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易、《易经》与易学

周易、《易经》与易学

周易、《易经》与易学
周易、《易经》与易学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

看了题目,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了: 同样一个主题,怎么有的时候说是周 易,有的时候说是《易经》,有的时 候又说是易学,它们到底是怎么个关 系?先简要的回答你:它们之间,既 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究 竟是怎样联系?又是如何区别呢?通 过下面的学习,列位就会明白了。我 们先从《易经》说起——

一、《易经》是一本什么书?

迄为止,在世界上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历史之 悠久、发行量之大、版本之多、争议解释之繁杂者, 大概只有中国的《易经》了。(据有关专家统计, 目前以《易经》为研究对象的书籍已经超过4000余 部。)中外很多学者一致认为,最能代表人类智慧 的书籍有三本:一是中国的《易经》,二是古印度 的《吠陀》,三是西方的《圣经》。可见,《易经》 是一本极古老的书。 3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易

经》就被列为“群经之首”,成为中国知

识分子必修的经典。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

曾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唐朝大

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

太医。”日本明治维新时的组阁原则是:

“不知易者,不得入阁。”被誉为“十七

世纪的亚里士多德”的德国伟大的哲学

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凭借《易经》的启示,

最终成就了对二进制算术、也就是现代计

算机机器内码的发明,他甚至给康熙皇帝

写信表达了对《易经》的崇敬,并要求加

入中国国籍。十九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

格尔也在自传中坦言他的辩证逻辑定律

得自于《易经》的启发。我国现代著名哲

学家冯友兰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易经》是经典中

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易学基础入门

4

当代美国高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 拉说:“过去数十年间现代物理学引起的变 化,好像在走向类似东方的世界观:宇宙的 全部现象是一个不可分离的和谐的整体。” 可见,《易经》是古往今来对人类文明发展 影响深远而又应用广泛的书。 《易经》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历来对它的 定位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它是一本中国古 代的占卜用书,有的说它是一本哲学著作, 有的认为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还有人 认为它是史前文明留给人类的无字天书…… 因此,《易经》又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的百科全书。 但是,如果我们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 发展观,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问一下 我们的祖先,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依 照《易经》的历史发源,它原本的确是 一部卜筮(shì)之书! 5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

卜筮,是人们依据已有的对自 然和社会存在变化规律的认识和经 验,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套路,对事态 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从而使人在与 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中处于有利的地 位,《易经》就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 律理论的书。它究竟是如何总结的? 我们将在后面的介绍中逐渐了解。还 是先了解它为什么称之为“易”。 卜筮之书 1 易学基础入门 6

“易”字之解 ①易为日月之象,表示日出月落的阴阳自然 变化; ②易为鸟形象,表示运动的状态; ③“易”,即蜥蜴,因环境而变色,也是取 其变化之意。 “易”义之解 ①变易。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无时无刻, 变动不居; ②不易。变化之道永恒不变,规律守恒; ③简易。虽变化之象纷繁复杂,但变化模式 的道理却表达至简,只用阴、阳两个画符 尽可包罗涵盖。 “周易”之解 ①“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②完整流传下来的《易经》是由周文王演绎 排序作卦辞、周公作爻辞,为周朝之易。 那么,《易经》的大体内容都包括什么呢?

2 “易”的注解 7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

二、《易经》的内容框架

《易经》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个叫做“经”,一 个叫做“传”。

“经”是正文,就是由卦象、卦名、卦辞和爻

辞构成的本文,共分为上下两经,上经三十卦,下经

三十四卦,总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若加上

乾坤二卦的“用九”和“用六”是三百八十六爻,)

囊括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传”是对“经”的注疏,就是注释和解释。由

于时间的久远,环境的变迁,加上语言文字的发展变

化,前人的许多文献需要后人加以注解才能让更多的

人明白,我们今天也是如此。中国古代对于文献经典

的注解方法大致有三种:注、诂、疏。注,就是对原

文字义的解释;诂,就是对文字的字形、读音的考证;

疏,就是对原文句子、篇章意思的理解和阐述,从微

言中通晓大义,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心得笔记。“经” 和“传”共同构成了经典中最重要的内容,“名不见

经传”的典故即出于此。

2 传

1 经

易学基础入门

8

相传是由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其实应该是他们 将前人留传下来的关于周易的很多注释资料进行了 整理编纂,使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更加符合当 时社会需要,能够帮助当时人们来读懂理解它。而 且,孔子的注释也仅仅代表了当时诸子百家文化的 其中一种观点。举一个例子:孔子对周易非常精通, 但是他却很少打卦占卜,为什么?因为他看中周易 的主要不是其中关于数术的内容,他甚至提出“圣 人不占”,他看中的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 高与陈,贵贱位矣”的大道理,这跟他要恢复的“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周礼是相吻合的,所以 孔子研究周易,绝大部分的精力是侧重研究它的哲 学思想。孔子整理出来的对于周易的注释,其实仅 仅代表了他的儒家观点。其他诸如道家、墨家、兵 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也都有争鸣, 也对周易有各自的研究和见解,如兵有兵易,道有 道易等等。而且从实用性和影响力来讲,老、庄的 道易比孔子的儒易更加贴近周易,不过在汉代“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仅把孔子的易传并入了 《易经》,所以我们看到的周易所附的“传”只有 孔子的,没有别家的,这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 《易经》的传

9 第一讲 周易、《易经》与易学

易 经 经

上 经 三十卦

下 经 三十四卦

彖上下篇 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象上下篇 对易经卦名和爻辞的注释

文 言 对乾坤二卦的解释

系辞上下 易经的哲学纲领,学易的必读之篇

说 卦 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

杂 卦 错卦与综卦,从卦型看卦与卦的联系

序 卦 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

传 《易传》共七种十篇,亦称“十翼”,意思是它们好像为 周易插上了十只翅膀,让这部旷世经典得以高高腾飞。这十篇 释文(注疏)分别是:《彖》(tuàn)上下、《象》上下、《系 辞》上下、《文言》、《说卦》、《杂卦》、《序卦》。它们 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周易原文做出注释,具体的内容分类可见 下表。

以上开宗明义,我们从框架上、形象上对《易经》大体有 了一个表面认识,就像相亲,有了第一印象。但是俗话说,知 人知面要知心。能否钟情牵系,还需要加深了解。下面,就让 我们对《易经》的家门身世、成长经历和内涵教养做进一步的 了解。

易学基础入门

10

周易和排列组合

《周易》与排列组合 例1:从甲城到乙城,可以乘飞机、火车、汽车或轮船。一天中午飞机有2班,火车有4班,汽车有1班,轮船有3班。问从甲城到乙城一天中共有多少中不同的走法? 分析与解: 从甲城到乙城共有四种不同的交通工具,每种交通工具都有不同的班次,无论乘哪种交通工具的任何班次都能从甲城到达乙城。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共有2+4+1+3=10(种)。 答:从甲城到乙城在一天种有10种不同的走法。 方法点拨: 这道十分简单的题目,包含了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原理——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工作有几类方法,每一类又分别有m1,m2,m3,--------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种工作的方法总数就等于各类完成这种工作的方法的和,即n=m1+m2+m3+--------(n表示完成这件工作方法的总数) 试一试: 书架上有10本故事书,3本历史书,12本科技书,黄刚要任意从书架上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例2:某班要派出一对选手参加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男选手在王刚,李健,张明三人中产生;女选手在薛红,章芸,顾芬,沈华四人中产生。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组成方式? 分析与解: 要选出一对双打选手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选一名男生,有三种选法;第二步再选一名女生,有四种选法。一旦两步完成,双打选手即产生。当我们选出

任一名男生后,都可以组成4种不同的双打选手,一共有3名男生,故有3×4= 12(种)。 答:共有12种不同的方法。 这道题目也比较简单,但同样也包含了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原理——乘法原理。如果一件工作,要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又分别各有m1,m2,m3…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工作的方法总数就等于完成各步的方法数的乘机,即N=m1×m2×m3…(N表示完成这件工作的方法总数)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计数种应用十分广泛的两个原理。再运用时,关键要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况,准确地确定用哪条原理,也就是说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区别在于:完成工作的几类方法是独立的,一步即可(如任何一种交通工具的任何班次都能从甲城到达乙城)就用加法原理;如果做事需分步骤,各步均做完才算完成整件事(如必须选好男生后再选好女生,两名选手都选好才完成任务),就用乘法原理。 拓展训练营: 书架上有4本故事书,7本科技书,王刚想要从书架上任意取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史料链接 《周易》 在道家之外,借助于老子的思维方法,用宇宙的道理来解释人世道理的第一批代表人物,是旧中国时期的《周易》学者。 《周易》是成书于周代的一部算卦书,它用“——”和“-”两种符号六层相叠、排列组合的方法,得出了六十四个复合符号,人称六十四卦的卦象,用六十四卦的卦象象征自然界及人世各种事物,用六十四卦卦象之间的异同象征事物之间的变化。算卦时,根据所得卦象之间的转换,来判断事物的好坏和吉凶。 后人将《周易》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于是形成了易学。到了战国时期,这

易经与生活

[导读]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中国周易学会西安研究员吕山峰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 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这部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 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的书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思想结晶, 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 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卦辞、《易传》语言晦涩难懂,然而却 与生活息息相关。孔子读易后,感慨“洁净精微,易之教也!”足以说明《易经》语言精深, 处处有哲理和教化之妙用。本文是我根据多年读易的体会,主要把《易经》的生活理论归纳 一些,以便参考学习。 一、《易经》与日常生活 1.衣:黄裳元吉;生活即教育。(坤六五)古人把上衣称作衣,下衣称为裳,喻意下 衣是为了陪衬上衣,君子以厚德载物,常怀忠信,舍己为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无成 有终”,这和《道德经》“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异曲同工之妙。有人认为老子思想守弱、消极,其实不然,实际上老子是解读了《易经》坤卦精神。笔者研读宗教文化典籍,曾 经在多次易经讲座中,反复强调我们要学习《易经坤卦》、《道德经》以及佛教的《地藏王 菩萨本愿经》,为其效法自然、善待众生、护念地球母亲的理念而深受感动。 2.食:君子以饮食宴乐。(水天需)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第一需要。饮食宴乐,民 以食为天,人生饮食大事,以快乐为准则。本卦从初爻到六爻,基本上包含了生存需要、安 全需要、尊重需要。相比而言,周文王《水天需》卦比马斯洛五大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要早 近3000多年。 3.住:先王以享于帝立庙。《风水涣》(涣,风行水上,患难,先王带领民众,选择 吉祥的地方建屋宇、立宗庙。注:涣,音同涣;享音同祥,帝同地。所有注疏解释都用到音 韵学。)居住,也是人生的一大追求,购房、买房,以选择福地而居住为目的。所以出现“相地、堪舆、风水”这一行业。不少学者认为,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中郭璞《葬书》中,笔 者则以为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尔雅易经十讲答案

易经十讲 第一讲(一):《易经》——人类生命的密码 1《易经》告诉人类生命密码。() 我的答案:√2《易经》凝聚了远古先辈的智慧,学《易》是接受教诲吸取天地之灵气的神圣行为。() 我的答案:√ 第一讲(二):学《易》的三个境界 1王国维用宋词描述学《易》的境界,指的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易经》是一门现代科学,它研究世界的变化,有变易,不易,简易。() 我的答案:× 第一讲(三):《易经》中的宇宙全息论 1《易》有多少卦?()A、三十二B、四十八 C、六十四 D、八十一 我的答案:C 2《易》是从必然之中看到偶然。()

第一讲(四):山术、岐黄之术、卜数、相术 1以下关于山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与自然界直接沟通 B、能直接调动正能量 C、主要内容有气功、太极拳、道术、符咒、丹道仙术等 D、山术是一门玄学 我的答案:D 2岐黄之术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养生术 D、太极拳 我的答案:D 3太极是喜回旋忌直冲。() 我的答案:√ 第一讲(五):《周易》的成书 1《周易》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易经》和()。 A、《易经》 B、《卦辞》 C、《易传》 D、《爻辞》

2人相包括()。 A、手相 B、骨相 C、面相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相术不包括()。 A、天相 B、地相 C、人相 D、道相 我的答案:D 4“三易”之说指的是()。A、连山易、归藏易、不易 B、归藏易、周易、变易 C、周易、变易、简易 D、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我的答案:D 5《易经》是一本心理学的教科书。() 我的答案:√ 6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我的答案:√

易经思想

易经思想 一.易经的自然观 普遍认为易经起源与占筮。一方面这种观点本身值得商榷,另一方面即使起源于占筮,但《易经》占筮与纯粹的巫术是有区别的。易经占筮的依据一方面是《易经》的自然观,另一方面是《易经》的辩证法思想。 《易经》系词上传一开始就阐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成,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周易系词上传》第一章)这说明《易经》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的。宇宙有阴阳,阴阳造万物,宇宙生成的自然规律也就成了万事万物的行为规范。人的吉凶也是由所涉及的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运动造成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系词来理解《易经》的自然观是十分不全面的,而要真正找到《易经》的自然观要从八卦的形成和阴阳二气的相生相克原理来理解。系词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一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词上传》第十一章)这里的无极就是宇宙生成之前的混沌状态;两仪是指宇宙生成过程中阴阳对立元素出现;阴阳对立元素的对立统一的辨证运动变生成各种事物;而事物的相生相克变决定各种事物的吉凶。 对于宇宙的生成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迷。我所接触到的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以物理学为基础的大爆炸理论,该理论认为:“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的尺度无穷小,

而且无限紧密。在这种条件下,所有科学定律并因此所有预见将来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在此时刻之前有过些事件,它们将不可能影响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可以不理它们,因为它们并没有可观测的后果。由于更早的时间根本没有定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可以说,时间在大爆炸时有一开端。”(霍金《时间简史》) 另一种科学理论是以热力学为基础的进化物理学理论。该理论的基础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当给系统供给能量,复杂系统便从平衡态逐步向非平衡态演化,从而进入了系统的进化过程。 在这一理论中,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是对“死”的定义。热力学把“死”定义为平衡态,即,混沌态。而把“生”定义为时间有序和空间有序的非平衡态。由“死”转变为“生”是由系统外部供给系统能量所形成的有序结构。普里高津把这种结构称为耗散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宇宙生成的图景:在宇宙生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态,当外界给它供给能量以后,就逐步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变。正如中国哲学描述的那样:轻轻者上浮而为天,沉沉者下凝而为地。 我个人认为,耗散结构理论更能够清楚的描述宇宙的生成过程,并对整个宇宙的运动图景也做了准确的描述。比如,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有序运动,而无数的星系又组成有序的星系集团,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所证实了的,并且是可以用耗散结构理论准确解释的。 很显然,易经对宇宙的生成的描述与耗散结构理论是非常接近的。为此,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就非常欣赏中国哲学,

浅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20200521123312)

浅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王成明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而<<内经>>乃至其它中医经典中的众多理论又源自<<周易>>。特别是<<内经>>一书,全面汲取了<<周易>>的精华,并驾御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不仅成为医学奠基制作 之作,而且是古代文人学士必修的经典之一。 周易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与它的生息变化无穷有关,是日出日落,日月交替,就是阴阳的变化消长,阴阳统治周易,阴阳也统治中医,所以医易同 源。 历代医学名家,无不在周易上下大功夫,于是易医之理交相辉映的医学名 着不断涌现。古代医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道:“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 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南、范东阳、张苗等诸部经方。又须妙 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方为大医。”人们深刻体会到,“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 具体到中医来说,中医吸收了易理的一些方法用来分析病机、指导用药。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中医与周易的关系: 一、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它们是这样循环相生的。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它们是这样循环相克的。 五行和五脏的关系,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内经〉〉说:东方属木青色,入通肝,其数为八。南方属火赤色,入通与心,其数为七。中

央属土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为五。西方属金为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为九。北方属水黑色,入通于肾,其数为六。这些理论很显然是从周易的五行与方位中导出来的。 二、阴阳与人的关系, 1、从人体的外表来分: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体表面属阳,体内部属阴;背部一面的为阳,腹部一面的为阴。 2、从人体的身体部位上说:头为木,为阳,肩为木,为阴。额为火,为阳,舌为火,为阴。鼻为土,为阳,面为土,阴。筋为金,为阳,胸为金,为阴。胫为水,为阳,足为水,为阴。 3、按脏腑功能特点分,心肺脾肝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心为火,属阴火;小肠也为火,属阳火;胃为土,属阳土;脾为土,属阴土;大肠为金,属阳金;肺为金,属阴金;膀胱为水,属阳水;肾为水,属阴水,胆为木,属阳木,肝为木,属阴木。 4、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就十二经脉而言,又分三阴三阳,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三阳:阳明,少阳,太阳。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 5、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在气之中,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6、在诊断基础也分阴阳,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总纲,阴:里、寒、虚。阳:表、热、实。 7、中药也分阴阳,四气;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酸、苦、甘、辛、咸。甘辛属阳;酸苦咸属阴。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 儒家与《易经》的关系,可以从孔子和《易传》说起。孔子及其后来的儒家对《易经》是很重视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儒学建构,不仅受到了《易经》中阴阳之间关系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阴阳相交的运动变法的启发,《中庸》就是从《易经》中衍生出来的。没有前者,就没有所谓的以“仁”释“礼”的儒学,没有后者,就没有儒家思想的灵魂——中庸之道。孔子对《易经》的重视,历史上是有明确资料记载的。相传,《易传》就为孔子晚年所作。《论语·述而》也说:“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看来,孔子是在50岁以后(有人说,孔子学《易》在68岁),才开始痴迷《周易》的,可谓相见恨晚。《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些能够相互印证的资料无疑表明:孔子对《易》是有过精深研究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孔子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据说,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正如他在上面感慨的那样:“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我们知道,孔子早期四处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得不到各路诸侯的采纳。而艰难困苦不改其志,即使累累如丧家之犬,仍然还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至于孔子的主张为什么的不到当时得不到认可呢?原因也许很简单,就是孔子那一套以“仁”释“礼”的儒学建构缺少了内在的灵魂,很容易沦为一种死板的形式和教条。而知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孔子当时并没有读到《周易》。今天的我们也许无法想像,当时看本书是很困难的,尤其像《周易》这样的书,属于官方的教科书,只能藏在周天子自己家里的小图书馆里,属于秘藏典籍,为太史只有少数的几个人才能看到。别说孔子这样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后裔,就是王公贵族也很难看到。所以说,孔子读《易》不得,是很苦恼的。孔子能最终读到《易经》,还是沾了时代的光。我们前面说过,春秋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周王室衰微以后,原来在周天子身边当文官的知识分子为了生计,都跑到各路诸侯国去了。但这些人出走,并没有空着手,临走还要捞一把,随身带走了一些东西。带走的什么?文人嘛!当然带的是书。就像今天我们很多知识分子搬家,最为珍贵的还是书籍。在被这些人带有的书籍当中,很可能就有《易经》。孔子晚年定居鲁国,当了个编纂鲁国历史的小官,才得以见到《易经》的庐山真面目。孔子看到《易经》

易经中的“和”

谈论易经中的“和” 历史与行政学院历史学 084040067 陈开彦 摘要:“和”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其最早发祥于《易经》,《易经》合和观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影响甚大。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名就是来自《易经》的“保合大和,乃利贞”,中国自古强调礼治、等治重于法治,这也是合和思想的反映。孔子强调“和为贵”,《易经》突出“保合大和”,都是一个目的;希望构建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历史上,大凡社会和谐则国泰民安,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反之,矛盾尖锐,两极分化,必然导致战争,引起分裂,人民则苦不堪言。 关键词:《易经》;合和;和谐;统一 《易经》说:“保合大和,乃利贞”,就是说只有做到合和,才能万国咸宁,才能国泰民安。那么,《易经》的“保合大和”是什么意思呢?合:《易经》的意思是博大、包容,由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合合璧:合为一体 合力:齐心协力 合心:同心同德达到同心目的,即同心同德 合适:不偏不倚 和平和:温和平缓 中和:中行不偏 谦和:不骄不躁达到和谐目的,即和衷共济 和平:和平共处 当然,《易经》强调的是中和之道;包括天时、地利、人和。 《易经》强调元、亨、利、贞 元者,大也,始也,仁也,善也。亨者,通也,美也,礼也。利者,和也,平和,义也。贞者,正也,真也。所以元、亨、利、贞的精髓是:真、善、美。 《易经》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美好)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事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易经?乾》)。《易经》之所以把元、贞作为乾卦(父卦、君卦、天卦)的卦辞,并贯穿于全书,原因就在于《易经》强调元、亨、利、贞是真善美,是君子必行的四德。 《周易·乾卦·文言》云:“龙德而正中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正中之龙德,上承于天,下开于人,因此,在天为乾,在人为健。正中之德,首要在“正”,此为“庸言之信”的“信”;其次在“中”,此为“庸言之信”之“庸”。庸者,中庸。“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是说人之所以为人者,在性情上要有一个起码的底线,有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度”。克己复礼也罢,“飞龙在天”也罢,都不能过分。克己复礼过分,则有失于“和”的原则;“飞龙在天”太过分,就必然“亢龙有悔”。过分,就违背了《易经》卦爻体系所展示的“中和”原则。 阴阳和谐是《易经》整体和谐的哲学基础。《易经》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都在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的互动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 太极图的阴阳合抱就是通过阴阳的和谐来体现整体的和谐,反映天下的事物都应该在对立中求统一,在互根互补中求生存、求发展,自然界如此,社会也是如此。 太极图为何是圆的,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圆文化,中国古典小说为何大多喜欢以大团圆作为结局呢?就是因为中国人喜欢和谐、喜欢融一,这是有几千年历史根源的。中国从尧舜禹、

十句话读懂易经

十句话读懂易经 《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句话: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郑博士解析: 1、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2、《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而《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3、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第二句话: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郑博士解析: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茶与易经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奇书。台湾大学者南怀瑾称《周易》是“哲学中的哲学,学问中的学问”。它是儒家“五经”之首,是道家的根本,亦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融合对象(以易理解释佛经)。“周易文化”应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茶文化亦是源远而流长,茶之道博大精深,更令不少人耗毕生精力钻研此道。 然而,谈中国茶道,一般人均把目光注视在儒、释、道三家与中国茶文化的渊源关系上,有人甚至说,没有儒、释、道,茶无以形成文化。应当客观地评价,儒、释、道三家在历史上既曾分别作用于茶文化,又曾综合地融会贯通共同作用于茶文化。既然儒、释、道都归根结底于《周易》,茶道是在中国本土上成长起来的文化,必然归根于“周易文化”。 中国茶道无论是对茶器、茶具、茶叶、泉水的精选,还是对品茶过程的讲究,如品茶环境氛围的营造,品茶心理素质的调养,品茶鉴赏能力的比较等,都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首先是物求自然。火炉砂铫,紫砂壶瓷杯,均要本土本色,茶叶茶汤均要本香本味。茶叶,不设色,不加香,色求清淡,味求纯真。本香本味,方可亲近自然、品韵本原。其次是人求专心。专心方能致“静”,方能与“天”沟通。“静”是茶人的一种审美修养和体验。“归根曰静”。心“静”,方可虚怀若谷、洞察分毫,象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天地万物。品茶必须是“忙”着和“闲”着的人“静”下心来。四德齐备而茶叶上等,这是客体的完美,加上主体的“虚静”,使得心灵格外空明,精神不断升华净化,“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人一旦能达到清明如镜的境地,则可以鉴天地之变,观万物之化。茶使人心静,茶使人智灵,品茶人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通玄会,可通达“天人合一”的无我境界,达到“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自由世界。所以,品茶论易,谈天说地,说古论今,交朋结友,一切的人事活动和心灵感悟都可以借助茶来表达。 茶性阴,但阴太盛则需资阳气以相补,其中真正体现了阴阳相济之理。 茶圣陆羽《茶经》所载茶具的形制充分反映了他对周易阴阳理念的理解。他在《茶经》中说:“(茶)木如瓜芦,叶如卮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棕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采得蒸焙封干,有千类万状也。” 古人深知茶道之变化,因为茶性最容易改变。茶叶也最容易吻受异味,如果包装不当,周围的气味很容易被茶叶吸收而导致茶叶窜味。茶道,将茶理寓于形式,讲求名茶、好水、美境、佳人、雅事、细器。 茶道,讲求洗茶、泡茶、闻香、啜饮各个程序,不得矫情。不同的茶,有的清淡,有的浓酽,有的在若有若无之间,有的却厚重得化不开来。 茶可以为饮,为食,为药;茶可以为听,为赏,为悟;茶可以为诗,为画,为书。中国茶道从远古的《周易》中承传了变易之道,种植有变化,采收有变化,制作有变化,品味有变化。茶道以一种奇特的形式流传世界,年年在变,月月在变,日日在变,变出博大,变出雄伟,变出壮观,变出精微。

易经

易经的奥秘 曾仕强版学习笔记 西方学者认为是一种未来学著作。 易,群经之首,与群经之始。易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诸子百家的开始。 五经是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六经是指:五经加上《乐经》,史传秦始皇焚书,进而《乐经》失传。 易的完成:人更三世,世立三古。《汉书.艺文志》:远古伏羲、中古周文王父子、近古孔子。属于集体创作。 易: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世界上最大的系统就是易经。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易经现状: 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唐装的纽扣数量、家里所挂八卦图。 三把钥匙: 伏羲八卦:宇宙最基本的秘密,阴阳。阴阳就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元素。伏羲八卦告诉人类宇宙的状况,让人类知道怎样去适应和改善。无字天书。当时只有图像。一画开天。 伏羲画卦的方法:仰视(自然界中只有人类有仰视的权利)、俯视(万物皆备于我;人为万物之灵)及广角(四面八方都要照顾到,这才叫周。)。 周易的命名:周是很周密、很周详,而且它是周流不停、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的,而不是因为这本书恰好出自于周朝。此为一种说法。 文王64卦、宇宙只有64个密码。中国人的“一而二,二而一”观点。 孔子十翼、孔子看周易,而肃然起敬,赞周易。十翼也称易传。 伏羲是谁:世界上第一座气象台台长。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中国人与偶像的关系。为人民

服务是古今中外不可改变的定律。 西方人信教,信我者得永生。中国人追求永远活在后世的心中。 易经是完全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要用自然的法则来规范现代科学,让科学协助人民过幸福的生活。 现代人学习易经的意义。自然科学+人伦道德。 纠正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如:自信,自觉,自省,自反,自律,自我,自大。 具有神秘性与道德性。 易经求同存异的思想是实现全球化的必然之路。 二、何为阴阳 往外张是阳,向内缩是阴。白天是阳,晚上是阴。平时生活里的阴阳倒转,对于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天是阳,地是阴。手心为阳,手背为阴。活动性比较大的叫阳,反之为阴。可以解答左右手互为阴阳。阳为奇数,阴为偶数。手掌的学问: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袖里乾坤。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阴阳是不分开的。 阴阳是相对的,也是不可分割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是阴阳。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礼让为先,当仁不让。 重点:阴阳是相对的,有相对才有阴阳。阴阳会变动。阴阳合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经络与航道的理解。得到知识、丧失智慧的理解。 图的初解:首先他是圆的,圆得容易变动。其次,宇宙万物追求圆满,不要伤害别人。不可以圆滑,但是一定要学会圆通。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最后,阴阳互动。有好就有坏。坏人永远是杀不完的。 阳:代表人生理想。阴:就是脚踏实地的去实现理想。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延承的灵魂,是国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从他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觉简,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准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他就像一个风向标,已经像血液一样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所在。 易经之所以能位于五经之首,就在于他的博大精深。关于易经的由来,经历了上古伏羲氏、中古神农氏、下古轩辕黄帝三代,总结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太阳月亮,山水,男根女阴相对的万物空间。到了夏商周时代,经周文王姬昌不断总结演变,形成了六十四卦,就是周易。至此,易经世历三古,人更三圣,才有了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重大飞越,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理论根基。 易经的思想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阴阳两爻为基本符号,以及由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的六十四卦为基本图形,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并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 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的法则,也就是天理和人道。易经天地人三才,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应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的法则,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在反复中保持和谐统一。这一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的所在,也是人生立身处世的原则。人若能以宇宙的自然法则来确立自己的行为规范,就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而知变,应变,适便,自强不息,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易经更是现实人生的指南,趋吉避凶的宝典。但是现代社会易经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悉,里面有很多原因,但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因为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如阴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错综复杂等,大多人们不了解所表达的是什么含意。二是因为一些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将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翻来倒去,顺推逆数,歪曲了易经本意。 所谓易占,六爻八卦推算未来,是易学中充满魅力的领域,很多人习易动机就在于此,其实甲骨文当中的“学”字,就是小孩子双手玩六爻之象,说明了启蒙要从易经开始。其实六爻占卜,是学习易经最基本的一个游戏,不停的玩摆出不同的卦象,加深对卦象的印象。真正根据卦象推断未来,要根据卦象的变化和变化的象辞爻辞以及前因后果等等客观因素来判断,解卦者的学行修为相当重要。所以起卦容易,其实就是一个提高学易兴趣的游戏,但是断卦难,事实上,易经所有的预测,只是教人看清形势,看准未来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建言,至于能否做到,还在个人的修为。卦爻中充满了但书,必须把眼前做到了,才会有以后的结果,如果不愿或不敢面对现实,怎会有善终?三分看天意,七分靠打拼,事在人为,易经绝对不是宿命论。不过,既然还有三分天意,就表示人生奋斗必须要重视客观形势的存在及影响,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不得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道德经说,大道无亲,常与善人。说得就很透彻,人,只能在本份上尽力,成败利钝,不完全由我们决定,但是,解卦自然有神机妙算之处,但不宜执迷沉溺,失去做人的本分。

周 易 初 探

周易初探 概述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 卦象卦名象征物象征意义 乾天健 坤地顺 震雷动 巽风入 坎水陷 离火丽 艮山止 兑泽悦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六十四卦歌诀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 一是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 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1][2] (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

_易经_与_易算_

周易研究1997年第2期(总第三十二期)  《易经》与“易算” 郭俊义 一、引 言 今天我们读《易》和研《易》的目的,在于学习《易经》的道理和研究《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受到启迪,进而有所顿悟,然后,把所有发现和结果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易算”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易经”所悟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不但深刻地揭示了《易经》内容的本质,使易学方法更加容易与现代科学接轨,对近代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为我们创立的“广义量化”理论和“零分析”①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找到了理论依据。特别是用易算去解决各个研究领域中的问题,已经取得了一些社会和经济效益。更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的是可以利用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去反对伪科学和迷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原因是我们学易和研易的方法不同于一些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而是运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用数学和逻辑工具对《易经》的一些术语进行科学的解释,并赋予新的内涵。例如,人们常说的“算命”一词,我们认为应解释成:利用近代数学理论和逻辑推理方法,去研究一般生命,乃至特定人的生命运动规律。这是因为近代科学发展史和《易经》都告诉我们,宇宙一切现象(包括生命现象)皆有各自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有生物的、物理的、心理的、人体的以及各个方面的固有规律。从宏观上说,任何一个人皆按生、老、病、死的统一规律在运动与发展。鉴此,我们可以把人的生命运动规律简称为“命运”。近代科学研究表明,利用生物节律学原理,运用数学方法和电子技术手段,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一个特定人在特定时空中,他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这两方面的因素对某个特定人的一切行为皆有明确的定量指示。总之,利用《易经》的思维方式和近代科技成就去探索和计算人的生命规律,可简称“算命”。人们不难从我们对“算命”一词的解释和定义中,领悟出我们研究易学的方法与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是多么的不同。当然,与那些街头巷尾摆摊骗人的江湖术士,更是有天渊之别。 二、易算概念 易算概念,来自于我们学易和研易过程。南怀瑾先生在他的《易经杂说》中提到:“在《周易》的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此外,还有学者加上“交易”,这就构成了研究《易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

易经与周易的区别(易经的来龙去脉)(李守力) 易经与周易不是一回事。 《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所以周易只是三易之一。连山易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卦为首。三易都是64卦体系。 而64卦体系是八卦重叠而成。八卦之体,古人称先天八卦,《说卦》上:?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方位图的方位是:南乾天,西南巽风,西坎水,西北艮山,北坤地,东北震雷,东离火,东南兑泽。 与先天八卦对应还有后天八卦,《易大传-说卦》中的一句话:?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紧接着这句话后面,《说卦》中有一段说解:?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后天八卦图的方位是:南方离火,西南坤土,西方兑金,西北乾金,北方坎水,东北艮土,东方震木,东南巽木。 而先天八卦起源于河图,伏羲受河图,画先天八卦。《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图之,八卦是也。?

后天八卦起源于洛书,大禹受洛书。《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陈注:?当尧之时,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事〃〃〃〃〃〃洛书龟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 河图和洛书演化为先天和后天八卦以后,易经象数学说于是开始了。

麻将与易经的关系

麻将与易经的关系 麻将,顾名思义,就是:世事纷繁乱如“麻”,一理贯串“将”由之。麻将,贯通易理,融和五行,把天地人溶为一体,看似一种简单的娱乐工具,实际上却暗寓着复杂而深刻的易理:筒子代表天上的日月星辰,共36枚。暗寓36天罡;条子(索)代表地上的山川河流,万字代表人事,条子和万字各36枚,合计72枚,暗寓72地煞。九是极数,所以,筒、索、万的最大数是九。筒、索、万暗寓天地人三者合一而又互相制约。筒索万总枚数为108,东南西北共16枚,中发白共12枚,一副麻将总数恰恰是136枚。《易传》上写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最后衍化为136爻。一副麻将已巧妙地把136爻囊括其中。其中玄机的确非凡人所知。天覆地,地载物,人生在天与地之间,受着大自然的制约。麻将的胜负,主要还是取决于运气。因为创造者把易理鲜为人知地隐藏在麻将里面,让人捕捉迷离,琢磨不透!有人说,打麻将是“三分技术,七分手气”。这句话,已经接近了麻将的玄机,初步领悟到麻将活动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天地人相生相克,人与人的交往,又岂能摆脱这种约束?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测到古人先贤把周易寓于文化娱乐的智

慧。只有懂得麻将之中的玄学,人们才能了解麻将。因此,打麻将不仅是一种游戏,还是一个对易理参悟和运用的过程。 正如《麻将经》所云:斗牌之诀,妙在变通。运在气数,不在心术。牌在势居,不在力举。高手谋势,中手谋术,低手谋和。此为麻将之要略。要略云:宁失放和,不失放铳。诱上则诛下,对家则紧盯。有赢而输,有输而赢,运筹转化之间,一切皆有可能。守不可太死,攻不可太冲。与其贪大以难听,不若求小而速成。与其任之而做大,不若助之而小胜。人兴我衰,力求自保。我兴人衰,务藏其锋。善顺者不贪,善逆者不躁。有得者不惊喜,有失者不心乱。兴衰掌心过,输赢随心平。夫牌始以平常,终以谋胜。凡人连续而跟张者有弃和之意,只攻而不防者有贪大之心。光顾自家者初学之人,胡吃乱碰者败将之道。斗牌之诀,难在用忍戒急。得在避害趋利。好在刚柔相济。妙在变易不易。智在把握天机。慧在修习克己。明在慎交避敌。敏在先手先机。火在天时地利。祸在贪心不已。错在当防而击。误在当攻而避。猛在凶狠既济。柔在迂回得利。贵在平心静气。诡在无常无迹。慎在履险回避。精在顺势会意。善在定心去疑。求在三才得一。人在自信赏已。势在天人合一。玩在心沉智立。斗在守静沉寂。察在得势之机。技在用活正奇。取在分寸得地。舍在牌势适宜。进在知己知彼。退在成败缓急。听在言行俱细。和在谋成于秘。方在攻守专一。圆在周全达意。言在声东击西。行在阴谋诡计。变在通中求利。通在化险为夷。胆在情动于利。识在存亡合离。胜在克人克己。败在屡败不息。赌在容易不易。搏在简易变易。此为麻将之精

周易五行与数字关系

周易五行与数字关系 一,根据周易五行与数字关系,尾数3、8 为木,2、7 为火,5、0 为土,4、9 为金,1、6 8 2 7 5 0 4 9 1 6为水的原则。…………………………………………………………答:上面这条是《易经》八卦先天五行,由《河图》与《洛书》演变而来(易经的数理就是源于河图 与洛书)。………………………………………………………… 5 8 金二,但如果按后天八 卦数字排列,其五行性质如下:木为3、4,火为9,土为2、5、8,4为6、7,水为1。7…………………………………………………………答:这第 2 条内容是易经》八卦后天五 ”注解:这就是所谓“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以及阴阳五行(金木行,由“周文王”推演而来。“  水火土)互为“变易”原理。“”“”…………………………………………………………三:1、2 为木,1 为阳木, 2 为阴木 2 1 23、4 为火,3 为阳火, 4 为阴火 4 3 45、6 为土,5 为阳土,6 为阴土 6 5 67、8 为金,7 为阳金,8 为阴金8 7 89、10 为水,9 为阳水,10 为阴水10 9 10…………………………………………………………上面的数理五行来源于“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 10。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单数为阳, 偶数为阴。在“择日选吉” 方面要同时注意先后天五行的运用!比如《玄空大卦择日》最为 是它的精髓内容。在“风水”和“择吉”方法上“先天五行”主管“ 人丁”生死健康讲究,这也“” 富金钱,贫富与否。注意:一般择吉, 与否;“后天五行”主管“财帛”财“”“”“”“”“”“” 是第二项就是以“后天五行”为用。用“后天八卦五行”和“十天干五行” 即可。也就“”“”“”和第三项。还得注意一个问题:择日选吉是有多种门派和方法的,首先应该依照其各自门 派的方法使用!总之他们所用的这些五行归纳是完全相同的!

《易经》与“心理分析”

重访爱诺思——《易经》与“心理分析” 这是许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浏览网页的时候在网上看到,转贴过来这里。在这文章写后的10年中,也常去爱诺思访问。 2006年的第三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时,我也专门为纪念瑞策玛先生,在大会的报告讲述了与他的交往与其中的动人故事。 有一种安详能超越所有的理解; 存留于永恒者的心中。 有一种力量能使万物更新; 促发知心为一者的生动…… 重获此文,放在这洗心岛和山木的博客,也是对瑞策玛先生的追思。 再过一周,将与易学家刘大钧先生和张文智先生等一起,访问瑞士荣格学院,并做有关“易经与心理分析”的报告。届时,也将重访“爱诺思”。 《易经》与“心理分析”——重访爱诺思 在瑞士南部与意大利接壤的阿斯科纳,有一闻名遐迩的学术中心,爱诺思基金会。该基金会的前任主席瑞策玛(Rudolf Ritsema)博士,化其40余年的心血,完成了爱诺思的《易经》版本①。该版本正式出版后,随即便被翻译成意大利文出版,并且即将被翻译为俄文、法文和日文等,在国际上引起了热烈的凡响。 “爱诺思”(Eranos)这个名字在西方具有东方的象征意义。因为从其孕育和产生之日起,她便与中国文化,尤其是《易经》,结下了不解的渊缘。爱诺思的创始人奥尔加·弗罗贝-卡普泰因夫人(Olga Froebe-Kapteyn),最初正是由于对易经的兴趣,邀请一些著名的汉学家或易经学者聚会,如理查德·维尔海姆(Richard W ilhelm)、鲁道夫·奥图(Rudolf Otto)和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等,为爱诺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30年代开始至今,爱诺思已经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促进东西方学者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引人瞩目的贡献。每年都要举行的“爱诺思圆桌会议”,是国际上研讨东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每年都出版的《爱诺思年鉴》,是西方人研究东方文化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卡普泰因夫人的继承者,担任爱诺思基金会主席近40年的瑞策玛(R. Ritsema)博士,同时化了40余年的心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易经,完成了影响深远的《周易》——“爱诺思易经版本”,一种独特的易经心理分析。 瑞策玛博士认为,《易经》充满灵性,充满了深刻的心理学意义,包含着目前西方深度潜意识心理学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深刻道理。他说,“易经中包含着荣格所描述

十句话带你读懂易经

十句话带你读懂易经,进入学易之门 《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句话:易经是什么?易经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千百年来,易经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解析: 1、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2、《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而《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 《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3、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第二句话: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解析: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第三句话:易经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易经的表达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为六十四卦。 解析: 1、八卦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 乾:天坤:地兑:水离:太阳震:雷坎:月亮艮:山巽:风 2、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阴阳爻就组成了卦。 3、具体说,每一卦有六个爻,或者是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