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氏心意六合拳六艺阐秘之六

唐氏心意六合拳六艺阐秘之六

唐氏心意六合拳六艺阐秘之六
唐氏心意六合拳六艺阐秘之六

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

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 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 中国散手网Copyright 2000--2004 Chinese Sanshou Website 一、心意六合拳的起源与内容特点 具有极高人体科学价值的心意六合拳,是由明末山西平阳府蒲州均村(今山西省永济县张营乡尊村)人姬龙峰(一作凤)创造的我国最古老的优秀内家拳种。《心意六合拳谱论》中曰:“山西平阳府蒲州人,居住均村,姓姬名宏、字龙凤老先生,留下谱论,传于习武君子,钻心玩味,以思其理……惟此六合拳者,则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缘先生生于明末,精于枪法,人见之皆以为神,而先生犹有虞焉,以为吾处于乱世,可操执枪以自卫可也,若太平之日,刀枪入鞘,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即枪法改作拳法,而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称其名谓六合。” 《谱论》中把心意六合拳创始人的籍贯、姓名、时代背

景和创始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心意六合拳的命名均作 了非常详尽的描述。 姬龙峰“精于枪法,人见之皆以为神”,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姬龙峰造诣非常之深的武功,是常人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姬龙峰在创造心意六合拳时,并不是简单地“即枪法改作拳法”,而是以他那出神入化的枪法为主,以“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 ”的“天人合一”的大系统理论为依据,经过精心思悟和钻心研习,并以天干之数把世间和传说中的十种生灵的可取之处,融合我国传统的强身健体的功法与枪法贯通为一体,成功地创造了“十大形”为主的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与华佗以“五行”为基因创造的导引健身功法“五禽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意六合拳是以龙、虎、猫、猴、鹰、熊、蛇、燕、鹞、马等十种动物的特性(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战之勇、猫有捕捉之妙、猴有纵身之灵、鹰有捉拿之精、熊有战斗之情、蛇有拨草之巧、燕有取水之能、鹞有侧翅之力、马有奔程之功)寓于人体,从而取得“天人合一”的整体作用。所以心意六合拳又俗称“十大形”。 《谱论》中曰:“不别三意,不时常用,可能调治百病,四梢循环,血梢发脚心到天门,再无别疑真豪雄,牙骨肉梢仔细评,评出理来是一通,觔骨一气要和全,天地

囚徒健身图文教程和计划表(A4纸直接打印版)

囚徒健身六艺十式图文教程和计划表(直接打印版)俯握撑深蹲引体向上举腿桥倒立撑 第一式墙壁俯卧撑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5次 升级:3组,各50次 肩倒立深蹲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5次 升级:3组,各50次 垂直引体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40次 坐姿屈膝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5次 升级:3组,各40次 短桥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5次 升级:3组,各50次 顶墙倒立 初级:30秒 中级:1分钟 升级:2分钟 第二式上斜俯卧撑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40次 折刀深蹲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40次 水平引体向上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30次 平卧抬膝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35次 直桥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40次 乌鸦式 初级:10秒 中级:30秒 升级:1分钟 第三式膝盖俯卧撑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30次 支撑深蹲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30次 折刀引体向上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20次 平卧屈举腿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30次 高低桥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30次 靠墙倒立 初级:30秒 中级:1分钟 升级:2分钟

第四式半俯卧撑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2次 升级:2组,各25次 半深蹲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35次 升级:3组,各50次 半引体向上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1次 升级:3组,各15次 平卧蛙举腿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25次 顶桥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25次 半倒立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20次 第五式俯卧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2组,各20次 深蹲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30次 引体向上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8次 升级:3组,各10次 平卧直举腿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20次 半桥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20次 倒立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15次 第六式窄距俯卧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2组,各20次 窄距深蹲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20次 窄距引体向上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8次 升级:3组,各10次 悬垂屈膝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2组,各15次 桥 初级:1组,6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2组,各15次 窄距倒立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9次 升级:2组,各12次

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大师李金全

安徽宋门心意六合拳大师李金全李金全,汉族,1934年出生安徽定远县,从小家境贫寒,13岁经亲友介绍举家来到蚌埠谋生,住家和一代宗师宋国宾先生门邻,来到蚌埠先在一家商号担任小伙计,金全先生自幼聪慧,闲时喜欢摆弄拳脚,后经商号老板介绍,拜一代宗师宋国宾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先生拜师后一边做商号里的工作,一边向宋师学艺。那时先生年轻,夜以继日刻苦练功,先练基本功,踩鸡步,站桩功一练就是三年,宋师看先生很有天份,能吃苦,勤奋好学,深受宋师器重,逐将心意六合拳的心法授于先生,先生潜心用意,深有所悟,一练又是六年,终获得宋师的真传,先生在心意六合拳的技、理、功上有自己独到悟性和见解,每一式、一招都能做到内、外“三合”既“六合”,“脚手齐到方为真”,实战时反应快似闪电与人较技时看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受到师兄弟们一致好评。 一九五四年淮南大通煤矿招工,宋师恋恋不舍和爱徒分手,再三嘱咐,“到淮南找个好工作、按个家,淮南还有你几个师兄可以帮助你,可你千万不要丢了拳,闲时好好练,发扬广大这门拳。”先生牢记宋师的话含泪拜别老师,来到淮南。 先生一到淮南首先拜见师兄周祥山、王成立、薛德昌谦虚向师兄请教,学习、工作后每到休班时都去看望师兄,先生尊师敬兄的美德感动了一代代学生。 在淮南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每天练功不辍,到了晚年功夫已达到

化境,其内气已走遍全身,至灵劲上身天地翻之功夫。 八十年代初先生开始收徒,传授心意六合拳,收徒数十人,先生传艺认真、用心、负责,其中入空弟子于志文、刘志海等人最为优先,他们经常参加全国和各省、市的武术比赛,都得到很好的成绩,现在也在教徒弟,为发扬光大宋门心意六合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今金全老先生以八十余岁,仍性格开朗、身体娇健、步法灵活,继续给徒弟传授品德求武理,为传承弘扬宋门心意六合拳献出了毕生精力。 李金全呈上 2014年7月8日

(完整版)囚徒健身图文教程和计划表完美打印版

囚徒健身六艺十式图文教程和计划表 S 俯握撑深蹲引体向上举腿桥倒立撑 第一式墙壁俯卧撑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5次 升级:3组,各50次 肩倒立深蹲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5次 升级:3组,各50次 垂直引体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40次 坐姿屈膝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5次 升级:3组,各40次 短桥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5次 升级:3组,各50次 顶墙倒立 初级:30秒 中级:1分钟 升级:2分钟 第二式上斜俯卧撑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40次 折刀深蹲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40次 水平引体向上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30次 平卧抬膝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35次 直桥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20次 升级:3组,各40次 乌鸦式 初级:10秒 中级:30秒 升级:1分钟 第三式膝盖俯卧撑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30次 支撑深蹲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30次 折刀引体向上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20次 平卧屈举腿 初级:1组,10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30次 高低桥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30次 靠墙倒立 初级:30秒 中级:1分钟 升级:2分钟

第四式半俯卧撑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2次 升级:2组,各25次 半深蹲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35次 升级:3组,各50次 半引体向上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1次 升级:3组,各15次 平卧蛙举腿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25次 顶桥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25次 半倒立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20次 第五式俯卧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2组,各20次 深蹲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30次 引体向上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8次 升级:3组,各10次 平卧直举腿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20次 半桥 初级:1组,8次 中级:2组,各15次 升级:3组,各20次 倒立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15次 第六式窄距俯卧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2组,各20次 窄距深蹲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3组,各20次 窄距引体向上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8次 升级:3组,各10次 悬垂屈膝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2组,各15次 桥 初级:1组,6次 中级:2组,各10次 升级:2组,各15次 窄距倒立撑 初级:1组,5次 中级:2组,各9次 升级:2组,各12次

心意六合拳

此套路荟萃姬龙峰原传心意六合拳秘传七星内劲功定步发力和活步套路(民间庶乎失传抑或演绎异化),以及河南安徽等地流传的“十形连环”“十形合一”“十形七拳”之精华,依据姬祖师墨本“十大形阐微述真”之拳论而创编。 “真”者性也本也,“真形”者,动物之本性本真本能也。取其真意寓其形骸。师曰:“十大真形”是一种功景境界,是一种参悟与体认,是一种自然法则和辨证法规律,绝不是外形的模拟和塑造…… 此套路简洁,劲意遒放。练时寓蕴“勇猛短毒急快狠利”八字心法,以及阴阳暗合五行生克“道”的运化之理、数、象。 演练时必须在心意内功基础上施以心法,方可卓有成效。请注意,演练套路时不存在什么“呼吸之法”。 (一)静立放松 面向东方站立。两手直臂外旋翻掌朝上,从两边缓慢提绕至头顶,随吸气意念宇宙精微从我“五心”进人丹田气穴正置完毕(即直臂上绕与吸气意念同步进行)。略停1秒,两手内旋翻掌朝下,掌指相对,经头胸腹缓慢往下按,按到裆部后,恢复立正姿势的同时,意念宇宙精微从气穴充斥四肢百骸,正置呼吸完毕。一吸一呼约30秒到1分钟(图1)。 (二)第一式熊出洞(侵扑站) 用鼻顿吸一口气立即闭息之同时,震右脚出左脚,右腿半蹲支撑全身重量;双手由怀里向上向前再略向怀里勾搂,抖颤晃膀,左手落于胸前略上,右手落于腹前,双手下勾,松垂拉。头略抬起,两眼下吊(谱曰:熊似观天不看天)(图2)。 (三)第二式鸡形大劈 左脚向前上步,右脚刮地而起,脚尖上翘,离地约四五寸(一般不超过7寸);左手由怀里向上向外拔至胸前的瞬间,右臂上提并迅猛地由右上方往左下方劈下,五指揸开,手心往内凹。意念双手被我劈成两半,体悟狠毒以及落为顺意(图3)。 要点:当右臂向左下方劈至胸前,左手反衬迎击右尺臂内侧可以击出声响并产生发力效果,同时带出风声。左手反衬后向右肩上方反插至右耳旁,掌心向外,以护右头脸部。

谈心意拳秘传桩功

谈心意六合拳秘传桩功 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是一种非常注重桩功的优秀拳种,自开山祖师马学礼先生至世代拳家前辈,均视心意六合拳桩功为看家之宝。在过去的年代此拳只在我国回族之间相传。据已故恩师吕瑞芳所讲,过去的年代对外人来讲别说桩功了,就连拳势是什么样都很难见到、可以说是开门说话、关窗户练拳。由此可见过去先辈们对拳的珍爱与极度的保守。 桩功是以锻炼和培养内功为主的功法,恩师于化龙先生也曾这样高度评价过桩功: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的强大内功主要锻炼途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站桩功。极功是拳的生命,此拳的每一形。每一势,都是极功。心意六合拳主要以鸡形桩功为主。一生习拳,只要能够认真地抓住桩功中两三个势子,就可以足够对付一些千变万化强悍的高手。心意六合拳先辈们一有空闲之时就习练功法及桩功,可以说几乎行走坐卧不离桩功。所以先辈的功夫是来之不易的。下面将两位恩师平日里的所授及本人的一点儿心得体会略谈一二。 让我们首先谈谈怎样练好桩功,怎样去认识、理解、体会其中的奥妙。 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桩功,可以达到强身、技击、养生、

调治疾病之功效,也是为以后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拳艺之基本要求。心意六合拳,无论运用何招势,都应有强大的桩功做其后盾,只有这样,拳艺才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每势桩功内里都包含着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等六艺,同时也内含着十形七拳。心意六合拳每势桩功,基本上以“鸡步”桩法为主。 今既谈站桩功,笔者也有必要谈谈桩功的“桩”字。大家知道,盖大楼需在工地上打桩子,桩的下面一部分被埋入地面以下,以稳固地面上一部分。但人体绝不会一部分埋入地下,只是在人们习练站桩功时,需要人体内在意念有入地之感,藉以稳固周身、来增强人体周身内在的质量。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只要多观察、多领语、多理解,从中并不难发现与拳艺相通的事物。 例如,刚栽入地里的小树苗,我们很容易将它主干折断或轻松地连根拔出,从这种事物现象中不难看到小树苗的根基及树本身的内在质量并不强大,才致使极容易将其损坏掉。如果小树苗再生长一、二十年之后,它枝繁叶茂时,我们还会轻易将它折断或连根拔起吗?可见树木的生长过程就是一种无形的自然桩功,人们习练桩功也如此道理 再例如,经过长期认真的锻炼,桩功如同一辆三轮

孙少甫心意拳课程内容

一、心意拳是罕见的健康长寿拳,适合于男女老少各年龄段失去健康,人生便失去很多快乐。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拳架古朴、科学、高效、合理。拳功一体,核心在丹田和中节。全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其功效是通奇经八脉、生命力旺盛、身心处于最佳健康状态。习练心意拳的师傅哪怕是到了八、九十岁依旧身体康健、仍然能课徒自娱者比比皆是,生理和心理年龄远小于实际年龄。马梅虎与卢嵩高前辈皆七、八十岁时还如青壮年一般健康生子。经一定时间的习练,可改善大多数慢性疾病直至痊愈。长期习练基本能一劳永逸的获得一生的健康。可极大地提高当代人的生活与生命质量! 戴龙帮,1713-1802,89岁戴文熊,1769-1861,92岁戴良栋,1934-1915,81岁李洛能,1803-1888,85岁车毅斋,1833-1914,82岁布学宽,1882-1971,90岁宋铁麟,1885-1979,94岁买壮图,1779-1877,98岁丁兆祥,1835-1932,98岁尚学礼,1865-1939,75岁卢嵩高,1874-1961,87岁宋国宾,1885-1960,75岁马承智,1888-1974,89岁丁克重,1888-1974,86岁郭汉之,1881-1980,99岁吕瑞芳,1908-1999,91岁李尊 思 1918-2014,97岁于化龙1916-2011,95岁王多凤(女)1918-2012,94岁白云飞1913-2012,100岁王书文1919-2012,93岁凌汉兴在世之百岁老人王木林和李行功已逾九十岁仍教拳。。。 二心意古拳被称为内家拳之母,孕育出如形意拳,大成拳、意拳等诸多著名拳种,有内家拳鼻祖美誉。极具格斗魅力。 自古以来,先人们以并不占优势的体形体格和身体素质,以极高的智慧,千锤百炼,创造出了具有显著民族特质的东方格斗文化之瑰宝——心意六合拳。因其杀伤力太强,被历代宗师视为生存之本,它是

河南邓州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白蛇吐信组合

本文由jdzhaoban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河南邓州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白蛇吐信组合 马雷石 海 涛 心意六合拳是明末清初姬龙凤先生在诸门派繁杂套路和技术的基础上汲取枪法之精创新而演变成的 优秀拳种,三百余年的传承过程当中,历代门人通过不断地锐意创新,使心意拳在拳理拳法上日臻完善。 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心意拳与昔日相比,无论在风格还是内功方面,都包容着博大精深的武学内涵,这 颗灿烂的明珠,应该被世人所重视和发展。 心意六合拳取自然界中(龙、虎、鸡、蛇、熊、鹰、猴、马、鹞、燕)十种动物的特长,故其不仅有 心明意灵,应变无穷之妙用,又有开而便击,裹而不露之神效。该拳有虎扑羊之猛,蛇拨草之巧,猴纵身 之灵,龙缩骨之法,烈马奔蹄之功,熊守洞之本,鸡好斗之勇,燕子抄水之功,鹞子钻天之技,鹰捉拿之 精,皆取其形而得其意。身法步法要求六艺(鸡腿、龙 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强调内外三合相合来 盘拳练艺,以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心意支配行动, 行动贯穿心意,心意指挥六合,六合偶有心意为指导思 想。以五劲(踩、扑、裹、束、决)练就浑身七星(头、 肩、肘、手、脚、膝、胯)长短之运用,浑身是功,遍 体为拳。一枝动百枝摇,一动无所不动,上中下三盘一 起进攻,浑身各部都为击敌之武器。随招势而发,浑身 无所不用,讲手脚齐到,起根拔节之打法,充分体现了 古传贴身靠撞之特点。与人较技,既有硬打硬进,又有 蛇形之柔化刚发,避虚击实,穿空钻隙,攻中有守;交 手时强调身手动作协调,连贯一致,无论是防守、退闪 都要势势相连,不丢不顶不滞钝,常有追风赶月,排山 倒海之势,用兼顾兼打之法而击敌措手不及。此拳以它 招式奇绝、简单实用、发力迅猛而著称,是一个内外兼 修,刚柔相济,虚实兼备,看似简单,其意深奥,注重 实用的有价值的内家拳学。 白蛇吐信为心意十大真形的单把之一,此把取意于 蛇分草之能。分草有如蛇之受惊,分草而去后吐信击人, 即如分拦化敌之击,趁劲赶打之法。此把在心意门内是 比较凶狠刁钻的一招,重在击敌眼、喉、鼻、肋;此招 劲力变化奇特,心意高手在用此式时,无论防守反击或进攻性手法,均能在瞬间奏奇效。 本脉心意六合拳以单把盘练为主,每一单把可反复来回盘练,又可组成一个小套路,既是散手又是套 路。现根据河南南阳张志诚一脉心意六合拳谱传七世陈合龙恩师传授及本人二十几年练功浅见,特整理出 本脉的蛇形单把、蛇吐信盘法、劲意及技击,不到之处望同门及方家指正。 一、熊出洞 (1)盘法 熊出洞为心意六合拳之特有姿势,习练时全身放松,侧身而立(心意六合拳习练时必须侧身,因这样 站立受敌面积小) ,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间距一脚左右,前足足尖点地与地面成 15 度(利于 战时变化,取鸡之独立之势) ,两臂下垂,两肘微弯护肋,左手停在左胯里侧护裆,右手贴住胯际里,手 指放松、下垂、微屈,指尖向下,手背向外,头上顶,舌抵下腭,项要竖直,牙齿扣住,两肩松开向下塌 劲,谷道上提,心宁气沉,浑身泰然,目光向前平视,谱云: “熊观天非观天,鹰视地非视地” 。 此式为心意六合拳之临战式, 以便伺机而动, 蓄而待发, 在将动未动之际, 不易摆架势以防暴露真意, 可谓静为本体,动无外形,我形未露,敌则难测,一旦出手,定能出奇制胜。拳谱云: “若言其静,未露 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形” 。其次敌未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发动。这就要求做到先发制人,拳谱 云: “后人发,先人至,迅雷不及掩耳” (如图 1) 。 (2)劲意 此式又名六合式,或称预备式,侵仆式,扑踩式,侵步站。 它要求六艺(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与内 外三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相合,为心意六合拳之母势, 千变万化,均由此生发而来。心意六合拳以熊、鹰为本,熊形 防守,进取似鹰,如失此二式,则拳意失真。由此可见,熊出 洞在心意六合拳里象征着攻守之中的防守,动静之中的静,阴 阳之中的阴,刚柔之中的柔。 此谱道出了熊形之奥妙。熊有竖颈之力,其心宁静而富含 蓄之劲,两膀健壮有力,而直立之神态尢为强健。熊膀上提时 不但头颈直竖,威猛异常,而且两肘紧靠两肋,护住要害,以 防敌之袭击。拳艺中有头顶、颈竖、沉肩、含胸、肘不离肋之说,即指熊形之含劲。头顶颈竖以护咽喉, 沉肩护胸,裹劲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又称守洞尘技。故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 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后来,心意六合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PS:六合还指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 卢式心意六合拳卢式心意六合拳源于河南心意六合拳,源于一代宗师——卢嵩高武术大师对传统武术开创性的继承与创新。卢师是沪上心意六合拳的开山鼻祖,在沪享有第三代“拳王”的美誉,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交流中,拥有自己鲜明特点、独特风格的卢式心意六合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广为流传,开创了中国武术一派之先河。 卢师,生于1875年,河南周口人,归真于1961年上海。自幼拜河南心意六 合拳第七代传人——袁凤仪老师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二十六岁时已是武艺超

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心意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无不知道“裹、践、躜”乃为心意六合拳法之要义,但是对于“裹、践、躜”的真实含义,却没有多少人明白。有的人练了一辈子的心意六合拳,也没有了解其义,结果练了 一辈子胡涂拳,功夫总也上不去。又有的人由于没有理解“裹、践、躜”的真实含义,为了装点门面,就将“踩鸡步”中的三种手法解 释为“裹、践、躜”,而且进一步指出这是三种拳法,即裹拳、践 拳与躜拳(可是古人在拳经里从来没有将“裹、践、躜”与拳法沾边)。这样一来,前头的错误没有改正,后头的错误就已经误人子弟了,其流毒是很深的。 实际上,所谓“裹、践、躜”并非是三种拳法,也不是某一个拳术动作,而是贯彻心意六合拳训练始终的根本原则,更是心意六合 拳巨大技击威力的来源。可以说不懂“裹、践、躜”三字的含义, 就不懂心意六合拳,而将“裹、践、躜”练成了裹拳、践拳与躜拳 就是曲解了心意六合拳。练习心意六合拳,一上来就必须练习“裹、践、躜”,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又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找到“裹、践、躜”,理解“裹、践、躜”与运用“裹、践、躜”。那么,到 底“裹、践、躜”的真实含义是什么?而且如何又能将“裹、践、躜”练上身呢?下面我来讲一讲。 刚才我们说了,“裹、践、躜”是心意六合拳的原则方法,心意六合拳的独特力量就从“裹、践、躜”当中来。既然是原则方法, 那么就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能体现出来,而如果将“裹、践、躜”理解成了三种特定的拳法,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因此,我们说“裹、践、躜”不是特定的某种拳法动作。 正确的理解是这样的:所谓“裹”,实际上包括“束”与“存”两个部分,“束”指上身的收缩;“存”指下肢的沉蹲。是每一个动 作发力前必须的蓄力方法。我们知道,无论哪一种拳法,只要它发力,就一定有一个蓄力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短暂,但这是必然

心意六合拳秘要

心意六合拳秘要 姬祖曰:吾拳在外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在内,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内外合和,浑元一气,故名之曰心意六合拳。然何以用心、用意、驭神、驭气呢?我师门中非得其人,断不传只言词组。因此四字:心、意、神、气之操法,凡于内家拳术达到一定境界者,闻之无不深受启发,如获至宝,使功夫突飞猛进,用戴公龙邦之言来说,即谓之“日有所进,夜有所长”。故此四字诀为我师门中,法不传六耳之秘要。为使广大武林师友对心意六合拳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此,笔者根据历代先师所传,整理于下。 论心 夫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人为万物之灵。而一身之中,四肢百骸以至于皮毛肤发,无不靠血气滋养。血气之运行,全赖心脏推动。若心跳过速,则血气沸腾,面红耳赤,言不由衷,举止失度,变化不灵,易被人所乘,受人所制。若心平则气和,气随生命节律而运行,则沉稳,冷静,反应敏捷,才不致为人所制。故曰:心为一身之主。行功盘拳,收视反听,心念一动,拳式斯作,心之所向,周身无不顺从。不顺之处,乃心未到之处也。心若到之,立知其不顺,及时思之改之。若己不能改之,可及时请师长指教之,变不顺为顺。若心神外驰,身失其主,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应迟误,坐失良机,于学术百害而无一利也。尤其盘拳过手之道,多由前辈师长耳提面命,身绘其形,口授其理,更需专心听授。拳之义理,亦不过吾身中之自然本能,忽忘勿助,以体察其在周身内外运行之规律。如是才能领司:展开身手,形虽万殊,专心致志,渐觉动静相生之妙,进而可达自然而然之境也。惟习之者细心体会,方可领悟之。若心不在焉或中途而止或恃气助长,以秆眩人耳目,终不能心手相应,穷其精微,以臻神化之境。故用心之法,当以收视返听、静心养性为要。 论意 心意六合之理,在内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何也?观乎写字绘画之理,尚须意在笔前,手即喻之,何况盘拳过手之道乎? 盘拳对敌,心念一动,拳式即开,至若七拳齐至,周身举发,莫非意之所发、形诸五官百骸者?圣贤曰:心正则意之所发者正,心邪则意之所发者邪。又曰:心正则意诚,意诚则心平气和。气和则意之所发者无不和顺。如是,才可致一顺无有不顺,一合无有不合。合顺积久,可达太和。太和之象,极尽风和日丽、行云流水之妙,以致将自笼罩在一团虚灵之气中,自觉心旷神怡,疾快绝伦。是故盘拳过手,心贵于静、意贵乎诚也。 论气

心意拳 守洞尘技

心意拳守洞尘技 心意拳体育心意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大真形是心意拳的精髓,这是一门技击性很强的古老传统实战派拳法。十大真形,其动作简捷,古朴纯真;阴阳互济,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能快能慢,善顾善打;动静结合,心意相连;讲究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星并进。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更多资料:百度百科·互动百科·360百科·搜狗百科关于心意拳,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12060戴氏心意拳22016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31994心意拳实战41983心意拳内功51979上海心意拳61976心意拳熊形71975心意拳内功火烧身一式81974形意拳和心意拳91974少林心意拳101974心意拳PDF110心意拳简介120心意拳渊源130心意拳四个名称140心意拳创立150心意拳守洞尘技160心意拳修炼含义170心意拳盘根18心意拳的网页搜索结果1戴氏心意拳问戴氏心意拳如何加入武术协会答直接去当年武协办理入会 就行了,现在武协和传销一样,使劲发展下线。来自百度知道2015-04-22问哪个网站可一免费阅读《戴氏心意拳之五行拳》拳谱是祁县心意拳答去买本书吧,山西出版社把这些老书整个全部的翻印了一次,原文原字没动的,而且比较便宜。

新华书店有。来自搜狗问问2014-02-26问请教各位师兄,为什么形意拳中没有戴氏心意拳中的蹲猴功。山西的戴氏心意拳有专门的蹲猴功练丹田,但为什么形意拳没有蹲猴功,李洛能老先生学自戴家,为什么么形意没有这样的功法。答形意拳,是李洛能先生在戴氏心意拳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新拳种,自然要进行一定的改革,用三体式取代蹲猴功,出于新拳种的‘配套’需要,这本正常不足为怪!心意 拳和形意拳在拳法上和功法上,尽管外在形式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核心内容没有改变,只是侧重点不一样,属于异曲同工,殊途同归而已!来自百度知道2013-02-282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问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有电子版的吗?麻烦共 享一下,特此谢谢!答没有吧现在来自 https://www.doczj.com/doc/3c12559012.html,2013-12-13问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梁晓峰先生所著《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这本书那里可以购得?答此 书曾在北京市灿然书屋等书店,但在去年即2012年五月底前业已脱销,今与作者梁晓峰先生联系是否再版,作者本人梁晓峰先生答:“如在版还需作较大补充, 作者现在正在研究和撰写《兵器谱》无暇顾及再版补充资料,故暂不考虑再版。”因此,目前市场上并无此书及此书再版的供应。现特告知热情读者。敬请见谅! ...来自搜狗问问

(完整版)囚徒健身图文教程和计划表完美记录版

第一式 _______年 __月___日 腰围____cm 胸围____cm 体重___ kg _______年 __月___日 腰围____cm 胸围____cm 体重___ kg _______年 __月___日 腰围____cm 胸围____cm 体重___ kg 墙壁俯卧撑 肩倒立深蹲 垂直引体 坐姿屈膝 短桥 顶墙倒立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30秒 20 15 中级 2组 各25次 中级 2组 各25次 中级 2组 各20次 中级 2组 各25次 中级 2组 各25次 中级 1分钟 升级 3组 各50次 升级 3组 各50次 升级 3组 各40次 升级 3组 各40次 升级 3组 各50次 升级 2分钟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第二式 _______年 __月___日 腰围____cm 胸围____cm 体重___ kg _______年 __月___日 腰围____cm 胸围____cm 体重___ kg _______年 __月___日 腰围____cm 胸围____cm 体重___ kg 上斜俯卧撑 折刀深蹲 水平引体向上 平卧抬膝 直桥 乌鸦式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组 10次 初级 10秒 中级 2组 各20次 中级 2组 各20次 中级 2组 各20次 中级 2组 各20次 中级 2组 各20次 中级 30秒 升级 3组 各40次 升级 3组 各40次 升级 3组 各30次 升级 3组 各35次 升级 3组 各40次 升级 1分钟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开始__年__月__日 过关__年__月__日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 心意六合拳谱古手抄本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示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的来临,加上西洋拳法的不断渗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渐渐陌生起来,习武之风眼见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却有许多拳家仍抱残守缺,要么拿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舍不得撒手,遮遮掩掩,生怕别人抢去;要么故弄玄虚,有意增加拳术的神秘感,让想习者也望而却步,致使传统武术正逐步失去它原有的魅力。鉴于此况,我师山西晋中王太晨先生深明大义,为了能更好地将心意六合拳这一优秀拳种发扬光大,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手抄本《心意六合拳谱》奉献给真正热爱心意六合拳的同道。由于打印此谱需要时间,因此本论坛将分系列逐步推出。又由于此文摘自手抄本,文中可能有些是白字或错字,甚至有些还缺字,望有此谱者能对照补齐,也希望同道能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积极交流自已的看法。 心意六合拳序 戴龙邦 天下之道有二:曰德、曰威;天下之学有二:曰文、曰武。然武之所重者,技艺也。况国家讲礼有法,狝、蒐、苗、狩各有其时。而其间精微奥妙,更有不容率意妄陈者。余尝拟著为论,公诸同好,特恐言论不精,贻误后世,此心耿耿,曷其有极。

兹见岳武穆王拳经,意既精纯,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情。王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也。父早亡,事母至孝,少负气节,优于将略,刚毅多谋,智勇绝伦,当时名将无出其右者。及长应试于东京,留守宗泽与谈兵法,曰:“如将军者,方可与言孙吴。”此后屡立战功,遂成大将。善以少击众,尝自师八百人,破王善等五十万于南熏门;又八十人破曹城十余万众于极岭;其战兀术于顺昌,则背蒐军八百余。故有胜无败,猝遇劲敌不为所动,,故敌为之言 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浚尝问用兵之术于王,曰:“仁、信、智、勇、严,缺一不可。”王平生好礼贤士,博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然如书生。每战胜,必辞功,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而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余深为宋惜之。 当童子时,王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各代鲜有其技也。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国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浦,时人不知其勇。先生习武十有二年,技勇方成。康熙癸酉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致仕归籍。余游至池,先生以此拳授余,学之十易寒暑,先生曰:“子勇成矣。”余回晋至洛阳,遇马公学礼,谈艺甚洽,属余为序,余不文,焉能当此,但见世有能悍之士,未尝无兼人之力,及视其艺,再扣其学,手不应心,论不合道,何也,不得个中真传故也。所谓真传者,名虽曰武,其实贵和。和者,智与勇顺成自然之谓也。岂世传捉拿、钩打、封闭、闪战,逞其跳跃,悦人耳目者可比。有其论,古今英勇之气,刚正之慨,威武矫矫不群者,尽为所失,而与作戏之辈,夫相同也。而论此艺,其大要不外阴阳、五行、动静、起落、进退、虚实,而其妙又须六合。六合者,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苟能日就月

第二章 马氏心意六合拳基础理论

第二章马氏心意六合拳基础理论 一、马氏心意拳的特点及基本内容 心意拳,自河南洛阳人氏马学礼得其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心意六合拳河南派一大支流。 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之意命名的。要求身成“六势”:鸡腿、龙腰,熊膀,虎抱头,雷声。强调“内、外三合”。“内三合”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者: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使刚柔之劲相济,内外之力合一。以模仿鸡、龙、虎、蛇、燕、鹞、马、猴、鹰、熊十种动物之形态演变为拳法,心意门人通称之谓“十大真形”。其中依鹰、熊两艺为本,鹰形专向攻取,熊形专向防守,越此两势,则拳艺失真。以单势拳法为主,无对打套路。拳把一开,一左一右式交换盘练,运动路线皆为直线。盘拳练艺必须侧身。发拳击掌以腰力催肩、肩催肘、肘催手、手打抖擞。手不离腮,肘不离肋。发掌均五指炸开,双掌同击时则两拇指紧合相扣。身成六势,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束身紧凑,如抱一团。发拳击掌尽力外展。束身下蹲,而后用力长身而起,起落如弹簧。发招技击,势发随声,声随势落,势随声出。发声吐“咦”字。技击在中专打对方要害部位,拳势凶猛,发力快促。“上打咽喉、中击心,由下向上先撩阴”。常用七拳同时击人,使人遭击后,再无还手之可能。 在传拳授艺方面,心意门人将拳艺分为“钻翻艺”和“罩艺”两大类。钻翻艺者:是指贴身入盔,近怀靠打。此艺对人体之中节翻转拧插要求很高,适于身材灵小者习练。罩艺者:顾名思义是指从上向下拍打、按打之艺,此艺对人体之本力和梢节协调性要求较强,适应于身高力强者习练。师者授艺多视其天赋分别传授,故而心意门中有同师学艺者,不能相互交流技艺之门规。 马氏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内容: 主要拳把:1.鸡步趟腿(鸡形步、鸡步踩腿);2.鸡步掂腿;3.龙形裹横;4.龙形滚横; 5.大劈裹横; 6.迎面贴臂; 7.一头碎碑; 8.虎抱头; 9.鹞子入林;10.剑出鞘;11.托阴掌;13.鸡步摇涮把(摇闪把);14.熊形单把(单把);15.虎扑双把(双把);16.十字把;17.穗子把; 18.单抖把;19.双抖把(夜马闯槽、肚里出捶);20.猴形倒打把;21.三度听嗡把;22.四拳八势。 套路:

陈守浮 心意六合拳

陈守浮心意六合拳 作者张源侠陈守孚,1953年冬天生于上海,幼时体弱多病,夜夜做噩梦,时常进医院急救。他的父亲是旧上海资本家,家境殷实,看自己的小儿子体质如此糟糕,决定给孩子找一个武功大师学武艺。于是,心意六合拳大师铁官成先生被请进家门。铁老先生那时已七十多岁,身如铁塔,童颜鹤发,看到只有九岁的少年陈守孚,摸摸头,捏捏手,然后笑道:“这个孩子我收下了。” 九岁的少年陈守孚每天都到上海静安公园报到,跟铁老先生学习心意六合拳。起初,只是单调地走鸡步,站三盘落地桩。那个桩其实就是四平大马。少年陈守孚吃不消,偷偷把屁股撅起。铁老先生过来轻轻一脚,责道:“怎么又把屁股翘起来了。”那时公园里有不少练少林的,少年陈守孚看了眼热,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动作。铁老先生又不高兴道:“有什么好看的?”但小孩子还是忍不住要看,铁老先生也就改变了主意,道:“看看也好!但记住那些东西没有用的。” 少年陈守孚学了一阵以后,发现有了一个很大的乐趣。每天晚上睡着以后,梦里鬼现身,他就用心意拳和鬼交手,每天晚上都在梦里大战恶鬼。过了一阵,他的武艺不断进步,有一天把恶鬼打得抱头鼠窜,那鬼逃出家门后再也不现身了。此后几晚,他夜夜等鬼,鬼却再也不来了。他一度还为此闷

闷不乐呢。 铁老食量惊人,一顿可以吃下一支羊腿,喝酒不醉,一个高马步站好,四五个年轻人前拉后推不能动他分毫。在少年陈守孚的眼里,铁老先生犹如神一样。但铁老先生却是极度地保守,教拳多年,始终没有把真功夫完整地传授给任何一个学生。他也不和其门派的拳师交流。平生只有一个好朋友,那就是尚学礼先生的弟子,李虎成先生。铁老的师承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是杨殿卿先生的弟子,另一种说他是跟他的父亲铁四先生所学,而铁四先生得到买壮图大师的亲授。因为铁老1968年过世,那时少年陈守孚只有15岁,他因此对这段公案也无法断定,但他坚信,铁老师是得到心意拳核心秘密的顶级大师。 许是意识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在最后的一两年中,铁老专门对少年陈守孚做单独的训练,把自己平生所学详详细细地传授给他,那就是传统的单线秘传。铁老授拳,喜欢反反复复地讲拳,而非单纯地练拳。等到陈守孚老师传授大侠心意拳学时,他也是唠唠叨叨地讲拳,真的动手并不很多。铁老当年和少年陈守孚道:“这个心意拳是内家绝学,是需要用心领悟的。”铁老很反感把心意拳当成街头格斗的野打拳法。他常说周侗祖师的故事,学拳必须要和四书五经一起学。唯有学问好的人,才可以得到心意拳的真传。陈守孚老师艺成以后,也喜欢和读书人交往。他在纽约见到大侠,愿意把他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 心意六合拳拳谱 姬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此拳名曰七拳,揝捷括胯挑领,去势虎扑,把把鹰捉。 又曰:但遇人者,手摧搐不止,多出变化,三存者不上,心里所昧,原来是本身不明,四稍上中下,三节分明,四稍具齐,无不取胜。 又曰:头打乐意随身起,去而未去召中央,踏动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又曰:肩打意合并阴阳,两手只在动内藏,出动入动紧随身,脚手齐到绝为真。 又曰: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和全,气孚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能教不是莫教停,蛰应未起雷先行,风吹大树百枝摇,心要动,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

顺,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起不落空,遇敌方耐战,放胆尽成功。 又曰:六合,五行,四稍,三节,三心,三意,三尖。六合要合,五行要顺,四稍要齐,三节要明,三弯要对,三心要实,三意要连,三尖要照,原来是本身去处。 又曰:六合:外形,手与足合,肘与腠合,肩与胯合;内形,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乃为六合。 又曰:五行,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剑,肺动阵雷吼,脾动肋加功,肾动快如风,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 又曰:四稍,舌为肉稍,手指、脚指为筋稍,牙为骨稍,浑身毛孔为血稍,乃四稍分明。 又曰:三节,上节不分明,多出七千十二般神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二盘跌,乃三节也。 诗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莺捉四平足下抛。

三节分明,手起横拳势,势难招展,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攒,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掉形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了起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不能胜,必有寒势之心,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如践鼠战壕,遇着要取胜,四稍俱要齐,手起脚不起是枉然,脚落手不下扑是狂然,未起是占子,未落是墜子,三心不连,必定学艺浅,拳出莫空回,空回总不奇,兵行论道,抢夺如射箭,兵战杀气,拳上一气,无不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共合为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丈步为捷,两头回转一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尽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事难行。 又曰:内实精神,外要安逸,见之如套子猛虎,步行侯气,与神具往,捷若腾兔,纵横往来超形遂影,目不反瞬,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勇合多一力,心与舌合多一精。一事精,百事通,要得精,五行明。先分一身之法,心为元帅,肘、膊腿为武营四稍。左为先行,右为元帅,手足相领,准备一切护上下相连,要精于实贯通熟,早知贯通熟为妙,过后见识不如无。 又曰:打法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具为真,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手比药箭身比弓,消息只在后脚蹬。

马胜利心意六合拳解析

马胜利——心意拳书 心意六合拳总动力形态——“裹践躜变身运动模式”解析 一、 拳术是研究人体动力的一门学问。 拳术运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运动规律进行。 拳术的规律性运动形成了拳术的动力形态。 每一门拳术都有其根本性的动力形态,即总动力形态。 总动力形态形成了一门拳术的特点和特色。 心意六合拳的总动力形态是“裹践躜变身动力模式”。 “裹践躜”是为了调动身体的整体力量;练“变身”是为了打出猛列脆快的折叠闪劲。只有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产生高烈度的强大杀伤力。 拳谱上说:“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这就是心意六合拳总动力形态爆发的震撼性效果。

二、 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无不知道“裹践躜”乃为心意六合拳法之要义,但是对于“裹践躜”的真实含义,却没有多少人明白。有的人练了一辈子的心意六合拳,也没有了解其义,结果练了一辈子糊涂拳,功夫总也上不去。又有的人由于没有理解“裹践躜”的真实含义,为了装点门面,就将“踩鸡步”中的三种手法解释为“裹\践\躜”,而且进一步指出这是三种拳法,即裹拳\践拳与躜拳(可是古人在拳经里从来没有将“裹\践\躜”与拳法沾边)。这样一来,前头的错误没有改正,后头的错误就已经误人子弟了,其流毒是很深的。 实际上,所谓“裹践躜”并非是三种拳法,也不是某一个拳术动作,而是贯彻心意六合拳训练始终的根本原则与方法,更是心意六合拳巨大技击威力的来源。可以说不懂“裹践躜”三字的含义,就不懂心意六合拳,而将“裹践躜”练成裹拳\践拳与躜拳就是曲解了心意六合拳。 练习心意六合拳,一上来就必须练习“裹践躜”,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以必须在每一个动作中找到“裹践躜”,理解“裹践躜”与运用“裹践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