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

一、选择题

1.微小的细菌和真菌是人类的好帮手。人们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及其原理搭配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酿酒—产生酒精B.乳酸菌—生产泡菜—产生乳酸

C.醋酸菌—制酱—产生醋酸D.酵母菌—制作馒头—产生二氧化碳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来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

B.饭后立即运动能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C.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D.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3.对以下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归类,正确的是()

A.水蛭——软体动物B.蝗虫——环节动物

C.蜈蚣——线形动物D.七星瓢虫——节肢动物

4.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是对其水生生活的适应

B.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C.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5.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下列哪项结构不具有这种功能

A.蚯蚓的刚毛

B.蛇的鳞片

C.蝗虫的外骨骼

D.蜥蜴的细鳞

6.河虾、田螺、鲫鱼、乌龟是河流中常见的四种生物,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都用鳃呼吸

B.体温都不恒定

C.体表都有外骨骼

D.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7.如图表示的是人体的屈肘动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1、2分别表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B.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2两端的肌腱连接起来

C.完成屈肘动作时,1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

D.在屈肘动作中1 和2是相互配合活动的

8.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酵母菌B.青霉C.曲霉D.大肠杆菌

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表被毛;有利于吸引异性和求偶

B.胎生可以提高产仔数量

C.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

D.所有哺乳动物都是通过胎生繁殖后代

10.小明把家里死的小金鱼埋在一棵树旁的土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挖开土去看小金鱼,可小金鱼已不见了;原因是()

A.小金鱼蒸发B.小金鱼被树根吸收了

C.小金鱼被猫挖吃了D.小金鱼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11.当我们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舒缩情况分别是()

A.舒张;舒张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D.收缩;舒张12.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

B.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蘑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3.玉米螟的幼虫咬食玉米的茎、叶和果实,使玉米减产。而赤眼蜂可将卵产在玉米螟幼虫的体内,吸收营养发育长大,使玉米螟的幼虫死亡,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这可说明()

A.赤眼蜂对植物的繁殖和分布有直接影响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

C.动物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D.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4.与家鸽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身体呈流线型②产卵繁殖后代③前肢变成翼④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灰指甲学名甲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遗传物质D.成形的细胞核1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过许多次推门的动作。下列有关这个动作的分析正确的

A.推门动作很简单,无需神经系统的协调

B.推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完成这个动作所需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D.完成这个动作时,相关的骨和关节都起杠杆的作用

17.长沙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在洋湖湿地重建后,洋湖的鱼类增多了,与水亲近的动物也变多了,白鹭等鸟类开始大量回归湿

地,经统计,目前洋湖湿地内共有动物300余种。这体现了()

A.生命多样性B.种类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18.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下列动物结构与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河蚌的贝壳——游泳B.蝗虫的气管——呼吸

C.蜥蜴的鳞片——保护D.家鸽的羽毛——飞行

19.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有下面几种猜测,你认为哪种最合理()

A.池塘水面较温暖

B.鱼喜欢阳光的刺激

C.鱼需要到水面觅食

D.池塘中水的含氧量太低

20.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A.爬行B.吸收营养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21.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鲤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B.蟾蜍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C.家燕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D.猎豹体表被毛,体内有膈

22.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的特征是()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

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⑤前肢覆羽成翼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⑤⑥23.“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24.下列关于制作泡菜和米酒的比较,错误的是( )

A.制作泡菜和米酒所用菌种不同B.所用的菌种都能进行出芽生殖

C.发酵都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D.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25.湘绣是湖南著名的民间艺术,然而湘绣作品的防霉非常重要。你认为下列哪组条件下的湘绣作品最容易发霉()

A.低温、干燥B.低温、潮湿

C.常温、干燥D.常温、潮湿

26.下列有关微生物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解释、说明,错误的是()

A.武汉酸豇豆的泡制原理是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

B.发霉的花生、玉米不能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可能致癌

C.产甲烷细菌能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秸秆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沼气

D.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为植物制造含氮的营养物质

27.鲍鱼是营养丰富的海鲜,它的贝壳可以做中药,你推测它应该属于()

A.甲壳动物B.鱼类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

28.下列有关人体运动器官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B.人在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囊和关节腔

D.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29.完成屈肘动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骨骼肌收缩②骨受到肌肉牵拉绕着关节产生动作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A.③①②B.②③①

C.①③②D.②①③

30.如果你去市场买鱼,可根据下列哪种情况判断其新鲜程度的标志()

A.鱼鳞未脱落B.身体完好无损

C.鳃丝鲜红D.体表湿润

二、综合题

31.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野外考察时,拍摄了如下一些动物的照片,请你利用本学期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协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1)若将图中蝗虫和河蚌归为一类,其余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_。

(2)一生中用过三种器官呼吸的动物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3)真正的陆生生活的脊椎动物的是_____(用字母表示),原因是它们的______和_____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

(4)A和C虽然都可以在空中飞行,但它们在呼吸和生殖发育过程存在较大区别:例如,两者都用____进行气体交换,但C还用_____辅助呼吸:生殖发育过程中,A区别于鸟类的主要特征是_____。

(5)河蚌利用______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

(6)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主要用______呼吸,兼用______辅助呼吸。这种发育方式叫______。

(7)请把上述六种动物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______(用字母表示)。

32.观察图甲“长骨的基本结构”和图乙“关节的剖面图”,回答问题:

观察图甲,回答以下问题:

(1)长骨的结构最表面局部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图中的[]__,其内层的成骨细胞的作用是__.

(2)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D]__,它使骨变得坚硬.

(3)当一个成年人大量失血时,B内的物质转为__色,从而恢复__功能.

观察图乙,回答以下问题

(4)在图中,由结缔组织构成,封闭关节腔的结构是[]__.

(5)图中[]__内有滑液,能减少摩擦,此外,在其内或关节周围还有__,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6)图中(1)和(2)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合称为[3]________.其表面覆盖一层(4)___________.

33.一种由耳念珠菌引起的传染病在多地流行。这种真菌耐药性强,容易引起血液感染。感染者大多会高烧,并伴随各种器官衰竭等表现。经过调查发现,这种真菌感染多发生在免疫系统不成熟或受损的人群中,包括住院病人、新生儿和老年人等。

(1)耳念珠菌属于真菌,它与细菌结构最大的区别是____。

(2)耳念珠菌_____于人体内,作为____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可引起人体多种病症。在通过体内_____系统转移的过程中,白细胞会发挥吞噬作用,消灭部分耳念珠菌,这属于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3)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看,新生儿属于_____。

(4)以下措施中,无法

..预防耳念珠菌感染的是_____。

A.设置单间,隔离感染者 B.用皂液和专用消毒剂消毒双手 C.医疗用具可循环利用

34.以下是四种微生物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的繁殖方式是____,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甲无成形的____。

(2)图丁中的a是____,图中的乙丙丁都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

(3)图中的____(填序号)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4)以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①作为____参与物质循环,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与动植物共生。

(5)图中的乙能产生____,它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类药物,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6)图中乙、丙和丁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但却属于同一种生物一一____。

35.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2018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跳蛛(大蚁蛛)也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研究发现,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之后,才会第一次出巢觅食。而这20天之内,幼蛛的身体却在不断地长大,它们到底靠吃什么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蚁蛛宝宝会聚集到母亲的“肚子”周围,样子就像

小狗围在妈妈身边吃奶一样。“大蚁蛛妈妈是在喂奶吗?”研究人员拿起一只蚁蛛妈妈,按压了一下腹部,竟然真的挤出了少许液体,形态很像哺乳动物的乳汁,经检测,该种液滴中蛋白质的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

(1)大蚁蛛对后代的哺乳行为是一种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2)为了探究大蚁蛛是否以“乳汁”哺乳后代,研究人员设计了第一个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生

存率

A组:

幼蛛+泌乳雌蛛

B组:

_________

C组:

幼蛛

5天100%30%30%

10天100%00

15天100%00

20天100%00

请你推测B组的实验组合应为_________;A、B、C三组实验形成_________实验。根据三组数据结果,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

(3)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后开始出巢觅食,此时雌蛛仍有哺乳行为。研究人员在第20天时移除雌蛛,发现并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大幅度改变,但却对幼蛛的觅食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请你猜测幼蛛出巢觅食几率会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第40天,雌蛛停止分泌乳汁。但幼蛛独立觅食后仍会返回巢穴,直到其完全成熟。大蚁蛛的这种哺育现象对幼蛛的行为是否有影响呢?研究人员继续下一步的实验:

组别

天数幼蛛离

巢率

A组:

幼蛛+雌蛛

B组:

第20天移除雌蛛

40天26%45%

45天26%50%

50天40%60%

55天47%63%

在第40到60天,幼蛛在外出捕猎后逐渐不再返回巢穴。结果显示,A、B两组的幼蛛离巢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_________,且B组幼蛛的离巢率显著_________A组的离巢率。本项研究成果,提供了无脊柱动物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超长抚育证据。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进行长期乳汁喂养进化的研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据此作答。

【详解】

A、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A正确。

B、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B正确。

C、醋酸菌可用来酿醋,不能用来制酱,C错误。

D、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运动能增强骨骼肌收缩、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骼肌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长期锻炼,骨骼肌纤维逐渐变粗,肌肉体积增大,收缩有力,协调能力增加,A正确。

B、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

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B错误。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促进血液循环,C正确。

D、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就能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多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其结果是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D正确。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解答即可。

【详解】

A、水蛭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A错误。

B、蝗虫的身体表面具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B错误。

C、蜈蚣身体表面具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C错误。

D、七星瓢虫的身体表面具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D正确。

故选:D。

【点睛】

熟练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鱼体两侧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2)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

(4)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详解】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这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A正确。

蛇体表有角质的鳞,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B正确。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只是昆虫的特征,C错误。

蚯蚓和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D正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详解】

A、蚯蚓的刚毛有辅助运动的作用,没有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符合题意;

BCD、蛇的鳞片、蝗虫的外骨骼、蜥蜴的细鳞,都是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以适应陆地干燥气候,不符合题意。

因此不具有这种功能的是蚯蚓的刚毛。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河虾属于节肢动物,田螺属于软体动物,鲫鱼属于鱼类,乌龟属于爬行动物。

【详解】

A、河虾、田螺、鲫鱼都用鳃呼吸,乌龟用肺呼吸,错误。

B、河虾属于节肢动物,田螺属于软体动物,鲫鱼属于鱼类,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都不恒定,都属于变温动物,正确。

C、河虾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田螺体外有贝壳,鲫鱼体外覆盖鳞片,乌龟体外覆盖甲,错误。

D、鲫鱼、乌龟的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而河虾、田螺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错误。

【点睛】

熟记掌握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7.B

解析:B

【解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1肱二头肌,2肱三头肌。

【详解】

由图可看出,1是肱二头肌,2是肱三头肌,A正确;

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关节连接起来,B错误;

屈肘时肱二头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正确;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D正确。

【点睛】

明确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曲霉菌、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大肠杆菌是细菌,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结构。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详解】

A.哺乳动物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温,不是有于吸引异性和求偶,A错误。

BC.胎生、哺乳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B错误,C正确。

D.不是所有哺乳动物都是通过胎生繁殖后代,如鸭嘴兽是通过卵生繁殖后代,D错误。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

10.D

【解析】

【分析】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详解】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干中小明把家里死的小金鱼埋在一棵树旁的土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挖开土去看小金鱼,可小金鱼已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细菌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并能灵活答题。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B正确。

故选B。

【点睛】

明确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即能正确答题。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详解】

蘑菇属于多细胞的真菌,进行孢子生殖,A错误;

蘑菇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错误;

蘑菇能产生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菌丝形成子实体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C正确;

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由于真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都是异养,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蘑菇属于真菌,熟记真菌结构特点。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详解】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动物是消费者,是食物链中主要环节之一,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防治是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题干中的现象说明动物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故C正确。

【点睛】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详解】

①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阻力,适于飞行,与飞行生活相适应,正确。

②家鸽的生殖方式是卵生,与飞行无关,错误。

③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与飞行生活相适应,正确。

④家鸽用肺呼吸,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正确。

故选:C。

【点睛】

家鸽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可结合着鸟类的主要特征理解掌握。15.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的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所以真菌细胞与细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D

考点: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详解】

A.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A错误。

B. 推门时属于伸肘动作,肱三头肌会收缩,肱二头肌会舒张,B错误。

C. 完成这个动作一定要消耗能量,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配合,C正确。

D. 完成这个动作时,相关的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D错误。

【点睛】

理解运动的产生是解答的关键。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

因此洋湖湿地内共有动物300余种。这体现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生物界中,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些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

河蚌的身体柔软,外有贝壳,起保护身体的作用,而不是游泳,A错误;

蝗虫的用气管进行呼吸,B正确;

蜥蜴的鳞片具有保护作用,C正确;

家鸽的羽毛适于飞行,D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特征。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鱼在水中使用鳃呼吸,利用的是水中的溶解氧。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晚上被抑制,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

【详解】

绿色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能够增加所处环境的氧气的含量。夜晚绿色植物就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了,池塘中的许多水生植物白天通过光合作用能增加池塘中的氧气,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到了黎明时分就是池水中氧气含量最少的时候,其中鱼虾为了能呼吸到足够的氧气只有浮头或跳出水面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了。在生长有较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鱼浮头或跳出水面”是因为池塘中含氧量较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鱼的主要特征及与其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详解】

蜥蜴属于爬行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皮肤干燥又粗糙,体表有角质的细鳞,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并保护身体。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爬行动物的特点。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鱼类的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

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

【详解】

A、鲤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A叙述正确。

B、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叙述错误。

C、家燕属于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鲤鱼飞行,C叙述正确。

D、猎豹属于哺乳动物,体表有毛,保温;体腔内有膈,D叙述正确。

故选B。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鸟类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心脏四腔,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等。据此作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鸟类的主要特征,其中有的是其它动物也具有的特点,如心脏四腔、体温恒定、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等。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等也是哺乳动物具有的特点。两栖动物、爬行类等也是卵生。其中鸟类所特有的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能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可见①体表覆羽、⑤前肢覆羽成翼、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是鸟类特有的特征。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详解】

“落花”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落花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理解掌握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如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

A.制作米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泡菜和米酒所用菌种不同,故A 正确。

B.制作泡菜需要乳酸菌,乳酸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制作米酒时需要酵母菌,生殖方式可以是出芽生殖,也可以是孢子生殖,故B错误。

C.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制酒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制作泡菜和米酒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发酵的进行,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等。

【详解】

湘绣以纯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尼龙等有机物为原料,在常温、潮湿状态下利于滋生微生物,导致湘绣发霉。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6.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武汉酸豇豆的泡制原理是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A错误;发霉的花生、玉米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不能食用,B正确;一些细菌如甲烷菌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C正确;根瘤中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并为植物制造含氮的营养物质,D正确。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详解】

鲍鱼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和坚硬的贝壳,因此属于软体动物。C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软体动物。

28.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人在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考点定位】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关节的结构

2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

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

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可见屈肘动作A的顺序是正确的。

故选A。

【点睛】

骨、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协调关系和动作产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0.C

解析:C

【解析】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分析:

本题考查鱼的呼吸器官鳃的有关知识。

解答: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而鳃丝中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内流大量的血液,血液中氧的含量较高为动脉血,所以活鱼鳃丝是鲜红色的,而死鱼由于无法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氧的含量低为静脉血,所以鳃丝的颜色为暗红色。

故选:C

二、综合题

31.体内有无脊柱 F ABC 生殖发育肺气囊胎生哺乳鳃气管鳃肺皮肤变态发育 DEFBCA

解析:体内有无脊柱 F ABC 生殖发育肺气囊胎生哺乳鳃气管鳃肺皮肤变态发育 DEFBCA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的细鳞或甲,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用肺呼吸。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图中A是蝙蝠;B是壁虎,C是家鸽,D是河蚌,E是蝗虫,F是青蛙,据此分析解答。【详解】

(1)图中河蚌、蝗虫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蝙蝠、壁虎、家鸽、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因此,若将图中蝗虫和河蚌归为一类,其余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因此,一生中用过三种器官呼吸的动物是F青蛙。

(3)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和哺乳,体内受精。壁虎属于爬行动物,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体内受精。家鸽属于体内受精,卵生,卵较大。蝙蝠,壁虎,家鸽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脊椎动物。综上分析可知,真正的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的是A是蝙蝠,B 是壁虎,C是家鸽,原因是它们的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

(4)A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家鸽主要是飞行生活,用肺呼吸,在体内还有许多气囊,可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生殖方式是卵生。因此,A和C虽然都可以在空中飞行,但它们在呼吸和生殖发育过程存在较大区别:例如,两者都用肺进行气体交换,但C还用气囊辅助呼吸:生殖发育过程中,A 区别于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胎生和哺乳。

(5)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体表有贝壳,起到保护作用,用鳃呼吸;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只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因此,河蚌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6)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成体与幼体在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变化,属于变态发育。因此,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种发育方式叫变态发育。(7)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无脊椎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原始鱼类动物→原始两栖类动物→原始爬行类动物→(鸟类和哺乳类)。A是蝙蝠,属于哺乳动物;B是壁虎,属于爬行动物;C 是家鸽,属于鸟类;D是河蚌,属于软体动物;E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F是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上述六种动物按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为DEFBCA。

【点睛】

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及动物的进化历程。

32.C骨膜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骨密质红

造血 5关节囊 6关节腔韧带关节面关节软骨

【解析】

【分析】

结构模式图

解析:C骨膜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骨密质红造血 5关节囊 6关节腔韧带关节面关节软骨

【解析】

【分析】

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

(1)

(2)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3)图甲中,A骨松质、B骨髓腔、C骨膜、D骨密质,图乙中,1关节头、2关节窝、3关节面、4关节软骨、5关节囊、6关节腔。

【详解】

(1)骨表面的C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因此“长骨的结构最表面局部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图中的C骨膜,其内层的成骨细胞的作用是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2)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骨密质,它使骨变得坚硬。

(3)幼年时人的骨髓腔里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里的红骨髓转变成了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当人体大量失血时,骨髓腔里的黄骨髓还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的功能.因此“当一个成年人大量失血时”,B骨髓腔内的物质(骨髓)转为红色,从而恢复造血功能。

观察图乙,回答以下问题

(4)在图中,由结缔组织构成,封闭关节腔的结构是5关节囊,关节囊主要由肌腱和韧带构成。

(5)图中6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摩擦,此外,在其内或关节周围还有韧带,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6)“图中【1】和【2】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合称为关节面。其表面覆盖一层【4】关节软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骨的基本结构、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正确识图。33.有成形的细胞核寄生病原体血液循环非特异性易感人群 C

【解析】

【分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练习:第六单元(附答案)

第六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小丽将六种生物依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下图所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受精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解析:蜗牛、海蜇、蜘蛛是无脊椎动物;锦蛇、青蛙、麻雀是脊椎动物。 答案:A 2.小麦、玉米、水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它们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叶脉是平行脉,根属于须根系,关于它们的分类错误的是( ) A.被子植物 B.双子叶植物 C.单子叶植物 D.绿色开花植物 解析:小麦、玉米、水稻属于被子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因为叶脉为平行脉,所以是单子叶植物。 答案:B 3.下列动物中,具有能飞、趾端有爪、体腔有膈、捕食昆虫等特点的动物是( ) A.啄木鸟 B.猫头鹰 C.蝙蝠 D.鸵鸟 答案:C 4.主要以花和果实作为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原因是( ) A.花和果实容易采集和制成标本 B.花和果实的形态结构比较稳定 C.花和果实具有一整套的遗传物质 D.花和果实色彩艳丽,容易分辨 解析:花和果实在植物的一生中出现得比较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比较稳定,常被作为分类依据。 答案:B

5.下列关于小麦和松树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产生种子 B.根、茎、叶都很发达 C.受精过程都出现了花粉管 D.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解析: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看它们的胚珠外面是否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着;而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且大都是通过种子来繁殖下一代。小麦是被子植物,松树是裸子植物。 答案:D 6.科研工作者利用各具特色的寿光大鸡品种,经过杂交培育出了适应现代需求的新品种,这是运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基因的多样性 D.染色体的多样性 答案:C 7.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目标为:到2015年,力争使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努力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麻雀会偷吃粮食,所以应当斩尽杀绝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不经论证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捕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来制造药物 答案:B 8.“种”这个分类等级,不能表示的是( ) A.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 B.同种生物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能够繁殖后代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别是最小的 D.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是同一个“种” 答案:D 9.下列几对生物中相似程度最大的是( ) A.水稻、棉花 B.麻雀、蝗虫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完整版】

初二物理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2、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 3、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4、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和砝码。 5、时间测量仪器:秒表(停表)。 6、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 7、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8、体积测量仪器:量筒。 9、电的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 10、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1、生活中的易拉罐,饮料瓶,塑料袋,泡沫块,气球等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识要点: 1.国际单位制(SI):为了利于国际间的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米,符号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4.分度值: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量程。 6.科学测量要点: (1)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2)正确操作与读数

(3)科学处理数据 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 (3)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4)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 (6)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刻度范围的度数 (7)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靠放在玻璃杯边上 (8)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9.量筒的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要平视,对准液面的凹部(不包括水银) 10.测量误差:测得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11.减小误差的方法之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2.累积法:测量不能直接用测量仪器测出来的微小量时,通常采用先测出这个微小量的若干倍数的值,然后除以它的倍数,求出微小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消化腔, (4)水螅的生殖:出芽生殖。 (二)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绦虫。 (三)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四)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 (3)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用手触摸蚯蚓腹面粗糙不平,是蚯蚓的刚毛,它靠肌肉和刚毛配合使蚯蚓向前蠕动。用手触摸蚯蚓背面有黏滑感觉,有黏液,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潮湿阴暗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蜗牛的是腹足,河蚌的是斧足)。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和章鱼(贝壳退化)等。 (3)外套膜及贝壳—保护作用,足—运动;鳃—气体交(呼吸),出水管和入水管—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珍珠在外套膜形成,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六)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外骨骼作用--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门,呼吸器官是气管。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昆虫(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 菜粉蝶、家蚕 蝗虫---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三对足,有两对翅) 二、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一)鱼类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 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海马。 (3)体形:呈流线型(梭形),减少水的阻力。 (4)体表:鳞片覆盖,黏液减少阻力;侧线鱼的感觉器官,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胸鳍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 动物的运动 (1)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关节 的结 构 关节面 关节头 表面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 以减少两股之间的摩擦和缓 冲震荡。 图示 关节窝 i≡S≡ W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爱 由结缔组织包绕整个关节,内外还有许多 籾 带,使关节更加牢固。 关节腔 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增强关节 的 灵活性。 功能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注意:①由于肌肉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由两组 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②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其他系统的调节.配合。(如: 神经、呼 吸、消化系统) 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作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肘 收缩 舒张 伸肘 舒张 收缩 提重物 收缩 自然下垂 舒张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上刊肌闵协调示意潮 (―)Xn 肘 (二〉伸肘 1.肱二头別匚 2. Λ*三头肌

从动物行为的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3.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群、白蚁、蜜蜂)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二、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细菌和真菌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E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比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3.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1.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明行为的意义。 2.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社会行为重点: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2.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3.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实例:宇航服与长颈鹿,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等。 第四章 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 细菌 荷兰人列文·虎克首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 法国人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提出保存牛奶的方法称为巴氏消毒法;还发现乳酸菌(细菌)和酵母菌(真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形态 细菌的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有的细菌生长后期还形成抵御 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芽孢(该结 构与生殖无关) 杆状、球状、螺旋状 有DNA,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有的有鞭毛和荚膜 异养 分裂生殖 计算公式:A ×2n 三、真菌 1.真菌类型:木耳、蘑菇、灵芝、牛肝菌、青霉、曲霉、酵母菌(单细胞)等。 复习书中第76页酵母菌的观察特点,复习书中第77页蘑菇的结构图和青霉的结构图。 大小 形态 颜色 所需生活条件 细菌菌落 小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多为白色 水分、有机物、适宜的温 度 霉菌菌落 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黄等 细菌、真菌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牛肉汁+琼脂)→高温灭菌→接种→适宜温度下培养 接种: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5.3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三章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选择题 1.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端时间之后,与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场相比() A.加罩网的实验区小草生长旺盛 B.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场虫害严重 C.加网罩的实验区草场虫害严重 D.生长一样良好 2.环保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倡保护要保护农田蜘蛛,因为农田蜘蛛可以() A. 吃掉农田中的害虫 B.防治农田中的杂草 C. 给农作物传粉 D.给农作物施肥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陆地生态系统 4.马尾松纯林容易受到松毛虫的爆发性危害,而在混交林(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中,这种单一性的虫害就不容易大发生。这是因为() A.松毛虫只能在马尾松纯林中生活 B.混交林中,食物链食物网复杂,可能有多种松毛虫的天敌控制松毛虫的增长。 C.马尾松纯林中营养较多 D.马尾松纯林中的环境更适合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 5.有人从国外旅游回来,带回一些旅游地的特产水果。当他通过我国海关检查时,这些水果被海关扣留,被告知海关有关从境外携带水果的规定。根据有关生物学知识,分析这位旅游者带入境的水果被海关扣留的原因( ) A.使我国的水果口味不纯 B.超过允许携带的重量 C.可能与我国水果杂交,使水果的品种退化 D.携带有外来生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给我国果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6.我国在修建的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护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动物与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在淡水中,如水螅(xī)。 3.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p5水螅示意图) 4.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称为辐射对称。 5.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其中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水螅的繁衍方式:出芽生殖。 7.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8.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珊瑚礁 9.涡虫的生活环境: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p6涡虫结构示意图) 10.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背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眼点。 11.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2.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13.其他寄生类扁形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猪肉绦虫)。 14.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1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p8蛔虫结构示意图)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 4.蛔虫的生殖:蛔虫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缓慢地蠕动。 6.蛔虫病的预防: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7.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蛲(náo)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9.蚯蚓的形态结构: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见蚯蚓结构示意图) 10.蚯蚓的运动: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 11.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2.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体壁能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 13.常见的其他环节动物有:沙蚕,水蛭等。 1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5.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可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能疏松土壤,能提高土壤肥力,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gé)、缢蛏(yìchēng)等。 2.软体动物的结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鰓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八年级上册生物 一、知识结构 1 2 病毒 3、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藻类 如水绵 无种子 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 植物的分类 蕨类 如肾蕨 裸子植物 如油松、银杏 被子植物 玉米、向日葵 有种子 种子植物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环节动物:蚯蚓 节肢动物:蜘蛛 鱼类 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 爬行类:龟 鸟类 哺乳类 无脊柱 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判断鱼是否新鲜可以辨别鱼的鳃丝是否鲜红)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辨认是否是鱼可 看它是否用鳃呼吸)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 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6、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7、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镛鱼。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时间:2017-09-08 10:06:01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xuexila888@https://www.doczj.com/doc/3c9684567.html, 礎鸿我要投稿练习八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是讲效率,有条理是讲效率,计划得当也是讲效率。下面由为你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同步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 1.一个人的生命开始于( ) A、受精卵 B、婴儿的出生 C、卵子和精子 D、胚胎 2.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脐带和胎盘 3.男性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 A.前列腺 B.附睾 C.睾丸 D.精囊腺 4.人体内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生殖器官分别是( ) A.睾丸和子宫 B.睾丸和卵巢 C.输精管和输卵管 D.前列腺和子宫 5. 卵巢的生理作用包括( ) ①分泌雌性激素②是卵细胞受精的场所③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④是产生卵细胞的部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6.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以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是通过( )从母体获得或排出的 A.胎盘 B.胚盘 C.子宫内膜 D.脐带 7. 怀孕开始的时刻是( ) A.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相遇形成受精卵时 B.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时 C.受精卵发育成的多细胞胚胎植入子宫内膜时 D.胚胎在子宫内膜里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时 8. 为了防止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常常在哪个部位进行结扎手术?( ) A.输卵管 B.子宫 C.阴道 D.卵巢 9.人体身高的增长主要依赖于( ) A.脊柱的生长 B.全身骨骼的生长 C.下肢骨的生长 D.腰椎的生长 10.某女性生了一对一男一女双胞胎,其原因可能是( ) A.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B.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 C.两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 D.两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 11.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 ) A.卵黄 B.胚盘 C.输卵管 D.子宫 12.胚胎发育过程中,开始出现人的形态的时间是( ) A.第五周 B.第六周 C.第七周 D.第八周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

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3)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②能提高土壤肥力。③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④处理有机废物。 沙蚕是鱼、虾、蟹的饵料。 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在医学上,可生产抗血栓药物。5、软体动物(目前已知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 (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神奇的微生物 (同步测试题)

第四节神奇的微生物 随堂反馈 1.病毒是一类结构非常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 2.细菌的细胞一般由、、 和等部分构成,有些细胞还有和 等结构。 3.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 4.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把它们分为、 和三种类型。 5.细菌在自然界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都由、、 和组成,细胞内没有,一般营或生活。 7.下列微生物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A.青霉菌 B.酵母菌 C.鬼笔鹅膏 D.乳酸菌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A.流行性感冒 B.肝炎 A.艾滋病 D.化脓性炎症 2.要观察病毒,必须借助的仪器是() A.手持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上述三者均可 3.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能独立生活 B.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 C.病毒不属于生物 D.病毒对人类都有害 4.烧伤容易感染绿脓杆菌,人们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的感染,绿脓杆菌是一种() A.细菌病毒 B.植物病毒 C.动物病毒 D.细菌 5.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菌有细胞壁 C.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D.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从形态上看,可以将细菌分成() A.有荚膜菌和无荚膜菌 B.杆菌和球菌 C.螺旋菌、杆菌和球菌 D.球菌和荚膜菌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菌细胞特点的是() A.个体是单细胞的 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人教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知识点归纳 完美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姓名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 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 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 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 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八年级生物上册《病毒》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五章病毒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 EV71 病毒 B.痢疾杆菌 C.草履虫 D.酵母菌 2?自今年3月份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 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疫情的病原体。下列各项中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由有机物组成B?具有细胞结构 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D?能使人体患病 3. 2009年4月份以来, 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全球多国暴发。卜列对病毒描述正 确的是 A.不含遗传物质 B.能独立生活 C.都会使人得病 D.没有细胞结构 二、非选择题 4. 2009年5月26日,国家卫生部公布,湖南长沙确诊了首例输入性甲型HINI流感病例,这意味着源于境外部分地区的甲型HINI流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结构简单,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的微生物,身体由蛋白质的外 壳和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必须用________________ 才能观察到该病毒。 (2)甲型 H1N1流感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它是以—方式进行繁殖的。 5. 分析下面资料,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回答问题。

1886年,德国的麦尔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 结果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麦尔为此推想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 的。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 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证明致病因子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小生物一一细菌。由于当时用光学显微镜无法看到致病因子的 结构。他因此推测致病的病原体是比细菌小的“滤过性病毒”。 1898年,荷兰的贝杰林克再次证明了伊万诺夫斯基的发现,他用“病毒”来命名这种致病 因子。同时,德国的莱夫勒和费罗施也证明了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体也是“滤过性病毒”。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才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开创了病毒学发展的新时代。 (1)麦尔发现的问题:烟草花叶病能够________ 。为此做出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 (2 )伊万诺夫斯基在实验中进一步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由此他做出了新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后来又有三位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伊万诺夫斯基的重大发现,并将这种致病因子命名为。(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病毒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烟草花叶病毒是() A B (5)病毒的发现史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学习一本功课最基础的就是有一个充足的睡眠和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这两样才能在学习中事半功倍,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与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

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