、蓝滤光镜,分别拍摄并获得了彩色影像。

1871年,英国医生理查德·里彻·马克多斯(RichardLeachMaddox)发明了“明胶干版法”。用明胶作涂布材料,感光度极高,曝光时间提高到1秒以内,可以手持相机拍摄,而且外出拍摄可以不用带暗室设备和化学药品,摆脱了临时涂布制作湿版的不便,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1884年美国乔治·伊斯曼(GeorgeEastman)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公司,1888年该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小型数码相机“柯达1号”,可连续拍摄100张照片。但是胶卷是事先放置在相机里的,拍完以后需要送回伊斯曼公

司冲洗。

1887年美国人古德温·汉尼拔(GoodwinRevHannibal)取得硝化纤维素感光片的专利,1889年开始生产硝化纤维素片的胶卷。

1891年柯达制作出摄影者自己能装卸的胶卷,从此柯达软片胶卷风行世界,摄影开始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中。

1935年,美国人研制出涂布三层乳剂的柯达克罗姆并付诸实用,从此,彩色感光材料技术逐渐成熟。

1942年,美国柯达公司正式推出彩色负片和彩色相纸。彩色摄影开始迅速发展,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

1981年,日本索尼(SONY)公司在德国国际广播器材博览会上推出了世界

上首台磁录像照相机“玛维卡”(Mavica)。它记录影像的载体不再是银盐胶片,而是以电磁记录影像。但由于像素较低且制作成本高而未得到开发推广。

20世纪90年代后期,数码摄影及配套的电脑图像处理系统迅速崛起,传统的银盐时代受到数码技术的巨大冲击。影像的存储载体变成了CCD或CMOS芯片,数码摄影的出现,标志着新的数字时代的到来。

世界摄影史复习提纲

世界摄影史 1、摄影诞生的条件:1)能够形成影像的暗箱2)能够保存影像的感光材料 2、摄影术的原理:小孔成像原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在《墨经》中提出。 3、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曝光实验”是有托马斯·韦奇伍德制作的阳光图片。 4、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图片《窗里看到的风景》。 5、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在法国诞生发明人达盖尔 6、照片分析:《窗外里的风景》 答:本张照片拍摄时间于1826年,是摄影师尼埃普斯拍摄的,摄影师尼埃普斯是摄影术的奠基人;发明的摄影方式为“阳光摄影术”其拍摄的内容为他在家窗口所拍摄的景色但美中不足的是:1)曝光时间长。2)图像表面多颗粒以致无法辨认。3)直接在印刷版上无法复制。 7、世界上5种摄影术摄影术的名字、发明人、国籍 1)法国—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术 2)英国—塔尔博特—碘化银纸照相法(卡罗氏摄影法) 3)英国—阿切尔—火棉胶摄影法 4)英国—马多克斯—干板法 5) 法国—达盖尔—银版摄影法 8、碘化银纸照相法的发明人?历史意义? 答:1)发明人:英国的塔尔博特 2)历史意义:卡罗氏摄影法是现代摄影的基础,是现代摄影术语“正片”或“负片”的第一次应用 9、从1844年~1846年塔尔博特制作名为《自然的铅笔》的摄影集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本以摄影方式做成的书,向后人提示了使用与传播照片的可能性。

10、火棉胶摄影法的历史意义 答:(1)对于摄影的普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使摄影负片到正片的工艺方法更加完善。(3)为负片制造与照相的冲洗产生奠定了基础(4)标志着 摄影真正的发明,并且更加使用普及。 11、立体照片实现了人类最早的一种对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 12、彩色摄影史上第一个值得铭记的先驱者是马克斯韦尔;1861年他制作出摄影史上第一张彩色幻灯片,奠定了彩色摄影的基础。 13、1869年,法国人杜豪隆出版名为《摄影的彩色》的著作,从理论上阐述了加色法和减色法彩色摄影原理。 14、1942年,柯达公司推出彩色负片,柯达彩色负片的诞生,使彩色摄影真正走向大众。 15、1855年罗杰·芬顿用影像记录克里米亚战争,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战争图片,此次活动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运用摄影手段记录重大历史活动。 16、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摄影师阿诺德·根舍对此次灾难进行了拍摄,这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用影像记录了灾难。 17、摄影术的诞生使照相馆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行业,在苏格兰出现了一家摄影术史上青史留名的照相馆,是由画家希尔和摄影家亚当逊合作开设的照相馆。 18、1851年法国国家政权第一次出现了公共目的的使用摄影,也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出现官方摄影家。 19、英国人汤姆·约翰逊在1887年与新闻记者阿道夫·斯密斯合作的《伦敦街头的生活》被称为第一本社学意义上的观察现代城市生活的摄影图书, 请简述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答:目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都是生活受到摄影的关注 意义:(1)是摄影史上的第一次现代都市生活的摄影图书(2)汤姆·约翰逊的摄影镜头直接对准城市中的贫困现象第一次主动赋予摄影以展示社会 问题的责任和权力(3)是摄影转向关心和关注底层大众生活的开端。 20、英国人麦布里奇所拍摄的连续动体照片精确地再现人与动物运动的全过程,他被因此获得“电影之父”的荣誉。 21、摄影史一般人认为,英国人爱默生在1886年发表的《摄影:一种绘画式艺术》一文标志着画意摄影的诞生。 22、画意摄影以1904年成立的国际性组织——国际画意摄影协会,以及同年举办的第一届巴黎国际摄影沙龙展为标志达到高潮。 23、图片分析题:《人生的两条路》P25——雷兰德 答:拍摄者是英国摄影家奥斯卡·雷兰德拍摄的。他是欧洲“艺术摄影”的重要人物。拍摄时间是在1857年拍摄的,他在这张以30张底版拼凑而成的

浅析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

浅析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 摘要: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影像存储、处理、传播,从观念到形式均进入了新时期,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追溯了摄影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在其生存价值特性中体现出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摄影历程纪实性艺术性时代价值创新精神 摄影即用光绘画,实质上是技术和视觉观察力的一种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摄影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科研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摄影既能真实纪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也能完成人类相象中最具有创意的表现。数码摄影的出现使传统意义上的摄影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挑战,无论是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影像存储、处理、传播都体现出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它强劲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面对摄影的现状和未来有必要探讨其时代的地位和价值。 一、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 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利用自己制作的光学暗箱,以“日光蚀刻”法经过8小时的曝光,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鸽子笼》。1835年,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这种显影方法大大缩短了感光时间记录明亮光线下的景物只需20~30分钟,使摄影的实用变为现实。但是他的作品世存较少,只有在1838年拍摄的摄影的《巴黎寺院街》。1839年8月19日法国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的诞生日。诞生标志着摄影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和不断成熟、完善的新时期。在达盖尔研究摄影法的同时,1835年,英国人F.塔尔博特(Fox Taibot)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相纸负片,通过负片可以冲洗无数张照片,大大降低了摄影成本。1851年,英国F.S.阿彻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发明了“湿版”摄影法,这种摄影法曝光时间短,可以不使用三脚架,它的出现促使了手持相机的发明。1888年,美国G.伊斯曼(George Eastman)制造了第一架“柯达”相机,又推出柯达胶片,透明胶卷的出现为后来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德国人借助他们在设计方面的高质量和光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把照相机推向批量产品的市场。1936年,彩色胶片的诞生,为人类的摄影技术带来了绚丽的色彩。人们可以通过照片欣赏多彩多姿的世界,而不必再不能留住明丽的色彩而感到遗憾。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把电子技术带入摄影领域,他们还利用美国计算机和宇航工业所发展起来的微电路学概念和计算机芯片,高灵敏测光系统、自动曝光系统和自动聚焦系统以及现在的数码照相机。数码相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摄影常规,数码摄影的各种优势受到各行各业和个人用户的青睐,也使摄影变得更加有趣。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17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17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摄影的发展历史精编版

摄影的发展历史

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 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

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 街》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直到1837年,达盖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实验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他用感光过的镀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定影而完成了自己的“达盖尔

相机发展史

相机发展史 姓名:胡梦齐院系:新闻传播学院学号:T01214245中文摘要:相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随手一拍,记录美好生活,随手一拍,存留沿途景色,随手一拍,让视野更加辽阔。相机如此重要,经历了无数次的换代过程。相机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且绵长,无论是世界相机发展史还是中国相机发展史,都在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世界或是一个国家科技的进步和飞跃。让我们在日常相机使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其他的功能也在社会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电子技术不断革新,我们相机的翻新也越来越迅速,出现了许多相机品牌,功能越发强大,所以人们在选择相机使用时更应该慎重,用最合适的价钱买最合适的相机。 关键词:相机、发展、世界、中国、分类划分、品牌 引言: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现代照相机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体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发明者是达盖尔,达盖尔的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此法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金属负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于曝光大约需要20到30分钟,因此早期摄影多拍摄静物、风光和人像等。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法国政府宣布放弃对银版摄影术这项发明的专利,并公之于众。人们通常以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开端。新中国第一台相机叫“大来”照相机。1955年北京大来精机厂以苏联佐尔基为蓝本,生产出“大来”120双镜头相机,到1956年共生产12台。北京相机厂的前身叫大来相机厂。解放后转国营。1955一56才开始生产相机。第一台相机是仿日本丽确双镜反光机。正式投产时命名「长虹」。与此同期,另一35mm机亦在试制,仿苏联〔亦即苏联仿徕卡的制品〕。大约生产了十二部,全部手制。镜头则制成后嵌上苏联镜片。现时唯一的一部存放在相机厂内编号100104。其他的可能在文革时期失去。 通常,照相机主要元件包括:成像元件、暗室、成像介质与成像控制结构。成像元件可以进行成像。通常是由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组,称之为镜头。小孔、电磁线圈等在特定的设备上都起到了“镜头”的作用。成像介质则负责捕捉和记录影像。包括底片、CCD、CMOS等。暗室为镜头与成像介质之间提供一个连接并保护成像介质不受干扰。控制结构可以改变成像或记录影像的方式以影像最终的成像效果。光圈、快门、聚焦控制等。 详细情况:了解相机的发展就必须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它就是1826年法国

商业摄影的发展历史

商业摄影的发展历史 起步期——照相馆的延伸 国内大部分婚纱影楼的前身是照相馆,当时,人们结婚时一般只拍张简单的合影。照相馆也使用简易的机械相机,化妆也全凭自己喜好,没有专业化妆师和专职摄影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结婚照的要求逐渐多了起来,在拍照时会更换几套衣服,旗袍、军装、古装以及婚纱等。市场要求摄影的分类更加专业和细化,于是一些专拍结婚照的影楼开始出现,它们配备了一些较为专业的摄影器材,有了自己投资的简易工作间。 发展期——第一桶金的时代 从1992年开始,在台湾风行已久的专业婚纱摄影技术渐渐被祖国大陆吸收引进。1994年,国内最早的一些婚纱影楼开始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时的影楼不仅引进了专业的摄影器材,也吸收和培养了一批专职的摄影人才,较为专业的婚纱摄影服务也逐渐在工作中显现。“人们在最初的惊奇之后,很短时间内就接受了这种现代的结婚纪念方式。”金巴黎的经理告诉记者,“在这种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大部分影楼挖到了第一桶金。”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在1997-2001年的时候,婚纱影楼的利润相当高,可达到70%左右,这既是从业者挖到第一桶金的时代,也是婚纱影楼的积累期。 成熟期——数码的时代 在市场利润的吸引下,婚纱影楼的经营者不断增多,这为消费者 带来更多精致服务的同时,竞争也开始了。在竞争的过程中,行业内部迎来了转型的契机。2002年,沿海城市在国内率先将数码摄影技术应用在婚纱摄影上,同时也创建了首家数码婚纱影楼。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使影楼内部的工种增多,如电脑后期处理工作,超大幅映像制作等。这不仅要求影楼吸收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内部管理以及相关服务也至关重要。于是,一些经营和管理方式较为成功的婚纱影楼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一些经营不善的影楼或退出行业,或缩减经营项目,由市场造成的行业内部分级逐渐明朗。 品牌期——服务的时代 在市场分级的大趋势下,一些知名婚纱影楼成为了人们消费的主要对象。这些影楼渐渐注意到企业形象在经营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经营者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优化细致。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势下,各影楼力求通过各种方法将服务做得更加周到、细致入微。售前,包括影楼的装修、氛围、格调、接待、介绍等都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售中,从化妆、服装到摄影、取景、后期制作等也力求满足消费者要求;售后,包括镜框制作、保修、补拍等也尽量让消费者满意。到这时,由照相馆发端的婚纱影楼也步入了品牌期。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摄影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着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着,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

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9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0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1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用日光蚀刻法翻拍了一幅十七世纪的荷兰版画,由此诞生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但在摄影技术诞生的初期,由于感光材料的灵敏度很低,拍摄一张照片往往需要曝光数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 意义:世界上有确切年代的第一张照片局限:但是它仅仅是对绘画的一种复制,真正面对外部世界捕捉并成功固定影象的是《窗外景色》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摄影史的简述

摄影史的简述 摄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作为摄影师,我们有知识和技能来记录历史,保存瞬间,讲述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视觉故事。但你知道摄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摄影的一些历史。 历史上摄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摄影最初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两个文明国家都开始理解摄影的概念,包括暗箱,一种自然的光学现象。在暗箱中,图像通过开口投射到与开口相对的墙上或屏幕上。暗箱一词是在16世纪创造的,用来描述暗箱的概念以及用来实现这一概念的房间或帐篷,但这个概念在此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在5世纪的著作中实际上引用了这个概念! 无论如何,第一个概念确实为我们今天所知的摄影铺平了道路。 最早的照片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个摄影师是谁? 法国业余发明家约瑟夫·尼泽弗尔·尼普斯完成了这一壮举,使一幅图像永垂不朽。尼普斯用自制的相机把窗外的景色蚀刻在涂有氯化银的纸上,8个小时后,他有了永久的影像。 虽然第一个形象将永远消失在历史中,但另一张由尼普斯拍摄的照片保存了下来,尼普斯被广泛认为是第一台照相机的发明者,也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摄影。 达盖尔发明了一种新工艺,使用镀银铜片与碘蒸汽处理,使其光

敏。1839年,达盖尔用这种方法拍摄了人类的第一张照片。 1840年以前,照片是不能复制的。当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一种光敏纸和一种称为卡洛印法的工艺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后,一张“底片”被制成了多幅版画,在摄影这门新兴学科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为什么人们在早期的画像中没有微笑? 如果你看过早期的肖像画,不管是画的还是拍的,人们都不常微笑。多年来,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猜测,比如因为习俗礼节以及很难长时间保持真诚微笑的事实。 作家马克·吐温曾写道:“照片是最重要的文件,没有什么比一个愚蠢的微笑永远挂在脸上更让人讨厌的了。”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争论肖像画中的微笑和不微笑。 摄影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是一位负责向大众提供摄影服务的人,他借鉴了福克斯·塔尔博特早期用纸张和底片制作图像的工作。1888年,他的柯达黑色相机上市,只配一个胶卷,可以保存100张底片,用户只需将整个成品相机邮寄到柯达总部进行处理。 几年之后,标志性的柯达布朗尼推出了可拆卸胶卷。它也更便宜,允许用户只购买一次相机,然后再购买新的胶卷。这是业余摄影的转折点,将艺术带进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家庭。 摄影史上其他重要的时刻 彩色摄影是在1869年左右问世的。柯达再次推广了摄影的这一元

摄影技术发展史

本文由uufeixhi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摄影技术发展史 如果从明亮景物上反射来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进入一个暗室,便可在对面墙壁上,形成一个暗淡的景物影像, 图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因为从物体上部来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墙壁的下部,从下部来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墙 壁的上部.这种暗室成像的现象,在古代就已经知道了.1558 年,G波儿塔(Giovanni Porta)就曾对暗室成像加 以清楚的叙述.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装上一个望远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 一个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 今仍然留存着. 到 17 世纪,一些小的便于携带的暗箱(camera obscura),常被用来作为艺术家画画的辅助工具.他们将四面封 闭的暗箱装在一个轿子上,以便于短途运送,暗箱的顶上装有镜头及反光镜.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在暗箱内的画 板上,形成直立的影像.有的是反光式暗箱,可以放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可以放在手上.在这些暗箱中,影像可以 直接描在纸上.这种发明,对准确地描绘风景建筑的透视与比例,是极为有用的. 暗室的基本原理.由于光是走直线的,所以,一个小孔能将阳光照耀下的景物在暗室中形成一个粗略的影像. 感光材料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就已知道,有些物质在阳光的长时间曝晒之后,会变黑,或退色.对于这种变化,人们常常认 为,像烧饭那样,是由于"热",而不是由于"光"在起作用.有些银化合物尤其敏感.早在 1727 年,德国 J舒尔策 (JSchulze)教授曾证明,将硝酸银与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置于玻璃瓶之中,面向阳光的一侧将会变黑.他指 出,单是热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这时,你可能会想,艺术家的暗箱和科学家的化学感光材料,可以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摄影来了.事实并不然. 大约是 1800 年,一位著名的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 T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曾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 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试图制作"阳光图片"(Sun-picture).他将皮革放在太阳下曝晒,皮革上未被复盖部分即 逐渐变黑,而当取下树叶时,便留下白色的影子(左图).不幸的是,韦奇伍德未能防止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 部分变黑(除非他用微弱的烛光来观看).他也不能将暗箱所形成的影像记录下来,因为光线实在太弱了.直至 1805 年他去世,韦奇伍德始终未能在这方面取得任何进展. 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是在将近 20 年之后,才在法国出现.在那里,N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试图把暗箱中 的影像直接记录在涂有化学药剂的石块或金属面上,并希望将这影像用新发明的平版印刷术印刷出来.根据 尼埃普斯的书信记载,1816 年,他曾用氯化银感光纸记录了一个非永久性的黑白相反的影像("负像").但是,尼 埃普斯想要得到的,是在金属板上形成一种正像,以便蚀刻后,能用油墨印刷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用一 种油溶的白沥青,涂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 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阳光摄影法"(heliography),通过蚀刻,可在半透明纸上印制为像片. 1826 年,他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里,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了下来. 曝光时间约是 8 小时.这幅样子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 尼埃普斯的这个日光硬化摄影法,后来,经过改进,为印刷制版所采用,但由于光敏度过低,始终没有直接应用 于摄影上. 达盖儿式摄影法 L达盖儿(Louis Daguerre)是巴黎艺术家和风景画家(左上图).他是了解尼埃普斯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达盖儿早以创办"西洋镜"(dioramas)而闻名.他用大幅的风景画片,加上特殊控制的灯光效果,使观众通过一 个小孔,看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及陌生的地方,借此达到娱乐的目的.后来,他用暗箱进行精心的描绘,以 供"西洋镜"展出.不久,他对用银化合物的化学方法来记录影像发生了兴趣,并想加以尝试. 他先同尼埃普斯通信,最后与他合作,共同探索"阳光摄影"的奥秘.但是,没有结果.沥青法的光敏度太低,而尼 埃普斯又不愿像达盖儿所主张的那样,用银盐作进一步的试验.4 年后,尼埃普斯死了,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后来,达盖儿继续用金属板进行试验.这时,他用的是铜板,表面镀以银,并用碘蒸气进行光敏化,使铜板上形成 一层碘化银.但是,它的光敏度实在太低了,即使用当时最好的镜头,也拍不出影像来.后来他发现,当他把已曝 光的铜板放在加热的水银上熏时,影像便得到加强或"显影",这才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至 1837 年,他已有 了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对大部分明亮光线下的景物,曝光

摄影技术与赏析作业

《摄影技术与赏析》学习报告 姓名:张月 学号:2011302590036 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孙和利,唐晓昱

一、针对自己的专业,谈谈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我是大一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二方向的学生。在大一下刚开始选课的时候,就有一位学姐极力推荐我选这门课,说这门课不仅有意思,而且对我们这专业有很大的帮助。但选课困难呀,想选上这样抢手的课还真是不容易。正好看暑假学校也有这门课,于是就毫不犹豫的选了这门课。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我的专业还是挺有用的。看了下大二的课表,我们专业在大二上会有一门课叫《航空与航天摄影》,也是孙和利老师的课。我们二方向是摄影测量方向,主要培养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影像获取、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影像解译、分析以及计算机视觉和电子技术应用开发能力,掌握从影像中恢复重建三维空间信息和识别影像上目标属性的方法,以及摄影测量与遥感制图和近景摄影测量产品开发应用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们要对摄影技术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这门选修课,我对单反相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让我知道了如何取景操作才能得到一张可以称的上好的照片。之后又经过几次实习加强了我对摄影技术的了解,为我大二的那门专业必修课打下了基础,减少了我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困难,增进了我学习的兴趣。 二、叙述摄影技术过程 1.同一架照相机而言,焦距相同,则物距大,摄影比例尺小,影像小;对两架相机而言,物距相同,则焦距长,摄影比例尺大,摄得影像大。 2.焦距长,视角小,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像。 3.大口径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和使用较短的快门速度,也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 4.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要使拍摄后的效果保持一致,需遵循下列两条规则:(1)曝光时间越长,相应的 k增加,曝光时间越短,相应的 k减少; (2)曝光时间变化一倍,k 变化一档。 5.景深大,有利于把纵深度大的被摄体都清晰地表现在画面上;视角大,有利于近距离摄取较广阔的景物范围,在室内拍摄中尤为见长;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收缩比例强烈,带来画面透视感较强;影像畸变差较大,尤其在画面边缘部分,近距离拍摄时应注意影像变形失真的问题。* 景深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影像;视角小,能远距离摄取景物的较大影像且不易干扰被摄对象;能使纵深景物的近大远小比例缩小,时前后景物在画面上紧凑,压缩了画面透视的纵深感;影像畸变差较小,这在人像摄影中尤为见长。 6.最小景深可使使背景模糊,主体清晰。方法:k减少或a减小或 f增加;最大景深可使所有被摄景物在画面上都能较为清晰地再现。 7.曝光多,影像黑,即密度大;曝光少,影像淡,即密度小;不曝光,感光材料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9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0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1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摄影近代史

1.尼埃普斯1826年拍摄的《窗外景色》是世界第一张自然拍摄照片 2.金属板固定影像照片《牵马的孩子》便是尼埃普斯1825年拍摄的。这帧照片是有确切年代可稽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3.1839年8月19日,法兰西学术院举行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正式认定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创立了摄影术,并将这一发明公布于世。1839年8月20日出版发行了《银版摄影术与透视画的演进实录》一书。后来被简称为“达盖尔摄影手册”的书迅速传遍欧美。 4.1839年,塔尔博特得知达盖尔法即将公布,便于1839年1月申报了自己创立的负像、正像摄影系统。1841年,经过改进完善后的负正系统摄影才在英国正式获得了专利权。塔尔博特把他的这一摄影方法命名为“卡罗式摄影” 5.塔尔博特除作为摄影主流负正系统发明人而载入摄影史册外,在1844年至1846年间发表了著名作品《自然的画笔》、《打开的门》 6.希尔·亚当森的肖像摄影稳定地展示了卡罗摄影的优点 7.勒·格雷1850年,成为“美术沙龙”平面艺术组中的第一位摄影家,1855年在世界展览上获得头奖。1856年拍摄《海上的双桅船》 8.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国家最高当局支持的摄影团体“英国皇家摄影会”在伦敦成立 9.画意摄影的真正开拓者,还要数雷兰德。1857年,雷兰德在英国曼切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代表性摄影作品《人生的两种选择》 10.罗宾逊式的画意摄影又被称为“风俗画意摄影”1858年代表作《弥留》罗宾逊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艺术摄影实践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摄影理论家和活动家,1869年出版《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 11.1884年,罗宾逊又发表《照片的构图方法》一书 12.卡梅伦,英国人,她的创作堪称19世纪摄影“古典”时期的一座高峰。1867拍摄《叫我跟从,我就跟从,让我去死》 13.纳达尔,法国人,1858年乘热气球拍摄巴黎,首开空中俯拍鸟瞰摄影之先河,于70年代拍摄的《乔治·桑》和《威尔特·李·杜》则具有典型的纳达尔人像风格 14.爱默森1889年发表的美学理论名著《自然主义摄影》。《收获》是自然摄影成功的范例之一,《狩猎》、《采集睡莲》。于1891年在一本名为《自然主义摄影的灭亡》的小册子以及《致所有的摄影者》一文中正式声明放弃自然主义摄影的主张 15.汤姆逊19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地志摄影家之一。1868年,把自己在中国拍摄的二百多幅照片收集起来编成摄影专集《中国和她的人民》 16.美国伊斯曼干板公司创始人乔治·伊斯曼1888年采用卡罗式摄影法的纸基生产可卷负片,成为“美国胶卷”配套出售柯达相机。1889年,伊斯曼公司改称“柯达干板与胶片公司”,“美国胶卷”也改用赛璐珞片基 17.印象主义摄影家有英国摄影家戴维森《葱田》是典型的印象主义摄影作品,摄于1889年,采用的是针孔成像法 18.1892年,以罗宾逊、戴维森等著名摄影家为首的一批人,为抗议伦敦摄影学会的做法,成立了独立的摄影组织—连环会 19.1902年斯蒂格里茨与斯泰肯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新的流派型组织“摄影分离派” 20.1902年,斯蒂格里茨主持创办了“美国分离小组”习称“摄影分离派”编辑出版当时最受欢迎的摄影刊物《摄影作品》。1905年创办并主持“摄影分离派小画廊,即“219”画廊。1892年以现场目击,即时直接拍摄方法拍下了著名作品《终点站》被称为世界摄影史上“第一张现代摄影作品”被人们视为“摄影是独立的艺术”标志性作品,获得“现代摄影之父”称号 21.斯泰肯,美国实用商业摄影的奠基人,是分离派摄影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的《邓肯》1938年的《查理·卓别林》 22.斯特兰德拍摄身边常见的普通对象,对肖像摄影和静物摄影也做了不少探索《白色栅栏》拍摄于1916

电影技术发展史

电影作为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绘画、摄影、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深入到人类生活得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业的发展建立在电影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此过程中与摄影技术、声音记录技术等各个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息息相关。 电影技术奠基时代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摄影技术的改进,是电影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认为摄影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发明提供了必备条件。感光材料的不断更新使用,摄影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1840年拍摄一张照片仅需20分钟,1851年,湿性珂珞酊底版制成后,摄影速度就缩短到了1秒, 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改进了连续摄影方法,试制成功了“摄影枪”,并在另一位发明家强森制造的“转动摄影器”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活动底片连续摄影机” 1889年,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发明了电影留影

机后,又经过5年的实验后,发明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电影先驱者法国的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正式公映了自己制作的几部活动照相——世界最早的影片。这一天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结束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到来。 卢米埃尔影片的特点:内容上取材于家庭、工厂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是对生活的客观真实记录;形式上一分钟一部,一部影片就是一个镜头,即所谓的“单镜头”。开纪录片、新闻片先河,形成写实主义的源流。 里埃:巴黎的魔术师,以制作和演出木偶为职业。他是卢米埃尔第一次公映电影的观众之一。他在1896年开始拍摄电影,他把电影引向戏剧,挽救了卢米埃尔以“当场抓住的自然”为特点的纪实性活动照相,开创了电影的新局面。梅里埃影片的特点:他是第一个在室内摄影棚里拍摄影片的人,采用灯光和道具,让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取材大多为魔术节目、科学幻想、神话和童话;创造了“停机再拍”等许多特技摄影。开创了技术主义电影传统的源流。他的电影观念是“银幕即舞台”。不仅遵循经典的戏剧“三一律”原则,还加上了视点的统一。电影成了前排观众眼里的戏剧演出,是装在铁盒子里的戏剧。

摄影作品如何欣赏和点评

摄影作品如何欣赏和点评 如何评片?就象如何评文章,要抓住关键。 评片的关键要素很多,而且各要素错综复杂,无法完全割裂,但看事物的着眼点是要有主次的,如何从众多要素中取舍最需要注意的要素? 这就是:主题、情感、简洁 以下分别说明。 一、主题 任何一幅作品,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主题必须明确,没有明确的主题,片子画质再好、技巧再高超,也仍然是无病呻吟的废片。 没有主题的片子就等于没有灵魂。主题就是灵魂,它决定了作品的生命。 如果是对于有特定主题要求的摄影活动,则主题必须与举办的主题要求基本结合。因此,给学生评奖就不可按记者的标准来要求其主题的表现。 主题必须突出。主题的突出主要涉及一个表现形式的问题。在画面中占据面积大的,不一定就是突出;相反,通过衬托、环境渲染等手法,主题可能依附于一个占画面面积极小的一个主体上。因此,大而无当并不就等于突出了主题。 要处理好主题与主体的关系。主体是表现主题的重要元素,

但并非全部。比如一幅画面中只有一只船或一只鸟,这只船或鸟作为画面唯一的主体和元素,醒目、突出,但并不能说明这幅画面有明确的主题——除了标本式记录,还能够说明什么呢?因此,主题与主体的相辅相成,也是照相与摄影艺术的典型分别之一。 因此,没有主题是“死片”。 二、情感 情感与主题密不可分,但这里尤其将情感提炼出来讨论,在大量的实际中还是一再印证其相对独立的存在是有一定合 理性的。有了明确的主题和突出的主体,则画面是否可表达某种情感,就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又一重要标准。情感的存在、丰富与否,情感的类型,情感表达的含蓄或张扬,都是让作品是否充满生命力的重要方面。就象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则必是行尸走肉。 一幅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是大江东去,或者是小桥流水,总之嬉笑怒骂皆是文章。 “文章合为时而作”,摄影也如此。因此有时代特色的照片也高度体现了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情感表达,因此适当的人文关怀也最容易引起关注,也最值得提倡。这样看来,无论是单位小影展,还是荷赛大场面,其本质仍然是相通的。 情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形成摄影作品内涵百花齐放、各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摄影史重点

摄影的曙光 一、摄影术前史 1、《墨子.经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墨子,春秋战国,公元前476—前396 总结:被西方史学家认为是摄影光学理论和实践开创者 2、《疑问》“如果在没有窗户的房子里有一个小孔,小孔对面墙上有一幅倒转的画面,这个画面就是外面的景色”---------亚当斯多德古希腊 总结:暗箱现在可以认为是现在普遍使用照相机最原始的状态,其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暗箱之后,摄影书要做到的是如何获得的影响通过光学的化学的方式加以固定,而达到描绘模拟保存形象的目的。 二摄影术的发明者 尼埃普斯(法)1827年发明的"阳光摄影术' 利用锡片,沥青,薰衣草的汁液,阳光完成作品《窗口中拍摄景色》 特点:8小时曝光建筑物两面受光 尼埃普斯与路易雅克。芝特达盖尔(铜版摄影术)的合作水银与石油,在阳光下照射,可出现影像清晰 达盖尔特点:曝光时间短(30分钟),影片影纹细腻,影像锐利,深刻;不可复制,需形成一定角度(1837年铜板摄影术) 1837年为摄影术发明之一 达尔波特(英)1839年,利用氯化银感光,获得一张底片 1842年,发明达尔波特卡罗摄影术特点:可复制,不够清晰 1844—1846《自然的铅笔》历史上第一本以摄影集方式做成的书,提示了使用和传播照片的可能性 巴耶尔(法)自拍《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半裸照片 意义:人体摄影胡滥觞,自拍手法的最初尝试,最初说明与照片结合的感染方式。 1839年3月20日,成功进行了一次曝光时间为1小时的实验,并得以正像 1842爱迪尔(法)到达中国,第一次的中国山川大地及人物风情拍下来 三新进展 1、1851年阿切尔(英)发明以玻璃为底板的火棉胶法,又称湿版法 2、法国人,阿道夫,欧仁。迪斯德里发明名片照片。 意义:带来了社会风俗的变化,催生了照相薄的方式,产生了六体照片。 立体照片发明者:英国人查乐斯。维茨顿通过了立体镜的装置来看照片。 总结: 立体照片是类最早的一种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摄影以其特有的方式渗入到大众生活中 3、查尔斯,维茨硕(英)立体照片 四摄影与绘画 怎样理解摄影与绘画的关系? 在美与真之间 一都市真相 汤姆逊与新闻记者斯密斯合作《伦敦的街头生活》是被称为第一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察现代城市生活的摄影图书,其镜头直接对准城市中的贫困现象,第一次主动赋予摄影以展示社会问题的责任与权力。 作品《伦敦街头无家可归者》 二战争与灾难的影像 1、罗杰·芬顿(英)作品《死亡阴影山谷的巴拉瓦战争》 特点:没有直接呈现战争本身的酷烈一面,而是采用间接的表现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