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课件】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3

【精品课件】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3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分数》课件

分一分(一)

生:还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师:(作疑问状)二分之一?你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吗?(生在黑板上写) 师:你能解释所写的这个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2表示把1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1表示1份。 师:你们理解他的解释吗?(PPT )那么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我们可以用三种方法表示,可以用画图的方法(一目了然),可以用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这样的数来表示。 师:那如果有10个同学平均分这个披萨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示每个同学分得的披萨?想一想,如果有100个同学平均分呢? 三、了解史实,激发兴趣 师: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把一个披萨平均分后,每份是多少。画图的方法看的清楚,但是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就不方便;文字描述写起来比较麻烦,但是意思很清楚,并且可以对数作出解释;而用数表示很方便。我们把这些数称为“分数”(板书课题),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师介绍分数的发展史,课件演示) 在古代,人们分东西时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于是,渐渐产生了分数。古埃及人曾用象形符号表示分数,把写在整数的上端,表明这是一个分数。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分数,最初用算筹表示,例如,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5份,每1份就表示成。下面的5根算筹表示什么?上面的一根呢?(5根表示平均分成5份,1根表示其中的1份) 师:不同地区不同的表示方法,你觉得如果他们相互交流起来会怎样?(相互不理解)因此,为了交流、沟通起来更方便,人们逐渐统一了分数的书写形式。 随着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就把分数表示成现在这样了。 四、认识分数,理解分数。 师:了解了分数的发展,我们正式地跟分数交个朋友吧。像刚才,我们将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1份是它的一半,如果用分数表示呢? 生:一半可以用分数2 1表示。 师:(PPT 介绍分数的写法和读法)分数中的2和1表示什么? 生:分母2表示把披萨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1份。 师:你能上来指出哪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吗?有几个二分之一? 师:看来大家都很了解21,给大家一个挑战。完成书本67页练习,涂出下面图形的2 1。 师:那么把披萨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学生板书四分之一的写法和读法。 师:这两个分数为什么分子都是1?为什么分母不同?(难点) 生:第一个是把披萨平均分成2份,第二个是把披萨平均分成4份,所以分母不同。因为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认识分数 [课题]: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76-78页《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材简析]: 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即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递进,体现层次性,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 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 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经历与他 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 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的物体用分数表示。 [设计理念]: 1.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学生经历了,有了体验,也就形成了经验。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些经验是具体的、丰富的、鲜活的、具有个体性、独特性和情境性。这些经验是学生认识的门径。 2.在教学中能智慧的运用“进”与“退”策略,能退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退到学生的已有旧知中,退到学生的思维起点上;同时也能进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进到学生的思维深处,进到学生的实际应用中。 3.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动口,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交流的过程,知识在交流中实 现增值,思维在交流中实现碰撞,情感在交流中实现交融。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在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想引入,链接旧知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龙马潭区安宁小学潘小燕 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来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本科内容主要包括教材95页的例1、例2 练习十八1.2.3.题。 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但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并且信息获取很便捷,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故目标为: (一)1、使学生体会平均分,初步认识分数,理解二分之一和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二)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1、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景,认识分数的意义。 3、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学具准备: 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纸片若干的信封若干(每人一份或同桌一份),彩色笔(以红色、蓝色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主,每人一支)。 教具准备: 55厘米×35厘米左右大小的硬纸板(贴有双面胶,用做展示学生表示1/2的图形,根据学生人数定大小,必须让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教学课件。 教法选择: 针对这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特点及学生已有分数认识的差异,我采取了以小部分学生带领所有学生一起认识分数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渐渐清晰分数的概念。而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我设置了两个形式简单却颇有新意的教学环节“互动交流,认识1/2”、“创造分数,认识分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眼、口、手等各感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有秩序、小段时间的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保证了学生整节课学习的热情。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9-91页内容,第94的第1-3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还是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让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学情分析:作为刚从二年级升上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主要有两个困难:其一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其二是要口头表达。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老师提供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涂、拆、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使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即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分数 一、填空题 1、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 ) ,6份是( )个( )( ) , 就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2 、58 这个分数中,( )是分子,( )是分母,读作 ( )。 3、一本书有21页,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 ) 4、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 ( )( ) 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 )( ) 。 5、59是5个( )( ) 37 里面有( )个( ) 1-( )10 = 610 8个 19是( )( ) 1里面有( )个 15 25 +( )<1 二、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5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3、3个1/8和8个1/3相等。 ( ) 4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 6. 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在○里填上“>”、“<”或“=”号 1、52 ○ 53 2、105 ○ 108 3、74 ○ 7 3 4、65 ○ 85 5、103 ○ 53 6、33 ○ 2 2 7、1 ○ 99 8、84 ○ 42 9、21 ○ 5 4 五.计算 (1)73+7 2=( ) ( )个71加( )个71是( )个7 1,就是 。 (2)85-8 2=( ) ( )个81减( )个81,剩( )个81,就是 。 (3)1-3 2=( ) ( )个( )减( )个31,剩( )个31,就是 。 126+ 512 = 1- 39 = 23 + 13 = 1- 38 - 28 = 1324 -1124 = 47 + 37 = 1- 12 = 19 + 29 + 39 = 68 -48 = 79 - 29 = 56 - 16 = 13 + 13 + 13 =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计划(初稿) 第一实验小学尤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对分数有一点了解,但不是很明确,也不太系统。其次,对于学生分数的基础知识“平均分”和“整体”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较好的认识。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有的困难 对“整体”的认识; 分母和分子的位置及表示的含义; 在描述时容易丢掉“平均分”和是“谁”的几分之几。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及我的设想: 学生对全新、感性的内容很感兴趣,乐意采取讨论、协作等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以上的实际情况,由学生熟悉的“平均分”入手,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揭示得到分数的第一个必要条件。问题设计时注意问题的坡度和开放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这也便于老师了解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动手操作的机会、展示的机会,这样既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难点: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五、单元评价要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 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数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数练习题 一、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二、填空。 数学认识分数练习题:1.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十二分之七写作( ) 2.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 3.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4.是( )个,( )个是。 5. 6.妈妈买了9支铅笔,给小冬5支,小立4支,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7.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8、4天是一个星期的( );5个月是一年的( )。 9、再涂( )块,涂色部分就占 10、黑球的个数占 白球的个数占 三、在○里填上,或=。 ○ ○ ○ 元○ 元○ ○ ○1 ○ ○ 千克○千克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读作五分之六。( ) 2.像、、、9......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 3.3个和8个相等。( )

4.(a0)( ) 5. 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小。( ) 6.一根彩带,用去它的,剩下这根彩带的。( ) 五、算一算。 += -= + = -= -= 1- = += += += += -= 1-( +)= 六、我最会解决问题。 1、一张红纸,做红花用去了它的,做红旗用去了它的。 (1)一共用去了这张红纸的几分之几? (2)做红旗占的部分比做红花占的多几分之几? 2、工人叔叔立一根10米长的电线杆,要将它的埋在地下,地面上有几分之几? 3、食堂买来吨大米,买的面粉比大米多吨,食堂买来大米、面粉共多少吨? 4、一盒粉笔,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 5、小明过生日,妈妈把生日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妈妈吃了2份,小明吃了3份,爸爸吃了2份,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七、智力小博士。 一条绳子剪去1米,还剩下9米。 (1)剪去的占这条绳子的。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 设计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作为整数的一个部分来认识,与平均分的经验是分不开的。这一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务必让学生亲历实践——感悟——构建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教师应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手段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其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分一分(一)”第53~5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教材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对于“一半”这样的词语在生活中也接触过,而且又通过实践操作,对于分数这类知识不难掌握,但是学生对于分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分数。 2.经历把一个图形通过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数学化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意识得到发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若干个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有4个、2个、1个苹果,淘气和笑笑都想吃,怎样分公平合理? (学生说不出平均分时,教师故意激疑:出示手中一大、一小的纸片,引导学生说出两份要分得一样多。) 【设计意图:课始从教材的情境平均分苹果出发,从分多个物体(分整)到分一个“苹果”(无法得到整数),从而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导探索,初步建模 1.借助形象,建立模型 让学生用手中的圆纸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怎样分合理? 展示学生的分法引出“平均分”。 给学生时间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讨论后得到用分数1/2、小数0.5表示一半更简单、明了,进而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这一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空间与条件,引导学生从操作学具入手,使其通过操作和观察,把对知识的思考与学具的操作

小学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页例1、例2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 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纸片若干的信封若干(每人一份或同桌一份),彩色笔(以红色、蓝色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主,每人一支)。 教具准备: 55厘米×35厘米左右大小的硬纸板(贴有双面胶,用做展示学生表示1/2的图形,根据学生人数定大小,必须让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但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并且信息获取很便捷,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策略选择: 针对这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特点及学生已有分数认识的差异,我采取了以小部分学生带领所有学生一起认识分数的方式,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渐渐清晰分数的概念。而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我设置了两个形式简单却颇有新意的教学环节“互动交流,认识1/2”、“创造分数,认识分数”,充分调动了学生眼、口、手等各感官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有秩序、小段时间的活动,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保证了学生整节课学习的热情。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把4 块月饼分给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很快的答到“平均分”每人分2 块,很公平。接着我又提出了“把2 块月饼分给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也很快答出了“平均分”每人分1 块。接着我又趁热打铁问“把1 块月饼分给2 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块?”让学生感受当所分物品的个数是非整数时,就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人得到其中的一半,也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从而引出新课“分数”。 学习是主动的,感悟是深刻的。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的发言是那么积极、那么准确、那么精彩, 令我都不禁为他们鼓掌叫绝。再让学生学具上表示分数时,学生兴趣盎然,水到渠成,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出了1/7 、1/12 、1/24 ……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提升,我设计的练习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在分数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如何用分数表示,用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认识。练习的设计顾及了面向全体学生,也考虑到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安排了拓展练习,以促其思维发展,采用旋转、推理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做数学”的体验,教学用的时间过长,各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设计理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进行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作为整数的一个部分来认识,与平均分的经验是分不开的。这一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务必让学生亲历实践——感悟——构建这一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逐步体会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为此,教师应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等直观手段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使其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分一分(一)”第53~5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教材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对于“一半”这样的词语在生活中也接触过,而且又通过实践操作,对于分数这类知识不难掌握,但是学生对于分数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学习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能正确读、写分数。

2.经历把一个图形通过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数学化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意识得到发展,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若干个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有4个、2个、1个苹果,淘气和笑笑都想吃,怎样分公平合理? (学生说不出平均分时,教师故意激疑:出示手中一大、一小的纸片,引导学生说出两份要分得一样多。) 【设计意图:课始从教材的情境平均分苹果出发,从分多个物体(分整)到分一个“苹果”(无法得到整数),从而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感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导探索,初步建模 1.借助形象,建立模型 让学生用手中的圆纸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怎样分合理? 展示学生的分法引出“平均分”。 给学生时间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讨论后得到用分数1/2、小数0.5表示一半更简单、明了,进而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这一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的空间与条件,引导学生从操作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结合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对“一个整体”的理解(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瞧,两只小猴在树林里玩耍,猴妈妈带来了它们喜欢吃的水果? 猴妈妈要把这一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得这个桃的几分之几呢? 嗯,是这样吗?也就是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的21。(板书) 这个2 1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分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 (一)教学一盘桃的二分之一 1.吃完一个桃,小猴们觉得还不过瘾,于是,猴妈妈又拿出了一盘桃,准备把这盘桃都分给小猴吃。我们来看,谁为大家读一读?想一想,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

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你怎么想到2 1?你也想说。你说得真好! 也就是把一盘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盘桃的——(边说边出示板书,学生回答后再板书2 1)。 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吗? 21,2 1,它们有什么不同?(圈,画浪线) 你真棒,善于观察。 2.究竟这盘里有几个桃呢?同学们猜一猜。 如果这盘桃有6个。怎样在图中表示出这盘桃的2 1? 你的意思就是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是呀,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用这样的圈表示。平均分成2份,用一条虚线表示)每份就是这盘桃的2 1。 这3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这3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这里的 21怎么来的? 3.如果这盘桃是4个、8个呢?你会表示下图中每盘桃的 2 1吗?在书上先分一分,再涂一涂。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投影展示,同桌汇报。谁来补充?有没有小朋友来提问的? 4.对比,课件同时展示三盘桃平均分后的示意图。 咦,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2 1来表示呢? 5.如果这盘里有50个桃呢?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100个桃呢?每份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呢?你有什么想说的?用省略号表示 (二)教学“一盘桃的几分之一”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翠岩义校赵玉峰 教材分析: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小数之后,又一个关于数的新的领域。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丰富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练习纸。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2个图形、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1、妞妞和贝贝在野餐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四个苹果、 2瓶水,怎么分物品? 2、引出: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平均分”。 3、“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来表示?引出课题:认识分数。 二、活动感知,认识二分之一。 1、通过分一个蛋糕,引出分数 12 。 2、刚才我们认识了蛋糕的12 ,那长方形的12 又怎么表示呢? 1.折长方形的12 。 (1)认识了蛋糕的12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 又该怎样表示呢?请看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 用斜线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也可以跟后面的老师说说。) (2)汇报:你是怎么折的?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谁来介绍。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教案 十、认识分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以及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探究并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3、使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98--100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一组来分食品。小强和小红他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俩都满意呢?(板书: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3、指名分食品,并贴出相应图画。 4、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能分到几个? 5、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1、认识二分之一 ⑴谈话:我们先来看看半个蛋糕师什么羊的?(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现在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出这个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半个是其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分数。 问:你能完整地说说老师是怎么写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吗? ⑵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数学书打开到P98,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认一认。 学生自学课本。 问:中间的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谁在上,谁在下? ⑶谈话:你会读出这个分数吗?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⑷问: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三年级认识分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理解平均分。 提问:把4个苹果分给两个朋友,如何分才公平呢? 这种公平的分法,在数学里我们叫做什么? (板书:平均分)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 (1瓶) 像1、2这样的数叫做整数?(板书:整数)除了1和2,整数还有哪些? 最后分蛋糕? 怎么分才公平?每人分得多少个蛋糕?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不能) 3.揭示课题。 “半个”怎么表示?学生讨论。 在数学里我们能用什么数表示“半个”呢?引出课题。 (板书:认识分数) 二、认识几分之一 1.认识1/2,介绍分数的读法。 (3)(课件演示)我们将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一半是整个饼的1/2,那另一半呢?也是1/2,也就是说每份都是它的1/2。(板书:)

谁再完整地说一说。多说几次。 (4)辨析:如果把这张圆片看做一个蛋糕,像这样分成两份(两边不等),涂色部分能表示它的1/2吗? 看来,仅仅分成两份是不行的,必须是平均分。平均分是得到一个分数的必要前提。 2.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1/2怎么写? 教师示范:先画一条短横线,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 课件依次出示。 (2)自学P98。刚才所写的三部分,其实都有各自的名称。 板书,短横线叫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上面的数叫分子。 2.做一做,深入理解1/2。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个蛋糕的1/2,现在老师手上有张长方形纸,你有办法表示出这张纸的1/2吗? 出示要求: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一半,也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1/2。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出这张纸的1/2的? 问:这样的折法把纸怎么分了?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是其中的几份?用什么分数表示?请完整的说一说。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展示后贴在黑板上) 讨论:这张长方形纸有的横着折,有的竖着折,还有的斜着折,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 学生交流后小结:虽然折法不同,但他们都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 4.练习,巩固认识几分之一。 (1)“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读题,填在书上) 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1/3是怎样想的?这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涂了其中的几份,涂色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训练学生语言的准确完整性。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页例1、例2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 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纸片若干的信封若干(每人一份或同桌一份),彩色笔(以红色、蓝色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主,每人一支)。 教具准备: 55厘米×35厘米左右大小的硬纸板(贴有双面胶,用做展示学生表示1/2的图形,根据学生人数定大小,必须让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展示板上),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这个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但由于现在社会的信息流通途径很多,并且信息获取很便捷,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了一定的认知。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通过交流、互换思考来达到互相进步的学习意识; 2、通过带有思考的动手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富有创造力的学习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想法,使学生能富有激情地、充满想象力地学习数学; 2、通过学生交流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倾听、敢于发言的积极学习态度; 3、通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道理。 策略选择: 针对这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特点及学生已有分数认识的差异,我采取了以小部分学生带领所有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试用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过程: 引入: 1、同学们都认识什么数? 2、这节课我们来初步认识分数。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准备:

(一)分与平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平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平均分。(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1、认识二分之一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2、认识二分之二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3、强化平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图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图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平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平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三年级教案[认识分数)

分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对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使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 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 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它为我们今后学习小数的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与不足: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节课一开始借助主题图创设既丰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分食物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月饼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平均分情境中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初步感悟分数的含义。 2、注重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活动中感知、体验、深化认识、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 3、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

念。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能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因此,我采用了“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折出正方形纸的并涂色”、“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等形式的练习,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把抽象的分数与具体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存在的不足。 教学中对学生语言的训练不到位,部分学生还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应鼓励学生多说,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