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错误。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其中的C变为CO2气体,其中的H 元素变为H2O 蒸汽逸

出,逸出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气。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

量。蒸汽。D.C+O2 CO2 。12 g.由方程式可知12g 碳和32 g氧气恰好反应,而给出的

氧气的质量是16g, 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可生成22g.错

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

2.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是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3R,则R 的化学式为( ) A.CaCO3

B.Ca(OH)2 C.Mg(OH)2 D.MgCO3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均不变。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aMg(CO3)2+8SiO2+H2O=Ca2Mg5(Si4O11)2(OH)2+7CO2↑ +3R,反应前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5、5、10、47、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镁、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2、5、7、3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3R分子中含有3 个钙原子、3 个碳

原子和9个氧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钙原子、1 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CaCO3 。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均不变解答即可。3.FeS2 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为:

A . FeO

B . Fe 2O 3

C . Fe 3O 4

D . FeSO 4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 4 个铁原 子、 8个硫原子、 22 个氧原子;反应后 8 个硫原子、 16个氧原子;所以一个 X 分子中有 2 个铁原子、 3 个氧原子,

X 的化学式是 Fe 2O 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4. 过氧乙酸( C 2H 4O 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乙酸中含有 O 3 分子 B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1.6% C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g D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

素质量比为 2:4:3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过氧乙酸( C 2H 4O 3)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 原子而不是 O 3 分

子,故选项错误;

B 、过氧乙酸(

C 2H 4O 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选项正确;

C 、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 2 1 4 16 3=7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常省 略,故选项错误;

D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2,故选项错误。故选 B 。

详解】

A.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上图共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选项错误;

B. 丁表示的微粒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是阳离子,选项错误;

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彼此化学性质相似,不是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 学性质相似,甲、

丙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D. 乙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反应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 子,在化合物通常

中显 +1 价,选项正确。 故选 D 。

【点睛】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 线上的数

4FeS 2+11O 2

2X+8SO 2,则 X 的化学式为(

12 2 12 2 1 4 16 3

× 100%=31.6% ,故

12× 2):( 1× 4):( 16×3)=6:

A .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C .甲、丙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 D

B .丁表示的是阴离子

D .乙元素在化合物通常中显 +1 价

5.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

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6.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 的值等于2 B.甲一定是化合物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

50+2=23+x+24+3 ,x=2 。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

50+2=23+x+24+3 ,x=2,故A 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则甲是化合物,故B 正确;

C、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反应是甲生成丙丁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 不正确;

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4:3=8:1 ,故D 正确。故选C。

【点睛】反应中减少的我反应物,增加的为生成物。

7.用甲醛(HCHO)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醛分子中含有 16 个质子

B .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 1: 2

C .甲醛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甲醛由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每个甲醛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甲醛分子中含有 的质子数为: 1×2+6+8=16 ,故选项错误;

B 、甲醛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质量比为 12:( 1×2)= 6:1≠1:2,故选项错误;

A .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①②⑤

D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④⑤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点燃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实质是: 2CO O 2 2CO 2 。

【详解】

A 、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反应后 有反应生成的一氧化

碳分子和反应过程中过量的氧气分子,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题 意;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C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相对分子质量

量比,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

12:( 1×2): 16 =6:

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正确; D 、甲醛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点睛】

× 100%,故质量分数之比 =质

1:8,由此可知,其中氧元素 故选 C 。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 100%。

8.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

D、由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科学家发现亚硝酸氮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亚硝酸氮的化学式为N(NO2)3,下列有关

N(NO2)3 的说法错误的是()

A.N(NO2)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B.N(NO2)3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 个氧原子C.N(NO2)3属于氧化物

D.N(NO2)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亚硝酸根NO2 的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 3=0,则x=+3 价,故正确;

B.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N(NO2)3分子中含有4 个

氮原子和6 个氧原子,故错误;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NO2)3 是由氮、氧两

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D.三亚硝酸氮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6.8%,故正确。

故选:B。

10.4.6g某物质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此物质中一定含C、H 元素;

②可能含O元素;③一定含O 元素;

④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 ;

⑤物质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

⑥此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2

8.8g × =2.4g,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5.4g,氢元素的质量为:5.4g × =0.6g,生成物中的

44 18

碳氢元素完全来自于未知物,由未知物 4.6g 可知其中一定含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为:

4.6g-2.4g-0.6g=1.6g,所以①③说法正确,②的说法错误,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

2.4g 0.6g 1.6g

为:::=2:6:1,所以④⑥说法正确,⑤说法错误。所以正确的说法

12 1 16 有①③④⑥,故选C。

【点睛】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质量不变解答。

11.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 和CO2。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A.R 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B.R 一定为化合物

C.R中一定含有水

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所以某物质R 常温下可

分解为NH3、H2O和CO2,说明R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物质R 是由C、N、H、O 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R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原物质是纯净物且生成物中有水,故反应物中一定不含水;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题意“纯净物R 常温下即可分解”,说明R 不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1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质量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可得:(4+6+111+4)g=(待测+15+0+84)g,故待

测=26g。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减,即反应后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可知A、B、D是生成物,C 是反应物,故该反应为C→A+B+D 是分解反应。

【详解】

A、该反应为C→ A+B+D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为C→ A+B+D是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4)g:(15-6)g:111g:(84-

4)g=22:9:111:80,故选项错误;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的质量为26 克,故选项错误。故选B。

1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 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60g C.反应中A 和B 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 和C 的质量比是5:2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第一次A 全部反应,B、C有剩余;若增加10gA,25gA 时,与15gB 也会恰好反应,只剩余C;

设:第一次反应停止后,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y

A+B+C→D

15g x 30g

25g 15g y

x=9g,因此剩余B 是6g;y=5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30g﹣15g﹣9g=6g,因此反应中A 和C的

质量比=15g:6g=5:2 故选D

14.“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 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该过程中NiFe2O4 是()

A.生成物B.反应物C.催化剂D.氧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

利用NiFe 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而NiFe 2 O 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则NiFe 2O4 为催化剂,故选C。

15.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22

C.生成A 和B的质量比为22:9 D.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 的质量增加了9g,是生成物,生成B 的质量为9g;C 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111g;同理可以确定D 是生成物,生成D 的质量为

80g;由质量守恒定律,A 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11g-9g-80g=22g ,反应后丁的质量为

4g+22g=26g 。A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 的质量为26g,错误;C、生成A 和B 的质量比=22g: 9g= 22:9 ,正确;D、D物质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

16.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

C .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D .甲的化学式为 C 2H 2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该反应中生成物为两种,而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选项说法错误;

B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总和

=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选

项说法错误;

C 、丙为二氧化碳,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D 、因为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 别为: 4、2和 10,已知反应前有 10个氧原子,故 2甲中 一共有 4 个碳原子、 2 个氢原 子。故甲的化学式为 C 2H 2,选项

说法正确,故选 D 。

17. 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 )

A .二氧化碳

B .氢气

C .氯化氢

D .二氧化氮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浓硝酸中含有氢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铜中含有铜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氢 元素、氮元素、氧元素,二氧化碳、氢气无味,故选:

D 。

1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的值为

36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答案】C 【解析】

D.W 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 错误;

B、反应后W 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 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 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 中含有碳

元素、氢元素,W 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 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 正确;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 ,故D错误。故选C

19.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D、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

成了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正确。故选D。

20.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组成推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含碳、氢、硫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 .只含碳、氢元素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氧气 = 二氧化碳 +水蒸气 +二氧化硫,根据元素守恒,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硫元 素,可能含氧元素,故选 A 。

2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表,下列推理正确

的是

A .反应物是 X 和 Y ,成物是 Q 和 Z

B .参加反应的 Y 和 Q 的质量比是 1∶1

C .参加反应的 X 与 Q 的

质量比是 1∶3 D .反应后生成 15 g Z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 X 的质量减少了 4 g ﹣0 g=4 g ,故 X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 的 X 的质量为 4

g ;反应前后 Y 的质量增加了 12 g ﹣10 g=2 g ,故 Y 是生成物;同理确定 Z 是生成物,生成的 Z 的质量为 15 g ﹣1 g=14 g ;由质量守恒定律, Q 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 应的 Q 的质量为 14 g+2 g ﹣4 g=12 g ,故

待测的数值为 21g ﹣ 12 g=9 g 。 A 、根据分析,可 知反应物是 X 和 Q ,生成物是 Y 和 Z ,故选项说法错误; B 、参加反应的 Y 的质量为 12 g ﹣10 g=2 g ,参加反应的 Q 的质量为 14 g+2 g ﹣4 g=12 g ,故参加反应的 Y 和 Q 的质量比是 1∶6,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参加反应中 X 、Q 的质量比为 4 g ∶12

g=1∶3,故选项说法正 确; D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反应后生成 Z 的质量为 15 g ﹣1 g=14 g ,故选项说法

错误。故 选 C 。

22.“绿色化学 ”的特点之一是 “零排放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 例反应,生

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 “零排 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

C 、O 元素的原

子个数比应与 CO 2中 C 、 O 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为 1:2;根据所生成有机物中 C 、O 元素 的原子个数比,判断四个选项中符合此特点的化学式即该物质的化学式。

D .一定含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硫元素

A . CH 4O

B .CH 2O 2

C .C 2H 6O

D .C 2H 4O 2

A、根据化学式CH4O,可知该物质中C、O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B、根据化学式CH2O2,可知该物质中

C、O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式C2H5OH,可知该物质中C、O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根据化学式C2H4O2,可知该物质中C、O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1,不符合所生成有机物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A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 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 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

A 不正确;

B 、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 中、反应结束后,

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

B 不正确;

C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 能随反应的进行而

减少,选项 C 不正确;

D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 种类也不变,选项 D

正确。故选 D 。

A .图示中共有 3 种分子

B .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图示中的四种分子构成各不相同,故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 4 种分子,错误;

B 、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故能说明化学反应中原 子是不可分的,

正确;

C 、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 、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故选

B

25.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详解】

A 、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带 g ,故错误;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g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答

案】 B

【解析】 B .丙中 C 、H 、O 元素的质量比为 3:1:4 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24. 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原子间的短线

代表原子的结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丙物质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3:1:4,故正确;

一定条件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3 H2 CH3OH+ H2O,故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

为1:1 ,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B。

26.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 A 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 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 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 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D 正确。故选C。

27.已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现有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气体,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数据中,甲大于乙的是( ) ①气体的体积②原子的数目③分子的数目④相对分子质量

A.③B.①③C.②④D.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甲、乙两种气体质量相等,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

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可知,所以甲的分子数目<乙的分子数目; 由于甲、乙气体分子未知,所以原子数目无法比较。故符合甲大于乙的是④,故选

D 。

2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

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

B .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乙分子和两个丙分子, 分子数发生了改

变,故 A 不正确;

B 、由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乙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 单质,故 B 不

正确;

C 、由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 应,故 C 正确;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乙、丙的质量之和,故

D 不正

确。

29.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 .图示中 x 的数值为 3

C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2:7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H 4+H 2O==CO+3H 2。

A 、置换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为 化合物生成一

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正确;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密度

体积

的公式得,甲的体积<乙的体积;由同温同压 下,相

2种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x=3,正确;

C、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0,在单质时为0,因此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正确;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16:28=4:7,因此错误。

30.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中的3表示3个氨气分子B.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

C.2N 表示2 个氮原子或2 个氮元素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Cl﹣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NH3中的3 表示1个氨气分子中有3 个氢原子,此选项错误;

B. 铝片表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2O3,此选项错误;

C.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N表示2 个氮原子,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无数量的意义,此选项错误;

D.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Cl﹣,此选项正确。故选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