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16.2最简二次根式教案

(完整版)16.2最简二次根式教案

(完整版)16.2最简二次根式教案
(完整版)16.2最简二次根式教案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课时: 1

学习内容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学习目标

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一)复习引入

1.计算(1)35==

,(2)3227==,(3)82a == 2.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 1km ,h 2km ,?那么它们的

传播半径的比是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观察上面计算题1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那么上题中的比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呢?如果不是,把它们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1

222Rh Rh ==1211222

22h h Rh h Rh h ==. 例 1.化简:(1) 5312; (2) 2442x y x y +; (3) 23

8x y

== == ==

例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2.5cm ,BC=6cm ,求AB 的长.

二、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

三、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1、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数,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121+=1(21)2121(21)(21)

?--=-+-=2-1, 132+=1(32)3232(32)(32)

?--=-+-=3-2, 同理可得:143

+=4-3,…… 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

121++132++143++……120022001+)(2002+1)的值. ==

2、归纳小结

(1).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2).难点关键: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将x y

(y>0)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x y

(y>0) B .xy (y>0) C .xy y (y>0) D .以上都不对 2.把(a-111

a --中根号外的(a-1)移入根号内得( ). A 1a -1a -.1a -.1a - 33227

-的结果是( ) A .-23 B .3 C .-63 D .2 二、填空题 1422x x y +.(x ≥0) 2.21a a

+-

化简二次根式号后的结果是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若x 、y 为实数,且y=224412

x x x --+,求x y x y +-g 的值.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教案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 )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 )”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 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a ≥0)?的式子叫做二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 (略)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x>0) 、、、 (x ≥0,y?≥0). 分析”;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 或0 . (x>0、 x ≥0,y ≥0);不是二、. 例2.当x 1 x 1 x y +1x 1x y +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 当x ≥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 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 中的≥0和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 由①得:x ≥- 由②得:x ≠-1 当x ≥- 且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 +5,求 的值.(答案:2) (2)=0,求 a 2004+ b 2004的值.( 答案: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 3 1 3 1 1 x +1 1 x +1 1 x +230 10 x x +≥??+≠?32 3211 x +x y 25

-人教版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课题:16.1二次根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会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释二次根式的意义 2、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知道a (a ≥0)是非负数,并会运用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平方运算, 3、会对被开方数为平方数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通过探究 ()2a 和2a 所含运算、运算顺序、运算结果分析,归纳并掌握性质 教学重点: 1.a 有意义的条件. 2.a ≥0时 a ≥0的应用. 3.()2a 和2a 的运算、化简 教学难点: 当a <0时2a 的化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七年级实数中,已经用到过简单的二次根式,在本章中将系统地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定义及非负性 活动1、填空,完成课本思考1: 65,S ,2,5h 活动2、观察其形式上的共同点,被开方数的共同点,说明各式所表示的共同意义. 活动3、给出二次根式的定义,介绍二次根式的读法. 活动4、思考下列问题: ①9的运算结果是3,9是不是二次根式?3是不是? ②定义中为什么要加a ≥0?若a<0,a 表示什么?有无意义? ③当 a=0时,a 表示什么?结果是什么?当 a>0时,a 表示什么?可不可能为负数?a (a ≥0)是什么样的数呢? 例1、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在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情况下,其运算结果是怎 样的实数? 2-x , 11 +x , 32+x 练习:1、课本思考2: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 2x ,3x 有意义?

2、已知053=-+ +y x ,求y x ,的值各是多少? (二)两个运算性质 活动5、完成课本探究1 活动6、对()2 a 中的运算顺序、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个非负数先开方再平方,结果不变. 练习:课本例2 活动7、完成课本探究2 活动8、对2a 中的运算顺序、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个非负数先平方再开方,结果不变;一个负数先平方再开方结果为相反数. 练习:课本例3 补充练习: 1、化简:2)4(-π,2)32(-; 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斜边,则式子()2a -()2 c 与式子2)(c a -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训练 完成课本中两个练习. 1、m m =-1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 2、m m =+1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 四、小结归纳 1、二次根式的概念及“被开方数非负”的条件和“运算结果非负”的性质. 2、二次根式的两个运算性质,平方为“父对象”,开方为“子对象”. 3、简单介绍代数式的概念. 4、重复演示课件呈现练习题,供学生记录. 五、作业设计 必做:P5:1、2、3、4、5、6 选做:P5:7、8、9、10 教学反思

《二次根式》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2)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2.1 二次根式(2) 教学目标 1.学会二次根式的性质a2=|a|,并能运用这个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2.知道公式a2=|a|与(a)2=a(a≥0)的区别,并能在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中正确运用; 3.在探究二次根式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和掌握“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学会二次根式的性质a2=|a|,并能运用这个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教学难点 知道公式a2=|a|与(a)2=a(a≥0)的区别,并能在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中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1.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a)2=a(a≥0). 探索活动: 观察下列各式的特点,找出各式的共同规律,并用表达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22=,52=,102=, (-2)2=,(-5)2=, (-10)2= ,02=. 通过观察,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试着说一说. 新知得出: 发现当a≥0时,a2=_____,

当a <0,a 2 =______.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 当a ≥0时,|a |=a ;当a <0时,|a |=-a , 由此可知:a 2 =|a |. 性质应用、学习例题: 计算. (1)4; (2)2)5.1(-; (3)2(1)x -(x ≤1) . 学生练习: 1.计算. (1)25; (2)9 4; (3)2(7)-; (4)244x x -+(x ≥2). 2.指出下列运算过程中的错误. 2211()22?? ??? =-,可以写2255(2)(2)22-=-, 两边开平方得,2255(2)(2)22-=-,所以552222-=-,即1122=-. 拓展延伸: 1.二次根式a 与2a 中,a 可以是怎样的实数? 2.2)(a 与2a 是否相等?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教案

课题:二次根式1 课型:新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 ≥=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 ≥=a a a 。 * 三、学习过程 (一)自学导航(课前预习) (1)已知a x =2 ,那么a 是x 的______;x 是a 的______, 记为_____,a 一定是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合作交流(小组互助) (1)16的平方根是 ; (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 (单位:米)满足关系式2 5t h =。如果用含h 的式子表示t ,则t = ; (3)圆的面积为S ,则圆的半径是 ; ` (4)正方形的面积为3-b ,则边长为 。 思考:16, 5h ,π s ,3-b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 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_______。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3,16-,34)0(3 ≥a a ,12+x 2、当a 为正数时 a 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 4

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算术平方根。所以,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a 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 (1) 2 )4( (2) (3)2 )5.0( (4)2 )3 1( >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 4、由公式)0()(2≥=a a 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 =2 )(a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 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2=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5)2. 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6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72-x 4a 2-11 (三)展示提升(质疑点拨) % 例: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 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02≥-x ,得 2≥x 当2≥x 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练习:1、x 取何值时,下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①43-x ③ 2、(1有意义,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 (2)若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为( )。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________)(2=a 2)3(x --21

人教版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课题:16.1二次根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会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解释二次根式的意义 2、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知道a(a≥0)是非负数,并会运用会进行二次根式的平方运算, 3、会对被开方数为平方数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通过探究()2a和2a所含运 算、运算顺序、运算结果分析,归纳并掌握性质 教学重点: 1.a有意义的条件. 2.a≥0时a≥0的应用. 3.()2a和2a的运算、化简 教学难点: 当a<0时2a的化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七年级实数中,已经用到过简单的二次根式,在本章中将系统地学习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定义及非负性 活动1、填空,完成课本思考1: h 65,S,2, 5 活动2、观察其形式上的共同点,被开方数的共同点,说明各式所表示的共同意

义. 活动3、给出二次根式的定义,介绍二次根式的读法. 活动4、思考下列问题: ①9的运算结果是3,9是不是二次根式?3 是不是? ②定义中为什么要加a ≥0?若a<0, a 表示什么?有无意义? ③当 a=0时, a 表示什么?结果是什么?当 a>0时,a 表示什么?可不可能为负数?a (a ≥0)是什么样的数呢? 例1、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在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 的情况下,其运算结果是怎样的实数? 2-x , 11 +x , 32+x 练习:1、课本思考2: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3x 有意义? 1、若m x -=-2,则x 和m 的取值范围是x_____;m______. 2、已知053=-++y x ,求y x ,的值各是多少? (二)两个运算性质 活动5、完成课本探究1 活动6、对()2 a 中的运算顺序、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个非负数先开方再平方,结果不变. 练习:课本例2 活动7、完成课本探究2 活动8、对2a 中的运算顺序、运算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一个非负数先平方 再开方,结果不变;一个负数先平方再开方结果为相反数. 练习:课本例3 补充练习: 1、化简:2)4(-π,2)32(-; 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b ,c ,其中c 为斜边,则式子( )2a -()2 c 与式

二次根式公开课教案

4.1.1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会判断一个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是否有意义及有意 义的条件。 2、会根据公式2) (a=a(a≥0) 及2a=∣a∣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的定义,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判断一个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是否有意义及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会根据公式2) (a=a(a≥0) 及2a=∣a∣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4的平方根是?4的算术平方根是? 2、0的平方根是?0的算术平方根是? 3、2的平方根是?2的算术平方根是? 4、-7有没有平方根?-7有没有算术平方根? 对于每一个正实数a有且只有个平方根,记作,其中一个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记作,另一个平方根是。 0的平方根记作,即。 二、探索新知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简称根号,根号下的数叫做被开方的数。 由于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只能取非负值,因此二次根式要有意义就必须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从形式上看,二次根式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1 ) 必须有二次根号; ( 2 ) 被开方数不能小于0 。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32; (2)6; (3)12- ; (4)m -(m ≤0); (5)xy (x y 异号) (6)12+a ; (7)38 解:二次根式有:(1)32; (2)m -(m ≤0); (3)12+a ; 例2当x 是多少时,二次根式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x-1≥0,得:x ≥1 当x ≥1时,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3计算: 讨论:如果将上题中的数字换成字母,你发现2)(a 与 2a 有何异同呢? 三、巩固练习:见学案 四、课堂小结: 1、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的性质。 五、布置作业: P 131T 1、2、3。 ==2222251))(())((()=?22225 =?248 ()()()???<-≥=≥=0)0(.20.122a a a a a a a a ()()22 0a a a =≥时,当

最简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示例3

最简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示例3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判断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使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3.使学生了解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能够把所给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难点:正确运用化一个二次根式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运算的例子,引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再通过解题实践,总结归纳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四、教学手段利用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0。5m2,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能不能求出它的近似值?了.这样会给解决实际问题带来方便.(二)新课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遇到一个二次根式将它化简,为解决问题创这两个二次根式化简前后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被开方数的因数化简后是否是整数了,另一方面被开方数中还有没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总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是最简二次根式.即: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

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例1 指出下列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并说明为什么.分析:说明:这里可以向学生说明,前面两小节化简二次根式,就是要求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前面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也都是最简二次根式.例 2 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说明:引导学生观察例2题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将被开方数或被开方式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例3 把下列各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例题3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即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再启发学生总结这类题化简的方法,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2。要提问学生问题,通过这个小题使学生明确如何使用化简中的条件.通过例2、例3总结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两种情况,并引导学生小结应该注意的问题.注意:①化简时,一般需要把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②当一个式子的分母中含有二次根式时,一般应该把它化简成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的式子,也就是把它的分母进行有理化.(三)小结1.满足什么条件的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2.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的主要方法.(四)练习

《16.1 二次根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16.1 二次根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袁观六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知道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面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打基础. 教材先设置了三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结果都可以表示成二次根式的形式,它们都表示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引出二次根式的定义. 再通过例1讨论了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字母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二次根式的定义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研究二次根式是实际的需要. (2)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 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 (2)学生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知道二次根式本身是一个非负数,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二次根式的定义,应侧重让学生理解“的双重非负性,”即被开方数≥0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0也是非负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在实数一章所学习的有关平方根的意义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要求,从而让学生得出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并运用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这一条件进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判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的式子填空吗? (1)面积为3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 倍,面积为130m?,则它的宽为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 =5t?,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 _____.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上述问题,用算术平方根表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填空过程中初步感知二次根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 问题2 上面得到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式的意义,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都表示一个非负数(包括字母或式子表示的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设计意图】为概括二次根式的概念作铺垫.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二次根式教案

浙江版数学八年级下教案一一第一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经历二次根式概念的发生过程; 2、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3、理解二次根式何时有意义,无意义,会在简单情况下求根号内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4、会求二次根式的值。 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例1的第(2),(3)题学生不容易理解, 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想:课本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三个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说明以前学的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叫二次根式,在例题和练习的安排上,着重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基本按照教材的主体设计意图, 按教材的步骤进行 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现教材中的学习重点,概括学习所得,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合作学习): 根据图1—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______________ 。 首先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实际情境中写出表示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提问: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表示的是算术平方根; 2、根号内含有字母的代数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上述答案进行解释。其中学生对于答案3,等边 三角形的边长为.2S,—些学生会采用教材中以下的答案抄写,而不知该答案得到的原因。因此首先选不同程度的几名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大胆表述意见,然后作适当点评。对于该题的答案的得到过程可以用几何的推理的方法,即画出其中一条高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的 方法或利用公式S正=-!a2 (a为该三角形的边长)的方法得到。 4 补充练习: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7;2;y ;x2y2; 3 ;■■■ a ;. a (a v 0 =; 二、新课讲授 1、二次根式的概念: (1)引导学生概括二次根式的定义:像W 4, ― ,J2S这样表示的算术平方根,且 根号内含字母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为了方便,我们把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如.亍〒) 也叫做二次根式。……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2)概念深化: 提问:a 1是不是二次根式?- 厂呢■ 9呢……学生对于上述的问题,在判断上会产生一定的歧义,此时应按照教参的要求进行教学:.厂、.9是二次根式,而.a 1不是 二次根式,只能称为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此外对于.2x2 2x . 3这样的代数式,他们的系数或常数项是二次根式,而整个代数式仍看做是整式。

(完整版)新人教版第16章二次根式全章教案

4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 1 课时 16.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经历观察、 比较,总结二次根式概念和被开方数取值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比较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 索性和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利用“ a (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 x 2 = a ,那么 a 是 x 的______; x 是 a 的______, 记为____, a 一定是_____数。 (2)4 的算术平方根为 2,用式子表示为 =__________; 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0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式子 a ≥ 0(a ≥ 0) 的意义是 。 思考:教材 P2 思考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 3, s , 65, h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 5 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 式,“ ”称为二次根号.

“ 思考:(1)-1 有算术平方根吗? (2)0 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 a<0, a 有意义吗? 三、例题讲解 例 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2 、 3 3 、 1 、 x (x>0)、 0 、 4 2 、 - 2 、 1 、 x + y (x≥0,y?≥0). x x + y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 ”;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 0. 解:二次根式有: 2 、 x (x>0)、 0 、、 - 2 、、 x + y (x≥0,y?≥0). 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3 3 、 1 、 4 2 、 1 . x x + y 例2 (教材 P2 例 1)当 x 是怎样的实数时, x -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 x - 2 ≥0,得:x≥2。当 x≥2 时, x -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四、巩固练习:教材 P3 练习 1、2. 补充练习:1、当 x 是多少时, 2 x + 3 +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 + 1 2x+3≥0 ① 解:依题意,得 x+1≠0 ② 由①得:x≥ - 3 , 由②得:x≠-1 2 当 x≥ - 3 且 x≠-1 时, 2 x + 3 +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 x + 1 2、(1)已知 y= 2 - x + x - 2 +5,求 x 的值.(答案:2) y (2)若 a + 1 + b - 1 =0,求 a+b 的值.(答案:0)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1.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教材 P5 习题 16.1 第 1、7 题 七、板书设计 16.1 二次根式(1) 定义 例题 练习 小结 八、课后反思: ”称为二次根号. 2.要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应用. 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 难点 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一、情景导入 师:(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 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r/km与电视塔高h/km之间有近似关系r=2Rh(R为地球半径).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为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之比为多少?同学们能化简这个式子吗? 由学生计算、讨论后得出结果,并提问. 生:半径之比为2Rh1 2Rh2 ,暂时我们还不会对它进行化简. 师:那么怎么去化简它呢?这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化简.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这将是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授 活动1:知识迁移,归纳概念 (多媒体演示)用含根号的式子填空. (1)17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2)如图,要做一个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 cm和4 cm的三角形,斜边长应为________cm; (3)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 (4)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 (5)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__.【答案】(1)17 (2)65 (3)65 (4) 3 a (5)h 5 活动2: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多媒体展示) (1)式子a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被开方数a满足什么条件时,式子a才有意义? (2)当a>0时,a________0;当a=0时,a________0;二次根式是一个________.【答案】(1)a的算术平方根,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2)>=非负数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 当a=0时,a表示0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 也就是说,当a≥0时,a≥0.

16.1 二次根式教案(公开课)

第16章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1) 【教学目标】 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 从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出发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电视塔越高,从塔顶发射的电磁波传得越远,从而能收看到电视节目的区域越广,电视塔高h(单位:km)与电视节目信号的传播半径r(单位:km) 之间存在近似关系r=,其中地球半径R≈6 400 km.如果两个电视塔的 高分别是h1 km、h2 km 你能化简这个 式子吗? 式子 表示什么? 公式中 r=中的 表示什么意义? 2.问题: (1)面积为3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1)中式子你是怎么得到?得到的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 倍,面积为130m2,则它的宽为______m.(2)中得到的式子有什么意义?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 =5t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 ,则 . (3)中当h 的值分别为0,10,15,20,25时,得到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表示的数怎样变化? 二.合作探究 形成知识 (1)这些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别表示3,S ,65,5 h 的算术平方根 这些式子的共同特征是: 都表示一个非负数(包括字母或式子表示的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根据你的理解,请写出二次根式的定义. 用来表示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三.初步应用 巩固知识 练习2 二次根式和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根式都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带有根号的算术平方根是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 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难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突破: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化简,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精选二次根式的加减的例题。 学生准备:复习最简二次根式,预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二次根式化简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最终能化为同类二次根式项相合并,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节课就是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整体感知: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应分二层含义去理解(1)化简后(2)被开方数还相同.通过正确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来准确地实施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应特别注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仅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一定要保持不变,并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增加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最简二次根式、整式加减法等知识,引入二次根式加减法 1、如何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2可以化简吗? (学生回答)

A、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 B可以化简 3、什么是同类项? (https://www.doczj.com/doc/3c13825549.html,/view/313812.htm) 4、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https://www.doczj.com/doc/3c13825549.html,/view/b2f6351252d380eb62946d99.html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计算17题1、2小题) 5、计算:(1)2x-3x+5x (2) 22 23 a b ba ab +-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教师提出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引出同类二次根式并让学生进行判断 1、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A、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 B、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 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注意问题: (1)被开方数相同。 (2)二次根式不能再化简。 (3)与二次根式的系数无关 (学生练习) 2、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https://www.doczj.com/doc/3c13825549.html,/Math/Ques/Detail/5ecac9ed-127c-453b-b76a-a0acb7b 79d5b C、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复习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化简含二次根式的式子; 2.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混合运算. 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化简和计算含二次根式的式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请同学回忆二次根式有哪些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出来,并说明各式成立的条件. 指出:二次根式的这些基本性质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主要应用于化简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法及除法的法则是什么?用式子表示出来. 指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把两个二次根式相除, 计算结果要把分母有理化. 3.在二次根式的化简或计算中,还常用到以下两个二次根式的关系式: 4.在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化简及求值等问题中,常运用三个可逆的式子:

二、例题 例1 x取什么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 (1)题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x的取值必须使两个二次根式都有意义; (3)题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x的取值必须使两个二次根式都有意义; (4)题的分子是二次根式,分母是含x的单项式,因此x的取值必须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同时使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x≥-2且x≠0. 解因为n2-9≥0,9-n2≥0,且n-3≠0,所以n2=9且n≠3,所以 例3 分析:第一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可以分解因式.把它们分别分解因式后,再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把式子化简,化简中应注意利用题中的隐含条件3-a ≥0和1-a>0.

解因为1-a>0,3-a≥0,所以 a<1,|a-2|=2-a. (a-1)(a-3)=[-(1-a)][-(3-a)]=(1-a)(3-a)≥0. 这些性质化简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时,要注意上述条件,并要阐述清楚是怎样满足这些条件的. 问:上面的代数式中的两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的式子如何化为完全平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教案

16.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解决具体问题. 教法:1、引导发现法: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悟新知,建立分式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类比、参与问题讨论,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对实现教学目标起了重要的作用。 2、讲练结合法: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与平方根进行类比,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配以精讲,并进行分层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法:1、类比的方法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感悟二次根式的模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体验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分组讨论法将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内交换,达到取长补短,体验学习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4、练习法采用不同的练习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利用教材进行自检,小组内进行他检,提高学生的素质。 媒体设计:PPT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3 x ,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 是_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B A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x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x ).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 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称为二次根号. 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 1 x x>0) 、、 、 1 x y + (x≥0,y≥0). 分析 ”;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 (x>0) 、 x≥0,y≥0);不是二次

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设计

1 6.1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概念 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难点) 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 一、情境导入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吗?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S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 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 (单位:m)满足关系h =5t 2,如果用含有h 的式子表示t ,则t =______. 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3,S ,65,h 5 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11;(2)-5;(3)(-7)2; (4)313;(5)15-16 ;(6)3-x (x ≤3); (7)-x (x ≥0);(8)(a -1)2;(9)-x 2-5; (10)(a -b )2(ab ≥0). 解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 解:因为11,(-7)2,15-16=130 ,3-x (x ≤3),(a -1)2,(a -b )2(ab ≥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13的根指数不是2,

-5,-x (x ≥0),-x 2-5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 ”;(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类型一】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求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 (1)14-3x ;(2)3-x x -2;(3)x +5x .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列不等式(组)求解. 解:(1)由题意得4-3x >0,解得x <43.当x <43时,14-3x 有意义; (2)由题意得?????3-x ≥0,x -2≠0, 解得x ≤3且x ≠2.当x ≤3且x ≠2时,3-x x -2有意义; (3)由题意得? ????x +5≥0,x ≠0,解得x ≥-5且x ≠0.当x ≥-5且x ≠0时,x +5x 有意义. 方法总结: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有意义的条件: (1)如果一个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那么它们有意义的条件是各个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必须是非负数;(2)如果所给式子中含有分母,则除了保证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外,还必须保证分母不为零. 【类型二】 (1)x 的方程(a +2)x +b 2=a -1; (2)已知x 、4,求y x 的平方根. 解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解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得x 的值,进而求得y 的值,进而可求出y x 的平方根. 解:(1)根据题意得???2a +8=0,b -3=0,解得???a =-4,b = 3. 则(a +2)x +b 2=a -1,即-2x +3=-5,解得x =4; (2)根据题意得? ????x -3≥0,3-x ≥0,解得x =3.则y =4,故y x =43=64,±64=±8,∴y x 的平方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教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1)(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3、通过二次根式原概念和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难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例1.(1)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归纳总结:n x :当n 为奇数时,x ≥0时n x 有意义 当n 为偶数时,x 为任意实数时n x 都有意义 1. 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k 的取值范围: (1 (2 (3 (4 2. 当x 分别取下列值时,的值: ()10x =; ()21x =; ()31x =-. 检测:求二次根式中x 的取值范围: (1) 4-x (2)12 +x (3)25+x (4)x x -42 附加题:(5) 22x x - (6)42-x (7)42+-x x 教学目的: 1、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a ≥0)是非负数;(2)(a )2=a (a ≥0);(3)2a =a (a ≥0) 2、会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会运用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2a =a (a ≥0)进行相关运算。 难点:理解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2a =a (a ≥0)。

教学过程: 阅读P69-P71内容,完成两个探究填空,理解、识记两个公式。 公式1 : 公式2 : 例1计算: (1)(5.1)2 (2)(52)2 练习:1、(32)2 2、(23)2 3、(52)2 4、(25)2 例2化简: (1)16 (2)2)5(- 板书: 略 教学反思: 16.1 二次根式(2)(第二 三课时) 教学目的: 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a (a ≥0)是非负数、(a )2=a (a ≥0)、 2a =a (a ≥0) ,能熟练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 重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难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选择 1、下列代数式中二次根式有总有意义的有( ) ⑴2 1,⑵16-,⑶9+a ,⑷12+x ,⑸222++a a , ⑹x -(0≤x ),⑺()23-m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如果x --35是二次根式,那么x 应适合的条件是( )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3、化简:21a -+的结果为(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