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内部公共关系失败的案例

企业内部公共关系失败的案例

去年6月份,新浪网曾经作过一个为期两周的IT从业人员生存状况调查,参加那次调查的投票人数超过13万人次。数据显示,有88.49%的人平均每日工作在8小时以上;91.01%的人对自己当前的工资水平不甚满意;超过60%的人表示承受着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其中仅有近6%的人对工作相对满意,31.77%的人认为自己基本没有发展机会,前途渺茫。时隔一年,IT从业人员的状况有没有改善呢?新浪网最近又作了一周(2004年8月24日-30日)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8成IT员工不信任领导,为薪水可随时跳槽"。IT企业员工生存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新浪科技"8月30日公布了调查结果,共有5740名网友填写了问卷。在这些人当中,有4640名网友表明自己并不以现在所处的公司感到自豪,其中,3213名被调查者(占调查总数的56.59%)坦承自己是在"混饭吃",另有1427名被调查者(占调查总数的25.13%)甚至认为是公司在"压榨"自己。而且,占调查总数的62.48%的网友表示,他们并不信任领导所描绘的发展前景,22.26%的网友没注意过领导描绘的前景。只有18.28%,1038名网友以自己所在的IT企业自豪,15.25%相信企业领导者所描绘的未来。更加让人惊讶的是,有2406名网友(占调查总数的42.31%)随时准备离开现在的企业,32.22%的网友则决定"混一天是一天"。只有25.47%的网友愿意留在现在所处的企业继续工作。

参加调查的人员来源广泛,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软件行业的网友占有28.48%的比例,电信占19.71%,硬件、网络和家电分占11.81%、11.79%与1.40%,其他行业则占有26.80%的比重。参与调查的网友来自1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到34.76%,为数量最多;100-500人的占26.74%;500-1000人的13.76%。而人数超过2千人的大型企业,问题也同样严重,参与调查的网友24.75%来自这些企业。这说明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问题都是同样严重,都存在对于企业领导的信任危机和对自己未来发展机会感到渺茫。

虽然网上调查并不一定非常精确,但参加调查的人员毕竟发出了共同的心声,这再一次表明,IT企业的内部公共关系亟待改善。

我们知道,根据公共关系学的划分,企业组织所面临的公众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企业的外部公众,一个是企业的内部公众。企业的外部公众是组织外部的人群结合体,主要包括政府、社区、新闻界、消费者等。外部公众是组织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数量最大、层次种类最复杂的公众,他们是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一方面,组织需要依靠社会提供政策、法律依据、科学技术、资金、劳务、原材料、活动市场等,也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组织要向

社会各界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言而喻,任何组织对其外部公众都有强烈的依赖性,组织的各项活动都受到外部公众的牵制和制约,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调,都可能给组织带来麻烦,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现在的IT企业从生存计、从利润计大都非常重视发展同外部公众的良好关系。这一点无疑应该给与鼓励。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于内部公共关系的调整,IT企业却没有给与同样的重视,以至于在全行业中出现这种普遍存在员工本企业内部环境怨声载道的情形。

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IT企业在处理公共关系方面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其实没有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工作作为支撑,企业的对外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个企业组织的内部公众,是组织内部的人群结合体,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他们是企业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的主要依靠力量。因为他们是组织赖以存在的细胞,是组织的物质承担者。企业所确定的目标、制订的计划、工作的任务、采取的措施,必须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且要依靠他们的身体力行才能付诸实施。

因此,企业必须具有对内部公众的吸引力、凝聚力,必须运用各种方法,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把内部公众牢牢地吸引和凝聚在自己的周围,使内部公众把组织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利益与组织的利益紧紧结合起来,与组织溶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参与感、归属感,愿意和企业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只有这样的内部公众关系才会成为企业实现目标和利益的强有力的力量。如果企业缺乏对内部公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领导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目标不一致,关系不和谐,互相不理解,上下左右离心离德,那么整个组织就丧失了活力。这样的内部公共关系将严重地威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参见《公共关系学原理》 邱伟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不幸的是,我们从新浪网的调查中所看到的,就是这样堪称糟糕的内部公共关系。当一个行业中有将近八成的员工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没有好感、不信任领导时,你还能指望这个行业有多大的发展潜力?

管子曰:"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也曾经说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也就是说,只有当管理者要实现的目标与被管理者的意愿相符合时,才能有效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作为IT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树立起民主作风,尊重和相信员工,广泛听取他们对于企业发展以及管理工作的意见。应该及时沟通企业内部的上下联系

、协调左右关系,细致了解员工的愿望和要求,切实保障他们的应该享有的权益。

一旦发现管理层和员工发生矛盾,应该及时疏通和调解,消除疙瘩,理顺关系。只有当员工对企业的价值从精神关怀上、物质报酬上得到尊重的时候,他们才能够从内心里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信任感,才能够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真正树立起"我是组织人"的意识,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同心同德,辛勤工作。只有员工把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时,企业才能够实现将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创造更多的财富。孙子曰:"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诚哉斯言!

那种"想让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不吃草"的做法,是封建社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时候的管理思想。IT企业的领导人在追求利润、追求市场份额的同时,是否还应该想到将自己脑袋里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升级到新的版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