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古人智慧的19个历史典故

关于古人智慧的19个历史典故

关于古人智慧的19个历史典故
关于古人智慧的19个历史典故

关于古人智慧的 19 个历史典故 1、见微知著 商朝纣王即位不久, 便命工匠为他磨一把象牙筷子。 纣王的庶兄贤臣箕子感 叹说: “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 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磨的杯。 有了玉杯, 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汤豆羹, 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 衣葛服,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也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 广厦。这样下去,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掠远方各国珍 奇异宝。”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上千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以 白玉为门的琼室, 再搜罗珍宝和奇禽异兽充塞其中。 同时在鹿台旁注酒为池悬肉 为林,使裸体男女在其中相逐戏,以供纣王取乐。 由于纣王的残暴,以致天怒人怨,在文王率部征伐下,士兵纷纷倒戈反商。 众叛亲离的纣王,最后被迫自焚于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2、病榻论人 春秋时,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曾称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说:“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话教诲我吗?” 管仲说: “我希望你能疏远易牙、 竖刁、 常之巫、 卫公子这些人。 ”桓公说: “易 牙用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 管仲说: “如果他对自己儿子都很残忍, 对君主怎么能好呢?”齐桓公又说: “常之巫能预知人的死期, 能治疗我的顽疾, 难道不能信任他吗?”管仲说: “死 生由命,顽疾是身体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数,守住自己的根本,却依 靠常之巫维系健康,他将会因此而为所欲为了。” 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为了我,他父亲死了他都没 去奔丧, 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 这样的人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 “人 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如此无情,又何况对他人呢。”桓公认为管仲话 有理,便坚决地答应了。 管仲死后,齐桓公便驱逐了这四个人。但四人走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 寝,更没有心思上朝理政,且旧病复发,着实难受。但由于管仲当初有言在先, 所以也就强忍煎熬坚持了下来。 又过了三年,桓公实在忍不下去了,便说:“仲父的话也太过分了,此四人 有益于我而无害于国。” 就又把他们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谣说:“桓公将在某日死
1 / 13

去。”于是易牙、竖刁、常之巫勾结起来发动政变,把桓公的宫门堵塞住,不准 任何人进出,并在宫外筑起三丈多高的围墙,且断绝了他的饮食,最后把桓公给 活活饿死了。 齐桓公临死时,流着泪叹息说:“唉! 恨我当初没听仲父的话,以致落到 今天这个下场,仲父真是圣人啊! ” 3、奸臣误国 楚国太子建在郑国被杀,建的儿子叫胜,当时正在吴国。楚国的令尹子西想 召他回国,沈诸梁闻讯,前来求见子西,问:“我听说您要召王孙胜回国,您是 想要启用他吗?” 子西答:“我听说胜这人刚直不阿,勇猛无比,我想让他戍边守疆。” 沈诸梁说:“我听说此人心胸狭窄,狡猾诡诈,而且一心只记着要报父仇, 就不会以善去恶, 修其德行, 仅想报私仇就无心为国事出力。 若请他来而不宠信, 会召来怨怒; 若宠信, 又会助其贪欲, 假使国家边境遭到挑衅, 他一定不会固守。 我听说国家将败之时, 朝廷内定有奸臣掌权。 一个人谁没有毛病呢?是聪明的人 能够及早地避免它,因个人旧怨而灭宗亡国的人,才是国家的真正隐患。关起门 来尚且要警惕他来,假若去召他回来,则亡国之日不远了。” 子西不听沈诸梁的劝告,固执地召胜回国,并命他戍守边境,尊称为白公。 后来他打败了吴军,狂妄的要求以军事演习来祭功。此后又制造叛乱,劫走楚惠 王,并公然在朝廷上杀死国家重臣子西、子期,夺得楚国政权。 4、知子莫若父 陶朱公范蠡还住在陶时,曾生了一个小儿子。等到长大成人后,陶朱公的二 子因杀人,被楚国拘囚起来。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是应该的,但我听说有千金 之家财,其子可以不被处死于市中。 于是准备齐千金, 准备让小儿子前去探视。 但大儿子也坚持要去, 并说: “父 亲不让大儿子去, 而让小弟去, 一定是父亲认为我是不肖之子。 ”说着竟要自杀。 夫人见此, 再三强劝陶朱公, 陶朱公不得已, 只得让大儿子去, 并附信一封, 叫他交给自己过去的好友庄生。并对大儿子说:“到了以后,把礼金送上,然后 一切客随主便,不要与他争辩。 大儿子到后,便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了。庄生对他说:“你快走,不要再继 续留在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是什么原因。” 大儿子走后,并没有按庄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的住在楚贵人那里。庄生虽 穷,却以廉洁耿直为标榜,楚王以下的大臣们都把他师视之,非常尊重他。陶朱 公的儿子所送千金之礼, 庄生并无意收下。 原本想把事情办成后, 再退还给朱公, 以为信守之据,然而陶朱公的长子并不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 一天,庄生找了个理由觐见楚王,说天上有星相显示,有事不利于楚国,只 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贯信任庄生,于是就命人封住三钱之府,准
2 / 13

备大赦天下。楚贵人欣喜地将此喜讯告诉了朱公长子。 不料朱公子想,大赦时弟弟一定会出来,千金企不白送庄生了。于是就又去 见庄生,庄生吃惊地问:“你怎么还没离开这里?”朱公长子说:“弟弟今将大 赦,故而特来告辞。” 庄生明白他的意思,就把钱还给了他。 庄生被陶公子的耍弄感到是一种奇耻大辱, 于是就又觐见楚王说: “楚王大 赦是为了修德去凶, 可楚国的百姓都说, 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在 楚,他们家里就用金钱来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说楚王大赦并非为楚国百姓, 只是为陶朱公的儿子一人着想罢了。” 楚王听后大怒,下令对陶朱公的儿子立即处斩,然后才下大赦令。 当陶公子拿着弟弟死亡通知回到家。母亲及乡亲都很悲伤,陶朱公说:“我 听说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一定会害死你的弟弟。这并非是你不爱他,只因为你从 小与我一同创业,备尝生活的艰辛,所以很看重钱财。 至于你小弟,本来就生长在富裕的环境里,出门乘车、骑马,不知钱财来得 不易。我派他去只因为他能抛舍钱财,而你却不能,最终是你杀了弟弟,不是见 怪,我早就料想你会带丧报回来!” 5、智伯之死 战国时,赵国丞相张孟谈拜见晋国智伯后出来时,在军营门外遇见智过。智 过入见智伯说:“韩、魏二国恐怕主意要变。”智伯问:“为什么?”智过说: “我在军营门外遇见孟谈,看他表情矜持,举止傲慢。” 智伯自信的说:“不会这样,我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秘密约定攻下赵国后,三 分赵国土地,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你可千万不要将此话说出”智过不放心,又 去拜见韩、魏二主,回来后再次劝智伯说:“二主表情不对,心思变了,一定是 背叛了您,不如立即杀掉他们,以绝后患。” 智伯说:“他们的军队驻扎晋阳三年了,一朝行动,即能得利,那里会有别 的企图,你切莫再提此事了。”智过说:“不杀二主,那就更亲近他们吧。”智 伯问:“怎么亲近?”智过说:“魏桓子的谋臣叫赵吉,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 此二人都是能改变他们君王主意的幸臣。您可以与这二位约定,攻下赵国,就给 他们二位每人万户的封赏。若如此,韩、魏二主就不会变心,您也能得到自己想 要的土地了。” 智伯说:“攻下赵国后三分其地,现在再给这两个人各万户的封赏,那我所 得的土地就太少了,这不行。”智过见晋君既不采纳他的计策,也不听从他的劝 告,于是就离开军营,改姓辅氏,隐居不知去向了。 张孟谈回去后, 见赴襄子就说: “我在军营门外碰到智过, 看来他怀疑我了, 他从智伯那里出来后就改姓换名。今晚若不动手,必留后患。” 于是赵襄子即派张孟谈去见韩、魏二主,约定夜晚动手,杀掉守堤的官吏, 决堤淹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军队在水中一片混乱,韩、魏之军分从两翼攻击,赵
3 / 13

襄子率军从正面进攻,大败智伯军。智伯被活捉后处死,国家被分,族人因受株 连,全部被杀。 6、甜酒不再 汉高祖之弟刘交被封为楚元王后, 对穆生、 申公等人十分恭敬。 穆生不喝酒, 元王每次设酒宴,都会专门为穆生准备甜米酒。等到其子王戊继位,开始还设甜 米酒,到后来就渐渐忘了。 穆生回到家说:“我该隐退了,不设甜酒,说明楚王对我已不在意了,我若 还不离去,说不定有一天楚兵会把我抓住,腰斩于市呢。”于是就自称有病,闭 门不出。申公与白生强拉他去参加酒宴,劝他说:“你难道忘记先王待我们的恩 情了吗?如今楚王偶失小礼,你怎么能这样计较呢?” 穆生说:“《周易》上说:知几是神人‘几’的意思是事物的细微变化,这 是判断吉凶的先兆。君子见到‘几’,就应有行动,一天也不能拖延。先王礼遇 我们三人是为了宏扬道义。如今楚王忽视我们,是因为他忘记了道义,忘记了道 义的人, 怎能与他久处呢?我哪里是为了一点点的小礼节?”于是借口有病而离 去。 申公、白生留了下来。后来,王戊逐渐骄横残暴。二十年后,因同薄太后私 下勾结, 被削去东海薛郡, 后又图谋反叛, 申公、 白生二人进谏, 楚王根本不听, 二人失望地离开楚王,隐逸他地去了。 7、出其不意 刘坦任长沙太守, 主管湘州(今湖南湘于)地方的行政事务。 当时正赶上王僧 粲阴谋反叛,湖南的一些郡县都起来响应王僧粲。前镇军钟玄绍潜伏在长沙,做 王僧粲的内应,准备王打来时起事。 一天,此事被太守刘坦察觉,但他佯装不知,一样理政判讼,谈笑如常。到 了夜间,刘垣故意打开城门,以疑惑对方。钟玄绍惊疑有变,不敢贸然行动。第 二天早晨,刘坦借故把钟玄绍叫来议事,并有意把谈话时间延长,同时派人到钟 家去搜查。 玄绍不知是计,应邀前来。在与刘坦谈兴正浓时,搜查的士兵已成功查获了 玄绍和王僧粲来往的全部信件。刘坦拿出了这些书信讯问玄绍,铁证面前,钟玄 绍只得低头认罪。刘坦就当场把玄绍处斩,并把他们的书信给烧了,以稳定他部 下的人心。长沙局势也因此安定了。 8、慧眼识人 隋朝末年,战事频繁,魏先生隐居于梁、宋之间。李密早年投身行伍,后因 战败,只身逃到了雁门,换名换姓,扮成一教书先生,与魏先生认识且常来往。 一次,魏先生半开玩笑地同他说:“我观察先生面色沮丧,目光涣散,心神 不定,言语支吾,现在朝廷正在抓捕山东的叛乱分子,难道先生就是其中的要人
4 / 13

吗?”李密惊慌起身,抓住魏先生的手说:“您既已知道我的底细,还望先生救 我。” 魏先生说:“我看先生没有帝王气象,也不具将帅的谋略,仅一乱世英雄而 已。” 接着魏先生详细地向他分析了历代帝王将帅及乱世英雄成败得失的原因, 最 后魏先生说:“我夜观天象,汾河晋地一带有帝王将出,如您能前去辅佐,则前 途不可限量。”话音未落,李密拂袖而起,傲慢地说:“腐儒之辈,不屑与图大 事。” 不久,李密又借故西逃,沿途招兵买马,驻营作战,最后还是一败涂地,投 降了唐王朝。后又闹叛乱,终被全部消灭。 9、不养食客 唐朝中期,河西、陇右一带被吐蕃所占领。自玄宗天宝年间以后,安西、北 庭一带向朝廷报告公事的路也被阻断了。 西域在长安的使者无法返回, 人马都由 鸿胪寺(管礼宾的机构)代管, 鸿胪寺又委托各州府县供养。 政府开支经常超出预 算,况且当时长安经济也非常萧条。 德宗时,宰相李泌得知外国留在长安的使臣很多,有的已经住了四十多年, 在长安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了,且大都购置了土地房产,收入颇丰,很是富有。 李泌就命人调查在长安有田产的外国客人, 结果共查出有四千余人。 便命令国家 全部停止对这些人的供养。 这些外国人闻讯,都到政府去申诉,官吏们无奈,只得来找李泌。 李泌说:“这都是我们过去工作的失误,哪有外国来朝贡的使者,留在京城 数十年而不回国的呢?现在应该取道回纥或从海道把他们送回国去。 有不愿回国 者,命令他们到鸿胪寺去说明理由,然后授予他们官职,发给他们薪俸,使之成 为唐朝的官吏。人的一生应当及时施展自己的才能,哪能终生做客呢?” 结果外国客人没有一人愿意回国的。 李泌就把他们安排在保卫京城的神策军 中,原先是王子的使者,让他们去当军官或官府的押衙,其余都当士兵,这样一 来,不但加强了京城的警备力量,而且每年可为国家节省开支五十余万。鸿胪寺 所供养的外国客人,此时也只有十余人了。 10、不信神灵 唐朝贞元年间,咸阳有人向皇帝报告说,他见到了战国时的大将白起。这位 白起大将军让他向皇帝报告说:“让他为国家捍卫西部边疆,因为到正月,吐蕃 将要大举东下,进犯唐朝边境。” 过了不久,吐蕃果真兴兵入侵。在守边将士的奋力抵御下,吐蕃败退。唐德 宗李适因此对这个咸阳人神话般的传说信以为真,准备在京城长安为白起修庙, 追封他为司徒。 宰相李泌说:“据我所知,国家兴旺,都是因君主能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所
5 / 13

致。现在守边的将帅立了功,而陛下却奖赏古人白起。这样做,恐怕会引起守边 将士不满,从而瓦解了战斗士气。 况且在京城修庙,大规模地进行祈祷活动,流传到四方,也会引起不好的巫 术之风。 听说在杜邮有一座旧的祠庙, 陛下可命当地官吏修葺一下, 以供奉白起, 这样不至于惊动更多的人。”德宗皇帝觉得言之有理,便听从了李泌的建议。 11、先见之明 宋代河西赵元昊反叛, 皇帝询问边疆防务情况, 辅臣都答不上来。 皇上大怒, 当即罢了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四位枢密使的官。 四枢密使中一位姓王的枢密使被贬到虢州。 其好友翰林学士苏公仪到城外送 他时,王对公仪说:“我这次去虢州,十年前已有人预言了。”公仪说:“那人 一定是位占卜算卦的术士吧”王说:“不,是曹玮。” 在我从前当三司盐铁副使时, 一次到河北判决狱囚, 那时曹玮从陕西刚被贬 到河北做军师。我到定州办完公事后,曹玮对我说:‘公事办完,该回京城了, 愿您明天暂留一日,我有话要对您说。’”我本来就爱慕他的雄材伟略,一听此 话,就欣然留了下来。 第二天中午,曹玮请我吃饭。饭后,他清退左右,对我说:“我观公满面是 善变骨相,您将来不是做枢辅,就是做边帅,有人说你能做到宰相,我看不能。 不到十年,你一定到这里当总管。那时西边常传警报,公应预先研究边防战备, 搜罗人材,否则很难应付突发事件。 我说:“边境的情况,只有您最熟悉,您有何见教?” 曹玮说:“我在陕西时,河西的赵德明曾让人用战马到中原做交易。我当时 一见这种贪利小人,就怒不可遏,便要杀他,谁求情也听不进去。赵德明有一小 儿子,那年才十来岁,却勇敢地说:用战马资助邻国已经失算,现在又因商货小 事而杀守边的将士,若如此,谁还肯为国效力呢? 看完谏帖,我心中暗想:这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将来定会有一番作为。听说 他常从集上路过,我一直想见见他,几次命手下人诱他来府上,都没成功。于是 便使擅画者画下他的相貌。后来我终于见到了这个孩子,真有一股英雄气概。 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边地的祸患, 算一算他成人的日子, 正是您在这儿掌政 的时候,望公努力啊。” 我当时听后,并不以为然,如今才知道被画的人就是 赵元昊。” 12、迫其自毙 宋仁宗时,西部边疆发生了战事,大将刘平阵亡。朝野舆论认为,这是因为 朝廷派宦官做监军,主帅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指挥才能,导致刘平失利。于是仁 宗便下令诛杀刘平的监军宦官黄德和。 有人请求仁宗把各路元帅的监军全部撤掉。 仁宗征求宰相吕夷简的意见, 吕 夷简说:“不必撤掉,只要选择为人忠厚谨慎的宦官去担任监军就可以了。”仁
6 / 13

宗就委派吕夷简去办理此事。 吕夷简说:“我只是一名待罪宰相,不曾和宦官交往,怎能知道他们是否贤 良呢,希望皇上命都知押班去推举,为了能职得其人,当规定:如果他们所荐举 的监军有不胜其职者,与监督同罪。”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意见。 第二天, 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请撤掉各监军的宦官。 朝中的士大夫无不称 赞吕夷简的谋略。 杀一个监军, 其他的监军依然还在。 全部撤掉他们, 必生怨言, 若军中再有过失时, 他们就会为撤掉他们找口实,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 请求撤掉。 13、以诚相待 北宋英宗赵曙初即位时,有一天,慈寿皇太后送一封密信给宰相韩琦,内称 皇上和其生母高太后都对她不尊敬, 还有“为孀妇作主”这样的话, 并密令宦官 伺机替她报仇。韩琦见信后,只淡淡地说:“领圣旨。” 第二天,要上朝议事,韩琦借口家有急事,请求晚上朝。过后,韩琦上殿单 独面见皇上,说:“我不敢惊动圣上,但有一封信必须请皇上过目,要当面说清 楚,只是不能泄露出去。” 韩琦接着说:“皇上能有今日,全赖慈寿太后之这个大恩不可忘记。虽然她 不是你的亲生母亲,但要多尊重她,自然也就平安无事了” 皇上说: “请相国明示。 ”韩琦说: “这封信上所说的话, 我可是担当不起, 希望皇上能把它秘密烧掉,如果泄露出去,挑拨离间的人就会乘机而入。”皇上 颌首称是,依言而行。从此以后,两宫太后关系融洽,没有人看得出她们原先曾 有过矛盾。 宋朝兴盛的年代,贤德的宰相能够为国尽力者,都是能当面谈问题。因为宰 相和皇上当面讨论问题,消除了畏忌,感情很融洽才能讲出肺腑之言,所以虽说 是皇宫内部的一些不好公开的矛盾,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14、不拒而绝 宋高宗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叛乱,胁迫高宗答应隆太后垂帘听政。各路兵 马闻讯,齐奔京师,意欲勤王救驾。大臣朱胜非为防苗、刘狗急跳墙,威胁到皇 帝的安全,便让皇帝答应封苗、刘为淮南两路制置使,给他们统帅军队权力,然 后说服苗、刘投降。 苗、刘降后,朝廷希望他们快去赴任,苗、刘的部属张逵却为他们谋划道: 要皇帝给他们立铁契为证,以防日后有变。 退朝后,他们带着书信到朱胜非府上,要求办理此事。朱胜非叫他的秘书拿 笔来, 奏请皇上允许赐给铁契, 并命令他属下的官吏详细查一下过去有关此事的 典故,以便照例办理。苗刘二人听后,都非常高兴。 第二天临上朝时, 苗傅的待卫傅宿求见朱胜非说: “昨天呢皇上批准要赐给 苗、刘二位将军以铁契,今天能举行赐契大典吗?”朱胜非默思良久,忽然环顾
7 / 13

左右诸官,问道:“叫你们查找过去的做法,都查到了吗?” 诸官回答说:“没有先例可查。”又问:“按照过去的方法制造铁契,你们 知道怎么做了吗?”回答说:“不知道。”朱胜非说:“这样的话怎么给他们铁 契呢?”官吏们都笑了,傅宿自知理亏,便解嘲的说:“已经得到了。” 于是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此事妙在不拒绝他们而让他自己放弃。 假如给一般 迂腐之人处理此事, 必会想出一番大道理来与他们辩论, 这不但会激怒小人而危 及自身,也会使对方志在必得,使局面无任何回旋的余地。 15、欲抑先扬 明朝庄浪地方部落拭挫鲁麟, 本为守甘肃的副将, 他向朝廷要求当大将而没 被获准。便依仗自己部落强大,向朝廷示,以孩子幼小为由而擅离职守,自行回 庄浪部落。 面对这种情况,朝中有人主张封他为大将,有的主张把他召到京城,给他封 地。惟有尚书刘大夏说:“鲁麟为人暴虐,且不善于管理部众,他不会有什么作 为的。然而他又没有犯罪。现在如果授他大将军印,不合朝廷的法规;召他到京 城,他如果不来,则有损于朝庭的威严。” 此时上策是暂时搁置,不去理他,听任他在家赋闲。而另外表彰他先世对朝 廷的忠贞。表彰鲁麟先辈的功绩,使他内心愧惭,而怨恨朝廷不封他大将军的事 又不能说出来。这样事情的趋势才能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发展。 不久,鲁麟自觉没趣,便心情抑郁而死。 16、以退为进 明武宗时,宸濠叛乱,后被王守仁平定,捕获了宸濠,把他囚禁在浙江。当 时适逢武宗南巡,驻跸留都。中官便让王守仁放宸濠回江西,等武宗亲征时再把 他擒获,并私派两名宦官到浙省传达命令。 王守仁闻讯大怒,严辞厉责中官的这种荒唐想法。中官自知理亏,此事也就 作罢了。但王守仁的部下江彬等人,因妒忌王守仁的功劳,便散布谣言,说王守 仁开始时与宸濠同谋, 后听说朝廷的大军亲征, 才把宸濠逮捕以开脱自己的罪责。 意想乘机诬陷王守仁,以使平叛大功据为己有。 王守仁与张勇商量决定:先把宸濠交给了张勇,再上表告捷。把捉宸濠的功 劳归于总督军门, 请求皇上不要再到江西去了, 王守仁自己也称病在净慈寺修养。 张勇回到京城, 在武宗面前极力称赞王守仁的忠诚, 以及他让功避祸的做法。 武宗恍悟,于是就制止了对王守仁的指控。 17、速遣皇舟 明朝武宗年间,汪应轸出任泗州太守。武宗决定到南方巡视,驿站的使者骑 马沿途报告皇帝即将到达的消息, 其他州府都惶恐不安, 强索民财以为迎接皇上 的费用。
8 / 13

独有汪应轸沉着冷静,他托说:“皇帝巡视没有准确的日子,匆匆忙忙作准 备,官差役吏四处搜掠,很容易作弊欺压百姓。倘若费用都收集齐了,而皇帝不 来,怎么办呢?” 在皇帝巡视的路上,宫廷使者络绎不绝,对沿途任意敲诈勒索。皇帝到达泗 州时,汪应轸率领百余名壮士,排列在龙船旁边,大声欢呼。宫廷使者正为不能 下水勒船而颓丧,汪应轸便指挥人们急速拉船前行,倾刻之间,行出百里,出了 泗州境界。 自此以后,凡有到泗州的使者,都敛迹速去,绝无人敢肆意横行了。泗州大 治,官民皆颂其德。 18、两手准备 明世宗皇帝准备巡检楚地, 如果走水路去, 则南京就得准备楼船供皇帝使用。 准备了楼船,要是皇上改变了路线,就白白浪费了官府的银钱。如果不准备,而 皇上突然到了南京,那就犯了大罪。 尚书周用问工部沈主事有什么好办法,沈主事说:“把船商们召集来,让他 们准备好木材在龙江关等候, 派快驿使侦察皇上所行的路线, 算出到达的日子来, 到时候把船造好。 如果乘船, 那么造船的钱归官府出, 如果不乘船, 就不造船了, 把木材退给商人,这事不难办。 后来,皇上果然走陆路,南京的船也就没有造。 19、行善忍小 长州尤翁开了三家当铺。年底某天,忽听门外一片喧闹声,出门一看,是位 邻舍。站柜台的伙计上前对尤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今天空手来取,不给他 就破口大骂,哪有这样不讲理?”而那人仍气势汹汹,不依不饶。 尤翁从容地对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这种小事, 值得一争吗?”于是命店伙计找出典物, 共有衣物蚊帐四五件。 尤翁指着棉袄说: “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 又指着棉袍说:“这件算我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可以暂留在 这儿。”那人拿到衣服,自觉理亏,只得灰溜溜的离去。 当天夜里, 那位邻人竟死在了别人家里。 他的亲属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 司。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已服毒,知道尤家富有,想敲笔钱,结果一无所获, 才转到另外一家。 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预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无理来挑衅的人, 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先忍耐,那就会大难临头。”
9 / 13

10 / 13

11 / 13

12 / 13

13 / 13

2017年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课后习题答案

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经济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3 【单选题】“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出自()。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 4 【判断题】 闯关东的行为主要是经济的驱动,是人们为了满足的基本经济需求。()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判断题】汉代时期中国实行单嗣继承制。()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逻辑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比较多的移民方式是()。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3

古人留下的十个智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01 流水不争先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 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 “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 做事不能靠一时性急,而要脚踏实地。就像流水一样,水慢慢地流淌,它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到时候,有力量了,还在乎什么先后呢? 细水长流,以待迸发。经验要靠经历才能获得丰厚的积累。智慧不是一蹴而就,通过思考感悟后,循序渐进,拥有发现细微的慧眼,待到力量充足,一击而破。 02 嗜欲深者天机浅 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就会相应地缺少智慧与灵性。

玩物丧志,贪欲败身。 生活中贪财、贪权、贪色的人,没有不迷失心智的,而迷失心智,正是祸害生命的开始。一个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03 君子知命不算命 万事万物有时、有运、有势。 “时”是时机,有天时而运气未至,也难免落空;“运”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和合,三者没和合时,运自然不动,运不启动,人也受困;“势”是势差,势差越大,能量越大,犹如瀑布。 这三者合在一起,就统称为“命”。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知命,首先是知“己命”,就是要知道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该如何立身、处世;其次是知“天命”,有了人生阅历之后,感悟到天地自然之道,从而能够顺天应命。

一个人知命以后,心中没有疑惑,能够坦然接受一切,自然不需要算命。 10条“天规”,10个“智慧”。 04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算计着自己的收益,进而算计着别人。 千算万算,人算不如天算;算来算去,算自己! 天就一算,算什么呢?算每个人的“德”。 天地无私,唯德是亲,积一点德,就修一点福。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人若忠厚,福必随之! 05 人情世态,不宜太真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古人有智慧十四:智无常势发乎心

古人有智慧十四:智无常势发乎心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如此,用智设谋也一样。读史启智,品古人智谋:有大智,有小慧;有阴谋,有阳谋;有急智,有远虑;有良策,有诡道;有守拙,有变法;有无心而合,有千虑所得;有阴有阳、有虚有实、阴阳难测、虚实莫辨。感悟是:智无常势,不可一概而论,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在于适应情势,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用智者,鸡鸣狗盗也能力挽狂澜;不善用智,熟读孙子不过纸上谈兵。让我们翻开《战国策》,看个小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 楚襄王为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死后,太子准备回国。齐王趁机勒索东部五百里土地,否则不肯放人。太子与师傅慎子商量后,答应齐国条件,回到楚国继位。齐国立即派人索要土地。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说:大王明日召见群臣,大家分别出谋划策。次日,襄王召见子良问计,子良说:大王金口玉言,岂能言而无信。请先割地给齐,然后派兵夺回。给,是因为守信用;攻,是因为有武威。襄王又召见昭常问计,昭常说:万万不可割地。楚国之所以被称为万乘大国,正因土地广阔,怎能轻易割让一半国土。请让我率军守卫它。襄王又召见景鲤问计,景鲤说:大王如果不践前言,是失信于诸侯啊。但,给是不能给的,守恐怕也守不住。请

让我去秦国求救吧。襄王见群臣意见不一,拿不定主意,只好又召慎子问计,把三人意见说了,问:三计如何取舍?慎子说:三计都用啊。襄王气得脸色都变了:岂有此理!慎子不慌不忙:大王且听我说。派子良献地,可有守信之名;派昭常守卫,可保国土之全;派景鲤求救,可得诸侯之援。襄王大喜,立即依计行事。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子良装模作样来到齐国献地。齐王派人前去接收楚国土地,却被昭常拦住。昭常对齐国使臣说:我誓与国土共存亡,现已召集三十万大军,愿意奉陪到底。齐国使臣无奈,只得回报齐王。齐王便问子良:你既来献地,昭常为何又拒不割地?子良说:我君臣是真心献地,昭常定是假托王命。大王可发兵攻打。于是齐王杀气腾腾率军出征,大军还未到达楚国边境,秦军已到。秦军对齐军说:阻拦楚国太子回国,是不仁;意图夺取楚国土地,是不义。齐国如果不肯退兵,就来与秦楚两国交战吧。齐王想想必无胜算,只得一面送子良回国与楚讲和,一面派人出使秦国讲和。楚国于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齐国勒索,子良、昭常、景鲤三人之计各有各的道理,慎子将三计合一,则成神来之笔。三计分开均为孤计,合并则成计中计;分开似乎矛盾对立,合并则能完美统一,割地是假,毁诺是真,欲拒还迎,似予实取,既得守信之名,又不伤土地之利。慎子如此用计,可算智无常势了吧?本文为

从古人智慧看识人、用人之道

从古人智慧看识人、用人之道 刘敏杰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其实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燕昭王问为国。郭隗曰:“帝者之臣,师也;王者之臣,友也;伯者之臣,宾也;危国之臣,虏也。唯王所择。”(译文:燕昭王(战国时燕王)问郭隗(战国时燕人)如何使国家强盛。郭隗说:“三皇五帝将大臣当做老师一样看待,将臣子当做朋友一般交往;霸王对待大臣如同宾客;只有七国之君才会将臣下视同罪虏。成败之道在此,希望大王有所拣择。”) “帝者之臣,师也”,这大概是尊重人的最高典范了。比郭隗更早些时候姜太公对以人为本也为极精辟的论述: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鹿,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以启之,无有闭之也。译文:为天下人谋利的,天下人支持他,为害于天下人的,天下人摒弃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夺得天下的情势,就好比众人猎逐野鹿一样,因为天下人都有想分取鹿肉的欲望。就像同舟渡河一样,渡过了河大家就都受益,没有渡过河大家就都要受到损害。 对于选择人控才的标准,姜太公讲有六个标准:“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断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 (译文:太公说:“一是仁,二是义,三曰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谋,这就是六种应该信守的品德。” 文王说:怎么能谨慎地选择具有“六守”的臣子呢? 太公说:使他富贵看他是否恃才而逾越本分;让他地位显贵,看他是否自满放纵;交付他权力,看他是否仗权专断;派他作为使节出使看他是否有所隐瞒;使他处于危险境遇看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繁琐的大事看他是否方略无穷。让他富贵而他没有逾越本分,那就是仁;使他地位显贵而他没有娇贵放纵,那就是义;交付权力而他没有仗权专断,那就是忠;让他作为使节出使而他没有隐瞒,那就是信;让他处于危险之中而他没有惊慌失措,那就是勇;让他处理繁琐的大事而没有穷尽计谋,那就是谋。) 而用人的最高境界应该如姜太公所言: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动之则浊,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译文:天下百姓就有如流水一般,阻碍它就会停止流动,疏导它就会川流不息;搅动它就变得浑浊不堪,不去触碰它就可以说清澈明净。哎呀,多么奇妙啊!圣人看到它的开始,就已经推知它的结局了。)因势利导,才能发掘其潜力,才能充分利用优势,正所谓“介虫之捍也,必以其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所长”(译文:甲虫防卫,是用它坚硬的甲壳;必定用它毒的螫子,所以就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2018尔雅答案完整版

日常生活中得经济学现象 1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影响人们快乐与否得因素?(A) A、供给得多少 B、价格变动指数 C、待遇得增减 D、时间问题 2 下面哪一项就是关于经济学得错误解释?(C) A、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B、可以作为一种话语体系 C、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D、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3 下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A)。 A、中国得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得理解就是不同得、 B、传统机制下价格得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就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得快乐与否 D、70年代中国省里得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4 不同群体在不同得发展阶段对同一事情不会有完全不同得理解、(×) 5

人们对自己得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得心理预期叫做“福利刚性"。(×)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 1 下面不属于中国历史上得移民方式得就是(B)。 A、行政性移民 B、军事移民 C、灾害移民 D、商业移民 2 谁提出了“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A) A、马寅初 B、李家驹 C、屠良章 D、蔡元培 3 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得(A)之一就是经济增长得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得差距。 A、自然基础 B、社会基础 C、客观基础 D、主观基础

4 经济学可以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讨论效率与公平得问题。(×) 5 优良得商业环境有利于吸引劳动力。(√) 构建与谐社会得经济学逻辑 1 下面哪一项就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多得移民方式?(A) A、灾害移民 B、商业移民 C、行政性移民 D、战争移民 2 基本公共品不包括(D)。 A、基本医疗 B、公共卫生 C、基本社会保险 D、大学生就业 3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劳动力与人得再生产?(A) A、智力再生产 B、脑力再生产 C、体力再生产

浅谈古人人生快乐哲学智慧

浅谈古人人生快乐哲学智慧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卓尔不群,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一笔宝 贵的财富。而今,我们现代社会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物质 越来越丰富,我们的精神文明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现代文明的发展除了创造 出许多新的流行的文化,也要回顾我国古代的文化,向古人学习他们的智慧, 我们才能更好地融通古今,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也是当时人们的思想心态、精神文明的反映。这里主要浅谈一下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如何快乐地保 持心境,如何避免世间的浮躁与喧哗。对我们或可启迪一二。 快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真正意义,才 能幸福与快乐。儒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减担哲学”。佛家认为,快乐人生 是一种“放下哲学”。道家认为,快乐人生是一种“坐忘哲学”。三家在本质 上是相通的,他们都认为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在构建的物质家园中, 应该大力提倡“减法哲学”,减去过度的物质追求,减去一切过度的执着和浮躁,减去一切有害于人生快乐的不必要的情感,追求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就可以获得人生的真正幸福和快乐。如果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上采取减法哲学的话,那么,在精神生活则采取加法哲学。从哲学上看,要提高人的快乐指数, 就要学会用“二合一”的辩证法思考问题。 我们常常认为人的智慧来自于我们的头脑里面,其实不然。智慧不同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头脑,而智慧则来源于心灵。人的心灵是一片净土,如果被世 俗沾染了太久的话,人们往往想要内心的宁静而终究不可得,也终究无法体悟 到生活中的智慧。保持快乐的心境,也是让我们能乐观地看待周遭事物,不被 世俗所纷扰,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宁静,进而更能体悟出人生真谛,这才是我 们人生终其一生应该追求的智慧。 如此,那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体悟快乐的人生智慧吧。首先,从哲学高 度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就是在奉献于社会 中追求幸福和快乐。在庄子后学看来,道家所追求的人生幸福和快乐,并不是 以车、冠为标志的荣华富贵生活,而是无以复加的自适快乐,这才是人所追求 的真正幸福。世俗之人以荣华富贵生活为自适快乐,其实荣华富贵只是人的身 外之物,并不是人的真正本命,它只是意外忽来的东西,如同寄托之物。寄托 之物,其来不能抵御,其去也不能阻止。所以,要求世人既“不为轩冕”而恣

条古人智慧民间谚语

150条古人智慧民间谚语 1、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2、众人里面有圣贤,土石里面有金银。 3、好铁要经三回炉,好书要经百回读。 4、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5、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6、河水不再倒流,人老不再黑头。 7、细想出智慧,细嚼出滋味。 8、细工出巧匠,细泥浇好瓦。 9、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用命拼。 10、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1、树靠人修,学靠自修。 12、种田不离田头,读书不离案头。 13、修树趁早,教子趁小。 14、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15、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16、积钱不如教子,闲坐不如看书。 17、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8、爹娘养身,自己长心。 19、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墙。 20、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21、人有人情,戏有戏味。 22、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23、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24、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25、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26、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27、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28、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29、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30、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31、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32、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33、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34、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35、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36、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37、久住坡,不嫌陡。 38、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39、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40、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41、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42、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4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44、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45、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答案答案(尔雅超星)备课讲稿

作业标题: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一) 1“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允许其上下波动的心理预期。()正确答案:× 2不同群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同一事情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正确答案:√ 3 影响人们快乐与否的因素不包括()。 A、时间问题 B、价格变动指数 C、供给的多少 D、待遇的增减 正确答案: C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B、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正确答案: D 5 关于经济学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可以作为一种方法论 B、可以作为一种知识体系

C、可以作为一种哲学体系 D、可以作为一种话语体系 正确答案: C 作业标题:经世致用之学与中国道路(二) 1 “权然后知轻重,学然后知不足”出自()。 A、蔡元培 B、李家驹 C、屠良章 D、马寅初 正确答案: D 2 经济增长的预期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一个()。 A、客观基础 B、主观基础 C、自然基础 D、社会基础 正确答案: C 3汉代时期中国实行单嗣继承制。() 正确答案:× 4经济学没办法在同一模型中同时讨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正确答案:√ 5 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方式不包括()。

A、灾害移民 B、军事移民 C、商业移民 D、行政性移民 正确答案: B 6黄河入海口改道发生在咸丰元年。() 正确答案:√ 作业标题: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逻辑 1 中国历史上比较多的移民方式是()。 A、战争移民 B、商业移民 C、灾害移民 D、行政性移民 正确答案: C 2 劳动力和人的再生产不包括()。 A、心力再生产 B、脑力再生产 C、体力再生产 D、智力再生产 正确答案: D 3基本公共品可以按照市场规则来配置。()

2018年尔雅国学智慧课后答案

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单选题】孔子出生在公元前的什么时候?() A、公元前511 年 B、公元前515 年 C、公元前551 年 D、公元前471 年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献典籍在以下哪个地方得到了比较好的保存 ?() A、齐国 B、鲁国 C、秦国 D、燕国 我的答案: B 3 多选题】在商周时期,一些民族的经验通过文字被记录在哪里?() A、竹简 B、甲骨文 C、纸 D、铜器铭文 我的答案: BD 4 多选题】在周朝时期,将一些人们的生活经验、习俗等进行总结形成了以下哪些书籍?() A、《诗经》 B、《周易》

C、《尚书》 D、《楚辞》 我的答案: ABC 5【判断题】孔子给中华民族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初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的答案:√ 6【判断题】东周到最后衰弱到甚至无法添置一些礼器乐器。() 我的答案:√ 7【判断题】 《论语》既是四书之一,也是现存较早较完整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单选题】《孔子》这本书内容极其的广泛,主要由多少篇构成?() A、 10 篇 B、 15 篇 C、 20 篇 D、 30 篇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一词分别一共出现多少次 ?() A、107 次和42 次 B、107 次和24 次 C、 170 次和 24 次 D、 170 次和 42 次

我的答案: B 3【多选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哪些书籍中看到古人对鬼神、天地等信奉的记载 ?() A、《诗经》 B、《左传》 C、《国语》 D、《楚辞》 我的答案: BCD 4【多选题】在世界上, 对人类而言的以下哪些属于比较主要的关系?() A、天跟人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神与人的关系 D、自我关系 我的答案: ABCD 5【判断题】在夏商朝时期,祭祀、信奉天地、信奉鬼神等现象较少出现。() 我的答案:× 6【判断题】“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句话出自庄子。() 我的答案:× 7【判断题】孔子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的时代。() 我的答案:√ 8【判断题】在时间阶段上而言,中国的文化比西方的文化更早的进入到人文理性时代。() 我的答案:√

被古人的智慧所感动

被古人的建筑所感动 一千年前,你曾想到过没一个个气势磅礴的建筑,是那古人的手一次次的劳作建成的。 云冈石窟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看那“释迦弥勒昭云水,舞伎飞天奏管篌。”我惊叹于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仿佛在历史的沉淀下,舞姿柔婉典雅,袒胸赤足者,斜披络腋、深目鼻直,舞姿豪放刚健。这些翱翔飞舞的飞天确实使人叫绝。我看着他们,仿佛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幻化着,沉静于此,陶醉于此。 岁月沧桑风蚀重,人为掠盗斧痕留。 佛灯共日长相伴,般若菩提释百忧。 我沉思着为什么古人的智慧的结晶总是被迫害,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

在观赏之余,更感动着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 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悬空寺,南北两座雄伟的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我感叹着那一个个的棕红色的木头饱经风霜的洗礼,但却它稳稳地插入岩石中,长夜漫漫,这是多少个日夜,爆着青筋的壮汉在劳动,在山坡上艰难地爬上去,在焦灼的日照下,面临的是皮条的鞭打,留下的是混着泪与血的汗水,而这有隐藏着多少智慧,数百乃至成千万人踩过至今没塌,这种建筑所体现的智慧,我让我深深感动。 塞外强悍的风挟着天籁的鸣声呼啸着,仿佛向我们倾诉着长城的经历。我寻觅着古老战场的遗迹,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士兵们冲杀敌阵,马在鸣叫,士兵们举起长矛向敌人的胸口刺去,黄沙弥漫,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留下的只有那饱经飞霜的长城,抚摸着那一块块被风烛的青砖,我抬头仰望,那被卷起的

蓬草漫天飞舞,飞来几只大雁正与那黄沙拼搏,那一块块青砖组成了一条驰骋千里的巨龙。我遥望到黄沙漫漫中工程的艰巨,历史的悠久,我感动于古人的坚持。 惊叹,沉醉,感动于古人的智慧,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智慧的结晶保存了下来,仍然苍久不息,被古人的智慧所感动,我感动古人的建筑。 写后小记:这篇作文是在我看历史书上的一些事件所启发的,就写了这篇作文,古人的智慧十分厉害,一些东西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很难完成的,但是古人不懈坚持完成了这些。我十分感动。

古人与水的智慧

古人与水的智慧 水的才智:孔子、老子、禅语 (一) 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才智当如水之灵敏。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飞跃豪壮。水处六合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遇不一样地步,显各异风貌;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苍茫海洋。 “智者”的才智当如“乐水”之创意,时刻如流水,咱们要爱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大众如江水,为官要慎笃,《孔子家语》云:“丈夫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能够覆舟。”水是美丽动人的,《红楼梦》中言,“女性是水做的骨血”,台湾民歌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通常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水也是多愁善感的,新鲜潇洒的仙湖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碰杯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之叹。水是结交的典范,“君子之交淡如水”;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水中有道理。 (二)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全国莫软弱于水,而攻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才智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形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欢欣鼓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满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煅压。“上善”的才智当“若水”之见机行事。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baidu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聚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凭借日光月光,还出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路似水”。《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是啊,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识涵养不深邃又怎么能担任重担。“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需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本人的毅力——顺从其美。水中有道意。 (三) 禅语曰:“好心如水”。 水利万象万物,“好心”备焉。水凭渗透性强而润泽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活动不息而改进环境,让地球充溢生机;水可降温,乌鸭电影院https://www.doczj.com/doc/3c1952596.html,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能够发电生能……水的效果很多,水之好心无边。 “好心”的才智当“如水”之文明。“流水不腐”莫不是暗示人要想身心健康就得常运动?“饮水思源”;岂不是暗示大家不要忘本?“顺水推舟”是昭示大家要长于顺情吧?“高山流水”是知音,“行云流水”为妙境。让咱们“如虎添翼”。领会人生的“山青水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好心”的才智当“如水”之充溢好心。“水止则能照”蓝天、草木、万物;“水静柔而动刚”,水绝不自怨自艾,只怀一颗好心平常心。人生处世当如水,善待全部,灵敏、善变,不妄求环境习惯本人,而善使本人习惯环境。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适境而生,适境而居。让心永久出现如“安静的森林池水”……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2005-1-31 《中华读书报》2004年7月14日梁小民阅读23次 闲来无事,信手又翻起枕边那部《论语》,正好翻到《颜渊第十二》,里面记载了哀公与有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兹将大意介绍如下: 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国库里钱不够,应该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能不能将老百姓的税从百分之二十减到百分之十呢” 哀公说:“收百分之二十的税,国库里的钱都不够,如果减到百分之十,那不更惨了吗?” 有若再回答道:“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钱,你又何必为国库里没有钱发愁呢” 以前也读过这则对话,但也只是这则对话无非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对百姓施加仁政,实现轻徭薄役,坚持藏富于民,但这次突然有新发现:若从公共经济学看,这则对话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关于税收的理论:“拉弗曲线”。 所谓“拉弗曲线”,是由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活跃于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提出的一个关于税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阿瑟·拉弗,这一理论就以其名字命名。 、要理解这一理论,先从一般人的认识说起。一般人认为,税率越高,对于相同数量的税基来说,能征收到的税收越多。比如对100元的收入征税,100元是税基,如果税率是5%,那么国家可以从中收取5元税收;而如果将税率提高到10%,国家可以从中收取10元的税收,与原来相比,国库中多了5元钱。前文对话录中的哀公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人,因为从他的话语中看出,他显然认为当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时,将比税率为百分之十时多收到钱。 “拉弗曲线”理论却认为,税率越高,不一定意味着税收会越多;相反,还将使可能征取的税收数量下降。具体地说,他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对征税对象多赚到的收入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但税率提高一旦突破某个限度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加之主动纳税的热情不高,相反,偷税漏税动机增强,由此导致税基下降,国家能征到的税反而下降;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到更高的程度时,企业将因为利润下降而出现投资积极性下降,甚至可能因为不堪重负而倒闭,税基进一步下降,从而国家可能征到的税也进一步下降。而“拉弗曲线”就是表明税率与国家总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平面坐标曲线,其横轴是税率,纵轴是国家总税收收入。当税率从零开始上升时,国家总税收收入也随之上升;当税率上升到某一个值时,国家总税收收入达到最高点,这一点也被视为最优税率点;但如果税率继续提高,超过最优税率点,国家总税收收入开始下降;到税率达到100%,即将经济人所得全部征为税收后,国家总税收收入将降为零:此时人都活不下去,还交得起税吗?这种先升后降的峰形曲线,就是“拉弗曲线”。 再看《论语》中劝哀公减税的有若,他的想法是:荒年农民收入本来就不好,如果国家想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充实国库,无异于杀鸡取卵,最后的结果只会使农民更加贫困,而且农民想着一年到头干得那么辛苦,却都在给国家干,谁还愿意干活呢这样下去,会使国库将因无税可征更加空虚;而如果此时减税,表面上看,国家能征到的税少了,但农民却因此而休养生息了;一旦农民重新缓过气,整个国家重新富裕起来,税基扩大了,即使税率低一点,国家照样能征到更多的税,还会发愁国库里没有钱吗? 由此看来,有若的想法其实与“拉弗曲线”理论不谋而合。而不同的是,有若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就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而拉弗是在晚于有若近两千年后的美国才提出这样的理

中国最经典的17个智慧故事,看了后震撼、感动

中国最经典的17个智慧故事,看了后震撼、感动!2012-9-27 13:58阅读(15)转载自陈安之要你成功 ?赞(27) ?转载(1865) ?分享(205) ?评论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孔子的两则经典故... 引导语:生活中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坎坷坷。当你感到有恐惧和疑虑时,就如同面临一条拦路的小河沟,其实你抬腿就可以跳过去,就那么简单。生活中处处是哲理,只要慢慢去体会。下面一起来品味下十七个人生哲理笑话吧。 更多精彩文章分享,请加QQ:2292968619 1、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故事的第一节告诫我们,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 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更多精彩文章分享,请加QQ:2292968619 2、哥伦布的鸡蛋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面对责难,哥伦布不慌不乱,他灵机一动,拿起了桌上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诸位先生女士们,你们谁能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请问你们谁能做到呢?” 大家跃跃欲试,却一个个败下阵来。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就把鸡蛋立在那儿。哥伦布随后说:“是的,就这么简单。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但是,诸位,在我没有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 创新从本质上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角度、新变化采取的欢迎态度,它也表现为看问题的新角度。很多时候,人们会说,这也算是创新吗?原来我也知道啊!创新就这么简单,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关于古人智慧的19个历史典故

关于古人智慧的 19 个历史典故 1、见微知著 商朝纣王即位不久, 便命工匠为他磨一把象牙筷子。 纣王的庶兄贤臣箕子感 叹说: “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 而要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磨的杯。 有了玉杯, 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汤豆羹, 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 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 衣葛服,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也不愿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 广厦。这样下去,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还要去征掠远方各国珍 奇异宝。” 果然,纣王的贪欲越来越大。他抓了上千万的劳工修建占地三里的鹿台,以 白玉为门的琼室, 再搜罗珍宝和奇禽异兽充塞其中。 同时在鹿台旁注酒为池悬肉 为林,使裸体男女在其中相逐戏,以供纣王取乐。 由于纣王的残暴,以致天怒人怨,在文王率部征伐下,士兵纷纷倒戈反商。 众叛亲离的纣王,最后被迫自焚于鹿台的熊熊烈火之中。 2、病榻论人 春秋时,齐桓公由于有贤相管仲的辅佐,曾称霸于中原。 管仲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说:“仲父您病了,有什么话教诲我吗?” 管仲说: “我希望你能疏远易牙、 竖刁、 常之巫、 卫公子这些人。 ”桓公说: “易 牙用自己儿子的肉来孝敬我,说明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儿子。” 管仲说: “如果他对自己儿子都很残忍, 对君主怎么能好呢?”齐桓公又说: “常之巫能预知人的死期, 能治疗我的顽疾, 难道不能信任他吗?”管仲说: “死 生由命,顽疾是身体上的毛病,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数,守住自己的根本,却依 靠常之巫维系健康,他将会因此而为所欲为了。” 齐桓公说:“卫公子启方,侍奉我已十五年了,为了我,他父亲死了他都没 去奔丧, 说明他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 这样的人还不能信任吗?”管仲说: “人 最亲的莫过于父母,对父母尚且如此无情,又何况对他人呢。”桓公认为管仲话 有理,便坚决地答应了。 管仲死后,齐桓公便驱逐了这四个人。但四人走后,桓公食不甘味,夜不酣 寝,更没有心思上朝理政,且旧病复发,着实难受。但由于管仲当初有言在先, 所以也就强忍煎熬坚持了下来。 又过了三年,桓公实在忍不下去了,便说:“仲父的话也太过分了,此四人 有益于我而无害于国。” 就又把他们召回朝廷。次年,桓公病了,常之巫造谣说:“桓公将在某日死
1 / 13

借鉴古人的智慧,成就今天的我们

借鉴古人的智慧,成就今天的我们 在中国的历史中“为人立身”的学问,可以说是贯穿千年、随处可见,我们的老祖宗自出生之后,就生活在对这门学问的不断研习之中,学得好的必然是“功成名就”名垂千古,学得差的自然是“淘汰出局”乃至是成了反面典型。再看今天,这些“学问”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我们,甚至说是更为重要,毕竟在现在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在“做人立身”方面,面临着更加“复杂、艰巨”的形势。下面就让我们从古人提炼出的“精华”里选出几条,看看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第一条:为人要时刻保持“一发不中,前功尽弃”谨慎 春秋时期,楚国养由基的有百步穿杨的箭法。一日他正在与手下兵卒练习弓箭。在众人“箭术天下第一”的赞叹中,正在养由基颇感得意之时,走过一人对他说道:“我可以传授你更厉害的箭法”,养由基诧异的说:“别人都夸赞我的箭法,您却说可以教我?那你请现在演示一下箭法?”来人却说:“我所教你的不是拉弓射箭箭法。而是教你如何成为第一的射手,您在练习射术时虽然能够能百发百中,但如果不注重休息,要不了多久就会疲惫,所以当持弓不稳时,射而不中,不就前功尽弃了么!”话毕之后,养由基当即明白了来人“劝其戒骄戒躁,适可而止”的深意。 为人做事千万不能做得太满太过,要适当给自己留有余地,功利心、贪利欲太盛,必然会“物极必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前功不弃”的基础

就是对自己的能力有准确的把握,对“一发不中,前功尽弃”的现实有深刻的认识,进而做到张弛有度。 第二条:行事有些时候一定要有“必无独知”的明智 西周时期,齐国大臣函冶氏花费万金为齐太公姜尚够买了一把宝剑,结果他找到齐太公“报账”时,齐太公没有看出宝剑的精良品质,反而责备了他一番,并责令函冶氏退掉宝剑要索回买宝剑的钱。面对主人的不信任,函冶氏气结于胸,病倒了,后来越国有一人听说了这件事,知道宝剑的价值,跑来想用一千金购买,函冶氏一看更加气恼,结果病情加重。就在当函冶氏弥留之际,他把儿子叫到身边叮嘱道:“必无独知”。意思是:有些事情不能仅是自己掌握,而且要在适当的让他人也知道实际情况,要不然当你突然向世人宣告时,别人很可能觉得你是为了博取自己的利益而虚张声势,搞欺诈之术。 世上的很多事情内情复杂,如果一味的低头做事,在你功成之后,很多人会觉得你所做的事情没有价值,甚至是在你向人陈述辛苦时,别人反倒觉得你是在故弄玄虚邀功请赏,没有底线的“老实”是一种"愚蠢",而适时、适当的“必无独知”往往会“事半功倍”。 第三条:立身要尽量养成“得一善,则全全服膺”的习惯 《中庸》一文中提到,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的颜回,经常被孔子当做榜样向他人介绍,这日,孔子其他的弟子跑来请教孔子,询问为什么颜回在“中庸之道”的学习上,能够取得高深的造诣,于是孔子答道:“回之

《古人智慧知多少》教学设计

《古人智慧知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学习了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以各种形式表达作者的追求、品格、精神,这些经典作品体现了古人的胸襟和智慧。近年来语文教学上提倡群文阅读,所以结合六单元就古人智慧这一块,尝试文言文的群文阅读,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多角度探讨五篇文章的古人智慧 2.讨论古人智慧如何运用在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留下许多古人的智慧,替你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和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今天我们以六单元文言文为例,来探讨《古人智慧知多少》。 2.以《愚公移山》为例,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 ②愚公移山的目的? ③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句子?

④以上句子表现了愚公什么样的精神? 3.小组合作讨论一: ①中勾画相关句子,批注精神和智慧。 ②按照PPT展示的答题模式组织语言。 ③小组代表发言 ④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和总结 ⑤PPT总结愚公的智慧 4.小组再次合作二:探讨《孟子三章》《周亚夫军细柳》蕴含的古人 智慧。 ①设定讨论方向:A文章体现了什么智慧? B你还能列举哪些相关事例? ②小组代表发言,有不同见解可辩论。 ③PPT总结归纳孟子、周亚夫、汉文帝的智慧。 5.教师总结: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习愚公埋头苦干,持之以恒的精神;生活中与人交往,我们要汲取孟子与人为善的智慧;品德修养,我们要学习周亚夫刚正不阿气节…… 6.作业布置:根据这节课的思考,用笔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古人智慧:管仲的立德立功与立言

古人智慧:管仲的立德立功与立言 《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愚以为,在先秦众多思想家中,能够全面实现此“三不朽”者,唯管仲一人而已。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云水翻腾、风雷激荡的大变革时代,在思想领域里也呈现出诸子争鸣、百家蜂起的繁荣局面。这样一个时代,确实为形形色色的“士”提供了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广阔舞台。但仔细比较一下,则不难发现,此一时期的诸子百家多为布衣之士,他们笔下纵有千言,手中却无寸柄,因而也就无力贯彻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无从检验自己理论的正确与否,更没有机会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唯有管仲和商鞅这两个人例外。 管仲和商鞅不仅有自己的一套思想,而且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因而就有贯彻自己的主张、躬亲实践自己的理论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从实践的结果看,二人均获得极大的成功。史载: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而秦孝公用商鞅,“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卷三),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如果再进行一番比较,商鞅虽然事业上成功了,但从个人角度看他又是失败者(最后被保守势力车裂而死);而管仲则不

然,他在位的时间长达40余年,功成名就,既是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又是政绩斐然的政治家,可以说是先秦诸子中唯一成功的典范。即使在今天,管仲的思想遗产也仍有借鉴意义。 在政治方面,管仲特别强调建立一套严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级官吏的办法。古人云:“圣人治吏而不治民。”《管子》的许多篇章都讨论到这个问题。管仲主张,在官吏的任命与管理上,要“以劳受禄”、“受禄不过其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职而课功劳”、“案其功而行赏,案其罪而行罚”。他还激烈地批评以下三种不良现象:“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他认为这三种现象都是国家的大患、动乱的根源。 他提出的用人原则是:“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员时,都必须根据其实际的政绩,特别是要有取信于民的真实政绩,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政绩。此外,他还总结出一套对于各级官员实行奖惩的具体办法。 在经济方面,管仲把富民放在首位。他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他还说过一句传颂千古的名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两千多年来,这句名言曾经被中国历代进步的思想家反复传诵不

全文只有一个读音的文言文,古人的智慧,不服不行

全文只有一个读音的文言文,古人的智慧,不服不行 没有最牛,只有更神经常读的绕口令在全篇文章只有一个读音的文言文面前,那纯属是班门弄斧了。《季姬击鸡记》135编辑器原文: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白话文: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争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读完,有没有感觉舌头都要打结了上面的还不算啥,据说某些省份的宝宝们是s与shi不分,你们是不是发不出shi这个音,诚实的回答敢不敢来挑战下这篇(给你们断好句了哦)《施氏食狮史》原文: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

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白话文:有个住在石屋子里的姓施的诗人,特别喜欢狮子,发誓要吃十只狮子。施诗人常常到市场上看狮子,十点,正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这时,正好赶上施诗人到市场。施诗人看了这十只狮子,倚仗弓箭的力量,使这十只狮子死去。施诗人捡起这十只狮子,到了石屋子,石屋子湿了,施诗人派仆人擦拭石屋。石屋子擦干了,施诗人才试吃这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这十只狮子,其实是十只石狮子的尸体。试着解释这件事!想要挑战的,先捋直舌头,再变成大舌头试试呀《于瑜与余欲渔遇雨》原文:于瑜欲渔,遇余于寓。语余:“余欲渔于渝淤,与余渔渝欤?”余语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余与于瑜遇俞禹 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于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语于瑜:“余欲渔于渝淤,遇雨俞寓,雨逾俞宇,欲渔欤?鬻玉欤?” 于瑜与余御雨于俞寓,俞鬻玉于余禹,雨愈,余与于瑜踽踽逾俞宇,渔于渝淤。白话文:于瑜想去钓鱼,到我家找我,对我说:“我想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你和我去吗?”我说:“我打算卖玉,俞禹想买我的玉,我得去他家。”于是我同于瑜一同来到了俞禹家,见到了俞禹,想要把玉卖给他。这时天下起了雨,大雨漫过了俞禹家的房子。我对俞禹说:“我本来打算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现在在你家遇上大雨,是该钓鱼呢?

智慧人生,感悟古人智慧之经典

智慧人生,感悟古人智慧之经典 智慧人生,感悟古人智慧之经典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感悟:“如来”可理解为自己的本性和真心。这颗真心不是从什么地方来,也没有去什么地方,只是我们这颗纯朴的真心被世俗和自身的欲望、贪婪、怨恨所污染被遮蔽了,弄得我们兜着弯子满世界寻找,其实,这颗真心一直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道德经》 感悟:宇宙初始处于混沌的状态,混沌开始分化,清气上升为天,为阳,浊气下降为地,为阴,阴阳二气相互激发,不断地交合,产生了和气(和气是生命发生的基本条件),万物开始了繁衍。万物的内涵有着阴、阳两种属性(即:相生相克),和气是阴、阳相互激发、交合后的统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感悟:贫穷的时候,守住自己的本性,不做份外的事情,富贵到来时(精神上的觉悟和物质上的富有),不独享财富,要让天下更多的人受益。 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坛经》 感悟:禅定就是一个人不再为外界的名利物欲所诱惑所动心,参悟到名利物欲都是浮云幻相,如此,人的本性才能呈现出本来的清明和自由,如此,内心才会产生真正的“定”力——此为禅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感悟:人不是圣贤,谁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知道自己错了并能够改错,从此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从错误中得到大好处了。 时搏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

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感悟:我们祖先保护生存环境,有文字可考的,从黄帝时期就开始了,此文意思是说,人们要把山川草木,鸟兽虫蛾,以及日月星辰、水波土木,都要当做自己的心,当做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来对待,要节俭用水用火和使用材物。远古时的所用“材物”,就是大自然给予的生存条件。由此可见我们先人对大自然的善待和敬畏。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 感悟:上古知道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按照客观规律安排生活,养生之法就是让自身的阴阳保持平衡(元气为阳,血、液为阴),饮食上要有节制(不能饮食单一,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酒足饭饱等),在起居作息上同样要有规律(不要熬夜,经常熬夜会造成人体内生物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