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篇一:学习迁移的实验报告 4

学习迁移的实验报告

作者:万永秀、李辉

主试:李书兰、喻丹露、

被试:李辉、刘斅澜

记录:文小玲、万永秀、朱旭

【摘要】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结果: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一台型号为的编码记忆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给被试读实验指导语,实验指导语为:

(2)被试面对仪器正坐,让被试能清楚的看见一仪器屏幕上的编码和屏幕下编码所对应的号码。

四、实验结果:表一:被试一测试的结果

性别 (男) 时间 (秒) 错误次数

码一(图形)1:18 0

码二(图形)1;12 0

码三(字母)1:49 0

表二:被试二测试的结果

性别 (女)时间 (秒) 错误次数

码一(图形)1:38 0

码二(图形)1;32 0

码三(字母)4:08 3

由表一可知被试在学习码二的时候用的时间比学习篇二:学习迁移实验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编码记忆的实验练习来检验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关键词】学习迁移、学习、被试

【引言】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起消极作用的叫负迁移。通过用编码记忆仪器对被试的实验可以得出被试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实验目的:检验被试对编码记忆时学习迁移能力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学习迁移试验仪、一张纸、一支笔

三、实验步骤:

1)调节学习迁移试验仪,选择图形编码,选择编码一。

2) 记时开始,液晶中央区并列呈现五个不同的图形或汉字符号。液晶上方呈现编码表。

3) 键盘指示灯亮,被试参照相对应的编码表尽快地按相应的键回答。所回答的图形或汉字显示于相应符号的下方,如任一位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本组测试中止,计 1 次错误次数,并且连续正确次数(计分)清零。

4) 本组测试完成后,键盘指示灯灭,液晶屏重新显示编码表,被试按“*”键,开始下一组的测试。

5) 被试连续回答正确次数10 次(即计10 分),表示被试已学会了这个编码方法。学习结束,记时停止。

6)选择编码二,继续一轮实验。

7)换一组被试,进行控制组实验。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数据:

实验组

先学编码一

计时: 2分39秒计错: 3

后学编码二

计时:1分59秒计错:2

控制组

学编码二

计时: 4分20秒计错: 4

六、实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要求被测试者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学编码二记录的数据一致吗?比较两组学编码二之结果分析一对二的影响。

(2)如果在实验组学一时采用一套学习材料(图形或汉字),而在学二时采用另外一种学习材料,控制组中的学编码二材料与实验组学编码二材料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存在学习迁移现象?

七实验结论

学习迁移是教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从迁移的结果来看,它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促进作用,而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或抑制。实验中,本组成员学习的正负迁移作用较为平均。

不同人学习不同材料时的迁移作用是不同的,先行学习可能对后继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起促进作用,掌握英语的人学起法语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比不会骑的人学开摩托车要容易一些;会拉二胡的人,再学弹三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先行学习也可能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起干扰作用。如,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习惯于右脚起跳的跳高技能对掌握用左脚起跳的撑杆跳高也有干扰作用。我们在学习中应利用学习的正迁移、克服学习的负迁移。

以下方法有利于在学习中利用学习的正迁移:

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抓住学习的本质,培养概括能力;

3、培养比较能力;

4、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5、创造迁移的情景;

以下方法有利于在学习中有效克服学习的负迁移:

1、重视基本概念,突出本质属性;

2、利用分类对比,建构知识体系;

3、加强探究性学习,提高迁移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篇三: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实验报告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实验报告

学习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获得的影响。先学习的材料对

后学习的材料的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研究学习迁移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前后测验法(参见前/倒摄作用)和继续学习法。对于继续学习法的实验,可以将被试随机分成a、b两组,如果材料的难易不同可作如下设计: a组:先学甲,后学乙

b组:先学乙,后学甲

把两组先学的结果加起来(c),两组后学的结果加起来(d),加以比较,即可看出两种作业彼此有何影响。如以学习达到同一水平(连续三遍输入正确)所需要的时间为指标,则c>

d为正迁移,c<d为负迁移,c=d为二种作业彼此无影响,即无迁移。

一、目的

1.检验学习两种不同材料的迁移效果。

2.学习继续学习法。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甲套为5个几何图形分别对应数字0、1、2、3、4。

乙套为5个大写字母分别对应数字5、6、7、8、9。

三、方法

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学习迁移”。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先进行参数设置,选择a组或b 组等。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本实验不设练习。点击指导语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如选a组,学习甲套材料的第一次指导语是:

这是一个学习的实验,首先你将看到5个几何图形,每个图有一个编号。请记住图与数字的对应关系。一段时间后将进行测试。你可以按计算机键盘的空格键开始。呈现完毕再次出现指导语:

下面屏幕将会依次呈现一系列图形,每次一组。请你在4秒内在文本框内按图与数字的对应关系输入相应的数字,输入完毕回车确认。如输入错误则该图形下面将显示正确数字。连续三遍正确输入图形对应的数字就达到了学会标准,学习过程结束。请尽快学会。按空格键开始测试。

学完甲套材料稍事休息(由被试自己掌握),再学习乙套材料,学习步骤与学甲相同,指导语内容与甲套也相同,只是将材料的图形换为字母,分别对应的数字是5、6、7、8、9。程序自动分别记录两个实验(图形和字母)的测试所用时间。

3.实验结束弹出实验结束提示语,实验者可直接查看实验结果,或返回主界面换被试进入参数设置,选择b组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四、结果

1.分别统计a、b两组中被试学习甲、乙材料达到学会标准所用的时间。2.将先学及后学的结果(遍数)分别相加,判断本实验两种学习材料间的学习迁移效果。答:a组的结果是8+6=14,b组的结果是5+4=9。这两组实验中,第一种实验材料均对第二种实

验材料产生了正迁移效果。

五、讨论

1.本实验所用的两套学习材料的内容不同,刺激和反应也各不相同,你预计会有怎样的迁移效果?结果与你预计的是否一致。

答:预计是在的两套学习材料中第一种实验材料均对第二种实验材料产生正迁移效果。结果与

我预计的一致。

2.如果要用实验检验同时学习两种外语的迁移效果,学习材料和实验程序应如何设计?答:首先要准备两种外语的实验材料,第一种外语分为两部分,命名为甲组和乙组,第二种外

语也分为两部分,命名为丙组和丁组。第1次实验是先呈现甲组,让被试记忆甲组的材料,接着呈现丙组材料,让被试记忆丙组材料,最后用秒表记录被试记忆丙组材料所用的时间。类似地,第2次实验是先呈现丁组,让被试记忆丁组的材料,接着呈现乙组材料,让被试记忆乙组材料,最后用秒表记录被试记忆乙组材料所用的时间。通过这两次实验的

时间比较,就可以检验出学习这两种外语的迁移效果。3.你认为研究学习迁移的实验意义如何,试举例说明。

答:学习迁移的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

运用学习迁移。例如,当我们知道了学习迁移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平时就可以利用所学

的加减法以及四则运算的知识去学习代数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运算问题;学会一种外语,有利于学习同一语系的第2种、第3种外语——这些都很好地利用了学习迁移的相关知识。

六、参考文献

1.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89~290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_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且 1=+-+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 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 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形成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内,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VCF q =+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常以库[仑](C )表示。 (3)界面保持清晰的原理: 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CdCl 2与HCl 不相混合,因为 +2Cd 淌度(u )较小,即++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实验一、ID3算法 1.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ID3算法。 2.实验内容:编程实现ID3算法。 3.实验结果。 实验程序: function tree=ID3(T,N_V) [m,n]=size(T); C=zeros(1,n); for i=1:n C(i)=max(T(:,i)); end Pe=zeros(1,C(n)); Ee=0; for i=1:C(n) Pe(i)=length(find(T(:,n)==i))/m; if Pe(i)~=0 Ee=Ee-(Pe(i)*log2(Pe(i))); end end P=zeros(n-1,max(C(1:n-1)),C(n)); E=zeros(1,n-1); G=zeros(1,n-1); nj=0; for i=1:n-1 for j=1:C(i) nj=length(find(T(:,i)==j)); for k=1:C(n) counter=0; for ii=1:m if(T(ii,i)==j&&T(ii,n)==k) counter=counter+1; end end P(i,j,k)=counter/nj; if P(i,j,k)~=0 E(i)=E(i)-(nj/m)*P(i,j,k)*log2(P(i,j,k)); end end end G(i)=Ee-E(i); end best=0; BestTag=0; for i=1:n-1 if G(i)>best

best=G(i); BestTag=i; end end tree.rname=N_V(1,BestTag); for ii=1:C(BestTag) temp=0; tree.branch{ii}=[]; tree.bname{ii}=[]; for i=1:m if (T(i,BestTag)==ii) if (temp==0) temp=T(i,n); elseif (temp~=T(i,n)) tree.branch{ii}=ID3(T(T(:,BestTag)==ii,:),N_V); tree.bname{ii}=N_V(ii+1,BestTag); break; end end end if isempty(tree.bname{ii}) tree.branch{ii}=N_V(temp+1,n); tree.bname{ii}=N_V(ii+1,BestTag); end end 对于下表: Day Outlook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y PlayTennis D1 Sunny Hot High Weak No D2 Sunny Hot High Strong No D3 Overcast Hot High Weak Yes D4 Rain Mild High Weak Yes D5 Rain Cool Normal Weak Yes D6 Rain Cool Normal Strong No D7 Overcast Cool Normal Strong Yes D8 Sunny Mild High Weak No D9 Sunny Cool Normal Weak Yes D10 Rain Mild Normal Weak Yes D11 Sunny Mild Normal Strong Yes D12 Overcast Mild High Strong Yes D13 Overcast Hot Normal Weak Yes D14 Rain Mild High Strong No 转化为程序输入: N_V={'outlook''temperature''humidity''windy''class'; 'sunny''hot''high''weak''no'; 'overcast''mild''normal''strong''yes'; 'rain''cool''NAS''NAS''NAS'} T= [1 1 1 1 1; 1 1 1 2 1; 2 1 1 1 2; 3 2 1 1 2; 3 3 2 1 2;

最新西华大学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工业机械手模拟仿真)

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 机器人创新实验 课程代码: 6003199 学院(直属系): 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 年级/专业/班: 2010级机制3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李炜 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

一、设计题目 工业机器人设计及仿真分析 二、成员分工:(5分) 三、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和设计)(20分) 1、功能分析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本次我们小组所设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来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工业生产上主要焊接任务; (2)、能够在上产中完成油漆、染料等喷涂工作; (3)、完成加工工件的夹持、送料与转位任务; (5)、对复杂的曲线曲面类零件加工;(机械手式数控加工机床,如英国DELCAM公司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加工方案,起辅助软体为powermill,本身为DELCAM公司出品)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实验报告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姓名/学号:何一白/2012011908 班级:化22 同组实验者姓名:苏剑晓 实验日期:2014年11月20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4年11月26日 带实验的老师或助教姓名:王溢磊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离子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2 实验原理[1] 当电流通过电解池溶液时,电极上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与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则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t ?=q ? Q t += q + 且 t ++t ?=1 在包含数种电解质的溶液中,t -和t +分别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浓度,其离子迁移数增加;对只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的改变使离子间引力场改变,自然离子迁移数也改变;若温度改变,迁移数亦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差别减小。 实验中采用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量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在一截面均匀的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盐酸溶液,通以电流,当有Q 电量的电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t +Q 当量的H +上行,t -Q 当量的Cl -通过界面下移。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Cd 2+取代,此界面将随H +的上移而移动,界面位置可利用界面上下溶液pH 值的不同,使用指示剂显色。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向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上移速率。在某通电时间t 内,界面扫过体积V ,H +输送电荷数为该体积中H +带电总数,即 q +=VCF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以库[仑](C)计。 要想使界面保持清晰,须使界面上、下的电解质不相混合,这可通过选择合适的指示离子在通电情况下达到,Cd 2+就符合这个要求。Cd 2+的淌度(U )较小,有 U Cd 2+dE dL 说明CdCl 2溶液中电位梯度较大(如图1),导致H +难以扩散至下层,而Cd 2+也难以扩散到界面以上,可保持界面清晰。 2 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数据挖掘实验报告资料

大数据理论与技术读书报告 -----K最近邻分类算法 指导老师: 陈莉 学生姓名: 李阳帆 学号: 201531467 专业: 计算机技术 日期 :2016年8月31日

摘要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提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K 近邻算法(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是大数据理论与分析的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该算法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数据挖掘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K 近邻分类算法,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数据挖掘中的各种分类算法,详细地阐述了K 近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最后在matlab环境里仿真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K 近邻,聚类算法,权重,复杂度,准确度

1.引言 (1) 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3.算法思想 (2) 4.算法实现 (2) 4.1 参数设置 (2) 4.2数据集 (2) 4.3实验步骤 (3) 4.4实验结果与分析 (3) 5.总结与反思 (4) 附件1 (6)

1.引言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 机器学习的研究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以来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存储数据,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分析数据,挖掘大量数据背后的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促成了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记 KDD)的产生,也称作数据挖掘(Data Ming,简记 DM)。 数据挖掘是信息技术自然演化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描述为如下的过程:初期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库的构造;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检索以及数据库事务处理;再后来发展到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 这时候出现了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涉及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一门当前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 数据挖掘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广泛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紧密结合,让计算机帮助人们从庞大的数据中智能地、自动地抽取出有价值的知识模式,以满足人们不同应用的需要[1]。目前,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迫切实现需要的很有前途的热点研究课题。 2.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邻方法是在一组历史数据记录中寻找一个或者若干个与当前记录最相似的历史纪录的已知特征值来预测当前记录的未知或遗失特征值[14]。近邻方法是数据挖掘分类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K 近邻算法(简称 KNN)是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15]。KNN 分类算法根据待识样本在特征空间中 K 个最近邻样本中的多数样本的类别来进行分类,因此具有直观、无需先验统计知识、无师学习等特点,从而成为非参数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 大多数分类方法是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当前在分类方法中,对任意两个向量: x= ) ,..., , ( 2 1x x x n和) ,..., , (' ' 2 ' 1 'x x x x n 存在 3 种最通用的距离度量:欧氏距离、余弦距 离[16]和内积[17]。有两种常用的分类策略:一种是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训练集中的向量间的距离:如 K 近邻选择K个距离最小的向量然后进行综合,以决定其类别。另一种是用训练集中的向量构成类别向量,仅计算待分类向量到所有类别向量的距离,选择一个距离最小的类别向量决定类别的归属。很明显,距离计算在分类中起关键作用。由于以上 3 种距离度量不涉及向量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使得距离的计算不精确,从而影响分类的效果。

六轴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

六轴工业机器人模块 实验报告 姓名:张兆伟 班级:13 班 学号:2015042130 日期:2016年8月25日

六轴工业机器人模块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用途十分广泛。本实验是在开放的六自由度机器人系统上,采用嵌入式多轴运动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平台,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通过示教程序完成机器人的系统标定。学习采用C++编程设计语言编写机器人的基本控制程序,学习实现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六自由度机器人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工业实体必须快速增长才能满足其市场需求。这意味着,制造企业所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既要应付低成本国家的对手,还要面临发达国家的劲敌,二后者为增强竞争力,往往不惜重金改良制造技术,扩大生产能力。 机器人是开源节流的得利助手,能有效降低单位制造成本。只要给定输入成值,机器人就可确保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恒定一致,显著提高产量。自动化将人类从枯燥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得以释放,从而生产更大的经济回报。 二、实验过程 1、程序点0——开始位置 把机器人移动到完全离开周边物体的位置,输入程序点 0。按下手持操作示教器上的【命令一览】键,这时在右侧弹出指令列表菜单如图: 按手持操作示教器【下移】键,使{移动 1}变蓝后,按【右移】键,打开{移动 1}子列表,MOVJ 变蓝后,按下【选择】键,指令出现在命令编辑区。修改指令参数为需要的参数,设置速度,使用默认位置点 ID 为 1。(P1 必须提前示教好)。按下手持操作示教器上的【插入】键,这时插入绿色灯亮起。然后再按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完整

基于AutoEncoder原理和L_BFGS 优化算法实现手写数字识别

目录 1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3) 1.1概述 (3) 1.2 神经网络模型 (4) 2 AutoEncoder原理 (5) 2.1 反向传播算法 (5) 2.2 Softmax回归 (7) 2.3 Stacked AutoEncoder (8) 2.4 微调过程 (9) 2.5 Sparse AutoEncoder (9) 2.6 Denoise AutoEncoder (10) 3 L_BFGS算法 (11) 3.1基本原理 (11) 3.2算法流程 (16) 3.3算法收敛性分析: (18) 4 基于AutoEncoder的手写数字识别 (18) 4.1 MNIST数据库 (18) 4.2 模型训练 (19) 4.3 模型测试 (19)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19) 5.1 AutoEncoder (20) 5.2 Sparse AutoEncoder (20) 5.3 Denoise AutoEncoder (21) 5.4 实验结果汇总及分析 (22) 6 参考资料 (24)

AutoEncoder 实现手写数字识别 1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1.1概述 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构成,下图就是单个神经元的图1所示: 图1 神经元模型 这个神经元是以123,,x x x 以及截距1+为输入值的运算单元,其输出为 3 ,()()()T W b i i i h x f W x f W x b ===+∑,其中函数()f ?被称作“激活函数”。在本次试 验中,我们选用sigmoid 函数作为激活函数()f ? 图2 sigmoid 函数图像

机器学习实验报告

决策树算法 一、决策树算法简介: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逼近离散函数值的方法。它是一种典型的分类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归纳算法生成可读的规则和决策树,然后使用决策对新数据进行分析。本质上决策树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决策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训练集数据自动地构造决策树,然后根据这个决策树对任意实例进行判定。其中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简单但是广泛使用的分类器。通过训练数据构建决策树,可以高效的对未知的数据进行分类。决策数有两大优点:1)决策树模型可以读性好,具有描述性,有助于人工分析;2)效率高,决策树只需要一次构建,反复使用,每一次预测的最大计算次数不超过决策树的深度。 决策树算法构造决策树来发现数据中蕴涵的分类规则.如何构造精度高、规模小的决策树是决策树算法的核心内容。决策树构造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决策树的生成:由训练样本集生成决策树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训练样本数据集是根据实际需要有历史的、有一定综合程度的,用于数据分析处理的数据集。第二步,决策树的剪技:决策树的剪枝是对上一阶段生成的决策树进行检验、校正和修下的过程,主要是用新的样本数扼集(称为测试数据集)中的数据校验决策树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初步规则,将那些影响预衡准确性的分枝剪除、决策树方法最早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由J Ross Quinlan 提出了ID3算法,此算法的目的在于减少树的深度。但是忽略了叶子数目的研究。C4.5算法在ID3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对于预测变量的缺值处理、剪枝技术、派生规则等方面作了较大改进,既适合于分类问题,又适合于回归问题。 本节将就ID3算法展开分析和实现。 ID3算法: ID3算法最早是由罗斯昆(J. Ross Quinlan)于1975年在悉尼大学提出的一种分类预测算法,算法的核心是“信息熵”。ID3算法通过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认为信息增益高的是好属性,每次划分选取信息增益最高的属性为划分标准,重复这个过程,直至生成一个能完美分类训练样例的决策树。 在ID3算法中,决策节点属性的选择运用了信息论中的熵概念作为启发式函数。

机器人实验报告

智能机器人实验报告1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学号: 2015100749 姓名:朱巧妤 评阅人:评阅时间:

实验1 电驱动与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机器人开发环境使用,超声传感器、碰撞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颜色传感器等常见机器人传感器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熟悉机器人平台使用与搭建;设计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并采用多种程序设计方法使它能动起来。 (二)仪器工具及材料 计算机、机器人实验系统、机器人软件开发平台、编程下载器等设备。 (三)内容及程序 实验内容: (1)碰撞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颜色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3)测距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4)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5)熟悉开发环境使用与操作;设计一个简单轮式移动机器人,并使用图形化编程方式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通过该设计掌握机器人开发平台的结构设计、程序设计等基本方法。 实验步骤: 1)首先确定本次要做的机器人为货架物品颜色辨别的机器人。 2)根据模型将梁、轴、插销、螺丝等零件拼装成一个货架台 3)将货架台安装上可识别颜色的摄像头,并装在控制器上方,将两个摄像头的连接线分 别插入控制器的传感器接口,将显示器连接线插入传感器接口。 4)拼装完成后将控制器连接电脑,在电脑上运用Innobot软件对机器人进行颜色识别动 作的编程,拖动颜色传感器模块,对应选择数码管接口以及两个摄像头的接口,使机器人能将货架台上物品的颜色反应到数码管上。 5)将所编程序进行上传。测试看机器人是否能将颜色反映到显示器上完成所编动作。

(四)结果及分析 使用梁和轴以及螺钉拼装出货架台。 将拼装好的货架台装到传感器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杨岳洋 同组实验者:张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 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 q 和- 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 且 1 =+-+ 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 - t 和+ 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 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 t 和+ 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流通 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 t Q 当量的+ H 通过界面向上走,- 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假定在管的 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 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 此界面将随着+ 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 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

机器人实验报告

一、机器人的定义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的定义: 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的装置,通过可编程序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的、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JIRA—Japanese Industrial Robot Association):一种带有存储器件和末端执行器的通用机械,它能够通过自动化的动作替代人类劳动。(An all—purpose machine equipped with a memory device and an end—effector,and capable of rotation and of replacing human labor by automatic performance of movements.) 世界标准化组织(ISO):机器人是一种能够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诸如作业或移动等任务的机器。(A robot is a machine which can be programmed to perform some tasks which involve manipulative or locomotive actions under automatic control.) 中国(原机械工业部):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自动定位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的操作机,它能搬运材料、零件或夹持工具,用以完成各种作业。 二、机器人定义的本质: 首先,机器人是机器而不是人,它是人类制造的替代人类从事某种作业的工具,它能是人的某些功能的延伸。在某些方面,机器人可具有超越人类的能力,但从本质上说机器人永远不可能全面超越人类。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和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验证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系数Re和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4、将所得光滑管的λ—Re方程与Blasius方程相比较。 二、实验器材: 流体阻力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原理: 1、直管摩擦阻力 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做稳定流动时,由于黏性和涡流 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 动的速度和方向突然变化,产生局部阻力。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较多,在 工程上通常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简化实验,得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意 义的结果,其方法如下。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的性质,流体流经处的几何尺寸以及流动状态有关,可表示为 △P=f (d, l, u,ρ,μ,ε) 引入下列无量纲数群。 雷诺数Re=duρ/μ 相对粗糙度ε/ d 管子长径比l / d 从而得到 △P/(ρu2)=ψ(duρ/μ,ε/d, l / d) 令λ=φ(Re,ε/ d) △P/ρ=(l/ d)φ(Re,ε/ d)u2/2 可得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试验方法 =△P/ρ=λ(l /d)u2/2 直接测定。h f ——直管阻力,J/kg 式中,h f l——被测管长,m d——被测管内径,m u——平均流速,m/s λ——摩擦阻力系数。 当流体在一管径为d的圆形管中流动时,选取两个截面,用U形压差 计测出这两个截面间的静压强差,即为流体流过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根 据伯努利方程找出静压强差和摩擦阻力系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摩擦阻 力系数。改变流速可测出不同Re下的摩擦阻力系数,这样就可得出某一 相对粗糙度下管子的λ—Re关系。 (1)、湍流区的摩擦阻力系数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材料:离子迁移数地测定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界面法 实验者:岳洋 同组实验者:知行 学号:2015012012 班级:材54 实验日期:2016年9月19日 助教:袁倩 1 引言 1.1 实验目的 (1)采用界面法测定+H 的迁移数。 (2)掌握测定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公式 本实验采用的是界面法,以镉离子作为指示离子,测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迁移数。 (1)当电流通过电解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时,两极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迁移。假若两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通过的总电荷量为 -++=q q Q 每种离子传递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之比,称为离子迁移数。阴、阳离子的离子迁移数分别为 Q q t --= , Q q t ++= 且 1=+-+t t 在包含数种阴、阳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中,-t 和+t 各为所有阴、阳离子迁移数的总和。一般增加某种离子的浓度,则该离子传递电荷量的百分数增加离子迁移数也所制增加。但是对于仅含一种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改变使离子间的引力场改变,离子迁移数也会改变,但是变化的大小与正负因不同物质而异。 温度改变,迁移数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温度升高时,-t 和+t 的差别减小。 (2)在一截面均匀垂直放置的迁移管中,充满HCl 溶液,通以电流,当有电荷量为Q 的电 流通过每个静止的截面时, +t Q 当量的+H 通过界面向上走,-t Q 当量的- Cl 通过界面往下行。

假定在管的下部某处存在一个界面(a a '),在该界面以下没有+H ,而被其他的正离子(例如+ 2Cd )取代,则此界面将随着+H 往上迁移而移动,界面的位置可通过界面上下溶液性 质的差异而测定。例如,利用pH 的不同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测出界面。在正常条件下,界面保持清晰,界面以上的一段溶液保持均匀,+H 往上迁移的平均速率,等于界面形成界面向上移动的速率。在某通电的时间t ,界面扫过的体积为V ,+H 输送电荷的数量为该体积中+H 带电的总数,即 VCF q =+ 式中:C 为+H 的浓度,F 为法拉第常数,电荷量常以库[仑](C )表示。 (3)界面保持清晰的原理: Cd 阳极上Cd 氧化,进入溶液生成CdCl 2,逐渐顶替HCl 溶液,CdCl 2与HCl 不相混合,因为 +2Cd 淌度(u )较小,即++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流体流动阻力实验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的摩擦阻力系数λ及突然扩大管与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验证湍流区内摩擦阻力系数λ为雷诺系数Re与相对粗糙度的函数。 4、将所得光滑管的λ—Re方程与Blasius方程相比较。 二、实验器材: 流体阻力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原理: 1、直管摩擦阻力 不可压缩流体(如水),在圆形直管中做稳定流动时,由于黏性与涡流的作用产生摩擦阻力;流体在流过突然扩大、弯头等管件时,由于流体运动的速度与方向突然变化,产 生局部阻力。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较多,在工程上通常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简化实验,得 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果,其方法如下。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的性质,流体流经处的几何尺寸以及流动状态有关,可表示为 △P=f (d, l, u,ρ,μ,ε) 引入下列无量纲数群。 雷诺数Re=duρ/μ 相对粗糙度ε/ d 管子长径比l / d 从而得到 △P/(ρu2)=ψ(duρ/μ,ε/ d, l / d) 令λ=φ(Re,ε/ d) △P/ρ=(l / d)φ(Re,ε/ d)u2/2 可得摩擦阻力系数与压头损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试验方法直接测定。 h f=△P/ρ=λ(l / d)u2/2 ——直管阻力,J/kg 式中,h f l——被测管长,m d——被测管内径,m u——平均流速,m/s λ——摩擦阻力系数。 当流体在一管径为d的圆形管中流动时,选取两个截面,用U形压差计测出这两个截面间的静压强差,即为流体流过两截面间的流动阻力。根据伯努利方程找出静压强差 与摩擦阻力系数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摩擦阻力系数。改变流速可测出不同Re下的摩擦 阻力系数,这样就可得出某一相对粗糙度下管子的λ—Re关系。 (1)、湍流区的摩擦阻力系数 在湍流区内λ=f(Re,ε/d)。对于光滑管,大量实验证明,当Re在3×103~105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遵循Blasius关系式,即λ=0、3163 / Re0、25 对于粗糙管,λ与Re的关系均以图来表示。 2、局部阻力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教材编写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学习要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消防器材和急救药箱) 环境保护与实验室三废处理 实验室用水(GB/T6682-92纯水的制备、质量检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试剂(常用试剂的规格、试剂的保管和取用注意事项) 常用试纸(试纸的种类、试纸的使用、试纸的制备) 常用玻璃仪器、器皿和用具(李娴) 高压钢瓶的识别和使用 实验结果的处理(误差、有效数字、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二、加热(直接加热-煤气灯、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电加热炉,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等)和冷却方法(冷凝、水浴、冰盐浴、制冷剂) 三、简单玻璃工技术(玻璃棒、滴管、毛细管等物品的自制、塞子钻孔)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简单玻璃工操作 四、不同精度天平(含台秤)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实验2 天平称量操作 五、量筒、滴定管、移液管以及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六、搅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电磁搅拌) 七、溶液浓度和溶液的配制 实验3 溶液配制和pH值测定(pH试纸、pH计) 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八、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 九、结晶和重结晶 实验溶解度的测定 十、滤纸和滤器的使用 十一、固液分离(倾析、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 十二、沉淀的转移、洗涤、干燥、灼烧 实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食盐的提纯 十三、蒸馏(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和回流 实验简单蒸馏 实验分馏 实验减压蒸馏 实验水蒸汽蒸馏 实验回流 十四、升华 实验 十五、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 实验 十六、离子交换 十七、层析分离 十八、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吸收 十九、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包括压力计的校正和使用、真空的获得和检漏)二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热电偶、温度计的选择、使用和校正) 实验熔点和沸点测定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工业机器人实验名称:实验一:工业机器人认识 教师:时间: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控制系统,并初步掌握操作。了解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在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 FMS系统(含6-DOF工业机器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描述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描述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描述机器人的软件平台及记录自己在进行实际操作时的步骤及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想法。教师批阅: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工业机器人实验名称:实验二:机器人坐标系的建立 教师:时间: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机器人建立坐标系的意义;了解机器人坐标系的类型;掌握用D-H方法建立机器人坐标系的方法与步骤。 二、实验设备 FMS系统(含6-DOF工业机器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描述机器人建立坐标系的意义以及机器人坐标系的类型。 2、深入研究机器人机械结构,建立6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杆件坐标系,绘制机器人杆件坐标系图。

教师批阅:

实验课程:工业机器人实验名称:实验三:机器人示教编程与再现控制 教师:时间: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了解机器人示教编程的工作原理,掌握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的示教编程与再现控制。 二、实验设备 FMS系统(含6-DOF工业机器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描述机器人示教编程的原理。 2、详细叙述示教编程与再现的操作步骤,记录每一个程序点,并谈谈实验心得体会。教师批阅: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报告

嘉应学院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时间 实验题目: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一、数据记录 1、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如下表: 离心泵型号:MS60/0.55,额定流量:60L/min, 额定扬程:19.5mN,额定功率:0.55kw 流体温度t=21.3℃ 直管基本参数管内径(mm)测量段长度(cm) 局部阻力20 95 光滑管20 100 粗糙管21 100 序号流量m3/h 光滑管高度差(cm)粗糙管高度差(cm)局部阻力高度差(cm) 1 3. 2 34.5 47. 3 11 2 3 30.9 41.1 10.2 3 2.8 27.1 36.8 8.7 4 2.6 23.3 31.6 7.7 5 2.4 20.8 27 5.6 6 2.2 1 7 23.2 5.6 7 2 14.8 18.5 4.5 8 1.8 12.3 15.6 2.6 9 1.6 9.9 12.4 2.6 10 1.4 7.8 9.6 2.1 2、根据公式ΔP f=ρgR (注:本实验采用倒U型压差计)计算出各管道的压差如下表 序号流量m3/h 光滑管压差 (KPa) 粗糙管压差 (KPa) 局部阻力压差 (KPa) 1 3. 2 3.378 4.632 1.077 2 3 3.026 4.025 0.999 3 2.8 2.65 4 3.604 0.852 4 2.6 2.282 3.094 0.754 5 2.4 2.037 2.644 0.548 (续表) 3、由t=21.3℃查得水的密度ρ=998.2kg/m3 ,水的黏度μ=9.81*10^-6,根据公式水的流速 2 900d V u π =(m/s),雷诺数 μ ρ du = Re,流体阻力 ρ 1000 ? ? = P H f ,阻力系数2 2 Lu d H f = λ,ξ= gu2 f' Δ 2 ρ P ,并以标准单位换算得 光滑管数据处理结果如下表 序号流量m3/h 流速m/s 阻力系数λ雷诺数Re 流体阻力J/kg 1 3. 2 2.8309 0.01689357609.8021 3.3845 2 3 2.6539 0.01721554009.1895 3.0313 3 2.8 2.4770 0.01733250408.5768 2.6585 4 2.6 2.3001 0.01728246807.9642 2.2857 5 2.4 2.1231 0.01810743207.351 6 2.0405 6 2.2 1.9462 0.01761239606.7389 1.6677 7 2 1.7693 0.01855236006.1263 1.4519 8 1.8 1.5924 0.01903532405.5137 1.2066 9 1.6 1.4154 0.01939128804.9010 0.9712 10 1.4 1.2385 0.01995425204.2884 0.7652 粗糙管数据处理结果如下表 序号流量m3/h 流速m/s 阻力系数λ雷诺数Re 流体阻力J/kg 1 3. 2 2.5677 0.029********.4782 4.6401 2 3 2.4072 0.029********.3233 4.0319 3 2.8 2.2467 0.03003848008.168 4 3.6101 4 2.6 2.0862 0.029********.013 5 3.1000 5 2.4 1.9258 0.029********.858 6 2.6487 6 2.2 1.7653 0.03067537720.7038 2.2759 7 2 1.6048 0.2959734291.5489 1.8149 8 1.8 1.4443 0.03081230862.3940 1.5304 9 1.6 1.2838 0.03099727433.2391 1.2164 10 1.4 1.1234 0.0313*******.0842 0.9418 序号流量m3/h 光滑管压差(KPa)粗糙管压差(KPa)局部阻力压差(KPa) 6 2.2 1.665 2.272 0.548 7 2 1.449 1.812 0.441 8 1.8 1.204 1.528 0.255 9 1.6 0.969 1.214 0.255 10 1.4 0.764 0.940 0.206

两轮机器人实验报告

机电综合实验报告 两轮机器人 姓名:付文晖 班级:车辆工程二班 学号: 20110402216 同组成员:张彬 20110402203 平梦浩 20110402103 2014年12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 2 - 二、实验设备.................................................. - 2 - 三、实验内容.................................................. - 2 - 四、实验原理.................................................. - 2 - 4.1、实验平台——C51+AVR 控制板........................... - 2 - 4.2、开发平台——Keil μVision2........................... - 4 - 4.3、开发辅助工具——USBASP程序下载器软件................ - 5 - 4.4、机器人定速巡航与日字行走............................. - 6 - 4.5、机器人触须导航....................................... - 7 - 4.6、机器人红外导航....................................... - 8 - 五、实验过程及结果........................................... - 10 - 5.1、定速巡航与日字行走.................................. - 10 - 5.1.1、直线向前行走.................................. - 10 - 5.1.2、向左转1/4圈.................................. - 10 - 5.1.3、向右转1/4圈.................................. - 10 - 5.1.4、向后退........................................ - 11 - 5.1.5、日字行走...................................... - 11 - 5.2、触须导航............................................ - 12 - 5.2.1、实验准备...................................... - 12 - 5.2.2、安装胡须...................................... - 13 - 5.2.3、测试胡须...................................... - 14 - 5.2.4、触须导航程序.................................. - 14 - 5.3、红外导航............................................ - 16 - 5.3.1、搭建IR发射和探测器对......................... - 16 - 5.3.2、为何要使用三极管9013 ......................... - 17 - 5.3.3、测试红外发射探测器............................ - 17 - 5.2.4、红外导航程序.................................. - 18 - 六、实验心得................................................. - 2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