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整式的加减》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与训练

12 《整式的加减》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与训练

12 《整式的加减》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与训练
12 《整式的加减》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与训练

《整式的加减》全章复习

【知识网络】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整式的相关概念

1.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知识点诠释:(1)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2)单项式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知识点诠释:(1)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次数是n次,有m个单项式,我们就把这个多项式称为n次m项式.

3. 多项式的降幂与升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另外,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知识点诠释:(1)利用加法交换律重新排列时,各项应连同它的符号一起移动位置;

(2)含有多个字母时,只按给定的字母进行降幂或升幂排列.

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知识点二、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

是同类项.

知识点诠释:辨别同类项要把准“两相同,两无关”:

(1)“两相同”是指: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2)“两无关”是指:①与系数无关;②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知识点诠释:合并同类项时,只是系数相加减,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3.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4.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括号内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5.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典型例题】

类型一、整式的相关概念

例1.指出下列各式中的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是单项式的请指出系数和次数,是多项式的请说出是几次几项式.

(1)3a - (2)5 (3)

2b a - (4)2x y - (5)3xy (6)x π (7)5m n + (8)1+a% (9)1()2

a b h + 【答案与解析】

解:整式:(1)、(2)、(4)、(5)、(6)、(7)、(8)、(9)

单项式:(2)、(5)、(6),其中:

5的系数是5,次数是0;3xy 的系数是3,次数是2;

x π的系数是1π,次数是1. 多项式:(1)、(4)、(7)、(8)、(9),其中: 3a -是一次二项式;2x y -是一次二项式;5

m n +是一次二项式;1+a%是一次二项式; 1()2

a b h +是二次二项式。

【总结升华】①分母中出现字母的式子不是整式,故

2b a -不是整式;②π是常数而不是字母,故x π

是整式,也是单项式;③(7)、(9)表示的是加、减关系而不是乘积关系,而单项式中不能有加减.如5m n +其实质为55m n +,1()2a b h +其实质为1122

ah bh +. 举一反三:

【变式1】若单项式22a b x y

+-与单项式253b y x -的和是单项式,那么3a b -= 【答案】15

【变式2】若多项式31(4)5(2)n m x x x n m -++---+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则________m =,________n =,这个二次三项式为 .

【答案】4,3,-259x x --

类型二、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

例2.若315212135

m n m n x y x y --+-与是同类项,求出m, n 的值,并把这两个单项式相加. 【答案与解析】 解:因为

312121535m n m n x y x y --+-与是同类项, 所以315,21 1.m n -=??-=? 解得2,1.m n =??=?

当2m =且1n =时,

55553152121424214()()35353515

m n m n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 【总结升华】同类项的定义中强调,除所含字母相同外,相同字母....

的指数也要相同.其中,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时,若不是同类项,则不需合并.

举一反三:

【变式】合并同类项.

(1)2222344522x xy y x xy y -+-+-; (2)3232399111552424

xy x y xy x y xy x y -

-+---. 【答案】

(1)原式=22(35)(42)(42)x xy y -+-++-

22222x xy y =--+

(2)原式3232391191554422xy x y x y x y ?

???=--+-+-- ? ?????

32345x y x y =---.

类型三、去(添)括号

例3.化简2211()22x x x x ??--+????

. 【答案与解析】 解:原式=2211()24x x x x -++22111244x x x x =-++25144

x x =-. 【总结升华】根据多重括号的去括号法则,可由里向外,也可由外向里逐层推进,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符号的变化.若括号前是“-”号,在去括号时,括号里各项都应变号,若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应把数字因数乘到括号里,再去括号.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

A .2222(2)2a a b b a a b b --+=--+

B .2222(2)()2x y x y x y x y -+--+=-++-

C .2223(5)235x x x x --=-+

D .3232[4(13)]431a a a a a a ---+-=-++-

【答案】D

【变式2】先化简代数式22211(351)533

3a a a a a ????---+--????????,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a 的值代入求值. 【答案】22211(351)533

3a a a a a ????---+--????????22211[(3515)]333a a a a a =---+-- 222116[(34)]333a a a a =----222116(34)333

a a a a =--++ 22816(4)333a a a =--++228164333a a a =+--2814433

a a =--. 当0a =时,原式=0-0-4=-4.

【变式3】(1) (x +y )2-10x -10y +25=(x +y )2

-10(______)+25;

(2) (a -b +c -d )(a +b -c -d )=[(a -d )+(______)][(a -d )-(______)].

【答案】(1)x +y ; (2)-b +c ,-b +c

类型四、整式的加减

例4. 从一个多项式中减去234ab bc -+,由于误认为加上这个式子,得到221bc ab --,试求正确答案。

【答案与解析】

解:设该多项式为A ,依题意,(234)221A ab bc bc ab +-+=-- (221)(234)A bc ab ab bc =----+

(234)(221)2(234)A ab bc bc ab ab bc --+=----+

221468869bc ab ab bc bc ab =---+-=--

答:正确答案是869bc ab --.

【总结升华】当整式是一个多项式,不是一个单项式时,应用括号把一个整式作为一个整体来加减.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A =x 2+2y 2-z 2,B =-4x 2+3y 2+2z 2

,且A +B +C =0,则多项式C 为( ).

A .5x 2-y 2-z 2

B .3x 2-5y 2-z 2

C .3x 2-y 2-3z 2

D .3x 2-5y 2+z 2

【答案】B

类型五、化简求值

例5. (1)直接化简代入

当时,求代数式15a 2-{-4a 2+[5a -8a 2-(2a 2-a )+9a 2]-3a }的值. (2)条件求值

已知(2a +b +3)2+|b -1|=0,求3a -3[2b -8+(3a -2b -1)-a ]+1的值.

(3)整体代入

已知210m m +-=,求3222009m m ++的值.

【答案与解析】

解:(1)原式=15a 2-[-4a 2+(5a -8a 2-2a 2+a +9a 2)-3a ]

=15a 2-[-4a 2+(6a -a 2)-3a ]

=15a 2-(-4a 2+6a -a 2-3a )

=15a 2-(-5a 2+3a )

=15a 2+5a 2—3a =20a 2—3a

当时,原式=

== (2)由(2a +b +3)2+|b -1|=0可知:2a +b +3=0,b -1=0,解得a = -2,b =1.

3a -3[2b -8+(3a -2b -1)-a ]+1

=3a -3(2b -8+3a -2b -1-a )+1

=3a -3(2a -9)+1

=3a -6a +27+1

=28—3a

由a = -2

则 原式=28—3a =28+6=34

(3)∵ 210m m +-=,∴ 21m m +=. ∵ 22222009m m m +++3222009m m m =+++322

()2009m m m =+++ 22()2009m m m m =+++22009m m =++12009=+2010=.

所以3222009m m ++的值为2010.

【总结升华】整体代入求值的一般做法是对代数式先进行化简,然后找到化简结果与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

26a b a b -=+,求代数式2(2)3()2a b a b a b a b -+++-的值. 【答案】

设2a b p a b

-=+,则12a b a b p +=-,原式32p p =+. 又因为p =6,所以原式31261262

=?+

=. 类型六、综合应用 例6. 对于任意有理数x ,比较多项式2452x x -+与2

352x x --的值的大小.

【答案与解析】

解:22222(452)(352)4523524x x x x x x x x x -+---=-+-++=+

∵240x +>

∴无论x 为何值,2452x x -+>2352x x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去括号法则,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是各地中考的常考点.

举一反三:

【变式】设22232A x xy y x y =-+-+, 224623B x xy y x y =-++-. 若2

2(3)0x a y -++=且2B A a -=,求a .

【答案】∵ 22(3)0x a y -++=,20x a -≥, 2(3)0y +≥ ∴ 20,30.

x a y -=??+=? 即 2,3.x a y =??=-?

∴ 222(2)3(2)(3)(3)22(3)A a a a =--+--+-

22

8189268163a a a a a =++--=++

224(2)6(2)(3)2(3)32(3)B a a a =--+?-+--

2216361863164221a a a a a =++++=++ ∵ 2164221,2216326,

B a a A a a ?=++???-=---? 且2B A a -=, ∴21015B A a -=+

∴1015a a +=

915a =-, 53

a =-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A 、B 、C 、D 均为单项式,则A+B+C+D 为( ).

A .单项式

B .多项式

C .单项式或多项式

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计算正确的个数 ( )

① ab b a 523=+;② 32522=-y y ; ③ y x x y y x 2

2254=-; ④ 532523x x x =+; ⑤ xy xy xy =+-33

A .2

B .1

C .4

D .0

3.现规定一种运算:a * b = ab + a - b ,其中a ,b 为有理数,则3 * 5的值为( ).

A .11

B .12

C .13

D .14

4.化简1(1)(1)n n a a +-+-(n 为正整数)的结果为( ).

A .0

B .-2a

C .2a

D .2a 或-2a

5.已知a-b =-3,c+d =2,则(b+c)-(a-d)为( ).

A .-1

B .-5

C .5

D .1

6. 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a c c b b a ++--+= ( )

A .-2b

B .0

C .2c

D .2c -2b

7.当x =-3时,多项式535ax bx cx ++-的值是7,那么当x =3时,它的值是( ).

A .-3

B .-7

C .7

D .-17

8.如果32(1)n m a a --++是关于a 的二次三项式,那么m ,n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m =1,n =5

B .m ≠1,n >3

C .m ≠-1,n 为大于3的整数

D .m ≠-1,n =5

二、填空题

9.n

mx y -是关于x ,y 的一个单项式,且系数是3,次数是4,则m =________,n =________.

10. (1)-=+-222x y xy x (___________);

(2)2a -3(b -c )=___________.

(3)2561x x -+-(________)=7x+8.

11.当b =________时,式子2a+ab-5的值与a 无关.

12.若45

a b c -+=,则30()b a c --=________. 13.某一铁路桥长100米,现有一列长度为l 米的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时间,则火车的速度为________.

14.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图案,摆第1个图案需要7枚棋子,摆第2个图案需要19枚棋子,摆第3个图案需要37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则摆第6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摆第n 个图案需要 枚棋子.

三、解答题

15.先化简,再求值:

4x 3- [-x 2 -2( x 3-

12x 2+1 )],其中x= -13.

16.已知:a 为有理数,3210a a a +++=,求23420121...a a a a a

++++++的值.

17. 如图所示,用三种大小不同的六个正方形和一个缺角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ABCD,

其中,GH=2cm, GK=2cm, 设BF=x cm,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M= cm,

DM= cm.

(2)若x=2cm,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若A 、B 、C 、D 均为同类项,则A 、B 、C 、D 的和为单项式,否则为多项式,故选

C .

2.【答案】D

3. 【答案】C

【解析】按规定的运算得:3*5=3×5+3-5=13.

4. 【答案】A

【解析】分析两种情况,当n 为偶数时,(1)1n -=,1(1)1n +-=-,当n 为奇数时,(1)1n -=-,1(1)1n +-=,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0.

5.【答案】C

【解析】(b+c)-(a-d)=b+c-a+d =-a+b+c+d =-(a-b)+(c+d)

当a-b =-3,c+d =2时,原式=-(-3)+2=5,所以选C .

6.【答案】B

7. 【答案】D

【解析】由已知条件得:53

(3)(3)(3)57a b c -+-+--=,通过适应变形得: 5333312a b c ++=-.当x =3时,原式533335a b c =++-,再把变形后的式子的值整体代入即可.

8.【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n-3=2且m+1≠0,得n =5且m ≠-1.

二、填空题

9.【答案】-3 , 3

【解析】由系数为3,得-m =3,则m =-3.由次数为4,得x ,y 的指数之和为4,即n+1=4,

则n =3.

10. 【答案】22

;233;5137xy y a b c x x --+--

11.【答案】-2

【解析】2a+ab-5=(2+b)a-5.因为式子的值与a 无关,故2+b =0,所以b =-2.

12.【答案】-24

【解析】因为a b c -+与b a c --互为相反数,又因为45

a b c -+=,所以45b a c --=-,由此可得430()30245b a c ??--=?-=- ???

. 13.【答案】101米/分钟

【解析】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所通过的路程为(100+l)米,时间为1分钟,由=路程速度时间

, 可得结果.

14.【答案】127, 1332++n n .

【解析】∵第1个图形需要7=1+6×1枚棋子,

第2个比第1个多12个,即1+6×(1+2)枚,

第3个比第2个多18个,即1+6×(1+2+3)枚,

第4个比第三个多24个,即1+6×(1+2+3+4)=61枚.

……, ∴第n 个比第(n-1)个多6n 个,即1+6×(1+2+3+4+…+n )=3n 2+3n+1枚.

三、解答题

15. 【解析】

解:263+=x 原式,当971

31=-=时,原式x . 16. 【解析】

解:

17. 【解析】

解:(1)2,x + 22x +(或3x ).

(2)长方形的长为:2214x x x x x ++++++=cm, 宽为:4242210x +=?+=cm.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为:2

1401014cm =?.

2342012

235232009231...1(1)(1)...(1)10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 A .10N B .8N C .6N D .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挂钩所在处为N 点,延长PN 交墙于M 点,如图所示: 同一条绳子拉力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边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α,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NQ =MN ,即PM 等于绳长;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1.2sin 0.62 PO PM α= ==,则α=37°,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T cos α=mg ,解得:T =5N ,故D 正确,A 、B 、C 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2.内壁光滑的球体半径为R ,一长度小于直径的轻杆两端固定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小球A 、B 。将轻秆置于球体内部后。最终静止在图示位置不动,球心O 与轩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过球心O 竖直向下的半径与杆的交点为M ,2 R O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m m < B .球体内壁对A 球的支持力A A 2N m g = C .轻杆对B 球的支持力有可能小于B 球的重力 D .若增大m A ,θ角会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假设两球质量相等,则杆应处于水平位置,现A 位于B 的下方,可知m A >m B .故A 错误; B .以A 球为研究对象,A 球受到重力m A g 、球体内壁对A 球的支持力N A 、杆的压力F 。由平衡条件知,m A g 与F A 的合力与N A 等大、反向。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 根据三角形相似得: A A N m g OA OM = 由OA =R ,OM 2 R =,解得 N A =2m A g 故B 正确; C .以B 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如图。根据几何知识有 β>α,则在图中,一定有 F B >m B g ,即轻杆对B 球的支持力一定大于B 球的重力,故C 错误; D .若增大m A ,A 球下降,θ角会减小,故D 错误。 故选B 。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方法归纳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及答题方法归纳 一、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在文中即用来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1)对论点的要求:①正确②鲜明 (2)论点的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论据。在文中即用来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两种形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两者要区分一下: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就是事实论据。 3、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在文中即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⑴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经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比喻说理):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确立正确的论点。在文中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等论证论点的方法。阅读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 读。 ⑵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①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驳论:批驳错误和反动的观点,从反面确立自己的正确论点。驳论的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 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这两个概念在平常教学和毕业复习时要反复讲清楚,并强调学生区分。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密、准确、鲜明、概括。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举例论证 ②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考点1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两条重要的结论: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说明了细胞的重要性)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从小到大共9个层次) 总结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生存。(病毒无独立性)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 3.核酸、蛋白质不是生物,但它们是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4.不是每种生物都有9个结构层次,一般来说生物越高级,结构层次越多,越复杂。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5.高等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对于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般可以把它归入“细胞”层次,也可以归入“个体”层次 7.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8.导管、木纤维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9.种群,强调所有同一种生物;群落,强调某特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强调所有生物+无机环境 考点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 ....和原核细胞 ....两大类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 无染色体(DNA部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 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3蓝藻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 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考点清单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清单 一、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在文中即用来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1)对论点的要求: ①正确②鲜明(2)论点的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论据。在文中即用来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两种形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两者要区分一下: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就是事实论据。 3、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在文中即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⑴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经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比喻说理):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确立正确的论点。在文中突出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⑵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①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驳论:批驳错误和反动的观点,从反面确立自己的正确论点。驳论的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密、准确、鲜明、概括。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 ②引名言,讲道理-------道理论证 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论证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①答题要点三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3)围绕中心论点补

知识点巩固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孔的上偏差用符号表示,下偏差用符号表示。 2、配合种类有:、、、 3、采用包容要求时被测要素应遵守边界。 4、最大实体要求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应遵守边界。 5、滚动轴承与轴配合采用基准制;滚动轴承与外壳配合采用基准制。 6 极限偏差是__ ___尺寸减___ __________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7 极限偏差的数值可能为__ ____?,公差的数值是__ _值。 8 配合是指__基本尺寸_相同的孔和轴___ __之间的关系。 9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为___ __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迭_ __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为_ _配合。 10 配合公差等于_ _,其数值应是___ _值。 11 标准规定,?基孔制配合中,??基准孔以__ __?偏差为基本偏差,其数值等于______ ______,(基轴制配合中,基准轴以____ ___偏差为基本偏差,其数值等于____ _______)。 12 公差带的位置由___ __决定,公差带的大小由___ ___决定。 13 标准对标准公差规定了___ ____级,最高级为___ ___最低级为____ __。 14 标准公差的数值只与____ ______和_____ ____有关。 15 轴的基本偏差数值一般与_ _无关,只与____ ___?和__ __有关。 16 h5、h6、h7的_ _相同____ __不同。f7、g7、h7的____ ___相同___ ___不同。 17 p6、p7、p8的基本偏差为__ _偏差。 18 给出形状或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___ ___要素,用于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称为___ ___要素,?用于确定被测要素变动量的要素称为__ ___要素。 二、选择题 1.___ ___是表示过渡配合松紧变化程度的特征值,设计时应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来规定这两个极限值。 A、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 B、最大间隙和最小过盈 C、最大过盈和最小间隙 2.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__ ___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A、基本偏差的 B、基本尺寸的 C、实际偏差的 3.设置基本偏差的目的是将__ ___加以标准化,以满足各种配合性质的需要。 A、公差带相对于零线的位置 B、公差带的大小 C、各种配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同时产生一对力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和力的图示 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1)、大小G=mg (2)、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二、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a、k 劲度系数 N/m ;b、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3、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4、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静摩擦力分析 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 2、大小 0≤f≤Fmax 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 滑动摩擦力分析 1、接触时粗糙 2、相对滑动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

小学语文级阅读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1-6年级阅读知识点汇总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第一部分:词语 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 第二部分:句子 一、句子分析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修辞的分析: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第三部分:段落篇章词语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备注补充: ④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C、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

第一单元:负数 课时(一):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认识。 2、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及答题技巧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及答题技巧 引入:1、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分类: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类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一、把握中心论点 1、从题目入手①题目即为观点。例:《抱着长不大》、《孝心无价》;②有的题目是论题,从文中找出直接回答这个论题的语句,就能把握论点。例:《美的断想。》 2、从文中运用的论据推断出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也能把握论点。 例:《什么是自制力》[先说明自制力是什么,再引用狐狸的事例论证是怎样的自制力,最后提出反问以结尾。] 3、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根据论点常见位置[一般在篇首或篇末,也有在篇中的]来寻找。 [篇首]例:《论事业成效及艺术修养的关系》[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谈骨气》审视开头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篇末]例:《论各类老师》[举了四个不同老师类型的例子后,进而总结。] 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最新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1.1新生命的诞生 1、精子和卵细胞 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 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 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P81)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 种有性生殖)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 病物质。 羊水的作用?新生儿出生为何会哭? 1.2走向成熟 1、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性发育、性成熟。 2、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P83)。 3、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4、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1.3动物的生长时期 1、动物的生殖方式: ⑴有性生殖(需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初中语文 议论文知识点整理

议论文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议论文的论点要求正确、鲜明。 (1)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点的类型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①有的文章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②有的文章有几个并列的分论点。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论点必须是陈述句,它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往往是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论点与论题区别: (1)定义不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2)形式不同: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判断句,论题的出现常常是一个短语。 (3)位置不同:论点的位置灵活,论题的位置一般在标题或文首。 (3)论点位置 ①经常放在文章开头;②放在文章中间;③放在文章结尾;④标题直接提出;⑤需要读者概括的 (4)提出论点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②文章的开头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的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④列举生活现象引出中心论点;⑤列举生活实例或引用故事童话、寓言等引出中心论点;⑥引用名言、警句提出中心论点。 ★提炼和概括论点的方法如下: (1)从位置上寻找:①标题、②开头(“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等)、③文章中间 ④结尾(关注“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2)研究论点与论题:论点是对论题的扩充。 (3)分析论据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结构图: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负整数 ★正数和负数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6.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 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 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5.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有理数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小轻环C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B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的两侧.调节A、B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β=45°.不计一切摩擦.设小环甲的质量为m1,小环乙的质量为m2,则m1∶m2等于( ) A.tan 15°B.tan 30°C.tan 60°D.tan 7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C为轻环,重力不计,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C环与乙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C环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A点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 乙环与B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根据平衡条件,对甲环: ,对乙环有:,得,故选C. 【名师点睛】小球C为轻环,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然后分别对甲环和乙环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和分解列式求解.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弹力. 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小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缓慢增大B.F缓慢减小C.N不变D.N缓慢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F N、水平力F.已知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

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我们可以看成小滑块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应用力的合成得出: G F tan θ= N G F sin θ =,由于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所以θ减小,tanθ减小,sinθ减小.根据以上表达式可以发现F 增大,F N 增大.故选A. 【点睛】 物体的动态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比如: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3.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 A .10N B .8N C .6N D .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挂钩所在处为N 点,延长PN 交墙于M 点,如图所示:

语言学---第一章知识框架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1 Why Study Language? 1.Some myths about language 2.Some fundamental views about language 3.Some concrete demonstrations to show Linguistics’importance 1.2 What is Language? 1. Language “i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human speech, of which it is only a definite part, though certainly an essential one. It is both a social product of the faculty of speech and a collection of necessary conventions that have been adopted by a social body to permit individuals to exercise that faculty”. --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1916) 2. “Language is a purely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deas, emotion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voluntarily produced symbols.” --Edward Sapir (1884-1939):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1921) 3. “A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by means of which a social group co-operates.” --Bernard Bloch (1907-1965) & George Trager (1906-1992): Outline of Linguistic Analysis (1942) 4. “A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by means of which the members of a society interact in terms of their total culture.” --George Trager: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1949) 5. “From now on I will consider language to be a set (finite or infinite) of sentences, each finite in length and constructed out of a finite set of elements.” --Noam Chomsky (1928- ): Syntactic Structures (1957) 6. Language is “the institution whereby humans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y means of habitually used oral-auditory arbitrary symbols.” --Robert A. Hall (1911-1997): Introductory Linguistics (1964) 7.“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Ronald Wardhaugh: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1977) 8. “Language is a mean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It is instrumental in that communicating by speaking or writing is a purposeful act. —It is social and conventional in that language is a social semiotic and communication can only take place effectively if all the users share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human interaction including such associated factors as nonverbal cues, motivation, and socio-cultural roles. -- Our textbook (2006) 9.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新湘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巩固第一章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巩固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判断物质是否为天体的依据:① ② ③ (陨星流星体流星) 2.天体系统: 3.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4.太阳系 恒星:A 特点: 行星:B C D E F G H 特点: 卫星:月球特点: 小行星带:介于和之间 矮行星:特点: 哈雷彗星:绕运行,周期76年。彗尾始终太阳 八大行星分类: 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直径光年) (半径光年) (月地距离千米) (日地距离千米) (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光年)可观测宇宙 ( ) ( ) ( ) ( )

5.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八大行星绕日轨道特点: 、 、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 普通性): ① ②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寻找太阳系地外生命需要参照的 特殊性): ① 原因: 适中,地球公转、自转周期适中 ② 原因:地球自身的体积、质量适中 ③ 原因: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致热,使水汽从内部逸 出;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波段A ,波长范围 波段B ,波长范围 波段C ,波长范围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维持着地 表 ;是地球上 、 运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经光合作用转化 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如 等化石燃 料。核能、 、 并非最终来自于太阳能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纬度越高,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 天气:天气晴朗,云层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 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 昼夜长短:白昼时间越长,光照时间长,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原因(图册P15): 4.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分别为 层, 层, 层。正常情况下,肉眼看到的是 层, 太阳黑子:图中 层的表面黑斑点,主要是由于 它的温度比 层表面温度低,显得暗淡。太阳黑 子数目变化的周期为 年,黑子数目多的年份为太 阳活动 ,少的年份为太阳活动 。是太阳活 动强弱的标志。 寻找太阳 系外生命 需要参考 的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方法及格式

一、议论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方法及格式 1、议论文知识点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点: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张和看法,是文章的灵魂。 (3)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材料)。①事实论据(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②道理论据(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谚语)(4)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6)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7)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8)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9)开头、结尾的内容或作用 开头: (1)、提出xxx中心论点;(2)、引出xxx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4)、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10).议论文语言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有逻辑性;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2、答题方法及格式 (1)找中心论点的的方法依次有:(1)题目即中心论点;(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3)文章中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概括句;(4)结尾总结句;(5)自己提炼关键词语概括;(6)分析论据;(7)摘录法 (2)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3)论据及作用。 答题方法及格式:用了xxx论据,作用:xxx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xxxxxxxx”这一论点。(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用了xxx论据,作用:xxx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