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241门诊人力资源应急调配制度

2241门诊人力资源应急调配制度

2241门诊人力资源应急调配制度
2241门诊人力资源应急调配制度

门诊人力资源应急调配机制及工作程序

一、门诊流量实时监控方法:

1.通过门诊挂号收费系统实时监控。

2.服务台护士随时观察,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门诊部。

3.各服务窗口、诊室导诊护士各自监控本辖区的流量,反馈到门诊部。

4.门诊部工作人员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现场解决。

二、门诊部接到监控信息后,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配:

1.发现门诊各挂号收费的某一窗口病人拥挤,服务台护理人员随时疏通分散病人到其他窗口及各个楼层。

2.药房、化验排队超过10人,立即调配人员增开备用窗口,缓解诊疗高峰。

3.外科、骨科等门诊患者特别多时,及时反馈门诊部,

由门诊部上报医务部,医务部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请科主任调配人员协助完成诊疗工作,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4.门诊部根据门诊流量监测获得的等候诊疗的病人数量、实际提供服务的医生数或窗口数、每个医生或窗口接待病人的平均速度,判断为尚未诊疗的病人提供服务需要的时间,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或服务窗口;

5.各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应积极配合医务部、门诊部的医疗资源调剂工作,15分钟内按要求派遣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支援门诊工作;

6.医技科室实行限时承诺服务。

7.门诊人力资源应急调配工作程序

各窗口、导医发现就诊患者排队超过10人时→疏通分散病人到其他窗口及各个楼层→门诊就诊、排队化验患者特别多时→及时反馈门诊部→门诊部决定是

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或服务窗口→由门诊部上报医务部→医务部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请相关科室负责人调配人员协助完成诊疗工作,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一节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总体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人事管理职能,为我院护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持,依据我省相关政策,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的聘用、调配、晋升、考核、 辞职、休假及继续教育进行规范管理。 (一)护理人员聘用 1、拟定护理人员准入条件,按照相应的条件聘用护理人员。 2 3 1 2 1 (1 院、科室、病房三个层面,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工作量调配护理人员。 (2)护理部制定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并具体实施。 (3)护理部按照能级对应原则对人员与岗位发生明显不对等或外部因素造成的不适应现象进 行换岗和调整。 (4)护理部向科护士长发出人员调动通知,科护士长负责人员调动后相关工作的具体安排;被调动人员接到调动通知后,任何人都不得借故推诿,应在要求的时间内做好工作交接;接收调动

人员科室同时要做好新调入人员各项工作安排。 (四)护理人员考勤 1、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劳动纪律,服从科室排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或旷工。若因 故无法按时上班,必须提前通知护士长,否则按照旷工处理。 2、护士长安排工作时应从人性化管理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护士需求,尊重护士意愿。 3、科护士长、护士长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4、科护士长和护士长应做好护理人员的考勤监督工作,对于违纪人员应及时教育和引导、屡 5 6 1 2 3 4 5 1、护理人员自愿辞职者须提前提出辞职申请书,陈诉辞职理由。经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签字同意后上交护理部。护理部主任签字同意后方可办理辞职手续,否则做擅自离职处理。 2、因护理人员自身能力无法承担相应护理岗位工作时,可由护理部酌情调整岗位,经调整工作岗位之后仍不能胜任者,护理部根据个人表现及科室意见向医院人事处提出辞退报告。 3、护理人员达到退休年限,护理部接到人事处通知后立即通知科护士长,做好退休人员的各 项工作安排。 4、离职职工需报经护理部同意,到医院人事处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后,方可离职。

医院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我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公众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县卫计局和有关文件要求,我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救治的应急准备。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院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医院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成立了由2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应急医疗救治队伍,为每个队员建立了人员档案,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完善预案,制定管理制度。 针对我院工作实际,为应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编制了各专项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协调,确保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置。同时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责任问责制度、卫生应急处置管理制度、应急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制度、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应急管理信息员制度、应急管理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等应急管理制度,并成立了卫生应急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 三、监测预警,提供科学决策。 为尽早发现和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早采取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医院建立健全并完善了现有监测系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明确报告责任和义务,对各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工作,以利于尽早发现和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与县卫生局、110急救系统、消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于通报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医疗救护。 四、培训演练,锻炼应急队伍。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对院内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努力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安全的医疗急救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医院实际,现对应急管理作如下要求。 一、医院突发事件定义 本文件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二、成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总指挥)欧阳江波 副组长:许家海 组员:宋艳冉贤凤何丹 三、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职责

(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等)的应急救治管理;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对环境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等)的管理。分类管理不是分开管理,各主管部门要注重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 2.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务科负责制订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医院诊疗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类预案;护理部负责制订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感染管理科负责制订医院感染爆发紧急处置预案;预防保健科负责制订预防感染、食物中毒类预案;计算机中心负责制订信息系统突发故障应急预案;设备科负责制订水、电、气、医疗设备故障及突发辐射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医院办公室负责各类预案的汇总、整理工作。以上范围外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职能由主要分管部门负责牵头制订。 3.各预案制订部门负责预案的演练工作,包括制定计划、人员与物资的准备、演练总结等。 4.各部门及时总结预案演练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预案进行修订,并做好修订记录交医院办公室。 5.各职能部门就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分管院

护理管理学-试题与答案-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汇编

一、单选题 1.对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而言,高效率的管理应该做到( ) A.保证人尽其才B.保证人员质量 C.保证人员数量D.加强人员培训 2.护理人员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和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反映了护理人力资源的( ) A.科学组合性B.主观能动性 C.闲置消耗性D.能力可变性 3.通过观察和研究对岗位职务性质进行评价的过程称为( ) A.工作说明B.工作分析 C.工作描述D.工作标准 4.以各项护理活动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方法称为( ) A.个案护理B.成组护理 C.整体护理D.功能制护理 5.关于护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护理部主任有责任营造一个支持护理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 B.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都负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 C.护士长有责任将上级管理部门的目标转化为本护理单元的工作目标 D.科护士长的主要责任是评价护理人员的El常工作表现 6.用尽可能少的人力成本,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任务,体现了人力资源配置的( ) A.效率原则B.公平原则 C.结构合理原则D.满意原则

7.个人制定所从事工作的发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策略的过程称为( ) A.职业生涯B.职业路径 C.职业规划D.职业发展 8.个人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行为的内在动力称为( ) A.职业发展B.职业素质 C.职业期望D.职业成功 9.护理人员工作绩效评价的信度是住院医师指( ) A.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B.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C.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D.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0.关于护理人员绩效评价的方法,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 A.简明扼要地描述人员的业绩称为关键事件法 B.应用叙述法进行评价其主观倾向性较大 C.护理人员绩效水平接近时应用排序法有一定难度 D.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评价护士绩效的方法 11.护理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关键指标是( ) A.工作数量B.工作质量 C.工作绩效D.工作结果 12.关于护理人员绩效评价基本原则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评价标准要提前让大家知道B.评价要以岗位描述为依据 C.管理者要注重评价反馈D.评价标准要结合个人特点 13.组织竞争和发展的关键是( ) - A.组织建立高科技信息网络B.管理者有效进行时间管理

[原创]医院应急管理制度之各科室间协调机制

[原创]医院应急管理制度之各科室间协调机制第一章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 三、应急管理指标1.3.3.2 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 各部门科室间的应急协调机制 为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处置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院内、外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应急协调机制: 1、领导小组及职责:医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县中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副院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职能部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决策,组织医疗救护,协调抢救设备、药品、救护人员的调配,紧急情况下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请求支援,负责信息发布及秩序维护和后勤保障。根据卫生应急需要,配合市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院务党务部,由院务党务部部长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工作。全院各应急专业组要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并圆满完成指令性应急任务。 2、专业分组及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业组,分别负责以下具体工作: (1)协调督导组:分管机关副院长牵头,由院务党务部、办公室、人事、党办、宣传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协调、宣传、信息 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 (2)医疗合理组:分管医疗、护理业务副院长牵头,由医务部、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级护士长(含急诊科)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意外伤亡事件抢救的组织实施、转诊,对危重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手术;负责全院参加应急的医护人员调配及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外派医疗队等。 (3)感染管理及疫情信息组:分管院感、公共卫生的副院长牵头,由护理部、院感办及公共卫生科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疫情上报;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诊区,急诊科、放射科和检验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4)后勤保障组:分管总务、保卫、药械及工会的副院长牵头,由供给保障部、总务科、保卫科、药械科、工会办负责人组成。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防控措施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细则 3、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案 5、关于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预案 6、突发事件中群体伤员、中毒等患者抢救组织工作预案 7、抢救制度 9、院内急救制度与流程 11、危重病人抢救程序 12、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治预案 1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方案 14、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救援预案 15、防止火灾应急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一、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医院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成立医疗救护、消毒防疫、专家技术、后勤保障安全、4个组和一支应急队。医院各行政主管部门、各科室及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三、此项工作应当遵循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 四、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立即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爆发、流行的 2、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疑似的病人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4、发生或者发现群体性疾病; 5、发生毒剧物品、放射源物品等丢失的。 (二) 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疑似的病人的应当在事件发生后6小时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 (三) 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疑似的病人的应当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 六、任何部门及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十、应急预案启动后,办公室有权指挥各个职能部门及科室;有权调配各科室的仪器、设备。 十一、应急预案启动后所有在职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部及办公室的调动、安排。 十二、应急预案应当根据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补充。 十三、对于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可请示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

弹性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及方案储备护士

2015年弹性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护理部

弹性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1、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动态调配 (1)护理部根据危重病人及住院病人数量,动态调配护理人力资源。根据病区护士长报告和调研病区护理工作量,启动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进行及时合理的调配。 (2)病区护士长根据每日工作量,危重病人数量,动态调配护士。 (3)节假日护理部对全院各科室护士排班、人力安排适时督导、监管、调配。 2、调配方法: 以科室内部解决为主,在科内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科室提出申请,护理部现场调研后予以调配,具体方案如下。(1)病区床位使用率<80%,一级护理病人<10%,各科室护士长主动报1名机动护士到护理部做储备护士。 (2)病区床位使用率>100%且一级护理病人<20%,护士长启动内部护理人员调配制度,在病区内实施弹性排班协调解决。 (3)床位使用率>100%且一级护理病人>20%,或危重患者>10%,报告护理部启动全院紧急/特殊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护理部 2015年1月完善

紧急/特殊状态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护理部 紧急/特殊状态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储备护士) 1、建立以分管院长领导,护理部主任为组长、各科护士长为成员的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 2、全院各护理单元选拔技能较强、经验较丰富的骨干护士作为护理储备人员,护理部建立紧急/特殊状态下储备护理人力资源库。 3、当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集体性食物、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及特殊情况下影响正 常工作时,启动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预案,启动储备护士。 4、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由护理人力应急调配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各科室应本着以大局为重的原则,服从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绝。 5、各病区因护理人员短缺或危重病人增多等工作量增加特殊情况下影响正常工作时,首先由护士长在本病区协调解决;病区不能协调解决且影响正常工作时,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护理部现场调研,并协同科护士长实施护士人力资源弹性调配。 6、应急储备护士接到应急通知应及时根据指令参与应急工作,应及时到岗。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细则 3、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4、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SARS、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案 5、关于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预案 6、突发事件中群体伤员、中毒等患者抢救组织工作预案 7、抢救制度 8、急危重症救治的实施办法 9、院内急救制度与流程 10、院前急救制度与流程 11、危重病人抢救程序 12、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治预案 1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方案 14、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救援预案 15、防止火灾应急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制定、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预案。 一、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医院领导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成立医疗救护、消毒防疫、专家技术、后勤保障安全、政治思想宣传5个组和一支应急队。医院各行政主管部门、各科室及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三、此项工作应当遵循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依靠科学,统一领导,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加强合作的原则。 四、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立即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爆发、流行的; 2、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爱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疑似的病人;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4、发生或者发现群体性疾病; 5、发生毒剧物品、放射源物品等丢失的。 (二) 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疑似的病人的应当在事件发生后6小时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 (三) 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疑似的病人的应当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向医院主管部门报告。 五、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院感室负责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医院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演练。 七、任何单位及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对院内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努力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安全的医疗急救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医院实际,现制定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突发事件定义 本文件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二、成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医院院长) 副组长:******** (医院副院长) ******** (急诊科、门诊部主任) 成员:******** (医教科干事) ******* (医教科干事) ******** (护理部干事) 疫情监测上报组:**** 通讯联络组:**** 后勤保障组:***** 下设办公室在医教科***(兼) 三、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不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小组会议,对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并提出改进建议。 2.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常备不懈,及时有效。 3.对事发现场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及时了解掌握事故的原因、特征、规律、医疗救援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信息。 4.在事发现场或临时指定地点设立临时指挥部,组长(总指挥)负责组织、部署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工作,组长不在时,根据突发事件原因由分管院领导担任总指挥,副组长按各自行政分工协助总指挥负责所分管部门的应急和医疗救援工作,指挥、调遣院内各科室医疗救援力量和应急处置、抢险维修人员,本小组中各位组员即是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的具体实施人。 5.向当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或上一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其指令和任务,统一口径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会同有关部

紧急护士调配制度

紧急护士调配制度(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调配管理制度 1.医院建立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调配的三级人力资源库,一级人力资源库人 员由病区护士长调配,二级人力资源库人员由总护士长负责调配,三级人力资源由护理部主任负责调配。 2.医院具有执业证的护士都是人力资源库的成员,病区护士长和总护士长 根 据病人的变化和需求进行动态调配,每个科室确定一名N2及以上能级护理人员作为人力资源库成员,以备医院应对突发事件、接受临时性的工作任务等紧急调配使用。 3.各病区护士长应在每月排班中体现一级应急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供本病区护士长调配使用,在每月28日前将下月本科室二级应急护士名单及联系电话上报护理部,供总护士长调配使用。 4.三级人力资源库的成员确定后,原则上没特殊原因不得变动,如有变化护士长要及时通报护理部,并将替换人员姓名与电话同时上报,并将替换人员姓名与电话同时上报,同时上报科室怀孕≧32周护士名单,供护理部人力资源调配参考。 5.应急人力资源库人员工作时间不受时间限制,时刻要保持通讯工具通畅, 联系方式若有变化及时通报有关负责人,发生突发事件,接到通知及时到达指定的位置,切实落实有关的岗位职责,应急人员考核由相关科室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考核结果。 6.应急护理人员库由护理部统一指挥,协调组织和安排。在应急状态下全院护士必须无条件服从护理部调配。 7.护理部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人力资源库人员要自觉参加医院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 8.对每次参与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防控工作要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调配方案 1.特殊保健/医疗任务,人员紧缺,新护理单元开张时,由护理部统一调配,使护理工作有序、正常进行: (1)优先考虑有能力可以调配的科室。 (2)被调配的员工须有相关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加班的员工可予以补休。 2.发生在正常上班、夜班/节假日的护理单元的人员调配:

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

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 一、紧急状态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在紧急状态下全院护士必须无条件服从护理部调配。 三、急诊、内儿、骨外、妇产四大科室,如任一科室突然接收大量急诊病人,影响科内正常开展工作时,应实施护士人力资源调配。 四、护士人力资源调配依照层级原则实施。当科内因护理人力资源影响本科室正常工作时,首先由科护士长在本病区协调解决,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五、当本科内不能协调解决问题时,由科护士长向护理部提出申请,护理部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后备人员对申请科室进行支援。 护理人力资源后备人员: 1、各科护士长(根据情况调配本科内护士) 2、辅助科室、外门诊护理人员 六、各科护士长要保证通信工具的通畅,收到通知后立刻赶到指定地点。 七、院部因义诊、集中体检等需要护理人员时,护理部从护理人力资源后备人员中抽调。 八、在紧急状态下,暂停正常休息时间,休假人员24小时待命。

供应室质控员职责 一、严格遵守消毒供应室各项技术操作程序和质量标准。 二、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三、定期对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制定检测措施,保证灭菌物品在有效期内发放使用。 四、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和空气监测,以及消毒液浓度监测,并作记录。 五、对购进的一次性注射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严格按照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销毁制度进行登记管理,确保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定期对设备进行经常性检查和按规定检测、监控,保证灭菌质量和预防事故发生。

(管理制度)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医院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为进壹步提高医院对院内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努力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安全的医疗急救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医院实际,现对应急管理作如下要求。 壹、医院突发事件定义 本文件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二、成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总指挥) 副组长: 组员: 三、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职责

1.不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小组会议,对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且提出改进建议。 2.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常备不懈,及时有效。 3.对事发现场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及时了解掌握事故的原因、特征、规律、医疗救援资源、地理交通情况等信息。 4.于事发现场或临时指定地点设立临时指挥部,组长(总指挥)负责组织、部署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工作,组长不于时,根据突发事件原因由分管院领导担任总指挥,副组长按各自行政分工协助总指挥负责所分管部门的应急和医疗救援工作,指挥、调遣院内各科室医疗救援力量和应急处置、抢险维修人员,本小组中各位组员即是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的具体实施人。 5.向当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或上壹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有关情况且接受其指令和任务,统壹口径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会同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损失进行调查、评估,且将调查结果及时方案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 四、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职责 1.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医院内突发事件大体可分为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俩类,医务科负责对公共卫生类突发

保障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心内科一病房保障实施 护理弹性人力资源调配实施方案 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弹性调配是保证护理单元人力配置达到《护士条例》规定的标准,保证病人安全,维护护士权益的重要举措。遵循护理部人力资源弹性调配的原则和标准,储备人员,保障护理部、护理单元实施护理弹性人力资源调配。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充实护理单元护理队伍,合理动态调配护理人员,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二、目标: 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 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为核心,合理动态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遵循人力资源调配原则 遵循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标准,根据病人数量的动态性变化、护理工作量动态性变化、护士特有生理特征的动态性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情况,适时调整护士岗位人员。 (二)人力资源调配方法

1、因人施用,充分发挥每个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护士长在排班时,充分考虑每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扬长避短,以满足患者需要和满负荷工作量为标准使用人力资源。针对节假日相对人员较少的特点,护士长每日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护理人员,以患者最需要的内容为护士重点工作的内容;以患者最需要的时间为护士的工作时间,从而改变忙闲不均、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 2、病区床位使用率在100%以上,一级护理病人10%以上时,护士长启动护理人员替代制度,在病区内实施弹性排班协调解决,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病区内床位使用率在100%以下,一级护理病人在10%以下时,护士长上报1名机动护士(或称弹性护士)录入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参加全院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4、接收批量急诊或危重症病人时,护士长上报护理部,要求给予科 室调配护士。夜班、节假日期间,接收批量急诊或危重症时,值班护士通知科室护士长、总值班、总值班护士长,赶赴现场指挥、参加处置和护理。护士长紧急调配科内护理人员;如情况复杂,通知护理部、分管院长,要求护理部紧急给予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5、科室护理人员应时刻处于待命状态,保持通讯工具通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型医疗抢救,流行及其它特大意外事件,护士长接到护理部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急救人员。以确保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迅速调配到位。 6、病区一般紧急状态,护士长启动二线班、轮休、补休人员应急,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祥云县中医医院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制度 我院护理部本着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智慧和潜能,提高效率和效能的思想,特制定以下护理人员配置原则。 一、合理测算人员编制 普通病房每4张床设1名护士,每张手术台设1名护士,病情重、基础护理量大的科室在人员编制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配置比例可大于1:0.4;危重病人少、基础护理量小的科室,配置比例可以达到1:0.4。特殊的专业科室根据工作量或岗位特点进行配备。并能根据医院发展适当调整配置人员数。 二、本着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 三、明确护理岗位,合理使用合同制护士 对于正规院校毕业的护士,采用合同聘任制的方法。聘用期为1年,每年根据其工作表现签定一次协议,护理部和人事科共同制定周密的考评方法和管理办法,以确保培养高质量、全面的护理人才。 四、合理分流转岗人员 1、为避免不同护理岗位忙闲不均的现象,对于护理岗位人员超编、护士服务态度或服务质量缺陷,科室不再聘任的人员,护理部需要重新调整护理岗位,指导思想是珍惜专

业技术人员,充实临床一线,违纪降级使用,严重者下岗。 2、对于新聘任、执业证完成注册的护士,可根据工作经历安排至对应科室。 3、对于新聘任、执业证尚未完成注册的护士安排到门诊从事导诊工作或在科室从事护理员工作。执业证注册后可分流至病房进行转岗。 五、科学排班 1、各科室护士长可以根据本科室人员结构、工作性质合理排班,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高效、优质完成。 2、病区白天不能单人值班,加强中午及夜间护理人力,保证护理质量。 六、护士管理制度 (一).护士执业准入制度 (1) 凡具有国家承认的中专以上护理(或助产)专业学历,通过全国护理专业初级(士)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并拟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者,可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执业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申领《护士执业证书》及进行护士执业注册。 (2) 依照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管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出台后,护士考试与注册的条件和程序依照国家和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 新政策执行。

(完整版)医院应急管理办法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保证应急情况下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全院各科室、部门。本办法供各部门、科室在制订本部门、科室牵头负责的应急预案时参考。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对应活动,适用本办法。 三、定义 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事故灾难:包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电气水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非法侵害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 四、标准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信息灵敏、反应及时,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措施果断,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 (二)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统一院级应急组织机构,构建三级网络体系。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业工作组;专业工作组下设工作小组,主要包括应急决策小组、执行小组、信息小组、宣传小组。 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各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

2017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总结分析

2017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总结分析 一、护理人力配置 截止12月31日,全院护理人员共计46人。其中护理部主任1人,护士长6人。 3.护理人员学历分布情况(不含消毒供应中心两名消毒员)

4.2017年辞职护理人员共计18名,离职率为28%。 其中:①入职1年内新员工离职2名,1-5年员工11名,6年以上员工5名。②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护士12名。 二、 护士岗位管理 1. 护理部及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对各岗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进行了梳理和修订,手术室调整了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及麻醉复苏室护士的岗位职责;病区取消了助理护士岗位职责,并将相应工作职责调配至其他岗位;门急诊调整了急诊室护士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 护理部、人事及科室共同对护士资质进行审核,完善了护理人员技术档案,追踪新入职人员执业证书变更情况,护理部检查护士依法执业情况符合要求。 3. 医院研究决定于4月起发放员工工龄工资,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积极性,有效减少了因工资待遇离职人数。 4. 特殊科室如消毒供应中心配备了相应防护设施,工作人员能落实职业防护措施,上半年护理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及其他意外伤害。 5% 59%36% 本科 大专 中专

5.护理部于5月修订了护理人员调配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了护理应急组及机动护士库,完善了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措施及流程,保障了突发应急事件时护理人力的调配和使用。 6.制定了机动库护士培训计划及方案,通过培训,使机动护士能掌握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接待处置流程、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熟练掌握常见急救技能,以确保在突发事件以及特殊情况下能胜任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三、护士在职培训 1.护理部及科室均制定了护士分层级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各层级护士的培训和考核。 2.护理部共组织培训14次,其中全院护士培训10次,护理管理人员培训1次,新入职护士培训1次,机动库护士培训2次。 3.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考核7次,其中理论考核5次,操作考核2次,考核合格率100%。 4.为了使心肺复苏操作更加规范,医院购置了一台全自动心肺复苏模型,对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给予了有效指导。 5.全院护士均能积极参加成都市及青羊区继续教育活动,参与率100%,达标率100%。 6.护理人员外出培训共9次,25人次,其中护理技术培训1次,护理管理培训6次,手术室及消毒供应中心培训各1次。 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整改计划 1.病区床护比需进一步提升。由于年底病区护理人员离职较多,加之假期收治高峰即将到来,病区护士工作量相对增加。要求人事部门积极招聘人员,尽快提升病区护患比。 2.护理人员离职率仍达不到评审要求。护士长应该关注护理人员个人需求,注意她们的心理变化,提前做好沟通工作,尽量降低离职率。

医院应急工作制度

医院应急工作制度 一、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职责 1、不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并提出改进建议。 2、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并总结。 3、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常备不懈,及时有效。 4、对事发现场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的评估,及时了解掌握事故的原因、特征、规律、医疗救援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信息。 5、在事发现场或临时指定地点设立临时指挥部,组长(总指挥)负责组织、部署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工作,组长不在时,根据突发事件原因由副组长担任总指挥,各职能部门按行政分工协助总指挥负责所分管部门的应急和医疗救援工作,指挥、调遣院内各科室医疗救援力量和应急处置、抢险维修人员,各委员即是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的具体实施人。 6、向上一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其指令和任务,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会同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损失进行调査、评估,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

$ 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原则 1、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培训、适时演练、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应对、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调合作的原则。 2、院内发生突发事件后,凡在医院或接到呼叫的医务人员都应主动及时到达现场,中层以上干部到现场后应当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到,并接受其统一指挥和调遣,其他人员向本科室主任或护士长报到,积极组织,参加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工作。 3、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有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医院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4、医院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调查、现场救护、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等工作所需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以及管理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因素。对于医院而言,医护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全球都面临着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中国尤为突出,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管理护理人力资源对于医院而言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内涵进行界定,再对邵阳市医专附属医院内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梳理与总结,最后针对邵阳市医专附属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Abstract】Along with human society entered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uman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in the society, how to develop, use ,and manage the human resources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For hospitals, doctoral and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resources, but for a long time,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has not been given due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world is facing a shortage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issues, especially for China, how to develop, use ,and manage the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hospitals. Firstly, we define the meaning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and then sort and summarize the typical problem in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inShaoyang provience, finally we give management strategies. 【Key word】Nur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医院应急预案,医院应急处理流程

医院应急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对院内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 和医疗救援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 发事件的危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努力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安全的医疗急救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 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医院实际,现对应急管理作 如下要求。 一、医院突发事件定义 本文件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 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 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 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动乱、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 秩序的事件。 二、成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 组长:茶心 副组长:主管副院长 组员:院办主任、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后勤 主任

三、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职责 1.不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小组会议,对医院应急管理工 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并提出改进建议。 2.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做到常备不懈,及时有效。 3.对事发现场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的 评估,及时了解掌握事故的原因、特征、规律、医疗救援 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信息。 4.在事发现场或临时指定地点设立临时指挥部,组长(总指挥)负责组织、部署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医 疗救援工作,组长不在时,根据突发事件原因由分管院领 导担任总指挥,副组长按各自行政分工协助总指挥负责所 分管部门的应急和医疗救援工作,指挥、调遣院内各科室 医疗救援力量和应急处置、抢险维修人员,本小组中各位 组员即是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的具体实施人。 5.向当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援领导小组或上 一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其指令和任务,统一口径对外发布有关信息,会同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 起因、损失进行调查、评估,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报告上级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 四、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职责

急救设备应急调配机制

急救设备应急调配机制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机制 一、医疗设备应急保障 1.国家规定的工作以外时间休息日和节假日期间 (1)医疗设备科和医疗设备维修科负责人每天24小时必须开通联系电话。 (2)各临床医技科室遇有节假日应提前检修医疗设备,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3)全院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在应急状态下医疗设备科有权调配使用,各科不准以任何借口,不让调用。 (4)各科室医疗设备遇有不能排除的故障、及时通知医疗设备科负责人,相关负责人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修。遇有无法排出的故障,医疗设备维修科负责人及时向主管院长、院长汇报。 二、发生重大疫情 (1)当医院收到上级机关发出重大疫情通知后,医院办公室应根据疫情状况及时通知医疗设备科,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应急医疗设备准备并随时根据各科室变化调拨相关抢救设备。 (2)在整个疫情期间,医疗设备维修科技术人员24小时开通联系电话,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确保医疗设备正常运转。 医学装备应急调配机制 为保障全院临床科室正常的医疗工作,及危重病人的救治任务,提高医院应急保障水平,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同时有效整合全院医疗设备资源,特制定以下应急医疗设备调配制度。 1、医疗设备管理科从科室挑选出运行状况良好的抢救设备作为应急设备,并检查是否一机一卡挂在设备上,所在科室应详细的记录设备运行情况,设备调配情况。 2、医疗设备科将应急设备一览表下发到各临床科室,并张贴在医院总值班室,正常工作时间各科室可与医疗设备科联系(联系电话:)设备调配,非工作时间及节假日可与总值班联系(联系电话:内线:外线:)设备调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