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执笔者: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同时也说明了“一个人习惯决定一个人成败;李岚清同志也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曾指出:“对孩子而言,没有不能做的事,因为他们不知道,他可能做什么,不可能做什么。”这些话精辟论述了习惯养成的成功经验,给我们许多的启迪。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农村小学生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农村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就形成。而由于我学校处于城乡结合之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但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校为了不影响办学决定改变种不良行为习惯。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以下问题。

1)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不良行为,只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2)为什么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改了又犯,再犯难改?

3)农村地区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4)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改正,教师和学校的可作为性如何?

5)立足以上问题的解决,如何提出矫正策略?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农村小学生

本课题所说的农村小学生,是指那些拥有农村户籍、父母大多是农民且就读于乡镇小学的学生。

2)行为习惯

“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环保行为差、文明意识弱、学习不认真、做事不负责任等等外在的主观行为,这些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本课题研究对象

安塞县六个乡镇1——6年级的学生。(重点延安保小)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探索农村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

(2)研究意义

①理论意义

总结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

②实践意义

对改善和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小学生现代文明素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小学生不良习惯成因的研究。

(2)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研究。

(3)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纠正对策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问卷调查分析法。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1)准备阶段(2013.10——2014.1.14)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搜集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加强教师业务水平,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完成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4.2——2014.4)

农村小学生不良习惯主要的成因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延安保小学生生源复杂的原因,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对这些不良习惯进行原因分析和诊断,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探索研究。

第二阶段(2014.4——2014.6)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研究。

以课堂、课间操及其他活动为研究场所,揭示学生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从而提出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对策。

第三阶段(2014.6——2014.11)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对策的研究。

以学校为主阵地,该阶段主要运用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行为表现等,有意识的进行实验研究,积累实验材料和经验,从而形成有效矫正策略。

总结阶段(2014.11——2014.12)汇集各种资料,进行课题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该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统计,积累的点滴的、零散的、片面的感性认识、经验和教训,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八、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的研究是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度规划课题,从成立课题一年多来,延安保小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紧紧围绕“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这一课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生不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学生在各学段的行为习惯不良的导向,调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过程中持续、有效地发展,初步理清了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思路,摸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课题的组织研究领导工作,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武光明校长

主研人:张整萍

成员:黄莉、王勇、王未红、李荣荣、车丽萍、王根艳、刘莉、闫冬玲、王丽娅、李娜娜。

课题成员具体负责所承担任务,课题组具体管理课题实施研究,做好协调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

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个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对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5余次,同时形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论文、案例,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导处认真组织好论文交流和整理,并积极做好投稿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学校也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运行。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习惯起因特征

1、家庭情况调研分析

课题组对延安保小全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

调研,经过数据统计,有一下结论。

1)根据调查发现延安保小学生有17.28%属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无法看管自己的孩子,都由祖父母照看。这些孩子衣着服饰不整洁长时间不洗,小脸小手更脏;不听从长辈的教导,随意顶撞老人,不懂得感恩;学习上孩子没有责任心,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18.9%的孩子都是纯

农村孩子,父母都属于文盲。

这些孩子喜欢在课间休息到处

乱跑,并高声喧哗;爱说脏话

甚至动手打人;不讲究卫生,

随地吐痰;不遵守公共秩序,

喜欢追逐打闹;不珍惜爱护校

园,到处乱刻乱画;学习没有

目标没有动力;写字坐姿不端,

字体东倒西歪;朗读没有感情

阴阳怪调。

3)有8.5%的孩子属于单亲,父母离异。这些孩子自卑心比较强,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能与人正常交往的情况非常严重,学习没有上进心,对老师对同学有说谎的不良习惯。

4)根据调查还有( 3.64%)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里娇生惯养,受不得一点气,横行霸道、天老大我老二,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在学习、做事上从来不认真听取别人建议,喜欢打断别人的发言,不尊重他人。

通过调查,延安保小学生父母离异、留守儿童比较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农村小学生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农村家庭的离异越来越多,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就形成。教师看了统计决定要改变延安保小现存在的问题,进行课题研究立项开题。

因为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延安保小就针对这些问题,对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出矫正对策的研究。我们还调查了化子坪镇中心小学、砖窑湾中心小学,坪桥中心小学,沿河湾中心小学、建华寺小学,都存在上述现象,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

延安保小等六所小学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

班级人数留守儿

童人数

比例%

父母文盲或

半文盲人数

比例%

单亲或父母

离异儿童人

比例%

独生子

女人数

比例%

保小412 30 7.28 78 18.9 35 8.5 15 3.64 化小1277 67 5.24 428 33.5 55 4.3 51 4 沿小642 70 10.9 22 3.43 42 6.54 19 2.96 砖小318 20 6.29 29 9.12 15 4.72 37 11.6 坪小305 3 1.0 136 44.6 20 6.56 74 24.3 建小712 581 81.6 14 1.96 3 0.4 355 49.9 合计3666 771 21.0 707 19.3 170 4.64 551 15.0

(二)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加强教师业务水平。

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加强教师业务水平,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我们学习了大量关于养成好习惯的书籍。首先我们课题组人员学习了唐曾磊《中小学学习习惯教育》、《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徐汉林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青华编著)、《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全国养成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国家“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等书籍和光盘的学习。

为了让课题能顺利完成,课题组成员认真撰写了体会、反思、论文。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武光明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即行为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的训练和思维习惯的训练。

重智育轻德育,只抓孩子的学习,完全忽略了习惯的培养;抓学习也只抓知识,不注意学习习惯的训练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应该从训练着手,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采取的训练方式有:激趣式、分解式、评比式、制约式、疏导式、渐进式、体验式、切断式、协议式、积分式、负强化法(批评、惩罚),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等。

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无原则的表扬,过多、过分的表扬不利于孩子成长。要让孩子有是非观,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问题,不能在虚伪中生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严爱结合,刚柔相济”,“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加强言语上的说服教育,突出语言的情感性、科学性。要以理服人,切忌讽刺、挖苦;要简练、深刻,切忌唠唠叨叨;要有情感性,切忌空话、大话;做到“事先备课”,切忌盲目性;切忌脱离实际,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在以身立教上,应以行导行、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美求美、以情动情、以性养性等。

而延安保小养成教育现状究其原因如下:

一、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

现在的家庭结构大多是“四二一”结构,即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小孩构成的家庭关系,6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小孩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隔代溺爱,使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子女的正常

教育也难以进行,更重要的是农村老人普遍缺乏文化知识,谈不上具有科学育人的观念,即使是年轻的父母,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更新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

二、父母外出打工普遍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目前农村中不少年轻的父母出门打工挣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管,有的父母尚且能早出晚归,对孩子还能起到一点督促的作用,而更多的父母都是长期在外,对孩子的管理是鞭长莫及,最多只能通过电话了解孩子的习惯表现和学习状况,而越是习惯不好的学生越是不说实话,明明是考试不及格,他也说成良好甚至优秀,一骗而过,对家中老人是一哄二蒙,长此以往,在习惯和成绩两方面都成了问题。

三、独生子女的客观现象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现在的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度关心造成了孩子对父母对家庭对环境的过度依赖,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没有独立性的实验机会,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去获得每一项新的经验,依赖父母的保护去抵御危险,靠父母的暗示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独生子女最终失去了“自我”,而实际上,过多的保护束缚了少年儿童的活动自由,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抗,行为不规范,难以承受严格的训练,听不进家长有益的劝告,也不听老师的教导,其依赖性、反抗性、利己性、孤独性和任性便显现出来。

针对这些现象和实际情况,应该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五个到位成效显:

(一)思想认识到位。

提高老师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讨论、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最基础工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结合学校实际,更使教师认识到:延安保小生源复杂,各方面基础薄弱,学校工作更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才能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组织建设到位

建立学校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的体系:学校实行以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常研究学校德育工作

和行为规范教育工作,并把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工作列入各项工作计划,做出具体安排。做到学校计划有要求,少先队、卫生等责任工作计划有相应活动安排,班主任计划有具体落实的措施。为了使学校行为养成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学校制定了严格的《一周常规检查评比加、扣分细则》和“流动红旗”评比竞赛制度,对各班级学生做出具体的要求,并把这一项工作与教师工作考核、班级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以制度保证这一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工作有计划、制度有保证、措施能落实、责任到专人”的学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体系。

(三)行为训练到位。

我们都知道,养成教育必先明理,再导行,为了抓好课间文明、环境卫生、放学路队等常规训练,搞好检查、监督、巡视护导工作,成立了领导值日岗、教师护导岗,还有学生监督岗,我们采用日日查、周周评、月月结的方法,每周颁发循环红旗,每月评比优胜中队,学期结束评比优秀班集体,有凭有据,公开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提高了全体学生守规范的整体水平,收到了实效。

(四)评价激励到位

要想让这些孩子养成真正的好习惯,必须经历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调。每发现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孩子充满爱心,耐心和恒心,让他们慢慢养成好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班上、全校宣传,这样的典型生动具体、实在,更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如在扫墓、体操比赛、校园歌曲大赛、文娱汇演、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各种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中,老师可结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及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关的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爱护公物,相互关心、团结合作、助人为乐、为集体争光等方面的教育,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在班上、在全校公布表扬。通过及时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喜人景象,这种教育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总之,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者的宗旨,也是顺乎国情、全乎民意的。“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也正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的真谛所在。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用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定能获得好的效果。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矫正策略

黄莉

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更是当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延安保小地处城乡区,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忙于日常家务,家长教育方式单一或属于“放羊式”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少年时期的过渡期,他们的人格尚未成熟,对各种新奇的事情充满了好奇,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对社会的复杂性又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的不良习惯若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影响。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1、学习上的不良习惯

(1)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上课铃响后,部分学生急忙跑进教室,部分还在教室外逗留,等待教师的到来;上课时不注意坐姿,腿想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尤其喜欢把脚套到凳子下,起立时,整个教室只听见“轰隆隆”的声音,严重的影响了上课的正常秩序;不能端正坐姿,趴在桌面上感到很舒服;考试时更严重,怕别人照抄,一股脑地趴在桌面上;上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上课铃响,还忙于做其它作业,老师需要练习册时,急忙在桌子里翻,不能及时进行相关活动。这些习惯的形成,一方面学生从低年级就没有进行良好的教育、督促;另一方面当教师面对新的情况,不能及时进行处理,以至于问题累积过多,使学生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

(2)学生有关作业方面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部分学生丢三落四,作业写一半丢一半;部分学生写作业态度不端正,草草了事、不管对错;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练习,总是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 一、背景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之常。”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若缺乏内趋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他把一切学习都归于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这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一致。国内外教学研究的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二、案例介绍 陈某,男,今年14岁,读初一,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半年才回来看他一次。平时,陈某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学校观察到陈某易冲动,有暴力倾向,在学校和同学十天一大架,三天一小架,且非常凶猛,打的同学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放在家了。平时经常请假,理由不是头疼就是拉肚子,要去看医生。 三、初步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陷:由于许多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少年都可能与他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陈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他外出打工。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陈某性格比较暴躁,以顶撞老人,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养成只知玩,不愿做作业,在学校和家里说谎话哄骗教师和家长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陈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认为没有人再喜欢自己,干脆不做作业,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四、主要纠正过程 1、校园文化和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文明发展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学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一个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的教育和学校浓厚文化氛围的熏染。校园文化应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师生共同快乐生活、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我们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空间,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如教室、走廊、操场、绿化区及墙壁,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同时,学校注重生成动态的校园文化,通过

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发表时间:2018-10-19T10:03:24.05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6期作者:覃勤葵[导读] 【摘要】幼儿的不良行为产生于日常父母的娇惯、老师教育不力等。不良行为表现在生活方面、言行方面、心理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习惯。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健康,使其快乐的成长。【关键词】不良行为纠正尊重树立榜样家园合作 【摘要】幼儿的不良行为产生于日常父母的娇惯、老师教育不力等。不良行为表现在生活方面、言行方面、心理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习惯。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幼儿的心理、生理的健康,使其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不良行为纠正尊重树立榜样家园合作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6-038-01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人的一生中,幼儿期是非常关键的,"习惯成自然",不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的危害着幼儿。幼儿的不良行为产生于日常父母的娇惯、老师教育不力等,这一时期,幼儿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而长大了要改正坏习惯就难了。从古至今我们选拔人才都重视德才兼备。所以,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是很必要的。 一、幼儿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发生的某些深刻变化可能让幼儿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当今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使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幼儿几乎没有交往机会。渐渐地,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和社会家庭片面方式的熏陶下,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 (2)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家庭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表现在生物性的遗传影响上,更表现在家长的情感态度、个性、价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对孩子的影响上。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弊端。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遍。有些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3)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与教师不恰当的态度激发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当幼小的孩子离开熟悉亲近的家人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害怕、焦虑的、退缩的情绪反应,有的幼儿甚至将在家中养成的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掩饰恐惧的心态。 二、幼儿不良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有:挖鼻孔、随手抹鼻涕、吮手指、不爱刷牙漱口、让家长追着喂饭、贪吃、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经常剩饭、撒饭、边吃边玩、坐姿不正、不肯独睡、不爱收拾房间、过分讲究穿着打扮。 (2)幼儿在言行方面的不良行为有:上课做小动作、一心二用、做事没长性、磨蹭、任性、不愿意做家务劳动、懒得走路、说谎、推诿、不爱动脑、集体告状。 (3)幼儿在心理方面的不良行为有:依赖性强、没有主见、不爱惜物品、怕生、对人冷淡、不关心长辈、不会分享。 (4)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不良行为有:不宽容、没礼貌、不遵守公共秩序、爱插嘴抢话、捉弄人、爱吵架、侵犯他人。 三、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1)通常来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不能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教育的原则。打骂虽然暂时可以奏效,但打骂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家长朋友说得好:"孩子小时你打他,他没办法,等他长大了,他第一个要抱复的就是你。"再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完全可以不伤及他的自尊心。我们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应注意:纠正的是不良行为,而不是不良的孩子。没有不良的孩子,只有不良的行为。 (2)不要用过激的言词。孩子在玩,不过来吃饭,可以说:"你干嘛呢?爸爸妈妈都在等你了,晚吃饭,菜饭都凉了,吃了会肚子疼"。不要说:"你再不来吃,就不给你吃了" (3)不要和孩子直接顶撞,直撞顶撞起来,双方都不好下台。可以适当的试着跟孩子沟通,给孩子2-3种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教师要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是幼儿的指引者、带领者,个人形象素质是孩子的第一感觉,必须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关心、关注幼儿,与幼儿和谐相处。 (5)与幼儿做朋友、在游戏中启发幼儿。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教师可以在游戏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启发幼儿,培养幼儿的良好意识,改正坏习惯。 (6)鼓励、激励幼儿。父母与家长都应对孩子进行鼓励、信任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激励幼儿培养好习惯,让孩子快乐成长! (7)家园合作,帮助幼儿改正。家园合作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它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无论是在园还是在家,发现幼儿有不良习惯时,要及时强化教育,不要拖延;给予奖励时,要把良好的行为描述一遍,要实事求是。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孩子,经常交流孩子的表现和不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孩子是新升起的太阳,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成功的教育得从好习惯开始,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从小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

2021年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生的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让孩子们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我就学校部分学生情况,谈几点做法。 问题: 1、个别同学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爷奶文化低,在家不好好学习,四处乱串,这家跑跑,那家跑跑,有时还几个人骑车游玩。这不仅影响别的同学的学习。家长出于情面,不好说。就多次找到老师。 2、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生活,其自主意识差,学习差,打架、骂人、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经常拿别人的学习用品。 3、现在小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家长的意识,社会风气,价值的取向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江湖义气、大手花钱、唯我独尊等现象,如果不加强引导,都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建议: 1、自己管好自己,明确学习的目的。多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 2、明确打人、偷盗是犯罪,不仅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还会给自己戴上一顶“犯罪分子”的帽子。(贼娃子、痞子)。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外、自己要整理好自己东西,不随手乱扔。贵重物品不要带到学校来,也不要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要显摆) 3、学会理财,给自己准备一个存钱罐,这也避免小偷盯着你,也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财不外露) 措施: 各班班干部认真负起责任,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上的情况。尤其是安全员和生活委员。看看那些同学带一些奇怪的东西,那些同学带1 0元以上的零花钱。其次、班长和学习委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那些同学有小偷小摸(乱拿别人的东西或别人没同意抢东西的)得行为,有拉帮结派的(就是我给你好处你跟我一伙),学习上开始下滑的(也就是以前学习好最近跟某些同学学坏了),放学后有拦路打劫的或欺负小同学的或勾结社会上的小混混。其他同学也要监督举报。 总之、好习惯是从小养成,坏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我们要扼制坏习惯,让好习惯发挥它耀眼的光芒。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含义过错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如:调皮捣蛋、恶作剧、作业和考试舞弊等。 不良品德行为: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客观: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主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 (三)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是个复杂的工作,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一般认为矫正主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 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制。 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名词解释)。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学目标对是教学活动提出的具体要求,不仅规范着教师教的活动,且规范着学生学的活动。其主要作用有三:1.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2.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3.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①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②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

纠正及预防措施表格格式

1、目的 1.1制定本程序及责任,清楚界定系统不符项之调查,制定纠正及预防措 施。 2、概述 2.1本程序主要适用于处理来自材料验收、生产中检查、最终检查及客户 品质投诉的不符合项目。 2.2另外,品质系统的不符合项,可通过COP17.1内部品质审核执行处理。 3、职责 3.1品质系统代表(QMR)、QC部负责人及生产部负责人全力推行及维持本 规定。 4、程序 4.1改善要求(Action Request)的发出条件 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下,各部门负责人均有权经由QMR向责任部门发 出改善措施要求表(CAR:Corrective Action Request),并要求有关 责任部门作出纠正行动或预防措施。 A.不合格品属于致命缺陷(Cr.)。 B.不合格品属于严重缺陷(MAJ),不良率超过5%。 C.不合格品属于轻微缺陷,不良率为100%。 D.每月FQC合格率低于即定目标。 E.客户投诉(记录于[客户投诉履历表]中)。 F.不符合项可能导致以上情况发生。 4.2纠正或预防措施范围 4.2.1在材料验收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负责人决定是 否需发行CAR。 4.2.2当生产过程中生产部人员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生产部负责 人决定是否需发行CAR。 4.2.3 在生产过程中巡回检查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负责人决

定是否需发行CAR。 4.2.4在FQC最终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项时,由QC部决定是否 需发行CAR。 4.2.5 当接到客户投诉时,由QA部负责人决定是否需发行CAR。 4.3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处理。 4.3.1 纠正行动 有关部门在收到4.2项所及的CAR时,须研究出现不合格品/不合格 项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方法。 4.3.2 预防措施 当不合格品/不合格项发生的原因属于以下两种潜在性原因时,除作 纠正行动外,还需制定预防措施。 A.不合格品发生的原因会导致其它产品有可能发生同类性质不合格 品的出现(水平 展开预防)。 B.不合格项发生的原因可能会导致不合格品的出现。 4.3.3 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内容由责任部门填写在CAR上。 4.3.4 发行CAR的部门负责人应监察纠正或预防措施的执行过程,执行情况 由有关负责人填写在CAR上。 4.3.5 因更改预防行动而涉及到的相关的文件,手册程序等须进行同步更 改,并记录在[新发行/变更通知书]上,工程更改则记录在[工程更改] 上。 4.3.6 QMR应确保: a)纠正或预防行动真正执行。 b)如遇上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QMR应召开会议检讨其纠正或预防行 动是否有效,是否须作出更改,检讨的内容填写在[会议记录]上。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2011.3.12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我班有名男孩叫高伟,非常好动,没有纪律观念,自控能力差,在幼儿园里表现异常兴奋。上课听讲不认真,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小朋友说话,当老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些,很快又故态重演;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放肆,常常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难以愉快地与他人合作。与家长了解,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常常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他,孩子一直有爷爷奶奶照顾,在家孩子十分顽皮,爷爷奶奶管不住他。在幼儿园,很少与老师交流,对孩子要求比较放松,如果爷爷实在管不住,便请老师出面帮忙。 针对他的行为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帮他改正: 1、尊重接纳孩子 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与教师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身体接触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获得自由愉快的情感体验。例如:课堂中认真听讲的他仅有三分钟的热度,其余时间要么离开自己的位子,要么与同伴讲悄悄话,这时我便请他当小班长,帮我看看谁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或那个同伴又讲悄悄话了。若没有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表扬他和小朋友;

若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让他去管管同伴然后再说:“如果这会儿你们都认真听讲,就不会被我们的小班长发现了,是吗?”以此来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 2、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行为问题,通过分析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与策略,如音乐游戏《袋鼠妈妈》,我需要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妈妈与宝宝”跳的姿势,于是我便请好动的他与我配合,表演给其他孩子看,然后在请他与自己的好朋友根据规则合作表演,接着我在总结提出更高的合作要求,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他自由、好动,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进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家园合作 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教育。有时他在园表现异常兴奋,入厕时总喜欢在最后面与几个同伴玩耍且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若看到你还对你笑咪咪的,让我看到是既生气又好笑,于是我便与他的家人交流、了解他在家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与家长共同出谋划策,统一思想、统一要求,当得知他在家表现不错时,我便在同伴面前适当的表扬他,并对他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时间久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改进。 4、榜样熏陶法

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不良行为习惯纠正措施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生的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让孩子们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我就学校部分学生情况,谈几点做法。 问题: 1、个别同学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爷奶文化低,在家不好好学习,四处乱串,这家跑跑,那家跑跑,有时还几个人骑车游玩。这不仅影响别的同学的学习。家长出于情面,不好说。就多次找到老师。 2、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生活,其自主意识差,学习差,打架、骂人、违纪现象时常发生。经常拿别人的学习用品。 3、现在小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家长的意识,社会风气,价值的取向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江湖义气、大手花钱、唯我独尊等现象,如果不加强引导,都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建议: 1、自己管好自己,明确学习的目的。多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 2、明确打人、偷盗是犯罪,不仅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还会给自己戴上一顶“犯罪分子”的帽子。(贼娃子、痞子)。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另外、自己要整理好自己东西,不随手乱扔。贵重物品不要带到学校来,也不要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要显摆) 3、学会理财,给自己准备一个存钱罐,这也避免小偷盯着你,也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财不外露) 措施: 各班班干部认真负起责任,帮助班主任了解班上的情况。尤其是安全员和生活委员。看看那些同学带一些奇怪的东西,那些同学带10元以上的零花钱。其次、班长和学习委员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那些同学有小偷小摸(乱拿别人的东西或别人没同意抢东西的)得行为,有拉帮结派的(就是我给你好处你跟我一伙),学习上开始下滑的(也就是以前学习好最近跟某些同学学坏了),放学后有拦路打劫的或欺负小同学的或勾结社会上的小混混。其他同学也要监督举报。 总之、好习惯是从小养成,坏习惯也是从小养成的,我们要扼制坏习惯,让好习惯发挥它耀眼的光芒。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原稿)

浅谈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摘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情绪,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是广大教师面临的头等问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今后的身体健康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通过活动转移注意力、语言提示和利用孩子心理来阐述如何纠正幼儿不良习惯。 关键词:幼儿;不良习惯:纠正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作为独生子女,受到家人的溺爱和纵容,难免会养成某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假若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伴随幼儿的成长逐渐放大并严重化,对孩子后续的学习、发展和健康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将在幼儿园度过,对于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在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教师更应该勤于思考和分析,善于总结,找寻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对幼儿不良习惯的观察与分析 (一)行为习惯的表现反应 在当下社会,幼儿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上。学习上,很多幼儿的不良习惯体现为学习被动,不喜欢做作业,心里总想着玩着玩那;还有的幼儿做作业不喜欢动脑筋,没有时间观念,看不懂题目,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来解答,;有些幼儿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小话、做小动作,对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 生活上,幼儿的不良习惯有不讲卫生,比如挖鼻孔后不洗手,喜欢咬指甲或吮手指,用衣服擦鼻涕,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刷牙等。还有就是不礼貌,爱说脏话,不使用文明用语,撒娇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长辈,到别人家里做客喜欢乱翻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管主人同不同意都要拿回家等。 而在人际交往上,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是父母生活的主宰,这些幼儿早已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顺着自己的性子,很少为他人着想,不会关心、包容体谅他人,为自身利益而撒谎骗人,缺乏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等。 幼儿有以上不良的习惯,一方面是家庭原因。第一,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一点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哭闹,家里人也只能顺从,久而久之就形成不好的习惯。另外,有些家长是事业型人士,平时早出晚归,把孩子交给父母照看,跟孩子接触少,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和给予适当的纠正;第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所有成员都是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 [1]父母不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态度,不仅会造成幼儿对规则认识的混乱,还会误导幼儿形成与父辈相似的不良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是教育机构的原因,幼儿进入早教班或幼儿园,教工就有责任培养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新时期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一、想尽办法掌握学生心机,制定班规 制定一份对学生具有约束力的班规,我经常走到学生中去,走到家长中去,去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洞察他们平时的爱好,缺点,掌握他们的家庭状况,再围绕?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订出切实可行的,为绝大部分学生所能遵守的?班规?,并在班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讲解,向学生讲明若违反班规不仅给班级抹黑,而且给自己前进道路凝聚更多的绊脚石。让学生知道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那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 前年我刚接手的一个班级,在走到班级里,我就发现纸屑到处都不得是,桌椅歪歪斜斜,整个班级像打过仗似的,于是我便对全班进行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班级不卫生对大家健康、学习都是不利的,几经教育我还是发现收效甚微,于是我便暗访了很多学生,班委,成绩优秀的或纪律差的同学,大家反应在发现纸屑时大家都互相推诿,不予理睬,并形成不良“恶性”循环;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我决定在班级实行卫生责任制:每位同学管理好自己位置的卫生,如果别人把纸屑扔在你座位上时,请你一定要他捡起来,如果有同学“懒帐”的话,由老师出面解决,不知谁扔的纸屑那自己要打扫;卫生区实行小组责任制,如果一星期学校五次评比有两次以上拿黄牌的,这一小组下周要重扫,如果五次都拿红牌的,这一小组可以在下一轮中免扫一次。这办法果然奏效,从此以后我都能看到学生在一个整洁、干净的教室里学习。二、抓“闪光点”,以“长”制“短”。我们的学生是平凡的,再平凡的人,问题再多的学生也有“闪光点”,经常逃课的同学或许在校运会为我们班级捧回了冠军,吵课的同学或许在班级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不念书的同学或许能帮老师很好地贴好海报......我们何不让他们多表现这些优点,及时发现表扬,让他锁住这一种优越感,当他的某一优点被肯定后,会激发出他更多的热情,可能使他的缺点改正。 我班的姚其雄吵课、逃课、打架对他来说一点都不新鲜,批评、写检讨一点都不见效,一天中午我到班上发现他又在说话,我要他将功补过,当几天的午休的纪律委员,我本以为他又会顶我几句,没想到他却高兴地答应了,由于他在班级中人缘好,个头大,在这几天的午休纪律中我班都拿“A”,而且他常在下午我上班时把午休有说话同学偷偷告诉了我,使我诧异地发现原来其雄同学还是个“宝”,我及时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发给他一张“积极分子”的奖状,使他更积极地做事。现在他不仅是班级的纪律委员,也是年级的纪律委员,而且逃课打架现象几乎不再出现了,当然对这类学生的缺点并不就视而不见,不要批评,相反对其缺点应在私底下及时批评,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使之明辨是非。 三、未雨绸缪,用“心”交流。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事先有所预知,防微杜渐,不能总是等事后再去“灭火”,当消防队员。我平时也经常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对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特别学校发生的事情,都会结合自己的感受向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被盗、被抢、交通事故(特别骑摩托车)、用电不慎导致的火灾等,我便在班级里进行安全教育;校园中发生打架事件,我就会在班上宣传团结友爱的意义,同学能在一起或能相互认识是有缘分,要珍惜友情等。 四、给学生一个楼梯下,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或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教师处理事情时很容易情绪化,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变相体罚等,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有一次我刚到教室,就发现有三名同学站着讲话,查明是他们听不懂某科教师的课,又讲话,被科任老师赶出课堂,这三人中有两人是经常被教师赶出来的,检讨书也写了几回,根本没用。我本想大发一番脾气,臭骂他们一顿,后来想我得找点对他们有用且能接受的事让他们做,于是便与他们订下“君子之约”,期中考地理在书本某一范围内25题选择题要求要对20题以上,否则多错一题要抄一遍地理试卷。他们都认为可以做到,便拼命地念起地理来,结果,期中考他们也都如愿以偿地通过我的考验,同时我借机鼓励他们更努力一点,其实他们各方面都能做得更好的,从他们自信的脸上,我发现给学生一个楼梯下,让他们用力所能及行动来弥补过失,在行动中找回自信,这样子比被骂得垂头丧弃强几百倍。同时也是给老师一个楼梯下,有利于在学生面前树立更好的威望。 五、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措施 (一)多用理性,少用威权,个别谈话,以理服人。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持有宽容的态度,应该理性分析。不要看见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就不能容忍,动不动就发脾气,指

教育心理学:学生不良行为矫正

2013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文章来源:政通教育 | 日期:2012-12-24 15:26 | 人气:108 【导读】陕西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方便各位学员下载学习,祝各位学员在招教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望各位学员下载学习,考试顺利。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 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含义 过错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如:调皮捣蛋、恶作剧、作业和考试舞弊等。 不良品德行为: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二) 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客观: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主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 (三) 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是个复杂的工作,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一般认为矫正主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 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1) 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 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4) 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 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制。 2013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 文章来源:政通教育 | 日期:2012-12-24 15:25 | 人气:89 【导读】陕西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方便各位学员下载学习,祝各位学员在招教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望各位学员下载学习,考试顺利。 态度与品德的含义及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 实质: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及矫正对策(党占海)

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及矫正对策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党占海 引言:研究和矫治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良行为是产生刑事犯罪的重要先兆,大量的刑事犯罪是由轻微的不良行为演变、转化而来的,及早矫治不良行为就能避免大量刑事犯罪的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缺乏有效的处臵方法,因而造成了很多悲剧性事件。小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很容易发生各种不良行为,研究不良行为的矫正规律,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或有关的人员(父母、教师、社会工作者等)了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运用正确的原理与方法及时发现和矫正不良行为,从而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攻击行为,如打架、说脏话、说闲话、恶作剧等;有欺骗行为,如说谎、抄袭别人作业、偷窃、作弊等;有破坏行为,如乱扔垃圾、乱图乱画、故意损坏公物等;怠惰性行为,如迟到、早退、丢三拉四、不按时完成作业、劳动不认真等。有不良嗜好,如赌博、玩电子游戏等等。 小学生产生常见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的不利。在家庭,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使得他们养成蛮横无理、任性的习惯;有的家长采取粗暴、专制的手段教育子女,致使孩子为了逃避处罚而说谎,或以反抗报复的形式对待成人;还有的家长用歧视、虐待、忽视、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他们得不到温暖,因而四处浪荡。在学校,有些教师缺乏耐心,方法简单,对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不能因材施教,或工作时松时紧,失去教育信心,甚至歧视学生,使他们厌恶学习,甚至是逃学。在社会,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而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容易感染他们,把他们引入歧途,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摘要小学如何正视自身生源实际,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从而提出了预防与矫治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行为控制 学生不良品行是指学生中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言行。由于学校、社会、家庭等诸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品行不端,行为不良。表现为有的自卑、脆弱、消极、待人接物态度冷漠,不喜欢与同学交往;有的过分活跃,自我克制力差,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里,易冲动,偏激,常常违反纪律,惹是生非;有的缺乏理想,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意识淡薄,随意缺课逃学;有的举止不文明,打架骂人,出口成脏,随扔垃圾;更有甚者上学不到校,放学不归家,与社会上的游手好闲之徒混在一起……学生这些不良品行是在某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学生自己一定的心理活动形成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认真分析研究小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对策,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不良品行的成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原来条件相对落后,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来说,也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三室两厅的房屋遍布乡镇,农民急于脱贫,金钱观念愈来愈重,认为只要有钱,其余的什么也不在乎,于是,置国家法律不顾,投机取巧。再有相当部分的青年人因为急于求成,加之本来就有些游手好闲,爱吃喝玩乐,就不择手段的在背地里干起赌、骗、偷、抢等事。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当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目前,农村生活水平大多也在温饱线上,许多父母盼望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他们早早地为孩子准备钱而四处奔波。或外出打工,或经商赚钱,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朋友家,认为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每天到学校,没病没痛,身体健康,在一天天长高就算家长尽到了义务,完全忽视对孩子品行的培养。部分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差,说话粗鲁,满口脏话,言行不一,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对孩子不问不管,使家庭教育留有缺口。有部分学生家长教育方法欠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打,就是骂,简单粗暴,一切都怪孩子,长期下来,孩子失去信心,并且产生逆反心理,结果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恶性循环。还有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教师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生品行好坏与关紧要,只要学生分数考得高,领导就认为我这个老师教得好,就是合格的老师;有的教师教育学生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批评训斥,让学生写检讨、保证,甚至以处罚代替教育,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3.不良人际交往的影响 学生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而经常出现行为不良的学生,容易受教师和班内大部分同学的排斥,因而往往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不良行为恶性膨胀,同时由于青少年人格的不健全,心理的不成熟,情绪的不稳定,加上自控能力差、“哥们义气”重,相互牵连,总有“一人胆小,二人胆大,三人什么都不怕”的心理。遇事不冷静,先“动手”后“动脑”,具有很大的盲动性,对社会的腐蚀性和危害性极大。并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 经常听到许多家长或教师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而大伤脑筋。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已是第二代,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宝宝,养育者又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孩子有所溺爱和娇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但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孩子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在此我结合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与我自己的经验做一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认真对待孩子的犯错 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的第一次出现而没有认真对待。我的孩子在一岁半左右,上街第一次哭着要买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别人东西,我都非常严肃地先告诉他这样不对,同时给予小小惩戒,比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时间。然后抱着他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即使以后二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会再出现。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总抱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导致以后的矫正确实困难重重。下面再介绍几个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孩子不良行为的矫正。 二、教师惩罚孩子宽严要有度 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千万不要采用有些家长的口头威胁“等你爸(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相信家长一定经常发现此年龄段的孩子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漫长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评他的原因,而且家长自己往往也已经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及时惩罚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他也才明白应该改正什么错误? 三、孩子犯错要善于“冷处理” 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比如孩子有骂人现象,一旦他脏话出口就应采取罚站并不许周围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体验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当然之前先告诉他为什么罚他。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适的冷处理的时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应该是年龄几岁就罚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只罚站三分钟并在此期间周围人不理睬他的任何

浅谈如何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纠正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深入了解学生,探明学生产生不 良行为的内在因素,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年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做到对症下药,他们身上的不良行为完全可以得到矫正和改善,具体措施和方 法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一、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对症下药 深入了解学生,这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前提条件,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的纠正,更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只有探明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内部和 外部病因,掌握发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及时对症下药,开具药方, 依据综合病因按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综合纠正方案,找到凡是与病情相关的 原因,都要考虑有效的纠正措施,才有可能治病救人。比如在我现在所任的班 级里就有几个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才有可能慢慢改掉。 因为上允的天气非常炎热,所以有几位同学在上课时会无意识地把鞋子拖掉放 在一边,而光着脚丫继续上课;还有的同学习惯把整个身子趴在课桌上读书或 写子。我认为要想让学生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教师要做到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 言行举止,做到及早发现,技术纠正,就可以收到防微杜渐的功效,把不良行 为消灭在萌芽阶段。 二、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里 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经常会受到成人、教师的斥责、惩罚和其他同学的耻笑 或歧视,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和敌意;但他们又很 需要教师的谅解和同学的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的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首先必须使他们解除疑虑,克服对立情绪,摆脱消极的心理我认为最有效的办 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为此,应着重进行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原则,教师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 爱护学生;第二,班级集体正确对待和热情帮助这些学生,只有当学生体察到 教师的善心和善意,体验到集体的温暖,他们才会消除对立情绪,增强对人的 信任感,乐于接近教师并且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三、把握教育时机,激起内心火花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或其他应付的办法,所以教师 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抓住某些学生赶兴趣的 事件激起他们的情绪波动,而后给予启发诱导,帮助他们决机解决存在的问题,这种经历往往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不良行为习惯变化的转折点。例如,在今年我所任的二(3)班里,一个曾在一年级刚入学时有过爱拿别人东西的学生受到同学们的猜疑和嘲笑,,他感到非常不安,因为这一次有个 同学的字典一下子找不到确实不是他拿的。当我看到这种情形时,没有立即下 断语,而是告诉丢字典的同学放学回家后再好好找找。第二天早上,我刚踏进 教师门口,那位丢字典的同学低着头,轻声对我说,老师,我的字典在家里找

小学三四年级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案例研究

小学三四年级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案例研究从去年接任三年级班主任时起,我就发现班级中行为习惯很差的大多是留守儿童。于是我对本班10个留守孩子,进行跟踪调查研究,试图找出矫正留守儿童不良文明习惯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素养,改善班级乃至学校的学习环境。现在我跟班到四年级,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了,我的班级管理轻松多了。 【案例1】张某,男。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思维反应各方面都比同龄的孩子慢。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上课回答问题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连问题都没听清楚;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做作业时,经常拖拉,十次就有九次来不及做;回家后据他奶奶反应,书包一扔,就看 1 动画片,一看就没完没了,影响第二天的上课。 原因分析:他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他脑子并不笨,比较好动容易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下游。 矫治:对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我与体育老师沟通,把张某的情况与体育老师讲明后,他在体育课上单独训练多了,左右手的训练多了,左右脚的训练多了,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多了。 反思: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 2

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教师可以从他的优点引导,就是肯定他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他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案例2】崔某,男。在调查询问培养语言文明的习惯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时,他是这样回答的:经常看些讲文明的书,找一个自己的榜样来模仿,这样就容易有良好的语言文明习惯,但是自己这方面需要努力。 原因分析:这样的学生是由于长期缺失家庭的父母的关爱,但是自己骨子里又想好的学生,由于受自己身边环境的影响,就随波逐流了,朋友们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这样的学生还是能够塑造好的。 3 矫治:我经常找他谈话,把他当作朋友一样来看待,再借一些有用的书给他看,然后鼓励他。孩子慢慢的改掉了不爱学习、爱说脏话的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反思:当一个孩子自身的素质很好时,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只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当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教育,这样孩子在文明、礼貌和学习方面就不会大幅度的下降,还可能有大幅度提升。 【案例3】刘某,男。一年级成绩就很差,语数经常考不及格,家长要求留级,可是校方不允许,无奈只好收下该生。刚转入我班时,考试成绩在40分左右,多次测验都不及格。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