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录实训

目录实训

目录实训
目录实训

目录

1、高速铁路轨道施工实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高速铁路轨道施工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实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高速铁路路基基本知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路基工艺流程、验收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高速铁路桥梁施工实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箱梁预制基本知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高速铁路桥梁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高速铁路桥梁工艺流程,验收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高速铁路隧道施工实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隧道施工基本知识与施工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作业验收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高速铁路轨道施工实训

1.1高速铁路轨道施工设备

1.1.1轨道的组成:钢轨、轨枕、道床、道岔、联结零件及防爬设备。功用:引导机车车辆运行,承受车轮传来荷载,并把它传布给下部建筑。

钢轨引导机车车辆行驶,并将荷载传布于轨枕、道床及路基,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阻力最小的接触面。轨枕承受来自钢轨的压力,使之传布于道床,同时利用扣件有效地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联结零件用于有效地保持钢轨的连续性与整体性。防爬设备能有效地防止钢轨与轨枕之间发生纵向的相对移动,制止轨道爬行。道床是轨枕的基础,用以增加轨道的弹性和纵、横向移动的阻力,并便于排水和校正轨道的平面和纵断面。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或越过另一股轨道时的线路设备。

1.1.2轨缝的设置目的与条件:

目的:为了满足钢轨热胀冷缩和便于更换钢轨的需要。

条件:

(1)当轨温达到当地最高轨温时,轨缝应大于或等于零;

(2)当轨温达到当地最低轨温时,轨缝应小于或等于构造轨缝。

1.1.21直线轨道的几何形位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轨距:指钢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标准轨距1435)。

水平:线路左右两股钢轨顶面的相对高差。

轨向:轨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

前后高低:指轨道沿线路方向的竖向平顺性。

轨底坡: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所形成一个横向坡度。

作用:轨道几何形位正确与否,对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乘客的旅行舒适度、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养护费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2

2.保证占列车大多数的车辆能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保证固定轴距较长的机车通过曲线时,不出现楔形内接,但允许以正常强制内接形式通过;保证车轮不掉道,即最大轨距不超过容许限度。

1.1.23.定义:外轨超高度是指曲线外轨顶面与内轨顶面水平高度之差。

作用:使机车车辆的自身重力产生一个向心的水平分力,以抵消惯性离心力的作用,

使内外两股钢轨受力均匀和垂直磨耗均等,满足旅客舒适感,提高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置方法:主要有外轨提高法和线路中心高度不变法两种。

作用:

(1)缓和曲线连接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其曲率由零至1/R逐渐变化。

(2)缓和曲线的外轨超高,由直线上的零值逐渐增至圆曲线的超高度,与圆曲线超高相连接。

(3)缓和曲线连接小于350m半径的圆曲线时,在整个缓和曲线长度

内,轨距加宽呈线性递增,由零至圆曲线加宽值。

计算条件:

(1)缓和曲线要保证行车安全,使车轮不致脱轨。

(2)缓和曲线长度要保证外轮的升高(或降低)速度(超高时变率)不超过限值,以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

(3)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欠超高时变率)不超过限值,以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

无缝线路

1温度力与伸缩位移轨温变化关系:两端固定的钢轨产生的温度力,仅与轨温变化幅度有关,而与钢轨本身长度无关;对于不同类型的钢轨,同一轨温变化幅度产生的温度力大小不同;无缝线路钢轨伸长量与轨温变化幅度 t,轨长l有关,与钢轨断面面积无关。

2伸缩区:在两端,温度力是变化的,在克服道床纵向阻力阶段,钢轨有少量的伸缩;

固定区:无缝线路长轨节中部承受大小相等的温度力,钢轨不能伸缩;缓冲区:伸缩区两端的调节轨。

3基本温度力图绘制

道岔

1.道岔的基本形式及其功用

(1)连接设备:使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转入另一股轨道。主要有各类单式和复式道岔。

(2)交叉设备:使机车车辆从一股轨道越过另一股轨道。主要有直角交叉和菱形

交叉。

(3)连接与交叉的组合:具备转入和越过的双重功能。主要有交分道岔、交叉渡线和梯线。

2.直向过岔速度的因素及和提高速度的措施。

因素:①道岔平面冲击角②道岔里面不平顺③道岔刚度。

措施:①道岔不见采用新型结构和新材料②道岔平面及构造要合理的形式和尺寸③岔区轨道刚度均匀化

3.侧向过岔速度的因素及和提高速度的措施。

(1)主要因素①对导曲线上列车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的控制。②对过岔时因轮轨撞击而导致的列车动能损失的限制。③因轨道的纵、横向弹性不均匀而产生的附加动力作用。

(2)主要途径:增大导曲线半径、减小车轮对侧线各部位钢轨的冲击角、加强道岔结构、采用变曲率的导曲线。

1.2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方法

1.2.1施工准备

1.2.11施工调查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12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熟悉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包括变更设计),收集相关工程的竣工资料,编制单位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明示关键和特殊过程,制定必要的作业指导书。

1.2.13施工前,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并加以落实:

1了解施工前相关工程的进展情况,核实施工进度计划。

2了解施工时的气象资料。

3调查施工现场的水源、电源,了解适宜作为原材料与轨道部件贮存、轨排组装或构件预制以及生活与生产房屋等的场地条件。

4掌握基地至施工地点以及桥上材料、设备运输通行的情况,提出运输方案。 5核查桥面状况,重点了解梁的预应力张拉结束时间、桥梁预埋件、排水管线、台背路基填筑质量和沉降值等。

1.2.14接收工程范围内的线路测量资料及标桩,按相关要求进行线路复测,完成相应技术图表(如线路表、坐标表、中线控制桩表、水准基点表、坡度表、断链表等)的编制。

1施工设备、材料和机具准备

2根据桥上无碴轨道的施工技术要求与拟订的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3轨道部件及施工材料必须符合秦沈客运专线相应的技术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轨道部件的取样、实验及验收均应按有关规定办理。(2)轨道部件及施工材料、油料、CA砂浆原材料等应依照有关规定按规格分区贮存,堆码整齐。(3)装卸和整理时应轻吊轻放,严禁抛摔。(4)工具轨应采用新钢轨,使用前应逐根丈量长度,用白色油漆标注在钢轨端部。钢轨如有硬弯等缺陷,应预先予以校正。

1.2.15施工便道、水电供应及通讯设施

1基地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臵的要求合理布设。并配设必要的防排水与消防系统。

2施工便道必须在轨道施工前完成,其标准应满足运量和行车安全的要求,在使用中应经常养护,保证畅通。

3施工前应进行水源、水质调查,采用合理的供水方案。高压、低压电线及变压器位臵和通信线路应按规定统一布臵。

1.3施工工艺

1.3.1、工艺流程

操作工艺

1)接桩。施工前,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桩橛交接,并履行交接手续。

2)复测。施工单位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复测高差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不符值≤20L时,采用设计单位成果。

3)线下施工单位加密。线下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需要加密水准点,一般点间距离1~2km,设在下行线左侧。复测加密水准基点制表移交接桩4)水准基点。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及时将加密水准点移设到易于观测的永久建筑物左侧的牢固可靠部位(涵洞的帽石上、桥墩台基础顶面、其他)。

5)制表。将永久建筑物上的水准基点汇总,填写水准基点表(附录B)。

6)移交。线下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参加,线下施工单位及时向铺轨施工单位移交“水准基点表”、设计单位水准点资料,并现场点交,并复测。

1.3.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3.21轨道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单位应对其外观、性状和质量证

明文件等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

工单位应进行检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2) 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

行检查,并形成记录。

(3) 工序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技术要求。相关专业工序之间的交接检验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未经检查或经检查不

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3.22轨道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

(2) 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 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各种检查记录表签

证人员应报建设单位确认、备案。

(4) 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6) 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

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测。

(7) 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8) 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9) 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10) 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

1.3.23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包括如下内容:

实物检查,按下列方式进行:

(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应按进场的批次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

验方案执行;

(2)对混凝土强度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3)对本标准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 2 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

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1.3.24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全部合格。

(2)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1.3.25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2)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1.3.26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 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1.3.27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 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 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4) 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 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1.3.28 分部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填写记录。

(1)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2)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并按填写记录。

(3) 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分包单位应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按本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评定,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分包工程完工后应将有关资料移交总包单位。

(4)当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铁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质量监督部门协调处理。

2、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实训

2.1高速铁路路基基本知识

2.1.1路基工程

(1)路基排水设备。

(2)性质:一种有别于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土工结构物

(3)特点:路基主要由松散的土(石)材料所构成;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之中,对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十分敏感,抵抗能力差;同时受到轨道静荷载和列车动荷载的作用,表现出疲劳特性,且抵抗动荷载能力差。3 2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路堤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3方法:如果良好,路堤边坡一般按规范给出数值进行设计。特殊填方边坡高度太大的路基,则应另行个设计。

(4)文地质条件,结合自然和人工极限山坡调查等综合分析2设计:力学计算法,工程地质法

(5)路基横断面

2.1.2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线路中心线:路基横断面上距外轨半个轨距的铅垂线与路肩水平线交点在纵向上的连线。

线路平面:线路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表示线路平面位置。

线路纵断面:沿线路中心线所作的铅垂剖面展直后、线路中心线的立面图。表示线路起伏情况,其高程为路肩高程。

线路的空间是由它的平面和纵断面决定的。

2.1.3基本要求

①必须保证行车安全和平顺;

②应当力争节约资金;

③既要满足各类建筑物的技术要求,还要保证它们协调配合、总体布置合理。

2.1.4曲线半径对工程和运营的影响:

①对行车速度影响,运行速度与曲线半径曲线超高等必须满足旅客舒适要求

②对工程影响,增加线路长度、降低黏着系数、轨道需要加强

③对运营影响,增加轮轨磨耗、维修工作量加大、行车费用增高

2.1.5原因:线路纵断面设计时,在需要用足最大坡度(包括限制坡度与加力牵引坡度)的地段,当平面上出现曲线和遇到长于400m的隧道时,因为附加阻力增大、粘着系数降低,则需将最大坡度值减缓,以保证普通货物列车不低于计算速度或规定速度通过该地段。

2.1.6有害坡、无害坡、克服(拔起)高度的概念。

有害坡段:列车在其上运行时因受下坡限速限制而需施行制动的下坡坡段。

无害坡段:列车在其上运行时不需施行制动可使运行速度不超过下坡限速限的下坡坡段。

最大无害坡度:无论坡道多长,列车在其上惰行时,最后能以限制速度作等速运行而无需制动的下坡坡段。

克服高度:线路单方向上升的高度,又称拔起高度。上行与下行方向应分别计算。

2.2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法

2.2.1 施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跨越河流的最高洪水位、最低水位、常年水位及相应水位的流速,河道通航条件及标准,河流洪水期和枯水期,当地降雨、降雪量,冰冻期,风向和水速,全年的天气温度及气候状况。

(2)桥梁附近地形地貌、河床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当地最大的冻结深度、地震烈度等。

(3) 可供利用的山坡荒地、需要占用的耕地和拆迁的建筑物、施工期内对当地水利排灌和交通设施的影响。

(4) 当地劳力和生产物资供应、工业加工、通信设施和水陆交通运输、水源和电源等供应能力、砂石料源、可供利用的房屋数量、生活物资等供应情况。

(5) 当地有无地区性的病疫和卫生防疫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施工队伍应注意的事项等。

(6) 修建各项临时工程、施工机械运输组装场地、施工防排水措施的资料。

(7) 桥梁所在的位置、地形、交通运输及跨线工程情况,并提出可行性施工方案(现场桥位制梁或预制后架设)。

(8) 采用现场桥位制梁时应调查地基承载力、排水条件、桥下通行和通航条件等。

(9) 当采用桥梁预制和运架施工方案时,尚应调查以下内容:

1)施工便道、路基、桥梁墩台等有关运架梁的施工情况及施工资料。

2)对运梁车及组装后的架桥机运行地段的高压线、通讯线、广播线、立交桥、隧道、渡槽及一切影响架桥机走行净空和工作净空的障碍物进行调查测量,提出解决办法并要求在运架梁前完成整治工作。

3)特殊困难架梁地段的地形、各桥电力供应情况及道路运输情况。

4)材料及梁运输路径和架桥机架设顺序。

2.2.12现场调查工作完毕,应编写施工调查报告。施工调查报告的内容为:

(1) 工程概况:如线路的经由;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工程分布;重点桥梁工程情况;施工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工程数量等。

(2) 施工条件:工程场地情况;沿线交通和供水、供电、供油情况;主要材料和地方材料的供应条件和供应方式,砂石料源情况;临时房屋和临时通信的解决条件等。

(3) 提出以下施工建议方案:

1)施工区段划分,施工队伍驻地、大型临时工程的布置。

2)施工道路的布局。

3)施工供水、供电网络和工地发变电站的设置。

4)砂石料场选定和场地布置、开采规模、运输方法及供应范围。

5)主要材料供应基地、桥头制梁场等的位置和规模。

6)重点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

7)施工机具设备和利用地方机械设备的意见。

8)影响施工的障碍物的拆迁方案。

9)箱梁运输路径和桥梁架设顺序。

10)施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优化设计的意见。

11)对现有施工便道的改扩建方案。

2.2.13 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任务要求,应用网络技术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工程特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工程数量;完成工作量计划;材料设备及劳力计划;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和合同工期的措施;环境保护措施;制架梁辅助工程和水电供应等。

开工前应做好所需材料机具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供应渠道、材料的储存、机具配备方案、机具购置和调配、砂石料供应等。

施工单位在作施工调查的过程中,应详细调查当地水资源及电力供应情况,作好完善的水电供应方案。充分利用地方电讯设备,必要时也可架设通讯线路。

2.2.14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

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内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它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正式开工前完成。起重设备、施工便桥在使用前应予以验收并做好记录,使用过程中应有安全防护措施。高空作业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

2.2.15施工前应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和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

2.2.16 施工前应对参加施工人员按有关客运铁路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2.2.17正式工程开工前,要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工作,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申请开工。工程开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或施工资料能满足施工需要;

(2)征地、拆迁、城市规划、环保评估已经完成;

(3)中线复测及工点放线已完成,施工桩撅完备;

(4)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并已按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

(5)地质复核工作已经完成;

(6)施工图(资料)核对优化设计工作已经完成;

(7)机械、设备、材料和劳动力准备能满足开工需要;

(8)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已建立和健全;

(9)工地试验室已经建立并通过认证,能满足施工要求;与开工有关的材料试验已完成;

(10)工地布置、施工用水、用电、临时房屋和便道能满足开工要求;

(11)对有关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已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12)核实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分布。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审批制度,未经批准的工程不得开工。

2.2.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

2.2.21 桥梁上部结构主要施工设备有以下几种:

桥位制梁设备:膺架(或移动支架造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挂篮)、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及其它辅助施工设备。

预制梁设备:包括台座、模板、张拉设备、混凝土设备、钢筋设备、吊装及滑移设备、试验和检测设备;采用蒸汽养生时还有蒸汽养生设备;以及其它一些辅助施工设备。

运架梁设备:包括装梁、运梁和架梁设备。

2.2.22 施工单位应根据梁的尺寸、重量、形状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配备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确定其参数,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工程工期、安全和质量。

2.2.3 辅助工程

2.2.31 桥梁施工辅助工程主要包括:存梁场、场内运梁线、大型龙门吊机走行线、供应制梁砂石料的砂石场、修建临时承托结构、钢构件、架桥机的运梁道路。开工前,应考虑辅助工程特点及施工工期,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出设计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修建辅助工程。辅助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要编制竣工报告。其内容为:开、竣工日期,施工依据,施工单位,竣工数量,主要材料消耗,工程成本及必要图纸等。

2.2.32 当桥梁工程施工采用预制和架设施工方案时,运梁便线及桥上临时轨道应按不同运梁车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要平整、顺直,以便箱梁的顺利移运。

2.2.33 施工便道应直通工地并与国家公路网连结,并应满足各种设备运输进场的需要。

2.3 路基工艺流程、验收标准

2.3.1 明挖基础

2.3.11 基坑开挖

1 基坑开挖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2)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2 基坑可采用垂直开挖、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他加固的开挖方法。在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

3 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表3.1.1选定。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作平台。如土的湿度过大,能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

4 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开挖边坡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5 弃土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6 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置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7 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可在设计高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

8 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砌筑基础。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9 必要时,基坑应进行边坡稳定计算。

2.3.22 基坑回填

1 基坑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回填,应分层夯实。

2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所用的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应密实、稳定。若以碎石分层填筑,其压实质量应

满足设计要求。

4 台后、涵洞两侧基坑回填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2.3.2路基填筑

2.3.21地基处理

1、原地面整平碾压验标4?1?1~4?1?4条

(1)与勘测设计相符的地理条件、地质条件,设计不作特别处理的地基,按验标4?1?2。

(2)与勘测设计不符及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基处理,及时与建设、设计联系,变更或更改设计。

(3)路堤高度小于2?5米,地基压实质量要满足基床填筑验收标准。

(4)原地面处理后都应进行检测。

2.3.22、换填验标:4.2.1-4.2.7条

(1)机械开挖要预留有30-50cm的人工清理;

(2)换填地基顶面应有横向排水坡。检验标准:表4.2.7

2.3.23抛石挤淤验标4.3.1-4.3.5条

(1)填料应进行检测;粒径≥15cm;

(2)地基碾压密实后,地基系数检测要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

2.3.24砂(碎石)垫层验标4.13.1-4.13.6条

(1)施工前施工单位做压实工艺性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确认;

(2)垫层的基底处理要符合设计要求;

(3)砂垫层的材料要符合验标4.13.3条的规定。

(4)砂、碎石垫层的应分层碾压;压实质量要合格。

目的:通过摊铺压实工艺性试验,确定路基填筑工艺参数来指导路基施工,为现场路基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路基施工质量。

1)根据填料、路基填筑的部位及填筑路基的类别选择试验段;

2)试验段试验前确定试验方案。

3)实验记录要详细(最优含水率的控制)。

4)试验报告明确。

5)确定出的工艺参数要科学、实际、合理。

6)注意事项:

①不同填料都应进行试验段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同一取土场,填料发生变化,也要做试验段;

②不同的分项工程都应做试验段,确定摊铺压实工艺参数(如基床表层、底层)。

③同一填筑层不同填料亦应做不同试验段确定压实工艺参数。

④特殊地段,如桥、涵、路基过渡段也应做试验段。

⑤一个试验段确定的摊铺压实工艺参数并一定适用于整个路基单位工程的路基填筑。相反,某一路基单位工程填筑可能需要多个摊铺压实工艺参数。

2.3.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2.3.21、检验批的验收(基本单元)验标3?3?1条

(1)对实物的检查验收:

(2)对内业资料的检查验收:

(3)检验批合格质量的规定

1)主控项目:抽样全部合格;

2)一般项目:抽样全部合格;采用计数检验抽查点80%合格,20%有偏差但不合格点最大偏差不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2.3.22、分项工程验收

(1)检验批符合合格质量标准。

(2)内业质量验收记录完整。

2.3.23分部工程验收

(1)所含各分项工程验收合格。

(2)内业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3)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的抽样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

2.3.24、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1)所含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

(2)内业控制资料完整;

(3)有关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完整;

(4)主要功能抽查结果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2.3.25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验标3?4?1~3?4?7条

注意事项:

(1)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由谁来组织;

(2)参加人员必须是经建设单位批准,且备案的质量管理人员。

(3)不同规模工程验收,对参加验收的单位和人员要求不同。

(4)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工程质量承担相关责任。

3、高速铁路桥梁施工实训

3.1箱梁预制基本知识

3.1.1材料

(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拌和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钢筋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场并附有质保单,进场后经监理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预制箱梁的锚具及其配套设备,波纹管符合规范要求,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1.2机具

3.1.3详细的技术方案

(1)设计要求箱梁采用单独预制,简支安装,现浇连续接头的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

(2)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根据现场的施工特点,同时结合我部的实际情况,箱梁施工工序如下: 1、施工前的准备①、机具准备施工现场配备各种计量仪器设备,如钢尺、水准仪等,以便检查钢筋尺寸、模板几何尺寸和砼浇筑高度。现场施工人员在开工前应检查机具的完好性,如振捣棒、发电机的正常性等,以确保正常施工。②、技术准备 a、在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技术科和质检科组织完成。 b、在开工前上道工序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③人员进场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场,明确职责,定岗定员,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场,进行质量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持证上岗,安排前期准备工作。④现场准备平整场地,修筑施工便道,接通水电设施,设置测量控制桩,规划场地布置,箱梁预制场设置在桥头的路基上,基础为岩层,平整后硬化场地,采用C20混凝土硬化,厚度10cm,做好场内排水工作,根据平面布置图搭设临建、库房、钢筋棚,施工台座。 2、现场施工工艺(1)底模制作底模板采用C25混凝土台座,高出地面30 cm,底模预留侧模板拉杆穿孔,台面使用水磨石面板,台面边缘设5×5cm的角铁,使用前均匀涂刷隔离剂,底模平整度需达到规定的模板检验标准。(2)钢筋加工及安装:①钢筋加工 a、钢筋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合同文件的要求。 b、钢筋按不同的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设立识别标志,露天堆放时垫高并加遮盖。 4 c、钢筋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并按合同文件规范要求的频率进行抽验,并对检验状态进行标识。 d、加工钢筋时,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 e、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 f、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直螺纹套筒连接或其它符合规范要求的连接方式。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主筋搭接尽量使用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d,焊缝宽度不小于0.7d,焊缝深度不小于0.3d,焊接前进行可焊性试验,对焊接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g、受力钢筋搭接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搭接接头,在搭接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搭接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

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不得大于50%,并且钢筋搭接至钢筋弯起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 d。 h、需标准化制作的钢筋,预先制作样品,量取各部尺寸,与设计图纸吻合后,再进行标准化施工。 i、及时填写施工原始记录及钢筋成品检查记录。②钢筋安装钢筋与模板间的距离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必要时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以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钢筋型号、长度、规格、位置、数量是否于设计图纸一致,检查合格后,并检查支座预埋钢板、锚垫板、伸缩缝钢筋等预埋件位置,做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3.1.4钢筋检测项目及检验频率:

3.1.5安装模板

箱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安装前刷脱模剂,采用龙门架吊运进行分段拼装,上下拉杆固定,外侧以倒链拉紧,拼装完成并自检,模板内无杂物,接缝塞海绵条防止漏浆。板顶张拉预留槽模板采用定型钢模,预留槽外在顶板钢筋上焊φ12的钢筋固定,槽内设支撑。板底通气孔采用φ100mm的PVC管预留,PVC管内装砂,两头封堵,防止砼进入PVC管,PVC管外设井字型钢筋固定,并用铁丝绑扎牢固,确保通气孔位置准确。砼浇筑前全面检查,对模板几何尺寸、角度、拼接、支撑、加固措施、预埋件及钢筋位置、规格数量、保护层厚度、波纹管接头、波纹管位置及固定等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湿接缝预留钢筋处使用橡胶板封堵严密,梁端接缝预留钢筋采用同法处理,采用翼板留洞穿索吊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