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题

1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题

1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题
1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题

生物七年级上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光圈

() 2、镜头不干净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擦镜纸擦

D、用手绢擦

()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使用的材料必须是

A、干燥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新鲜的

() 4、用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或动物的细胞结构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发现目镜上有污点,用自带的餐巾纸擦试镜头

B、用左眼观察物象,同时闭上右眼防止干扰

C、为看清物象,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D、观察物象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5、关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哪细胞的数量越多

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数量越多

C、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大

D、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小

() 6、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

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

()7、在使用单筒显微镜时,某同学两眼视力正常,惯用右手写字,则他使用显微镜时,应

A、闭上左眼,用右眼观察

B、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8、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③的视野暗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每一个结构

D.图中②的视野范围最大,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 9、对光以后,若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采取哪项措施时无效的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转动目镜

D、转动反光镜

()10、在显微镜的部件里,能使镜筒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升降的是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镜臂

()11、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以使什么对准通光孔

A、反光镜

B、较大的光圈

C、较小的光圈

D、最小的光圈

()12、使用显微镜时,在安放好镜身后,首先要对准通光孔的是

A、低倍物镜

B、镜筒

C、目镜

D、反光镜

()13、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多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

以断定污点在

A、镜筒内

B、不能判断

C、物镜上

D、玻片标本上

()1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一般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结构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C、调节粗准焦螺旋可以升降镜筒

D、利用反光镜可调节显微镜的视野亮度

()15、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1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17、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进行对光时,应使其相应结构形成一条直线的是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C、目镜、物镜、镜筒、反光镜

D、物镜、镜筒、载物台、目镜

()18、若载玻片上写有“bdpq”字,则从显微镜的目镜里看到的物象是

A、 pdbq

B、 qdpb

C、 bpdq

D、qpdb

()19、甲乙丙丁戊五个学生正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甲学生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乙学生观察头发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丙学生发现目镜

脏了,于是拿起卫生纸擦干净;丁学生使用低倍物镜以看到细胞,人仍觉得有些模糊,

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戊学生使用低倍物镜看不到细胞,于是他换高倍物镜希望能

看到细胞。上述学生中操作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

B、乙和戊

C、乙、丁和戊

D、乙和丁

()20、某学生观察草履虫,使用物镜为10ⅹ,目镜为60ⅹ的显微镜,该学生把标准尺放在目镜内,测得虫体长度约为3mm,由此实验可知虫体实际长度是

A、0.003mm

B、0.005mm

C、0.006mm

D、1800mm

()21、在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A、污物

B、气泡

C、细胞

D、墨水

()22、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材料中,可以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是

A、一片树叶

B、一个手指头

C、一个花粉粒装片

D、一粒大豆种子

()23、某同学正在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

如右图。他想将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

A、在左上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向左下方移动

D、向右下方移动

()24、关于生物实验室中的下列器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液体时可以不用滴管,而是用试剂瓶直接倾倒

B、放在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

C、对放在试管内的少量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向有人的地方,且必须使用试管夹

D、点燃的酒精灯可以直接用嘴吹灭

()25、一个量筒中原有35ml的水,放入一个草莓后,量筒中水的读数为45ml,则这个草莓

的体积是

A、10Cm3

B、5 Cm3

C、25 Cm3

D、20 Cm3

()26、某同学连续三次测得一片叶子的长度分别是12Cm、12.2Cm、11.6Cm,他记录的结果应该是

A、12.1Cm

B、12.2Cm

C、11.9Cm

D、12.07Cm

()27、进行测量时会设涉及①测量人、②测量工具这两个因素,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A、只与①有关

B、只②与有关

C、与①②都有关

D、与①②都无关

()28、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是

A、改用更为精密的仪器

B、让细心的同学测量

C、多次测量取出现频率最高的数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9、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处理的方法是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C、修改假设,重新做实验

D、依据一次实验结果下结论

()30、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探究通常始于观察,观察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

B、只要经过一次探究活动,得出的探究结果就是正确的,不需要经过实验反复论证

C、在科学探究中,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

D、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

二、探究应用题(共40分)

1、下图是显微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在“[ ]”填代号,在“______”上填文字)。

(1)请将以下几项显微镜结构的作用填在左侧相应的横线上;

遮光器A.分为平面镜和凹

面镜,反射光线

反光镜B.接近观察物体的

镜头

物镜C.接近人眼睛的

镜头

目镜D.调节光线的强

粗准焦螺旋E.转动时,镜筒升降范

围较小

细准焦螺旋F.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2)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________和[③]________。

(3)对光结束时,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A.黑暗的 B.彩色的C.暗灰的 D.白亮的

(4)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在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以免压破玻片。

(5)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9>6”,则透明纸上写的字母应该是“______”。

2、练习测量(每题2分共4分)

周日,小明起床后觉得浑身酸痛无力、头痛鼻塞、咳嗽不止。小明的妈妈让他自己先测量体温。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小明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温度计来测量体温()

(2)测量体温的部位有多处,下列各项中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的部位和测得的数值是()

A、腋窝温度,36.5℃

B、手心温度,36℃

C、口腔温度,37℃

D、直肠温度,37.3℃

3、实验探究(共14分)

市场上一些劣质的洗涤剂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某中学兴趣小组开展了“洗涤剂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在2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标记甲、乙;在乙培养皿加入一定量某品牌洗涤剂,甲培养皿中加入等量清水:

(2)作出假设:

(4)根据乙组比甲组孵化出的蝌蚪少这一现象,得出结论:

(沪教版)化学课本基础知识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1、(p2)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国的化学工艺已经有相当的成就。例如,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冶炼和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2、(p4)碳酸氢铵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色的_________体,受热易__________,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5)铁生锈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废弃塑料产品产生的________污染问题,化学家们研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塑料。 4、(p6)含硫火柴燃烧时会产生___________气体,它是一种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能使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___溶液褪色,它也是大气的_____________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人们提出了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题。 5、(p7~9)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_____________相结合,产生了生物克隆技术,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________________。 6、(p11)蜡烛点燃后有哪些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可以看到烛芯冒出一屡_________烟。 7、(p1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变化之一,它能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写出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p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自测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自测 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锅炉爆炸C.水的沸腾D.酒精挥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抽成铜丝B.蜡烛燃烧 C.干电池释放电能D.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3.下列说法有科学依据的是()A.纯天然物质酿制成的饮料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水和油可以互变 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铜是红色的金属B.镁条放入白醋中会产生气泡 C.水在0℃时结冰D.碳酸氢铵是白色粉末 5.下列措施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是() A.食盐加碘B.禁止食用霉变的食品 C.禁止饮用工业酒精D.禁止鸣放鞭炮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铜丝制导线B.煤可作为燃料 C.用木材制成木船D.铝可制成铝箔 7.不能用来判断蜡烛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变化时发光发热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酒精灯 B.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竖直放置在火焰上 D.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二.填空题 9.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和、和、和。 10.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11.1965年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2.填写下列变化中的现象 ①在火焰上灼烧红亮的铜丝可观察到。 ②加热碳酸氢铵可观察到,这个实验证明碳酸氢铵具有性。 ③把铁丝浸入白醋里可观察到。 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生成。将镁条放入食醋中可观察到。 ⑤在镁条燃烧的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是:、。 13.写出下列物质常温下的颜色、状态并化学符号表示。(化学符号写在四线格中) 镁、,铜、,氧化铜、, 氧化镁、,水、,碳酸氢铵、, 碱式碳酸铜、,铁、。 14.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铜丝在火焰上灼烧 ②镁条燃烧 ③加热碳酸氢铵 ④加热碱式碳酸铜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检测 沪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检测沪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颜色 B、状态 C、硬度 D、可燃性 2、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樟脑丸在衣橱中消失,碳铵加热消失 B、玻璃破碎,蜡烛熔化 C、食物腐败,汽油挥发 D、食盐溶于水,电灯通电发光 3.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A.水、矿泉水 B.煤炭、碳铵 C.氧气、五氧化二磷 D.液态空气、食醋 4、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热量 C、生成另一种白色粉末 D、镁条变短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B、在实际生活中,绝对纯净的物质不存在 C、混合物中各成分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D、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了改变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有热量的释放和吸收 B、化学反应一定有物质消耗 C、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伴随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B、空气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 C、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氮气常温下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8.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B.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沙尘 C.工厂排放的废气 D.大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9、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这位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诺贝尔 D.居里夫妇 10、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学习化学学案

第一章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学习化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4、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5、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学习重点】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 1.参观化学实验室,调查了解实验室规则,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 2.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铜器上铜绿,调查分析铜生铜绿的条件。 3.访问上届初三学生,学习一些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物质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分组实验器材、药品;准备相关媒体、素材。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准备一些铜绿样品。 【课堂学习】 一、引入: 重温学生学好化学,用好化学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热情,产生怎样学好化学的需要。 [交流讨论]: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研究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完成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成功的基本因素。 二、活动探究(板书): [情境创设]:同学们展示收集的铜绿,讨论铜绿可能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完成有关铜绿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强调实验室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学习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 [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对做好化学实验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认为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什么问题。三、师生对话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探究有什么认识,你认为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板书)[模拟探究]:镁的性质(从看一看、折一折、溶一溶、烧一烧等粗放性的探究,向有目的的控制反应的条件,定量的分析充分的认识和合理的利用自然) 猜想:

初中生物河北少儿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二节 学会观察-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 1.【答题】如图,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操作显微镜。 【解答】图一中的细胞比图二小,因此,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应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A正确,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需要调节反光镜,B正确,最后再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D正确。粗准焦螺旋的活动范围大,换成高倍镜后,不能调整粗准焦螺旋,故C不需要操作。 2.【答题】如图是一台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该选用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答】图中的①②有螺纹,是物镜;③④是目镜。用了两个物镜,不能同时放大物像;A错误;用了两个目镜,不能同时放大物像;B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5═5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10═400(倍);四位同学使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50倍,所以C(目镜5×物镜10×)位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3.【答题】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面是使用光学显 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______(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倍。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______。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______(填“右上”或“左下”)方移动。 【答案】平面 100 F 右上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测试题 (新版)沪教版

第一章测试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湖南永州模拟)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氨水,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2.(浙江嘉兴模拟)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山东东营期末模拟)以下都是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活动,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 4.(广西柳州期末模拟)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石蜡固体小颗粒 5.(四川黄龙期末模拟)化学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和干冰 B.镁带和氧化镁 C.铁丝和铁锈 D.铜绿和碱式碳酸铜 6.实验室中的蒸发皿是由一种陶瓷材料制成的。应用了陶瓷的物理性质是( ) A.耐高温 B.耐腐蚀 C.硬度小 D.能导电 7.(云南大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二氧化碳 C.加碘食盐 D.雪碧饮料 8.(上海模拟)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用托盘天平称量15 g粗盐,天平调零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此时的操作应是( ) A.减少砝码 B.添加粗盐 C.减少粗盐 D.调节平衡螺母 9.(江苏扬州月测)实验时,对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 A.倒回原瓶 B.倒入废水池里 C.原地抛弃 D.放入指定容器里 10.(江苏扬州月测)镁带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镁带在燃烧时( ) A.逐渐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11.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 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 现象: △ 现 象 原 因 空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 了相应的性质。 1、变化 5、 性质 6、 能量变化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B.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C.居里夫妇通过长期的化学实验制造出了具有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D.干电池工作时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稻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饲料 D.制造沼气 3.“白色污染”是主要指下列哪一类物质造成的污染 ( ) A.白水泥 B.石灰 C.塑料 D.粉笔灰 4.下列科学研究成果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导电塑料 C.元素周期律 D.生物克隆技术 5.人类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下列垃圾处理的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将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填埋处理 B.利用垃圾生产“沼气” C.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 D.将垃圾发射到太空以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6.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放在冰箱里就永不变质 B.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健康 C.用天然气替代煤作为燃料可大大减少大气污染 D.喷洒灭蚊蝇药水时,一般要远离食品 7.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D.海水晒盐 8.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A.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冰块的熔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 D.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镁粉可以于制造照明弹 B.木材可制成桌椅 C.混凝土可以建造房屋 D.钢铁可以用于制作工具、刀具等10.在化学实验中,对于用剩的化学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为节约倒回原试剂瓶 B.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C.倒入下水道以防止污染环境 D.倒在指定的容器中 11.有关酒精灯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时必须用火柴点燃 B.应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C.酒精灯中的酒精量超过容积的2/3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12.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规则的是()A.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实验过程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C.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无毒的药品可以用嘴尝其味道 13.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下列哪项污染与其无关() A.噪音污染 B.空气污染 C.食品污染 D.水污染 14.下列有关使用胶头滴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主要用于取少量液体 B.使用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C.洗涤胶头滴管时可取下胶头冲洗 D.使用过程中将胶头滴管平放在桌上15.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 B.石灰水—Ca(OH)2 C.氧气—O D.氧化铜—CuO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6.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 B.镁带燃烧,铁生锈 C.食物腐败,电灯发光 D.铜绿受热变黑,水结成冰 1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发光发热 B.产生气体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颜色变化 18.镁带投入到食醋中,能证明其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①镁带逐渐减少,直至消失②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溶液的温度略有升高④食醋气味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新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新版)冀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二)技能性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重点和难点 认识实验器具;认识显微镜。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显微镜、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言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生物学》这门课程,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物的相关基础知识。 2、生物学是什么? 定义:生物学简称为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例:人类,也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3、生物包括哪些类别?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生物呢?(请学生举例回答) 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把这些答案来归一下类呢?(归类:动物类和植物类) 怎样来区分动植物?能不能简单的以“能不能动”来区分?举例:珊瑚。 补充分类还包括微生物。

拓展: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4、生物的基本特征 严整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应激性、遗传和变异、适应并影响环境。 5、生物的研究方法 观察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进行生物实验,实验在哪个场所进行?(生物实验室) 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俗话说:固有国法,家有家规。实验室也有其使用规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③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听取教室的讲解,检查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是否齐全。 ④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摸、尝、闻化学药品,因为许多药品有毒。 ⑤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和饮料。 ⑥取化学药品时,注意不能倒在外面,用过的药品不能随意倒放,应放在废物瓶中,以免污染环境。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到原来的瓶中。 ⑦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如出现异常或者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⑧实验完毕后,要把实验台整理干净,所有物品放回原处。值日生做值日。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遵守实验室规则不仅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我们进行生物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注意安全。 6、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了解器具的用途。 ①镊子:夹取物品。

2018-2019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测试(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加入药品时,通常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B.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C. 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时,先把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后加热药品 D. 组装制取氧气的装置,先下后上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蒸发晒盐 B. 冰雪融化成水 C. 生铁百炼成钢 D. 烧碱吸水潮解 3.下列成语中,其本意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A. 磨杵成针 B. 死灰复燃 C. 木已成舟 D. 立竿见影 4.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作制冷利 B. 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 C.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D. 武德合金做保险丝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 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 有光和热产生 C. 有气体或沉淀产生 D. 有新物质生成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铜线可用于制电缆 B.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 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D. 氧气可用于炼钢、气焊 7.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C. 木炭在O2中燃烧 D.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 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鸡蛋清受热凝固 B. 西瓜榨汁 C. 食物腐烂 D. 灯丝熔断 9.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块制成冰雕 B.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C. 西瓜压榨成西瓜汁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0.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酒精挥发 C. 食物腐烂 D. 活性炭除臭 11.下列说法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D.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2.经过一年的学习,大家已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不是物理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其中下列各组变化中,全部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题

生物七年级上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综合测试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60分) () 1、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光圈 () 2、镜头不干净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擦镜纸擦 D、用手绢擦 ()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使用的材料必须是 A、干燥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新鲜的 () 4、用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或动物的细胞结构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发现目镜上有污点,用自带的餐巾纸擦试镜头 B、用左眼观察物象,同时闭上右眼防止干扰 C、为看清物象,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再调节粗准焦螺旋 D、观察物象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5、关于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哪细胞的数量越多 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数量越多 C、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大 D、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小 () 6、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 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 ()7、在使用单筒显微镜时,某同学两眼视力正常,惯用右手写字,则他使用显微镜时,应 A、闭上左眼,用右眼观察 B、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8、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③的视野暗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每一个结构 D.图中②的视野范围最大,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 9、对光以后,若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采取哪项措施时无效的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转动目镜 D、转动反光镜 ()10、在显微镜的部件里,能使镜筒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升降的是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镜臂 ()11、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以使什么对准通光孔 A、反光镜 B、较大的光圈 C、较小的光圈 D、最小的光圈 ()12、使用显微镜时,在安放好镜身后,首先要对准通光孔的是 A、低倍物镜 B、镜筒 C、目镜 D、反光镜 ()13、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多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复习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1课时)【学习目标】1. 复习化学研究的对象,能区分常见变化的类型,能说出常见变化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2.复习巩固常见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熟练基本操作,能进行简单的正误判断; 3. 复习本章进行的探究实验,掌握实验现象,实验原理。 【学习重点】本章的知识点,重要实验,重要概念。 【学习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框架 二、思考与交流 1.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理解。 (1)这两种变化本质区别是, (2)这两种变化的联系是,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定是否有化学变化,但不能是依据。 例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B.矿石粉碎;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成铜绿; C.铁矿石炼铁;水受热变成水蒸; D.汽油挥发;樟脑丸久置后体积变小。 例2.下列能量的转化中,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B.太阳能发电C.核能发电D.火力发电 2.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1)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是,物理性质通常是指物质的,而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酸碱性、氧化性等都是性质。 (2)注意“变化”和“性质”在表述上的区别。 例3.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变化或性质。(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碾碎放入燃烧匙内并加热,硫粉熔化(),继续加热,硫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3.如何做好探究实验。 (1)认真观察化学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现象; (2)准确记录现象与结论(注意现象与结论的区别); (3)了解常见仪器,掌握基本操作; (4)认识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环节。 例4.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例5.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还要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2)做出猜测:你的猜测是。 (4)问题讨论: 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mL水,即要求所用的水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污点没有动。转动转换器,污点依然没有动,由此推断,污点在() A.反光镜上B.目镜上C.物镜上D.玻片标本上 2 . 我们中学生物实验室使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以下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用于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在显微镜下是绿色颗粒 D.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根毛细胞中的叶绿体 3 . 如果你正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若在视野中能看清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你应进行下列哪项操作()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4 .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B.目镜上有杂质时,用餐巾纸擦拭 C.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D.光线偏暗时,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5 . 一个“P”字,在显微镜下呈现的物像是 A.P B.b C.d D.9 6 . 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放大作用的是()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7 . 下列有关实验的过程或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使用显微镜时,要使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B.加入适量水的种子萌发了,而浸在水中的同样种子没萌发,本实验的变量是空气 C.将新鲜的带叶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光照几小时,茎内被染成红色的是筛管 D.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观察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就是毛细血管 8 .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镜头脏污,可用面巾纸擦拭干净B.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微调细准焦螺旋 C.操作时先对光,再放置玻片标本D.观察完毕,应先提升镜筒,再取下玻片标本 9 . 某同学在10倍物镜下看到视野中有8个排成一排的细胞,他换成40倍的物镜时可以观察到()A.2个B.16个C.4个D.32个 10 . 当显微镜的镜头需要擦拭时,应使用 A.棉花B.餐中纸C.擦镜纸D.纱布 11 .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40×”的物镜,再选用了“10×”的目镜,所看到的标本将被放大了 A.200×B.10×C.40×D.400× 12 . 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B.粗准焦螺旋C.反光镜D.遮光器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开启化学之门》教材分析沪教版

第一章教材分析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初三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而第一章更是初三化学内容的启蒙,它带有绪言的性质。本章内容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了解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学了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好化学,从而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化学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通过科学探究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变化、规律的优良的学习方法,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物质世界,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章结构 本章包括引言和两节内容,内容丰盛多彩,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共有彩色图片40多幅,观察、探究实验13个。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的社会实际,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新成果,并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第一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1.先以一组精选的概述化学研究内容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化学研究的内容,然后逐一阐述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2.通过实验引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3.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和化学变化的特征,了解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的改变。 4.由一系列的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并从中了解变化的规律和物质的性质。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

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与同学分工合作,结合协作的能力。 第二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由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引出学习化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严重意义。 2.从能源、资源和环境的角度,认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严重意义,逐步树立爱护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从生命科学和材料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严重作用。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1.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本质区别,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明确一定要由变化本质来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会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知道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的改变,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严重性。 3.知道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学会基本的操作。 4.初步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的方法,理解观察与实验对学习化学的严重性,并体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5.养成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第二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严重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成都市2020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单元测试题C卷

成都市2020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单元测试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发现物像位于右上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移向() 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 2 . 当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时,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可能在() A.目镜上B.装片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 3 . 小马发现显微镜镜头不干净,正确方法是用()擦 A.纱布B.手C.纸巾D.擦镜纸 4 . 用显微镜观察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一气孔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想使该气孔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移向 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 5 .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线较暗时选用大光圈、凹面镜进行对光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简下降的同时眼睛应该注视着物镜 C.观察时一般用左眼,同时右眼应该睁开 D.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6 . 显微镜目镜上标有“10×”字样,如果要将物像放大到100倍,所选物镜应为() A.4×B.10×C.50×D.40× 7 . 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 8 . 下图从甲到丙是口腔上皮细胞三个视野,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从甲到乙需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从乙到丙需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C.产生N主要原因是在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 D.从甲到丙不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9 .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器具合适的是() A.生物实验中常常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B.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 D.用沸水直接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10 . 如图示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载玻片中的“上”字,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下”字 B.②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和损伤镜头 C.③如果外界的光线较弱,可选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详细加练习

第一单元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补铁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而一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2、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说明碳酸氢铵受热 易分解。化学方程式:碳酸氢铵应该密封保存在阴凉处,以防受热分解。 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做灯泡填充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用于制造氮肥,液氮还可 以用于医疗。 4、铁的锈蚀试验:实验时,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在锥形瓶中加入浓盐水(更易生锈),塞紧带导管 的单孔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深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实验现象;a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生成b深入烧杯中的导管内红色水柱上升一小段。现象解释:红棕色物质是铁锈,铁生锈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上一小段。为了防止铁生锈,研制出了性能优异的不锈钢。 5、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举世闻名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_的变化;物理变化:_没有新物质生成的_的变化。二者本质的区别就是 有无新物质生成。注意:a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肯定没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是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 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 密度、气味和导电性等。 3、蜡烛燃烧实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向上述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蜡烛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小,被压入水的体积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倒吸如集气瓶,进入水的体 积约占瓶容积的1/5化学反应方程式: 现象解释: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要求:红磷足量(充分消耗瓶内氧气);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底预留适量的水,吸收热量,溶解五氧化二磷;燃烧物质的选择--消耗氧气,同时不能产生新的气体(不可以用硫和木炭代替) 特别注意: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常温下二氧化碳仅微溶于水,且溶解速度比较慢,因此一般不用蜡烛燃烧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但若能吸收二氧化碳,此法也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方法。而且蜡烛易燃烧,取材方便。误差分析: 实验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分析原因:①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充分消耗氧气。③没有将点燃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④未等瓶内的气体冷却就打开夹子。 实验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分析原因:。①燃烧匙插入太慢,导致空气受热膨胀逸出②止水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空气从止水夹逸出 5、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 6、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有氧气和氮气组成。后来的科学家还研究发现了空气中还有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等稀有气体. 7、世间万物,只有100多种元素组成,有的是一种元素组成,有的是多种元素组成;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另着一种物质,但反应物和生成物应含有同种元素。 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2:基本操作 (1)药剂的取用:“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注意:已经取出或用剩后的药品不能再倒回原试剂瓶,应交回实验室。 A: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 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一横二送三直立】)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2)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前先擦干外壁,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液体不可超过容积的1/3,加热完,不能骤冷,以免炸裂试管。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4)玻璃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5)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D: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6)、几个方位和数字A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B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C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