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练习题

三峡练习题

三峡练习题
三峡练习题

《三峡》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

...处()( )

③绝.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属引()素湍()自非()三.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四.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五、用原文回答:

1、文中突出三峡之长的句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文中写山岭连绵和山势漫长的句子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的句子是: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写三峡两岸山高谷深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文中“良多趣味”是指: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6.文末引渔者歌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中相应的句子是: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想到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8.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正面描写三峡湍急的水流的句子: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0.侧面写出三峡水流之湍急的八个字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1.能够看出浪花之雪白的词语是:素湍。写出了江水之动态的词是:回清。

12.描写三峡春冬景色时,俯视所见的景物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所见的景物是:“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对上文起总括作用,具体指: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14.描写三峡秋季景色时,用“林寒涧肃”写其凄清;用“高猿长啸”写其悲凉。

15.渲染萧瑟秋景,表现旅人哀愁的句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描写三峡高猿长啸的句子: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7.写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18.《三峡》先写三峡地貌,接着依次分写夏、春冬、秋四个时期的景

物。

19.写山势峻峭巍峨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0.描写夏季三峡水流之急,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重叠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2.侧面描写三峡山势之高的句子是: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用原句写出三峡的总体特征: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4.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

25.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6.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7.《三峡》与《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三峡的风光,请在文中找出

与诗中:“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的描写景物的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8.文中描写三峡夏季的水暴涨,湍急而又迅猛的语句是: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9.本文通过叙事,从侧面突出夏季的三峡水流湍急的语句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0.面对三峡工程中“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色,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1.本文最能概括春冬之时三峡景色特点,由景境导出作者心境的语句是: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2.逼真地描绘了泉水凌空而下,飞溅林间的情趣的句子是: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

33. 以极精炼的词语状写了三峡四种景物各具特色的四个字是:清荣峻茂。

34.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5.最能表现三峡秋季萧条景色的句子是:林寒涧肃

36.借助动物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色的句子是: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鸣三声泪沾裳。

37.“每至晴初霜旦”中的“霜”暗指(秋季);写秋天的三峡以代表

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分二层:一是(直接)叙述;二是(引渔

歌)为证。

38、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暗地,竟有大自然的另一幅杰作,给

峡谷的山水投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机盎然的句子是:

绝多生怪柏。

六、合作探究:

1、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连和高

3、“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4.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6、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7、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8.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描写的三峡四季的景物特征:

夏水暴涨,春冬景美,寒秋肃杀。

10.《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

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

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情肃杀的气氛。

13.用一个字概括出下列语句体现出的三峡特点。

(1)、三峡七百里。特点:长

(2)、两岸连山,重岩叠障。特点:险

(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特点:窄14、作者写三峡之水,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不同季节三峡水的特点。

夏季: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5.作者在写夏季江水波涛汹涌之势时,在浪尖上绘出了一叶小舟,其用意是什么?

作者把小船和飞奔的马相比,既突出江水上涨之势,水流之快,又赋予雄奇生命力,使读者对江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6、《三峡》以准确精练的文字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地理形势和景色特点,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文章采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有时从正面进行描写,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从侧面加以衬托,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有时是生动的写实,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有时是形象的夸张,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从侧面写出了:

三峡之流无可凌越的湍急,这里是形象的夸张。(水流之疾)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其中“奔”的含义是什么?

比喻、夸张。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形容水流急速。

18、“绝多生怪柏”这里写“怪柏”的目的是什么?

“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机盎然。

19、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征?

山、水、柏、泉、瀑、猿声、林、涧。表现了三峡的雄美、凄旷的特征。

20、文中“清荣峻茂”四个字分别指哪四种情景?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21、作者写秋季之景时,用哪些字来表现三峡的神韵的?寒,肃,凄,哀。

22、从猿鸣之中,渲染了秋天怎样的气氛?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怎样的特点?

渲染了秋天姜清,萧瑟的气氛。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23、本文写本峡四季风光,为什么先从“山”写起?

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更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24、“三”字常让古人用来形容多或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的表示“多”或“少”的成语或典故等。三人行,必有我师矣;三顾茅庐;三言两语;三亲六故;三教九流。25、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也源远流长,请写出一句有关三峡的连续诗句(课内外不限)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6.写出不列句子描述时的视觉角度。

(1)重岩叠嶂(俯视)(2)隐天蔽日(仰视)(3)两岸连山(平视)27、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猿的叫声中,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征,山奇,岭连,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的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8.“飞漱其间”的“飞”写出了:山崖上的瀑布从高处飞冲而下。

29. 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其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的连绵起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

了:山的高峻挺拔。

30.写山,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A连绵重叠,表现“多”B遮天蔽日,表现“高”

3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突出山之高的?

A山本身状态写高B以天和日来衬其高C特定条件下情景表现高。32.作者写三峡水,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A惊涛骇浪,交通断绝B水急如箭,一日千里。

3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夏水怎样的特点?

水势大,水流急。

34.请给各季节的水的特点,进行概括,各需一个字。

夏水:疾春冬之水:清秋水:肃

七、讨论:

1.在不到200字的文章中,作者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三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水流湍急,景色壮美。

2.《与朱元思书》和《三峡》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3.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三峡》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一、原句回答。 1、写出山的高峻、陡峭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从侧面渲染了山峰的高峻,江水的狭窄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日江水迅疾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朝发 白帝,暮至江陵。 4、表现了春冬三峡山水的美丽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5、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璧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 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二、回答问题。 1、第四段写秋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2、由“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以想到李白的哪首诗中的哪两句?答:《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 答:夏:险春:秀秋:凄 4、第三段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5、文章第一段总写三峡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6、文中写出了三峡江水的什么特点?李白有一首诗表达了与它相同的的情景,你能默写这首诗吗?(三峡的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业源远流长,请写出关于三峡的两句诗。) 答:湍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是仰视。(提示:从视觉角度) 8、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祖国河山雄伟秀丽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幅对联。答:素湍绿潭三峡水,林寒涧肃秋日山。 10、给本文分为两层,概括各层大意及中心思想。 答:①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②按夏、冬、春、秋的顺序,写三峡的水势。 主题: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11、作者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答: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是承水势的涨落安排,先写夏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再春冬合写,是因春冬风平浪静;最后写秋无水枯谷空,三峡内一片悲凉气氛,也是顺势而下,合情合理。12、文章2、3、4段分别写了三峡夏、春、冬、秋四季怎样的景色? 答:①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②写三峡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奇丽景色 ③写三峡秋季晴初霜旦的凄清景色。 13、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意? 答: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两岸带来的四季不同的景色作了铺垫。

三峡-郦道元-练习题篇及标准答案

三峡-郦道元-练习题篇及答案

————————————————————————————————作者:————————————————————————————————日期:

三峡郦道元练习题(一) 出题人:黄金龙答题人: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涧()曦()啸()溯()漱()嶂()襄()奔()属()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称,在重庆市____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_______,_____(朝代)___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巚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或王命急宣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三峡》试卷及答案

《三峡》测试(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自非亭 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阕qu ē 叠dié 蔽bì 曦x ī 襄xi āng 溯sù 御yù 疾jí 湍tu ān 巘y ǎn 漱shù 属zh ǔ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略无:毫无。 ○2阕:同“缺”。 ○3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 4自:“如果”的意思。 ○5曦:阳光。 ○6襄:漫上。 ○ 7陵:丘陵。 ○8沿:顺流而下。 ○9溯:逆流而上。 ○10绝:阻断。 ○ 11虽:即使。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御:驾。 ○14以:认为,觉得。 ○15疾:快。 ○16湍:急流的水。 ○17绝:极。 ○18巘:山峰。 ○19漱:冲刷。 ○20旦:早晨。 ○21肃:寂静。 ○22属:连续。 ○23引:延长。 ○24属引:连续不断。 ○ 25绝:断。 3、解释下列加点的同义词。 ①自. 三峡七百里中 从,由 ②自. 非亭午夜分 如果 ①沿溯阻绝. 阻断 ②绝. 巘多生怪柏 极 6、本文作者 郦道元 ,字 善长 , 北魏 (朝代)着名的 地理学 家, 散文家 家。代表作《 水经注 》。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 《三峡》课内外对比阅读附答案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 2、D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4、A 5、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三峡复习题及答案

三峡复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重点词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沿溯 ..阻绝()()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 不以疾 ..也()()素湍 ..绿潭()()或.王命急宣() 属引 ..凄异()()回清 .. 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 飞漱 ..其间()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清荣峻茂 ....()() ()() 2. 绝.巘多生怪柏()其间.千二百里() (1)绝沿溯阻绝.() (2)间遂与外人间.隔() 哀转久绝.()又何间.焉() 自.非亭午夜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自 (4)疾 自.三峡七百里中()疾.在腠理() 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奋笔疾.书 B、每至晴初霜旦. / 通宵达旦.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沿溯阻绝. / 络绎不绝.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三峡练习题及答案(免费)

三峡练习题 一.回答题 1.课文写出了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试找出相关语句加以 说明。 答:先写山高峡深,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写山高峡深。次写江水大而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水漫上大山,波浪大而阻隔上下交通。“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迫不得已要复王命,顺流而下,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到了,那速度即使乘快马,驾疾风,也没有这麽快。这种对比烘托,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那速度是多么快。再写春冬之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素湍绿潭”是春冬江流的形态,不像夏日奔腾浑浊,自然“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虽是春冬之时,也一派生机,所以“良多趣味”最后是写“晴出霜旦”的特殊景观,其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山水到猿啼,写出了三峡特有的风貌,文字准确而简约。 2.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答:(1)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丛山先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2)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有特点,所以先写夏水,接着写春冬,最后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冬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5.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景观? 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来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的特点,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三峡(含答案解析)

第5篇三峡 (北魏·郦道元) 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9课;◎语文七上第23课;◎苏教七上第19课。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 (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 峻茂,良多趣味。

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 _____同“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________ 今义:表示选择 (2)属.引凄异 古义:________ 今义:属于 3.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每至晴初霜.旦 原意为:霜,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 (2)动词作名词 虽乘奔.御风 原意为:奔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_____________

②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____ ③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_____________ ④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 (2)绝:①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 ②绝多生怪柏 _____________ ③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 ④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 (3)清:①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 ②清荣峻茂 _____________ ③香远益清.(《爱莲说》)_____________ 5. 重点实词 (1)略.无阙处略:_____________ (2)重.岩叠嶂.重:_____________ 嶂:_____________ (3)隐.天蔽日 ..隐:_____________ 蔽:_____________ 日:_____________ (4)自非亭.午夜分亭:_____________ (5)不见曦.月曦:_____________ (6)至于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__ (7)沿溯阻 ...绝沿:__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 阻:_____________

《三峡》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三峡》练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 5 分) 阙()湍()涧()曦()啸() 溯()漱()嶂()襄()属() 2.填空题。( 13 分)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 之间。作者,字,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1 分)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绝巘多生怪柏()()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6 分) ① 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7 分)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4 分)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 分) 8.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2 分)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2 分) (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3 分) 11.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 分) 12.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3 分)

最新《电力系统分析》三峡大学复试考试试卷试卷(a卷)答案

2009年春季学期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考试试卷(A 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教师 李咸善 审题教师 一、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40分) 1、高压输电线路的电路参数有哪些?各描述什么物理现象?画出输电线路的集中参数表示的∏型等值电路。 答:电阻、电抗、电导、电纳 1、电阻 反映了通电导线的热效应。 2、电抗 导线中流过交流电流,在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效应。 3、电导 反映线路的泄漏和电晕现象。 4、电纳 反映导线间、导线与大地间的电容,即电场效应。 ∏型等值电路: 2、输电线路的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是如何定义的? 答:电压降落 :指的是线路始末两端的电压相量差12()U U -或dU 。 电压损耗 :指的是线路始末两端的电压数值差12()U U -。 电压偏移 :指的是线路始端或末端电压与线路额定电压的数值差1()N U U -或 2()N U U -,也常以百分值表示。 3、电力系统电压中枢节点的调压方式有哪些?并说明各调压方式的调压范围。 答:一般把中枢点的调压方式分为逆调压、顺调压和常调压三类。 <1> 逆调压:最大负荷保持中枢点电压比网络额定电压高5%,最小负荷保持为网络额定电压。 <2> 顺调压:最大负荷时中枢点电压不低于网络额定电压的102.5%,最小负荷时不高于网络 额定电压的107.5%。 <3> 常调压(恒调压):介于上述两种调压方式之间,即在任何负荷下,中枢点电压保持基本 不变,一般比网络额定电压高2%~5%。 4、电力系统常见的调压措施有哪些? 答:1、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 2、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3、补偿设备调压:如并联电容器、调相机、静止补偿器等。 5、P-Q 分解法修正方程对牛顿-拉夫逊法的修正方程做了哪些简化?P-Q 分解法潮流计算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个简化是:计及高压电力网络中各元件的电抗一般远大于电阻,以致各点电压相位 角的改变主要影响各元件中的有功功率潮流从而各节点的注入有功功率;各节点电压大小的改变主要影响各元件中的无功功率潮流从而各节点的注入无功功率。 第二个简化是:由于状态变量i δ的约束条件是max ||||i j i j δδδδ-<-,即||||i j ij δδδ-< 不宜过大。计及ij G <

9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9 《三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参考答案: 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沿溯阻绝. 绝. 哀转久绝. 3.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参考答案: 1.于,文中是“在”的意思;假如,如果;本人。 2.断,断绝;极,非常;完、止。 3.白色的;不加雕绘装饰的。 四、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 译文: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只要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比较:原文的第②段,具体写夏水,突出夏水暴涨、流速迅猛,特点是奔放美。第③段,具体写春冬的急流、倒影、树、泉、瀑布,特点是清幽美。这两段文字对水的描写采用了侧面的烘托,更显出水流的快、急、幽,多用对比、夸张,简洁精炼,生动传神。而译文极尽生动描写之技巧,突出三峡之水的特点——迅疾凶猛、秀丽奇绝、回旋碧绿。于描写中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更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情趣盎然。 五、《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课外可以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的段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 参考答案:

《三峡》复习资料

2019届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三峡》专题训练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9分)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自非亭午夜分自: 13.用现代汉语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2分) 1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2分)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1分 答案:11.阙:通“缺”,中断。属:连接。(每小题1分,共2分 12.自:在自:若;如果。(每小题1分,共2分) 13.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或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共2分)14.结构上:渔歌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声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悲凉的气氛。(共2分) 15.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或山高岭连(山连山高)。(1分) 下面两篇文言文,任选一篇作答。(请在答题卡上将选作题打“√”。只能选答一篇,如果两篇都答,按第一篇计分。) .阅读《三峡》,完成第8~11 题。(12 分) 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A.重岩叠嶂.(zhàng)B.不见曦.月(x)C.乘奔御.风(yù)D.林寒涧.肃(jin)

《三峡》练习题答案

《三峡》综合练习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 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飞奔的马②连续3.①水势迅急凶猛②景色秀丽奇绝③萧瑟凄凉4.①三峡七百里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3.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参考答案: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4.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的总称,作者(),字()。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绝多生怪柏()()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②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解释词语含义。①略无②嶂③蔽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三峡》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三峡》练习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练习题一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2.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3.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4.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5.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题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练习题三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 (人名)_________,撰 ,本文选自,三峡是、、的总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嶂:___________ ②夏水襄陵襄:___________ ③不以疾也疾: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4分} 练习题四 2.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4.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练习题五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2)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3)或王命急宣()或以为死() (4)则素湍绿潭()有奇字素无备者() 2.翻译下列各句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文章①段总写三峡的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势。 4.②、③、④段写___________,分别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四季变 化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__ 的总特征。 5.(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春冬季水清流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题六 2.翻译下列各句。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三峡》复习及中考试题集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 三峡 (一)解释重点词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沿溯 ..阻绝()()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 不以疾 ..也()()素湍 ..绿潭()()或.王命急宣() 属引 ..多生怪柏() ..倒影()绝巘 ..凄异()()回清 飞漱 ..其间()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清荣峻茂 ....()()()() 2.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奋笔疾.书 B、每至晴初霜旦. / 通宵达旦.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沿溯阻绝. / 络绎不绝.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三)内容理解。 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理由2: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相同点: 不同点: 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第____ ______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 6.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 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8.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9、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10、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11、作者在不到200字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作者最成功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简略分析。 12、《三峡》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要重点写夏水?

三峡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注音 阙(que)叠嶂(zhang)曦月(xi)襄陵(xiang)沿溯(su)素湍(tuan)绝巘(yan)飞漱(shu) 长啸(xiao)属引(zhu)哀转(zhuan) 3、重点字词的翻译 略无:毫无阙:通“缺”中断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陵:漫上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虽:即使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疾:快 素湍:白色的激流绿潭:碧绿的深潭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献:极高的山峰飞漱:激流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接连不断 4、重点句子的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从三峡全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洪水暴涨满上山冈的时候,上行还是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者疾风,也不如它快.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谭,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 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在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 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区分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沿溯阻绝自三峡七百里中回清倒影 绝献多生怪柏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 哀转久绝 理解性填空[/B] 1、作者大笔勾勒磅礴地理三峡全景的四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描写三峡两岸群山巍峨绵亘,夹江对峙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第一段中正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 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第2段中描写江水凶猛和急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中职建筑CAD绘图技能竞赛试卷

宜昌市中职学校 2012 年建筑CAD 绘图技能竞赛试卷 竞赛试卷说明 1、竞赛内容:根据给定的样图及试题要求,使用AUTO_CAD2004 版软件完成CAD 图样的绘制。 2、考试时间与总分:时间3小时(180分钟);总分100 分(基本操作与设置10 分;绘图90 分)。 3、文件保存: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参赛选手文件夹,统一编号为2012CAD , 抽签 号为TM01 ,则创建文件夹的具体名称为“2012CADTM01 ”(即为考生考 号)。文件名称中间不允许出现空格。本次竞赛所有题目的完成结果必须保存在上述参赛选手文件夹中,如“D:\2012CAD TM01 ”。选手应以考号为文件名在指定位置保存绘图文件并随时存储,丢失文件后果自负。 一、基本操作与绘图环境设置(10分) 1、以考号为文件名命名所要绘制的图样并按指定的路径保存。( 1 分) 2、设置并绘制A2图幅(594总20,横式),准备在A2幅面内试题三、试题四和试题五的图 样。在图幅上画图框线(粗线),并画出标题栏(中线),在标题栏内填写文字如下图所示(标题栏尺寸仅供绘图用,不标注)。(5 分) 3、设置基本图层各种图层的颜色、线型、线宽根据以下各题作图需要自行设置。(2 分) 4、设置基本文字样式(要求汉字为“长仿宋体” ;尺寸数字为斜体字)和基本尺寸标注样 式(机械和建筑尺寸样式)。(2 分)

5、 将样板文件“ A2图框.dwt ”保存到考生目录文件夹。 二、基本绘图(20分) 要求:按1:1比例抄绘下图,不同的线放在不同的图层上,尺寸放在单独的图层上。完 成绘图后,以“ 2(XX ).dwg ”为文件名,将图形文件保存到考生目录文件夹, (注:XX 应为考 生本人文件夹号)。 将长度精度设置为小数点后三位,绘制以下图形,求阴影面积和周长。 建筑CAD 绘图技絶赛试卷 i 4 H 莞 2012.XX. XI 图5 01 (黯考 成壇 ) ” 创

《三峡》课内外比较阅读

课内外比较阅读: 一、《三峡》《人蜀记》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语段,(共11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人蜀记》)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写的山各有什么特点?(2分) --------------------------------------------------------------------- 4.甲乙两文段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请简单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3分) ----------------------------------------------------------------- 二、【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选自《游大理日记》)【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隐天蔽日:____(2)或王命急宣:____ (3)有峰东环而下: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渡一溪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B.即清碧之下流也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C.与对崖骈突如门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上耸下削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