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及其改革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及其改革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及其改革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及其改革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学位论文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

的作用及其改革

导师:邓纲副教授

作者:胡勇

中国·重庆

二○○七年九月

内容摘要

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笔者从联合国的产生、宗旨、地位等方面入手,结合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论述了联合国自建立以来在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展示联合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肯定了联合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同时也否定了时下部分人对联合国作用的偏见。联合国的地位的确曾经遭受过不少的质疑,甚至还有人把联合国等同于以前的国际联盟,认为联合国形同虚设,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呼吁撤消联合国。虽然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甚至在它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曾经是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其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第三世界国家也已经在联合国当中崛起而成为举足轻重的成员,联合国正在由服务少数国家的国际组织逐渐演变成为服务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国际组织。多年来,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间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协调各国行动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国际组织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应该尊敬联合国,应该积极配合联合国的工作。

当然联合国的工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了其在调整国际关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软弱的一面,所以联合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也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才能使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其他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因为联合国的若干不足就否定它的存在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不实事求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维护好联合国的权威,并且为联合国的改革和发展尽到自己的努力;在联合国的改革方面,中国应该更多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努力促使未来的联合国向着更加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的方向发展,使未来的联合国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能够代表现代文明。

关键词:联合国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作用改革

Abstract

The United Nations that born after World War II is a great unprecedented undertak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istor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of U.N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 relation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commencing from the creation, tenet, position of U.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author affirms the position of U.N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rough displaying the achievements of U.N obtained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ield in the world, and also negates parts of people’s prejudice to the function of U.N nowadays. The position of U.N really had been exposed to much suspicion, even someone think U.N is the League of Nations before, it is only in name and has no existent necessity, they appealed to cancel it. Although at the beginning of establishment of U.N, even after a very long period of time after its establishment, thi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was an important tool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some large countries in the western to promote its global strategy, but through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its has already taken on a new look, multi-polar of the world is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the third world nations also have already grown up in U.N and become the prominent members, U.N is just changing from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erving only several nations to serving most of nations in the world. In the many past years, U.N made very big contributions to maint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afe,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ng on the aspects of th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al etc. and moderating the activities of all the countries etc. it obtained the achievements that attract the whole world’s attention, its function to the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are incomparable to any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so we should respect U.N, and match with its works.

Certainly, the work of U.N is not perfect, the practice in the last

years also exposed the sides of shortage and flabbiness in adjust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o U.N needs to reform and improve itself continuously in the practice, and only through the reform on various aspects, then can U.N display more outstanding function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economy relation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businesses. If we negate its necessity to exist only because its shortage in some way, it is an absolutely irresponsible attitude, and is not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too.

As the responsible large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hould bear her own responsibilities, maintain the authority of U.N, and make best effort in it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hina should exert her influence more on the aspect of U.N reform, try hard to make the future of U.N advance its way to be advantageo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eople's benefits more, make the future of U.N accord with the request of the ages, and represent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better.

KEY WORDS: United Nations;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y relation; function; reform

目录

一、概述 (1)

(一)有关联合国的几个基本问题 (1)

1.联合国的产生 (1)

2.联合国的宗旨 (1)

3.联合国的地位 (2)

(二)有关国际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 (3)

1.国际关系的含义 (3)

2.国际关系理论 (3)

二、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4)

(一)联合国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作用 (4)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

2.反对军备竞赛,推动世界裁军 (4)

3.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5)

4.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5)

5.小结 (6)

(二)联合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7)

1.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7)

2.为世界范围内整合自然与经济资源不懈努力 (8)

3.重视对特殊国家和地区的扶助 (9)

4.小结 (9)

(三)联合国在保护和促进人权中的作用 (11)

1.人权的含义 (11)

2.人权是政治、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11)

3.国际人权保护的产生 (12)

4.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 (12)

5.联合国保护人权的成果 (13)

(四)联合国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14)

1.国际法的含义 (14)

2.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14)

3.联合国对国际法的促进和发展 (15)

三、联合国作用之不足 (16)

(一)联合国的作用受到限制 (16)

(二)联合国大会作用之不足 (17)

(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作用之不足 (17)

(四)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作用之不足 (18)

(五)联合国专门机构作用之不足 (19)

四、联合国的改革 (19)

(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改革 (19)

(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的改革 (20)

(三)联合国的行政改革 (21)

(四)联合国改革的前景 (22)

五、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中的作用 (23)

(一)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中发挥作用的几个基础性问题 (23)

1.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 (23)

2.如何界定自己在联合国问题上的国家利益 (24)

3.如何处理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与维护国际正义

和国际秩序的关系 (24)

(二)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中的作用 (25)

1.实现《联合国宪章》宗旨,维护联合国权威 (25)

2.实事求是,积极承担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和义务 (25)

3.开展多边外交,共建和谐世界 (26)

结语 (27)

参考文献 (28)

一、概述

(一)有关联合国的几个基本问题

1.联合国的产生

联合国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1年8月14日,美英两国首脑共同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就提出了战后要创立一个“广泛的常设的普遍安全系统”。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接受《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943年10月30日,反法西斯主要盟国中、苏、美、英四国外长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主张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1944年8月10日,苏、美、英和中、美、英分别在美国华盛顿敦巴顿橡胶树园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并将其命名为“联合国”的建议。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就安理会的表决程序达成协议,即“五大国一致原则”。1945年6月25日,参加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家关于国际组织的会议”的50个国家代表一致通过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反法西斯联盟就发展为了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①

从联合国孕育、诞生的过程可见,创建联合国的初衷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这完全符合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60余年间,世界大战没有再次爆发,联合国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最重要的保障机构。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二战以后的国际关系,它是维护地区安定与稳定的保卫神。《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安理会是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是多边安全体系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机构。”②联合国安理会在国际安全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联合国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

①乔志忠:“论联合国的成立及作用”,《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9月第3期,第56页。

②梁西:《国际组织法》(修订第五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①

3.联合国的地位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来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机构,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具有国际权利和义务能力的国际法主体,是承担《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从和平共处的精神出发,根据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成为了利益不同的国际政治力量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和磋商解决问题的国际讲坛、制定国际法和国际规范的立法机构、缓和国际冲突的一条重要渠道、推进世界非殖民化的坚强堡垒、促进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有效场所。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处于中心地带,是最具世界规模、最具广泛代表性、最有国际威望的综合性国际组织。②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联合国。根据规定,凡是愿意接受《联合国宪章》义务的主权国家均可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凡是申请加入的国家,必须声明接受《联合国宪章》所载的义务,由联合国安理会推荐,须经过联合国大会2/3的票数通过方可被接纳为会员国。联合国会员国的第一次大规模发展出现在上个世纪40、50年代亚洲崛起的时期。1946年至1950年,阿富汗和印度尼西亚等7个挣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亚洲国家加入了联合国。1955年联合国一次性接纳了16个新会员国,标志着联合国会员国迅速增加的开端。联合国会员国的第二次大规模发展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觉醒的年代。1960年17个新独立的国家都加入了联合国。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联合国会员国又有一次大规模的增加。1991年接纳了7个新会员国:朝鲜南北两方、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1992年又接纳了9个新会员国:圣马立诺、摩尔多瓦、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塔吉克、土库曼、阿塞拜疆。1993年先后接纳了斯洛伐克共和国、捷克共和国、摩纳哥、厄立特立亚和安多拉;1994年12月15日接纳了贝劳。1999年12月接纳汤加。至此,联合国已有会员国188个。由此可见,联合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肯定,联合国在世界各国当中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这个国际组织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①高智华:《国际法问题新论》,群众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345页。

②施永红:“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参考消息特刊》,2006年12月24日。

(二)有关国际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

1.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首先,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一国范围内的任何关系都不属国际关系。其次,在这些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即各国政府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因为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其它一切国家关系的基础。

国际关系从内容上看具有多样性,它包括国际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关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最活跃最重要的是政治关系。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它包括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关系。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2.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论述了国际关系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呈现出活跃的景象。特别是一批北美、西欧、北欧的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他们给第三次论战带来了新的理论思路。现在称为国际关系理论(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的研究是在一战后才开始发展的。①不过,国际关系的理论也是长期以来就在其他社会科学的作品里不断发展的。许多人举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先驱,其他包括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马基维利的《君主论》也都进一步的阐述现实主义理论。同样地,自由主义也从康德和卢梭的作品里浮现,康德也常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了民主和平论的人。虽然当代定义的人权与自然法所定义的权利有着不小的差异,格劳秀斯仍在人道的根基上阐述了人们应享有的普遍权利。从20世纪直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也对国际关系的理论有重大影响。②

①朱锋:《人权与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②菜拓:《国际关系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37页。

二、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一)联合国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作用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主要工作,也是它一直以来所发挥的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联合国在这项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

在法理上,联合国确立了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的集体安全机制,并把其宗旨写入了《联合国宪章》,这是各会员国都应当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在实践中,联合国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强制行动,维护和平行动等方式开展工作,有效地遏制住了众多的矛盾和冲突,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根据《联合国宪章》的框架和原则,联合国通过充当危机调解人、协助谈判等达成了170多项和平解决方案,从而制止了区域冲突,避免了即将发生的许多战争。虽然局部战事没有间断过,但始终没有在世界范围内爆发大规模战争,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应当归于联合国。1988年,两伊战争的最终结束就是在联合国不懈努力调解之下取得的成果,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获得政治解决也是联合国长期斡旋、调停的结果,柬埔寨和平协议的签订也是在联合国的积极推动下完成的。除和平手段外,联合国也可采取其他非武力行动,比如促请各成员国实施经济制裁、武器禁运、断绝外交关系、切断同外界的运输等等,如90年代,联合国曾先后对伊拉克、南斯拉夫、索马里、利比亚、海地、卢旺达等国家实施过类似的制裁。①

联合国无愧是协调和促进战后国际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全球性机构。一旦发生国际事端,联合国大会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将对缓和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2.反对军备竞赛,推动世界裁军

1946年1月24日,第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一次决议就是设立原子能委员会,并与常规军备委员会合并组成联合国第一个单独处理裁军问题的机构。1984年改建的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是全球多边谈判会议,也是与联合国有密切联系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其工作报告的裁军组织。经过多年努力,世界裁军取得实质性进展,1972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分别在

①郭天珞:“联合国的使命不会终结”,《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华盛顿、伦敦和莫斯科签署,截止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46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1992年11月30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由联合国裁军委员会起草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至2002年6月包括中国在内已有174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署了该公约,1995年4月,参加于1968年7月签定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开会,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2003年已有186个国家缔结了该条约,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全面禁止核武器条约》。这些条约的缔结,是谋求在全球范围内裁减核武器,以求务实地消除核武器为最终目标,为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联合国也全力保障各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联合国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帮助确保应用核技术的国家不秘密发展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为70多个国家的几百个核设施提供保障。迄今为止,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同152个国家缔结了237项现行保障协定。①

3.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联合国建立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法律框架。在联合国主持下谈判缔结了13项全球法律文书,其中包括禁止扣留人质、劫持飞机、恐怖主义爆炸、资助恐怖主义和最近的禁止核恐怖主义条约;到2005年6月,已有63个国家批准全部这些条约。目前正在拟定一项新的全面反恐怖主义公约。联合国反恐怖主义委员会负责监督各国遵守“9.11”恐怖主义袭击后作出的各项承诺,并协调反恐怖主义合作。另外,毒品和犯罪问题办事处和其他联合国机构还协助100多个国家加强打击恐怖主义能力。②

4.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自1951年以来,逃离战争、饥荒或迫害的5,000多万难民得到了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供的援助,这是一项经常涉及其他机构的持续性工作。联合国通过帮助难民在条件允许时重返家园,或帮助他们融入避难国或在第三国重新定居,谋求长期或“持久”的解决办法。目前有1,900多万难民、寻求庇护者和国内流离失所者正在接受联合国的粮食、住所、医疗援助、教育和遣返等方面的援助,其中大都为妇女儿童。

当发生自然灾害和复杂紧急情况时,联合国负责协调和动员各方给受害者提供援助。联合国业务机构同红十字、红新月会以及重大援助机构和

①王国富:“联合国60年的贡献“,《渤海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5期,第5页。

②周慧:“联合国在反恐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沙大学学报》,2005年1月第1期。

捐助者合作,提供亟需的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发出的呼吁每年筹集20多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款。

世界气象组织帮助数以百万计人民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影响。联合国预警系统包括数千个地面监测器和卫星,使人们得以更准确地预测气候灾害,提供有关漏油和化学与核溢漏的处理信息,并对长期旱灾进行预测。联合国还使人们得以给遭受旱灾的区域进行有效分配粮食的援助。

联合国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24小时之内,就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派遣了灾害评估和协调工作队。同时,联合国为协助生存者迅速行动起来,给170多万人发放了粮食,给110多万无家可归者提供了住所,为100多万人提供了饮水、并给120多万名儿童接种了麻疹疫苗,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救济行动头六个月内提供的。迅速有效提供人道主义救济意味着,在大难临头的第一天过后,没有更多的人丧失生命,而且还避免了疾病爆发。

世界粮食计划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道主义机构,每年向80个国家平均9,000万饥饿者伸出援助之手,其中包括世界上大多数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粮食计划署的粮食援助旨在满足妇女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为他们经常受到饥饿的影响。学校配餐项目给1,700多万在校儿童提供了免费午餐或外卖餐,每餐费用仅为19美分。该机构的后勤能力涵盖各技术领域,从毛驴和牦牛驮运粮食到空运和卫星网监测运送情况不一而足。过去40年来,粮食计划署给世界最贫穷国家中将近14亿人提供了7,830万公吨粮食,投资额为335亿美元。①

5.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各国人民利益等等政治角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显然不是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会被少数国家的强权与为所欲为所打破,“单边主义”行径是不得人心的,最终会随着联合国的发展而变得没有意义。目前个别国家的这种行为只是暂时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它也必将随着世界的发展而消亡。

联合国是国际现实的缩影,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现象,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会反映到联合国事务当中。另外,联合国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它没有自己的军队,它每年的正常预算只相当于纽约一个州的教育预算,它

①王运祥、刘杰:《联合国与人权保障国际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76页。

目前还不能、也无力做它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联合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虽然不完美,但确实是不可替代的。当今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联合国,因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和挑战是相互关联和没有国界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有多么强大,都无法单独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对付恐怖主义是这样,对付传染病的肆虐也是如此。只有在联合国框架内,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世界才有出路。

(二)联合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

1.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联合国十分重视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生活水平,增进人类技能和潜力的发展,并为此投入了很多的资源。自从2000年以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指南。联合国系统每年用于发展的开支,除国际金融机构外,高达100多亿美元。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66个国家有其工作人员,领导着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铲除贫穷和促进善政的工作。儿童基金会在157个国家从事工作,每年支出12多亿美元,主要用于儿童保护、免疫接种、防治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女童教育。贸发会议帮助各国为发展目的最充分地利用其贸易机会。此外,自1947年以来,世界银行还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总共180亿至200亿美元左右的贷款和赠款,并支持了9,500多个发展项目。几乎所有发展援助资金都来自国家捐款。①联合国将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致力于寻求各种方法与措施,以实现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从而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对国际关系新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大部分都可归结为利益冲突,而国际关系往往受到利益的冲击,如果没有领土的争属,就不会有巴以冲突,如果没有石油的冲突,就不会有欧佩克的成立,就不会有海湾战争,如果没有经济的互补优势,就没有诸如欧盟那样的地区的经济及政治组织。而联合国在这些组织的关系协调中以及通过自身的一些运作机制把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推上了更高的发展层次。联合国成立后,通过援助与贷款对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进行了资助。2002年,开发计划署用于发展援助的资金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的28亿美元。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在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工作,提供金融和技术专业

①饶丹珍:“评联合国的作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2月第6期,第3页。

知识,帮助他们减少贫穷。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提出了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国家的经济权利和义务,并促成了国际经济法和国际贸易法的编撰。如海事组织建立了保障海上安全的标准化通讯系统;国际电信联盟通过制定规范,促使国内的基础设施发展成为全球的通信网络,实现了全世界开放式信息交流。在消除贫穷方面,大多数联合国机构都建有社会项目,为穷困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提供粮食保障。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援助已导致提高粮食产量,完善政策改革和改善地方参与,亚洲水稻农民在其援助下每年直接节约了5,000万美元的农药成本,其政府也因减少农药补贴而每年获益超过1.5亿美元。减少使用农药的环境和卫生收益估计每年超过1,000万美元。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建立了一种数额经常很小的放贷制度,使农村穷人能够战胜贫穷。农业发展基金自1978年开始运作以来,为676个项目和方案投资85亿多美元,使2.5亿多人受益。农业发展基金的全部资金都来自国家自愿捐款。1996年,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支持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186个国家签署同意了世界粮食行动计划和宣言,旨在2015年使全世界受饥饿人口减半并制定实现全球粮食保障计划。①

2.为世界范围内整合自然与经济资源不懈努力。

联合国通过各种全球性会议,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大的论坛,这有利于就国际经济、社会及有关问题达成共识并作出承诺,有利于将一个问题提上全球议事日程,这是联合国系统对国际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的又一优势体现。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加剧的迹象,它们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呼声也愈加强烈,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国际秩序的决议,先后召开了三次“最不发达国家问题大会”,呼吁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向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援助,联合国成立60年来在经济及社会发展领域的众多活动,特别是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新构建等方面,都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关系格局。它建立了新的经济法律秩序,如在1974年通过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和《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使其在新的经济秩序的确立上面有了

①王国富:“联合国60年的贡献”,《渤海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5期,第27页。

法律依据,①它在众多经济领域的行动,为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得到了合理的解决,从而稳定了其他领域国家之间的瓜葛与纠纷,使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不再风云变幻,并使各国开始了经济与政治的孤立对话,使大国与小国的利益都得到了照顾与权衡,从而使扑朔迷离的国际关系呈现出色彩,无论这种色彩的背后还有多少的不完善,但至少它比以往任何一个国际组织都更加密切了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的信任与合作。

3.重视对特殊国家和地区的扶助。

非洲是联合国一贯重视和高度优先考虑的对象。1986年,联合国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为非洲经济复兴与发展争取国际支持。2001年,非洲国家元首们通过了非洲大陆自己的计划,即《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该计划于2002年获得联合国大会认可,成为给非洲提供国际支持的主要框架。非洲大陆得到联合国系统33%的发展开支,在各区域中份额最大。各联合国机构都有造福非洲的具体方案。

随着国际社会努力促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实现持久和平,“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作为一个救济和人类发展机构,通过教育、保健、社会服务、小额贷款和紧急援助,为四代巴勒斯坦难民提供了援助。目前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登记在册的中东难民有400多万人。②

联合国通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努力,为南北和南南工业合作“牵线搭桥”,促进创业、投资、技术转让、以及成本效益高且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联合国帮助非洲各国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国家顺利管理全球化进程和有条不紊地减少贫穷。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领导着战胜贫穷的长期全球努力。“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作为一个中立论坛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各国在此平等会晤,谈判缔结协定并进行政策辩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还更多地帮助了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促使其农业、林业和渔业实践现代化并使之得到改善,确保人人均享良好营养。

4.小结

有人认为,不在联合国的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合作,也可以整合资源,

①钱文荣:“论联合国改革与联合国的未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1月20日,第12页。

②朱锋:《人权与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8页。

发展经济,比如在自己的周边地区或者一定国家范围内展开经济协作,象欧盟、东盟、非盟等等,同样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主要表现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等五种形式。的确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发展经济有其积极的作用,比如在一定范围内会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合理配置,市场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利于促进区内、区外的国际贸易。①但它始终具有局限性,属于较低层次的协作,它与透明、开放、公平的时代要求是不相容是,所以其意义远远不如在联合国框架下的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无论怎样发展,都是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二者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矛盾的,区域经济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尽管区域集团化多少具有排它性,但是我们都能看到,有成效的区域经济组织都是在尽最大努力把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衔接起来。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其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它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全球化必须在联合国的框架下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才能兼顾世界各国的以及各方面的利益。

综上所述,联合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它极大地推动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制订了大量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人权保护等国际文件;提出和推广了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新概念和新观念;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的首脑会议;筹集了数量可观的资金,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些都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个成员国大体上都得益于在联合国框架下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可

①贾烈英:“国际制度的有效性:以联合国为例”,《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1期,第2页。

以毫不夸张地说,联合国在经济方面的工作影响着地球上每个公民的工作和生活,没有联合国的世界是难以想象的。虽然出现一些藐视和挑战联合国威信的单边主义行为,但是终究瑕不掩玉。联合国既不是世界政府,也不是国际警察,它目前的作用不是绝对的优越,但是确实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最佳选择。我们衷心地期待着联合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联合国在保护和促进人权中的作用

1.人权的含义

人权(human rights),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没有自由、平等作保证,人类就不能作为人来生存和发展,就谈不上符合人的尊严、本性的生存和发展,也就谈不上人权。另一方面,自由、平等是为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服务的。自由、平等的目的是人,是使人摆脱一切压迫、剥削和歧视,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一旦脱离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和平等就必然会流于形式,变得空洞无物、失去意义。因此,所谓人权,就其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或者说,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①

2.人权是政治、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

人乃万物之灵,人是世界的主体。“天地之性,人为贵”,管子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在古希腊,“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都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对于苏格拉底的努力,也常常被后人看成是“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生哲学”。政治、经济都是为人服务的,实现人类的福祉是政治和经济的最终目标,没有人权而空谈政治、经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现在提倡“以人为本”也正是这个道理。重视人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政治、经济关系步入一定高度的必然反映,在政治黑暗和经济困难的社会谈论人权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笔者的观点是,人权是政治、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笔者之所以单独把联合国对人权的作用列出来论述,一方面是为了展现联合国对人权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人权的角度反映联合国促进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成果。

①王运祥、刘杰:《联合国与人权保障国际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3.国际人权保护的产生

二战的胜利,不仅开创了人权国际关注的新起点,也开辟了国际人权的新时代。人权保障成为了国际准则的一部分,国际人权的概念也随之产生和发展。①

联合国的成立为人权国际法的发展带来三次大的突破。首先,人权的保护从零散的有限范围变成全面的全球范围。过去只是保护宗教自由,保护少数者利益或争取对工人的较人道的待遇,其中每一项都受到不同情况的考虑,现在不再是这样了。“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是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其次,有关国际组织都把上述全球目标列入它们的宗旨中,并且(随着这些国际组织逐渐具有真正的普遍性)试图建立对世界各国普遍适用的人权保护制度。第三,建立一个旨在为实现上述宗旨并专门为此宗旨工作的人权机构——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同时赋与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以在人权方面的具体权力。②

4.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

(1)《世界人权宣言》对《联合国宪章》的补充和发展

联合国宪章生效三年之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该宣言的价值不能仅从它与国际公约不同这个角度来加以评论。宣言当时确实没有法律拘束力,但毫无疑问,它曾经是我们正在研究的联合国在人权方面所采取的全部行动的起点,现在仍然是证明这一点的重要文件。《世界人权宣言》通过前,“人权和基本自由”在国际上没有确定的内容;联合国只确切规定了不歧视原则。《世界人权宣言》列举并逐项说明了各项权利和自由,其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规定得十分详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规定得较为简明。因此,人们完全有理由确认,宣言对《联合国宪章》具有补充性法律效力。宣言表达了联合国(促使尊重人权)宗旨的具体方面和具体内容;以一系列原则发展了《联合国宪章》的相应原则,从而为各会员国提供了解释它们承担的为达到上述宗旨与联合国进行合作义务的指南。同时,联合国各机构也从宣言中找到它们以后活动的基本方向。③

①王国富:“联合国60年的贡献”,《渤海大学学报》,2005年9月第5期,第27页。

②金永健:“联合国作用不可替代”,《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③贺鉴、赖建云:“论冷战后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河北法学》,2005年5月第5期,第23页。

联合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人权宣言、公约和决议等保护了人权和提高了人们的人权观,如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1966年通过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

(2)联合国的人权保护机构

根据《联合国宪章》设立的常设人权负责机构或有权负责专门处理人权问题的机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防止歧视和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和妇女地位委员会。

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特别设立的人权机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执行情况特别委员会、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调查以色列侵犯被占领土居民人权行径特别委员会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

联合国机构系统内与人权保障有关的专门机构――国际法委员会、国际法院、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多边国际人权公约所设立的执行机构――人权事务委员会、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禁止酷刑委员会、消除对妇女一切歧视委员会、儿童权利委员会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

(3)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

目前,联合国通过的各种具有代表性和主导性的国际人权法律文件,都附带有自己的执行机制。既表现为出现争执时的解决程序,也表现为这些国际人权文件的实行程序。《国际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规定执行制度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定期报告和审议制度,二是缔约国指控制度,三是根据任择议定书所设立的个人申诉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公约委员会的联大报告制度。在联合国多边人权法律文件中,还有两点可视为执行机制的补充,一是缔约国争端问题国际法院管辖权,二是对作为违反人权的“国际法罪行”的国际惩治。①

5.联合国保护人权的成果

(1)促进人权和民主

自从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以来,联合国帮助制定了几十项有关政治、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全面协定。联合国人权机构通过调查个人投诉,将全球注意力集中在酷刑、失踪和任意拘留案件上,并造成国际压力,迫使各国政府改善人权记录。

①王运祥、刘杰:《联合国与人权保障国际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

联合国在全世界帮助促进和加强民主体制与实践。联合国使许多国家的人民得以参加自由和公正的选举,其中包括柬埔寨、纳米比亚、萨尔瓦多、厄立特里亚、莫桑比克、尼加拉瓜、南非、科索沃和东帝汶。如同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布隆迪那样,联合国向90多个国家提供了选举咨询和援助,包括监测选举结果,而且经常是在其历史决定性关头从事这项工作的。

(2)促进殖民地独立和制止南非种族隔离

当1945年成立联合国时,其中的7.5亿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都生活在附属于殖民国家的非自治领土上。联合国为80多个国家的独立发挥了作用,这些国家现在都已成为主权国家。

联合国通过采取武器禁运和禁止在体育运动中实行种族隔离公约等一系列措施,曾是摧毁种族隔离制度的一个重大因素。1994年,全体南非人民获准平等参加选举,导致成立多种族政府。①

(3)促进劳动保障和残疾人的权益

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组织)实施工作中的各项标准、基本原则和权利,其中包括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消除各种形式强迫劳动、废除童工和消除工作场所歧视。促进就业、人人均享社会保护、以及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同政府的有力社会对话乃是劳工组织的核心活动

联合国一直是为残疾人争取充分平等的先锋,促使他们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联合国已表明残疾人是社会的资源,并正在拟定有史以来第一项促进全世界残疾人权利与尊严的公约。

(四)联合国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1.国际法的含义

国际法是指适用于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以区别于国际私法或法律冲突,后者处理的是不同国家的国内法之间的差异。国际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由国际习惯组成的习惯国际法和由各国协议承认的国际约章组成的协定国际法两方面的内容。

2.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国际法是国家间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从而确立某种具体权①李开胜:“联合国在解决西撒问题中的作用分析”,《国际论坛》,2005年9月第5期,第7页。

社会经济学论文-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社会学论文 学院:木材工业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张正民 学号:100403326

当代体系下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式,讨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华、经济危机、政治与经济 正文: 首先,关于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

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国际关系基本概念P3 A.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家力量 (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P5 A.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 (三)近代国际关系P8 A.雅尔塔体系 (四)战后两极格局P10 A.国际政治格局含义,两极格局形成,当今国际政治格局 二、国际经济体系 (一)世界经济形成P17 A.国际分工 (二)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P28 A.战后科技革命影响 (三)当代世界经济格局P31 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四)经济全球化P38 A.经济全球化内涵,对世界经济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P47 A.《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反倾销协议》P50 B.《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P56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P59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P61 A.组织机构,主要业务 (三)世界银行P71 A.发展历程(特殊使命),组织构架,主要业务 四、主要区域经济组织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P75 A.含义及形式 B.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P81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P89 A.形成原因,主要内容 (三)亚太区域经济合作P94 A.亚太经合,中国—东盟自贸区 五、美国政治经济分析 (一)美国政治P103 A.美国政治传统与模式:基本文件、基本原则、政治制度 (二)冷战后外交战略与目标P109 (三)美国经济P114 六、日本政治经济分析 (一)日本政治P123

(二)日本经济P132 七、俄罗斯政治经济分析(一)俄罗斯政治P145 (一)欧盟政治P153 (二)欧盟经济P160 十、国际投资政治经济分析 (一)国际投资理论P197 A.对外直接投资 B.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 (二)跨国公司P207 A.定义 B.特征 C.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A.出口方式 B.投资方式 C.契约方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科目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 班级学号姓名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A.1967年B.1989年C.1995年 D .1945年 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A.超国家一体化组织 B .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地区经济论坛 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清算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4.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B.发达国家的发展C..北方国家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B.求同存异C.不干涉内政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6.七十七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会议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7.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与冲突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计优势不断扩大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8.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始于() 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洲C.泰国D.菲律宾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 “亲东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10.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建立的政体形式是() A.总统制B.议会制C.集权制D.君主立宪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 A .争夺人才B.发展核武器 C .维护经济安全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1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E.贸易自由化取代了贸易保护主义 13.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 A.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B.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D.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E.循序渐进的原则立场 14.下列选项中,反映冷战后南北关系新变化的有() A.南北关系中政治问题日益突出B.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 C.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日趋一致D.区域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已经取代全球性南北关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浅谈中俄关系

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接下来的2007年将是俄罗斯的“中国年”。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与北方邻国俄罗斯正走得越来越近。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俄罗斯占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而且带有突出的战略色彩。这种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这两个同时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可以预期,普京的访华将使两国在各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实质化方向发展,并对国际政经局势产生某种新影响。更重要的是,一个模型,困扰两国300年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后和平相处以期共赢的模型正在完整地搭建起来。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政府视中国为长期友好国家,两国之间拥有大量的共同利益。他叮嘱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拉佐夫积极开展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合作,在双边关系上取得重大进展。 在经过一系列的政治行动后,曾经私有化的俄罗斯石油资源重新掌握到了国家手中。这为俄罗斯以能源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打下了基础。出于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在对华石油供应上,俄罗斯一直没有表现出真正的积极态度。表面原因是俄罗斯的能源企业体制没有理顺,实际原因是,日本对俄罗斯石油的兴趣增加了俄罗斯的筹码。然而,日本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的争端成了影响俄日关系的痼疾,而中国强大的购买力也足以使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上不须过于借重日本,这可能会最终决定中国拥有优先权。据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透露,今年俄罗斯准备通过铁路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的原油,普京总统来华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就能源发展问题达成了新的协定。俄罗斯政府已经通过原则决定铺设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的原油管道,从拉佐夫的表态看,这一管道首先向中国输油的可能性很大。 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只有这方面加快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 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呈现出制度化走向。例如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协调及广受瞩目的军事合作。在伊核及朝核问题上,中俄两国配合得非常密切。双方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都是多边会谈的积极参与者。两国的合作为把问题控制在政治、外交框架之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俄“国家年”活动项目中包括了多项军事项目。在中俄总体关系当中,军事合作并不是一个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方面。不过,两个军事大国的合作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可以增进两军的互信,另一方面,对于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不利于国家安全的因素,也是巨大的威慑。两国于 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大规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中俄双方派出了陆、海、空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保障部队近万人参加演习。俄军动用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参加两国历史上这次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俄太平洋舰队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大型反潜舰、1艘大型登陆舰、1艘驱逐舰和海军陆战队的1个连,17架远程军用运输机和歼击机,普斯科夫第76空降兵师的1个连等部队参加了联合军演。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回顾]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 (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 (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考点深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2015 学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 题目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学生姓名陈超阳 学号8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生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林媛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3) 二、现今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3) 三、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变化 (3) 四、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的困局 (3) 总结: (3) 参考文献: (3)

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摘要:世界上恐怕再也难以找到像中国与日本这样微妙的双边关系了。从历史角度上讲,两国间有二千年的交往史,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大量的人员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字。然而从甲午战争,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对华政策都建立在“软弱和分裂的中国”思维之上。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近年来,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逐渐转向“政冷经凉”,引起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日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先对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做一个大致的阐述,再者着重研究当今中日关系,最后分析日本文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对华政策 正文: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在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上,伴随着彼此社会内部结构的动荡与重组以及周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与调整,日本人的眼中的中日关系有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受国际环境、中日各自国内状况及两国关系等诸因素的影响,中日之间的相互认识,大体以冷战结构崩溃为一大转折点,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而这两个时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20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它正日益深入地影响着世界各个角落。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并不仅仅在经济方面。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全球化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 使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向。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使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扩大,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呈现多重性 例如1995 年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波及到北美、拉美的发展中国家;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又引发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 波及全球,整个世界经济都受到了影响, 一些国家因此发生政治危机,并使地区稳定受到威胁。种种事实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各国经济利益相互交织, 导致了彼此间利害与共, 谁也离不开谁,也使国家与国家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 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国际战略,日渐把经济放在中心位置。一方面通过积极参与或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或协议, 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协调与合作, 以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彼此间的经济竞争,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国际竞争也日益演化为经济实力的较量, 经济成为最大的政治。这一切都为国际政治斗争注入了新的因素,使国际政治斗争从内容到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谋求经济利益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而经济手段成为实现政治目标的重要方式。 二、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新的威胁, 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提供了借口 西方国家却经济全球化为借口, 片面地强调全球化时代下世界各国的融合, 而忽视了主权国家客观存在这一事实, 宣扬内政和外交已经很难区分了,纯粹的主权几乎不存在了,在这个“地球村”里,必须放弃内政不容干涉的原则。这实际上都是为他们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继续打“人权外交”牌, 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理论依据,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的重演。其实质在于动摇“尊重国家主权”这一基本的国际法准则,为西方国家以自己认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标准构造冷战后的“新世界”打通道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就是这方面最典型的表现。而西方国家自己则并没有放弃主权,它要否定和限制的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实际上, “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否定国家主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真正对国家主权构成威胁的,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西方主要大国。他们力图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去利用这种趋势,在国际关系中建立起新的控制和调节手段,从而达到干涉别国内政的目的”。西方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权发生的某些变化进行歪曲,不过是为其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寻找借口。正是它们的行为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构成了威胁。 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世界经济发展进一步不平衡现象,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了西方国家( 尤其是美国) 的经济实力, 或者说是加强了其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 而且在短期内这种面貌很难改变,因而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 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的局面不会有明显改变, 西方国家( 尤其是美国) 仍将继续努力主宰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世界经济中属被支配对象, 在这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相对处于不利地位, 面临风险和挑战较大, 获利却相对较少。有些国家(甚至并未真正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任何好处,或者只是在其中获得毫末之利,南北差距因此在进一步扩大。 另外,当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正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来,抓住机遇,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 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中国的经济地位正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在全球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有这一切,都会动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前在世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主讲人:邹粉仙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当代(尤其是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来对目前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战略力量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外交战略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的关系进行总体研究和把握。 主要内容: ?1.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2.世纪之初的世界经济; ?3.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4.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 ?5.走在复苏道路上的俄罗斯; ?6.联合自强的欧洲; ?7.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8.发展中的大国——中国; ?9.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 ?10.国际组织和重要的国际会议。 主要参考书目: ?1.《世纪之初的国际关系》,张毓诗著,时事出版社,2007. ?2.《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第三版),冯特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世界、美国和中国——新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理论探索》,楚树龙,耿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国际组织概论》,叶宗奎,王杏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冷战后中印关系研究》,卫灵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专题 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含义: ?1.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也被称为世界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的种类: ?单极格局——一家独霸; ?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国际事务的控制权或霸权; ?多极格局——多种力量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以影响和决定世界事务的发展。 ?认识了解世界的三个层次: ?时代——最高层次,划分依据是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 ?格局——中间层次; ?形势——最低层次,指国际舞台上发生的一时一事或一国的发展变化。它通常不会影响格局和时代的稳定,但有的事件可以引起格局或时代的变化。 2.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意义: ?A 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B 了解世界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尤其是战略力量; ?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国际组织;政党;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 ?C 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D 认识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

国际政治与经济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 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世界经济协调: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解决涉及当事国各方利益的世界经济领域的问 题与矛盾,通过某种形式的协商,采取共同干预行动的行为。 3、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 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利益集团:是由以某种特定利益、政治主张、价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它对 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合自己集团利益和要求的决策。 5、政治体制: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 6、国体:国家的性质存在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应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7、转型国家: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有社会主义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历 史性剧变的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8、经济转型:是这些国家社会制度大变迁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 9、国家利益: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中国的国家利益分为四个 层次,即经济利益、安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 平共处。 二、简答、简述 1、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57)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必将进一步加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局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区域集团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支配地位。 (4)、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历次科技革命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推动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2、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60) (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区域集团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质检,在经济联系愈益密切的基础上,为了促使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在一定区域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和有效配置,相互之间采取比对区域外更为优惠、开放、自由的政策,并在机制上结成联合体以至国家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作用及其改革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学位论文 论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 的作用及其改革 导师:邓纲副教授 作者:胡勇 中国·重庆 二○○七年九月

内容摘要 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联合国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笔者从联合国的产生、宗旨、地位等方面入手,结合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论述了联合国自建立以来在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经济关系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展示联合国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肯定了联合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地位,同时也否定了时下部分人对联合国作用的偏见。联合国的地位的确曾经遭受过不少的质疑,甚至还有人把联合国等同于以前的国际联盟,认为联合国形同虚设,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呼吁撤消联合国。虽然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甚至在它成立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曾经是美国等西方大国推行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其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第三世界国家也已经在联合国当中崛起而成为举足轻重的成员,联合国正在由服务少数国家的国际组织逐渐演变成为服务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国际组织。多年来,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间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协调各国行动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国际组织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应该尊敬联合国,应该积极配合联合国的工作。 当然联合国的工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了其在调整国际关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软弱的一面,所以联合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也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改革,才能使联合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其他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因为联合国的若干不足就否定它的存在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不实事求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维护好联合国的权威,并且为联合国的改革和发展尽到自己的努力;在联合国的改革方面,中国应该更多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努力促使未来的联合国向着更加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的方向发展,使未来的联合国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加能够代表现代文明。 关键词:联合国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作用改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第18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第18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一、选择题 题点1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 1.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 ①美苏对抗中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③美 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④这种行为促成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这一趋势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的本质是() A.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B.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 C.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趋向平衡 D.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趋势 3.到1970年,东欧和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之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欧盟增加新成员 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国家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统一的国家D.欧美均衡对峙的格局 5.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国际政治与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生产要素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融合。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同时又给发展国家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发展中国家应及时调整政策,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去。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双刃剑;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前提是开放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性基础条件,降低了信息交流的成本,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生产、投资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能力的日益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发展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对全球的资源、劳动力进行配置,在全球市场组织生产和销售,

这种跨越时空的国际分工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经济运行中,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经济规则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它们使世界各国能在全球统一的市场内自由、公平地竞争,极大地促进和保障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深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使各国的经济日益以市场为纽带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已势不可挡,关于经济全球化是利是弊的问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少数发达国家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具有不确定性;关键取决于原有基础和现行对策。所以,发展中国家则要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既要很好地把握它带来的机遇,又要趋利避害,规避它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以贸易自由化为先导,进而促使金融全球化和投资的自由化,并最终导致生产的全球化。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基础、运行机制到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都将带来重大影响。以国际分工为客观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使商品和劳务的国际流通高度自由化,使生产要素的国际配置更加合理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