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比较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比较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比较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比较

商鞅 秦始皇 汉武帝 孝文帝改革措施整理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⑴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⑵奖励生产——(富国)重农抑商 ⑶奖励军功——(强兵)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获得爵位的最好途径 ⑷承认土地私有——最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变法的性质,最关键 ⑸推行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 (6)统一度量衡 影响: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秦孝公支持;(2)商鞅坚定;(3)百姓信任;(4)根本原因: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 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商鞅变法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要有勇于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有哪些? (1)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影响----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影响---促进经济发展。 (3)思想上:焚书坑儒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4)文化上:统一使用小篆;影响----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5)军事上: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影响----巩固边疆领土。 影响: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他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历代王朝沿用。 3、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 (1)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2)政治上:A、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影响-----削弱诸侯国的实力; B、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置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 (3)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4)军事上:派霍去病、卫青北伐匈奴。 评价:使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巩固了大一统的格局。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原因)、内容(措施)、作用分别是什么? 目的(原因):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主要内容(措施): (1)迁都洛阳: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推进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5再

作业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光武帝 2.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3.“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削减侯国数量 C.推行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B. 开元通宝 C. 五铢钱 D. 交子 5.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里的“他”是指( ) A.李广 B.主父偃 C.霍去病 D.董仲舒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道家的《诗经》《尚书》《春秋》《礼记》《易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错误: 更正: 7.公元前119年的牧野战役,是西汉对抗匈奴的高潮。经此战役后,匈奴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1)材料一中“秦皇汉武”分别指的哪一历史人物? (2)“秦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案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下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明确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史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教学重点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历史氛围,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背景、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 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突破方法 通过课本剧《参与朝堂议事》理解措施及意义;通过讨论,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教材整合:联系第11课内容,结合本课课题,按照以下三部分,重新整合教材。即: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条件、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这样进行教学讲述,能够体现历史事件的内在因果关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西汉历史,突破教学重点。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再现历史氛围,感知历史、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 1.史论结合:阅读原始文字、图片资料,获得有效信息,依据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3.对比归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思想措施的异同,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经济方面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 2.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2.通过参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象力。 3.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强化中央权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内容。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等。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问题呢? “推恩令”的实行,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那“推恩令”妙在何处? 教师作出评价,总结“推恩令”的作用:大大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使其再也无力对抗中央;新封的诸侯对皇帝感恩戴 汉武帝接受了 主父偃的建议。实 现“推恩令”,下 令允许诸侯将自己 的封地分给其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 国。 通过“推恩” 这种相对和缓而 “富有人情味”的 方式,原来的王国 被分割成许多小侯 国,侯国不再属于 王国管理,而归中 央直接管辖的郡管 理。不费一兵一卒, 达到了削弱王国的 目的,而得到封地 的诸侯子弟,对皇 帝感恩戴德,从而 培养了侯国的忠 诚。 学生回答问 题。 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了解“推 恩令”的作用。 了解刺史制 度。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九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导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观察《秦朝疆域图》并在图上标出秦朝疆域四至以及秦朝在南部地区所开挖的灵渠和所设置的一些重要的郡县,以此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来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两千多年来,秦始皇一直是历史上争论不休的人物,通过本课所学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秦始皇,并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秦朝长城、灵渠、兵马俑等这些伟大的工程,使学生体会到古代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为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而骄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始皇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难点:秦始皇在思想上采用的焚书坑儒措施、对秦始皇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前面所学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一个割据混乱的局面,后由某一个历史人物来完成统一,引出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秦朝的建立:嬴政、公元前221年、咸阳 (二)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一带 学生阅读课本47页《秦朝疆域图》并在图上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问题: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域,秦始皇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统治这个国家呢?来引入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学习。 (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开创皇帝的称号、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学生阅读教材44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问题1:在我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我们一般称之为什么?这个称呼是如何来的?问题2:除此之外,秦朝还有哪些比较重要的行政机构?(引导学生从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方面:书同文 请同学阅读教材45、46页的内容来学习秦始皇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的措施。问题1:假设某一天你去其他国家旅游,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语言不通、货币不同等。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各国之间也面临着语言不通、货币不同、度量衡不同等这些问题,因此影响着秦朝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利于大一统。) 问题2:秦始皇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4)交通方面:车同轨、修驰道、通灵渠 案例:秦统一后继续向东越、南越地区进军,南征越族的前线来报:我大秦军队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

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比较分析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将秦皇汉武合而并称并感叹略输文采。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其首创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被后代沿袭。汉武帝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其在位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大大巩固了秦始皇首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功莫大过秦皇汉武”,同样的丰功伟绩,同样的浩瀚帝国。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经过艰苦卓绝的兼并战争,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之后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与制度也成为后代的蓝本。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秦首倡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设立皇帝制度,自称皇帝,德盖三皇,功过五帝,唯我独尊,皇权至高无上;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下设卿士,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保证皇权独尊,又大大加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推行郡县,创新地方管理制度,巩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促进海内文化统一,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积极作用;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和驰道;重视水利,兴修灵渠,开发岭南,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秦始皇又修筑长城、出击匈奴,提高军事力量,提高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形成,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除了上述对其丰功伟绩的力证,秦始皇的严刑苛政使人民生活在罪深火热之中,骇人听闻。滥施刑罚,滥用民力,。耗费民力修长城、修阿房宫,以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既是愚民政策的表现,又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暴君的典型。这也成了秦帝国快速消亡的最重要原因。贾谊《过秦论》中有曰:“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武帝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也非常强盛。近代学者夏曾佑在他的著作《中国汉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

【期末复习】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20**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 一、选择题 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③焚书坑儒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 B . C . D . 5.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秦始皇 B.汉武帝C.汉高祖 D.汉景帝 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9.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研读史料,感知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认真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在年老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但禹死后诸侯不朝(伯)益而朝启,启便即天子之位——《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启即天子之位”说明什么政治制度代替了禅让制?材料二说明西周开始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三说明秦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四反映了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巩固统治发挥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之初他所继承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社会现实。要讲到正面的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川教版(精美教案)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理论来源: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多年了,全国有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幼无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往往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比较主观,而且不善于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不善于处理与自己不同观点者的争论,容易发生吵架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此次课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能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理智的对待不同观点;()学会理直气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活动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巩固关于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 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 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 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知识点3 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 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朝巩固统一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掌握秦统一的时间,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 3、掌握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实行的措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4、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九章算术》。 5、了解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司马迁和《史记》;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复习重点 1、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2、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进行的措施。 3、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复习过程 (一)、体系构建 请按照“政治上实现大一统” 、“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文化繁荣科技领先” 、“民族关系逐渐加强” 、“中西交往日趋频繁”五个方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看谁 做得最快最好。 (二)、专题概览 1、秦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类别秦始皇汉武帝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评价 2、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项目 分类人物朝代成就影响 科技 数学 天文 医学 3、秦汉时期民族关系 特征举例 “战” “和” (三)、典例解析 例1: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地对待古代文化 B、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单项选择题,考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本题的题干可以简化为秦汉加强思想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B项不是加强思想控制的目的,C项与题干无关,A项是直接目的,D项才是根本目的。

例2:古人张仲素有《王昭君》诗云:“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今人翦伯赞则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以上两人() A、都赞扬汉代的和亲政策 B、都为王昭君下嫁鸣不平 B、都批评汉武帝的战争行径D、都称颂昭君密切汉匈友好关系 解析:本题为材料式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领悟和阐释能力。本题题干可以简化为:古人张仲素和今人翦伯赞写诗的意图是什么?结合材料分析D项最符合二人意图。 例3:下列秦汉科技成就中,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造纸上的发明和改进 B、《九章算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D、华佗制成麻沸散 解析:此为最佳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本题题干可简化为:哪项成就推动了实际的巨大进步?四项都是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相互比较,就世界意义而言还是A项 最大,因为它引起书写史上的一场革命,促进了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 (四)、典型考题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A 、废除丞相B、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建立皇帝制度 2、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刻石记功,当时使用的文字应为() A、甲骨文 B、小篆 C 、楷书D、行书 3、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A、大兴文字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削弱诸侯国势力 D、将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及产生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情景剧《汉武帝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 b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汉武帝“大一统”时代特征并正确评价汉武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汉武帝通过政治思想军事等措施实现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中国统一的多民主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了解汉武帝开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再现法、讲授法、提问启发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情景剧剧本和道具奏折

五、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视频《汉武大帝》片头, 【导入】 幻灯片:汉武帝像 师:汉武帝刘彻,汉景帝之子,生于前156年,16岁登基为皇。同学们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生: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汉武帝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汉武帝,去了解汉武帝如何开创“大一统”的。幻灯片展示课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新授】 (一)汉武帝的烦恼 师:作为16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刘彻有喜有忧,喜的是他继承了一个逐渐强盛的王朝,忧的是父辈们留下了一些足以动摇国之根本的疑难问题,他究竟忧心哪些问题呢?请看历史剧《汉武帝的烦恼》(幻灯片) 师:(鼓掌)剧中汉武帝有哪些烦恼? 生:诸侯王财大地大,百家争鸣,匈奴骚扰 师:归纳①政治:王国问题②思想:思想不统一③边疆:匈奴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二)为汉武帝分忧 师:穿越时空:假设同学们是当时汉武帝的臣子,你会提出什么方法帮助汉武帝解决这些问题?并简要说明你推荐这种方式的理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把解决方案写在奏折上)请不同的小组代表回答: 1、王国问题

汉武帝的功劳和秦始皇的过失

汉武帝的功劳和秦始皇的过失 二组 汉武帝的功劳: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 3:经济上,将地方的盐田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武帝下令治理黄河,经过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加强了汉与西域的关系。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运转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秦始皇的过失: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再加上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得三分之二上缴国家。那时的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人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有那些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有那些?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 一切大权。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36---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2.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政治:内外朝制度--加强皇权 刺史制度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经济:统一货币 盐铁官营 平抑物价 军事:北击匈奴 进军南越 对西域的管辖 思想文化:改革教育 察举制度 独尊儒术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1)政治方面 改革官制,加强皇权。打破封侯为相的惯例,起用布衣为相,完全控制丞相。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

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僚的控制。实行察举制,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一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颁布推恩令和限制蕃王的“附益之法”,使诸侯王问题得以解决。强化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2)军事方面 ?建立侍从皇帝和警卫首都的侍从军和禁卫军。 ?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兵大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夷地区设立犍为等郡;在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3)经济方面 ?改革币制。前115年下令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官营。由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 ?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颁布世界最早的治虫法规。 ?在干旱地区推广区田法和代田法。 (4)对外关系 ?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晋见汉武帝。 ?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市教学设计参赛作品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学特色:“异步教学法”的尝试 2007年12月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1、理论来源:1979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20多年了,全国有5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2、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4、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

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幼无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往往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比较主观,而且不善于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不善于处理与自己不同观点者的争论,容易发生吵架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此次课应该注意引导学生(1)能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2)学会倾听,理智的对待不同观点;(3)学会理直气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活动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2)巩固关于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练习题及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A.惩治地方豪强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完善察举制 D.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局面,在加强思想控制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令” B.“以德化民”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北击匈奴 4.如果你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要接受最高学府的儒家教育,必须到(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开封 5.汉武帝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是( ) A.贝 B.五铢钱 C.半两钱 D.交子 6.同学们,当你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有没有思考过古代汉朝时期人们学习的场景?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汉代由政府创办的最高学府叫什么?由这里学习的主要教材可判断哪一学派在当时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哪一政策造成的?

(2)与汉代比较起来,当今的学习内容有什么优点? (3)汉代教育与当代教育的目的有何不同? 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2.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实行郡县制 3.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铸造五铢钱 4.“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及其“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C.李冰修筑都江堰 D.屈原创作《离骚》 5.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6.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 A.《道德经》 B.《韩非子》 C.五经 D.《孙子兵法》 7.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统一度量衡 8.阅读下列图片: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麦档网文库 https://www.doczj.com/doc/3c12643936.html, 1 2017年秋新人教版(部编版2016)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始皇统一与汉武帝大一统 一、选择题 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郡县制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③焚书坑儒 ④修筑长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 A . B . C . D . 5.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 .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 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汉高祖 D .汉景帝 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 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 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分封制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减轻赋税,发展生产 C .以德化民,稳定民心 D .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9.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 .国家统一 B .外族骚扰 C .中央集权 D .儒家思想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1.研读史料,感知史实,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认真阅读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禹在年老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但禹死后诸侯不朝(伯)益而朝启,启便即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三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主父偃)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1)材料一中“启即天子之位”说明什么政治制度代替了禅让制?材料二说明西周开始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三说明秦朝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3)材料四反映了汉武帝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巩固统治发挥了什么作用? (4)根据上述问题的回答,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桂林中学奎光学校林媛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秦朝的疆域。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小组,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多渠道了解历史,处理历史信息,培养合作学习 的能力。 2.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设置历史情境,从中感知历史。培养学生透过历史剧,发现历史 问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在思想、军事方面措施利弊的探究,培养学生从正反两面、古今方面, 多角度,全面分析历史问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体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4.通过浏览网页,搜集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取舍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资料。教师制作相关网页,为学生了解秦始皇巩 固统一的各项措施提供网络平台。 2.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网页、课本、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历史知识点。 3.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设置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知历史,引导学生概括秦 巩固统一的措施,启发学生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4.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焚书坑儒、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征越族,修灵渠的利与弊, 展开探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分析历史问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思想情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同意的措施,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学生懂得,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正确看待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五、创新之处 1.利用网页,为学生查询历史资料、探究历史问题提供网络平台。 2. 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设置历史情境,从中感知历史。培养学生透过历史剧,发现 历史问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