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纳笔记 提问作业答案..

微纳笔记 提问作业答案..

微纳笔记   提问作业答案..
微纳笔记   提问作业答案..

第一章

1、微纳米材料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答:微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2、微纳测试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答: 研究内容: 圆片级测试、管芯级测试和器件级测试。

圆片级测试:主要解决MEMS在工艺线上制造过程中微结构与设计的符合性、微结构之间以及不同批次圆片间的一致性与重复性问题;

管芯级测试:主要解决封装前微器件的成品率的测试问题;

器件级测试:1、检测封装的质量,进行微器件的综合性能测试;

2、考核微器件的可靠性,给出可靠性指标。

3、微纳测试方法有哪两大类

答:接触式测试与非接触式测试。

4、微纳测试仪器有哪几类

答:光学、电子学、探针等。

5、微纳测试的特点

答:1、被测量的尺度小,一般在微纳米量级;

2、以非接触测量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

1、试述光学法在微纳测量技术中的意义(同自动调焦法优点)

答:1、由于是非接触测量,因而对被测表面不造成破坏,可测量十分敏感或柔软的表面;

2、测量速度高,能扫描整个被测表面的三维形貌,且能测量十分复杂的表面结构;

3、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测量仪器可用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测量。

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答:400~760nm

3、凸透镜成像的5种形式

答:形式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异侧。

形式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像异侧。

形式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异侧。

形式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形式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

4、几何光学的成像原理、波动光学的成像原理

答:几何光学成像原理:1、在均匀介质中,光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定律;4、光程可逆性原理。

波动光学成像原理:1、光的干涉;2、光的衍射;3、光的偏振。

5、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1)都是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2)他们的目镜都成正立放大虚像。

不同点:(1)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2)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而望远镜则不是。

(4)显微镜物镜焦距小,目镜焦距大,望远镜物镜焦距大,目镜焦距小。

6、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由目镜决定还是由物镜决定的,为什么

答:样品上的最小分辨距离,即分辨率,实际上是由物镜来决定的。

原因:物镜中的限制圆孔直接影响着形成衍射斑的大小,而圆孔的直径直接与物镜的直径相关:物镜的数值孔径(NA )决定着物镜中部衍射圆孔的大小。由最小分辨率的公式:min

1.220.612sin sample R NA λλα

==可知,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大,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越短。

7、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放大倍数为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

8、什么是数值孔径,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答:数值孔径:物体与物镜介质的折射率n 与物镜孔径角α的一半正弦值的乘积:

sin()2N A n α=数值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因此增加数值孔径、减小波长、将物镜浸液可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9.利用波动光学可以形成哪些测试仪器

答:干涉仪、衍射仪、测量显微镜(劳埃德镜、迈克尔逊干涉仪、马赫-泽德干涉仪、泰曼-格林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等(这些列举不用写完))

10、自动调焦法的优缺点

答:优点:1、由于是非接触测量,因而对被测表面不造成破坏,可测量十分敏感或柔软的表面; 2、测量速度高,能扫描整个被测表面的三维形貌,且能测量十分复杂的表面结构; 3、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测量仪器可用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测量。

缺点:被测物体表面的反射光能力不同,用自动调焦法测量时,对被测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度有要求,通常应大于2%

11、自动调焦法测量微位移的原理,与金刚石探针接触测量法相比,自动调焦法有哪些特点

答:原理:自动调焦法源于CD 技术。由红外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束,经准直镜准直后成为一束平行光,该平行光又经能实现焦距跟踪功能的扫描物镜被聚焦在被测物的表面上。被测物表面所反射的发散光以和入射光相反的方向返回,其中一部分经分光镜分光后入射到聚焦检测器上,形成一个光点。该光点位臵根据被测表面结构可能有3中不同情形:光点在检测器平面上、光点在检测器平面之前、光点在检测器平面之后。由上述两种离焦信号产生一个控制电平信号,用于驱动一个动圈式马达,使扫描物镜跟随运动,直至使扫描物镜能到达聚焦位臵为止。物镜便能始终跟随被测物表面结构的轮廓,由此产生的垂直方向的位移经一个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转变成测试信号被记录下来。

特点:与金刚石探针接触测量相比,自动调焦法的光点直径要小得多,因而能获取表面的十分细微的结构特征。由于自动测焦法是非接触测量,又是主动调节,因而较金刚石探针测量法,它响应更快,对外部振动较少敏感。

12、什么是三角法,它的用途什么,三角法测量分为哪两种

答:解释:光学三角法是用一束激光经光学系统调节后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

一小光斑,经被测物体表面反射后的光线通过成像物镜汇聚成像在光电探测器的光接收面上。被测点的位移信息由该光点在探测器的光接收面上所形成的像点位置决定。当被测物体移动时,光斑相对于物镜的位置发生改变,相应的其像点在光探测器接收面上的位置也将发生改变,根据其像点位臵的变化和测量系统的结构参数可求出被测点的位移信息。由于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构成一个三角形,所以该方法被称为光学三角法。

用途:测量被测表面的形貌

分类:斜光学三角法和直光学三角法两种

13、三角法测量中有哪几种检测方案

答:一般有三种,位置敏感探测器(PSD)、CCD线阵探测器、差动式光电二极管。

14、影响三角法测量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表面粗糙度的影响(2)被测表面微结构的影响(3)散斑的影响

第三章

1、分辨力、分辨率、放大倍数的基本概念

答:分辨力:显示装臵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差值

分辨率:样品上的最小分辨距离,指物体分辨细微结构的能力

放大倍数:像与物体的尺寸的比值

2、人眼、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电子扫描显微镜、探针显微镜的分辨力

答:人眼晴分辩率:0.1mm以上;

光学显微镜极限分辩本领是光波的半波长,可见光最短0.4um(半波长:0.2um);

透射电镜:点分辨(0.3-0.5nm),晶格分辨(0.1-0.2nm);

电子扫描显微镜:(6-10nm);

探针显微镜:原子级(0.1nm);

3、如何提高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分辨率

答:对望远镜:λ不变,尽量增大透镜孔径D,以提高分辨率。

对显微镜:主要通过减小波长来提高分辨率。

4、显微镜的光学参数:放大倍数,工作距离,景深,视场

答:放大倍数:指物体经物镜、目镜两次成像后眼睛所能看到像的大小对原物体大小的比值。是物镜的横向放大率m与目镜的角放大率α的乘积。

工作距离:就是从物镜的前表面中心到被观察标本之间的距离。

景深:当显微镜调焦于某一物平面时,如果位于其前或后的物平面仍能被观察者看清楚,则该二平面之间的距离叫做景深。

视场:从显微镜中能看到的圆形范围叫视场(又叫视野)。

5、光学显微镜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光学显微镜由1、照明系统;2、光学放大系统;3、机械装置三部分组成。

6、激光扫描显微镜有哪两种工作模式

答:1、自聚焦扫描方式,2、共焦扫描方式。

7、简述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如何产生一副完整的图像

答:原理:利用聚焦的激光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同时利用光电检测器件接收样品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样品结构的变化使反射光(或投射光)强度改变因而是光电检测器件的输出电流改变,经信号处理,同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如何产生一副完整的图像:利用放置在光源后的照明针孔和放置在检测器前的探测针孔实现点照明和点探测,来自光源的光通过照明针孔发射出的光聚焦在样品焦平面的某个点上,该点所发射的荧光成像在探测针孔上,该点以外的任何发射光均被探测针孔阻挡。照明针孔与探测针孔对被照射点或被探测点来说是共轭的,因此被探测点即共焦点,被探测点所在的平面即共焦平面。计算机以像点的方式将被探测点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为了产生一副完整的图像,由光路中的扫描系统在样品焦平面上扫描,从而产生一副完整的共焦图像。

8、共聚焦显微镜的优点

答:(1)采用了共聚焦原理,几乎完全排除了杂散光的影响,可获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图像。

(2)高放大倍数、高分辨力

(3)制样简单,与普通偏光显微镜相同,无需扫描电镜所要求的专门制样技术。

(4)具有一定深度的穿透力,可进行分层扫描,获得不同穿透深度的图像及三位重组立体图像。

(5)三位定量测定。

人教版高中第六册五单元作文:《学会生存》读书笔记(1).doc

人教版高中第六册五单元作文:《学会生存》读书笔记(1) "学会生存"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学会维持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包括就业前接受教育和就业后接受继续教育。 二是争取有保障的生存权利。在信息社会中,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但是永恒的,而且变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我们不能指望一种教育和一定阶段的教育为社会成员服务终生。在工业化时代,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被技术的发展所淘汰,这对他来讲,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但是,在未来的岁月里,生产、工作的技能过时将会成为很普遍的事情,人们的生存权利常常面临挑战。生产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伴随着劳动力的流动。曾经丹麦的一位神学教育家创建了丹麦民众普及学校,其任务是教育成年农民如何应付急剧变化的自然环境。丹麦的农民教育相当普及。在从穷乡僻壤向大城市的移民浪潮中,所有那些取得成功的移民都是通过接受教育来学会对付新的经济问题、语言障碍,学会与陌生人相处的。 三是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

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把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结合起来。"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创建学习化社会有赖于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与提高。 曾经读到了一篇名叫《挣扎才能生存》的文章,它讲述了一个因为怜悯而导致的悲剧:一个孩子在观察蛾出茧的过程时,由于觉得蛾出茧时钻得很辛苦,产生了怜悯心,便帮蛾把茧剪开了一个大洞。可是这只蛾由于没有经过钻出茧时的挣扎过程,翅膀没有力,很快就死了。与此同时,它引出了一种对教育的思考,对此我深有感触。 "学会生存"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学会维持生活的知识与技能。这包括就业前接受教育和就业后接受继续教育。 二是争取有保障的生存权利。在信息社会中,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但是永恒的,而且变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我们不能指望一种教育和一定阶段的教育为社会成员服务终生。在工业化时代,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被技术的发展所淘汰,这对他来讲,其后果是灾难性的。但是,在未来的岁月里,生产、工作的技能过时将会成为很普遍的事情,人们的生存权利常常面临挑战。生产的变革、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要伴随着劳

读书笔记科目

大学生应读人文科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岳麓书社 1983年版 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6、《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8、《四世同堂》老舍著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金庸著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路遥著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三联书社 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 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司马迁著岳麓书社 1988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4年版 6、《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7、《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C、哲学类 1、《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中华书局 1976年版 4、《老子新译》任继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中华书局 1961年版 6、《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7、《坛经校释》(唐)慧能中华书局 1983年版

《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 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多看一些课外书,当然不能总是看一些类似于《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放松娱乐型的书,我认为应该多看一些有深度的,有哲理,能够引发思考的一些书籍。要多看一些世界名著,那样可以使你了解很多文化,也可以指引你走向正确的道路。在学校的组织宣传下,我选择了,这本余华所写的《活着》。 在当时我选择这本书的时候,是被这本输的题目所吸引,我想知道为什么作者要给书取这样一个名字,因为在我的观点里这类书籍的内容一般都是比较高深乏味会使人看不懂的,但当我看了一部分之后我发现这本书在内容上非常简单明了,不过就是写了福贵的一生,写了福贵的家庭由盛到最后破败不堪,但却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虽然小说主人公福贵应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但当我看完整本小说后,我对这个主人公的形象感到由衷的敬佩。 福贵本来是生在一个富贵的家庭,家里有地,有房,还有很多的佣人伺候着他,但他不知道珍惜,吃喝嫖赌样样都来,在他娶了家珍这样的好媳妇后,他竟然还会对她又打又骂,在家珍怀孕后,因为家珍不想让他在外面赌博,而打了家珍。但是他的妻子却没有任何的怨言,照样都是非常好的对待他。直到后来,他因为赌博,把家产全部输光了,过上了一般贫穷百姓的生活,他才真正的慢慢对家庭温暖有所体会。再后来福贵因为在县太爷家门口打架而被拉去当了壮丁。在当壮丁的日子里,可以看出福贵的内心是真的想家的,他当壮丁的日子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担心被枪打死,我想这对一个曾经是少爷的人来说应该已经是无法承受的痛苦了,但是福贵依旧挺了过来,如果你觉得这样已经很惨了的话那就错了,接下来会有更惨的事情发生。 在战场上见了一条命回到家后,他发现他的母亲已经死了,这是福贵第二次遇到亲人离去这种事,第一次是在他败光家财后气死了直接的老父亲。但至少回到家以后还有妻子,女儿,儿子在也可以说是一家4口团聚,本以为可以过上安安稳稳,平平静静的生活,但没想到儿子有庆在十三岁的时候又因为替县长的老婆输血过多,而导致全身血液被抽干而死,我想这是多么令人悲痛的事啊,这可是自己的亲身骨肉,却因为要救别人而死,生活再次 陷入了悲痛之中。女儿凤霞人机灵漂亮,但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本来就不舒心的日子更加难过,还好找到了一个能当半个儿子的女婿—二喜,二喜是在城里工作的,虽然话不多,但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他对凤霞的爱,以及对这个家的付出;在以后的这段时间里恐怕是福贵一辈子中最快乐的时候了,女婿对他们很好,全家其乐融融,但可怕的事又发生了,女儿凤霞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死去了;不久之后他生命中最珍爱的人,终于承受不了打击离他而去,当时小说描写了一副悲凉的雪景,我个人认为小说在这里应该是达到了一种悲的高潮,那凄凉的环境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悲哀之情,;但好歹他还有爷孙三人相依为命,没过几年二喜因为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原本一个六口之家,还剩两个人,但命运觉得给他的痛苦还不够多,再一次夺走了他只有六岁大的外孙的生命,另人感到诧异的是孙子苦根竟然是因为吃黄豆而噎死的,这种看似出奇的死法,或许会有很多读者感到太过虚假。但我确认为这样的一种死法更是能把这种悲哀之情提升到一个高度,试想一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 《学会生存》是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一书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 在21世纪“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把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创建学习化社会有赖于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与提高。 而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另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这就是“如何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的教育重点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在当前还要转变一种观念即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文凭和学历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文凭就有水平有学历就有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要求人们必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一个拥有较高文凭和学历的人如果停滞不前也会落伍难以跟上潮流、胜任工作、获得进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核心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21世纪的生活方式养成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习惯并且首先要学习“学习的方法”。如此个人生存才会有保障国家才不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开除“球籍”。

编导班读书笔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课外阅读名著名片推荐目录 一年级阅读书目—— 《诗经》 《楚辞》 《论语》 《老子》 《庄子》 《史记》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蘅塘退士、陈婉俊,《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 吕明涛、谷学彝,《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 爱森斯坦,《蒙太奇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沃尔特·麦克道尔、艾伦·巴滕,《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周小普主编,《广电传统的缔造者 :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艾伦·B.阿尔巴朗,《电子媒介经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迈克尔·拉毕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布莱恩·布朗,《影视照明技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电视专业杂志(11种) 《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世界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电视研究》、《当代电视》、《现代传播》、《南方电视学刊》 二年级阅读书目—— 《荷马史诗》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圣经》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塞万提斯,《唐吉珂德》,人民文学出版社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人民文学出版社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民文学出版社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后心得400字(一) 余华的《活着》,几乎是用了一下午时间,一口气读完。好的文学作品如同有魔力般,让读者不忍放下。读完的第一感受是富贵的一生太悲惨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他身上。 在书中你能看见兴盛、看见衰败、看见颓唐、看见生活怎样折磨一个人,看见离奇却又平凡的人生。但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故事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生活对富贵而言,真的是一条路,没有枝杈,就这么走下去,风来了,就吹风,雨来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来,继续蹒跚前行。他对苦难的承受力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与理解。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活着需要韧性,活着才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生的意义或许真的不在命运之外,也许活着的意义就

是在活着本身。当我们还在抱怨生活里的不如意,为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纠结抓狂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更加感恩和接纳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平静与幸福,接纳生活给予的不足与苦难。 活着读后心得400字(二) 有幸读了一本余华先生的活着,正如评论所说,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他带我走进了那个无奈的年代里苦闷的生活,让我犹如身处其境,真真切切。 福贵身经曲折,从一个不羁放纵的阔少爷到落魄成为贫农阶级,从家庭美满到家破人亡,送走一个又一个的至亲,最后只留下自己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孤独的消失在转瞬即逝的黄昏夜幕中,我能想象得出那是一幅怎样凄凉的画面,人啊,因为活着而活着! 春生身经百场战役都活了下来却受不了因为“走资派”被红卫兵的耻辱而自我了结。只要自己还热爱生命无论遇着怎样不堪的命运都昂扬的活着,而当你对这世界再无期待时便是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生活没有让我们大多数的平凡人遇见大风大浪,已该感恩戴德,而我们却因为不甘平凡而常常抱怨,忽视人生中很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晓丽 我一直以为,生存就是活着,就是存在,就是有生命。读了《学会生存》一书后,对:“生存”有了新的认识,对生存的理解有了新的内涵。 《学会生存》中邵道生对“生存”作了这样的诠释:生存则是将人的发展也包括在内,其内容也就丰富得多了,复杂得多了。文章分十一篇:从人生命运;处世醒世;事业工作;朋友交往;劣性恶行;情感缺陷;人格毛病;修身养心;情绪情感;婚姻家庭;生活健康。阐述了怎样生存,怎样学会生存的话题。字里行间渗透平易和哲理。犹如一位智者在敞开胸怀而娓娓道来。 读罢,心悦,身愉。正如《学会生存》中作者所说:人生是学问家们的永恒主题。合上《学会生存》,我想:有的人将人生当作一场战斗,有的人则将人生比作演戏?演的是喜剧?还是悲剧?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将人生当作一部由酸、甜、苦、辣、涩谱成的变奏曲来欣赏,有的人则将它作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染成的彩虹来观赏;有的人将人生视作充满艰难困苦、狭窄崎岖的羊场小道;有的人誓将人生搞得轰轰烈烈生动而有趣;有的人则将人生弄得平平淡淡味同嚼蜡。的确,人生之中有理想有幻灭,有成功有失败,有真善美有假恶丑,有欢乐、幸福,有

痛苦、悲伤,有难有易,有荣有辱,有矛盾有斗争…… 我豁然顿悟:人生是一场战斗,一场意志与命运的格斗,生存不容易,要学会生存,学会战胜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把人生看作是持久的战争。然而自己的心理还真沉重,有时只能将它闷在心里,压抑、苦恼、惆怅……有时又不停地问自己:怎样面对现实,达观地学会生存,我的坚强那里去了?在我们生存的空间中时常会听到一些“牢骚”,我有时也偶尔为之,当人生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偶尔发点牢骚,将它作为精神上的宣泄,窃以为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牢骚太盛不仅不能获得大家的同情,反而会使发牢骚本人的“层次”更底,人们会越来越以为你是一个只考虑个人得失的、斤斤计较的人,人们会对你的那种无休止的喋喋不休而敬而远之。因此,少发牢骚也是更好地生存的体现。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出现了迅猛的发展,新的形势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 教育发展委员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在对世界教育的 形势、观点和改革调研后写成一份报告,也就是《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该报告从回顾教育发展 的历史谈起,着重论述了当今世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主要 倾向,指出关于实现教育革新的一些策略和途径以及最终 走向学习化社会的道路,最后论述了国际合作问题。该本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1500字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人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指令。可能我们的学校将变成家,而电脑成了敬职的老师,我们通过玩游戏、浏览信息来学习,而不是仅仅死板的向大脑中灌输知识。我们在网上将结识更多的好友。我们不会相聚在某个地点,会在网上的某个地址相会。数字化生存就是让生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假如有一天世界各地都停电了,台式电脑,电视等无法配备的电器将无法使用,许多活动就无法进行。到了晚上,情况会更糟糕。人们将回到过去电灯稀少的年代,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我们太过依赖于这些便捷的工具了。在当代社会由于电脑手机的普遍运用在这些简单的操作下,我们似乎也在渐渐丧失一些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披荆斩棘的本领。我们常常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有常常见到老友却不知如何与其交流的尴尬,有过突然记不起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哪位诗人所著,甚至会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下很顺口地念到山穷水复疑无路,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人只是一个个维护节点的工程师。知识的进步变成了数据的增加、传播和复制。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可以使一个个从不愿读书的人们在瞬间能掌握一个个伟大的学者所有的研究成果。电脑网络成为人脑的直接延伸,变为虚拟的人脑,于是人们眨眼间成为饱学之士。他们拥有的知识足以令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羞愧。然而,这种拥有具有多少内在化的成分?虚拟的人脑能产生新的智慧、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吗?看来,在数字化时代,人越是拥有(拥有=检索+复制)知识,知识就越外在于他。人越来越不需要也无力对知识进行消化。我们重复的无数次的复制与粘贴,无数次的另存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阅读变成了匆匆一扫,我们实际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的记忆细胞不需要时,我们的脑容量将越来越小,知识只能作为比特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在人脑中慢慢消逝,失去原来最初的意义。着实可悲。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这本书中,福贵的生活是悲惨的,他见证着每一个亲人的死去,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夺走了福贵所有的依靠,但福贵仍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坚持着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而活着。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活着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读书心得1 很久前就知道《活着》这本书,是通过老师的介绍才了解,今天才翻这本书,让我获得不少感慨。 夕阳下一位叫福贵的赶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着老牛,就象一个个亲人又站在眼前。他们的生活未尝不象那头老牛一样负重着。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张破了洞的网一般,紧紧地扣着他的呼吸。从阔少爷到佃户,一夜之间的身份改变完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在他的生命中,几个名字撑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个善良而坚韧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没有让她变得慵懒世俗,反而愈加衬托出她的高贵。富裕的时候她并不高傲,我脑间唯有是她,一个城市女学生那个清纯的背影;转折时她并不惊慌,怀着8个月的身孕在牌场上的哀求让我为之动颜,离开了主房去茅屋住时的沉静让我为她赞叹;还有失去有庆的悲痛,凤霞走时的镇静,加上那让她难堪的软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着是一种沉重! 想起有庆,一个可怜而乐观的孩子!在城里出生半年就被母亲带回了茅草屋,也就那么短暂的生命却经历了几次的生死磨难。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对羊的喜爱,赤脚走几十里从来不喊累,那么小的孩子每天就这样上学、割草、喂羊从不怠慢,我欣赏这样的一种品质!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个这么可爱懂事的孩子却被狠心的医生活活地抽血而亡。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太残酷的世界。想起他,活着是一种折磨! 想起凤霞,一个失聪而纯净的孩子!一场疾病夺取了她的言语,却夺不去她那颗天使般的心。优越的童年的背后是无穷的灾难,而一个柔弱的女子却支撑着一个破碎家庭的重担。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对于父母的理解和对弟弟的爱护;最让我心酸的是她为了一段地瓜和别人争夺,仅仅为了给家人一点干粮;最让我痛心的是由于哑而遭受的欺凌;最让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时,她却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后悄然离去!想起她,活着就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想起二喜和苦根,一对在书中短暂走过的父子,惟有的只是对活着的诠释…… 一个个走过的人,让经受了坎坷的福贵,最后近乎了麻木,对于他,活着只是等待着死亡的自然到来,于是,那头夕阳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 活着读书心得2 一个人,一场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着》。富贵的苦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读书笔记

读本书的目的 2015年5月6日 13:04 据说本书的操作性很强,通过阅读本书,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批判性思维操作方法 第1章正确提问的意义 2015年5月6日 13:08 告诉自己掌握批判性思维是必要的,并用充足的理由让自己确信这点 1,面对爆炸的信息时代,每天都遇到很多新的信息和观念,我们要决定对这些见闻做出正确的反映:简单的同意它,或者努力提一些问题尽量形成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2,批判性思维有益于我们思考教科书,因特网上的文字和论证,评判一个报告演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等.批判性思维包括提出一系列批判性问题的意识以及在恰当时机提问并回答问题的能力 3,我们所作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而这些限制了我们开放性的进行批判性思考.情感卷入危险性在于----你不能思考别人观点的合理性,仅仅是因为你讨厌这个人或不确定性.一个成功积极的学习者----对任何观点都保持开放性,并愿意改变自己过去的成见 4在批判性评价之前,先问问"谁关心这个问题",我们要花时间评价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不要浪费时间评价没意义的事情.时间是宝贵的. 5弱的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思维来维护自己的意念;强的批判性思维是运用相同的技能来评估所有的信念,特别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6本书第一章提出了几个正确的问题.供人参考:

批判开端 2015年5月6日 14:33 第2章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你必须首先弄清楚别说人的结论是什么,然后才能评价.这其实需要练习才能辨别论题和结论这一章主要讲了怎么提炼一片文章的中心意思和观点.并将论题分为两类 1,描述性论题:判断性,"这是什么?"要求精准的回答 2,规定性论题:评价性."应该是什么"往往仁者见仁 第3章理由是什么 理由包括信念./证据/比喻类推以及其他用来支持其结论的陈述.在找出他人的理由之后,你必须考虑这些理由的说服力是强还是弱,是否完整等.我们必须分析作者的推理而不是仅仅读他的结论. 第4章哪些是歧义语句 从一开始就要确定论题/结论和理由,之后应该关注在推理中有歧义的语句,那些意义不明确但对推理没有影响的语句没有必要关注. 本章着重指出,在评价一个结论之前,必须精准的理解其结论和理由的真实含义.弄清楚有歧

学会生存读后感范文

学会生存读后感范文 学会生存读后感6篇 《学会生存》中邵道生对生存作了这样的诠释:生存则是将人的发展也包括在内,其内容也就丰富得多了,复杂得多了。下面是收集的学会生存读后感,欢迎阅读。 生存是人的本能,活着是本能、活得更好是希望。如何让人们活得更好? 《学会生存》一书中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换而言之就是教育不光是要求我们理解这一概念,不光教会学生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生存,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空学会生存。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一现状,而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娇生惯养大的,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的不足,比如缺乏理解别人,没有同情心,不知道感恩,缺乏合作意识等等。 这种在他们自己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就会铸成大错。在家里不能理解和体贴父母家人的辛苦,在学校不能合同学和睦相处,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和同事同心协力的工作,这样

的人走向社会不要说做什么贡献,生存也成了大问题。也就是说因为我们的教育之重视了理论方面的东西,而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就是脱离了实际,没有把最本能的东西教给我们的学生,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失败吗?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书中还着重从理论上论证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它认为,心理学研究指出,“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人可以无限接近客观世界,但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它,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也只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从而证明教育对人的完善是何等重要。因此,“人在心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正是教育在这一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一个人的历史就是人的潜能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逐渐地无限地变成现实的历史,而这种转变恰恰又是以教育为居间作用的。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的本性向社会提出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任务。这一要求和任务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为迫切和必需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读书笔记要求与书目

附件2: 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岳麓书社1983年版 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6、《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8、《四世同堂》老舍著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金庸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路遥著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三联书社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司马迁著岳麓书社1988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4年版 6、《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C.哲学类 1、《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中华书局1976年版 4、《老子新译》任继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 6、《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7、《坛经校释》(唐)慧能中华书局1983年版 8、《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9、《传习录》吴光,钱明等编校(见《王阳明全集》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活着》读书心得领会及感受

《活着》读书心得领会及感受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及感受 我从来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不容易感动的人,但读完《活着》,我还是感觉到一种难言的苦闷和震撼。 有人说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也许正因为此,我格外不喜欢看悲剧。从情节的角度来讲,《活着》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主人公福贵青年时嗜赌成性,终于输光家业,父亲因此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为母前去求医,却在半途上被xx抓了壮丁。两年后几经波折回到家的他,发现母亲早已离世,女儿凤霞也因病成了聋哑人。此后,厄运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这个家庭。县长的老婆难产需要输血,结果儿子有庆被抽血过量而死,后来发现县长竟然是曾经的战友春生,春生在轰轰烈烈的xx中遭受迫害,最终悬梁自

尽;凤霞终于找到良人――二喜,可不久就死于产后大出血;有庆和凤霞走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没过几年二喜因为一次建筑事故惨死,留下儿子苦根和福贵相依为命;然而几年后,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了,剩下孤苦伶仃的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作伴…… 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度对余华十分痛恨,也许作家都是冷血的,就像余华用他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叙述着残酷一样,一次又一次将我对可能存在的美好幻想彻底打破。也许,正是要不断见证离别,见证死亡,见证各种苦难,才能看到生命的厚重和沉痛,才能体会平静背后的苍凉,才能思索活着的意义。1 想一想,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起伏,才能真正做到往事如烟,去留无意?究竟要看过多少离合,才能真正做到云淡风轻,波澜不惊?究竟要承受多少不幸,才能真正炼就一颗强大的心脏,在若干年后,上扬嘴角,将曾经的伤痛娓娓道来,说一声现世安好?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为名?为利?为情?为义?命运对福贵也许特别眷恋,也许特别残酷,岁月带走了他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只有他

感悟:《学会提问》读后感2篇_读后感_模板

感悟:《学会提问》读后感2篇_读后感_模板 感悟:《学会提问》读后感2篇 理性思考科学评判 市政协蔡文永 《学会提问》一书读后让我耳目一新,让我们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而不是一味的全盘接受。我顿时发现,原来平时我阅读文章,都是全盘接受作者观点的,我习惯去努力地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习惯去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自觉不自觉地会把作者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 而批判性思维让你掌握主动权,让你带着问题去读书,让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作者的对话交流中来,以怀疑的态度去分析作者观点的真伪。批判性思维是让人理性评判作者的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接受哪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思维方式,如果学会了使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那就会拥有良好的鉴别力,就会去伪存真,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也可以使用批判性思维去处理日常工作,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找出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你会发现哪些信息是无用的,哪些信息是有干扰的?别人的说法有没有存在逻辑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推理是否正确?只有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梳理、汇总各方面的信息,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开拓视野,理性思考,科学评判。 学会批判性思考 大溪镇厉小波 《学会提问》这本书是我党校四本必读书目第一本读的书,其实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是因为阅读速度慢,二是因为看了书后不知道作何评价,特别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但是读了《学会提问》这本书后对我启发很大。 该书以不同角度和大量的示例向我们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维的模式,或者更准确来说,这本书教人如何针对现有的事情或已经形成的结论,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真相。例如我们读书要带着批判性的观点去读书,建立批判性思维方式后,我们能发现读书的乐趣以及提高工作中碰到问题时应对问题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要想建立批判性思维方式必须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批判性思维是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是在主动思维中对已知或结论等积极辨析判断,并能有根据地做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断定,在评判中形成主观结论的较为全面的思维,它需要我们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大量的事实和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为依据。 批判性思考的人往往会对问题报以怀疑、审视的态度,他们会推敲这个问题背后所有的可能性,用自己的方式排除只留下最有用的东西,其过程相当繁琐。生活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批判性思维方式能帮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难道不是吗? 课堂教学应变读后感 当老师的乐趣应该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是不断变化的课堂,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性格,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所以我们的课堂是不可预见的,那么老师的应变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课堂教学应变》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 先说第一章吧,什么是教学应变,众所周知任何定义概念是精确的,“咬文嚼字”的,其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有感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读后感 教育先行;终身教育;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以上是学会生存的核心内容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感慨良深。通过研读,我重新认识了教育体系,重新正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也进一步认识到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真正用自己的力量带领他们学到生存的方法和技能。 这个报告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的现状,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它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有些社会正在开始拒绝制度化教育所产生的成果,这在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 接着,书中着重从理论上论证“终身教育”的必要性。报告认为,心理学研究出,“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的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人可以无限接近客观世界,但永远也不可能穷尽它,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永远也只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从而证明教育对人的完善是何等重要。因此,“人在心理上尚未完成,这一点对我们认识人,是有贡献的。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正是教育在这一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一部人的历史就是人的潜能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逐渐地无限地变成现实的历史,而这种转变恰恰又是以教育为居间作用的。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的本性向社会提出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任务。这一要求和任务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为迫切和必需了。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这是报告中提出的教育的四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一)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

《活着》的读书笔记5篇

《活着》的读书笔记5篇 《活着》的读书笔记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活着》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着》的读书笔记1 再次翻开余华的《活着》,一种莫名的感动再次涌上心头。我不知道作者在写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作为一个读者,在品味这篇叙说一代人历程时的深切感受! 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贵在谈到死去的亲人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徐福贵活着,好像就是为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死亡构成了福贵一生不间断的悲剧:儿子有庆死于强制给县长的女人献血,女儿凤霞死于难产大出血,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死于吃豆子撑着了,这些死亡谁也预料不到。只有他的父亲、母亲和妻子家珍死得尚且自然。

浓缩在福贵身上的无尽苦难看似是命运的戏弄,自从败家开始,他的命运仿佛是被死神安排着:自己被抓去当壮丁,结果母亲因缺少照料而死亡,女儿也缺乏照顾而变成了聋哑人。而他自己不止一次与死亡擦身而过,在战场上,犹如子弹呼啸,带给他种种锥心的痛和可怕。最后士兵们都死了,成千上万的尸体横在他面前,只有他和春生幸免遇难。上天终究还是眷顾他的,不忍去触碰他那颗鲜红的心,所以他幸运的活着。他从军队回来之后,由于贫困,家珍积劳成疾而亡。儿子给县长的女人鲜血,却被大量抽血而亡…… 在这出关于残亡的戏剧上演之前,他夜以继日地吃喝嫖赌,在一夜之间由阔少爷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而他的父亲,在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死于由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破败前的少爷不懂得伤心而破败后的福贵没资格伤心,因为他已经成了佃农,佃种着曾经属于自己的五亩田地。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 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了,而他却没有这种“幸运”,他只能活着,因为这是他的命运,一头牛在犁完所有该犁的地之前,一个人在挑足他应挑的担子之前,上天是不会让他的生命提前逃离的。 从表面上看,这一切好像都只能归结于命。而事实上,这些悲剧归根结底来自动荡的社会,不正常的历史,在这个扭曲的年代里,在残酷的历史面前,贫苦的个体生命注定不会有好的前景,死亡便仿佛应运而生。在那个战争的年代,大跃进的年代,福贵是一个象征,他是贫穷百姓缩影,背负着诸多的厄运和沉重的历史悲伤。在那个灰色

学会提问读后感

读书心得模板 书籍名称学会提问书籍作者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 书籍类别(打√)□通用知识□健康知识□专业知识√□个人修养 主要观点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学会提问》观后感 从牙牙学语的时候起,人就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提问,对于新鲜的事物我们保持好奇心,对于这个世界的一切提问、解答、最后验证。人的知识是从提问开始的,但是或许少有人会去归纳提问的方式、思想等。批判性思维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名词,对该词语的解释贯穿的全书,那究竟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书中有两个观点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论述(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那这两个论点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这意思是提出的问题要刨根问底,对于问题能保持探索的精神,不断的追求极致,直至接近真理。在市场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碰见种种类型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的人浮于表面不愿深究,有的寻求解决之道但是碰见困难却不愿意继续去解决,而真正值得学习的人是将问题一一解决。比如说市场排面的整理。时常会出现以下对话:“为什么排面会不整齐,都没有按照公司规定的要求进行布置” “上次过来的时候已经摆好了,现在又乱了我也没有办法” “真的没有办法吗?” “没有” ....... 从对话可以看出业务员对于问题的解决缺乏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仅仅是通过一次次的整理进行解决,而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挖掘。比如:是不是客情不到位,终端老板不愿意配合排面的维护;是不是竞品的进行陈列、进行理货冲击排面;是不是动销较快,终端老板对于货架排面疏于管理;亦或是拜访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

教育,为了人类的明天 ——《学会生存》读书笔记 去年就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当时就对这篇国际视野的著作感到很震撼,今年有读了教科文组织编撰的《学会生存》,感受颇深。《学会生存》这本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各国政要写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报告。它总结了过去各国教育成功的经验,对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形势作出判断并提出相关问题和针对各国不同的国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将来的教育作了科学有依据的预测。对于其分析问题的深入和全面,不愧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对历史的提炼,对现状的剖析,对时代前沿的把握,无不使人感到震撼。我敢说只要有这样的组织,就会有展望新时代和看清世界的智者把握着教育,一步一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一、教育的昨天与今天 回顾我们人类的历史,放眼全球。很早时期,作为生物的需要,教育是用来与环境做抗争,求得生存,即进化过程。后来社会进一步分工,人们要在生产生活中传递经验和技能,接着要承担起传播人们思想的使命,然后要传承我们整个人类的文化,这就作为社会的需要了。在原始社会,我们在以一种自然的、非制度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着或者说受着教育,这种最初原始而基础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随着学校的诞生并很快发展壮大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科技的进步,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其表现形式也在随之发展。从宗教改革到文艺复兴,从殖民统治到独立自主,一次一次的产业革命到现今,已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教育事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业,日本、德国在重建的过程中,战胜国在恢复国力的时候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昭示着:科教兴国。盛行之下,出现了几种新观点值得关注,那就是“教育先行”、“教育预见”、“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使我疑惑的是:出现了“教育先行”、“教育预见”等教育越被重视的同时,社会却在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 历史上第一次拒绝制度化教育的成果,这是教育成果与社会需求的产生了错位,这与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和其他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矛盾。把参与经济的程度作为教育的好坏的一个衡量指标。矛盾产生了,我们把解决矛盾的重点手段放在教育改革上,同时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在此过程中,有些比较激进的想法,他们主张教育“非制度化”甚至“取消学校教育”。单一的结构不能满足需求,我觉得可以结构多样化,至少就目前情况,现在还没有发展到那种可以取消学校教育的程度,但是我们取得的进步也不能忽视。 有关教育的统计的数字,给我们揭示了这么一个画面: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入学率和入学人数都大幅增长;我们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机构空前扩展,随之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另一方面,也给我们隐约呈现了这么一副图景: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地理上和社会上分配显然不平等,从预算、财政分配的不公平,地区上的不平等,师资分配不均,女子受教育的权利问题,到技术应用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不能够做到平均的,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性,但相对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数字只是总量和平均的体现,必然隐去了各国、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差别。人口的迅猛增长,自然遭到严重破坏,而经济发展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