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2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2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2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作业2

[随堂检测]

1.翻开某一时期的报纸||,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话剧是文明剧||,京剧则叫旧戏||。这一时期应是()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

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当时所有的西洋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字”“京剧则叫旧戏”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国人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而把一切中国文化看成落后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正确||。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申明以“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天职”||。下列内容能反映这一宗旨的是()

①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②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③坚持思想自由至上的原则④倡导文学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B||。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封建伦理道德猛烈批判||,倡导文学革命||。①②④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B项正确;③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A、C、D项错误||。

3.1912年||,蔡元培等人曾经发起一个“进德会”||,定下三条基本信条:不赌、不嫖、不娶妾;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到北大后||,他也身体力行||。这说明蔡元培()

A.支持新文化运动B.抵制北洋政府

C.教育理念先进D.强调个人品德修养

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解读题干可知没有涉及对北洋政府的态度||,故B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教育||,故C项错误;从三条基本信条和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可知是强调个人修养问题||,故D项正确||。

4.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该文应该发表于()

A.1913年B.1915年

C.1917年D.1920年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新文化运动主张提高劳动者的地位||,说明该文发表于1919年五四运动后||,故选D项||。

5.近代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

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对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新文化人之所以热衷于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除了其本身思想体系内含的合理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们属于长久被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非正统的思想学说||。

——摘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康有为之变法理论”的核心主张||。

(2)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人充分肯定“非儒之外的诸子学说”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近代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要求:观点理解准确;论证史论结合;评价合理深刻;表述清楚流畅;300字左右)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字眼“康有为”可以判断为维新派;第二小问根据维新派的主张即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来作答||。(2)根据材料二中“除了其本身思想体系内含的合理价值……它们属于长久被封建统治阶级压制的非正统的思想学说”来作答||。(3)结合两则材料||,紧扣“近代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相同态度”这一主题||,可以得出论点是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论据列举维新派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主张||,并用阶级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进行评价||,做到行文流畅、逻辑严密||。

答案:(1)派别:维新派||。主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原因:本身思想体系内含合理价值;它们长期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压制||。

(3)评析标准:立论: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论据:维新派主张托古改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提倡传统下层文化||。

评价:用阶级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进行评价||。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它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材料反映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D||。解题首先分析材料||,依据“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分析||,符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故选D项||。

2.民国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黄远生的观点支持()

A.魏源的思想B.严复的观点

C.陈独秀的思想D.毛泽东的思想

解析:选C||。黄远生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思想”||,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严复主张“君民共主”||,陈独秀主张思想解放||,毛泽东主张阶级斗争||,故C项正确||。

3.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解析:选D||。陈独秀当时反对孔教||,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此处的“妄人”指袁世凯||,他利用孔教为复辟帝制造势||,成为社会进步的最大阻力||,故A项错误||,D项正确;陈独秀认为||,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仍然有其价值||,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仿效西方||,故C项错误||。

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个运动是指() 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解析:选C||。维新变法是政治改良运动||,没有提出“平民文学”口号||,A项错误;辛亥革命采取暴力手段||,主张武力推翻清政府||,与“平民文学”没有关系||,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涉及思想、道德、文学等方面||,推动了文学的平民化||,但具有仅限于知识分子群体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参与阶层相当广泛||,与材料中“平民文学”“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信息不一致||,D项错误||。

5.回眸百年中国历史||,研究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的特殊意义||,这场运动深刻地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主要原因在于()

A.“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

B.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

C.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

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

解析:选D||。解读题意可知||,A项不能体现“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西方思想文化||,体现改造中国已经进入到思想层面||,故B项错误;C项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但不能体现其“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作用||,故C项错误;D项正确表述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和社会的引领作用||。

6.陈独秀在1920年12月的《新青年》发表《民主党与共产党》一文||,指出:“资本和劳动阶级未消灭以前||,他两阶级的感情、利害全然不同||,从哪里去找全民意?除非把全国民都化为资本家或都化为劳动者||,才真有全民意这件东西存在||,不然||,无论在任何国家里||,都只有阶级意、党派意||,绝对没有全民意||。”据此得出的准确结论是() A.陈独秀主张消灭劳动阶级

B.当时中国存在两党的对立

C.马克思主义影响到知识界

D.资本和劳动阶级难以消灭

解析:选C||。材料整体所表述内容为“资本和阶级未消灭前不存在全民意||,只存在阶级意、党派意”||,即强调阶级差别||,这种观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故C项正确;材料中陈独秀未主张消灭劳动阶级||,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不存在两党对立情形||,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和劳动阶级消灭的难度问题||,故D项错误||。

7.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解析:选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选择B项||。

8.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解析:选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仅仅是外部原因||,故A、B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即内部原因是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的需要||,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术作品也能反映历史||。

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对油画《宽容》进行历史解读||。(要点应包括画面场景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油画的史学价值)

解析:从油画标题《宽容》提取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首先||,调动相关知识||,联系画面中相关人物生平贡献及其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对绘画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其次||,从整体上对油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整体分析||,进而对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等予以回答||。第三||,站在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油画做史学价值分析||,比如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从文化的繁荣创新等角度||,对油画史学价值进行分析||。

答案:时间:新文化运动时期||,或民国初年||,或五四运动前后;地点:北京大学||。

原因: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发展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表现:人物构成既聚集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大批新文化人||,同时也兼容一些如辜鸿铭等坚守传统文化的文化人||,包容东西||,新文化运动就是在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通过服饰、发型和动作表情(拿着报纸、杂志讨论、交流状)等||,表现“宽容”主题||。(能具体说明的也可)

史学价值:作者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新文化运动历史||,并寄寓着自己的理解和理想;该油画虽然不是原始史料||,却反映着历史||。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领袖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揭示其本质,帮助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 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高中历史必修三新文化运动说课教案【人民版】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课,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性事件。在必修三中,本节内容是讲述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紧密联系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在近代中国史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所在专题三中,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的延续和后节内容的铺垫,在这一主题的知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二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史料解读,通过提供史料资料,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等相关史实;历史比较法,比较各领导人的思想主张;归纳概括,让学生自主的阅读课本及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历史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进步;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代人不断的探索、努力。 根据新《课标准》要求、学业水平要求和《考试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4、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说教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三、说学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 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已基本适 应专题式学习,具备一定的社会观察、分析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较强归纳、演绎、思辨、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有敢于表现,乐于展示,这些都有利于本课开展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备课时应注意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 2、学法指导(导读法) (1)课前预习过程中做到自学-质疑-总结。 (2)课堂中要做到合作-讨论-对话。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看幻灯片上近代三位大师的名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一、教材分析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北洋政府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既承接了前面的“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知识点,又为下一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埋下了伏笔。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和“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要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并进行启发式讨论。 五、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2.采取“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根据教材上的“课前提示”进行预习 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但之前所有的尝试都失败了,那时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旧没有改变。政治及思想界更是出现沉闷、彷徨。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刷新国民的思想观念,重铸国魂。于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展开。它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 设计意图:引出对新文化运动的思考。 合作探究,剖析主题 【师生互动】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袁世凯祭孔和祭天坛的图片资料。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四大发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识图、操作、占有材料和处理材料、概括历史现象特征、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图表整合知识的能力;养成分享和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广泛收集课外资料和组织文字、视频材料,制作幻灯片;采用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深深体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地树立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点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也有学习、也较感兴趣,同时大多数知识点主要是识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⑴殷商:甲骨、陶器、青铜器 ⑵秦汉:竹木简牍和缣帛(竹简太重、缣帛太贵,难推广) ⑶西汉;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纸质较粗糙) ⑷东汉: (105年)蔡伦用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质地细腻,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2、意义: ⑴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⑵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⑴雕版印刷术:(每印一页就得雕一块版,雕错一个字就要重新换版) 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课本插图) ⑵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单个反体字,排版印刷后可拆散,反复使用。)(《活字版印西夏佛经》课本插图)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清代:《今古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2、印刷术外传: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3、对欧洲影响: ⑴推动文教发展:14世纪末出现木版雕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印刷书籍。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 “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③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玛雅人创拜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神。 (3)急剧衰亡:16世纪后,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原因:开辟后,殖民者的入侵。 【重点聚焦】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精品文档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 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资产阶级分子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一知识点。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又为后面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埋下了伏笔。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后期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开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20130921必修三新文化运动雷敏霞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前期)学案 【目标达成】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梳理】 1、背景 (1)政治上:_________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经济上:中国________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根本原因) (3)思想上:_________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而袁世凯掀起逆流(直接原因)。 2、概况 (1)、兴起标志:年陈独秀在创办《》。(《警告青年》解开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等。(阶级属性:前期是)(3)、运动中心:。(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___________) (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实质是让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5)、指导思想:。(前期) 3 4、评价 (1)积极性 ①动摇了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②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的_________。③为__________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④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2)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倾向;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实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一、根据下列三则材料探究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材料一: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这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部投资的总额。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472.3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二: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材料三: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28日率领官员到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同年12月,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高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1 人民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教案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网络探究法 3.了解—理解—见解 教学流程: 导入:大家做好上课准备了吧?好,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智慧问答题:(投影)中国有这么一所高校: 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家革命与建设的摇篮 王选院士:独特的精神魅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中国的哈佛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人类繁荣的希望之源 <学生回答>对,是北大,2005年世界高校排名,北大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15位,可以讲,北大誉满全球,海内皆知,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我想,你们也向往北大吧!北大也是你们心中的理想吧。可是,你们知道吗?北大真正的崛起是跟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运动息息相关的,这就是—新文化运动<学生齐声说> 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也是1915年中国的必然产物。那么,1915年的中国到底是怎样呢?今天,老师就借助网络带你们去看看1915年的中国。 板块一:新文化运动背景分析 (投影) Baidu:1915年中国(财经报告、社会花絮、发表评论) 设问一:通过财经报告你能了解到什么?

<学生回答> 冠生园的发展问题,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典型,民族资本主义,意味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而民族资产阶级追求的是民主政治(联系当时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中国的日子一天天坏下去) 设问二:社会花絮说明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 <学生回答>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旧道德盛行。 设问三: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舆论导向? <学生回答>:袁世凯在大搞尊孔复古 尊孔复古实际上是在复旧的礼教、道德,这实际上就是复辟帝制的前兆。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二者之间必然产生的了激烈的冲突。 因此,1915年摆在中国人面前的迫切任务是什么:思想解放,开展一场思想运动来批判这股逆流。 (背景小结):1915年中国,一方面,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一方面专制统治盛行;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尊孔复古逆流出现,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就应运而生了。 正如历史学家陈旭麓所说:辛亥革命后产生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板块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请同学看一下课本,然后一起来说说: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前期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心在那里? <学生看书归纳、回答> <学生看书归纳、回答>(投影)展示代表人物并做一简单介绍。 设问一:为什么中心在北大? <学生回答>.新文化运动干将在北大 设问二:为什么到北大呢?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蔡元培,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进行了大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一个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油画展现)指出:既有西装革履、思想激进的新式学者,也有穿长马褂、流长辫的孔夫子之流,这些人在北大同台讲学,从而使北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派并存、百家争鸣的局面。北大面貌焕然一新。表面上看,这一方针不偏不倚,实际上是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因为在专制盛行的当时,它为新思想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 设问三: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是初中学过的内容,那位同学能站起来回答:<学生回答>:三个提倡,三个反对.,那我们现在逐一讲解。 首先: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民主和科学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大家知道吗?德先生和赛先生 那么民主和科学具体指什么?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特别强调这两个内容,它不但是内容,还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质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1.知识结构 引言是由图片和文字组成的。文字重点说明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势力的精神独裁和14世纪以来人们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渴求,时间跨度非常大。建议对古希腊人文思想萌芽后的历史做简要说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这

里可以对基督教的精神统治简要介绍,其他方面留到讲宗教改革时进一步说明。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象意大利人的血液);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这就是意大利──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文艺复兴 (14-16C,意大利 ------------ 欧洲) 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意大利有很多得天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精练(带答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 出题人:景秀敏审题人:侯宝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D.胡适 4.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5.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前导学】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把握三点 1、原因:重商主义政策,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2、时间、地点:14、15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3、影响:①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②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 二、“文艺复兴”把握五点 1、背景: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②独厚的条件:经济繁荣、人才优势、文化遗产丰厚。 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 4、成就:①“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②“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 5、传播及意义:⑴扩展到西欧: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哥白尼、布鲁诺等。⑵意义:①思想上,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②文学艺术上,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③自然科学上,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三、“宗教改革”把握三点 1、背景:①文艺复兴的影响。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兴起: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②马丁·路德主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3、扩展及意义:⑴扩展: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⑵意义:①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②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整合拓展】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①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政治上,工商业者主权; ③地理上,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萌芽时间、城市:①时间14、15世纪;②城市:佛罗伦萨(★欧洲金融中心)和威尼斯等。 二、文艺复兴 1、原因:①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②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③文化:古希腊罗马的大量文化遗存、典籍和汇聚众多人才。 2、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助古代文化宣传自己主张:文艺复兴,康有为变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戊戌变法。 ★欧洲历史上第一、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3、核心思想:①“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获得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一种反抗。②但它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等系列问题出现。 ★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生;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4、主要领域的重大成就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史料一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史料二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钱玄同曾写道:“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 史料三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自序[史料解读] (1)史料一信息“礼”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刑”指封建专制制度。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道德。 (2)史料二中钱玄同强调“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这表明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 (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认识的偏激,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提示]着眼点: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伦理道德。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化政治运动开展;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广大民众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鲁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精品教案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利用人文智慧解决问题或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梳理从材料中获得的有效信息并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进行积极思考,再针对教师所提的问题作出自己个人的表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分析和解读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认识人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2、理解人之为人的可贵理性,人要反思,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3、引导学生感受古希腊先哲勇于否定权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4、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B重点与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分析导言与导入新课】 人文精神 1、含义: 西方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它和人文主义一样是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发展于文艺复兴,但是人文精神最后还经过了启蒙运动理性精神的滋养,对人和人性有着比人文主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2、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和发展成熟的过程 西方奴隶制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精神的萌芽——古希腊思想家们(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思想。 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 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 大家都知道古今中外有很多神话传说,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对神的敬畏与崇拜? 由于早期人类知识匮乏,对于自然界很多现象无法解释,处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所以早期人类流传下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我们今天就讲一个关于宙斯和赫拉的神话故事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人类之王。有一天夜晚,宙斯和赫拉(宙斯的胞妹)悄悄的起来,站在草坪上完成了婚姻大事。宙斯经常离开奥林匹斯山,下凡拜会仙女们,赫拉以为自己被宙斯抛弃而大发雷霆。当丈夫回到家里的时候,就当着众神的面训斥他,并且离家出走,她来到和宙斯第一次幽会的地方,独自伤心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案4 岳麓版必修3

《新文化运动》教与学的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加上每一目时间的安排 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5.15史料补充: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陈独秀 原载1920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新文化运动」这个名词,现在我们社会里很流行;究竟新文化的内容是些什么,倘然不明白他的内容,会不会有因误解及缺点而发生流弊的危险,这都是我们赞成新文化运动的人应该注意的事呵! 要问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先要问「新文化」是什么;要问新文化是什么,先要问「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对军事、政治(是指实际政治而言,至于政治哲学仍应该归到文化。)文化底内容,是包含着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运动。 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的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象社会学、论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最大的效用。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权威;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向来不认识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输入我们东洋的文化;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括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现在新文化运动声中,有两种不祥的声音:一是科学无用了,我们应该注重哲学;二是西洋人现在也倾向东方文化了。各国政治家资本家固然利用科学做了许多罪恶,但这不是科学本身底罪恶;科学无用,这句话不知从何说起?我们的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哲学虽不是抄集各种科学结果所能成的东西,但是不用科学的方法下手研究、说明的哲学,不知道是什么一种怪物!杜威博士在北京现在演讲底『现代的三个哲学家』:一个是美国的詹姆士,一个是法国的柏格森,一个是英国罗素,都是代表现代思想的哲学家,前两个是把哲学建设在心理学上面,後一个是把哲学建设在数学上面,没有一个不采用科学方法的。用思想的时候,守科学方法才是思想,不守科学方法便是诗人底想象或愚人底妄想,想象,妄想和思想大不相同。哲学是关于思想的学问,离开科学谈哲学,所以现在有一班青年,把周秦诸子,儒佛耶回,康德黑格尔横拉在一起说一阵昏话,便自命为哲学大家,这不是怪物是什么?西洋文化我们固然不能满意,但是东方文化我们更是领教了,他的效果人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但有一毫一忽羞恶心,也不至以此自夸。西洋人也许有几位别致的古董先生怀着好奇心要倾向他;也许有些圆通的人拿这话来应酬东方的土政客,以为他们只听得懂这些话;也许有些人故意这样说来迎合一般朽人底心理;但是主张新文化运动的底青年,万万不可为此呓语所误。『科学无用了』『西洋人倾向东方文化了』这两个妄想倘然合在一处,是新文化运动一个很大的危机! 宗教在旧文化中占很大的一部分,在新文化中也自然不能没有他。人类底行为动作,完全是因为外部的刺激,内部发生反应。有时外部虽有刺激,内部究竟反应不反应,反应取什么方法,知识固然可以居间指导,真正反应进行底司令,最大部分还是本能上的感情冲动。利导本能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