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熊春宝1,孙明1,王儒杰2

(1.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300072; 2.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 天津300191)

摘要:介绍了一种用于监测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式位移传感、计算机、GPRS无线通信等技术集成于一体,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监测数据的实时连续采集与管理、建筑物沉降的自动计算与分析、信息的远程无线发布与预警。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天津西站主站楼整体平移搬迁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此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措施的适时调整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实时;远程;自动监测

A Real-time Remote Automatic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Settlement of Building

XIONG Chun-bao1,SUN Ming1, WANG Ru-jie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2. Tianjin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Center,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A system, which is real-time, remote, automatic for monitoring the settlement of building, is introduced. Hydrostatic leveling, displacement sensing by electromagnetism,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GPR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system. The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real-time, 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asured data; automatic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ettlement; remote, wireless release of information and early-warning.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monit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main building of Tianjin West Railway Station in integral moving, the system has taken the key directive effect in adjusting the schedule and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timely.

Key words:settlement of building; real-time; remote; automatic monitoring

作者简介:熊春宝(1964–),男,博士,教授,luhai_tj@https://www.doczj.com/doc/3c14679417.html,.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因自身荷载重量的不断增加会产生沉降,深基坑的开挖也常导致基坑周边原有建筑物的沉降。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建筑物的沉降监测至关重要。建筑物沉降传统的监测方法是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1],此方法虽然技术可靠、精度高,但它是一种非实时连续的、劳动强度很大的人工观测方法。近年来,借助于计算机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建筑工程各种变形的自动监测系统开始得到研制[2][3][4][5]。本文介绍了一种建筑物沉降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此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天津西站主站楼的整体平移搬迁的施工过程中。

1 系统工作原理

1.1 系统的组成

如图1所示,本监测系统主要由静力水准器、电磁式位移传感器、巡检仪、计算机、

GPRS模块等部分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建筑物的各沉降监测点处安置静力水准器,各水准器相互之间采用连通管相连,各水准器及连通管内装有含防冻液的纯净水。因地球重力作用,使得各水准器的液面高度永远保持相同。当建筑物的某监测点处产生下沉或上升,则此处水准器的液面高度会产生变化(液面上升或下降),同时其它各监测点处水准器的液面也会受此影响随之变化(液面下降或上升)。各水准器的上部都安装有一个电磁式位移传感器,液面高度的变化值可由传感器精确地探测到,并通过一台与各传感器相连的巡检仪传输给计算机监控中心。计算机根据各监测点水准器液面高度的变化值,随时计算和分析各监测点之间的相对沉降量。当相对沉降量超过一定的预警值时,计算机通过GPRS模块采用GSM 无线通信网络向工程负责人员发送信息报警。

下面主要介绍静力水准器沉降测量和电磁式位移传感的基本原理。

图1系统结构

Fig. 1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1.2 静力水准测量

在建筑物上布设有n个沉降监测点,在建筑物以外布设有一不受沉降影响的固定基准点,各沉降监测点和固定基准点均安置一个用连通管相互连接的静力水准器。当其中有一监测点发生沉降时,此点的静力水准器液面上升,其它所有点(包括基准点)水准器的液面下降;反之,此点液面下降,其它所有点的液面上升。

假设基准点和n个沉降监测点的静力水准器读数(即液面高度变化量)分别为:R0、R1、R2、…、R n,(液面上升,读数为正;液面下降,读数为负),则各沉降监测点的沉降量分别为

S i=R i–R0(i=1,2,…,n)(1)式(1)中,S i为正值表示该点下沉,为负值表示该点上抬。

1.3 电磁式位移传感

各沉降监测点的静力水准器的读数(即液面高度变化量)是通过一电磁式位移传感器探测到。传感器中有两组采用漆包线绕制在环氧玻璃布和不锈钢骨架上的平行线圈,一组为初级线圈,另一组为次级线圈,两组线圈之间有一铁芯。当供给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压(激励电压)时,次级线圈就产生感应电动势,随着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铁芯沿平行于线圈轴线方向的来回移动,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动势也会随之改变,这样就将铁芯的位移量转化成了次级线圈的电压信号输出,且电压变化值与铁芯位移量成线性关系。由于实际的铁芯是通过测杆与被测物体(即静力水准器的液面)接触,因此铁芯的位移量也就是水准器的液面高度变化量。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天津西站主站楼由德国人于1909年8月设计建造,具有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主站楼为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其占地面积为930m2,建筑面积为2058m2,主站楼总重量约为5500吨。按照市政府对天津西站改扩建的总体规划要求,需将主站楼整体向南平移135m,再向东平移40m,最后抬升2.5m。

由于主站楼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因此在整体平移搬迁之前,首先对主站楼进行了现状测绘、结构的安全鉴定,之后针对主站楼结构的薄弱部位,对二楼大厅等处采用轻型桁架加固,对拱卷部分进行砖砌封堵。为了平移搬迁,首先在新址与原址之间建造水平滑动轨道(南北向11组,东西向8组),轨道采用条形混凝土基础,其中跨地铁通道部分采用筏板式基础。其次对主站楼进行托换

沉降监测点1静力水准器1电磁位移传感器1

巡检仪

计算机

监控中心无线通信网

被测建筑物监测装置

沉降监测点2沉降监测点n 静力水准器2

静力水准器n

电磁位移传感器2

电磁位移传感器n

GPRS模块

施工,采用夹墙梁和抬墙梁等方式将主站楼整体托换至托盘梁系上。最后进行墙体切割,将主站楼的荷载转换至下滑梁上。

2.2 监测点的布设

主站楼坐北朝南,正立面的中部前凸,呈凸字型,图2所示即为主站楼沉降监测点的平面位置布设示意图,共计布设了17个监测点。

图2监测点布设平面位置图

Fig. 2 Layout of the monitor points

2.3 无固定基准的静力水准测量

由于此次建筑物整体搬迁的距离较远,因此不便于在建筑物以外设置一用连通管与建筑物监测点相连的固定基准点。与有固定基准相比较,无固定基准的静力水准测量有如下两个特点:

(1)建筑物整体竖向均匀升降的不可发现性。当所有监测点同时下沉或上抬相同的值时,各点静力水准器的水位将无变化量,即不能监测到建筑物整体的均匀下沉或上抬。但我们同时也知道,建筑物在整体平移搬迁过程中,对建筑物结构造成损害或危险的是建筑物局部两点之间的相对下沉或上抬,而整体竖向均匀升降对建筑物结构无危害性,因此可以忽略建筑物整体竖向均匀升降不可发现的这一缺陷。

(2)各点绝对沉降量解算的非唯一性。由于不存在可以比照的固定基准点,因此我们首先计算各点静力水准器的平均读数R=(R1+R2+…+R n)/n,(2)如果以平均读数为基准,则各点的沉降量S i=R i–R(i=1,2,…,n)(3)同样,式(3)中,S i为正值表示该点下沉,为负值表示该点上抬。

实际上,无论各监测点的沉降情况如何,各点静力水准器的平均读数永远为R=0,即如果以平均读数为基准,各点的沉降量就是各点静力水准器的读数:S i=R i (i=1,2,…,n)。

我们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上述式(3)解算所得各点的沉降量并非是唯一的一组解,例如,假设有10个监测点,只有测点1下沉了10mm,其它各点均未动。这时,由于各水准器是相互连通的,则测点1上的水准器读数应是9mm(液面上升),其它各点水准器读数应是–1mm(液面下降)。按上述式(2)、式(3)可算得平均读数R=0, 各点的下沉量S1=R1=9mm, S2=S3=…=S n=–1mm。显然,这组解与实际情况不符。但我们从解算结果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算得,各点之间的相对下沉或上抬量与实际情况是完全一致的:例如测点1与其它各点之间的相对下沉量为ΔS1=S1–S i=9–(–1)=10mm, (i=2, 3, …, 10);除测点1以外,其它各点之间的相对下沉量均为ΔS=0。由此可知,尽管各监测点沉降量的解不是唯一的,但各点之间的两两相对沉降量的解是唯一的,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各点之间的相对下沉或上抬量来克服这一因无固定基准点而造成的各点绝对沉降量解算不唯一的缺陷。

2.4 监测数据分析

图3~图8是主站楼平移搬迁过程中的相对沉降曲线图,其中图3~图5中的三条曲线分别是测点1与11、16与17、5与7之间的相对沉降(南北向),图6~图8中的三条曲线分别是测点1与5、12与6、11与7之间的相对沉降(东西向)。

主站楼平移搬迁时的沉降监测工作从2009年9月19日开始,至11月15日止,历时58天。其间有一些重要的时间点,这些时间点的施工进度与相应的工况详见表1。

表1 施工进度及其工况

Tab. 1 The schedule and the progress of

参见表1,我们从图3~图8中的沉降曲线可以看出:

(1)南北向的相对沉降在主站楼移出原地基、进出跨地铁通道的筏板式基础的过程中较大(见图3~图5):在移出原地基的过程中,最大相对沉降量发生在测点16与17之间(17.1mm,见图4,第9天);在进入跨地铁通道的筏板式基础的过程中,最大相对沉降量发生在测点1与11之间(-23.8mm,见图3,第28天);在移出跨地铁通道的筏板式基础的过程中,最大相对沉降量发生在测点16与17之间(15.2mm,见图4,第32天)。

(2)东西向的相对沉降在主站楼向东平移的过程中较大(见图6~图8),最大相对沉降量发生在测点11与7之间,其值为-29.7mm(见图8,第51天)。

(3)总的来看,在向南平移的过程中,南北向的相对沉降较大;在向东平移的过程中,东西向的相对沉降较大。整个平移搬迁过程中,主站楼最大相对沉降量发生在向东平移的过程中,即上述(2)中的测点11与7之间的-29.7mm,此值仍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6],这说明平移搬迁的整个施工过程是安全的。

/

m

m

施工进度 / 天

图3 南北向(1#--11#)相对沉降曲线Fig. 3 Curve of relative settlement in north to

south(1#-11#)

/

m

m

施工进度 / 天

图4 南北向(16#--17#)相对沉降曲线Fig. 4 Curve of relative settlement in north to

south(16#-17#)

/

m

m

施工进度 / 天

图5 南北向(5#--7#)相对沉降曲线Fig. 5 Curve of relative settlement in north to

south(5#-7#)

相对沉降量 / m m

施工进度 / 天

图6 东西向(1#--5#)相对沉降曲线 Fig. 6 Curve of relative settlement in west to

east(1#-5#)

相对沉降量 / m m

施工进度 / 天

图7 东西向(12#

--6#

)相对沉降曲线 Fig. 7 Curve of relative settlement in west to

east(12#-6#)

相对沉降量 / m m

施工进度 / 天

图8 东西向(11#--7#)相对沉降曲线 Fig. 8 Curve of relative settlement in west

to east(11#-7#)

另外,在监测的过程中,同时还采用国家二等精密几何水准测量[7]的方法对各监测点定期做了检核测量,表2随机抽取列出了点对1#-11#其中十天的相对沉降检核测量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二者的最大差值为2.3mm ,这说明此监测系统的测量精度是可靠的。

表2 静力水准与几何水准所测数据比对

Tab. 2 Contrast of values measured by

3 结 语

与传统的人工几何水准测量方法相比,本文介绍的监测方法除了同样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之外,还具有实时、连续、远程无线、无人值守等诸多优点。通过在天津西站主站楼整体平移搬迁过程中的成功应用,本文介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为该工程的安全施工以及施工进度、措施的适时调整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建筑物整体平移搬迁的施工方法目前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本文介绍的自动监测方法是确保整体平移搬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其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此方法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城市地铁施工、深基坑开挖等其它类似岩土工程的施工安全或竣后结构健康监测中,从而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监测效率。

参考文献

[1] 侯建国, 王腾军. 变形监测理论与应用[M].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8.

HOU Jianguo, WANG Tengjun. Theory of Monitoring De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M].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 2008(in Chinese).

[2] 王浩, 吴振君, 汤华, 等. 地下厂房监测

信息管理、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岩土力

学, 2006, 27(1): 163–167.

WANG Hao, WU Zhenjun, TANG Hua,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prediction software system for underground powerhouse[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6, 27(1): 163–167(in Chinese).

[3] 覃卫民, 孙役, 陈润发, 等. 全站仪和滑动

测微计在水布垭地下厂房监测中的应用[J]. 岩

土力学, 2008, 29(2): 557–561.

QIN Weimin, SUN Yi, CHEN Runfa, et al.

Application of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 and sliding micrometer to monitoring Shuibuya Underground Powerhouse[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8, 29(2): 557–561(in Chinese). [4] 张成平, 张顶立, 骆建军, 等. 地铁车站下穿

既有线隧道施工中的远程监测系统[J]. 岩土力

学, 2009, 30(6): 1861–1866.

ZHANG Chengping, ZHANG Dingli, LUO Jianjun, et al.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etro station undercrossing existing metro tunnel[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9, 30(6): 1861–1866(in Chinese).

[5] 葛捷. 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在海堤

沉降监测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09, 30(6): 1856–1860.

GE Jie. Application of BOTDR to monitoring sea dyke subsidence[J].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2009, 30(6): 1856–1860(in Chinese).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50007-2002 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 R. China.

GB50007-2002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S].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al Industry Press, 2002(in Chinese).

[7] 国家测绘局. GB/T 12897-2006 国家一、二等

水准测量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State Berea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GB/T 12897-2006 Specifications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order leveling[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6(in Chinese).

创新点:

1、将液体静力水准、电磁位移传感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集成于一体,实现了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的实时连续自动采集和计算处理;

2、借助于GPRS模块和GSM无线通信网,实现了建筑物沉降监测信息的远程无线自动发布和预警;

3、将此监测系统首次成功应用于天津西站主站楼这样的历史文物建筑的长距离整体平移搬迁施工过程中,为确保该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9.8.1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高耸构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业厂房及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 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处理或基础托换的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规定应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以及设计有要求的建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应按单位工程提供沉降观测记录; ? 2 沉降观测的每一个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布设应坚固稳定,应 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应避开沉降和振动影响的范围,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距离宜为30m~50m;水准点埋设必须在基坑施工前15d完成,水准点应定期核对; ?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应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且应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 4 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m~15m或每隔2~3根柱子处; 2)变形缝和防震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 5 沉降观测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观测 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每次观测均须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5mm的要求; ? 6 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m~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前后视 距应基本相等;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7 沉降观测周期和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基础荷载的增加以及意外情况等因素而定,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完工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

沉降观测记录表完整版本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编号:DLMJTC-001工程名称美景天城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水准点编号M1 - M16 水准点所在位置4号家属楼水准点高程 观测日期观测性质 工程地点辽源市东辽县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测 点相 对标 高(m) 上午下午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12 M13 M14 M15 M16 工程进度 状态 技术部 施测人记录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1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一次 2013年2月28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 0 0 M2 -2.25 -2.251 1 1 M3 -2.1 -2.1 0 0 M4-2.3 -2.301 1 1 M5-2.32 -2.32 0 0 M6-2.23 -2.23 0 0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2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01 1 1 M2 -2.25 -2.252 1 2 M3 -2.1 -2.101 1 1 M4-2.3 -2.302 1 2 M5-2.32 -2.322 2 2 M6-2.23 -2.231 1 1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沉降观测示意图内容为:工程名称、沉降观测点及水准基准点平面布置示意图、沉降观测点标志示意图等。 水准基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或称水准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工程标高定位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如水准点与观测的

距离过大,为保证观测的精度,应在建筑物或构造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 建筑物和构筑物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并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不应埋设在道路、仓库、河岸、新填土、将建设或堆料的地方以及受震动影响的范围内),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为30~50m,水准点帽头宜用铜或不锈钢制成,如用普通钢代替,应注意防锈。水准点埋设须在基坑开挖前15天完成。 水准基点可按实际要求,采用深埋式和浅埋式两种,但每一观测区域内,至少应设置一个深埋式水准点。 沉降观测点标志 测定建筑物或构筑物下沉的观测点,可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采用各种不同的类型。沉降观测标志的形式,目前使用的较多为:隐蔽螺栓式、L式、快速插入式等;观测点标志上部有突出的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观测点标志本身应牢固。沉降观测点应及时埋设,沉降观测点标志应安设稳定牢固,与柱身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能在标志上部垂直置尺;同时,沉降观测标志埋设位置应视线开阔,没有遮挡。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一、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二、适用 ?记录建筑物施工过程直至沉降稳定的变化情况,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安全保证依据。 三、填写 ?根据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层及其逐次沉降量的成果表(单位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 ?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总沉降量、最后100d沉速率、总沉降量汇总曲线图) 四、要求点埋设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处或每2~3根基上,一般观测点少于6点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级纵横墙交接处

?学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等高耸高低位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五、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首次测量(即零周开始)应连接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关取观测点结果中的中数作为测量初始值。?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基类型和加荷情况确。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的单层或多层的工业厂房,按不同施工阶段(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分别进行观测。 二、多层民用建筑及其他工业建筑物,每施工完毕1~3层后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三、建筑物和构造物封顶后,应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四、沉降观测必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轨温实时远程监测系统

GWYC-1型轨温实时远程监测系统 目录 一、项目背景 二、系统概述 三、系统结构 四、主要功能 五、技术指标 一、项目背景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既有线设备重型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路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技术,无缝线路在技术经济上有明显的优越性,与有缝线路比,可节约维修费用30%-75%,平顺性好、线路阻力小,行车平稳、旅客舒适,还可减少机车和车辆的修理费和燃料费。但无缝线路铺设锁定后,钢轨内部温度力随轨温变化热胀冷缩,产生的温度应力却无法做到即时监测,容易造成胀轨、断轨及轨道不平顺,危及列车安全运行,所以如何取代传统人工上道测量轨道温度,对轨道温度实施常态化、自动化、远程无人值守的实时监测显得尤为必要,“GWYC-1型轨温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即是出于此目的由成都铁路局科研所研制开发而成。

二、系统概述 “GWYC-1型轨温实时远程监测系统”项目由成都铁路局严格鉴定(鉴定证书编号:成铁技鉴字[2005]第20号),并获得成都铁路局201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系统设计制造严格依照工业控制级标准,配备无线网络通讯功能、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适合在野外恶劣气候环境下全天候可靠运行,可实时高精度监测钢轨温度和大气温度,在钢轨温度出现异常时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向管理部门报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GWYC-1型轨温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已成功运用在成都铁路局的成遂渝线、达成双线、襄渝线等动车径路和普速铁路线路上,实现了铁路线路轨温实时远程自动监测,可实现轨温高温、低温和温差异常报警,以及实现实时的超线路作业允许轨温的报警监控工作功能,完全替代人工上道检测轨温。 三、系统结构 本系统物理结构由前端轨温自动监测站、中心数据服务器、监测显示终端三大部分组成,在中心服务器上运行的系统软件负责实时通过无线网络(中国移动GPRS无线网络)接收前端轨温自动监测站采集上报的钢轨温度和大气温度数据,工务人员可通过监测显示终端实时访问中心数据服务器,及时获取各个监控路段的轨温数据和报警信息,各级管理人员可根据自身权限随时查看所有轨温自动监测站点情况、信息处理情况,实现即时监测、预警和处理。 四、主要功能 1、前端轨温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钢轨温度和大气温度,并通过中国移动无线数据通讯网络实时上报钢轨温度监测数据到中心数据服务器,在钢轨温度出现异常时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三种醒目方式向工务值班人员提示报警,同时工务处、工务段等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度室监测显示终端实时监测查看线路即时轨温、气温信息及轨温预报警信息,并对预报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列车行车安全。 2、轨温达到预警、报警时可第一时间给段、车间、工区的设备管理人员手机发送报警短消息,以便相关人员及时对报警情况做出处理;同时系统还可以用语音方式通过铁路专用话务频段向报警路段上行驶的列车实时报警,保证报警路段列车行车安全。

沉降观测记录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楼一层梁板至顶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5月17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页第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所在 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19.92 观测起止日 期 2013.1.15至2013.3.5 观测性质见证观测 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 测 点 相 对 标 高 (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次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M1 M2 M3 M4 观测点布置简图 工程进度 状态 二层顶梁板四层梁板五层梁板闷顶层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8#楼架空层梁板至三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7月20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

水泵远程智能监测系统 一.公司简介 深圳市天地网电子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力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技术性服务。公司聚集了一批在电力和通讯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以及研发精英,为电力设备、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检测定位等提供产品以及技术性服务。公司本着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团结协作、顾客至上的理念,为电力用户提供了诸多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得到业内企业的认可。深圳市天地网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注册资金为500万元。公司位于深圳南山区,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水泵站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实现,首先依赖于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和实时信息掌控,基于此,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可成为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将融合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应用于智能水泵站最有可能实现原创性突破、占据世界制高点的领域。 二.概述 我公司自主研发的TDW-008水泵站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是集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网络式监控管理系统。 泵站管理人员可以在泵站监控中心远程监测站内水泵的工作电压、电流、多路无线检测温度、水位等参数;支持泵启动设备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泵组的启停,实现泵站

无人值守。该系统适用于城市供水系统、电厂、工厂、排水泵站的远程监控及管理。 1)系统组成 TDW-008主要包括:值班室污水泵站自动化远程监控系统人值守集中控制管理系统中心主站监控平台和现场泵房控制分站: ◇中心主站监控平台由工控机、系统监控软件、网络接入设备共同构成,能够实现监测、查询、遥调、运算、统计、控制、存储、分析、报警等多项功能。 ◇现场泵房控制分站主要由数据采集模块:电压、电流、功耗、功率因数,无线可以接多路温度、水位传感器、电源控制器、继电器单元、配电控制机柜及安装附件组成。它与中心主站监控平台通过GPRS/3G网络方式连接到一起。水源地各井位泵房为分站,中心泵房统领各分站,通过中国移动的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实现点到多点的通讯,从而最终实现对各井位泵的远程集中监视和控制。 2)控制功能 (1)监测采集功能 ---监测采集泵站水位、各种在线温度;监测泵组的启停状态、电流、电压、保护状态以及深井泵电机的实际温度等数据。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

房屋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m,前后视距差≤1.0m。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

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 熊春宝1,孙明1,王儒杰2 (1.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300072; 2.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 天津300191) 摘要:介绍了一种用于监测建筑物沉降的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式位移传感、计算机、GPRS无线通信等技术集成于一体,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监测数据的实时连续采集与管理、建筑物沉降的自动计算与分析、信息的远程无线发布与预警。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天津西站主站楼整体平移搬迁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此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措施的适时调整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物沉降;实时;远程;自动监测 A Real-time Remote Automatic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Settlement of Building XIONG Chun-bao1,SUN Ming1, WANG Ru-jie2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2. Tianjin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Center,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A system, which is real-time, remote, automatic for monitoring the settlement of building, is introduced. Hydrostatic leveling, displacement sensing by electromagnetism,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GPR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system. The system ha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real-time, continuous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asured data; automatic compu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ettlement; remote, wireless release of information and early-warning.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monit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main building of Tianjin West Railway Station in integral moving, the system has taken the key directive effect in adjusting the schedule and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timely. Key words:settlement of building; real-time; remote; automatic monitoring 作者简介:熊春宝(1964–),男,博士,教授,luhai_tj@https://www.doczj.com/doc/3c14679417.html,.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因自身荷载重量的不断增加会产生沉降,深基坑的开挖也常导致基坑周边原有建筑物的沉降。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建筑物的沉降监测至关重要。建筑物沉降传统的监测方法是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1],此方法虽然技术可靠、精度高,但它是一种非实时连续的、劳动强度很大的人工观测方法。近年来,借助于计算机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建筑工程各种变形的自动监测系统开始得到研制[2][3][4][5]。本文介绍了一种建筑物沉降实时远程自动监测系统,此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天津西站主站楼的整体平移搬迁的施工过程中。 1 系统工作原理 1.1 系统的组成 如图1所示,本监测系统主要由静力水准器、电磁式位移传感器、巡检仪、计算机、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沉降观测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

自动监测系统中的PLC控制

自动监测系统中的PLC控制 来源:开关柜无线测温 https://www.doczj.com/doc/3c14679417.html, 应用PLC实现对自动监测系统的控制,可实现远程、脱机、普通电话线连接的自动监测,具有实时信号采集、集中图形显示、智能化数据处理、自动打印记录等诸多优点。这种系统功能齐全、性能稳定、价格比高,对远程数据传输以及其它无人值守的系统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监测系统PLC 模块控制 1 引言 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组成远程自动监测系统时,首先遇到的是PLC的选型问题。在选用PLC时,除把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放在首位外,还要根据具体应用场合尽量选用合适的可编程序控制器。 关于可编程控制器选型的一般原则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明确控制对象要求。本系统要求改善信息管理,把PLC 与上位微机的通讯能力远程I/O与微机通讯方式和手段作为选择的依据。PLC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有:输入信息时,CPU读解用户逻辑网络时间和输出时间。PLC的实时响应性还受到系统中最慢仪器的限制,与上位机的通讯也将增加服务时间。 (2) 功能选择要根据不同的控制对象确定。具体有:替代继电器、数学运算、数据传递、矩阵功能、高级功能、诊断功能以及串行接口。 (3) 输入输出模块选择。输入/输出模块是PLC与被控对象之间的接口,模块选择得当否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4) 存储器类型及其容量选择。小型PLC作为单机小规模控制使用时,由于工艺简单、程序固定,多数使用EPROM或EPROM 加RAM。对于中、大规模的 PLC,往往用于工艺比较复杂,且

多变的场合,程序改变较多,因此一般都使用CMOSRAM存储器,且有后备电池,以便关机时保存存储信息。根据控制规模和应用目的,我们按下列公式进行估算: ①代替继电器M=Km[(10×DI)+(5×DO)] ②模拟量控制M=Km[(10×DI)+(5×DO)+(100×AI)] ③多路采样控制M=Km{[(10×DI)+(5×DO)+(100×AI)]+(1+采样点×0.25)} 式中DI为数字(开关)量输入信号; DO为数字(开关)量输出集中; AI为模拟量输入信号; Km为每个节点所占存储器字节数; M为存储器容量。 我们还可在编完程序以后精确地计算出存储器实际使用容量。 (5) 控制系统结构和方式的选择。用PLC构成的控制系统有集中控制、远程I/O控制和分布式控制等三种方式。 (6)支持技术条件。在选用PLC时,有无支持技术条件也是重要的选择依据。支持技术条件主要有:编程手段、程序文本处理、程序贮存方式和通讯软件包。通讯软件包往往是和通讯硬件一起使用的,如调制解调器等。 2 PLC构成的控制系统 PLC构成的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建筑物沉降观测合同

合同编号: 建筑物基坑变形观测合同 (正本) 委托方: 检测方: 2000年00月 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制定

委托方(甲方): 承揽方(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市建质发(2000)12号文件《关于开展建设工程结构质量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和市建质发(2000)21号文件《关于实行西安市建筑物沉降观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对建筑物地基基础施工进行质量跟踪,并维护双方正当利益,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项目名称: 第二条工程地点: 第三条工程内容: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 1.准备工作。 2.民用建筑:每增高一层观测一次,按建筑物总层数进行观测次数,沉降观测点根据《某某某楼结构施工图》(2000年00月版)确定: 3.主体封顶后观测两年(6层以上),第一年每个沉降观测点每季度观测一次,期限1年;第二年每个沉降观测点半年观测一次,期限1年,直至沉降稳定为准; 4.底层(6层以下)封顶后观测一年,每个季度每个沉降观测点观测一次。 5.在观测过程中,当建筑物沉降出现异常情况或甲方需要时,应及时向甲方提供口头或文字材料,便于及时进行处理。 二、基坑变形监测 监测点埋设后观测前监测1次,开挖后前3个月宜每两周监测一次,计6次,以后每个月监测一次,计2次,共8次。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甲方提供口头或文字资料,便于及时进行处理。 三、提交变形监测成果一式六份。其时间为: 1.在主体施工期间如沉降数据符合规范要求,每观测四期提交一次阶段成果报告;若沉降出现异常则第一时间通知甲方并附书面成果报告。 2.建筑物主体封顶后、竣工验收前提交一次汇总阶段成果报告。 3.观测工作结束后提交最终沉降观测成果报告(含各种平面图、曲线图)。

远程实时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 城市空气质量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甚至出行。近年来,由于城市空气污染日益加重,所以应该对城市空气的质量进行全天候实时的监测。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低成本远程空气监测系统。系统可对城市各个区域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CO,SO2气体浓度进行监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过电流电压转换和运算放大器的放大之后,送入14位高精度A/D转换芯片MAX1148。测量的数据由单片机处理之后,可以通过DM12864LCD液晶进行显示,可以通过电机驱动芯片L298N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从而控制集气瓶的开关来收集空气。由于单片机本身I/O 口有限,通过扩展一个具有I2C总线功能的PCF8574芯片实现I/O口的扩展,扩展后可以用键盘设定时间,单片机通过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可以远程和终端的计算机进行通信,以实现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同时,当网络中断或者拥挤的时候,系统监测到的数据可以临时存储在PCF8570储存芯片内。 本系统可以灵活地部署在以太网络的各个区域,形成完备的监测网络,实现了对空气中各个重要指标的监测。 关键词:空气质量;实时监测;以太网;远程通信

Abstract City air quality i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 in the c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health of the residents and even travel c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of a low cost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T89S52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system can be in all regions of the city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humidity, air pressure, wind speed and CO, SO2gas concentration monitoring. The sensor output signal by amplifying current and voltage conversion and operational amplifier, into 14 bits high precision A/D conversion chip MAX1148. The measured data is processed by the single chip computer, can be displayed through the DM12864LCD LCD, can reverse to control the motor through the motor drive chip L298N, switch to control the gas collecting bottle to collect air. As the microcontroller itself I/O Export Co.,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tended I/O expansion with a I2C bus function of PCF8574 chip, after expansion can set the time using the keyboard, MCU through the Ethernet controller ENC28J60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remote terminal computer,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city air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network interruption or congestion, system monitoring data can be temporarily stored in the PCF8570 storage chip. This system can be flexibly deployed in each area Ethernet network, forming a complete monitoring network. The monitoring of the important index in the air. Keywords:Airquality;real-time monitoring;Ethernet;remote communication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建筑物沉降观测内容

建筑物沉降观测内容 建筑物沉降观测内容包括什么?是怎样观测的?下面是带来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内容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建筑物沉降观测内容: 1、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3、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型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4、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

度要求施测。 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

现代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测(监控)系统

现代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测(监控)系统 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 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现代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是托普物联网为提高现代集约型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精细化、全方位、智能型管理提出的解决方案。 一、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的提出 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是将采集数据经行分析后进行的全自动监控灌溉、施肥、喷药、降温和补光等一系列操作,它由中央控制柜与多节点数据采集器构成两级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网络,具有分散采集,集中操作管理的特点,系统配置可以根据要求灵活增加或减少。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传到各个节点,数各个节点实现和上位机的通讯,在计算机软件界面上可显示所采集到环境参数的值,可进行数据设定、存贮、报警。具体如下: 物联网在农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从农产品生产不同的阶段来看,无论是从种植的培育阶段和收获阶段,都可以用物联网的技术来提高它工作的效率和精细管理。例如: (1)在种植准备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在温室里布置很多的传感器,实时采集当前状态下土壤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并提供科学的种植信息及其数据经验。 (2)在种植和培育阶段,可以用物联网的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的温度、湿度、CO2等的信息采集,且可以根据信息采集情况进行自动的现场控制,以达到高效的管理和实时监控的目标,从而应对环境的变化,保证植物育苗在最佳环境中生长。例如:通过远程温度采集,可了解实时温度情况然后手动或自动的在办公室对其进行温度调整,而不需要人工去实施现场操作,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3)在农作物生长阶段,可以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的环境信息、养分信息和作物病虫害情况。利用相关传感器准确、实时地获取土壤水分、环境温湿度、光照等情况,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测和物定作物的专家经验相结合,配合控制系统调理作物生长环境,改善作物营养状态,及时发现作物的病虫害爆发时期,维持作物最佳生长条件,对作物的生长管理及其为农业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在农产品的收获阶段,我们也同样可以利用物联网的信息,把它传输阶段、使用阶段的各种性能进行采集,反馈到前端,从而在种植收获阶段进行更精准的测算。 总而言之,物联网农业智能测控系统能大大的提高生产管理效率,节省人工(例如:对于大型农场来说,几千亩的土地如果用人力来进行浇水施肥,手工加温,手工卷帘等工作,其工作量相当庞大且难以管理,如果应用了物联网技术,手动控制也只需点击鼠标的微小的动作,前后不过几秒,完全替代了人工操作的繁琐;),而且能非常便捷的为农业各个领域研究等方面提供强大的科学数据理论支持,其作用在当今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社会中是不言而谕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