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核心考点

高考数学核心考点

高考数学核心考点
高考数学核心考点

高考数学全套知识点(通用版)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15392522

∈--

?

????M a a M a a

a Y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

)

(答:,,,)022334Y Y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义域是_。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

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①反解x ;②互换x 、y ;③注明定义域) ()

()

如:求函数的反函数f x x

x x

x ()=+≥-

???1002

()()

(答:)f x x x x x -=->--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③设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y f(x)A C a A b C f(a)=b f 1=∈∈?=-()b a

[][]

∴====---f f a f b a f f b f a b 111()()()(),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则(外层)(内层)

y f u u x y f x ===()()()??

[][]当内、外层函数单调性相同时为增函数,否则为减函数。)f x f x ??()() (

)

如:求的单调区间y x x =-+log 12

2

2

(设,由则u x x u x =-+><<2

2002 ()且,,如图:log 12

2

11u u x ↓=--+

当,时,,又,∴x u u y ∈↑↓↓(]log 0112

当,时,,又,∴x u u y ∈↓↓↑[)log 1212

∴……)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在区间,内,若总有则为增函数。(在个别点上导数等于a b f x f x '()()≥0 零,不影响函数的单调性),反之也对,若呢?f x '()≤0

[)如:已知,函数在,上是单调增函数,则的最大a f x x ax a >=-+∞013()

值是( ) A. 0

B. 1

C. 2

D. 3

(令f x x a x a x a '()=-=+

?? ???-?? ??

?≥333302

则或x a

x a ≤-

≥33

由已知在,上为增函数,则,即f x a

a ()[)13

13+∞≤≤ ∴a 的最大值为3)

16. 函数f (x )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若总成立为奇函数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f x f x f x ()()()-=-?? 若总成立为偶函数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f x f x f x y ()()()-=??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若是奇函数且定义域中有原点,则。2f(x)f(0)0=

如:若·为奇函数,则实数f x a a a x x ()=

+-+=22

21

(∵为奇函数,,又,∴f x x R R f ()()∈∈=000

·,∴)a a a 22

21

0100+-+== 又如: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f x x f x x

x

()()()()-∈=+1101241

()求在,上的解析式。f x ()-11

()()(令,,则,,x x f x x

x ∈--∈-=+--1001241()

又为奇函数,∴f x f x x x x

x

()()=-+=-+--241214

()

又,∴,,)f f x x x x x

x

x

x ()()()00241

100241

01==-+∈-=+∈??

?????

17. 你熟悉周期函数的定义吗?

()(若存在实数(),在定义域内总有,则为周期T T f x T f x f x ≠+=0()() 函数,T 是一个周期。)

()如:若,则

f x a f x +=-()

(答:是周期函数,为的一个周期)f x T a f x ()()=2 ()又如:若图象有两条对称轴,f x x a x b ()==? 即,f a x f a x f b x f b x ()()()()+=-+=- 则是周期函数,为一个周期f x a b ()2- 如:

18. 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 f x f x y ()()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f x f x x ()()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f x f x ()()与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f x f x y x ()()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1 f x f a x x a ()()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 f x f a x a ()()()与的图象关于点,对称--20

将图象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y f x a a a a y f x a y f x a =>?→

????????>=+=-()()()()()

00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b b b b y f x a b y f x a b

()()()()>?→

????????>=++=+-00 注意如下“翻折”变换:

f x f x f x f x ()()()(||)

?→??→?

()如:f x x ()log =+21

()作出及的图象y x y x =+=+log log 2211

y=log 2x

19. 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

()()一次函数:10y kx b k =+≠

()()()反比例函数:推广为是中心,200y k x k y b k x a

k O a b =≠=+-≠'()的双曲线。

()()二次函数图象为抛物线302442

2

2

y ax bx c a a x b a ac b a

=++≠=+?? ???+

- 顶点坐标为,,对称轴--?? ???

=-b a

ac b a x b

a 24422 开口方向:,向上,函数a y ac

b a

>=-0442

min

a y ac

b a

<=-0442,向下,max

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ax bx c x x y ax bx c x 212200++=>=++,时,两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 的两个交点,也是二次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ax bx c 200++><()

②求闭区间[m ,n ]上的最值。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如:二次方程的两根都大于ax bx c k b a k f k 20020

++=?≥->>????????()

一根大于,一根小于k k f k ?<()0 ()()指数函数:,401y a

a a x

=>≠ (

)

()对数函数,501y x a a a =>≠log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a x(a>1)

()()“对勾函数”60y x k x

k =+>

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20. 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 指数运算:,a a a a

a p

p 0

101

0=≠=

≠-(()) a

a a a

a

a m n

m n m n

m

n

=≥=

>-

((01

0)),

()

对数运算:·,log log log a a a M N M N M N =+>>00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n a M N M N M n

M =-=,1

对数恒等式:a x a x

log =

对数换底公式:log log log log log a c c a n a b b a b n

m

b m =?=

21. 如何解抽象函数问题? (赋值法、结构变换法)

如:(),满足,证明为奇函数。1x R f x f x y f x f y f x ∈+=+()()()()() (先令再令,……)x y f y x ==?==-000()

(),满足,证明是偶函数。2x R f x f xy f x f y f x ∈=+()()()()() [](先令·x y t f t t f t t ==-?--=()()() ∴f t f t f t f t ()()()()-+-=+ ∴……)f t f t ()()-=

()[]

()证明单调性:……32212f x f x x x ()=-+= 22.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了吗?

(二次函数法(配方法),反函数法,换元法,均值定理法,判别式法,利用函数单调性法,导数法等。) 如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23134y x x =-+- ()224

3

y x x =

-+ (),3323

2

x y x x >=-

[]()()设,,449302

y x x x =++-=∈cos θθπ

(),,549

01y x x

x =+

∈(] 23. 你记得弧度的定义吗?能写出圆心角为α,半径为R 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扇l l ==

=ααR S R R 121

2

2

24. 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sin cos tan ααα===MP OM AT ,,

y

T

A x

α B S

O M P

如:若,则,,的大小顺序是-

<<π

θθθθ8

0sin cos tan

又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y x =--?? ???122cos π (∵)122120--?? ??

?=-≥cos sin πx x

∴,如图:sin x ≤

2

2

()∴,25424

012k x k k Z y ππππ

-

≤≤+∈≤≤+ 25. 你能迅速画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吗?并由图象写出单调区间、对称点、对称轴吗?

sin cos x x ≤≤11,

y

x

O

-π2 π2

π y tgx =

对称点为,,k

k Z π20?? ?

?

?∈ ()y x k k k Z =-

+??

?

?

?

?∈sin 的增区间为,2222ππππ ()减区间为,22232k k k Z ππππ++??????∈

()()图象的对称点为,,对称轴为k x k k Z πππ

02

=+∈ []

()y x k k k Z =+∈cos 的增区间为,22πππ []

()减区间为,222k k k Z ππππ++∈

()图象的对称点为,,对称轴为k x k k Z πππ+?? ???=∈2

0 y x k k k Z =-+?? ?

?

?∈tan 的增区间为,ππππ22

()()[]

26. y =Asin x +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熟记。或ω?ω?y A x =+cos ()振幅,周期12||||

A T =πω ()若,则为对称轴。f x A x x 00=±=

()()若,则,为对称点,反之也对。f x x 0000=

()五点作图:令依次为,,,,,求出与,依点202322ω?ππππx x y +(x ,y )作

图象。

()根据图象求解析式。(求、、值)3A ω?

如图列出ω?ω?π()()x x 1202+=+=???

?

?

解条件组求、值ω?

()?正切型函数,y A x T =+=

tan ||

ω?π

ω 27. 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如:,,,求值。cos x x x +??

???=-

∈?

?

????πππ62232 (∵,∴,∴,∴)ππππππππ<<

<+<+==x x x x 32766536541312

28. 在解含有正、余弦函数的问题时,你注意(到)运用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如:函数的值域是

y x x =+sin sin||

[][]

(时,,,时,,∴,)x ≥=∈-<=∈-02220022y x x y y sin 29.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了吗? (平移变换、伸缩变换) 平移公式:

()点(,),平移至(,),则1P x y a h k P x y x x h y y k

→=?→?????=+=+??

?()''''' ()曲线,沿向量,平移后的方程为,200f x y a h k f x h y k ()()()==--=→

如:函数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才能得到的y x y x =-?? ??

?-=2241sin sin π图象? (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

y x y x =-

??

???-?→?????????=?? ???-?????

?-22412212412sin sin ππ

=-?? ???-?→??????=-?→??????=24

142121sin sin sin x y x y x ππ

左平移个单位

上平移个单位 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

)1

2?→?????????

=y x sin 30. 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诱导公式了吗?

如:··14

2222=+=-===sin cos sec tan tan cot cos sec tan

ααααααααπ

===sin

cos π

2

0……称为的代换。1 “·”化为的三角函数——“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k παα2±“奇”、“偶”

指k 取奇、偶数。

()如:cos tan sin 94

7621πππ+-?? ???+=

又如:函数,则的值为

y y =++sin tan cos cot αα

αα

A. 正值或负值

B. 负值

C. 非负值

D. 正值

()()(,∵)y =+

+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α

αααα

ααααα221100

31. 熟练掌握两角和、差、倍、降幂公式及其逆向应用了吗?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αβαβαβαβ

ααα±=±=?→??

?=令22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

ααα±==?→???=-μ令222

()tan tan tan tan tan αβαβαβ

±=

±1μ· =-=-?211222

cos sin αα

tan tan tan

2212αα

α

=

-

cos cos sin cos 22

122

122

αα

αα=

+=

-

()a b a b b a

sin cos sin tan ααα??+=

++=

22,

sin cos sin αααπ+=

+

??

??

?24 sin cos sin αααπ+

=+?

? ??

?323

应用以上公式对三角函数式化简。(化简要求: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中不含三角函数,能求值,尽可能求值。) 具体方法:

()()角的变换:如, (1222)

βαβααβαβαβ=+-+=-?? ???--?? ???

(2)名的变换:化弦或化切 (3)次数的变换:升、降幂公式

(4)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注意运用代数运算。

()()如:已知,,求的值。sin cos cos tan tan ααααββα1212

3

2-=-=--

(由已知得:,∴sin cos sin cos sin tan ααα

ααα2211

22

=== ()又tan βα-=

2

3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βαβααβααβαα-=--=--+-=

-+=21231212312

18

32. 正、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如何实现边、角转化,而解斜三角形?

余弦定理:a b c bc A A b c a bc

2

2

2

222

22=+-?=+-cos cos

(应用: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

正弦定理:a A b B c C R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2222

S a b C ?=

1

2

·sin ∵,∴A B C A B C ++=+=-ππ ()∴,sin sin sin

cos A B C A B C

+=+=22

如中,?ABC A B

C 22

212

sin cos ++= ()求角;1C

()若,求的值。22

222

2

2

a b c A B =+-cos cos ()(()由已知式得:112112-++-=cos cos A B C 又,∴A B C C C +=-+-=π2102

cos cos

∴或(舍)cos cos C C =

=-1

2

1 又,∴03

<<=C C ππ

()由正弦定理及得:212

222

a b c =+

22334

2

2

2

2

sin sin sin sin A B C -===π 121234

--+=cos cos A B ∴)cos cos 2234

A B -=-

33.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时要注意角的范围。

[]反正弦:,,,arcsin x x ∈-?????

?∈-ππ

2211

[][]

反余弦:,,,arccosx x ∈∈-011π ()反正切:,,arctan x x R ∈-?? ??

?∈ππ22 34.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

100a b c ac bc c ac bc

>>?>

(),2a b c d a c b d >>?+>+ (),300a b c d ac bd >>>>?> (),4011011a b a b a b a b

>>?

<< (),50a b a b a b n n

n n

>>?>>

()(),或60||||x a a a x a x a x a x a <>?-<<>?<->

如:若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11

0a b

<<

A a b

B ab b ..2

2

2<<

C a b a b

D a b b

a

.||||||.

+>++>2 答案:C

35. 利用均值不等式:

()

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 222

222+≥∈+≥≤+?? ??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 意到“,”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或和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 b ∈++()()值?(一正、

二定、三相等) 注意如下结论:

()

a b a b ab ab

a b

a b R 22222+≥+≥≥+∈+,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a b =

()

a b c ab bc ca a b R 222

++≥++∈,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a b c == a b m n >>>>000,,,则

b a b m a m a n b n a b

<++<<++<1 如:若,的最大值为x x x

>--0234

(设y x x =-+

??

?

?

?≤-=-2342212243 当且仅当,又,∴时,)340233

243x x x x y =

>==-max 又如:,则的最小值为x y x y +=+2124

(∵,∴最小值为)22222222221x y x y +≥=+ 3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 如:证明…1121312222++++

()( (112131111212311222)

+

+++<+?+?++-n n n

=+-

+-++--=-<11121213111

21

2……)

n n

n

()370.()()

解分式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f x g x a a >≠

(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x 的系数变为1,穿轴法解得结果。) 38. 用“穿轴法”解高次不等式——“奇穿,偶切”,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

()()()如:x x x +--<11202

3

39. 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 如:对数或指数的底分或讨论a a ><<101 40. 对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解?

(找零点,分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例如:解不等式||x x --+<311

(解集为)x x |>???

???12

41.||||||||||会用不等式证明较简单的不等问题a b a b a b -≤±≤+ 如:设,实数满足f x x x a x a ()||=-+-<2131 求证:f x f a a ()()(||)-<+21

证明:|()()||()()|f x f a x x a a -=-+--+2

2

1313

=-+--<=-+-<+-≤++|()()|(||)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11111

Θ

又,∴||||||||||x a x a x a -≤-<<+11 ()∴f x f a a a ()()||||-<+=+2221 (按不等号方向放缩)

42.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常用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或“△”问题) 如:恒成立的最小值a f x a f x ?>()()恒成立的最大值 a f x a f x >?>()()能成立的最小值

例如:对于一切实数,若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x x x a a -++>32

(设,它表示数轴上到两定点和距离之和u x x =-++-3223 ()u a a min =--=><32555,∴,即

()()或者:,∴)x x x x a -++≥--+=<323255 43.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 定义:为常数,a a d d a a n d n n n +-==+-111() 等差中项:,,成等差数列x A y A x y ?=+2

()()前项和n S a a n na

n n d n n =

+=+

-112

12

{}性质:是等差数列a n

()若,则;1m n p q a a a a m n p q +=++=+ {}{}{}()数列,,仍为等差数列;2212a a ka b n n n -+ S S S S S n n n n n ,,……仍为等差数列;232--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3a d a a d -+

()若,是等差数列,为前项和,则

;421

21

a b S T n a b S T n n n n m m m m =-- {}()为等差数列(,为常数,是关于的常数项为52a S an bn a b n n n ?=+0的二次函数)

{}S S an bn a n n n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或者求出中的正、负分界=+2项,即:

当,,解不等式组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值。a d a a S n n n n 11

000

0><≥≤???+

当,,由可得达到最小值时的值。a d a a S n n n n 11000

0<>≤≥??

?+ {}如:等差数列,,,,则a S a a a S n n n n n n =++===--1831123

(由,∴a a a a a n n n n n ++=?==----12113331 ()又·,∴S a a a

a 3132

22

33113

=

+===

()()∴·S a a n a a n n

n n n =

+=+=+?? ???=-121221312

18 ∴=n 27)

44.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为常数,),a a q q q a a q n n

n n +-=≠=1

110 等比中项:、、成等比数列,或x G y G xy G xy ?==±2

()

前项和:(要注意)n S na q a q q q n

n ==--≠????

?

111111()

()! {}性质:是等比数列a n

()若,则··1m n p q a a a a m n p q +=+= (),,……仍为等比数列2232S S S S S n n n n n --

高考数学考点分析与2013届高三复习建议

2012年安徽省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2013届高三复习建议一.近四年安徽高考考点分布(理科)

二.2012年安徽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2年高考安徽数学卷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难”、“常规”、“平稳”。应该说,今年的安徽卷是在前三年新课标自主命题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标理念,体现人文关怀的一套试题,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在高考中一样能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这样的成就感无疑成就他们心头的希望之火。我认为今年的这种命题理念是安徽高考命题发展的必然,也是在新一轮命题周期中的良好开端,进而坚持改革,坚持安徽特色,坚持深化素质教育。 课标高考安徽卷坚持的命题指导思想就是“稳定中逐步创新,不断深化新课标理念”,命题时强调依据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对于主干知识重点考查,不刻意追求覆盖,这些无疑是很好的。因为这实现了命题者、考生、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容易实现双向沟通,也是稳定得以实现的前提。我们看到2012年的安徽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从题目上看,没有在客观题部分设置难度很大的试题,让考生以较平稳的心态进入到主观题的答题中去,同时在主观题部分,基本都是低起点,宽入口,设置多问,阶梯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解答题中获得相应的分数,变一到两题把关为多题多问把关,即使最后一题的第一问多数学生还是可以拿下的。试卷整体难度比去年降低不少。 下面就今年年安徽高考数学主干知识考查题型略加分析: 1、三角函数:文理都设置了一大一小两题,重点考察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图像性质、解三角形等常规问题,理科第15题为多选题,结合余弦定理、均值不等式等知识点,难度很大。这已经是安徽省小题把关、小题创新的一大特色,正方体、四面体、概率、直线方程、函数、数列都可以入题,考查知识点全面、辩证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要求都很高,稍有不慎就会整题丢分,这一直是学生一大薄弱环节。 15(理)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为,,a b c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 ①若2 ab c >;则3 C π < ②若2a b c +>;则3 C π < ③若3 33a b c +=;则2 C π < ④若()2a b c ab +<;则2 C π > ⑤若2 2222()2a b c a b +<;则3 C π > 【解析】正确的是①②③ ①2222 21cos 2223 a b c ab ab ab c C C ab ab π +-->?= >=?<

(典型题)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知识点总结-统计与统计案例

统计和统计案例 1.该部分常考内容:样本数字特征的计算、各种统计图表、线性回归方程、独立性检验等;有时也会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如概率和统计交汇等. 2.从考查形式上来看,大部分为选择题、填空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时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也会出现解答题,都属于中低档题. 1. 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特点为从总体中逐个抽取,适用范围:总体中的个体较少. (2)系统抽样特点是将总体均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中抽取,适用范围: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 (3)分层抽样特点是将总体分成几层,分层进行抽取,适用范围: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2. 常用的统计图表 (1)频率分布直方图 ①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 频率 组距 =频率; ②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 ③小长方形的高=频率组距,所有小长方形的高的和为1 组距. (2)茎叶图 在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 3.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数字特征 样本数据 频率分布直方图 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取最高的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 中位数 将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 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把频率分布直方图划分左右两个面积相等的分界线和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平均数 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2)方差:s 2=n [(x 1-x )2+(x 2-x )2+…+(x n -x )2 ]. 标准差:

s = 1n [ x 1-x 2 +x 2-x 2 +…+x n -x 2 ]. 4. 变量的相关性和最小二乘法 (1)相关关系的概念、正相关和负相关、相关系数. (2)最小二乘法:对于给定的一组样本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通过求Q = i =1 n (y i -a -bx i )2 最小时,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 ^ =b ^ x +a ^ 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5. 独立性检验 对于取值分别是{x 1,x 2}和{y 1,y 2}的分类变量X 和Y ,其样本频数列联表是: y 1 y 2 总计 x 1 a b a +b x 2 c d c +d 总计 a +c b +d n 则K 2 = n ad -bc 2a +b c + d a +c b +d (其中n =a +b +c +d 为样本容量). 考点一 抽样方法 例1 (2012·山东)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960人中抽取32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2,…,960,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9.抽到的32人中,编号落入区间[1,450]的人做问卷A ,编号落入区间[451,750]的人做问卷B ,其余的人做问卷C .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B 的人数为 ( ) A .7 B .9 C .10 D .15 答案 C 分析 由系统抽样的特点知:抽取号码的间隔为 960 32 =30,抽取的号码依次为9,39,69,…,939.落入区间[451,750]的有459,489,…,729,这些数构成首项为459,公差为30的等差数列,设有n 项,显然有729=459+(n -1)×30,解得n =10.所以做问卷B 的有10人. 在系统抽样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段间隔,需要抽取几个个体,样本就需要分 成几个组,则分段间隔即为N n (N 为样本容量),首先确定在第一组中抽取的个体的号码数,再从后面的每组中按规则抽取每个个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各种抽样

2019高考数学考点突破——选考系列参数方程学案

参数方程 【考点梳理】 1.曲线的参数方程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都是某个变数t 的函数 ? ?? ?? x =f t ,y =g t 并且对于t 的每一个允许值,由这个方程组所确定的点M (x ,y )都在这条曲 线上,那么这个方程组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变数x ,y 的变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通过消去参数从参数方程得到普通方程,如果知道变数x ,y 中的一个与参数t 的关系,例 如x =f (t ),把它代入普通方程,求出另一个变数与参数的关系y =g (t ),那么? ?? ?? x =f t ,y =g t 就是曲线的参数方程.在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中,必须使x ,y 的取值范围保持一致. 3.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 点的轨迹 普通方程 参数方程 直线 y -y 0=tan α(x -x 0) ? ?? ?? x =x 0+t cos α, y =y 0+t sin α(t 为参数) 圆 x 2+y 2=r 2 ? ?? ?? x =r cos θ,y =r sin θ(θ为参数) 椭圆 x 2a 2+y 2 b 2 =1(a >b >0) ? ?? ?? x =a cos φ,y =b sin φ(φ为参数) 考点一、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例1】已知曲线C 1:?????x =-4+cos t ,y =3+sin t (t 为参数),C 2:? ????x =8cos θ,y =3sin θ(θ为参数). (1)化C 1,C 2的方程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曲线; (2)若C 1上的点P 对应的参数为t =π 2 ,Q 为C 2上的动点,求PQ 的中点M 到直线C 3:

高考文科数学二轮复习必考点统计与概率十六

考点过关检测(十六) 1.(2019·东北三省联考)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已形成了全民自觉参与,造福百姓的良性循环.据此,某网站推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的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仍是百姓最为关心的热点,参与调查者中关注此问题的约占80%.现从参与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人群中随机选出200人,并将这200人按年龄分组:第1组[15,25),第2组[25,35),第3组[35,45),第4组[45,55),第5组[55,65],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1)求a的值; (2)求这200人年龄的平均数( 同一组数据用该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和中位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现在要从年龄较小的第1,2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再从这5人中随机抽取3人进行问卷调查,求第2组恰好抽到2人的概率. 解:(1)由10×(0.010+0.015+a+0.030+0.010)=1,得a=0.035. (2)平均数为20×0.1+30×0.15+40×0.35+50×0.3+60×0.1=41.5(岁); 设中位数为x,则10×0.010+10×0.015+(x-35)×0.035=0.5, 解得x≈42.1. (3)200人中第1,2组的人数分别为20,30,从第1,2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人,则第1,2组抽取的人数分别为2,3,分别记为a1,a2,b1,b2,b3. 从5人中随机抽取3人,有(a1,a2,b1),(a1,a2,b2),(a1,a2,b3),(a1,b1,b2),(a1,b1,b3),(a1,b2,b3),(a2,b1,b2),(a2,b1,b3),(a2,b2,b3),(b1,b2,b3),共10个基本事件, 其中第2组恰好抽到2人,包含(a1,b1,b2),(a1,b1,b3),(a1,b2,b3),(a2,b1,b2),(a2,b1,b3),(a2,b2,b3),共6个基本事件.

2019高考数学考点突破——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学案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考点梳理】 1.空间向量的有关概念 名称 定义 空间向量 在空间中,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相等向量 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 相反向量 方向相反且模相等的向量 共线向量 (或平行向量) 表示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的向量 共面向量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 ,b 不共线,那么向量p 与向量a ,b 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 ),使p =x a +y b .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x a +y b +z c ,其中,{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 ①两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 =b ,则∠AO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记作〈a ,b 〉,其范围是[0,π],若〈a ,b 〉=π 2 ,则称a 与b 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②非零向量a ,b 的数量积a·b =|a ||b |cos 〈a ,b 〉.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①结合律:(λa )·b =λ(a·b ); ②交换律:a·b =b·a ; ③分配律:a·(b +c )=a·b +a·c . 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 向量表示 坐标表示 数量积 a·b a 1 b 1+a 2b 2+a 3b 3 共线 a =λb (b ≠0,λ∈R ) a 1=λb 1,a 2=λb 2,a 3=λb 3 垂直 a·b =0(a ≠0,b ≠0) a 1 b 1+a 2b 2+a 3b 3=0 模 |a | a 21+a 22+a 2 3 夹角 〈a ,b 〉(a ≠0,b ≠0) cos 〈a ,b 〉= a 1 b 1+a 2b 2+a 3b 3 a 21+a 22+a 23· b 21+b 22+b 2 3 考点一、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例1】如图所示,在空间几何体ABCD -A 1B 1C 1D 1中,各面为平行四边形,设AA 1→=a ,AB → =b ,AD → =c ,M ,N ,P 分别是AA 1,BC ,C 1D 1的中点,试用a ,b ,c 表示以下各向量: (1)AP →;(2)MP →+NC 1→. [解析] (1)因为P 是C 1D 1的中点,所以AP →=AA 1→+A 1D 1→+D 1P →=a +AD →+12D 1C 1→ =a +c +12AB →=a +c +1 2 b . (2)因为M 是AA 1的中点,所以MP →=MA →+AP → =12 A 1A →+AP → =-12a +? ? ???a +c +12b =12a +12b +c . 又NC 1→=NC →+CC 1→=12BC →+AA 1→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及分值分布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及分值分布 1.集合与简易逻辑。分值在5~10分左右(一道或两道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是抽象思维能力,主要考查集合与集合的运算关系,将加强对集合的计算与化简的考查,并有可能从有限集合向无限集合发展。简易逻辑多为考查“充分与必要条件”及命题真伪的判别。 2.函数与导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它把中学数学的各个分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数学全部内容的主线。在高考中,至少三个小题一个大题,分值在30分左右。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生成性函数为载体结合图象的变换(平移、伸缩、对称变换)、四性问题(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反函数问题常常是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函数与导数的结合是高考的热点题型,文科以三次(或四次)函数为命题载体,理科以生成性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及分式函数)为命题载体,以切线问题、极值最值问题、单调性问题、恒成立问题为设置条件,与不等式、数列综合成题,是解答题试题的主要特点。 3.不等式;一般不会单独命题,会在其他题型中“隐蔽”出现,分值一般在10左右。不等式作为一种工具广泛地应用在涉及函数、数列、解几等知识的考查中,不等式重点考五种题型:解不等式(组);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综合性问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及均值不等式。解答题会与其它知识的交汇中考查,如含参量不等式的解法(确定取值范围)、数列通项或前n项和的有界性证明、由函数的导数确定最值型的不等式证明等。 4.数列: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所以在历年的高考解答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题量一般是一个小题一个大题,有时还有一个与其它知识的综合题。分值在20分左右,文科以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为主;理科以应用Sn或an之间的递推关系求通项、求和、证明有关性质为主。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是深刻认识函数与数列的工具,三者综合的求解题与求证题是对

高考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汇编

高中数学之概率与统计 求等可能性事件、互斥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解此类题目常应用以下知识: (1)等可能性事件(古典概型)的概率:P(A)=)()(I card A card =n m ; 等可能事件概率的计算步骤: 计算一次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n ; 设所求事件A ,并计算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 依公式 ()m P A n = 求值; 答,即给问题一个明确的答复. (2)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对立事件的概率:P(A)+P(A )=P(A +A )=1.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P(A ·B)=P(A)·P(B); 特例: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Pn(k)=k n k k n p p C --)1(.其中P 为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 概率,此式为二项式[(1-P)+P]n 展开的第k+1项. (4)解决概率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一个结合”: 求概率的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事件性质??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即所给的问题归结为四类事件中的某一种.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 ?和事件积事件 即是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分别运用相加或相乘事件. 第三步,运用公式()()()()()()()()(1) k k n k n n m P A n P A B P A P B P A B P A P B P k C p p -? =???+=+? ??=??=-??等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n 次独立重复试验:求解 第四步,答,即给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例1. 在五个数字12345,,,,中,。 例2. 若随机取出三个数字,则剩下两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是 (结果用数值表示). [解答过程]0.3提示:13 35C 33. 54C 10 2P ===?

高考数学重点全归纳

高考数学重点全归纳 立体几何 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常出现在解答题第一小问,特别注意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求解与体积相关的问题,注重体积之间的转化,常用等体积法、割补法:空间角的考查,主要要求学生会用法向量和相关夹角公式进行计算。 数列 高考中有關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常把数列知识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考查。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数列求和是数列知识的综合体现。常见的求和方法有公式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裂项相消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角函数 易错点梳理:(1)没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而造成增、漏解现象。(2)对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如图象、对称轴、对称中心易遗忘或没有深刻理解其意义。(3)在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中,将周期变换和相位变换搞混淆。 综合运用:(1)解三角形的问题通常会与向量结合,并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换。(2)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突出数形结合思想。 概率统计 利用统计思想研究问题,一般过程是通过采取样本、建立统计模型、分析统计数据、作出合理判断,形成尽可能准确的结论。 概率思想是通过对随机现象的观察研究发现必然,去研究隐藏在随机现象背后的统计规律,进而理解随机现象。 高考的考查重点是利用统计与概率思想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考点一:概率、决策建议:考点二:二项分布;考点三:超几何分布;考点四:正态分布:考点五:统计图表;考点六:线性回归方程;考点七:独立性检验。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的灵魂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综合性强,运算量大,题目灵活多变。 综合运用:遇到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时候,常常会联立得到方程组,进而利用韦达定理求解。(1)定值、定点问题,先用变量表示所需证明的不变量,然后通过已知条件,消去变量,得到定值、定点。(2)最值与范围,选好合适变量(比如:斜率、点),建立目标函数和不等式求最值、范围。代数法常见有二次配方、基本不等式、导数等。

2019高考数学考点突破——导数及其应用与定积分: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Word版含解析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考点梳理】 函数的导数与单调性的关系 函数y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则 (1)若f ′(x )>0,则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 (2)若f ′(x )<0,则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 (3)若f ′(x )=0,则f (x )在这个区间内是常数函数. 【考点突破】 考点一、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例1】已知函数已知函数f (x )=ln x +a (1-x ),讨论f (x )的单调性. [解析] f (x )的定义域为(0,+∞),f ′(x )=1x -a . 若a ≤0,则f ′(x )>0恒成立, 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增. 若a >0,则当x ∈??? ?0,1a 时,f ′(x )>0; x ∈??? ?1a ,+∞时,f ′(x )<0, 所以f (x )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 ?? ??1a ,+∞上单调递减. 【类题通法】 用导数判断或证明函数f (x )在(a ,b )内的单调性的步骤 (1)一求.求f ′(x ); (2)二定.确认f ′(x )在(a ,b )内的符号; (3)三结论.作出结论:f ′(x )>0时为增函数;f ′(x )<0时为减函数. 【对点训练】 已知函数f (x )=x 3+ax 2+b (a ,b ∈R),试讨论f (x )的单调性. [解析] f ′(x )=3x 2 +2ax ,令f ′(x )=0, 解得x 1=0,x 2=-2a 3 . 当a =0时,因为f ′(x )=3x 2≥0,所以函数f (x ) 在(-∞,+∞)上单调递增; 当a >0时,x ∈? ????-∞,-2a 3∪(0,+∞)时,f ′(x )>0,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及分值分布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及分值 分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考数学考点解析1.集合与简易逻辑: 10-18分 主要章节:必修1第一章《集合》、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选修1-1(文)2-1(理)《常用逻辑用语》 考查的重点是抽象思维能力,主要考查集合与集合的运算关系,将加强对集合的计算与化简的考查,并有可能从有限集合向无限集合发展。简易逻辑多为考查“充分与必要条件”及命题真伪的判别。 2.函数与导数: 30分+ 主要章节: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第四章《园与方程》 选修1-1(文)2-1(理)《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 选修4-4《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它把中学数学的各个分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学数学全部内容的主线。以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复合函数为载体,结合图象的变换(平移、伸缩、对称变换)、四性问题(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反函数生成考题,作为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向抽象函数发展的趋势。函数与导数的结合的解答题,以切线、极值、最值问题、单调性问题、恒成立问题为设置条件,结合不等式、数列综合成题,也是解答题拉分关键。

3.不等式:5-12分 主要章节: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选修4-5全书 一般不会单独命题,会在其他题型中“隐蔽”出现,不等式作为一种工具广泛地应用在涉及函数、数列、解几等知识的考查中,不等式重点考五种题型:解不等式(组);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不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综合性问题。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及均值不等式。解答题会与其它知识的交汇中考查,如含参量不等式的解法(确定取值范围)、数列通项或前n项和的有界性证明、由函数的导数确定最值型的不等式证明等。 4.数列:20-28分 主要章节:必修5第二章《数列》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重要衔接点,所以在历年的高考解答题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题量一般是一个小题一个大题,另外一个与其它知识的综合题。文科以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为主;理科以应用Sn或an之间的递推关系求通项、求和、证明有关性质为主。证明题以考“错位相减法”比较多。 5.三角函数: 18-25分 主要章节: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

高考数学高频考点汇总

高考数学:7大必考专题+62个高频考点+4大 抢分技巧! 都说“二轮看水平”,二轮复习又被称为“黄金周期”,如果二轮复习利用的好,高考大概率能够打一场翻身仗。首先,复习时,我们应对高考进行深入研究: 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理解是否深透,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 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明确“考什么”,突出重点 冲刺阶段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以下列举高考数学的7大必考专题&62个高频考点&4大抢分技巧,供参考。 01 7大必考专题

专题1:函数与不等式,以函数为主线,不等式和函数综合题型是考点 函数的性质:着重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这些性质通常会综合起来一起考察,并且有时会考察具体函数的这些性质,有时会考察抽象函数的这些性质。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是贯穿中学阶段的一大函数,初中阶段主要对它的一些基础性质进行了了解,高中阶段更多的是将它与导数进行衔接,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x轴的交点位置,进而讨论与定义域在x轴上的摆放顺序,这样可以判断导数的正负,最终达到求出单调区间的目的,求出极值及最值。 不等式:这一类问题常常出现在恒成立,或存在性问题中,其实质是求函数的最值。当然关于不等式的解法,均值不等式,这些不等式的基础知识点需掌握,还有一类较难的综合性问题为不等式与数列的结合问题,掌握几种不等式的放缩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专题2:数列 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载体,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关系,求通项公式的几种常用方法,求前n项和的几种常用方法,这些知识点需要掌握。

2019高考数学考点突破——函数的应用函数的图象学案

函数的图象 【考点梳理】 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的图象 方法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2)化简函数的解析式; (3)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最值等); (4)描点连线. 2.利用图象变换法作函数的图象 (1)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 ①y =f (x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y =-f (x )的图象; ②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y =f (-x )的图象; ③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y =-f (-x )的图象; ④y =a x (a >0且a ≠1)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y =log a x (a >0且a ≠1)的图象. (3)伸缩变换 ①y =f (x )的图象 y =f (ax )的图象; ②y =f (x )的图象 ―――――――――――――――――――――→a >1,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 0<a <1,纵坐标缩短为原来的a ,横坐标不变y =af (x )的图象. (4)翻转变换 ①y =f (x )的图象―――――――――――→x 轴下方部分翻折到上方 x 轴及上方部分不变y =|f (x )|的图象;

②y =f (x )的图象―――――――――――――→y 轴右侧部分翻折到左侧 原y 轴左侧部分去掉,右侧不变y =f (|x |)的图象. 【考点突破】 考点一、作函数的图象 【例1】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 =|lg(x -1)|;(2)y =2x +1 -1; (3)y =x 2-|x |-2. [解析] (1)首先作出y =lg x 的图象C 1,然后将C 1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y =lg(x -1)的图象C 2,再把C 2在x 轴下方的图象作关于x 轴对称的图象,即为所求图象C 3:y =|lg(x -1)|.如图①所示(实线部分). (2)y =2 x +1 -1的图象可由y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y =2 x +1 的图象,再向下 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如图②所示. (3)y =x 2 -|x |-2=? ???? x 2 -x -2x ≥0,x 2 +x -2x <0, 其图象如图③所示. 【类题通法】 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当函数表达式(或变形后的表达式)是熟悉的基本函数时,就可根据这些函数的特征直接作出; (2)图象变换法.若函数图象可由某个基本函数的图象经过平移、翻折、对称得到,可利用图象变换作出. 【对点训练】 分别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1)y =|log 2(x +1)|;(2)y =|x -1|,x ∈R ;(3)y =2x -1 x -1 . [解析] (1)将函数y =log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将x 轴下方的部分沿x 轴翻折上去,即可得到函数y =|log 2(x +1)|的图象,如图①. (2)可先作出y =x -1的图象,将x 轴下方的图象沿x 轴翻折到x 轴上方,x 轴上方的图象保持不变可得y =|x -1|的图象.如图②中实线部分所示. (3)∵y =2+ 1x -1,故函数图象可由y =1 x 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2020年最新最新高考全国I卷数学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数学试题很好的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对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整体保持稳定 1.所考查的题型是近几年高考考过的、学生平时见过的类型,没有学生感觉很不熟系的题目。例如2019年的维纳斯身高估算,学生上手比较容易;如理科第5题与2015年全国I卷19题第一问类型基本一致,通过散点图判断变量间的关系类型;理科压轴题第12题与2012年浙江第9题类似。 2.回归原来的数学高考模式,没有在概率统计题上进行再创新,各种题型的顺序与2017年及之前的高考题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像2018、2019年那样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 二、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1.试题难度分布明显,考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道题的难度,能不能很好的完成试卷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 2.加强了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17、18、19题运算量都比以前略大,第20题解析几何运算能力要求比往年高,但是像19题可以通过分析避免复杂的讨论,所以也不是单纯地考查运算能力,还要求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压轴题重视能力考查。如理科第12题不仅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如理科第21题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与整合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文科、理科第3题以世界建筑奇迹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机结合。

河南高考数学考点分析

2014年河南高考数学考点分析 数学高考试题的命制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在能力要求上,着重对考生的五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两种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进行考查。试题基本保持大稳定小创新。 下面针对近6年课改区试题按模块进行分析: 模块一不等式(不含选考) 2008年 6. 不等式(恒成立) 2009年 6.线性规划(目标函数为线性); 2010年 8.解不等式 2011年 13.线性规划(线性区域为四边形内部,目标函数为线性) 2012年14.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目标函数为线性); 2013年 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1分段函数恒成立求参数范围 该部分很少考查纯粹的题目,一般会和其他知识结合考查。单纯考查一般较简单,主要考查不等式性质、解法等和线性规划,最值。学生易忽视不等式性质,线性规划试题很常规,不易过难训练. 模块二函数与导数 2008年 10.定积分21.导数(切线,对称) 2009年12.由指数函数和两个一次函数构成的最小值函数的最值(作图解决); 21.导数(涉及指数和积的导数,求单调区间,证明不等式) 2010年 3.一次分式函数的导数;8.函数(偶函数、不等式);11.分段函数(考查图像);21.指数函数导数(求单调求单调、参数范围) 2011年 2.函数性质判断(奇偶性、单调性);9.求积分;12.函数性质的运用(反比例函数与三角函数的交点问题);21函数解析式为包含对数的分式(根据某点处切线方程求参数,根据不等式求参数) 2012年10.函数图象及性质(涉及对数);12.函数综合(涉及指数和对数);21.导数综合(涉求单调求单调及指数) 2013年 16函数求最值,21函数求解析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 大题一般考查导数有关的综合问题,注意把导数与不等式证明联系起来,导数题目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函数类型涉及有对数型、指数型、三次函数、分式函数。三个二次间的关系,分段函数,三角函数型的要引起重视.学生易在起步求导出错.求导与求定积分要分清。 模块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2008年 1. 三角函数(周期)3. 三角形(余弦定理)7. 三角求值13. 向量(坐标运算) 2009年 9.根据向量关系式判断点在三角形中的位置); 14. 三角(知图像求表达式);17.三角(正余弦定理进行实际测量的步骤) 2010年 4.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9.三角(涉及二倍角的化简求值);16.解三角形(三角形面积,三角变换) 2011年 5.三角化简求值(二倍角、基本关系式);10.求向量夹角的范围;11.三角函数化简及性质研究;2012年9.三角函数的性质;13.向量运算;17.解三角 2013年 13.向量数量积运算17解三角形 小题一般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利用诱导公式与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求值化简、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与运算.大题主要以正、余弦定理为知识框架,以三角形为依托进行考查(注意在实

上海卷数学高考知识点分布统计表及试题分析

近6年上海高考试题知识点分类表(2006年~2011年)

2009年的高考命题以笔者所见,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重点以2009年的理科试题为例进行分析):

(1)考察的内容日趋全面,如在“二期课改”后新增加的矩阵、行列式(理科填空题第3题)、算法(理科填空题第4题)、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理科填空题第7题)、概率的计算(选择题第16题)、统计(选择题第17题)、平面向量(解答题第21题)、空间向量(解答题第20题),以上在“二期课改”中新增知识板块和知识点都有所考察到,考察的分数多达30分以上。 在文科的试题中也涉及到线性规划(填空题第7题)、概率与统计(填空题第11题和选择题第18题)、三视图(选择题第16题),除了几个主要板块(函数、数列、立体和解析几何)以外的知识也达到了30分左右。在分值的分布上,2009年的选择题进一步增加到14题,仍保持每题4分,选择题的题量保持不变,解答题减少一题。对新增的向量的和行列式的知识,更强调了向量和行列式作为解题的工具进行使用,如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解答题第21题)和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解答题第19题),这体现了把数学方法作为工具使用的特点,在立体几何中空间向量的使用也淡化了学生思维的难度。 (2)对“双基”的考察更加重视,试题更着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解题方法的考察,对基本概念的直接考察从填空题的前8题中有很明显的考察(通常只涉及到1到2个知识点) ,对基本方法的考察也“不偏”、“不怪”,如解答题第19题重点考察了用空间向量的方法解答二面角的问题,第21题重点考察平面向量和解析几何的结合,解答题的第22题对考生对反函数的性质的了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以上习题的解答过程中,充分地渗透出对“双基”的考察力度,为帮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指引学生真正回归课本上的概念和解题方法。从解题方法上看,整张试卷没有考察到技巧性过强的方法,但对学生需要把相关知识进行关联思考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把算法与分段函数结合(填空题第4题),把向量与立体几何和平面几何的结合,把二项式定理判断余数与数列的结合(解答题第23题)等,以上知识点的考察不仅需要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准确地了解,同时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思考的能力,能灵活和准确地使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 ∨ p q p q ?p p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A→B,是否注意到A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0义域是_。 >->=+- f x a b b a F(x f x f x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 ())()() [] - a a (答:,)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2019高考数学考点突破——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Word版含解析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考点梳理】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数量|a ||b |cos θ叫做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2)几何意义: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 |cos θ的乘积.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交换律:a ·b =b ·a ; (2)数乘结合律:(λa )·b =λ(a ·b )=a ·(λb ); (3)分配律:a ·(b +c )=a ·b +a ·c . 3.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坐标表示 设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θ=〈a ,b 〉. 考点一、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例1】(1)已知△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到点F ,使得DE =2EF ,则AF →·BC → 的值为( ) A .-58 B .18 C .14 D .118 (2)已知点P 在圆x 2 +y 2 =1上,点A 的坐标为(-2,0),O 为原点,则AO →·AP →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1)B (2) 6 [解析](1)如图所示,AF →=AD →+DF →. 又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且DE =2EF ,所以AD →=12AB →,DF →=12AC →+14AC →=34AC → , 所以AF →=12AB →+34AC → . 又BC →=AC →-AB → , 则AF →·BC →=? ????12AB →+34AC →·(AC →-AB →) =12AB →·AC →-12AB →2+34AC →2-34AC →·AB → =34AC →2-12AB →2-14 AC →·AB →. 又|AB →|=|AC → |=1,∠BAC =60°, 故AF →·BC →=34-12-14×1×1×12=1 8.故选B. (2)设P (cos α,sin α), ∴AP → =(cos α+2,sin α), ∴AO →·AP → =(2,0)·(cos α+2,sin α)=2cos α+4≤6, 当且仅当cos α=1时取等号. 【类题通法】 1.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有三种方法:利用定义;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利用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2.解决涉及几何图形的向量数量积运算问题时,可先利用向量的加减运算或数量积的运算律化简再运算.但一定要注意向量的夹角与已知平面角的关系是相等还是互补. 【对点训练】 1.线段AD ,BE 分别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在边BC ,AC 边上的高,则AD →·BE → =() A .-32B .32 C .-332 D .332 [答案]A [解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D →|=|BE →|=3,〈AD →,BE →〉=120°,所以AD →·BE →=|AD →||BE →|cos 〈AD → ,BE →〉=3×3×? ?? ??-12=-32,故选A.

数学高考命题发展趋势

(高中数学高考的命题发展趋势研究) 数学高考的命题趋势 改革中的试题,继承和发扬历次高考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前提下,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形成了“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的新特色,有利于大学创新人才的选拔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强化主干知识,从学科整体意义上设计试题 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全面,但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百分比,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的深度。即重点知识重点考查,如函数关系及性质,空间线、面关系,坐标方法的运用等内容的考查都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如函数内容在选择题、解答题中都做了重点考查,而且都有一定的深度,显示出重点知识在试卷中的突出位置。 对能力考核的强化离不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高中阶段仍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建构符合他们年龄特征和身心状况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数学科高考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排除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强调能力考核,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不能借口能力考核或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相反,学生是否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数学命题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前提,也是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近几年来,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感觉,而恰恰是因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存在某些欠缺,甚至有所偏废所致。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条理性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知识的整体性,是切实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标志。高考命题总是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去考虑问题,以检验考生能否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并从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有效地、灵活地解决问题。 《数学科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对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命题中很重视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目的是倡导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单纯机械记忆。 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目前,在教学中一般比较关注教科书中那些有形的有着具体文字描述的东西,即具体的知识内容(“陈述性知识”),这些具体的知识内容一般都能讲清、讲透、讲活。然而,还应当重视对教科书中那些无形的没有文字描述的东西,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思维过程,即所谓“程序性知识”的教授。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并非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涉及很多方面。显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条件、办法,等等,就需要做多种考虑。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正是这一现象在数学命题中的客观要求。事实上,阐述那些无形的东西比阐述那些有形的东西更重要,也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价值。如果过于强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过于强调对已有结论的记忆,教学前后脱节,不能将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和有机的整体,抓不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相关知识之间相互割裂,就会影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展示给学生的,只是不同观点和结论的碰撞、叠加,而没有多种思想和方法的交锋、交融,学生也就很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 (二)淡化特殊技巧,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