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氨溶液吸收法

铜氨溶液吸收法

铜氨溶液吸收法
铜氨溶液吸收法

铜氨溶液吸收法

一、铜氨液吸收法的原理:

取一定量的样品气与吸收液接触,在有氨气存在下,铜被氧化,生成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氧化物再与氢氧化铵、氯化铵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高价铜盐和低价铜盐。低价铜盐吸收氧转为高价铜盐,高价铜盐又被铜还原为低价铜盐,低价铜盐又与氧反应,如此循环作用,达到吸收氧的目的,根据气体体积的减少就可测出样品中的氧含量。

二、氧分析器的测量及对象

分析常用的氧分析器有高纯氧分析器和常量氧分析器两种,前者主要针对高纯氧的分析,量气管的刻度是不均匀分布的,只有氧纯度达到99%以上时,才能准确定量,即每小格刻度为0.1%。而后者的量气管刻度是均匀分布的,即每小格为0.2%。只要不是对样品氧纯度的精度要求过高,氧含量在0%至100%范围内的样品均可分析。两种分析器的取样量均为100毫升。

三、氧分析器的构成:

铜氨液氧分析器通常由水准瓶(内装封气液)、100毫升量气管、吸收瓶(内置铜丝卷和铜氨混合吸收液)三大部分组成。

水准瓶中封气液组成为5%的稀盐酸滴入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吸收瓶中溶液的组成为配制好的铜氨溶液。即为1:1(25%)的浓氨水

与饱和氯化氨的水溶液的混和物,再加入少量硫酸铜(每10000毫升混合液加入10克硫酸铜。)

铜丝卷:用直径为1mm的铜丝,绕于直径5mm的棒上,然后取下剪成10mm长的小段。

四、氧分析器分析的操作步骤:

1、检查仪器是否漏气:保证仪器密封良好。

2、必须确保吸收瓶与量气管之间的毛细管内为纯氮气,并使吸收瓶液面保持在一标记位置。

3、提起水准瓶,让封气液把量气管中的气体全部排出,接上取样胶管,准确

取样100毫升,将样品气全部送入吸收瓶,关闭三通活塞,然后微微摇动吸收瓶,使样品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其中的氧便被吸收液吸收。旋转三通活塞,让残余气体回到量气管,并使吸收瓶液面保持在原标记位置。关闭三通活塞,提起水准瓶,使水准瓶内液

面与量气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气体体积。

4、再次提起水准瓶,把气体送入吸收瓶,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两次读数相同为止,即可读

数,得到分析结果。

五、注意事项

铜氨液吸收瓶中铜丝装多少为合适?当吸收液出现黄绿色沉淀时怎么办?

答:铜氨液吸收瓶中铜丝的装入量以不少于瓶容量的五分之四为合适。当吸收液出现黄绿色沉淀时,应将旧液倒掉三分之二,留下三分之一,然后再加入新的吸收液至适

量即可。

注:铜丝量过少,不利于吸收瓶中的氧充分、快速地吸收。而适当保留一部分旧液,也是为了使吸收瓶中的高、低价铜盐能尽快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使仪器能在短时间内

投入作用。一般刚换过吸收液的仪器,在正式分析前,应先随意分析几个样,以促

使吸收瓶中的新旧吸收液均匀混合,使吸收瓶与封气液间的毛细管柱内气体为纯氮

气。此时的该仪器即可随时投入使用。

铜氨液吸收法测氧浓度时的注意事项:

1、量气管必须洁净,无挂珠现象。

2、量气管与吸收瓶中的气体必须为纯氮气。

3、吸收前后读体积时吸收液液面应一致。

4、前后读数的时机应一致。

5、读数时视液面的角度及方法应正确。

6、吸收液应符合要求。

7、系统气密性要好。

8、更换吸收液应保留部分旧液。

9、取样时应保证样品的真实性。

10、摇晃吸收器时,动作不宜过大,以防吸收瓶毛细管断裂。

(摇晃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样品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促使样品气中的氧被吸收液充分吸收,缩短分析时间。)

注意事项:

一、当吸收瓶产生黄绿色沉淀时,应立即更换吸收液,新的吸收液因缺少低价铜盐,吸收比

较缓慢,前几次分析结果可能会偏低。

二、铜丝的消耗也会影响吸收效率,必须经常补充,铜丝应保持在吸收瓶的4/5左右。

三、操作时要注意封气液和吸收液不要互相串通。

四、取样前量气管中不能有残气,以免产生分析误差。

五、高纯氧与常量氧的测定方法、原理相同,但所用量气管不同,使用中应注意分清。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1、配制: 称取1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按下表用量,用塑料管量取上层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2、标定: 按下表的规定量,称取于105℃~110℃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量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加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的氢氧化钠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同时做空白试验。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NaOH)],按式(1)计算: c(NaOH)= m×1000 (V1?V2)×M (1) 式中: m—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单位为克(g); V 1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2 —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KHC 8H 4 O 4 )=204.22] 二、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1、配制: 按下表规定量,量取盐酸,注入1000mL水中,摇匀。

2、标定 按下表规定量,称取于270℃~30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量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用配制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加盖具钠石灰管的橡胶塞,冷却,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HCl],按式(2)计算: c(HCl)= m×1000 (V1?V2)×M (2) 式中: m—无水碳酸钠质量,单位为克(g); V 1 —盐酸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2 —空白试验消耗盐酸溶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无水碳酸钠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1/2 Na 2CO 3 )=52.994] 三、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1、配制: 按下表规定量,量取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2、标定 按下表规定量,称取于270℃~300℃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量的工作基准试剂无水碳酸钠,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液,用配制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加盖具钠石灰管的橡胶塞,冷却,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银氨溶液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银镜反应 注:红色文字为需要特别注意的考试重点和考查细节。 一、简介 银氨溶液又叫多伦(杜伦)试剂。 化学式:[Ag(NH 3) 2 ]OH·xH 2 O 。 二、配置方法 1.准备试管:在试管里先注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NaOH 倒去后,再用蒸馏水洗净备用。 2.配置溶液:在洗净试管中,注入1mL AgNO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三、银镜反应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一)乙醛的银镜反应 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热水浴)。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二)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滴入一滴管的葡萄糖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热水浴)。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三)反应本质 在这个反应里,硝酸银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氢氧化二氨合银(化学方程式见下),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即-CHO被氧化成 -COOH),乙酸又与生成的氨气反应生成乙酸铵,而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葡萄糖的角度来说,葡萄糖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将硝酸银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金属银。 四、注意事项 1.银镜反应的成败关键之一,是所用的仪器是否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3.实验完毕,试管内的银氨溶液要及时处理,先加入少量盐酸,倒去混和液后,再用少量稀硝酸洗去银镜,并用水洗净。否则可能会生成雷爆银。 4.银氨溶液有一个作用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也是发

铜氨液吸收基本原理

铜氨液吸收基本原理 一、吸收一氧化碳反应 铜氨液吸收CO 是靠溶液中亚铜络氨盐和游离氨进行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如下: 醋酸亚铜络二氨 一氧化碳醋酸亚铜三氨 吸收机理: 第一步,CO 与铜液相接触,气体中的CO 溶解于铜液中(物理过程); 第二步,在游离氨存在的条件下,CO 与铜液中的低价铜复盐作用生成络合物,即一氧化碳醋酸亚铜三氨(化学过程)。 二、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 铜液有吸收CO 2能力,是因铜液中有游离氨存在,其反应如下: ()H CO NH O H CO NH ?+=++324223(1—1) 反应生成的碳酸铵继续吸收CO 2,生成碳酸氢铵,其反应如下: ()H HCO NH O H CO CO NH ?+=++34223242(1—2) 在铜洗塔中,铜液吸收CO 2的过程,气相中的CO 2含量与铜液中CO 2含量有关。铜液中CO 2含量随铜液中氨含量不同而不同。由上式(1—1)可知,两者生成碳酸铵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气相与液相平衡的CO 2含量也不同。温度高,CO 2平衡含量高。 综上所述,铜液塔出口气体CO 2的净化度随铜液中CO 2含量、游离氨含量和铜液温度三因素而变。即铜液中含CO 2低、游离氨高和铜液温度低,出塔气相净化度高。 式(1—1)和(1—2)均为放热反应。进铜洗系统气体中含CO 2愈高,反应放热愈多,过高的CO 2含量,使铜塔的操作温度迅速上升,导致铜液的吸收效率会因此迅速减退。目前对于丙碳和高压水洗脱碳的流程,严格控制进铜洗系统原料气中CO 2含量,是保证精炼工段正常操作的必要条件。 在吸收操作中,还须注意,吸收温度过低时,吸收CO 2后生成的碳酸氢铵和碳酸铵易产生结晶;当铜液中醋酸和氨含量不足时,铜液吸收 CO 2后,又会生成碳酸铜沉淀。所以这些,都会造成设备和管道堵塞而影响生产。 三、铜液吸收氧的反应,是依赖铜液中低价铜被氧化而进行的,其反应如下: ()()Q NH CO Ac NH Cu O HAc NH Ac NH Cu +++=+++322432323622 1242(1—3) ()()34323232322 16CO NH Cu O NH CO CO NH Cu =+++(1—4) 铜液吸收氧后,将低价铜Cu +氧化成高价铜Cu 2+ CuO O O Cu 4222=+(1—5) 四、吸收二氧化硫的反应 铜氨液吸收硫化氢有以下三种反应; Q O H S NH S H OH NH ++=+224242)(2(1—6) S NH Ac NH S Cu S H Ac NH Cu 24422323)(22)(2++=+(1—7) ()()S NH Ac NH CuS S H Ac NH Cu 244243222++=+(1—8) 进精炼系统原料气的硫化氢含量要求小于10mg/m 3。硫化氢与铜氨液中低价铜中的氨生成硫化氢,见上式(1—6)。如原料气中硫化氢含量过高,会与铜氨液中低价铜及高价铜的络合物,生成硫化铜沉淀,见式(1—7)、(1—8),堵塞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一.仪器与试剂 仪器: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 1台 (1)称量瓶 1只 (2)试剂瓶 1000ml 1个 (3)锥形瓶 250ml 3个 (4)酸式滴定管 50ml 1支 (5)量筒 50mL 1只 试剂: (1)0.1mol/L 盐酸待标定溶液 (2)无水碳酸钠(固基准物) (3)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 二、步骤 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1.标定步骤 用称量瓶按递减称量法称取在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0.15~0.22g(称准至0.0002g),放入250ml 锥形瓶中,以50ml 蒸馏水溶解,加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10滴(或以25ml 蒸馏水溶解,加甲基橙指示剂1~2滴),用0.1mol/L 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或由黄色变为橙色),加热煮沸2分钟,冷却后继续滴定志溶液呈暗红色(或橙色)为 终点。平行测定3次,同时做空白实验。以上平行测定3次的 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2.计算 ()99 .52100001?-?=V V m C HCl 式中: m —基准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 1—盐酸溶液的用量,ml; V 0—空白试验中盐酸溶液的用量,ml; 52.99—1/2 Na 2CO 3摩尔质量,g/mol C HCL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 1、试剂: (1)0.1000mol/L 氢氧化钠待标定溶液 (2)酚酞指示剂 2、仪器: (1)全自动电光分析天平 1台 (2)称量瓶 1只 (3)碱式滴定管 (50mL ) 1支 (4)锥形瓶 (250mL ) 3支 (5)烧杯 (250mL ) 2只 (6)洗瓶 1只 (7)量筒 (50mL ) 1只 3、测定步骤: 准确称取在110℃~120℃准确称取在110~120℃烘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0.5~0.6g(称准至0.0002g),放入250ml 三角瓶中,加入250ml 的蒸馏水溶解,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0.1mol/LNaOH 溶液滴定至由无色变为红色30秒不褪色为终点,平行测定3次,同时作空白试验。 4、计算:C (NaOH)=22 .204)(100001?-?V V m 式中:m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1V —NaOH 溶液的用量,ml 0V —空白试验NaOH 溶液的用量,ml 204.22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g/mol NaOH C —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铜离子的吸附及化学清洗

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化学清洗 1、杂质污染形态 (1)微粒型污染杂质 ①无机微粒 原子型吸附杂质——化学吸附 离子型吸附杂质——化学吸附 ②有机微粒 分子型吸附杂质——物理吸附 (2)膜层型污染杂质 ①有机膜层 原子型吸附杂质——化学吸附 离子型吸附杂质——化学吸附 ②无机膜层 分子型吸附杂质——物理吸附 2、杂质吸附种类及特性图1.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比较 (1)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分子吸附。污染杂质以分子形式吸附在硅片表面,主要是油脂(矿物类、动物类)、树脂和油类物质。如切磨抛机器设备的润滑油、防锈油、粘片用的粘合剂(松香、石蜡或其他混合物)、手油、光刻胶,有机溶剂残膜残渣等都属于分子型吸附杂质。 (2)化学吸附 硅表面原子与被吸附杂质依赖化学键力结合,这种成键的力在一定情况下是共价键力,但也混合有离子的相互作用力。化学吸附既可以是原子吸附型,也可以是离子型吸附。 ①离子型杂质吸附 以离子形式吸附在硅片表面的杂质一般由K+、Na+、Ca+2、Mg+2、Fe+2、Cu+2、H+、(OH)-、F-、Cl-、S--、(CO3)--等。这类杂质的来源广泛,可以来自空气,生产设备、工装夹具,化学药品、去离子水、自来水、人的呼吸、汗液等许多方面。 ②原子型杂质吸附 以原子形式吸附在硅片表面的污染杂质,主要有金、铂、铝、铜、铁、镍等金属原子。这些金属的离子多存在于酸性腐蚀液中,通过置换反应还原成原子吸附在硅片表面。 (3)特性比较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是由于硅片表面的悬挂键(吸附力场)形成的。 ①物理吸附的吸附热一般仅为几十J,而化学吸附的吸附热为100~1000J,两者相差甚远。 ②化学吸附的平衡距离(ro)比物理吸附的小得多。 ③物理吸附的特点是,杂质分子与硅表面的接触通常是依靠静电力来维持。结合力和分子型晶体结构的范德瓦尔斯(Vander Waals)引力一样。这种引力较弱,且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加很快消弱。所以这种力所涉及的范围只有2~3?左右,要彻底清除这种杂质并不困难。 ④化学吸附的特点是,杂质离子和硅片表面之间依靠化学键力结合,杂质离子和硅片表面原子力所达到的平衡距离(ro)极小,以至可以认为这些杂质离子已成为硅片整体的一部分。由于化学吸附力较强,所以比分子型物理吸附杂质难消除。特别是金、铂等重金属原子不容易和一般酸性溶液起化学反应,必须采用王水之类的腐蚀液使之形成络合物溶于高纯水中加以清除。 3、金属离子的清洗 (1)过氧化氢在清洗中的作用——氧化(还原)作用 过氧化氢是强氧化剂又可作为还原剂,它对有机物、非金属和大多数金属有氧化能力。过氧化氢具有极微弱的酸性,在酸性、中性介质中比较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在半导体清洗中,主要是利用H2O2的强氧化性来清除有机和无机杂质。 (2)氢氧化铵在清洗中的作用——络合剂和碱的作用 氢氧化铵是很好的络合剂,它能与Cu+2、Ag+、Co+2、Ni+2、Pt+4、Cd+2等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故可利用其与许多重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这一特性来除去吸附在硅片表面的杂质金属原子和离子。例如,氢氧化铵与铜离子发生络合作用生成稳定的可溶性的铜氨络离子[Cu(NH3)4]+2。 碱性过氧化氢清洗液(又称Ⅰ号液)是用度离子水、30%过氧化氢、25%氨水配制而成。 Ⅰ号液配比:H2O:H2O2:NH4OH=5:1:1到7:2:1 当Ⅰ号液中过氧化氢耗尽时,便会发生硅片被NH4OH腐蚀的现象。 (3)盐酸在清洗中的作用——络合剂和强酸的作用 盐酸是一种强酸,除了起酸的作用外还兼有络合剂的作用,盐酸中的氯离子能为Au+3、Pt+2、Cu+2、Ag+、Hg+2、Ca+2、Co+3、Ni+3、Fe+3等金属离子提供内配位体,形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 盐酸过氧化氢清洗液(又称Ⅱ号液)是用度离子水、30%过氧化氢、37%盐酸配制而成。 Ⅱ号液配比:H2O:H2O2:HCl=6:1:1到8:2:1 Ⅱ号液对硅片没有腐蚀作用。 Ⅰ号液和Ⅱ号液一般应在75~85℃条件下进行清洗,时间为10~2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清洗作用是基于过氧化氢的氢氧化性,使有机和无机杂质被氧化而得以去除,同时由于在两种清洗液中还有络合剂NH4OH、HCl,因此对一些难氧化的金

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附录 I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NaOH标准溶液 C(NaOH)=1mol/L (1N) C(NaOH)=0.5mol/L (0.5N) C(NaOH)=0.1mol/L (0.1N) 1、配制 称取100gNaOH,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下述规定体积的上层清液,注入1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摇匀。 2、标定 测定方法:称取下述规定量的于105-110℃烘到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称准至0.0001g,溶于下述规定体积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好的NaOH 溶液滴定于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NaOH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m C(NaOH)= (V 1-V 2 )×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邻苯二甲酸氢钾之质量,g V 1 -氢氧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V 2 -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 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二、盐酸标准溶液 C(HCL)=0.5mol/L (0.5N) C(HCL)=0.1mol/L (0.1N) 1、配制 量取下述规定体积的盐酸,注入1000ml水中,摇匀。 2、标定 测定方法:称取下述规定量的于270-300℃灼烧到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到0.0001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一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配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m C(HCL)= (V 1-V 2 )×0.5299 式中:C(HCL)-盐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浓度,mol/L m-无水碳酸钠之质量,g V 1 -盐酸溶液之用量,ml V 2 -空白试验盐酸溶液之用量,ml 0.05299-与 1.00ml盐酸标准溶液[C(HCL)=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 酸钠的质量。

班氏试剂的配制与鉴定结果

班氏试剂的配置 取无水硫酸铜1.47g,溶于100ml热水中,冷却后稀释到150ml,取柠檬酸钠173g,无水碳酸钠100g和600ml水共热,溶后冷却并加水至 850ml,再将冷却的150ml硫酸铜倾入即可。 鉴定糖尿的结果 沸水浴加热后的现象 葡萄糖含量(g/dl) 透明蓝色 无 加热时无变化,仅冷却后有少量沉淀 微量,约0.5以下 加热1分钟后即出现少量黄绿色沉淀 少量,约 0.5-1 加热10-15秒后即出现土黄色沉淀 中量,约1-2 加热时很快出现多量砖红色沉淀 大量,约2以上 班氏试剂与斐林试剂比较: 首先,两者的配方不一样。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1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其中0.1gmL-1的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0.05gmL-1的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为: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碳酸钠;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Cu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其次,两者在反应原理上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

应产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三,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Na2CO3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无论利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醛基反应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两者反应现象一样25v;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与醛基有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三种糖的存在。 (1) 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0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L 的CuS0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可见用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性糖,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 (3) 利用银氨溶液:银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中含有 Ag(NH3)20H(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时Ag+被还原成金属银。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可见,银镜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结果是出现银镜。 2.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 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实验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为此反应利用的是斐林试剂中的Cu(OH)2产物作为弱氧化剂参与与还原糖的反应,而我们知道,Cu(OH)2是一种沉淀物质,放置过久沉淀过多则不利于反应,而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使溶液稳定、灵敏度高且可以长期使用,故更简便。 3.利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可以进行尿糖检测。 实验原理尿液中葡萄糖属可溶性还原糖,可以用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检验。 材料器具人体新鲜尿液,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班氏试剂。 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1mL班氏试剂,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 (2)再在试管中滴人2滴新鲜澄清的尿液,摇匀。 (3)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并持续2min~3min。 (4)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表5提示作出判断记录。混合液现象 —记录符号含糖量 混合液呈蓝色或蓝灰色 - 0.02g/100mL 出现浅黄绿色沉淀 + (0.1~0.5g)/100mL

铜氨溶液吸收法

铜氨溶液吸收法 一、铜氨液吸收法的原理: 取一定量的样品气与吸收液接触,在有氨气存在下,铜被氧化,生成氧化铜和氧化亚铜。氧化物再与氢氧化铵、氯化铵作用,生成可溶性的高价铜盐和低价铜盐。低价铜盐吸收氧转为高价铜盐,高价铜盐又被铜还原为低价铜盐,低价铜盐又与氧反应,如此循环作用,达到吸收氧的目的,根据气体体积的减少就可测出样品中的氧含量。 二、氧分析器的测量及对象 分析常用的氧分析器有高纯氧分析器和常量氧分析器两种,前者主要针对高纯氧的分析,量气管的刻度是不均匀分布的,只有氧纯度达到9 9%以上时,才能准确定量,即每小格刻度为0 . 1%。而后者的量气管刻度是均匀分布的,即每小格为0 . 2%。只要不是 对样品氧纯度的精度要求过高,氧含量在0%至10 0%范围内的样品均可分析。两种分析器的取样量均为100毫升。 三、氧分析器的构成: 铜氨液氧分析器通常由水准瓶(内装圭寸气液)、100毫升量气管、吸收瓶(内置铜丝卷和铜氨混合吸收液)三大部分组成。 水准瓶中封气液组成为5%的稀盐酸滴入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吸收瓶中溶液的组成为配制好的铜氨溶液。即为1:1 (25%)的浓氨水 与饱和氯化氨的水溶液的混和物,再加入少量硫酸铜(每1 0 0 0 0毫升混合液加入10 克硫酸铜。) 铜丝卷:用直径为1mm的铜丝,绕于直径5mnm勺棒上,然后取下剪成10mm长的小段。 四、氧分析器分析的操作步骤: 1、检查仪器是否漏气:保证仪器密封良好。 2、必须确保吸收瓶与量气管之间的毛细管内为纯氮气,并使吸收瓶液面保持在一标记位置。 3、提起水准瓶,让封气液把量气管中的气体全部排出,接上取样胶管,准确 取样100毫升,将样品气全部送入吸收瓶,关闭三通活塞,然后微微摇动吸收瓶,使 样品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其中的氧便被吸收液吸收。旋转三通活塞,让残余气体回 到量气管,并使吸收瓶液面保持在原标记位置。关闭三通活塞,提起水准瓶,使水准 瓶内液面与量气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出气体体积。 4、再次提起水准瓶,把气体送入吸收瓶,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两次读数相同为止,即可读 数,得到分析结果。 五、注意事项 铜氨液吸收瓶中铜丝装多少为合适?当吸收液出现黄绿色沉淀时怎么办? 答:铜氨液吸收瓶中铜丝的装入量以不少于瓶容量的五分之四为合适。当吸收液出现黄绿色沉淀时,应将旧液倒掉三分之二,留下三分之一,然后再加入新的吸收液至适量 即可。 注:铜丝量过少,不利于吸收瓶中的氧充分、快速地吸收。而适当保留一部分旧液,也是为了使吸收瓶中的高、低价铜盐能尽快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使仪器能在短时间内投 入作用。一般刚换过吸收液的仪器,在正式分析前,应先随意分析几个样,以促使 吸收瓶中的新旧吸收液均匀混合,使吸收瓶与封气液间的毛细管柱内气体为纯氮 气。此时的该仪器即可随时投入使用。 铜氨液吸收法测氧浓度时的注意事项: 1、量气管必须洁净,无挂珠现象。

化工工艺学(高起专)

一、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常采用哪些方法对合成气精制?这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精制合成气的方法有铜氨液吸收法,甲烷化法,液氮洗涤法三种。三种精制方法比较,铜氨液精制法需建立一套加压铜氨液吸收塔及再生系统,设备投资增大管理复杂;甲烷化转化法只需增加一套甲烷化反应装置和催化剂,设备虽然简单,但消耗了合成气中的氢气,除了采用低温变换反应外,最好增加一套一氧化碳选择氧化反应器,以便进一步降低一氧化碳残余含量;液氮洗涤法需有空分装置,如果已具备此条件,只需增加一套高效热交换器和液氮洗涤泡罩塔。 2. 裂解气为何脱炔,如何脱炔? 答:乙烯和丙烯产品中所含炔烃对乙烯和丙烯衍生物生产过程带来麻烦。它们可能影响催化剂寿命,恶化产品质量,形成不安全因素,产生不希望的副产品。常采用脱除乙炔的方法是溶剂吸收法和催化加氢法。溶剂吸收法是使用溶剂吸收裂解气中的乙炔以达到净化目的,同时也回收一定量的乙炔。催化加氢法是将裂解气中乙炔加氢成为乙烯或乙烷,由此达到脱除乙炔的目的。溶剂吸收法和催化加氢法各有优缺点。 3.简述工业制硫酸中三氧化硫的吸收原理及适宜的工艺条件。 吸收原理:n SO3 + H2O = H2SO4 + (n-1)SO3 吸收条件:影响吸收率有两个重要因素:吸收酸浓度及吸收酸温度。 (1)吸收酸浓度采用98.3%的浓硫酸作吸收剂,吸收率最大,高于或低于这个浓度的硫酸作吸收剂都会使吸收率下降。 (2)吸收酸温度:当吸收酸浓度一定时,温度越高,吸收率越低。单从吸收看,酸温越低越好。但温度过低会增加酸冷却器面积,同时低温热不能有效利用。所以通常的吸收酸温度控制在50℃以下,出塔酸的温度控制在70℃以下。 气温太低生成酸雾(3)进塔气温:从吸收角度看,温度低一点好。但进塔SO 3 机会多;提高进气温度,能有效减少酸雾形成。 4. 重油部分氧化法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工艺流程包括几部分? 答: 重油部分氧化法制取合成氨原料气的工艺流程包括五个部分:原料油和气化剂的加压、预热和预混合;高温非催化部分氧化;高温水煤气废热的回收;水煤气的洗涤和消除炭黑;炭黑回收及污水处理。 5. 丁烯催化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过程有什么特点?工艺流程主要分哪几个部分? 答:特点: (1)强放热反应,必须及时移去反应热; (2)产物沸点低,在酸存在下容易自聚; (3)副产物类型多,其中不饱和的含氧化合物在一定压力、温度条件下,容易自聚,而且,在酸的存在下,加速了自聚的速度。副产物大部分溶于水,因此可用水作溶剂,使丁烯及丁二烯与副产物分离。 正丁烯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三部分: (1)反应部分;(2)丁二烯的分离和精制;(3)没有转化的正丁烯的回收。 6、温度对氨合成反应的平衡氨浓度有何影响? 答:对于氨合成反应,温度是一个矛盾的影响因素,从反应平衡角度出发,温度升高,对反应平衡不利,会降低氨的平衡浓度;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提高温度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溶液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方法。 2.学会用滴定法测定酸碱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进一步练习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 4.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熟悉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的判据。 二、实验原理 测定时,一般都使用浓度约为0.1mol/L NaOH标准溶液。由于NaOH固体试剂的纯度不高,并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因此,不能直接配制法配制NaO H标准溶液,而必须用标定法。 标定碱液的基准物质很多,经常使用的基准物,如草酸(H2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26.07)、邻苯二甲酸氢钾(HOOCC6H4COOK,简写KHP相对分子质量为204.44)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滴定终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碱性,所以应采用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呈现微红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计算公式: 三、实验步骤 1.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经计算配制500ml 0.1 mol/L NaOH标准溶液需4g NaOH固体。

用台秤称量4g NaOH于100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加入500ml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 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0.5g左右的KHP三份,分别于250ml锥形瓶中,用10 0ml量筒加入30ml水,充分振荡使其完全溶解,滴加2滴酚酞指示剂。 用50ml碱式滴定管盛装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利用表中数据,练习数据处理) 五、注意事项 1.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所用锥形瓶外壁要干燥并编号(以后称量同)。 2.NaOH饱和溶液侵蚀性很强,长期保存最好用聚乙烯塑料化学试剂瓶贮存(用一般的饮料瓶会因被腐蚀而瓶底脱落)。在一般情况下,可用玻璃瓶贮存,但必须用橡皮塞。 六、思考题 1.如果用H2C2O4·2H2O标定时,又如何操作? 2.标定时,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之间,远超过容量分析允许的0.2 %相对误差,即0.04ml,如此分析测定的结果能准确吗?

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时的计算

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时的计算 一、配制时的计算 1、用固体试剂配制(不纯试剂应乘以百分含量) G=E×N×V/1000 式中:G——应称固体试剂的克数 N——欲配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E——固体试剂的克当量 V——欲配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2、将溶液用水稀释到欲配标准溶液的浓度(该公式基于稀释前和稀释后溶质相等) V2=N1×V1/V2 式中:V2——应取已知浓溶液的毫升数 V1——欲配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N1——欲配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N2——已知浓溶液的当量浓度 3、由已知比重的浓酸配制所需浓度的酸 V2=E×N×V1/(D×P×1000) 式中:V2——应取浓酸的毫升数 E——浓酸的克当量 N——欲配酸的当量浓度 D——浓酸的比重 P——浓酸的百分含量 V1——欲配酸的毫升数 4、用两种溶液混合,配制成这两种溶液之间的任一浓度的溶液(也适用于用水稀释浓溶 液)

V1=N-n V2=N O-N 式中:V1——应取浓溶液体积的基数 V2——应取稀溶液体积的基数 N O——浓溶液的浓度 N——欲配溶液的浓度 n——稀溶液浓度(用水稀释则n=0) 二、标定时的计算 1、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 N2=N1×V1/V2 式中:N2——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浓度 N1——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 V1——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2——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2、用固体基准试剂标定 N=G×1000/(E×V) 式中:N——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浓度 G——标定时称取基准物质的克数 E——基准物质的克当量 V——被标定的标准溶液滴定时消耗的毫升数 三、浓度补正计算 1、用浓溶液将稀溶液向浓的方向补正 △V =(N-N0)/(n-N)V 式中:△V——应补加浓溶液的毫升数 N——补正后要求的浓度 N0——补正前稀溶液的浓度 n——浓溶液的浓度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 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 定方法 品控中心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依据国标GB/) C(NaOH)= 1mol/L C(NaOH)= L C(NaOH)= L C(NaOH)= L (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120gNaOH,溶于100mL无CO2的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吸取下列规定体积的上层清液,注入用无CO2的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C(NaOH),mol/L NaOH饱和溶液,mL 1 56 28 (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1.测定方法: 称取下列规定量的、于105—110。C电烘箱烘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称准至0.0001 g,溶于下列规定体积的无CO2的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10 g/L),用配制好的NaOH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并保持30S。同时做空白试验。

C(NaOH),mol/L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g 无CO2水,mL 1 80 80 80 80 2.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M C(NaOH)= ------------------------ (V—V0)×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浓度,mol/L; V——消耗氢氧化钠的量,mL; V0——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的量,mL; M——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Kg/ mol。 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依据国标GB/) C(HCl)= 1mol/L C(HCl)= L C(HCl)= L (一)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量取下列规定体积的盐酸,注入1000 mL水中,摇匀。 C(HCl) HCl,mL 190 45 0.19 (二)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1.测定方法: 称取下列规定量的、于270—300。C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0.0001 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

硫酸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硫酸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配制: 称取上述规定定量的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0.0001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配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样做空白试验, 计算: C(1/2H2SO4)=m/[(V1-V2)*0.05299)] V1--------硫酸之用量,ml V2--------空白试验硫酸之用量,ml 0.05299-------于1.0000ml硫酸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比较方法: 量取30.00-35.00ml上述规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加5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及2滴酚酞指示剂(10g/l),用配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80度,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计算: C(1/2H2SO4)=v1*c1/v V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ml V----------硫酸之用量,ml C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配制: 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下述规定体积的上层清液,注入10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 称取上述规定的量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称准至0.0001g。溶于上述规定体积的无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剂(10g/l),用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粉红色,同样作空白试验,

计算: C(NaOH)=m/[(V1-V0)*0.2042]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V1------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0.2042-----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比较方法: 量取30.00-35.00ml上述规定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加5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及2滴酚酞指示剂(10g/l),用配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80度,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计算: C(NaOH)=v1*c1/v V1--------盐酸标准溶液之用量,ml V----------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C1----------盐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配制: 称取上述规定定量的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0.0001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剂,用配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样做空白试验, 计算: C(HCL)=m/[V1-V2)*0.05299)] V1--------盐酸之用量,ml V2--------空白试验盐酸之用量,ml 0.05299-------于1.0000ml盐酸标准溶液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比较方法: 量取30.00-35.00ml上述规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加5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及2滴酚酞指示剂(10g/l),用配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80度,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计算: C(NaOH)=v1*c1/v V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ml V----------盐酸溶液之用量,ml C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常用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训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应方程式: 2NaOH + CO2→ Na2CO3 + H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W/W),由于Na2CO3在饱和NaOH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待Na2CO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此外,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6H4COOHCOOK + NaOH →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A.R)、10g/L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20g固体NaOH,加100mL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5.6mL到100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贴上标签。 2.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要求做三个平行样品。

银镜反应实验报告范文【精选】

篇一:银镜反应最佳反应条件探究 实验时间:双周四下午 实验目的:学会中学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实验要求:自行发现实验探究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实验实施与实验问题发现及记录;实验报告与分析。 (选择某一中学化学实验问题或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进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进而加以解决) 一、探究问题的提出 醛的还原性是醛类化合物一项很重要的化学性质, 其中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的重要鉴别反应。除此之外,工业上常用这个反应来对玻璃涂银制镜和制保温瓶胆。如果银镜反应条件掌握不好,很难出现明亮的银镜, 往往形成灰色沉淀。实验效果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工业生产。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 通过查阅不同资料,总结出乙醛银镜反应的适宜条件有如下几种: 条件一:乙醛氧化反应条件的选择一文[1] , 归纳出乙醛银镜反应较适宜条件为:50~60 ℃, 5 %AgNO3 溶液1ml 、1 %的NaOH 溶液1 滴, 2 %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加5 %乙醛3~4 滴。 条件二:根据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乙醛银镜反应条件为:2%AgNO3 溶液1ml 、2%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加3滴乙醛,震荡后置于热水浴中温热。 条件三:文献【2】中的条件为:3%AgNO3 溶液1ml,2 %氨水滴加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pH值约为9—10,乙醛浓度为20%—40%,水浴温度为60℃。 三、问题解决设想(思路)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我们小组决定采用控制变量法探讨硝酸银的浓度、温度以及乙醛的浓度对银镜反应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乙醛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四、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原理 银镜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正一价的银离子在碱性和含氨的溶液中,可被葡萄糖还原成银原子.析出的银原子吸附在玻璃表面即生成银色的镜面.银离子在氨的碱性溶液中与醛类作用,可得羧酸及金属银之沈淀,而此沈淀以银镜方式出现,故称银镜反应,又称多伦试验,而

(完整版)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资料.doc

第三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训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应方程式:2NaOH + CO2→Na 2CO3 + H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 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 W/W),由于N a2CO3在饱和 NaOH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 含 Na2 CO3的 NaOH溶液。待 Na2CO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 此外,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6H4 COOHCOOK+ NaOH→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 )、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 A.R )、 10g/L酚酞指示剂: 1g 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 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 120g 固体 NaOH,加 100mL 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 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 5.6mL 到 1000 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贴 上标签。 2. 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内,于105-110 ℃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 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50 mL 无 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 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