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士已不在,余响犹存

士已不在,余响犹存

士已不在,余响犹存
士已不在,余响犹存

士已不在,余响犹存

丁柏恩

程华校长的讲座,引用了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自序里边的一段话。全文是“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心’,认为他们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平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努力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这里所用的‘知识分子’一词在西方是具有特殊涵义的,并不是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这种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首先也必须是以某一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文学家、工程师、科学家或任何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所以有人指出,‘知识分子’事实上具有一种宗教承当的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引言第2页)

读余英时先生的《论士衡史》,知道他总结的这段话,源自美国史学家霍夫斯塔德和以色列学者康菲诺等人的看法。

这些学者说的都还是西方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在余英时的书中接下来说“熟悉中国文化史的人不难看出:西方学人所刻画的‘知识分子’的基本性格竟和中国的‘士’极为相似。”这样就把西方的“知识分子”和中国的“士”联系了起来。虽然余英时先生认为中国历史传统中作为一个阶层的“士”不再存在,但是他没否认我们当下仍然有继承“士”的精神的可能性,并且我们也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士”和西方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中找到我们继承和学习的契合点,或者说白一点,余英时先生的《士与中国文化》一书的写作目的之一,就是让当下中国的学人认识到这一点,我相信这不是我的误读。

我关注中国的“士”这个阶层,最初是在看《菊与刀》的时候,通过对日本“武士”阶层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历史中“士”这一阶层跟日本的“武士”阶层一样是有特殊地位的。后来把了解中国的“士”这一阶层作为一个目标向朋友们求助,一位朋友推荐了《士与中国文化》,通读完毕,收获很大。其实在以前看钱穆先生的著作的时候,应该是看到过相关的内容,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看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怀念钱穆先生的一个集子《钱

穆印象》中何兹全先生的一篇文章《钱穆先生的史学思想——读〈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札记》一文中提到了下面这几段话“中国人一面看不起专以求财富为目的的商人,一面又极推尊以提高文化人生为目的的读书人。把握此种理想而想法子来实现的这一责任,便在这辈读书人身上。”(《中国文化史导论》,第一二四页)按照余英时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明清时期中国读书人已经有了士商互动的转向(参见《士与中国文化》第十章《士商与儒学转向》),在这一点上他比他的老师钱穆先生的观点更令人信服。

回头继续看何兹全先生提到的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的一段话“春秋末,孔子自由讲学,儒家兴起。下逮战国,百家竞兴,游士声势,逸增逸盛。一面加速了古代封建统治阶层之崩溃,一面促进了秦汉以下统一大运之开始。中国四民社会以知识分子‘士’的一阶层为之领导之基础予以奠定,是中国史上士阶层活动之第一期。两汉农村儒学,创设了此下文治政府的传统,是为士阶层活动之第二期。魏晋南北朝以迄隋唐,八百年间,士族门第禅续不辍,而成为士的新贵族,是为士阶层活动之第三期。晚唐门第衰落,五代长期黑暗,以迄宋代而有士阶层之新醒。此下之士,皆由科举发迹,进而出仕,退而为师,其本身都系一白衣,一秀才。下历元明清一千年不改,是为士阶层活动之第四期。士之本身地位及其活动内容与取对外态势各不同,而中国历史演进,亦随之而有种种之不同。亦可谓中国史之演进乃由士之一阶层为之主持与领导。”(第五六一页)钱穆先生把中国士这一阶层的作用看的如此之高,显然是出于当时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读者的激励,实际上真实情况还是余英时先生说的更客观。我们来看下面两点。

一是孔子时代便提出了“士志于道”,关于道的问题有天道和人道之分,在孔子的时代应该是借天道谈人道,在他同时代的墨家和之后诸子百家其他各家,实际上都脱离不了这个特征。到孟子的时候提出“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梁惠王》上)话是这么说,余英时先生在谈到战国时候的士的境遇的时候引用了《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内容“斯闻得时无怠,……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余英时先生说“李斯的话其实说得很沉痛,足以说明一般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从社会来源说,战国知识分子不出没落贵族和下层庶民两大范畴,但他们几乎都已贫穷到‘无以为衣食’的境地。历史上的例子很多,都可为李斯的话做注脚。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求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保持以道自重的节操是不可能的。孟子所谓‘无恒产而有恒心’,事实上只能期之于极少数突出之‘士’,因此但有‘典型’的意义,而无普遍的意义。这不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然,古今中外亦莫不皆然。不过在中国的‘道’缺乏形式约束的特殊状态之下,‘枉道而从势’或‘曲

学以阿世’更为方便罢了。”(《士与中国文化》97页)可谓一针见血。

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联系前边“缺乏约束”来讲的。余英时先生在总结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的第四个特征是“但是,由于‘道’缺乏具体的形式,知识分子只有通过个人的自爱、自重才能尊显他们所代表的‘道’。此外便无可靠的保证。中国知识分子自始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该书96页)实际上这句话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中国知识分子是软弱的,看看历史就知道,即使他们在个人内心修养方面再怎么提高,也阻止不了其中有很多人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被流放甚至处死的命运。换言之,如果这个特征不能取得根本改变,中国的知识分子将永远是软骨头。

我并不是基于以上两点或更多的理由为我的消极辩护。讲座休息时间我跟程华校长谈起余英时,他的著作的影响。谈起他的老师钱穆,谈到钱穆推崇的孔子。最后我特别提起冒着极大的风险保护傅雷夫妇的骨灰的江小燕。即使是最黑暗的时期,人性的光芒也遍地显现。

最后,我更愿意用康德的一段话结这个话题,“我渴望知识,不断地要前进,有所发明才快乐。曾经有一个时期,我相信这就是使人生命有其尊严。我轻视无知的大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意想的优越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认为自己远不如寻常劳动者有用,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学能替一切人恢复其为人的共有的权利。”(转引自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原文出自科学院版《康德全集》,第20卷第58页)并与各位共勉。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教案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课前3分钟做什么呢? 生:介绍古诗。 师:怎么个介绍方法呢? 生:按照学号进行。 师:那今天该谁了? 生:**** (对不起,由于当时笔者没集中精力,没听清楚该学生的名字) 师:谁是****? (该学生起立) 师:平时你们下面介绍呢还是在讲台上介绍? 生:在讲台上。 被叫起的学生:老师,由于今天是在这儿上课,所以我没准备 师:(微笑)那怎么办呢? 师:(征求全班学生意见)让他非干不可?找人代替?还是不干了? (本人深深被魏老师上课的民主折服) 被叫起的学生:找人代替 (其它学生也小声回答:找人代替) 师:那找谁?

生:语文科代表! 师:谁是语文科代表? (语文科代表起立) 师:好吧,开始。 (语文科代表上台开始介绍古诗《春晓》,包括:作者、朝代、逐句抽学生回答含义、结束时全班诵读全诗)师:说得很好,上课! (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没有坐下) 师:我在我们班上课时,一般要要求他们进行口头作文,我们今天可不可做? (学生没有回答) 师:举手表决吧! (一半以上的学生举手) 师:一半以上的同学举手了,说明可以通过。那我们 今天说什么呢?(停顿一下)说“我的一天”吧!既然是我的一天,那么一定要说整天所做的事情,我的一天是 哪天呢?2020年3月28日!今年你们多大了? (有学生回答13岁、有学生会大14岁!) 师:算算看,中学还有2年,高中3年,大学4年吧,特殊专业可能更长一点,有的同学可能还会继续深造, 读完硕士研究生还需几年,到了2020年的今天大家参加工作了吧?

生:是。 师:好吧!到了那时,我们已经过上小康生活了,你们愿做什么就说什么,随便说说,别管别人,七嘴八舌地说。预备,开始! (学生开始口头作文,师到几个学生旁边询问他们说的什么。大略3分钟后,学生口头作文结束)师:看来同学们一天的工作干得够快的! (全场爆出一阵笑声) 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有的当医生了,有的做警察了。好吧,我们开始上课!(生坐下) 师:教材发了没有? 生:发了。 师:(埋怨)我曾告诉你们老师课前不发教材,今天才发教材给你们,没想到他已经发了。那么你们预习了没有? 生:没有 师:为什么? 齐答:不知道上哪一课。 师:能猜到老师今天上哪一课吗?为什么能猜到? 生:《阿Q正传》,因为此文篇幅较长,占全书的比例大。 生:《蜀道难》,因为这篇文章很有意思。

刘心武《错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心武《错过》选段阅读训练 阅读《错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车站。 1.作者认为“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文中画线句子告诉人们怎样的道理?具体说说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把这个令人深思的道理说清楚的。 答案: 1.同意。还有机会再次相遇的错过,能使人“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机遇,最终获得硕果;对于永远的错过,能使人“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只要我们能意识到错过,能正确对待它,那么“错过”也会使一种收获。 2.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的道理。句中把“人生”比作“列车”,“小的追求或收获”比作“窗外的美景奇景”,“人生的根本追求或长远目标”比作“预定的车站”,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道理。

魏书生的教育理念

魏书生的教育理念 无论做什么事,你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就能够放下求之不得之苦,放下浮躁的心理,让灵魂不再流浪,思想不再浮躁,建设自己灵魂的乐园。 ●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怕慢,只怕站,久而久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一个强大的自我就出现了。 ●关于习惯 教育即是帮助人培养良好的习惯,1分钟做小事。到这个时间做这个事、到那个时间做那个事,培养良好习惯,把这个事往深去做,就会感到趣味无穷,质量不断提高。 ●狠抓习惯的三块内容: 1、计划系统: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监督检查系统:严格按计划去做。 3、总结及反馈制度 ●对于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让他自己做,一旦这样,他越做越多,责任感就是在做事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堆积起来的。 ●关于创新: 什么叫创新?盯住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往深处去钻井,方能钻出甘泉,人最怕的是遍地挖坑。 ●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 ●当你把这些极小的事情,干得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如舞如歌、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时,你自然就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了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松、静、匀、乐——魏书生的教育理念之一 学习了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育理念,感触颇深。关于魏老师的教育理念,其中关于教师快乐工作的心态的理解印象很深。 教师这个职业既是平凡的岗位又有着不同于其它岗位的地方,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以往社会将着眼点只放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上,却忽视了教师本身的心理。可事实在于绝大部分的教师因为承受来自工作和生活两方面的压力,或多或少都有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魏老师提倡教师要拥有一种快乐工作的心态。何为教师快乐工作的心态?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永远记住四个字:松、静、匀、乐,即身体轻松、心灵宁静、呼吸均匀、心情快乐。走进学校松、静、匀、乐;走进办公室松、静、匀、乐;走进教室松、静、匀、乐;下班买菜松、静、匀、乐;讨价还价松、静、匀、乐;吃晚饭当然更是松、静、匀、乐…… 那如何做到拥有这种快乐工作的心态呢? 每晚睡觉前记得对自己说:“今天发生的不管好的坏的都已经过去,明天会是一个新的开始!”早上起来的时候伸个懒腰,再对自己说:“加油!”遇到令人不愉快的事时,就要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总之一天要尽量保持一份好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令人不太愉快的事情,比如有学生未交作业、某个学生没有遵守纪律、教学过程未能令自己满意。这些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保持着快乐工作的心态?自我调整吧。深呼吸、做做运动、跟同事谈谈心换个场景,换个对象,心境会不一样的! 拥有一份快乐工作的心态,我们才能以更佳的状态去教学、去面对学生。 魏书生课堂教学十条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得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薄。 2.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学生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失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授时间别超过20分钟。近5年又提出了别超过15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别少于10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包括板书时间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20秒,以减少老师们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错过天堂阅读答案

错过天堂阅读答案 一次偶然,善良的天使遇到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善良的天使决定要帮助这个人,于是,他们成了朋友。 为了自己的朋友,天使拔下自己的羽毛,并且卖了一个好价钱;天使为自己的朋友买了足够的食物。 一天,穷人对天使说:我说朋友,光有一点食物是不行的,我还得有衣服、房子、车子、老婆、孩子 天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穷人,为了他的朋友,天使又一次出卖了他的羽毛,可穷人仍然不满意,他还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穷人一天天地富了,天使身上的羽毛却一天天地减少一天,穷人问天使:朋友,你为什么总能赚那么多的钱?天使想都没有想,就说:朋友,你还不知道吧,我是天使,每次给你的钱,都是我卖羽毛得来的。 穷人的眼睛犹如黑夜的枯灯一般,亮了一下,他小声嘀咕:天使,天使一丝奸诈浮上了他的笑脸。 第二天,天使醒后,突然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他大声地叫着:朋友,快来帮我,这是怎么回事? 穷人走了过来说:我可没把你当朋友,你想象一下,如果让你在全世界展览,那我就会成亿万富翁了!哈哈哈哈说着,他顺手拔下了天使身上最后一根羽毛:听说天使的羽毛可以使人不死又过了一天,来参观天使的人都发现天使没有了羽毛,天使死了。大家议论纷纷。

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天使是那个穷人害死的。顿时,愤怒的人们向穷人涌来就在这时,关天使的笼子倒了,穷人被压在了下面。 他死了。 死后的穷人来到了地狱,他大声喊着:我要去天堂,我有天使的羽毛 有一个声音回答了他:你背叛了朋友,很不幸,你错过了天堂 《错过天堂》阅读题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穷困潦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议论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根据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表示内容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1)穷人对天使说:我说朋友,光有一点食物是不行的,我还得有衣服、房子、车子、老婆、孩子 [] (2)顿时,愤怒的人们向穷人涌来就在这时,关天使的笼子倒了,穷人被压在了下面。 [] (3)死后的穷人来到了地狱,他大声喊着:我要去天堂

魏书生班级管理方法4篇

魏书生班级管理方法4篇 魏书生班级管理方法第1篇 魏书生班级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具体包括 竞内赛机制、代谢容机制、协调机制、督导机制、引导机制、监控机制。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 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 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管 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今人称道。魏书生班级管理方法第2篇 一、竞赛机制 竞赛机制是魏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之一.有一次,学习委员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魏书生说,我没有让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啊.学习委员很聪明,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各小组组长请站在你们小组的左侧,下面我们要开展收书费比赛,各就各位,预备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可以想见,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代谢机制 魏书生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同时他要求学生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这里的 临时常务班长制,就是所谓的代谢机制, 班长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断的循环,常换常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协调机制 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另外,他让学生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促进了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由此可以想到,魏书生的"协调小组"在班委的"执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班委的活力。

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魏书生的几个教育故事 一、找优点 张天是个违纪大王,以前的老师都让他烦透了。面对这样的坏主儿,魏老师该怎么治呢这天班会课,魏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找优点”。第二天,本子交上来后,魏老师一查,果然没有张天的。魏老师把张天请到办公室,问:“张天啊,你乍没交本子呢?” 张天没有吱声。“怎么,忘记找了?”张天挠了挠头说:“老师,我没有优点。”“怎么没有优点?我已经看出你有好几个优点了。”魏老师笑着说。“老师,我真没有优点,全是缺点。”张天把头低了下来。魏老师摸了摸张天的头,说:“那这样吧,你回去再找找,明天来告诉我。”第三天,张天如约来到魏老师办公室。他不好意思的对魏老师说:“老师,我找到了,可只有一个——我心眼好。”“心眼好,这是很大的优点啊。”魏老师高兴地说,“而且,你不止心眼好,你能遵照老师的吩咐,回去认真找了,这不也是优点么?还有,你非常诚实,有一说一,这也是优点。还有……”魏老师连着帮张天找了好几个优点。“老师,”张天脸有点红,“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多优点。”听到这里,魏老师话锋一转,严肃地说:“张天啊,你只有七八个优点,不像有些同学有几十个优点,他们随便丢掉一个优点没关系,可你丢不起啊。优点越少就越要珍惜,你说是不是?”张天懂事地点点头。自此以后,张天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渐渐地,他的优点越来越多,而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点点升起来了。期末考试,张天门门功课都及格了。魏老师教的语文,他竟然考了80多分。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魏老师可谓深谙其中真谛。对于像张天这样的后进生,魏老师没有排斥,更没有放弃,而是戴上了“放大镜”,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这些闪光点。魏老师用激励唤起张天们的自信,用自信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学记》中有句话:“教也者,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最难的是怎样去转化后进生,让这些后进生也能慢慢地前行。这就需要老师们要学会“长其善”,如此方能“救其失”。那么,老师们该怎么做才能“长其善”呢?我想,首要的是走近他们,喜欢他们,做他们的朋友;然后尽力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感和成就感。孔雀再美,可转过身,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它肮脏的屁股;仙人掌虽然多刺,可只要给它养料和时间,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儿。 让我们记住魏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后进生,也是一个宏大的世界。” 二、“懒”老师 这是魏老师应邀去某校上一节公开课。魏老师接过学校送来的语文课本时,似乎还闻到了一股油墨香。新的教材,面对的又是新的学生,这节课,魏老师会怎么上呢?轻轻地推开教师门,魏老师带着微笑走上了讲台。他先跟同学们唠嗑,熟悉过后,他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47页,我们来学课文。”下面传来一片“沙沙”的翻书声。“对照以往的课文学习,大家琢磨一下,这篇课文有哪些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下面的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口。魏老师把学生们提到的学习要求略一梳理,然后一一写在黑板上。写好后,他说:

《错过》阅读附答案

《错过》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章片断,回答问题。 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折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立于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7、"灵魂具备了升腾的力量"如何理解? 8、"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你这次的获得硕果。"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9、第八段中把"真切"改为"深切"好不好? 10、第十一段中"既倒"改为"将倒"行不行? 11、第十段后几句如何理解? 12、文中的"错过"与"过错"有什么区别? 1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参考答案: 7、首先必须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其次必须有追悔的情愫,才能产生灵魂升腾的力量。) 8、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9、不好,因为"真切"有"真实而深切"之意,意思比"深切"多,程度也深。 10、不行,"既倒"指已经错过,只要立即意识到,加以弥补,还可以变过来;而"将倒"指还未形成错过,也就谈不上弥补。 11、有失才会有得,只有经历过失的痛苦,才会深刻感

魏书生民主科学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

魏书生《民主科学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和务实应用》讲座专题报告 沪谊希望小学---------冯巧莉2012年6月2下午,我去区党校报到,6月2开始培训,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既有班主任专业知识辅导方面的,也有对班级的管理方面的,还有班级活动开展方面的。我将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的管理思想向各位老师做一简单的汇报,有不到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谅解。 魏书生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家,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现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 一,魏书生讲解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1968年,18岁的魏书生初中毕业下乡到盘锦,次年成了一小学的民办教师。两年后,由于教书成绩突出,他被调到工厂搞政宣,在工厂工作的6年,他先后提出书面申请150次,就为回到讲台。 提起那段经历,魏书生依然感怀:“那年头教师的地位远远没有现在高,但我自己知道,我的舞台就是教室,一走进教室我精神头就来了,我喜欢驾驭课堂和学生交流知识,我偏爱教书就

像别人偏爱打麻将一样。” 1978年,魏书生终于如愿,他被调到盘山县第三中学(现为盘锦市实验中学)。(两个班级,其一,学习好的,乖的,听话的,老是喜欢的,思维敏捷的,有能力的学生。其二,最差的,不听话的老师不喜欢的,躲奸溜滑的,愚钝的,能力差的,全是男生的班级),在教学实践中,他总结创造出“六步课堂教学法、语文知识树、班级管理自动化”等教育改革经验,很快成为全国同行学习的典范。 后来,魏书生被任命为学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但他不设办公室,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一张课桌上办公。“没有监督学生和老师的想法,就是想和学生们在一起,他们上课我忙我的,这不,我两本书都是在教室里写成的”,他说。 魏书生先后当了22年班主任、21年校长、10年教育局局长,始终不离教学的第一线。在当校长期间,他仍身兼班主任,执教两个班语文课。当上市教育局局长的前6年,每天到中学上一节语文课,后来学校搬远了,他就每周都要到盘锦市职业技术学院上四节课,雷打不动。 二,魏书生讲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他认为人生是享受,教师工作是享受,要享受人生中所有的快乐。他常说,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两重性,有阴有阳,有光明,有黑暗,有成功,有失败。 人要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光明面,这样你经常面对光明,看

魏书生书籍

魏书生书籍 1 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辽宁教育》编辑部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2 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李兆德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5年 3 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王林溪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4 魏书生教育文选魏东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 5 当代中学生用功术魏书生王学奇等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 6 智力引发与训练魏书生张一村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 7 语文教学探索魏书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8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肖琪坤著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 9 思维能力测验与引发魏书生主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1年 10 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朱新平赵立东编漓江出版社1992年 11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风采录马鹏举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12 魏书生教学改革经验研究赵伟士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2年 13 魏书生育人艺术王玉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4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3年 15 初中生科学学习方法魏书生编著辽沈书社1993年 16 魏书生教育经验研究曹恩迪主编沈阳出版社1994年 17 语文自学导引(共6册)魏书生主编沈阳出版社1994年 18 魏书生学生命题日记选宋玉珍汤永军选评漓江出版社1995年 19 魏书生文选(一、二卷)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5年 20 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王玉琛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 21 中国特级教师教案精选魏书生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2 家教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1996年 23 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张彬福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24 魏书生教育改革思想研究论集张峻岭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 25 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魏书生刘继才

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及答案

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及答案 你读过北京时间不到点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时间不 到点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北京时间不到点 ①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 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 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②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 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 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 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 ③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 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乡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

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 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④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 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 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了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⑤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 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 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里怦怦直跳。我答道:“十 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主要内容介绍: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由程春教授编写,其中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的每一篇章,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读者不论在初读时还是读完以后,不免会有这种感受:本书真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实例研究的精粹,尤其对于从事过学校管理的人来讲,会发现以往曾遇到过的管理问题,出现过的疑惑,都能从本书中肯、专业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根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读书感悟: 50个案例讲的是关于学校内部,学校与外界之间常发生的问题,矛盾,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其中,涉及到学校最高管理层——校长篇章让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校长的不易。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发展,内部的矛盾关系的妥善处理,学校的集资,建设与发展,上级部门政策的落实,与外部各种冲突的缓和,与学校内部各层级职工关系的妥善处理,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关系,公共资源的争取,都是作为一个务实,做事高效的校长必须考虑的,必须在脑海里有个规划,在心里有个谱的。 在《学校的店面该不该出售》篇章中,面对店面该不该出售这个问题,校长选择了召开行政会议倾听大家的意见,会议上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主张,这位校长没有马上做出决策,而是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窥见这位校长决策的艺术。首先,我们知道,学校出售店面其实并不属于像教学工作一样的学校内部与教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常规事务,如果这位校长属于命令型的校长,很可能不会召开这种会议,让这么多人参与决策,以引起不必要的分歧。但是,这位校长很谨慎,很民主,没有采取专断式的决策方式,没有在意见出现分歧时勃然大怒,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志一拍板来休止不和谐的争论。这位校长在会议后找到意见欠妥的反对派,谈了自己的看法,

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阅读训练及答案

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阅读训练及答案 ⑴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然而,别处竟然没有。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⑵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篷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⑶ ⑷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⑸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人们非亲历不能明白这一点。 ⑹一次失足,将导致一生走不出创伤的阴影;一次堕落,将写下黄河水洗不清的履历;一次抉择的不当,即能造成终生懊悔的遗憾;一次关键时刻的错判,将形成永远不能弥补的过失。 ⑺命运有时就是一根洪水中的木头,抓不住就失去了生存的机遇;成就有时就是沿着选中的路头也不回地走下去,观望等待得久了

也会被淘汰;幸福有时就是吃尽百般苦后品出的甘甜,贪图享受安逸的人很难体味得到;事业有时就是少说多做的人捡到的一枚果实,夸夸其谈都永远嗅不到她的馨香;荣誉有时就是付给孤独的创造者的酬金,不甘寂寞的人不可能获得这份报偿。 ⑻功业、幸福、成就、荣誉,一个个都曾经从每个人的面前经过。抓住的人就走出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一步步踏上胜利的顶峰;错过的人即将陷入无尽的烦恼,一点点跌入失败的深渊。所以,世人永远有高低中下之分。 ⑼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这一点不容置疑。 1.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在第⑴段中找出与第⑷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3.请在文中第⑶段省略号处补上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50字左右) 4.品析文章第⑹段,回答问题。 ①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谈谈本段语言特点及作用。 ②用一句名言或俗语概括本段的内容。 答案: 1.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 2.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3.略。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

魏书生上《人生的境界》 说明:《人生的境界》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的课文,魏书生老师上课的对象是初二学生,课前学生根本不知要上哪篇课文,谈不上预习。 师:紧张吗? 生:紧张。 师:语文课前都做些什么?唱歌吗? 生:不唱歌。 师:愿意唱歌吗?愿意的举手。 (都举手) 师:愿意唱什么歌? (生不语) 师:有文娱委员吗? 生:没有。 师:那咱们就做点别的吧。请闭目养神,想象你自己走出户外,看到一汪湖水。走到湖边,闭上眼睛放松。想象这湖水是平静的还是有波浪的,平静的是有水纹还是像镜面,如果是像镜面,低着头看得见自己的倒影吗?再看仔细一点,你的容貌,你的眼睛,你的眉毛,不睁眼,看到自己的眼睛眉毛的举手。(生举手)举高一点,有的看不清,有波纹。好了睁开眼睛,回到现实,看看在哪。还紧张吗?不紧张的举手。把“不紧张”念一遍。 生:不——紧——张。 师:再念三遍,最后一遍念大声。 (学生念) 师:上课! 生:老师好! 班长:坐下。 师:先别坐。在我的班,有个规矩,课前要说一些话,作口头作文,说什么都可以,各说各的。你们愿意作吗?不愿意就不作,要说心里话。你愿意作吗?(问某生,该生点头) 师:跟这位同学想的一样的,想作口头作文的举手。好,那我们来作一篇记叙文《我的一天》。这一天从早到晚是怎么度过的。是哪一天呢?不是童年,也不是现在,设想三十岁时,十六年以后,你在什么单位工作,早上到工作单位是什么感觉,一天做了哪些事情……随便说说,别管别人。 (生开始说) 师:可以颠三倒四地说。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愿当什么就当什么,反正没人理会你。 (生继续说) 师:好了,开始上课。谁能猜得着老师给大家上哪一课?能猜着的举手。猜不着的举手。 师:这本书是什么时候拿到的?(刚才。)翻开课本看看目录。一共有多少课?(21课)那我们最多用多少次可以猜到?(20次)对了,其实是很容易的,不要怕困难。一次猜不着,猜两次。两次猜不着,猜三次。你来猜一猜。 生:第九课。 师:你猜。 生:第十五课。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阅读答案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阅读答案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错过就会永远失去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错过就会永远失去》阅读原文⑴几年前,在北京孔庙的卖纪念品处,反复地放着古乐器埙的音乐磁带,十分地悠远苍凉。 从远古飘来的声音,重重地敲击着自己麻木的灵魂。 问了一下价,卖15元一盘,只觉得太贵,就放下了。 出了孔庙大门,立即就又后悔了,可是再进去还得花15元买门票,便作罢。 心想或许别处还能买到。 然而,别处竟然没有。 那埙的奇音至今揪扯着心中的悔,想起来就隐隐地针扎般地痛。 ⑵一次,街上来了个卖水仙花根块的,我正骑着车去上班,懒得停下来,心想等一会儿下班时再买也不迟。 可是,下班后再找时那人早已不知去向。 本来非常喜欢水仙花的翠叶,哪怕就是不开花,只为那一丛亭亭昂首的青葱也值得。 然而,又一次与美好的东西失之交臂,那个冬的居处就没有了一簇篷勃的春意在案头挺立,心中也就怎么也生不出厚重的诗情画意来。 ⑶……⑷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一次又一次地失去。 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 失去了,竟然就从此永远无法找寻,无处可觅了。

⑸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 人们非亲历不能明白这一点。 ⑹一次失足,将导致一生走不出创伤的阴影;一次堕落,将写下黄河水洗不清的履历;一次抉择的不当,即能造成终生懊悔的遗憾;一次关键时刻的错判,将形成永远不能弥补的过失。 ⑺命运有时就是一根洪水中的木头,抓不住就失去了生存的机遇;成就有时就是沿着选中的路头也不回地走下去,观望等待得久了也会被淘汰;幸福有时就是吃尽百般苦后品出的甘甜,贪图享受安逸的人很难体味得到;事业有时就是少说多做的人捡到的一枚果实,夸夸其谈都永远嗅不到她的馨香;荣誉有时就是付给孤独的创造者的酬金,不甘寂寞的人不可能获得这份报偿。 抓住的人就走出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一步步踏上胜利的顶峰;错过的人即将陷入无尽的烦恼,一点点跌入失败的深渊。 所以,世人永远有高低中下之分。 ⑼错过就是永远的失去。 这一点不容置疑。 《错过就会永远失去》阅读题目1.全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在第⑴段中找出与第⑷段“失去的都是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好东西一句相照应的语句。 3.请在文中第⑶段省略号处补上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50字左右)4.品析文章第⑹段,回答问题。

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北京时间不到点》 (1)儿子放假了,天天日上三竿才起。每天上午十点之前,我俩跑到附近的德克士快餐店,要上两个汉堡两杯可乐,早饭就算打发了。德克士这段时间搞活动:早上十点以前、晚上八点以后,汉堡买一送一。在儿子看来,这就是他的幸福生活。 (2)这天,我们进去刚坐定,从门外急匆匆进来两个人,看样子也是父子俩。父子俩在柜台前站定,气喘如牛。父亲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儿子则跟我孩子不相上下。他们身上的装束,显然是农村集贸市场上的流行款,与时尚明亮的大厅显得格格不入。这对父子的到来引起了大家都好奇,我注意到有些食客像我一样,一边大口嚼饮一边余光旁观。我的位置刚好正对柜台,父子俩的一举一动都在为的视线里。 (3)乡下父亲一边急急地掏钱,一边喊口令似的对服务员说:同志,要两个汉堡服务员似乎不大习惯他这种称呼,用手掩了下嘴,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向下父亲有点犹豫,显得拿不定主意,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定地指着墙上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十块钱的。服务员微笑着说:两个超级鸡腿堡,20元。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员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十点之前或晚上8点之前以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的优惠。说着用手一指墙上的报时钟,您看,现在已经十点过三分了。乡下父亲啊来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他的儿子在旁边似乎也明白了,很丧气的垂下了头。乡下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叫勇的小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哩!乡下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而试探地问服务员: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员依旧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对不起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我也做不了主。乡下父亲又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来8点咱们再来勇说:爸,十几里地,天黑咋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有考双百。说着又低下了头。 (4)乡下父亲咬了咬牙,枯皴的手在衣袋里摸索,似乎做出来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显示十点零五分。儿子正往嘴里海塞,见我看手机,顺口问几点了,我刚要回答,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让我既紧张又兴奋,心理怦怦直跳。我答道:十点事不宜迟,我还要将错误进行到底!硬了硬头皮,我朝柜台方向高声喊道:服务员,你们的表快了!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乐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十点!我看到,尽管这时用餐的人不多,但几乎所有人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 (5)一时间,柜台里的服务员全楞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刚才几个正忙不迭地说着:先生欢迎关临先生请慢走的服务员也马上噤了声,纷纷朝这边张望。乡下父亲和儿子也转过头来,一脸感激的寻找,寻找帮他们说话的人。他们的眼睛逐一扫过去,找不到定格的地方。顿时,整个大厅安静下来了,只有反复播放的轻音乐在低回萦绕。 (6)刚才一直为父子俩服务的那个服务员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模仿着电台播音员报时的腔调: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顿了一下,而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说完扬起脸,冲其他姐妹诡秘地一笑。接着,我听到,整个柜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北京时间不到点 (7)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的含义。 3、第(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

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 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雷文超 6月2日至3日,我和刘海艳老师、魏拼拼老师在延安参加了“全国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的培训活动。 培训活动由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以《民主、科学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和务实运用》为题做了教育思想报告。魏老师用自身的工作经历告诉大家教育的根本、做人的基本原则及管理班级的方法。魏老师说,管理班级“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劝诫大家在教育中要“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经验”和“守住自己的长处”,并以“松、静、匀、乐”的思想指导工作与生活。 听了魏老师的讲座,感慨良多,其中对于班级管理方面的印象颇为深刻。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

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科学的民主的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平时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要管理得好就要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 __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在工作中,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做起,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他的世界观、他的品德、他的行为、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他的 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

魏书生的课下“五个一分钟”与课上“十条

魏书生的课下“五个一分钟”与课上 “十条 辽宁省盘锦市教委主任魏书生老师兼有40多个领导职务,他除了市教委的事务外,还担任着高中班的语文课,还要在国内外讲学、作学术报告,作为市教委主任,他向盘锦市的全体中小学学生提出了每天做到“五个一分钟”和教师课上“十条”的要求。 学生每天做到的“五个一分钟”是: 一、每天在家至少做一分钟的家务。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首先从爱父母和爱周围的人做起的习惯。 二、每天至少写一分钟的日记。要求学生时常劝戒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每天至少唱一分钟的歌曲,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活跃文化生活,焕发学校勃勃生机。 四、每天至少练一分钟的踏步走。使学生步调一致,自我约束,增强凝聚力。

五、每天至少一分钟的记忆力比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些做法具体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某个层面。 教师课上“十条”: 一、每堂课的教案要有备课组长审查签字方可使用。培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认真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的习惯。 二、每堂课至少设计三类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使好、中、差学生都运作起来。 三、每堂课至少有10名学生的发言活动。抑制教师上课一言堂。 四、每堂课教师至少给学生10分钟的自己活动时间。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能超过20秒。教师要学会对问题的冷处理。 六、一堂课,教师纯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

七、一堂课讲完,提倡学生做课堂总结,教师应虚心听学生听课的感受和对教师授课的评价。 八、一堂课要留有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完成。 九、一堂课完成后,不要马上离开教室,要利用课间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获取一些反馈信息,交流一下师生感情,拉近师生关系。 十、写好教学后记,一教案讲完了,要写上一句话总结一下成功在哪里,失误在何处,做到天长日久,持之以恒,连珠成串,这样定能受益匪浅。 辽宁省盘锦市教委主任魏书生老师兼有40多个领导职务,他除了市教委的事务外,还担任着高中班的语文课,还要在国内外讲学、作学术报告,作为市教委主任,他向盘锦市的全体中小学学生提出了每天做到“五个一分钟”和教师课上“十条”的要求。 学生每天做到的“五个一分钟”是:

阅读理解练习 附答案

一、阅读精讲 Recently a program called Apps for Apes was started by the New York-baxxxxs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rangutanOutreach. The program introduces Apple’s iPad to orangutans in zoos. How could orangutans react to seeing another orangutan using the iPad when they themselves are not using it? Mr. Zimmerman explains that the orangutans all want to use the tablet when they see it. This desire could come from wanting their caretaker’s same attention. Mr. Zimmerman told us what happens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 mother of a baby orangutan uses the iPad with an animal caretaker. When the baby orangutan sees the iPad he will jump over and want to play with them. In this case he advises having two iPads and caretakers to work with the mother and the baby. Another example comes from an animal sanctuary in Florida. “At the Center for Great Apes in Florida when we use an iPad with Mari a female orangutan Pongo a big male who lives with Mari gets jealous and wants the attention. So he comes running over and wants to use the iPad.” How do orangutans react to seeing visitors using iPads? Mr. Zimmerman says this behavior has not been reported. But he says orangutans are used to being taken pictures with other devices. So they don’t mind anything pointing at them such as a c amera or a phone. Mr. Zimmerman adds that the orangutans do recognize the iPad but to know what they are thinking is a bit more difficult. We are expecting mind readers to tell us what a great ape is thinking or someone has developed an app for that? 1、Words and phrases (1)react to 对……做出反应 He didn't react to the question. (2)want to do sth. 想要做某事 John want to go shopping with his mother.约翰想和妈妈去逛街。 (3)come from 来自于,相当于be from He comes/is from America.他来自于美国。 (4)jump over 跳过,越过 I'm gonna jump over it! 我要跳了! (5)be used to doing 习惯做某事 I'm used to running every morning. 我习惯了每天早晨跑步。 He has been used to doing homework after coming home.他已经习惯了回家后做作业。 (6)take pictures 照相,相当于take photos We took many photos in the park last Sunday.我们上周日在公园找了很多照片。 (7)mind doing sth. 介意做某事 Do you mind opening the door?你介意打开门吗? 2、Listening practice Recently a program called Apps for Apes was started by the New York-baxxxxs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 Orangutan Outreach. The program introduces Apple’s iPad to orangutans in zoos. How could orangutans react to seeing another orangutan using the iPad when they themselves are not using it? Mr. Zimmerman explains that the orangutans all want to use the tablet when they see it. This desire could come from wa nting their caretaker’s same attention. Mr. Zimmerman told us what happens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 mother of a baby orangutan uses the iPad with an animal caretaker. When the baby orangutan sees the iPad he will jump over and want t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