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摘要: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在英

汉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保持原文的内涵,经常会发生词性转变的现象。换句

话说,词性转变既是为了忠实地再现原文信息,又是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习惯,

英汉翻译中的词汇转换问题主要源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差异。本文主要从介绍

英汉翻译的四大词性转换技巧角度,分析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应用技巧。有助

于译者灵活、合理地使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译文语义连贯、信息完整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翻译;词性转换;技巧

一、引言

由于英汉在语法、表达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给英汉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语言的表达有很大的差异。翻译不流利,欧化现象

明显,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善于运用词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本文论

述了英汉翻译中部分语音转换的特点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使原

始信息更准确、更有效地被接受。

二、国内外翻译中词类转换技术的文献综述

词类转换作为最常用、最重要的翻译技术之一,在英汉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国内外许多翻译专家学者对词类转换进行了研究。

中国的汉英翻译研究比较全面,对翻译技术和形态转换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进

行了研究。一种是根据语音转换类型分析的不同部分进行的,如吴重阳在《英汉

翻译中的汉字语音转换》一书中进行了分析(2014年),案例描述的类型有4种。此外,张扬在《简论英汉翻译中的词转换》(2016)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英汉四

字转换、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的转换。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总的来说,经过许多理论成果的翻译转化,随后的经验

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理论支持,而且在技巧上,国内文献也倾向于按照词类的分类,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探讨。

三、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术

由于英汉表达方式的不同,英语不可能总是机械地翻译成汉语中的同一部分,例如,把名词翻译成名词,把动词翻译成动词等等。为了表达原文的内容,有必

要改变英语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词类的转换是不可避免的和普遍的。

3.1汉语动词的转换

英语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在英语中使用名词,在汉

语中使用动词。因此,在翻译实践中有必要把常用的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和

副词翻译成汉语动词。在一个英语句子中,谓词不止出现一个,在英语语义的表达中,有必要从不同的介词和其他词中丰富语义。然而汉语是不同的,但通过引入

不同的动词,从语义上连贯这些动词来形成特定的意义。

通过英汉对比,有些英语句子中动词多用于动词,而汉语句子中动词多用于

动词。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把英语名词翻译成汉语动词,主要有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名词作为习语的主语,常常可以转化为动词。英语中的许多名词是由

动词派生的,例如:废除、连接、结论、治疗和检测都是由动词废除、连接、结束、治疗和检测而来。这些名词在翻译成汉语后可以恢复其动词部分。

二是英语介词词义灵活,搭配复杂。翻译应根据其搭配和语境灵活处理。一

般来说,带动词的介词通常可以不经翻译而省略。在英语句子中,up、across和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c6504881.html,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翻译策略 作者:力一轩 来源:《大观》2015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父亲节前夕,中国网民热议爸爸打孩子”译文,举例分析了归化、直译与意译策略的使用,主要着重于由于文化不同和语言差异而导致的表达不同。通过分析,指出归化、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字:文化冲突;语言差异;归化;直译;意译 本文选自《华尔街时报》,题目为“父亲节前夕,中国网民热议爸爸打孩子”,译文发表于《华尔街时报》中文版。这篇文章就中西方爸爸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然后发表评论。原文中,作者引用了一些中国博主回忆自己童年被爸爸打的评论。热议中,有网友认为中国式爸爸打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严苛的爱。 认真对比原文与译文之后,本论文将从文化层面和语言层面,举例分析译文。文化层面上,分析归化策略的使用;语言层面上,分析直译与意译的使用。强调归化、直译与意译策略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一、归化 所谓“归化”,通常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采用一种透明而流畅的译文,从而使得原语文本对于读者的陌生感降至最低。(杨文峰,2010)译者运用归化策略能给读者带来一种亲切感。译文中的一大优势就是运用了归化策略。 (1)原文:To beat is to care,to scold is to love. 译文:打是亲,骂是爱。 分析:译者没有直接去解释原文,而是运用了一句众所周知的中国谚语“打是亲,骂是爱”,这样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 (2)原文:A girl said her father beat her only because he was worried when she returned home late.Another wrote her father would buy her delicacies to eat the day after beating her,and apply ointment to her bruises.At the time I was thinking,why not just not beat me in the first place? She says.“I don’t know where he is now,but if it were possible,I would actually like him to beat me again. 译文:一个女孩说:“小的时候有一天晚回家,爸爸刚找到我什么也没说,打了我一巴掌。就那一次。另一个女孩写道:”从小到大父亲最疼我,小时候不听话也打过我不少次,但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汉英翻译中的词类转换

英语知识 在汉英翻译中可进行各种词类的转换,例如: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名词、形容词、介词;汉语形容词或副词转换成英语名词;汉语名词转换成英语动词等等。其中,汉语动词转换成英语抽象名词尤为普遍。高校常用的翻译教材,如张培基、吕瑞昌、冯庆华等编撰的翻译教材均将这种转换列在第一位。请看以下各例: 例1.中国政府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如不注意词性转换,译文可能是: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akes not to use (that it will not use)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lear countries. 这种译文显得有些口语化,不够庄重。不如改用抽象名词non-u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dertakes non-use of nuclear weapons against non-nuclear countries. 例2.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 译文一: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acts to split the country, incite rebellion and steal secrets. 译文二:To prohibit any act of treason, secession, sedition and theft of state secrets. 以上译文一使用split , incite, steal 等动词虽然语义正确,但似乎不够庄重。译文二使用抽象名词,因而显得文字严谨,适合正式法律条文的风格。 例3.技术引进合同应当订明下列事项:引进技术的保密义务,改进技术的归属和分享。 译文一:Provisions on the obligation to keep confidential the

考研英语翻译要诀之词性转换

考研英语翻译要诀之词性转换 来自:Smile 2016-11-13 13:01:09 |阅读原文 在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来逐词对译。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词类转换和结构转换,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 转换成动词 1、名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分析:interest在原文中是名词,而在译文中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它改成动词。 参考译文: 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史学家们内部分歧过大,其次才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科。 经典例题: With the click of a mouse,information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globe will be transported to your computer screen at the dizzying speed of seven_and_a_half times around the earth per second. 参考译文: 只要一点鼠标,来自世界另一端的信息便会以每秒绕地球七周半的惊人速度传输到你的电脑屏幕上。 2、形容词转换成动词

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技巧总结 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 浅谈英汉翻译、英汉语言特点对比 【摘要】在当今日趋全球化的时代里,翻译在跨文化、跨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功 不可没,它既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同时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事实上,翻译已经成 为了一种普遍性的活动,当今的人们直接或者间接都有意或无意地从事着翻译活动。 【关键词】翻译语系形合意合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是拼音语言,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表意的语言ideography,所分属的语系不同也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对于广大应试四、六级 的考生来说,如果平时学习中了解英汉语言特点,在翻译应试中能满足翻译标准――“信、达、雅”即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贴切原文,这对于想要取得较高翻译分数会有很大帮助,下面本文就将对英汉语言的特点从下几个方面作对比。 一、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 相对于汉语来说,英语是一种更加注重形式化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运用词汇来联系各 个分句,如我们熟知的“and”用来表示并列连接;“if”用来表示假设条件关 系;“because”用来表示因果关系,虽然说汉语句式也有一定数量的连接词连接,但是使 用频率较之英语小得多。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不用或者少用连接词来表达意思,英汉两种 语言的这种区别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结构严密紧凑,主次分明;意合――强调内容和表意的完整性,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串起。为了更加 清楚明了,我们试举几个例句: 1跑得了和尚,但是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 2Although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 尽管他人老但是心不老。 在例句1和2中斜体字下划线的单词“but”和“Although”所要表达的意思和逻辑 关系体现在汉语句子的括号中,这正表明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而我们中 文习惯的表达则是省略了括号内的字词,靠语意的逻辑将句子连接起来,连词介词都少于 英语。 二、英语的末端开放与汉语的首端开放 汉语句式的展开是以中国人逻辑思维顺序展开的,通常是先叙述实物的外围环境和客 观因素,然后再叙述具体事务和中心事件。英语句式则与之相反,除了个别的做定语的单

英汉翻译论文

英汉翻译论文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 一、引言 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 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 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 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对于隐喻的运作 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 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 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 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无疑表明 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事实上这就是一个 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我们可以认 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 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而hold one’s tongue keep si 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中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 词典里可以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与flame”。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等火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发 现其它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兴奋,He was u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浅析隐喻的英汉翻译 【摘要】说明在翻译实践这一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有效地解读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翻译 一、引言 隐喻翻译是一项以语言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主体性交往行为。它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基础,融社会批判理论、普通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 二、隐喻的解读 隐喻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在“词典中找不到隐喻”。从现代隐喻学观点来看,隐喻现象应在形式上搭配异常,在语义上类属不同,逻辑错位,从而产生了语义冲突,而当听者对冲突产生回应时,便生成了隐喻的意义,即理解了某一隐喻式言语。对于隐喻的运作机制,有人曾作过这样描述:“隐喻涉及两个不同领域(范畴)的概念,隐喻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相互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即隐喻意义。而这一映射和整合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无疑表明对隐喻的理解需要双重划分。 隐喻的理解过程应由两部分组成: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推断。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由一级理解进人二级理解的过程。举一个人们常提到的例子“The tongue is a fire”来说,从表述层理解(一级理解),”tongue”被美国传统词典这样定义:”the fleshy,movable, muscular organ, attached in most vertebrates 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that is principal organ of taste,important organ of speech”。我们可以认为舌头作为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首先具有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一样的味觉和辅助咀嚼及吞食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是具有言说能力的人的重要语言器官。以这个基本意义为中心,tongue一词背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意义集合:它可以指形状像舌头的东西,例如tongue of flame(火舌),guiding tongue(铁路导向尖轨),switch tong(开关铜片),而hold one’s tongue (keep silent), lose one’s tongue (lose the capacity to speak, as from shock)中指人的言说行为和言说能力。这一言语行为中的另一个关键词fire,在美国传统词典里可以义;” a rapid, persistent chemical change that releases heat and light and is accompanied与flame”。同样,在它背后的意义集合中可以找到诸如,cooking fire(炊火),forest fire(森林火灾),wild fire(野火)等火的具体形态。也可以发现其它意义,如The boy is full of fire(这男孩非常热情兴奋),He was under fire for mismanagement(因管理不善而受到责难)。 当tongue和fire这两个背负着各自庞大意义集合的词语被嵌入A is B的基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信息传播尤为重要,翻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际的桥梁也就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翻译曾一度被看做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但事实上,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活动,形式上虽是语言字符的转换,内容上却是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翻译永远与文化脱不了干系,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 思维方式的影响 西方民族惯用抽象性,由一到多的分析型思维方式,句子常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多个短语和从句,由主到次,但形散而意合。而东方民族惯用具体性,由多到一的综合型思维方式,句子多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横向铺叙,注重整体和谐。有时英语的一个长句需要转译为汉语的几个短句,而汉语中一个意群的若干短句却可以合译为一个英语长句。英汉民族认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其在翻译过程中句式选择,遣词造句,词句省略等的不同。如此例句:“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如直接译成:“那是一个美好的金秋,在告别了那些可能丢失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树叶才慢慢的落下。”这种翻译显然受到了语言形式的拘束,译句结构混乱,呆板没有条理性且语言支离破碎。如将译文译成“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们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甚至丧失了生命。”就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失为一段精彩的翻译。再如奥运口号“北京欢迎您!”表达了中国人民欢迎世界各国人民到北京的心情,我们常见的译文为“welcome to Beijing!”翻译中句式的改变,使用英语祈使句,恰当的表达出中国人祈盼奥运的热情。如译为“Beijing is welcome you”,则语气过于平淡,效果大打折扣。 2 历史典故及风俗习惯的影响 历史典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和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不同历史文化特点。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的许多圣经故事,文学作品等以及中国的神话,典故,诗词歌赋等也被各自接受和欣赏,翻译也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翻译就必须是历史典故和历史文化的翻译,而不单单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例如:在《旧约创世纪》中,有这么一句话:“Can't you see it is an apple?”字面意思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苹果么?”根据历史典故,我们知道夏娃受到魔鬼的引诱吃了善恶树上的苹果,触怒了上帝。苹果(apple)一词也就成了陷阱的意思。所以,此处译为“难道你看不出这是个陷阱么?”更为贴切。风俗习惯更是如此,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精确性。如汉文化中,人们崇尚“民以食为天”,见面问一声“吃了吗?”,一则表示关心寒暄,二则也是正式交谈的开场白。但如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则失去了其语用意义和应酬功能,也不能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因此翻译要在双方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解释。 3 宗教传统的影响 中国人信仰佛教,相信佛主主宰一切,而欧美人信奉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世界。汉语中有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技巧 摘要: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在英 汉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保持原文的内涵,经常会发生词性转变的现象。换句 话说,词性转变既是为了忠实地再现原文信息,又是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习惯, 英汉翻译中的词汇转换问题主要源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差异。本文主要从介绍 英汉翻译的四大词性转换技巧角度,分析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应用技巧。有助 于译者灵活、合理地使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译文语义连贯、信息完整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翻译;词性转换;技巧 一、引言 由于英汉在语法、表达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给英汉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语言的表达有很大的差异。翻译不流利,欧化现象 明显,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善于运用词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本文论 述了英汉翻译中部分语音转换的特点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使原 始信息更准确、更有效地被接受。 二、国内外翻译中词类转换技术的文献综述 词类转换作为最常用、最重要的翻译技术之一,在英汉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国内外许多翻译专家学者对词类转换进行了研究。 中国的汉英翻译研究比较全面,对翻译技术和形态转换在各个方面的应用进 行了研究。一种是根据语音转换类型分析的不同部分进行的,如吴重阳在《英汉 翻译中的汉字语音转换》一书中进行了分析(2014年),案例描述的类型有4种。此外,张扬在《简论英汉翻译中的词转换》(2016)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英汉四 字转换、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的转换。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总的来说,经过许多理论成果的翻译转化,随后的经验 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理论支持,而且在技巧上,国内文献也倾向于按照词类的分类,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探讨。 三、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技术 由于英汉表达方式的不同,英语不可能总是机械地翻译成汉语中的同一部分,例如,把名词翻译成名词,把动词翻译成动词等等。为了表达原文的内容,有必 要改变英语的语言形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词类的转换是不可避免的和普遍的。 3.1汉语动词的转换 英语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在英语中使用名词,在汉 语中使用动词。因此,在翻译实践中有必要把常用的英语名词、介词、形容词和 副词翻译成汉语动词。在一个英语句子中,谓词不止出现一个,在英语语义的表达中,有必要从不同的介词和其他词中丰富语义。然而汉语是不同的,但通过引入 不同的动词,从语义上连贯这些动词来形成特定的意义。 通过英汉对比,有些英语句子中动词多用于动词,而汉语句子中动词多用于 动词。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把英语名词翻译成汉语动词,主要有以下两个条件:首先,名词作为习语的主语,常常可以转化为动词。英语中的许多名词是由 动词派生的,例如:废除、连接、结论、治疗和检测都是由动词废除、连接、结束、治疗和检测而来。这些名词在翻译成汉语后可以恢复其动词部分。 二是英语介词词义灵活,搭配复杂。翻译应根据其搭配和语境灵活处理。一 般来说,带动词的介词通常可以不经翻译而省略。在英语句子中,up、across和

(完整版)英语词性转换大全

英语词性转换 1. 名词变形容词 (a)在名词后面加-y可以变成形容词(尤其是一些与天气有关的名词)例如:rain—rainy,cloud—cloudy,wind—windy,snow—snowy, health—healthy,luck—lucky,anger—angry guilt—guilty(内疚的)tourist—touristy(游客多的),salt (盐)—salty (咸的) silk(丝绸)—silky(丝绸般的),sleep—sleepy (昏昏欲睡的) 注意:1)如果以重读闭音节结尾,且词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这时应双写辅音字母再加“-y”。如:sun—sunny,fun—funny,fog—foggy(有雾的),fur—furry(毛皮的) 2)少数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名词变为形容词时,应去掉e再加“-y”。 如:noise—noisy,ice—icy,shine—shiny(发亮的),taste(口味)—tasty(甜的)(b)名词后面加-ed,以e结尾的直接加d。 例如:spot(斑点)—spotted(有斑点的);talent—talented (有天赋的)organize—organized 有组织的;balance—balanced(平衡的) (c)一些抽象名词在词尾加-ful可以变为形容词 例如:care—careful,thank—thankful,help—helpful, use—useful,meaning—meaningful (d)在名词后加-less构成含有否定意义的形容词 例如:care—careless(粗心的),use—useless(无用的) hope—hopeless(没希望的),home—homeless(无家可归的) (e)一些以-ce结尾的名词,把-ce改为-t变成形容词 例如:difference—different,silence—silent,confidence—confident (f)。在名词后加-ly变为形容词 例如:friend—friendly,love—lovely,live---lively (g)。在名词后加-ous变为形容词 例如:danger—dangerous (h)名词后面加-al变为形容词 例如:music—musical;medicine—medical (这个比较特殊) (i)名词后面加-able变为形容词,如果以e结尾就去e再加“-able”。 例如:adjust—adjustable 可调整的value—valuable有价值的 (j)名词后面加-en变成形容词 例如:wood—wooden 木制的wool—woolen 羊毛的 (k)一些表示国家的名词可以在词尾加-ese,-ish或-n构成表示国籍,语言的形容词 例如:China—Chinese,Japan—Japanese,England—English, America—American,India—Indian,Australia —Australian (注意Canada—Canadian)

谈翻译中的词性转换

谈翻译中的词性转换 【摘要】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准确而又完整地再次表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它能反映出一个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结构差异,表达方式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使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能采用逐字逐句的套用结构来进行翻译,本文从翻译中的词性转换入手,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词性转化规律,提高翻译技能。 【关键词】翻译词性词性转换 何谓词性转换?英译汉时,将英语的某一词类译成汉语的另一词类,如将英语的名词转译成汉语的动词,英语的动词转译成汉语的名词,英语的形容词转译成汉语的副词等,这种翻译方法叫做词性转换。 如何在翻译中很好地运用词性转换方法呢?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同,侧重不同,我们不能采用逐字逐句的套用结构来进行翻译,为了使汉语的语言通顺,表达完整,有必要转换某些单词的词性,句子的成分,甚至可以转换句型。使用词性转换方法,不仅有利于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加速阅读速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翻译技能,使翻译信息准确化和具体化,使翻译表达形象化和生动化,为了达到该目的,笔者提供以下几组词性转换模式,以帮助学习者掌握词性转化规律,提高翻译技能。 一、转译成汉语的动词 汉语中的动词使用频率比英语高,而且可以灵活多变,有时一个很短的句子里也会含有几个动词。例如:“我要做兼职工作,学习英语,与老同学聚会,这些占去了我暑假全部时间。”这句话里就有五处动词,可见,汉语动词的使用是很频繁的。 (一)把英语中的各类名词转译成汉语的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动词派生的名词 His refusal to join us was quite unexpected.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会拒绝加入到我们当中。 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2.有动作含义的名词 To my surprise, she has done it all by herself

翻译词性转换

英汉互译时的词性转换 I.英语的名词转译成汉语的动词: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辞语结构。在汉语里,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个动词并排使用,不管有多少动词,都可以按照先后的顺序一个一个地排下去;而英语则是一门静止的语言,在同等条件下,选择用名词的情况居多数,例如: 1.在名词转译成动词的句子中: a.My shock and embarrassment at finding Mother in tears on Wednesday was a perfect index of how little I understood the pressures on her (我星期三发现妈妈在流眼泪而感到震惊、尴尬,这就表明我对妈妈所承受的压力知道的多么少。)在这个句子当中,shock ,embarrassment,index等等都是英语趋向于用名词而不用动词的最好例子 b.Because they tremble at the thought of being seen in public in clothes that are out of fashion and they are always taken advantage of by the designers and the big stores. 他们一想到在公共场合穿不时髦的衣服,就感到浑身不自在,而一些商店和设计师们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种弱点。 c. As a boy and then as an adult,I never lost my wonder at the personality that was Einstein. (不论是在儿时还是长大以后,我一直都对爱因斯坦的人格感到很好奇。) d. Most of my friends live in the city,yet they are always in raptures at the mere mention of the country. 我的大多数朋友都住在城里,然而,他们只要一提起乡村就欣喜若狂。 e. The availability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for example,widens the possibilities of informal education immensely. 比如,由于人们能在INTERNET网上得到信息,这就大大扩大了获得非正规教育的可能性。) 2.在一些特定结构中,如:介词+ 名词= 副词 It is wise of him to deal with the delicate problem with care and with calmness. 他很明智,在处理这一敏感问题时及尽仔细和谨慎 b. Einstein watched it in delight,trying to deduce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爱因斯坦很欣喜地看着它,想推断出其中的操作原理。 c. The soldier stared in surprise at the old farmer and the girl. (那个士兵很震惊地看着那个老农夫和女孩。) d. The old man looked closely at the row of puddings with great interest.

词类转译法之名词转译成动词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学号: 2009097311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词类转译法之名词转译成动词在英汉翻 译中的应用 学生刘婷婷 指导教师苏跃(副教授) 年级2007级 专业英语教育 系别英语教育系 学院西语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词类转译法之名词转译成动词在英汉翻 译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刘婷婷 指导教师苏跃(副教授) 年级 2007级 15班 专业英语教育 2011年3 月

说明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课题来源: 教师指导下自拟题目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一定的共同点,但差异也是明显的。例如,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英语中的许多词,如名词、介词、形容词和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译成动词。英语的词汇量很大,它吸收了大量的其他语言中的词汇,如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英语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很多,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样,汉语中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也十分丰富。汉语的词汇没有形态的变化,它主要靠词语、词序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含义。英语则通过词汇的各种形态变化来表达句子丰富多彩的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必须改变原文中某些词句的词类或句子成分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词类转译法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翻译方法。 意义: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用另外一种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将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英语和汉语在语法和词汇表达习惯上存在诸多差异,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句的词类或句子成分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词类转译法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翻译方法之一,是翻译技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会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掌握了这种翻译技巧,会使译文更自然、更流畅、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注意观察,及时总结,我们就会在翻译的实践中逐步学会并掌握好词类转译法。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类的思维是由存在决定的,而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因此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也是完全可能的。早在1959年,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将翻译分为: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但国外对此课题的研究不是特别的多,在词类转译法方面的研究还不充足。A.F. Tytler 曾在 E ssay on principles of traslation中,对词类转译法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国内: 翻译不仅是把一种文字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 而且还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的融合。因此在英译汉时务必要注意一些翻译技巧, 来使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词类的转译,国内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了在英译汉时词类的转译法的一些技巧运用, 特别是不同词类转译成动词的用法, 强调了词类的转译法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光辉灿烂历史,早在西汉哀帝时代,有个名叫伊存的人到中国口传一些简短的佛经经句,但谈不上佛经的翻译。约两千年的翻译历史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

考研英语翻译中词类转换方法实例分析

考研英语翻译中词类转换方法实例分析 (1)转译成动词 1)名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分析:interest在原文中是名词,而在译文中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它改成动词。 参考译文: 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史学家们内部分歧过大,其次才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科。(1999年真题) 经典例题: With the click of a mouse,information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globe will be transported to your computer screen at the dizzying speed of seven_and_a_half times around the earth per second. 参考译文: 只要一点鼠标,来自世界另一端的信息便会以每秒绕地球七周半的惊人速度传输到你的电脑屏幕上。 2)形容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e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参考译文: 由于人口的猛增或大量人口流动(现代交通工具使大量人口流动变得相对容易)所造成的种种问题也会增加社会压力。(2000年真题) 经典例题: Doctors have said that they are not sure they can save his life. 参考译文: 医生们说他们不敢肯定能否救得了他的命。Success is dependent on his effort. 参考译文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努力。 3)副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She opened the window to let fresh air in. 参考译文: 她把窗子打开,让新鲜空气进来。 4)介词转换成动词 经典例题: Many laboratories are developing medicines against AIDS. 参考译文: 许多实验室正在研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经典例题: “Coming!”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up the path,up the steps,across the veranda,and into the porch. 参考译文: “来了!”她转身蹦着跳着地跑了,越过草地,跑上小径,跨上台阶,穿过凉台,进了门廊。 (2)转换成名词 1)动词转换成名词 经典例题: The university aims at the first rate of the world. 参考译文学校的目标是世界一流。 经典例题: The ne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will foster a large number of free_fancers,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