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陵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铜陵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铜陵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铜陵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铜陵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沈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闭门造车洞明只要自暴自弃

B . 韬光养晦清楚只要妄自菲薄

C . 韬光养晦洞明而自暴自弃

D . 闭门造车清楚而妄自菲薄

(2)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 . 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 . 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D . 关键就在于臣了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B . 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C . 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D . 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3. (9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果。导弹、卫星、嫦娥、北平。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在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舞台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勛科学家孙家栋收获如此评价。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鰾。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系列原总设计师戚发对这位老朋友敬佩不已:“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

成发韧的总结令人信服。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紫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也正是因此,中国得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的这一“特点”感受颇深。“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建设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大家面前:一是一步建成全球乃至世界主流,但不符合中国实:二是分步优先建成区域系统,但世界尚未有先例。

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该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路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地“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惟,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种”徐颖如是说。

2009年,孙家栋寿辰时,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80岁的孙家栋成了钱老口里的年轻人:“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表心的祝贺!”

(摘编自宋雅娟《孙家栋:航天赤子心》)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底,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飞行20秒钟后就爆炸了,冲天的大火让孙家栋痛哭失声。孙家栋表示,这次发射失败对自己教训最大,造成这么大的失败,是火的原因。但是最后把这原因查出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件小事,就是火箭里的一根导线,这根导线里头的铜丝质量不太好,断了。

(摘编自《新京报》2010年1月12日)

②“两弹一星”功勤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改革先锋”、“国家勋章”……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70年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9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少年时勤奋学习,青年即担当重任,老年仍坚持工作。首段的颁奖词虽察寥数语,却精练地概括了孙家栋的生平与业绩。

B . 孙家栋在苏联学了7年飞机制造,回国后造了9年的导弹,放了50年卫星。他的几次人生转折,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C . 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成果。

D . 在“嫦娥”绕月工程中,欧阳自远总是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孙家栋则更多地考虑如何去完成“绕”的目标。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以颁奖词开篇,以贺信结尾。选材典型,简要介绍了孙家栋的求学经历,重点介绍了孙家栋的几项科研活动。

B . 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全部取消了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

C . 文末钱学森给孙家栋的贺信里尊称他为“您”,这样称呼表明了钱学森对孙家栋所取得科研成就的高度赞赏。

D . 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竟然是一根导线里头的铜丝质量不太好,这让孙家栋痛哭失声。

(3)戚发轫总结孙家栋成功的原因时,说他能够“抓大放小”。而孙家栋却认为科研“不能求全求大”这两

句话分别如何理解?在文中有哪些具体体现?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12分) (2017高二下·沈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巴施蒂希追踪记

【捷克】兹丹涅克?斯维拉克

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我跟巴施蒂希相遇,纯属偶然。

1965年春日的一个傍晚,我去西里西亚大街的淋浴房洗澡。我刚脱下外套,一个五十岁开外的男人身穿雨衣闯了进来。没等我答应,便穿着雨衣径自进了淋浴房。不一会儿,浴室门“砰”地打开,那个男人走了出来,湿淋淋的头发打成绺,水从雨衣上往下滴落。他疾步走出门,身后留下一路水渍。

他就是巴施蒂希。在那一刻,我还一头雾水,但直觉告诉我,这个半路冒出来的怪人,肯定能成为“周日随笔”栏目绝好的题材。我马上套上衣服,冲出门紧随他而去。突然,他身子一闪,消失在“苏佩塔尔酒吧”里。我以几秒的时差紧跟上他,吧台里的女招待,仿佛知道他会来似的,已经为他倒好了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巴施蒂希并没有跟她搭话,而是端起酒杯慢慢呷了一口。当女招待去给其他客人送酒时,巴施蒂希起身离开了酒吧。我提醒女招待,说那人还没付账,女招待表情漠然地说:“我知道,您犯不着操心。”

我赶紧夺门而出,继续跟踪巴施蒂希到“地窖酒吧”,我刚在吧台前坐下来,巴施蒂希湿漉漉地来了,直接坐到我旁边的座椅上。侍者不发一语,为他倒上一杯雅卡玛如斯酒。他瞥见了坐在一旁的我,随即把头扭过去。

“对不起,”停顿片刻后,我开口,“我不想给您留下窥视癖的印象,我是一名记者,您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兴趣。”

巴施蒂希并不理睬我。等巴施蒂希杯中的酒见底后,我便试探他能否跟我一起再来一杯雅卡玛如斯酒。他欣然同意。

“很遗憾,先生,您是记者。”他说,“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晾晒在法律面前,我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唯独您将关于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这行不通。”

在巴施蒂希的遗物中,或许还能找到那一张地窖酒吧的酒水单。那天,我在酒水单背面立了一份声明:巴施蒂希对我陈述的一切,我仅留给自己,藏在心底,唯有待他辞世之后方可公之于世。

“先生,我是一个鳏夫,是小城区家居装潢社的一名职员,我竭尽所能让膝下五个孩子生活得像模像样。每天,我要送长女奥尔伽去学舞蹈,送小儿子雅罗谢克去幼儿园。下班回到家里,我要打扫屋子、洗衣服、煮饭,还要监

督孩子们做功课。在这种无穷无尽的生活轮回里,每个星期,我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晚上,就好似松鼠跳出飞转的轮盘那样,逃出来喝一杯雅卡玛如斯酒,在轮盘快要停止转动前再跑回去。先生,今天这个夜晚就是其中之一。”

“我选择的这一个晚上是不固定的,前提必须是那天不下雨。”

“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前提呢?”我急切地发问。

“先生,我的良知不允许我,”他继续往下讲,“把钱花在买一杯酒上。一想到灌进喉咙里的那些液体,可以给克薇塔买连袜裤,或者给雅罗谢克添置一双溜冰鞋,那么,即便最美味的酒,也是苦涩的。一天晚上,我在酒吧小坐,走进来一位浑身湿透的客人。酒吧里的酒徒们看到他的模样,发出一片惊呼:外面的雨那么大!那些准备结账离去的客人,便又坐下去,招呼侍者再来一杯。这件事启发了我。我计算了一下,对酒吧老板来说,免费给我提供一杯烈酒是十分划算的交易,因为我在酒吧一出现——您肯定也注意到了,我专门去那些没有窗户的酒吧——身穿湿淋淋雨衣的我,给人再真实不过的印象: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酒水的消费量顷刻得到提升。”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我说,“但本质上您是在欺骗公众,旨在谋取利益。您不害怕吗?”我的这番质问让他激愤得满脸通红。的确,我的话触及了他最敏感的神经。

“我没有欺骗任何人,先生。”他说,“不止一次,有人看着我湿透了的外套发问:‘外面在下雨吗?’对这个问题,先生,我始终这样回答:‘不,我刚才淋浴了。’我说的可是事实,我也承认,人们一般不会相信我来酒吧之前刚刚淋浴过,但这不关我的事。我仔细通读了《刑法》,先生,法典里没有哪一条提到,如果天没有下雨,人就不能穿雨衣!”

这就是普舍梅克?巴施蒂希。由于夜间洒水车司机的疏忽大意,让布拉格失去了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

(2016年05期《小说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以“普舍梅克?巴施蒂希去世了”开头,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来记叙主人公的故事,同时文章中多处巧妙地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B . 从“火葬场里,前来告别的,只有稀稀拉拉几位死者生前的工友”可以看出巴施蒂希在生活中是个并不受大家欢迎的孤独、落拓的人。

C . 巴施蒂希身穿雨衣闯进淋浴房,不久又甩门而去,表现了他行为诡异、举止粗野、缺乏修养。

D . 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刻画酒吧女招待和侍者的形象,从“女招待表情漠然”“侍者不发

一语”可以看出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

E . 小说中的“我”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文章正是通过“我”的追踪和发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巴施蒂希的品质一步步得以体现。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3)文章结尾说“也让这座城市缺少了一种神奇和诗意”,作者所说的“神奇”和“诗意”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即位,补殿直,稍迁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淳化三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咸平四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显上言:“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上章请罪。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明年,求致仕,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契丹入寇,上议亲征。显复陈三策,谓:“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已而契丹请盟。景德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明年正月,许还京师。至京,信宿①卒,年七十六。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宿两夜。

(1)下列对文中画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B .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

能为患哉

C .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D .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宗为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

B . 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C . 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是贬官。

D . 中国古代是等级社会,对身份不同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称为卒。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书和一处宅第。

B . 王显为人固执,因犯错不改而受责罚。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到后来被贬为刺史。

C . 王显性格谨慎,善于自我检讨。咸平四年十月,他所率部队的前锋在与契丹的作战中取得胜利,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因而请罪。

D . 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②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6. (2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问题。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后两句在抒发情感时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六国破灭,________,战不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________。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苏洵《六国论》)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 (1分) (2019高三上·安顺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洗热水澡会使人体温度迅速升高,________,延迟大脑释放褪黑激素的时间。人一到晚上就想睡觉,主要是因为褪黑激素只在夜晚分泌,通常在晚上11:OO至凌晨2:00分泌最为旺盛,________,直到早上8:OO停止分泌。如果洗完热水澡立刻上床,就会导致褪黑激素迟迟不分泌,________;即便入睡,睡眠质量也不高,可能会经常做梦。

9. (1分) (2017高二下·宜宾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条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每条建议”不要超过40个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二下·柳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周国平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3岁;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发设计团队,平均年龄36岁;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装团队近七成是“90”后,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

要求:综合三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中职语文高三模拟试卷

2019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苦恼盘缠精致迫不急待 B.须臾凫水蒴风觥筹交错 C.陶醉迤逦刺配委屈求全 D.翌日宽敞酝酿藕断丝连 2.下列语句与作家、出处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清照——《雨霖铃》 B.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鸿门宴》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D.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唯一的资格。——《莫泊桑》——《项链》 3.其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的作者是() A.海明威 B.马克·吐温 C.欧·亨利 D.泰戈尔 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古典白话长篇小说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5.下列作品属于曹禺代表作的是:() A.《原野》 B.《日出》 C.《龙须沟》 D.《雷雨》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张老师看到我们非常高兴。 B.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造成不少大城市的供应、就业、住宅、水电等日益严重。C.来自京、津、沪等城市的当年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万里长征和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老战士代表将登台高唱革命歌曲。. D.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以便扩大飞行员的视野和视敏度。 7.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一尊还酹江月 C.君子生非异也 D.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闻舟中夜弹琵琶者。...C.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9.《荀子》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10.鲁迅先生盛赞《鸿门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第一要素。() 12.吴冠中的《画里阴晴》是一篇散文,其中心是艺术贵在创新。()13.通知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提出问题,请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公文。 () 14.《离太阳最近的树》是毕淑敏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的散文。()15.戏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

2018年高三一模古诗鉴赏汇编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拟咏怀·其二十六① 南北朝庾信 萧条亭障②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③,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①庾信为南朝梁臣,奉命初试北朝西魏;但梁为西魏所灭,被滞仕魏,羞愤抑郁。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此诗作于其任北周弘农郡守时,时南朝陈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②亭障:边境的堡垒。③白狄:古民族名。 12.从题材看,本诗属于()。 (1分) A.咏史 B.怀古 C.怀人 D.羁旅 13.对本诗意境的评价最适合的是()。(2分) A.纯一混茫 B.凄惨萧索 C.苍凉壮阔 D.清幽凄冷 14.全诗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三)8分 12. 1分选D“羁旅” 13. C,2分;B,1分。 14. 5分 答案示例一:本诗首二句通过远望边境堡垒和原野上的风尘,抒发内心的悲凉,并以“萧条”“凄惨”融情于景。三四句写身居异族,眼见壮阔的黄河,更增思念故国的悲哀。最后四句用典,写自己不能像苏武那样出使匈奴保持节操,反而像荆轲刺秦不成、自己国家却最终灭

亡,表达留仕北国的羞愤;用项羽气盖世却于帐中悲歌(“时不利兮骓不逝”),表达自己在祖国大势已去时自己无所作为的亡国羁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本诗表达了留仕北国的羞愤、思念故国的凄惨、国家灭亡的悲哀,悲中有壮,壮中有悲。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远眺边境堡垒风尘,内心黯然神伤;近看关门临白狄异族、城影入浪涛平抑的黄河,壮阔中更增添思乡南归的悲凉。后四句用典,苏武、荆轲的典故点出了出使北国被滞留的身世和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国灭亡的无奈、悲痛;项羽悲歌的典故更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浩叹。 评分说明:作者情感2分;怎样表达3分。最后两句项羽的典故如果说不出,意思基本正确,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别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却分析不够也可满分。崇明县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宋代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2.从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 13.下列各项对本诗风格评价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激越高亢 B.轻快自然 C.平易俗白 D.清婉秀丽 14.古代诗歌里,秋夜听雨打梧桐往往营造失眠愁闷的境界。本诗却旧调翻新,拓宽诗境,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分) 13.B 14.本诗把五更时听到的雨打梧桐声说成最好的声音,一改前人借雨打梧桐抒发愁闷的惯例(1分)。本诗写了作者秋夜梦中醒来,凉雨打湿衣襟,但他却不因“屋漏床湿”而忧愁(1分),而是由此联想到溪流满注,进而千里稻田因雨欣欣向荣,借雨打桐叶寄托此时内心的欣喜(1分)。这一切源于作者将己心比农人之心,表达了与民同喜同乐,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由此拓展了诗境(1分)。 奉贤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高三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 立足现行高中数学教材,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同时,由于期中考试是一轮复习起始阶段的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也适当地突出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二.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每题5分,满分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由4个填空题和5解答题组成,其中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解答题为17-21题,每题12分。选考部分是三选一的选做题,10分,第Ⅱ卷满分90分。 从试卷的考查范围来看,文理科试卷均考查了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平面向量、数列等内容。突出了阶段性考试的特点。 三.试卷特点

1.重视考查“三基”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为重点,并通过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形成基本技能。鉴于此,此次考试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方面的考查. 试卷中多数题目属于常规试题,起点低、入手容易,如理科的1、2、3、4、7、13题分别对等差数列、集合、向量的坐标运算、三角运算、对数运算、定积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了考查. 另外,第9题、17题、18题、19题分别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与数列求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导数的简单应用。仍属于考查“三基”的范畴,但有一定深度,体现了《考试说明》“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的要求。 2.注重知识交汇 《考试说明》指出:“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根据这一原则,试卷注重在知识交汇点处设计试题。如理科第5题将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函数的极值相结合,第8题将三角函数的图像、周期与向量的模相结合,第14题将函数的极值与向量的夹角相结合,第16题将函数的奇偶性与导数相结合,第17题将数列与不等式相结合,第20题将数列、解三角形、向量的夹角与投影等相结合。 3.突出主干内容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完整)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 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 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 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 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 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 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 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 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 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 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 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 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 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 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 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 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 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

期中考试高三文综(政治)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高三文综(政治)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述 本试题考查了政治已复习的必修1《经济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两本书的内容,试题结构、题型、题量均与高考题相当,注重高考“一点四面”的考查,时事政治内容新颖,试题素材形式丰富,知识考查全面细致,难度系数为0.48,有一定的难度,较能满足对于高三学生当前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测评的需要。 二、考情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全年级参加考试人数有225人,平均分为47.52分,全级共及格45人,及格率20%,70分以上15人。年级最高分78分,六班的陈月珠同学,最低分12分。 (二)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答题情况

选择题哲学18、20、21错的同学较多。 2.主观题学生答题情况 38题。优点:基本没有空白卷、答题相对规范、基本都能结合材料答题。存在的问题:(1)大部分同学仅仅只是抄材料,没有根据材料的关键词进行拓展和延伸;(2)答题时部分同学都是用自己的语言,缺乏政治术语;(3)基本上没有几个同学能够答到5G对我国投资需求这方面的作用;(4)有部分同学答题时超出答题区域,导致部分内容没办法看到。 39题。大部分同学都写了,而且答题的规范性比上一次好许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审问题的能力与知识的逻辑性与专业性有待提高。 40题(1)。学生对对立统一原理基本忘记,大多数同学将问题范围等同于矛盾观的所有知识,或者只会答“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两句话,无法答出矛盾双方的关系,将问题的观点转化为课本的理论的能力不强。 40题(2)。学生基本都能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作答,但对价值观相关知识的把握还不全面,部分同学只答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但无法答到二者关系;部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索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表情包正在毁掉我们的表达能力,甚至毁掉我们的语言吗?这个设问已不新鲜,最近又频现于网络。“斗图”和连串的表情让许多人感到压力,许多网友“哭诉”,在虚拟环境中,表情包泛滥和误用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尴尬,一家英国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招募表情包翻译员。这不禁让许多人思考,表情包的使用是否损害了我们的语言能力乃至我们的语言。 ②但另一方面的事实也不能忽视。2016年,有媒体组织的“24小时无表情包生活挑战赛”有5307人参加,超过30%的人失败——无法忍受一天不用表情符号,另有三分之一的挑战者虽然成功,但表示倍感煎熬,“尴尬”是他们提及最多的感受。 ③表情包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让三分之二的语言社团成员感到难以离弃的东西是否接近,甚至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呢?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201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藏完全用表情包转写的《白鲸记》。同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辩论间隙表示,“如果全世界还有一样东西我们还能统一意见,那就是表情包了”。 ④表情包是虚拟语言生活自组织的产物。作为语言的一种可视化形式,其本质和文字相差不多。作为自然语言的拐棍,表情包在以文本交流为主的虚拟空间中提高了用户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试想,我们多少次用表情符号表达文字无法传递的实时心情?又有多少句末的“呢”“耶”被相应的表情符号取代?一个缺少铺陈的祈使句丢过来,究竟是命令还是建议,恐怕得看后面是不是跟着个笑脸。 ⑤表情包引起的焦虑本质上是表达方式对应语言生活圈层错位导致的。表情包出现在严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3(1)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②“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③“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④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与祖先交流。 ⑤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本文有删改)1.关于秦汉时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文综組赵伟吉 (2013 11 15) 1.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为自己选题、组题、命题,命题人为本组教师赵伟吉、殷冬梅。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本次月考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30道,共50分。材料题4个,共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不多。 2.学生成绩情况分析

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总体上看,选择题得分率高于非选择题,选择题平均分在30分左右,主要原因是,平时过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而,非选择题失分率较高。具体分析如下

(1)审题不认真。 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如选择题3、11、13、15 、23。 ②在材料题的解答中,由于题目设问较多,有的学生并不能按要求正确作答,如材料题41题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很多同学由于审题不清,本来平时能回答的问题但由于弄错了顺序,因而失分严重。 ③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如第44小题的第3问很多学生的回答不全面,以致影响成绩。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2、5、10、21、30小题,材料题第43题,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因素的理解不全面,出错最多的是对设问中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之类题目的区别。如选择题中3、6、11、19、26、失分较多。 (4)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主要是低分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有10多个学生,选择题得了十几分,非选题个别题一个字没写,得0分。 (5)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 总的说来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审题出现严重偏差;不能准确划分材料层次和理解材料;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准确定位教材;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doc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宝鸡石油中学李凌燕2020、9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50 分钟 2.本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个部分,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前,考生请务必正确填涂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等信息。 第Ⅰ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题。(12分,每小题 3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 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 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 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 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物理实体之中,通过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与后台具有强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相连,通过“软件定义”来实现灵活的功能配置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摘编自梅宏《夯实智慧社会的基石》《人民日报》2018.12.02)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 三、古诗鉴赏 所选诗歌并不难,难的是命题的角度,侧重于对文学作品风格的鉴赏,这一点其实是高三同学备考时容易忽略的部分,也因为这一部分知识是比较难的,所以题目不太好答。我以前强调过,高中学生应该掌握一部分古代文论的知识,像这种题目就用得上了。 13.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解析:这种题就属于考查大家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了。ABD三个选项都是写山水风景,而C项有“笛中闻折柳”一句呀,很明显的是边塞诗。 14.诗话,常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请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或“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写一则诗话。(4分)解析:估计很多同学不知“诗话”“词话”为何物,不知道也没关系,你总得知道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吧,这是古代人评析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特方式,并且题干中也说明了,用三言五语对诗歌进行简练而中肯的点评。照着葫芦画瓢吧。这种题目平时如果能练习,就是再简单不过,跟对联差不多。 15.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6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析:比较风格的题目倒是首次出现,以前多是比较手法或者感情。比较风格看似麻烦,实则简单,关键点在于能够懂得一些表示艺术风格的术语,并且能够引用诗句做具体分析。人大附要求高三的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辞典》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上海大学学报曾发过一篇李晓婉的《山水同辉,风格迥异》的一篇文章,就是分析李白和王维艺术风格比较的。我把这篇文章附在后面。 16、所谓理解性背诵其实还是相当于给上句对下句。 四、现代文阅读 17.依次填人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占据掉落炫耀B.占有溅落炫耀 C.占据溅落显摆 D. 占有掉落显摆 解析:这个题考得是近义词辨析。首先需要大家多懂一些词汇,第二需要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第一个词原句是: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甲】(占有/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占据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占有更侧重于状态。另外,这句话的宾语是“空间”,肯定应该是占据。第二句肯定是溅落比掉落更生动。第三句显摆和炫耀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显摆是北方方言,作者写的是北京的事,所以用显摆恰当一些。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将四合院鱼鳞瓦与故宫琉璃瓦的色彩进行对比,目的在于突出灰色瓦浪的力量。 B.作者重返老院,面对四合院和人们生活的种种变化触景伤怀,悲痛凄凉之情油然而生。 C.文中鱼鳞瓦上的狗尾巴草生命力顽强而持久,其枯黄稀疏的姿态表现出四合院的沧桑。 D.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不乏生动形象,细腻的文笔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这种选择题,大家要懂得命题者容易把错误点设在什么地方。A项涉及的是手法,对比的谜底是为了突出,凡是突出的内容肯定是有关文章主旨的,

2017学年海淀区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2016年海淀区高三年级期中试卷点评——语文 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研组侯忠孝 2016年海淀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已经开考,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高考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符合今年高考的命题导向。纵览整套试卷,我们发现本套试卷具有如下特点: 特点1:力求通过更广泛的素材和多样化的题目,引导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进行深层次的体悟与思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多文本阅读以“三山五园”为素材,加深考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体现继承发展传统的主题。文言文阅读用诸君简的故事,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文学类阅读选取《从一个人身上辨认出契诃夫》这篇富有艺术魅力的散文作品,引发考生对经典作品的认识与思考。 特点2:试卷整体结构相对稳定,各个板块的立意、能力考查点更为明确清晰,凸显对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本次海淀期中考试在保持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基本稳定的同时,从板块立意、考查指向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试卷力求使各板块、各题目之间的布局更为合理,考查点更明确清晰,全面考查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认识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思路。 特点3:围绕语文能力,加强对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加大试题开放性,突出考试对教学的导向意义。 例如,文言文第14题要求考生写出对于诸君简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对自己的启示。考生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深入思考,并能立足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题目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考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其思想价值,引导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又如,古代诗歌阅读要求学生分析共同体现了建安文学的“悲歌慷慨”的曹植的《情诗》和曹操的《短歌行》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试题意在扭转当前知识教学的僵化倾向,避免死记硬背,强调能温故知新,在实际运用中学习和积累。 特点4:进一步思考写作与阅读的结合,突出对思辨能力、想象能力的考查,突出对写作基本功的考查。 大作文题目一与文本联系更为紧密,要求考生首先要理解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唤醒”了我们的记忆、情感、良知和责任的生活中的某个人、某件事、某种场景、某些物件、某部作品。命题力求使阅读与写作有更深度的结合,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强化对考生认识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祝广大考生在 2012 年 高考 中取得好的成绩, 全面的了解 2012 年高考的相关重点, 请广大考生随时关注考吧 网,我们将会在后期 2012 年的高考考试中为大家搜集更多与考试相关的资料以及大量的免费试题信息,希 望对大家都所帮助。 、单选题(单选(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D 】 A . 青荇( xìng ) 佝偻( g ōu ) 罗绮( q?) 义愤填膺( y īng ) B . 会稽( ku àij ī) 携手( xi é) 遏制( è) 豁然开朗( hu ò) C . 发酵( jiào ) 阙秦( ju é) 倾圮( p? ) 朝服衣冠( zh āo ) D . 踟蹰( ch í) 繁芜( wú) 诅咒( zǔ) 约车百乘( ch éng ) 答案解析】 :( ch éng - sh èng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 A . 诽谤 肤浅 骇人听闻 永葆生机 B . 祈祷 签署 无济于事 卓有成效 C . 漫溯 簇新 砥砺品格 委屈求全 D . 昳丽 疾疹 没死以闻 膏腴之地 答案解析】 :(委屈求全-委曲求全) 3、 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 ____________ 明显偏高 ”只是一个 __________ 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 “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 ____________ 人们又叫 “豆腐渣 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 “豆腐渣”工程, ___________ 要严格质量管理, A .①制定 定量 ②因此 既 /又 B .①制订 定性 ②所以 C .①制定 定性 ②因此 不仅 /还 D .①制订 定量 ②所以 既/又 【答案解析】(① “制订 ”是创制拟定的意思, 而“制定”则是定出法规、 计划等,依据文意应选 “制定 ”。“定性” 是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 “定量 ”则是测定物质所含 成分的数量,据文意应选 “定量 ”。② “因此”是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 “所以”是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 “因 为”呼应。故选 “因此 ”。“不仅 ?? 还”表递进,“既?? 又”表并列,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 故用“不仅 /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 A .基于以往对才子类人物的认识,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放诞不羁的人吧?可是在看来 他的文章之后,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 B .企业的 “老总 ”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两种策划的捉刀人针锋相对,用了其中 的一个策划,就可能伤及另一个策划提出者的自尊或积极性。 C .物流业的前景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无论目前多成功的企业,其实都还是在摸着 石头过河,大家心里都没底。 D .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如高山流水,听众都赞叹不已。 【答案解析】:(“捉刀人”意为代别人作文章,这里用来指代 “策划者 ”不当)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 .伦敦作为第 30 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因该地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 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B .从三月十四日到三月十九日,不法分子蛊惑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甘南州进行打砸抢烧破坏活动, 致使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2.3 亿元人民币。 C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 14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无助于达尔富尔 问题,也有违体育非政治化的奥林匹克精神。 D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的高考成绩, 还暖冬的明确标准。定义中 “比多年平均值 要在反腐败上下功 夫。 /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鯤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 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 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 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 象征。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窗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鯤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他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大鹏赋》中之大鹏,“歎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这种“何必不然”,或断章取义,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 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需求,自由创造。自由创造也是后代文学创作的常态,西方流行的文本“互文性”理论,也可以来阐释中国文学文本意象的挪移与内涵的转换。阮修截取鲲鹏意象以抒情,是断章取义,夺他人之酒杯浇心中块垒;郭象对鲲鹏意象的哲学阐释,是引申说理,借《逍遥游》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李白《大鹏赋》则是自由创造,在大鹏意象中,寄托- -种冲 绝桎梏、自由飞翔的襟怀。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鯤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鲲鹏意象实现了从“有所待”到自由的转变,这促使鲲鹏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B. 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因此鲲鹏意象最终成为了他们的心理寄托。 C. “有待”和“无待”在《逍遥游注》一文中获得统一,这是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