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庖丁解牛》知识讲解

(完整word版)《庖丁解牛》知识讲解

(完整word版)《庖丁解牛》知识讲解
(完整word版)《庖丁解牛》知识讲解

庖丁解牛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哲学观点,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行云流水的文笔。

2、学习《庖丁解牛》,从课文的故事中领悟: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3、赏析文中所创造的庖丁形象,掌握稳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字词汇总

通假字

砉然向然(向,通响)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

一词多义

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然砉然向然/ 因其固然/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乎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而况大軱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古今异义词

(1)所见无非全牛

无非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行为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获得

(5)每至于族

族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6)吾见其难为

难为古义:很难做

今义:使人为难

(7)因其固然

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

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词类活用

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

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

重点语句

倒装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綮,宾语前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硎新发,介宾后置)

合乎《桑林》之舞(此处“乎”相当于“于”,于《桑林》之舞合,介宾后置)

省略句

如土委(于)地

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判断句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也”表判断)

臣所好者道也。(“……者……也”表判断)

内容分析

理解主旨

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作者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人触、倚、履、踦牛体,牛的骨头就分离)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技术写得超凡入

圣。这一节句式整齐,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写成了一支劳动交响曲,一支劳动赞歌。

第二部分(2~4段):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段):从文惠君的称赞引出庖丁的话。此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层(3段):记叙了庖丁的经验之谈。

第三层(4段):文惠君“得养生焉”,点出本文主题,即庄子的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把握重点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解牛”这件事情,是一件带着野蛮挟着腥风血雨乃至腥臊恶臭的事情。所谓的“君子远庖厨”,说的就是这种庖厨之事难登大雅之堂,是遭君子鄙夷的,是君子所不能靠近的,是有违于翩翩君子的“仁爱”之心的,是有违于圣人君子的“仁义道德”的。然而,庖丁却将这样的一件事情,做成了合乎音乐和舞蹈的行为艺术。

凡庖丁双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到的地方,都会发出“砉然”、“騞然”的声音。所谓“砉然”、“騞然”,那是一种如“破竹”的声音,是一种畅通无阻的声音,像是撕布裂帛,又像是抽刀断水;全然不同于我们平日里在肉市中常常听到的不绝于耳的“咣”“咣”的抡锤挥斧的劈斫砍剁之声。“砉然”、“騞然”的声音,让人觉得清脆悦耳,让人听出柔中带刚,让人听出行云流水,让人听出抑扬顿挫,让人听出举重若轻。难怪庄子说,这种声音是合乎音乐的:有旋律,有节奏,有轻重快慢。

这当然是艺术,庖丁将解牛这种下里巴人的五大三粗的野蛮行为,做成了阳春白雪的文明艺术。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庄子所谓“目无全牛”,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入了解之后的境界。一个优秀的“庖”,他不仅要知道牛的长相,哪里是头,哪里是腿,他还要透过表面看到牛的内部的生理结构,哪里有骨头,哪里是筋络。目无全牛,要求对事物的本质,有着清晰而充分的认识;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现象,还要掌握事物本身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庄子所谓的“道”了吧。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自然地牛也有“牛道”。这所谓的“道”,自然是要比一般所谓的“技术”(也称“术”)高得多的境界。“术”是方法层面的,是操作的;“道”是哲学层面的,是指导操作的,是一通则万通的理念和意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了解了牛的生理构造,懂得了事物的内部机理,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可以凭借超越感官的“心”和“神”,来操纵事物,这就是所谓的“神遇”。眼耳鼻舌的感官所获,只能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真正深入事物的本质,必须也只能依靠“心”、“神”,这就是所谓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如此,就可以“依乎天理”而行事。此处讲的“天理”,就是“天道”,就是事物的自然而原本的样子,就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就是庄子所宣扬的高于一切的“道”。“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良庖”,就是“良好的‘庖’”;他们一般来说每年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来割肉。“族庖”,就是“一般的‘庖’”;他们一般来说每个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来砍骨头。而“优秀的‘庖’”则“游刃有余”。“游刃有余”,是一种高屋建瓴的卓越,是一种闲庭信步的洒脱。要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需有两个条件:一是所用之刀要够薄,二是施展的空间要够宽。庖丁说,刀刃是“无厚”的,那关键就在于要找到任人施展的空间:“节者之间”——也就是上文

说到的“大郤”“大窾”。这种空间,只属于“目无全牛”者,只属于懂得了“道”的人。所谓的“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规律。懂得“道”的人,是用不着和“困难”面对面的,他会在“困难”和“困难”之间找到缝隙,他会绕道“困难”的一边,从旁超越它,继续赶自己的路。如此“游刃”,必定“有余”,也就必定轻松如意。

庄子所谓的“游刃有余”,和“经验”有关,但又“无关”。其“有关”,在于一个优秀的庖丁需要在实践经验中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其后,就和“经验”“无关”了。一个“目无全牛”的庖丁,他的眼里掌握了牛的各个生理构造,哪里是“骨头”,哪里是“经络”。然后,他要在这些骨肉之间找到“大窾”找到“大郤”,于是,便能“游刃有余”。也就是说,一个人了解了事物的内部规律之后,剩下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努力寻找到各种“有”之间的那个“无”,然后在“无”处下工夫,便是所谓“游刃有余”。

知识迁移

文言文阅读

陆游家训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B.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C.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D.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2)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参考答案

1.A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例如,文言标志性词语“者”“若”“之”;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父兄”。句意: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

2.(1)用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训导他们,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2)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遗恨。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训、游、药石、后悔。

拓展阅读

庄子的意义

《庄子·外篇·天地》里写了这样一则故事: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佚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在这则庄子借菜农之口反对用机械灌溉以节省人力的故事里,可以看出庄子的初衷:反对机械对人的异化,勿使心为形役、人为物役,勿使人心陷入尔虞我诈、处心积虑的“机巧”之事与“机巧”之心,要求人保持纯真的本性。当然,庄子反对技术的进步并不单纯针对人心的异化,还有对人力的开采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担忧,所以他还在《庄子·胠箧》里说:

“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鉤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反对“异化”与“物役”的思想呼声(李泽厚语),也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的反拨。

然而庄子的善意初衷似乎是落空了的,人类的历史并没有如他老人家所希望的理想境界运行,回到他那想往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的混沌之初,从而摆脱由人类社会的纷争所引起的一切束缚和羁绊,在回归自然中恢复和解放人类的天性,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恰恰从相反面运行,在人类“机心”的运筹谋划与你争我夺的动荡不安中维系生存。人类的每一步前进都粘连着血与泪,原始社会的“弱肉强食”;奴隶社会赤裸裸的残酷压迫与剥削;封建社会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资本社会的“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尔虞我诈,唯利是图;漫长历史中为争权夺利而起的部落与国家之间的战争屠杀,让白骨成山丘,千里无人烟······几千年文明的历程总伴随着馨竹难书的苦难与罪恶,人们的身心跌入自身欲望的牢笼,为财富、野心、权势、贪欲所支配和统治,在国家机器与世俗人情的天罗地网中无可逃遁。好不容易付出了巨大漫长的代价到达了历史进步的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却带来人类最大规模的自相残杀与犯罪(如近代世界大战);即使到了宣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的泛滥与工厂的普遍带来的却更是人心的彻底异化,数以亿计的打工人群以仅够自己温饱的清贫换来了大腹便便的巨富商贾,以及一年一度与民生毫不无关的“福布斯富翁排行榜”的热闹喧嚣,民工在工资无望的情形下被迫跳楼被城市媒体冷酷地公布为“民工跳楼秀”,大批贪官污吏,暗饱私囊,为免东窗事发,纷纷卷款外逃;而旨在为人类谋福的核能研发,却给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污染与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触目惊心。人类的历史似乎印证了庄子的担忧。古代氏族部落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杀伐与残酷吞并,很早就揭开了中国历史“仁义礼智信”那温情脉脉的面纱,而作为中国古代伟大人格象征的孔夫子,他的许多话,也被残酷的大量历史现实验证为迂腐的空谈。

但又不尽然。固然历史总是在悲剧中踉跄前行,生产力的提高总是沐浴着血与火的淬炼,催生制度进步的暴力革命总是以大多数人的宝贵生命为代价,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违背初衷的巨大灾难(如核武器的使用),但从总体上看,以上种种依然为全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最广

泛的利益。残酷的革命战争在留下需要长时间治理的创伤的同时,也彻底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和邪恶的压迫阶级,促进了历史文明的巨大进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在阶级矛盾的血与火中顽强递进,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山洞、茹毛饮血、钻木取火以及整天像动物一样忙于觅食的极为简陋的生存环境中,一步步进化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商场超市,高楼大厦”的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人类使用的工具从石器与木棒进化到电脑手机与先进机械······总之,人类在几千年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运用自己“机心”的智慧从事复杂的“机事”,与一切外部环境的困苦和自身低劣的人性作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了无数代人的千辛万苦,终于一步步营造了自己美好的家园,创造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虽然今天社会在繁荣的表象下,如前所述,依然潜藏着各种不容忽视的矛盾与暗流潜涛,但现代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厚重积淀已经不可阻挡地彰显它带给人类生存的巨大优越:制度进步,法律健全,科学发达,医疗先进,城市繁荣,物价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富力强,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这一切进化的源头,说一万道一千,恐怕不能不追溯到庄子所曾痛斥过的“机事”与“机心”。

历史已经替孔子回答了庄子当初提出的批判,因为正是儒家积极进取的文化符合与引导了中国几千年文明进步的历史。事实上孔子当年是回答了庄子的批判的,在那则故事的后段,“子贡”对于“为圃者”的反问无法回答,感到十分羞愧,所以他返回鲁国后请教孔子,孔子答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孔子回答的大意是:“那是研修混沌氏主张的人。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善于调理自身内部的修养却不善于治理外部世界,不懂得顺乎时势以适应外部的变化。那心性如此素洁,清静无为到原始质朴,体悟真性拥抱天性,优游于天地世间的人,你怎么会不觉得惊异呢?况且混沌氏的修养之术,我和你又怎么能够理解呢?”-----如此说来,庄子的主张既被孔子否定,又被历史证明为错误,是否便毫无价值呢?恐怕不能这样看,也不能过于苟求古人。我们固然不能苟同庄子那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否定现实的认识与主张,更不能同意他那希望回到浑浑噩噩无知无识的动物性自然生存的状态,因为动物性的自然生存不可能是人的理想生存,但他那“机心存于胸则纯白不备”的企求不正是今天在物质文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精神文明”吗?在人性“异化”与“物役”日趋严重的今日,不是更要在匆忙的生活中寻求精神的超脱和心灵的纯洁吗?回归自然不是让自己身心得到彻底放松的一种最佳方式吗?还有,现代工业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地震频繁,海啸突发引发核泄漏,干旱与洪涝几乎同时间地呈现两极分化,河流污染,神秘致命病菌引得怪病频发,南极融化······这些,难道不是庄子早就尖锐警示过的吗?如果我们能从中获得启迪,在发展现代公业经济时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重视和预防,就不会为上述那些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而头痛。

孔子的话虽已让历史作了验证与回答,成为历史的主流,但也不能视庄子的提问是一个历史的笑话。如果说儒家文化代表着积极进取,指向的是人类渴望支配万物本质与规律的实践理性,以及改造外部环境以适应人类生存的主观创造精神,那么,庄子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超现实的抽象思辨和处世智慧,指向的是一种超利害、泯生死、同是非的人生审美态度,以及对一种理想人格标本树立的观望(如庄子的“逍遥游”)。如果说儒家文化是入世的现实主义,“兼济天下”(天行健,君子也自强不息),那么,庄子思想则是出世的浪漫主义,“独善其身”。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实际上是对儒家文化空白的补充,对儒家文化当时还没有充分关注的个体生命的身心健康与道德修养进行了重视,提出了什么才是人的“真实存在”的问题,也尖锐地触及到人怎样才能超越主客观环境而“自由存在”的深刻哲学课题,从而“儒

道互补”,二千多年来共同构建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共同完善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这,正是庄子的意义。

(青袖爱思想)

《 庖丁解牛》知识梳理

《庖丁解牛》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庄子(约前369一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家贫,但拒绝楚威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其哲学思想达到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作有《庄子》。 二、字词梳理 (1)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2)文惠君:即梁惠工,战国时魏国国君。 (3)所触:接触的地方。 (4)履:踩。 (5)踦:支撑、接触。意思是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 (6)砉然向然: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向,同“响”。 (7)奏刀騞然:进刀时发出“騞”的声音。奏,进。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 (8)中音:合乎音律。 (9)合于《桑林》之舞: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10)乃中《经首》之会: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乃,又。会,音节、节奏。 (11)盖:同“盍”,何、怎么。 (12)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13)进乎技矣:超过技术了。进,超过。技,具体的操作技术。 (14)无非牛者: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意思是跟一般人所见的一样。 (15)未尝见全牛也:未曾看到完整的牛了。这是说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解的东西。 (16)臣以神遇而不以日视: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用眼睛去看了。臣,庖丁自称。遇、接触。 (17)官知止而神欲行: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意思是,解牛时可以不用感觉器馆,而只靠精

《庖丁解牛》优秀课程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设计 【设计思想】 《庖丁解牛》是《庄子》书中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短小隽永,写法灵活,充满生活气息,且深蕴哲学理趣。本课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参与对话,由言及文,因文及道,运用品读涵泳、研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场面描写、人物的刻画,领悟生动形象的叙述描写背后的理趣和简洁议论之深藏的意蕴,采集文言之美质,陶冶情操,培养情怀,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教案目标】 ⒈积累本课常见文言字词,掌握重要文言句式和脱胎于本篇的成语;赏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 ⒉通过细读庖丁对文惠君所言之“解牛经”,梳理其“解牛之道”的三重境界,进而理解“养生之道”的含意,从而领会庄子散文说理的艺术魅力。 ⒊通过补充相关资料拓展探究,认识“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案重点】 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场面描写与人物刻画。 【教案难点】 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由此而探究“庄子之道”的内涵与启示意义。【预习布置】 1.通读《庖丁解牛》部分,自行疏通字词句。

2.思考:《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案时数】1课时 【教案过程】 一、设计导语,激趣引入 ㈠导入 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弃圣绝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㈡解题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庖丁: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一则怎样的故事,庄子讲这个故事的主要用意是什么?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诵读积累,理解翻译 ⒈师生问答,简介庄子及其主要思想。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世称“老庄”。他曾

庖丁解牛知识点

庖丁解牛 一、文学常识及内容要点 1.《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一则为阐明养生之道而写的寓言,作者是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人物,继承并推进了老子的思想,后人将他们合称为“老庄”。 2.《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对话体散文著作,该书由庄周及其门徒、后学共同编著完成,现存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著作。用 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庄子》一书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奇巧的结构,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书中处处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充满了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讽刺。 3.庄子认为,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像庖丁一样,做到游刃有余。 一、实词 庖:厨师。解:剖开、分割。履:踩。踦:支撑、接触。砉:象声词。騞:象声词。 中:合乎。会:节奏。道:天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方:在。 遇:接触。官知:视觉。神欲:精神。批:击。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 窾:空。因:按照。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軱:大骨。硎:磨刀石。恢恢:很宽绰的样子。謋:象声词。委:卸落。 二、一词多义 善: 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擦拭 族: 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庖丁解牛》知识讲解

庖丁解牛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其哲学观点,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行云流水的文笔。 2、学习《庖丁解牛》,从课文的故事中领悟: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3、赏析文中所创造的庖丁形象,掌握稳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着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一生着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字词汇总 通假字 砉然向然(向,通响)????????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 一词多义 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 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然砉然向然/ 因其固然/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乎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而况大軱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古今异义词 (1)所见无非全牛 无非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庖丁解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庖丁解牛 通假字: 砉然向然? 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 技经肯綮之未尝?通“枝”指支脉。??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 一词多义: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乎?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 ??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于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古今异义词: 奏刀騞然????奏:古-进;今-演奏,奏乐。??? 乃中《经首》之会??会:古—节奏;今—表示能力,会议。??? 进乎技矣???进:古—超过;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依乎天理??天理: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道。 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行,动作;为,因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因其固然?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连词,表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吾见其难为?难为:古—很难下刀;今—使人为难。

庖丁解牛教案2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 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三: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魅力 1:文本预习检测: 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见投影) 2:生自读文章画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一起讨论解决(课前准备) 3:欣赏“解牛之美” ○1 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2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解牛的场面之美 二.疏通课文中词句 针对以下疑难词句以下指导:

庖丁解牛解析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名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注释: ①覆:踩。 ②踦(yǐ):支撑,接触。指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③砉(huā)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庖丁解牛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①动词,解;②介词,因为) 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都是介词:因为)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0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砉然响然(①象声词词尾,②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 乎的用法见课后习题 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表比较。)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句中音节助词) 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庖丁解牛》课文全析

《庖丁解牛》课文全析 事物 比喻 刀子 人的生命/精神 牛身體的複雜結構 世事的紛繁及障礙 解牛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方法 養生之道 良庖及族庖 良庖 族庖 未能參透事物所隱藏的道理 不能順著自然法則去做 不明事理,喜歡蠻幹 2.莊子藉庖丁解牛所述的養生道理,說明: 2.1莊子以解牛為比喻,說出應世者處事好比解牛一樣,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 問題徵結所在,所謂「依乎天理」,能順其勢而為,事情才能被解

決。 2.2解牛有時會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好比行事遇到障礙,便要巧妙地避過,且加倍小 心謹慎,集中精神去應付;於是事情便可得到解決,生命便可以不受損,盡享天年。 2.3由於庖丁解牛得法,所以十九年而刀刃如新,這就好比人生處世,面對種種困難, 仍能保持完好的生命而不受損。 3.寓言說理的效果: 3.1故事雖為虛構,然而含有勸戒、諷諭的作用。 3.2借此喻彼,使深奧的道理簡單化。 丁、論在證先的手法: 1.手法:前文先概括論說養生的道理,下文再舉出文惠君問庖丁解牛的寓言作證。 2.好處: 2.1文章的主旨能「開門見山」,呈現在讀者面前; 2.2突出主題,使人較易理解及接受; 2.3理例相輔,使人一目了然,避免只論而無證,所造成的空洞、枯燥的毛病。 戊、作者說理方法: 1.層層遞進:

1.1莊子把解牛的經歷分三個階段去寫:「所見無非牛者」、「未嘗見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把解牛之技術逐層提升,層層遞進。 1.2莊子以宰牛之道理去說明養生之道。「族庖月更刀」、「良庖歲更刀」,庖丁「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保養刀就如保養精神,逐層說明。 1.3先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再以文惠君對庖丁之讚歎,引出庖丁對解牛的見解,最後寫文惠君領悟到養生之道,層層深入。 2.善用比喻: 2.1莊子借「族庖」、「良庖」及「庖丁」對運刀解牛之不同方法,指出能否好好保養刀子,從而暗喻他們是違反養生之道的人,把養生之哲理具體而形象地呈現出來。 2.2莊子以庖丁解牛比喻養生之道。 2.3莊子借「刀」、「牛」作比喻,牛體比喻在繁雜社會中要面對的事,刀就是人的生命,解牛的過程是人生的歷程。 3.善用對比: 3.1莊子以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知識作對比,從而指出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說明這是危害生命的。 3.2以「族庖」、「良庖」的不懂運刀,令刀「折」、「割」,對比於庖丁的「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反襯庖丁技藝高超,而且深明解牛之道。 3.3庖丁解牛前後之技術作一對比,初時解牛,無非全牛;三年後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归纳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表比较。)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句中音节助词) 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后面的助词。)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4)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2、古今异义 天理: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依乎天理。) 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 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因其固然)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3、通假字 向——响(砉然响然。) 盖——盍,何,怎样。(技盖至此乎?) 善——缮,修治。文中指拭擦。(善刀而藏之。) 4、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次作状语,每年,每月。) 5、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

通假字: 1.砉然向然。向:通“响”,拟声词 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怎样 3.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 4.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 虚词: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介词,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而 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②而况大軱乎连词,表递进 ③提刀而立连词,表修饰 ④善刀而藏之连词,表承接 古今异义: 天理(“依乎天理”)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因其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每至于族”)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无非(“所见无非牛者”) 古:没有不是 今—只,不外乎 遇(“以神遇”) 古:会合,接触 今:碰见、遇见 行为(“视为止,行为迟”) 古:行,动作;为,因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词类活用: ①足之所履履,名词作动词,踩。 ②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做状语。 ③而刀刃者无厚厚,形容词做名词,厚度。 特殊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④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句 ⑤如土委(于)地省略句

《庖丁解牛》赏析教学内容

《庖丁解牛》赏析 《庖丁解牛》开篇将庖丁解牛的过程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将其解牛的动作形象化的描绘给了读者,呈现于我们感官的并非是在解牛,简直就是在欣赏一部“动作”篇。紧接着从文惠君赞叹、询问引出庖丁回答的一段话,这段答话层次分明,先总括一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然后分述原因和过程,最后又以文惠君的话作结,环环相扣,十分紧凑。并由之反映庖丁解牛三个境界,使我们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一、以“刀”贯穿全文 奏刀——释刀——更刀——动刀——提刀(神态)——善刀、藏刀(精心),写出庖丁深得解牛之道,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 二、三个境界的分析 第1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这是积累上热知阶段,也是专心致志于学习解牛阶段,反复实践的阶段,通过“更刀”的过程。是认识阶段。 第2境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才可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第3境界: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1.娴熟的技艺来自“依乎天理”,故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2.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解了数千头牛,仍“新发于硎”这也用一个角度表现出他解牛技艺的“游刃有余。” 3.庖丁的解牛从不掉以轻心,每次都如此。“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说明他真的是“道也,进乎技矣”。 从庖丁解牛的感受而言,当初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说明这个阶段的庖丁还不熟知牛的内部构造,摆在他面前的只不过就是一头活生生的整头牛罢了,而三年之后,却“未尝见全牛”。显而易见,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与历练,三年之后的庖丁似乎精通了解牛的技巧,详细、准确地把握到了牛的整体结构,在精神领域里,可以将牛的整体空间打破分解的支离破碎。但更为深奥的境界是接下来

庖丁解牛知识点(师)

庖丁解牛知识点(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总结 重点实词 1.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履:踩,名作动)(踦:支撑、接触。) 2. 莫不中.音(中:合乎) 3. 乃中《经首》之会.(会:节奏) 4. 进.乎技矣(进:超过) 5.批大郤,导.大窾(导:顺着、循着) 6.因.其固然(因:按照) 7.如土委.地 (委:卸落) 一词多义 善: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重点虚词 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因为。) 乎 ①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可不译。) ④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 ①奏刀騞然 (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 而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 (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 (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连词,表承接。) 古今异义 天理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4.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 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2

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庄子》,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庖丁解牛庄周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道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 【庖丁解牛庄周注释】 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砉(hùa画)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 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8)盖:同“盍”;亦即“何”。 (9)进:超过。(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庖丁解牛翻译赏析

庖丁解牛翻译、赏析 庖丁解牛翻译、赏析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12),砉然向然(13),奏刀騞然(1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15),乃中《经首》之会(16)。 文惠君曰:“嘻(17),善哉!技盖至此乎(18)?”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9)。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20)。依乎天理(21),批大郤(22),导大窾(23),因其固然(24),技经肯綮之未尝(25),而况大軱乎(26)!良庖岁更刀,割也(27);族庖月更刀(28),折也(2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0)。彼节者有间(3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3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34),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35),如土委地(3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3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8)。” 字词解释: (11)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12)踦(yǐ):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13)砉(huā)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向,通“响”。 (14)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1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1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17)嘻:赞叹声(或譆:通“啊?”)。 (18)盖:通“盍”,何,怎样。 (19)进:超过。 (2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21)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22)批:击,劈开。郤:空隙。 (23)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ǔan款):骨节空

庖丁解牛学课文

【适用人群】 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自学能力,会查字典;希望提高自学能力的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大中学生,需要完成从被动跟从的英语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的转变,把学习英语变成一种乐趣。 被动学习的极致是满意,只有为乐趣而学习才能达到卓越。 【适用教材】 本流程适用于任何优秀英语教材的自学,比如《新概念英语》。在校生也可以用执行这个流程来学习英语教材,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学习流程】 第一步: 扫除单词(大约30分钟) 1. 生词扫描:用一本书盖住课文后面的单词表解释部分,试图说出每个单词的中文(或英文)意思。把说不出来意思的单词用铅笔轻轻做上记号。 2. 制作生词卡:把所有生词制作成生词卡片。 3. 循环扫单词:用循环记忆法将卡片上的单词熟记。 说明: 1. 平常的学习中,很少有同学会踏踏实实把这个环节做好。常常都是急功近利地直接进入阅读。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阅读中遇见生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即使你很勤劳,兢兢业业地把生词都查出来,阅读过程却因为这些活动的干扰,理解活动的意识流就会经常被打断,变得不流畅,全然丧失了阅读的乐趣。打一个比方,读一篇有很多生词的文章就像吃有砂粒的米饭,你是喜欢每吃一口都选里面的砂粒,还是先把砂粒选干净再踏踏实实地吃饭呢? 2. 记熟生词后的阅读是别有洞天的一番体验:阅读中你见到的单词卡上的生词时略加思索,基本都能够想起来其语意,从而整个阅读对生词的遭遇都是一系列的挑战和成功,充满喜悦,非常具有成就感。而且阅读过程中能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形成相对完整的语意理解,理解意识流流畅,因而你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英文阅读于是成为一件赏心悦目的活动,你会逐渐对英文会产生亲切感。 感悟:有准备地去做一件事情会如鱼得水;仓促行事往往会捉襟见肘。 第二步: 读懂课文(大约1小时)。 1. 初读课文,在不能理解的地方用铅笔轻轻划一道线。 2. 把阅读中遇到的生词查字典做成卡片,用循环记忆记完单词。 3. 利用注释,字典和其它工具,完全弄懂课文,必要时候可以在课本上做注释。 4. 再读第二遍课文,在阅读不流畅或者理解不流畅的地方(理解断点)轻轻下划线。读完后回头在断点处多朗读几遍。 5. 重复3和4直到能够流畅阅读为止。 说明: 阅读是英语课文学习的最核心过程。在这里,因为我们做了第一步的准备工作,你的感受已经全然不同。很多同学往往因为没有预习,听课时没有完全搞懂,下课就匆匆忙忙就去做作业。做作业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浪费大量时间。做作业就成为一件头痛的事情。而且这些同学往往作业一交就束之高阁,等到考试前再来复习时,已经人走茶凉,脑海里只有一些零星的残留记忆像鬼火一样闪烁。在考试前就得把很多东西得重新再学一遍。考前的复习,变成了重新学习,你哪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情呢?所以,这个过程不完成好,一定不要着急去做作业。

庄子的《庖丁解牛》赏析

周俊妍 摘要:《伙头解牛》是先秦思维家庄子的名篇。全文以有条有理的言语,经过对伙头解剖全牛过程的描述,向人们提醒了一个事理--只要经过重复实际,控制了事物的客不美观规律,干事才可以随心所欲,应用自若,游刃缺少。这与巨大年夜首领毛泽东“实际是考验真谛的唯一规范”的说法千篇一律。 关键词:庄子;伙头解牛;赏析 《伙头解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观赏》里的一篇有名散文[1]。全文十分的特色是言语有条有理,逻辑深入,文采与哲理兼备,读来引人深思。它以以人物间问答的方法,向读者提醒了生活中的一个事理--如不经过重复实际来控制事物的客不美观规律,我们何故在干事时,完成随心所欲,应用自若和游刃缺少呢?巨大年夜首领毛泽东同志不是也有“实际是考验真谛的唯一规范”的说法么? 1、庄子散文的创作风格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代的主要思维派别--老庄学说的开创人之一。其十分的创作风格,在于充沛联合了神话的创作特点,不时经过对寓言故事的应用和虚拟,来为其哲学不美观念之论据停止阐释,而这些寓言故事又平日是采取人物间的问答来表现的。这就使他的创作妙趣横生,充满哲理性,具有合营的言语魅力。 2、《伙头解牛》赏析 《伙头解牛》便充沛地表现了庄子那妙趣横生,充满哲理性的创作风格。它可谓先秦散文傍边一道合营的“景色线”,哲理丰富,又富于“在喻言中纵情发透正言”和“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言语魅力。“解”的转义是分化[2]。从开篇起,就以笼统的举措和声响来激起读者的胃口,让读者大年夜呼过瘾。然后,经过文惠君的赞美和询问,来导入伙头的一段层次清晰而言语紧凑的回答。起首以“臣,之所好者,道也……”停止总括,关于启事及过程辨别停止阐释。在总结时再度采取文惠君的话。全文表现了伙头解牛之三大年夜境地。 (一)《伙头解牛》的文学性 1.将解牛的举措描述地活灵敏现。作者从解牛的举措与声响两个方面入手,活灵敏现地刻画了宰牛者在解牛中的全过程,让读者感遭到了活泼的情味和奇妙的艺术性。当我们浏览这些文字时,乃至认为伙头并不是是在解牛,而是在停止高难度的艺术饰演。有条有理的言语特点被包罗在字里行间。比如解牛的各类连接性的举措--手触,肩倚,奏刀……将宰牛这类充满血腥气和“刀光剑影”的现场,比方为幽美的《桑林》之舞蹈,举措形状充满美感。另外,一系列象声词的应用,以上古乐曲中的《经首》,来类比解牛的声响,异样让读者怀孕临其境之感,仿佛使宰牛现场的“惨不忍睹”酿成一曲曲幽美的音乐。 2.以“刀”贯穿全文。奏刀--释刀--更刀--动刀--提刀(神志)--善刀、藏刀(精心),具体描述了伙头对解牛之道的纯熟,表达全文当中间思维。

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教案:1.3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重点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牛:分解、分割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二、字词正音: 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huā(象声词)謋huò(象声词) 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 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向xiǎng 通“响”盖hé通“盍” 三、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一个解牛技艺娴熟高超的庖丁形象。 四、梳理课文结构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第二课时 六、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七、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解牛之道 2、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 对比突出“道”之重要 对比: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以无厚入有间 通过良庖、族庖反衬庖丁。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八、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庖丁解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精修订

庖丁解牛文言文知识点 总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庖丁解牛 通假字: 砉然向然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 技经肯綮之未尝?通“枝”指支脉。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 一词多义: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后一个:作为)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乎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进乎技矣(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依乎天理(相当于“于”,介词,可不译) 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 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于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古今异义词: 奏刀騞然奏:古-进;今-演奏,奏乐。 乃中《经首》之会会:古—节奏;今—表示能力,会议。 进乎技矣进:古—超过;今—动词,从外面到里面。 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依乎天理天理:古—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天道。 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行,动作;为,因此;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因其固然固然:古——本来的样子;今——连词,表转折。 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吾见其难为难为:古—很难下刀;今—使人为难。 重点词组: 踦:支撑,接触。 嘻:赞叹声(或嘻:通“啊”) 进:超过。 批:击,劈开.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uǎn款):骨节空穴处。 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族:众,指一般的。 发:出.硎(xíng刑):磨刀石。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怵(chù处)然:警惕的样子。 委地:委: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养生:指养生之道。

1《庖丁解牛》教案

1《庖丁解牛》问题导读-评价单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为其以后的终身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庖丁解牛》属于自主赏析文章。学习课文过程中如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大意等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同时,自主学习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互争互助局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庖丁解牛》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逐步领悟到庄子“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人生真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实现结构化预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来思考下列问题,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和学生生成的主要问题。 【知识链接】 走近大师,知人论世。 作家作品介绍见配套《同步练习》。 补充: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属于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预习评价】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结合《同步练习》完成) ★积累几个成语。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庖丁解牛》问题解决-评价单 请同学们在结构化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地讨论: ㈠欣赏“解牛之美”。 探究一: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 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探究二: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㈡探讨解牛经——读第三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