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

【最新】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

【最新】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
【最新】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

【最新】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工作总结(一)”十一五”时期的特征与挑战

从全国和西部来看,”十五”计划的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十五”计划力图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展不理想: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够协调,城乡间.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就业形势较严峻,体制问题.人才问题.科技问题日益突出等.

“十一五”时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之所以是”黄金发展时期”,主要在于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和区域间产业转移以及科技进步加快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关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等.处理得好,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飞跃.

之所以是”矛盾凸显时期”,主要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由于涉及利益和权力格局调整,深化改革的难度明显提高;内外矛盾交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保持国内稳定的难度加大等.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1.指导方针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把既好又快发展作为主题.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转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要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实现好的发展过程;通过公平的分配,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调整经济结构,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需求.产业.城乡.区域和所有制结构,形成能支撑长期发展的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就是要切实做到”五个统筹”,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把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作为实现”十一五”目标和战略任务的抓手.

2.阶段性目标

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总体目标下,”十一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是:

--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的前提下,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左右; --就业岗位大幅度增加,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业占国民经济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民受教育年限进一步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满足需求;

--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空间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和区域差距缩小;

--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得到改变,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缓解,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和城乡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开放型经济继续发展,”走出去”战略迈出重大步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1.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增长方式的内涵,主要是”四个转变”:一是从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转向内外需协调.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二是从过于依赖工业推动,转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推动.三是从过于依赖资金和自然资源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四是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转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一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逐步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回落到35%左右;二是扩大国内消费,把宏观经济政策的

着力点从投资转向消费;三是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四是改善流通和消费环境,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循环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2.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长远利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注重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业的竞争力.要为传统产业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空间.衡量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不仅要看工业比重的提高,更要看就业结构的变化.因此,不能刻意追求每个地区的工业化比重.

三次产业调整总的方针是:农业由”弱”调”强”.工业由”低”调”高”(水平).服务业由”慢”调”快”.同时,要构筑稳定.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要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

3.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建设人力资本强国.要把自然资源依赖型和投资依赖型的经济结构,逐步转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重大国策,为充分就业和人人都能成才创造平等的机会;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扩大就业的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重点转到促进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变上来.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经济的整体素质.加强科技原始性创新;抓紧研究共性技术和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加快推动事关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进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积极扩大教育供给,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义务教育的国家供给,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重点发展设在县市.面向农家子弟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公共教育资源要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倾斜.

5.实施城市化战略,逐步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国情的多样化的城市化道路;要特别注意节约土地.解决好城市化与土地资源的矛盾;要在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初步形成农村人口自愿平稳有序进入城市的体制和机制框架.

实施城市化战略的根本任务:一是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稳定就业并定居;二是调整和充实城镇空间分布格局,优化整合现有比较成熟的城市群,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城市群,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有重点地发展有一定基础的中心城市(镇).

6.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分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是:统筹考虑人口流动和分布,通过发展经济和人口合理流动两个途径缩小区域之间人均GDP以及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的差距;统筹考虑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与人口分布.经济布局,重构我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据此规范空间开发秩序;根据区域的主体功能,合理规划城市体系.基础设施和资源跨区域调动;根据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发展水平,按优化整合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自然保护区域确定空间功能区划.

优化整合区域:主要指跨省级行政区的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的区域.这类区域要成为我国最强最大的经济密集区,和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龙头和主体,必须重点发展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限制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低水平.占地多.污染大.能耗高的产业.

重点开发区域:主要是指资源环境承载条件较好.具备在一定程度上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区域.此类区域要加快集聚经济和人口,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和人口密集区.

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主要指各省级行政区内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差.不具备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的区域.此类区域要实行有限开发的方针,发展适合本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特色产业,并引导人口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整合区域.

自然保护区域:主要指依法设立的资源.湿地.动物.文物.地质等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此类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

7.开源节流与利用境外资源并重,缓解资源约束.缓解矿产资源约束,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国内国际并重的方针,一手抓资源供给和保障,一手抓资源节约,逐步建设节约型社会.

(四)”十一五”期间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

包括三大方面:加快推进体制改革,调整完善经济和社会政策,加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

1.加快推进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一是强化政府的公共职能;二是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上来;三是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问责制;四是精简行政层级.

财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一是合理界定并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二是根据区域功能和客观因素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加强对县乡的转移支付;三是改革收支管理,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四是健全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制度.

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确保农民利益.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就业制度.现行城镇社保覆盖到进城务工和落户的外来人口.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由政府控制转到社会选择.培育非营利的民间机构.加强社区建设.健全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建立军民结合的创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2.调整经济和社会政策

产业政策.竞争充分的产业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主.成长类产业的政策重点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垄断性产业要打破行政性垄断.盲目投资产业和污染产业要加强引导.严格限制.

区域政策.土地.财政.人口和环境政策要按照区域的主体功能分别制定和实施.要加强区域规划工作,明确区域空间开发框架,并作为实行差别化区域政策的依据.

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和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和新型全作医疗制度.

对外开放政策.从注重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注重”引进来”向注重”走出去”转变,从注重实行行政优惠向鼓励公平竞争转变.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资源环境政策.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的方针,实行更加严格的资源保护政策.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工作.规范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改革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环保执法.

3.加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

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切实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卫生.文化等应当由政府承担职责领域的财政投入.

<<[推荐]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日期:2007-04-18 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篇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第一章指导方针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依托现有基础加快产业自主发展。充分发挥汽车产业现有中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已有产能。通过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车辆安全性作为汽车产品技术发展重点,将开发、推广新能源汽车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盾的重要战略措施,将提高材料回收再利用率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加快企业集团化发展步伐;推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本多元化改造,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推进中外合资企业建立长期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形成国有、民营及中外合资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引导市场消费,优化产品结构。企业应重视研究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特点,发展满足城市与农村市场需求的各类产品。引导企业理性面对市场,充分利用已有产能,防止盲目扩张。 第二章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进一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基本形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节能、环保、安全及回收利用技术应用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深程度参与国际汽车产业的合作与竞争,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为建成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打下基础。 产业增长预期目标:根据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2010年市场需求在850万辆左右。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 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平将达到40辆/千人。兼顾国际市场需求和产品出口的可能,2010年国产汽车产量将达到90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生产总值达20 000亿元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将达到4 500亿元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2.5%。 自主开发预期目标: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应具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产品平台开发能力,骨干汽车企业应具备主导产品车身开发及底盘匹配能力;发动机等主要总成与关键零部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 家规划教材)经典珍藏版

方剂学歌诀打印版(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经典 珍藏版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麻黄汤歌诀:麻黄汤有杏桂草,发汗平喘主解表,风寒表实用此方,寒热无汗喘咳疗。 桂枝汤歌诀:桂枝白芍草枣姜,调和营卫解肌良,风寒表虚寒热见,汗出脉缓用此方。 九味羌活汤歌诀:九味羌活白芷防,辛苍川芎草二黄,发汗祛湿清里热,药备六经止痛强。 小青龙汤歌诀:小青龙汤麻桂草,干姜辛味半芍药,解表散寒化水饮,表寒内饮康复早。 香苏散歌诀: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外感风寒气郁证,解气解表效果好。 止咳散歌诀:止咳百部紫菀梗,白陈荆草姜汤送,宣利肺气疏风邪,久咳不止此方奉。 辛凉解表:银翘散歌诀:银翘散用荆豉薄,牛竹甘桔芦根合,辛凉透表解热毒,温病表闭疗效可。 桑菊饮歌诀: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芦根草薄荷,疏风清热宣肺气,辛凉轻剂偏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剂名即是所用药物,教材无方剂歌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柴葛解肌汤歌诀:柴葛解肌芍桔草,膏芩羌芷加姜枣,解肌清热是功效,三阳合病此方扫。 升麻葛根汤歌诀:升麻葛根四味药,还有赤芍和甘草,解肌透疹是功用,麻疹初起方代表。 扶正解表:败毒散歌诀:败毒二活二胡芎,枳苓参草姜薄梗,益气解表代表方,散寒祛湿又止痛。 参苏饮歌诀:参苏陈半葛木香,前苓梗壳草枣姜,益气解表散风寒,理气化痰止咳强。 麻黄细辛附子汤歌诀:用药如方剂名。功用:助阳解表。 加减葳蕤汤歌诀:加减葳蕤有白薇,姜豉草枣桔薄随,滋阴解表治风热,阴虚外感此方会。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大承气汤歌诀:大承气汤峻猛方,枳实厚朴硝大黄,伤寒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通下康。 大黄牡丹汤歌诀:大黄牡丹硝桃冬,泻热破瘀治肠痈,金匮要略书中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 成情况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后,全校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规划实施的旅程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现将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智并重、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的治校方略。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规模、以特色塑形。 二、有序达到各项目标的拓展、完成 1、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十一五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分批次逐步推进和方式,达到了在职老师的全员角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个由新课程标准武装起来的教育教学队伍已经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初步具备了创新力、战斗力和研究力;在工作中出新,在工作中积累,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十一五期间我校获县级优秀课5节;市级优秀课12节;省级优秀课3节;国家级优秀课1节。完成教育局安排的城乡互动任务4次,累计送教 28节课,既锻炼了自己又发挥了辐射作用。全校教师在十一五期间获奖论文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省级1篇、国家级2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星级达标课方案”,将小学阶段9个学科均分成了低、中、高三个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 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 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 执行时间 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三年经济困难,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期)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五、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5年,其间经过调整,实际是按照10年规划执行的。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一五时期的特征与挑战 从全国和西部来看,十五计划的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十五计划力图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展不理想: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够协调,城乡间、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就业形势较严峻,体制问题、人才问题、科技问题日益突出等。 十一五时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之所以是黄金发展时期,主要在于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和区域间产业转移以及科技进步加快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关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等。处理得好,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飞跃。 之所以是矛盾凸显时期,主要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由于涉及利益和权力格局调整,深化改革的难度明显提高;内外矛盾交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保持国内稳定的难度加大等。 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1、指导方针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把既好又快发展作为主题。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转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要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实现好的发展过程;通过公平的分配,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调整经济结构,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需求、产业、城乡、区域和所有制结构,形成能支撑长期发展的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就是要切实做到五个统筹,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把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作为实现十一五目标和战略任务的抓手。 2、阶段性目标 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总体目标下,十一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是:

2019年林业局十一五完成情况及十二五规划和工作安排

20XX年林业局十一五完成情况及十二五规 划和工作安排 一、“十一五”完成情况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加强林业发展、维护生态安全,是我旗实现“两旗三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加快我旗林业发展,提高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彻底改变全旗农牧业生产现状、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全旗“十五”林业生态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生态建设面积3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 经过五年的奋斗,截止到18年底,全旗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59.2182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造林28.3177万亩,匹配“三荒”地造林30.9005万亩);完成沙源治理林业项目73.34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33.64万亩,封山育林32.5万亩,飞播造林7.2万亩);18年国家下达我旗沙源工程7万亩,截止目前为止完成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十一五”期间全旗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4.4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1.5万亩,宜林“三荒”地还林5.5万亩),占计划目标20万亩的122%,完成封山育林面积20万亩,占计划面积14万亩的142.8%,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期末的7.67%提高到18年的16.32%,每年增幅为1.44%。在近几年来工程建设中,由于我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按照“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全旗通过总体部署,

周密安排,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使得全旗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上形成了东西北“三山”和黄旗海周边几块大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初步得到有效遏制,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五年来我旗林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旗按照“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做大做强、突出重点”的要求,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通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全面提高造林绿化水平;搞好迹地更新,加快稀疏林、灌木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继续加强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维护生态和生物的多样性,构建全旗生态安全体系;通过城镇绿化,美化住宅小区,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扩大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进一步改善了全旗的生态环境;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比例达到37%。水土流失得到缓解、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重点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通道绿化,树立良好绿色窗口形象 近年来,在保质保量的完成国家下达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旗委、政府通过多条通道绿化精品工程的建设,充分树立察右前旗良好的绿色窗口形象。各通道在绿化过程中,严格推行“公开招标、竞争承包、成活兑现、费用包干、限期绿化、一次成型”和“三三四”三年分期结算的方式,由专业造林队进行承包治理绿化。通过各种激励机制,使我旗通道绿化工作呈现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标准全面

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亟待破解。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议》中的亮点之一,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解释说:“新农村的‘新’,就‘新’在农村的发展,既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指出,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基于两个判断:第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还非常明显,要达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第二,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事实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温铁军说,与时俱进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非常紧迫的“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来,既符合我们国家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规律。《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一共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得出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

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提醒说,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改变村容村貌,要防止在实践中将其狭隘化甚至低层化。自主创新,一个战略课题在《建议》中,自主创新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来的。在总书记的论述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很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贯穿发展诸多方面的事情,是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总的说来,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技术含量不高。前不久,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的名次再一次下滑,其中技术革新指标低水平徘徊是重要原因。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指出,中国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要增强国家实力,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落实自主创新的战略,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常修泽认为,需要完善和创新的制度包括:一是产权保护制度,二是风险投资制度,三是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通过对创新技术的评估、作价、折股,推进“技术资本化”,给技术人员安上激励机制的“马达”。产业结构,期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在“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偏差:一是产业结构偏离了原来的目标,第二产

华容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可编辑版】

华容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华容县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提高全县工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促进华容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大力提升纺织、蔬菜食品、矿产建材等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化工、果蔬汁、洋酒饮料、新型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通过扩规、提质、创新等手段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我县工业新的支柱产业,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体发展目标是: ---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24%,到201X年达到2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平均递增2 5,到201X年达到60亿元,在三次产业中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 5,到201X年达到15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00家,创省级著名品牌20个,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额完成5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实现新增产值100亿元,新增利税4亿元。

三、主要建设内容一是要做强纺织产业。对现有的纺织企业要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繁荣产品品种,争创驰名品牌。同时,大力引进彩色棉新品种,不断吸收外来资本投入,逐步将纺纱规模扩大到30万锭以上;整合现有的坯巾织造企业并新建8-10家,发展坯巾联合生产,使生产规模达到织机1800台(套),年产坯巾2万吨;新上1至2个印花染整或电脑绣花项目,不断扩大印花、绣花和染整生产能力,年印、染、绣巾被达到2万吨;大力发展床上用品、服装等下游产品,新建2-3家成品衣加工企业,年生产成衣达到150万件;力争用5年的时间,纺织产业实现新增产值20亿元,安置就业2万人以上。形成完整的纺纱、织造、染整体系,拉长产业链,把我县建成国家缝纫线纺织产业基地,湖南纺织第一县。二是要做大蔬菜食品产业。蔬菜加工要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田丰蔬菜、雄风食品、升华食品、插旗芥菜工业园等企业为龙头不断发展壮大。扶持发展净菜等精、深加工生产,着力攻克无公害莲藕、莲米、菱角米等水生蔬菜和蕨菜、雷蒿等野生蔬菜的加工、保鲜技术难关,打造10个以上蔬菜加工品牌,达到年加工蔬菜120万吨生产规模,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淡水鱼等水产品的加工综合利用率,以华凯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并不断改进产品包装,抢占市场份额,争创特色品牌。发展蔬菜汁、水果汁、大米、油脂、茶叶、蛋类、禽类、珍珠等新兴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洞庭精米厂、黄山头米厂、华泰米业等企业为龙头壮大米业加工和产品的深度开发;以东盛油脂、幸福油脂、塔市油脂、注滋口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油脂加工业,提高下脚料综合利用率,食用植物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后,全校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规划实施的旅程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现将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智并重、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的治校方略。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规模、以特色塑形。 二、有序达到各项目标的拓展、完成 1、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十一五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分批次逐步推进和方式,达到了在职老师的全员角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个由新课程标准武装起来的教育教学队伍已经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初步具备了创新力、战斗力和研究力;在工作中出新,在工作中积累,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十一五期间我校获县级优秀课5节;市级优秀课12节;省级优

秀课3节;国家级优秀课1节。完成教育局安排的城乡互动任务4次,累计送教 28节课,既锻炼了自己又发挥了辐射作用。全校教师在十一五期间获奖论文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省级1篇、国家级2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星级达标课方案”,将小学阶段9个学科均分成了低、中、高三个达标段,教师每学期至少申报一个学科,达标后可变化年段,变化学科,迄今为止,已经开展到第十届。目前,有一名教师已经获得了“七星”,有1人获得“五星”,5人获得“四星”,8人获得“三星”,获得“二星”,2人获得“一星”。这一教学竞赛活动有效地、长久地激励教师教学探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实施。目前全体老师已经有效地融入新课改,正逐着课改的浪潮前行。 2、坚持德育为首,创设和谐的充人氛围 强有力地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的实施意见》八荣八耻内容的落实,以及有序的推进《弟子规》的消化,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1)建立师德高尚的队伍:教师敬业爱生,无体罚侮辱学生现象,以奉献为荣;无一例收费补课,私订教材用书,搭车收费现象;精心研究教材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有效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2)全面落实“八荣八耻”:将八荣八耻细化,具体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周一个小方面(如“以自觉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在逐条的落实中,有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

十一五发展规划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七年一月

前 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和大型煤炭企业编制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矿区。 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煤炭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重组,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环境,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解决煤矿历史遗留问题。 《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煤炭工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

关于XX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关于XX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推荐]关于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的特征与挑战 从全国和西部来看,"十五"计划的实施总体上进展顺利,但"十五"计划力图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展不理想: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够协调,城乡间、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源环境的约束趋紧,就业形势较严峻,体制问题、人才问题、科技问题日益突出等。 "十一五"时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时期"。之所以是"黄金发展时期",主要在于消费结构升级、国际和区域间产业转移以及科技进步加快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关系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等。处理得好,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飞跃。 之所以是"矛盾凸显时期",主要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日益迫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由于涉及利益和权力格局调整,深化改革的难度明显提高;内外矛盾交织,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保持国内稳定的难度加大等。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1、指导方针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把既好又快发展作为主题。要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转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要通过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来实现好的发展过程;通过公平的分配,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转变增长方式,就是要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调整经济结构,就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需求、产业、城乡、区域和所有制结构,形成能支撑长期发展的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就是要切实做到"五个统筹",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评估自查情况

博州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评估自查情况 一、政策保障(16+10分) 1、制定有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 (1)制定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在规划主管部门备案得1分; (2)档案事业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得1分; (3)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经政府或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加1分。 2、领导重视档案工作 (1)当地党委政府有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得1分; (2)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每年为档案工作解决1个实际问题得1分(未达到不得分);(3)超过5件,每增加一件加0.2分,2分封顶。 3、经费保障 (1)档案事业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得0.5分; (2)落实了档案事业经费1卷2元得1分,1卷3元得2分,超过3元加1分; (3)档案事业经费(除工资、办公费、水电费)逐年增长得1分; (4)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受补助的国家档案馆的同级财政按照1:1的资金配套得1分。 4、档案管库建设 (1)地、州、市档案馆面积按国家《档案建设标准》最低标准达到6600㎡得1分(面积不足的按比例得分),每增加500㎡加0.2分,1分封顶; (2)地、州、市档案馆“八防”措施齐全、有效得1分,否则不得分; (3)所属县、市、区新建档案馆依照批复按时开工得1分,有1个未开工不得分(2015年项目需完成自治区档案局图纸审核,否则视为未开工); (4)“十二五”以来有自筹资金建设档案馆的(若为2015年项目有立项文件即可),每个加0.5分,1分封顶; (5)“十二五”期间,建设新馆的综合档案馆配备消防系统、防盗监控系统、温湿度监测等设备得1分。 5、局馆组织建设 (1)本地区全部成立地、县两级档案局(馆)得1分。有馆无局的、有局无馆的,有1个不得分; (2)按编制数配齐了领导班子得0.5分;局(馆)人员编制、人员配备按规定随档案数量增加而增加得1分; (3)因工作成绩突出,地、州、市档案局(馆)受到国家表彰奖励1次得0.5分,受到自治区表彰奖励1次得0.2分,受到地、州、市党委政府表彰奖励1次得0.1分,1分封顶。 6、贯彻落实两办《实施意见》 (1)以当地党委、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了本地区《实施意见》的加2分; (2)档案工作列入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内容的各加0.5分,合计1分; (3)对自治区两办《实施意见》进行安排部署并具体解决了实际问题,每件加0.1分,1分封顶(《评估标准》中已列出的内容不得重复计分)。 二、综合管理(14.5+3.5分) 1、档案工作计划、检查、总结 (1)制定了本地区档案工作年度计划并通过会议、文件或其他形式部署了年度工作任务得0.5分;

“十一五”规划与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战略

“十一五”规划与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战略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进展包括法律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将法律服务业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表达了党和国家关于以后律师业进展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律师业的进一步进展的关键时期,律师业应认真学习领会“十一五”规划,从中勾勒出我国以后律师业的进展蓝图。 一、昨日篇与今日篇中国律师业的过去与现状 (一)昨日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中华民族兴衰跌宕的轮回中,我国律师业的产生与进展也与整个民族命运共济。 尽管中国古代就有辩护士、讼师和代理人等类似今天律师的从业者,然而,现代意义的律师却直至清朝末年才于泱泱中华大地上产生。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的枪炮轰开了满清王朝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使得当权者被动或者主动地同意了帝国主义的一些“先进”制度,律师制度则在如此的背景下被移植进来。1906年沈家本、伍廷芳等人拟定的《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中,正式引入律师制度。该法共5章260条,另颁行例3条。其中,“律师”专列一节,编入第四章“刑事民事通用规则”中,共九条,分别规定了律师的资格、注册登记、职责、违纪处分等。至此,律师作为正义的爱护者开始正式显现在中国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中。 国民政府成立后,1927年制定了《律师章程》,1930年国民政府成立律师协会。随后,1941年至1946年建,国民政府先后颁布律师法、《律师法施行细则》、《律师登录规则》等多部法律文件,使得我国的律师业逐步进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指示》,取消了就的律师制度,同时逐步建立人民律师制度。1950年1 月,中央司法部曾经起草过律师法,预备建立新的律师制度。1954年7月,中央司法部颁布《关于试验法院组织制度中几个问题的通知》,指定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沈阳等大都市试办人民律师工作。1956年1 月10日,在司法部呈报周恩来总理的《司法部关于司法行政工作方面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强调:“律师制度是司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依照宪法

一“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基本完成

宝安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二○一○年九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一)高标准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与任务办学条件全面优化 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高 教育改革取得新进展 素质教育成效显着 教育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二)“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三)主要目标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位需求基本满足 户籍适龄儿童十五年教育高标准普及 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居民素质和幸福指数显着提高 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财政性教育投入“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确保实现三、主要任务 (一)高标准普及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二)积极促进民办学校规范优质发展 (三)努力探索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 (四)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 (五)强化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主导 (六)不断改善特殊教育条件 (七)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八)支持发展高等教育 四、重点工作 (一)推进和落实学校建设 加快新校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老校改造 (二)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推进教师管理制度创新

(三)深化素质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深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取向的课程改革增强青少年生理心理素质 (四)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学校核心文化 整体规划学校特色建设 着力提升学校特色内涵 (五)加快教育国际化 坚持开放办学和国际理解教育 多渠道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六)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 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与管理机制 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深化学校安全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模式 五、组织实施

”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所取得的成就

概述“十一五”计划我国所取得的成就 管理科学0801 蔡长玺2008012347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收官之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建议》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编制“十一五”规划最重要的指导方针。过去的五年,我们遭受并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 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建设方面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 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这就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十一五”期间,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出台了许多类似的举措:全国24个省(区、市)开展

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9个省(区、市)正逐步推开“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增值税转型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环境税、房地产税等改革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初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出台了许多类似的举措:全国24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9个省(区、市)正逐步推开“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增值税转型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环境税、房地产税等改革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初步形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 社会建设方面 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涉农税费的取消,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

“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计划规划

“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计划规划 “十一五”期间,全区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工业驱动战略,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高强度投入、跨越式增长、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为建成经济强区和都市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如下:㈠瞄准一个目标 “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迈上新台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强区”这一奋斗目标。 ㈡构建两大平台 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生产力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和楼宇集中,构筑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提高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园区工业。立足XX区情,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在中下段地区加快推进港城工业园区、鱼嘴工业园区、复盛和望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正确处理四者关系,形成港城、鱼嘴集中带动,复盛、望江配套补充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楼宇工业。高起点制定都市楼宇工业发展规划,在西部、中部地区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的楼宇工业,通过利用存量空置楼宇(厂房)培育一批、规划建设发展一批,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就业的平台。 ㈢壮大三大集群 ——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依托长安公司,以建设“汽车名城”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业已形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加入全球采购体系,培育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为一体的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 ——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发挥yy海尔工业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和电子电器制造业关联性强的优势,以海尔产品为核心,以其他电子电器产品为补充,拓展产品门类,形成家电及汽车电子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产业链,打造yy最大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以寸滩港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车、机场设备、港口吊装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产业,以生产物流装备为主,培育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20年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范文

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范文 “十五”期间,全区大力实施“开放兴区、工贸强区”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努力优化结构,积极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完成。 (一)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十五”期间,全区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1.6亿元增加到xx年的64.8亿元,年均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xx年达到25.7亿元,年均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6.6亿元,年均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5亿元,年均增长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564元增加到xx年的7612元,年均增长8.9%。一般预算收入xx年达到13538万元,剔除税因素,同口径比较年均增长11%。 (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运行质量有所好转 全区一、二、三产业结构之比由2000年48.1:20.9:31.0调整到xx年的39.7:25.6:34.7,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逐步发展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xx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0.65亿元,年均增长5.84%,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5万亩,珍珠养殖10万亩,杨树面积达到17万亩,涌现出一批种养业特色乡镇(村)。工业经济长足发展。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6.82亿元增加到xx年的12.35亿元,年均增长11.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00

年的8.37亿元增加到xx年的18.14亿元,年均增长15.6%。桥南工业园和灌溪工业园逐渐成长壮大,入园分别达到65家和23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家,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4家。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以桥南市场为龙头的商贸流通和网基本形成,新桥南工贸市场主体工程完工,为全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新希望;以花岩溪休闲为主导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花岩溪旅游度假区晋升为AAA 级风景区;以枫丹丽舍商居小区为标志,房地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运输、仓储、批零贸易、餐饮、及中介服务等行业较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业迅速兴起。xx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5亿元,是2000年的1.72倍。 (三)规模继续扩大,发展后劲得到增强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8亿元,年投资额由2000年的7.49亿元增加到xx年的18.60亿元,年均增长14.9%。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实施,五溪、跃进、超美、沧山、五里溪、金陵等6座中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牛鼻滩、谈家河、沙河口等大中型电排及部分骨干小型电排得到更新改造,全省以工代赈标志性工程苏家吉排洪泵站顺利 “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48亿元,年投资额由2000年的7.49亿元增加到xx年的18.60亿元,年均增长14.9%。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实施,五溪、跃进、超美、沧山、五里溪、金陵等6座中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牛鼻滩、谈家河、沙河口等大中型电排及部分骨干小型电排得到更新改造,全省以工代赈标

中国十一五规划评测

World Bank Office, Beijing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 总论 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中期进展情况评估 2008年12月18日 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 扶贫与经济管理局 16th Floor, China World Tower 2, No.1 Jianguomenwai Avenue, Beijing 100004, China 中国北京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2座16层 (100004) Tel. 电话: (86-10) 5861-7600; Fax. 传真: (86-10) 5861-7800 Website (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3c17075094.html,/china

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中期进展评估 总论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前的情况 在2003年至2005年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的时候,中国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减贫和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独树一帜,增长速度超过了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其它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见图1和图2)。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经济波动降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通货膨胀率较低。按照各种标准和定义计算,贫困率大幅度下降,按基本需求成本标准,贫困率从1981年占人口的65%下降到了2005年的约7%,数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扩大,使中国迅速地融入世界经济,中国最终在200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图 1 中国人均GDP快速增长图 2 中国赶上其他国家 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出版 数据来源:《世界发展指标》,世界银行出版 改革增强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导向。私营部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稳步扩大,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控制减弱。产品和要素市场的全国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有一个例外就是,金融部门的改革仍然滞后,主要大银行仍然是国有,并主导金融体系。尽管如此,金融部门的进展还是显著的,政府对主要国有银行进行了再注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了资本市场的资金,改善了监督和监管框架,加强了内部管理和控制。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得以扩大和深化。最后就是,自90年代中期以来,改革初期的财政收入压力得到缓解。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