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力容器安装..

压力容器安装..

压力容器安装..
压力容器安装..

目录

1. 编制目的 (2)

2. 编制依据 (2)

3. 主要施工工序 (2)

4. 安装流程 (2)

5. 质量保证措施 (8)

6. HSE防护措施 (10)

7. 人力资源计划 (12)

8. 施工机具及材料计划 (12)

9. 附表 (13)

10. JHA分析 (14)

压力容器安装方案

1.编制目的

本方案是为指导浙江LNG接收站工程压力容器安装而编制,以明确技术要求和施工程序,指导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全场压力容器为6台,即低压排放罐、BOG压缩机入口分液罐、丙烷储罐、仪表空气贮罐、空气缓冲罐、氮气储罐。

2.编制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2 TSG R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3 GB50231-98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2.4 SH3510-2000石化设备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5 SH3505-1999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2.6 GB50461-2008石油化工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7 SH3514-2001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8 HGJ209-83 中低压化工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3.主要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基础复测——设备开箱验收——设备吊装就位——设备精平找正——二次灌浆——检查验收——交工验收

4.安装流程

4.1施工人员

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起重工、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所有参加压力容器安装的施工人员应熟知本程序及相关的图纸、规范。

4.2施工先决条件

4.2.1技术资料

?施工图纸齐全,施工主管技术人员已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图纸交底;施工人员已熟悉施工图纸内容。

?施工人员已熟悉施工程序内容。

?施工记录表格已具备。

?在施工前进行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

4.2.2工作环境必备条件

?土建基础达到要求,并经验收处理合格,办理过基础交接手续,基础附近的地下工程已完成,场地平整硬化。

?施工运输临时道路已整修,保证运输畅通。

?施工用的照明、用电设备及材料齐全满足施工要求。

?安装用的起重设备已到场。

4.3施工准备

4.3.1熟悉图纸和有关资料,掌握设备技术参数和安装技术要求,了解设备安装环境条件;

4.3. 2根据施工程序,确定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

4.3. 3对参加压力容器安装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压力容器安装符合规范要求和施工安全;

4.3.4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方案,准备安装用各种工、机具和材料;

4.3.5根据施工方案在安装施工前检查设备运输路线、施工现场应满足设备安装条件。

4.4基础验收

4.4.1压力容器基础使用前必须办理中间交接证书;

4.4.2基础中心线、标高等标记齐全、清晰,螺栓长度符合技术要求;

4.4.3 基础允许偏差:

4.5设备开箱验收

4.5.1设备就位前,应及时办理压力容器安装开工告知,由当地技术质量监督局批准告知,设备开箱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由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参加对设备的开箱验收;

4.5.2技术文件和资料:制造厂家压力容器制造资质证复印件、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设备总图、本体图、技术特性表、竣工图等齐全并符合规范要求;

4.5.3设备验收:设备及备件名称, 规格, 型号, 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并与装箱清单相符;外

型尺寸及管口方位与设备图相符;外观检查无损坏、变形、锈蚀等,质量合格。

4.5.4移交: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办理交接手续。

4.5.5设备保管:设备开箱后应妥善保管,防腐蚀,防损坏,丢失等,管口、人孔等应封闭。

4.6设备就位、初平

4.6.1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或技术文件要求标定安装基准线及定位基准标记;对相互间有关联或衔接的设备,还应按关联或衔接的要求确定共同的基准。

?安装前应对设备地脚螺栓进行检查,不得有损坏及锈蚀;要检查设备的方位标记、重心标记及吊挂点,对不符合安装要求者,应于补充。

?核对设备地脚螺栓孔与基础预埋螺栓的位置及尺寸。

4.6.2基础的处理

?需二次灌浆的设备基础表面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一般不低于10mm,密度每平方分米3-5点为宜。

?需放置垫铁的位置应铲平,其水平度偏差应小于2mm/m。

?具有滑动端的冷换设备基础,其滑动端预埋钢板水平度偏差应不大于1mm/m,安装前表面应清理干净,与设备底座接触的滑动面应涂上黄油。

4.6.3垫铁设置

?垫铁放置在地脚螺栓两侧, 斜垫铁应成对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3/4,垫铁组深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且调平后灌浆前用定位焊焊牢;?相邻两垫铁组间的距离宜为500mm左右,每一垫铁组宜减少垫铁的块数,且不宜超过5块,并不宜采用薄垫铁;

?垫铁表面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

4.6.4设备吊装就位

?按照工艺管口方位图找准设备的安装方向,然后利用起重机具吊装就位。

?设备的找正与找平应按基础上的安装基准线(中心标记、水平标记)对应设备上的基准测点进行调整和测量。

?找正应在同一平面内互成直角的两个方向进行。

?设备找平时,应根据要求用垫铁调整;不应用紧固或放松地脚螺栓及局部加压等方法进行调整。

?找正或找平结束后,紧固地脚螺栓并将垫铁点焊成一体。

?高度超过20米的立式设备,为避免气象条件影响,其铅垂度的调整和测量工作应避免在一侧受阳光照射及风力大于4级的条件下进行。

?经受膨胀和收缩的卧式设备,检查滑动端膨胀余量, 滑动端地脚螺栓螺母松开1-3mm, 用锁紧螺母锁紧固。对采用滑动底板的卧式设备,支座底部应进行清理,并涂润滑油。?设备安装的允许偏差(单位:mm)

卧式设备

4.7

4.7.1设备和有主法兰连接的设备的压力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设备在制造厂已做过压力试验,有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和当地锅炉压力容器

监察部门监检的监督检验证书,在运输过程中无损伤和变形,出厂期不超过半年,安装

时可不再进行压力试验复检;

?设备在制造厂经压力试验后,且用气封保护的设备,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

确认安装前若气封完好,可不再进行压力试验复验;

?设备在出厂时已做过压力试验,但在运输过程中有损伤现象时,应由建设单

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协商进行压力试验复检;

?在施工现场组装的设备,应进行压力试验;

?合同有规定时,应按合同规定执行。

?压力试验接受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督检查。

4.7.2设备压力试验的项目和要求,应按设计图样或设计文件的规定进行。

4.7.3对于不允许有微量残留液体或由于结构和支架等原因不允许充满液体的设备,可采用气压试验。

4.7.4压力试验,必须采用两个量程相同、经过校验,并在有效期内的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宜为实验压力的 2 倍,但不得低于 1.5 倍和高于 3 倍,精度不得低于 1.5 级,表盘直径不得小于100mm。

4.7.5压力表应安装在设备的最高处和最低处;试验压力值,应以最高处的压力表读数为准,并用最低处的压力表读数进行校核。

4.7.6试压前应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保持干燥,以便检查泄漏。

4.8设备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4.8.1螺栓上的铁锈和污垢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在清除铁锈后涂油脂。

4.8.2有盘管的设备安装时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4.8.3热处理的设备,在安装时要特别注意:

(1)验收时应仔细检查设备上的垫板、保温支承圈、保温钉,必须与图纸相符。

(2)设备安装过程中严禁在设备上打火。

(3)检查电焊把线是否裸露,防止电焊把线拖动过程中,在设备上打火。

(4)动火处,应有明显标识。

4.8.4设备的安装中心位置应以基础中心线为准;

4.8.5立式设备的垂直度以设备两端部的测点为准,以磁力线坠和钢板尺配合测量,成90O 测量,保证安装垂直度。

4.8.6卧式设备的水平度应以设备的中心线为基准,用玻璃管测量,用水平复测法兰水平度作为参照。

4.8.7对于卧式设备滑动端支座的长圆孔与地脚螺栓的位置应满足工况下的涨缩条件,支座板与底板应能滑动,设备配管结束后,将地脚螺栓拧松至1-3mm间隙。

4.8.8设备垫铁找正完毕后应经建设单位、监理公司检查确认,合格后办理隐蔽记录方可进行二次灌浆。

5.质量保证措施

5.1建立设备安装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确保施工正常运行

5.2 加强质量检查,严格执行质量奖罚制度。

5.2.1认真及时做好“三检一评”工作,“三检”就是自检、互检、专业检查,“一评”就是质量等级评定。

5.2.2狠抓质量通病整改,严格控制施工中的“低、老、坏”毛病,重点克服垫铁使用不规范、法兰口接管敞开及地脚螺栓弯曲或丝扣打毛等问题。

5.2.3质量检查要做到“三定一高”,即定期检查、定期整改、定期总结评比,高标准。

5.3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把好“五关”,即施工程序关、操作规程关、原材料检验关、隐蔽工程验收关、工序交接关。

5.4施工中应注意的几项质量问题

5.4.1二次灌浆要密实。

5.4.2设备人孔、接管法兰口要封闭。

5.4.3设备安装后地脚螺栓要保护。

5.4.4垫铁的层数及外伸长度要符合要求。

5.4.5设备吊装时应注意保护设备壳体。

5.5质量控制点:

6.1安全教育培训

6.1.1进点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并签定安全承诺书,否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6.1.2设备安装前由安全员组织专门的安全交底。施工人员都要认真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定,做到安全施工。

6.2现场安全管理

6.2.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统一劳保着装,正确佩戴安全帽及上岗证,否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6.2.2 1.8米以上(含1.8米)的作业即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不得以绳或其它物品作为代替安全带,作业时要检查安全带位置有无妨碍操作,而且要高挂低用。

6.2.3高处作业严禁走单梁、管道,严禁高空抛物,所有工具、材料严禁上下投掷,必须由绳索吊运。

6.2.4多层作业、交叉作业和高处作业时,应特别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

6.2.5多人工作时,必须相互注意安全。

6.2.6现场用电必须符合有关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6.2.7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必须符合安全规定(符合公司《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和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6.2.8雨天施工要注意防滑。

6.3安全用火与防火防爆

6.3.1 动火预防措施:

(1)动火区域内不得存放(留)易燃、易爆物品;

(2)易燃易爆场所,挂“严禁烟火”警示牌。

(3)高处动火要有防止下方起火的措施,如清理、隔离易燃物。

(4)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米,且与动火点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0米。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曝晒(有遮阳罩),乙炔瓶不能倒放且必须有防回火装置。

6.3.2 易燃易爆场所,设置对应的消防器材,并且所有人会使用

6.4建立设备安装安全保证体系,实行安全责任制,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现场设专职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