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部编版四上)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部编版四上)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部编版四上)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部编版四上)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读课题。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说说,读完课题后你产生了什么疑问?(板书课题)

预设:梅兰芳唱戏与胡须有什么关系?

2.品课题。

课题告诉了我们梅兰芳蓄须这件事。你们知道“蓄须”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先来看看“蓄”,“蓄”的意思是积聚,储藏,“蓄须”即积聚胡须。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梅兰芳是唱什么的?与他的胡须有什么关系?(梅兰芳在戏台上唱旦角,扮演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须,就不能登台演出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课件出示生字。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1)学生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正音。

(3)多音字指导:宁(nìng níng)要(yāo yào)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用工具书解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

(1)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2)文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具体描绘了哪些内容?

课件出示:

①藏身租界,远避香港②蓄须明志,卖房度日③打针装病,险些丢命

(3)请学生分别读一读,找出这三件事情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批注,小组讨论,汇报:

课件出示:

第一件事(2):藏身租界,远避香港。

第二件事(3~4):蓄须明志,卖房度日。

第三件事(5~7):打针装病,险些丢命。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第1~2自然段,理解“藏身租界,远避香港”。

1.学生默读第1~2自然段。

2.引入:1919年,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出演了《贵妃醉酒》《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剧目。日本人民对梅兰芳的精湛艺术深感佩服。

但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拒绝了给日本人演出。他是怎样拒演的?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

藏身租界,避居香港。

(1)梅兰芳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2)梅兰芳深夜在寓所关紧门窗,拉上厚窗帘,细声吟唱。

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一个热爱京剧、有民族气节的京剧大师。

3.指导朗读:朗读第1~2自然段时,要重读“闻名世界”“总是”,体现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五、学习第3~4自然段,深入理解“蓄须明志,卖房度日”。

1.学生自主阅读第3~4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梅兰芳蓄须说明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