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测试作业指导书

编制:岗位:理化工程师

签字:日期:

审核:岗位:理化主管

签字:日期:

批准:岗位:质量经理

签字:日期:

1.目的:

为了对口罩产品和初包装材料的微生物限度和控制菌进行有效控制且满足相应销售区域的标准,特制定本测试作业指导书。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口罩产品及初包装材料的微生物检测。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按照本规程的要求对初包装材料的微生物限度以及口罩产品的细菌、真

菌总数和控制菌(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检验,并出具判定报告。

3.2质量部负责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及趋势分析。

3.3质量部负责本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

4.工作程序

4.1 测试标准:

●YY 0469-2011医用外科口罩

●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EN 14683:2019 Medical face masks-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

4.2样品的取样数量:

对于符合GB 19083-2010、YY 0469-2011和YY /T 0969-2013的口罩产品,取同一生产批的4个样品用于检测。

对于符合EN 14683:2019的口罩产品,取同一生产批的5个样品用于检测。

4.3控制标准:

4.3.1产品相关控制标准

医用防护口罩(GB 19083-2010):

医用外科口罩(YY 0469-2011)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 /T 0969-2013):

医用口罩(EN 14683:2019)

微生物限度标准:≤30cfu/g

4.3.2初包装材料微生物控制标准

5.检测方法

5.1 检测前准备

5.1.1培养基

a)需从合格供应商处购置成品培养基,作为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或新陈代谢产物的

营养基础。

b)配置前需检查培养基名称和批号,打开后观察有无大型结块和污染。如果出现上述

现象不得使用。

c)成品培养基的配置参照培养基瓶身上的配置说明进行操作。

d)培养基湿热灭菌后待冷却到40-50℃,备用。配制好的培养基,现配现用。

5.2实验设备及器材(器材需灭菌后使用)

5.2.1设备:摇床,电子天平

5.2.2器材:

a)剪子;b)镊子;

c)薄膜过滤器;d)容器(根据实验条件选取合适容器);

5.2.3缓冲液:

0.9%氯化钠溶液(适用于符合YY 0469-2011和GB 19083-2010的产品)

浸提液(适用于符合EN 14683:2019的产品):1 g/l 蛋白胨, 5 g/l 氯化钠和 2 g/l吐

温20。

5.3微生物限度检测

5.3.1实验前准备:

将实验器材、实验样品、缓冲液等经实验室传递窗消毒后转入实验室操作台摆放好。

试验前,需确认供试品初包装包装完好、无破损、封口处无开封等现象。否则不予试验。

5.3.2适用于符合GB 19083-2010的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5.3.2.1试验方法:

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的4个样品,准确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一个生理盐水样液。

●细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待上述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菌落计数。共接种5个平皿,每个平皿中加入1 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5个平皿内15~20mL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2℃培养48h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取1mL灭菌生理盐水加入到一个空白平皿内,注入15~20mL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2℃培养48h后应无菌生长,作为阴性对照。

●真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待上述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真菌计数,共接种5个平皿,每一个平皿中加入1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的熔化的沙氏琼脂培养基15-25ml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25℃±2℃培养7天,分别于3、

5、7天观察,计算平板上菌落数,如果发现菌落蔓延,以前一次的菌落计数为准。

取1mL灭菌生理盐水加入到一个空白平皿内,注入15~20mL的熔化的沙氏琼脂培养基,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25℃±2℃培养7天后应无菌生长,作为阴性对照。

5.3.2.2菌落计数方法

a.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

成片的平板不易计数,需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b.若平板皿上有2个或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产品测试后,点记菌落数后,再依照计算公式算出细菌总数,公式如下:

X1=A?K

5

式中: X1一一细菌菌落总数,cfu/g;

A一一5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单个培养皿上菌落数

表示

以A

n

K一一稀释度;

依照计算公式算真菌总数,公式如下:

X2=B?K

5

式中: X2一一真菌菌落总数,cfu/g;

A一一5块沙氏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真菌菌落总数;单个培养皿上菌落数

表示

以B

n

K一一稀释度

5.3.3适用于符合YY 0469-2011或YY /T 0969-2013的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5.3.3.1试验方法

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的4个样品,准确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一个生理盐水样液。 细菌菌落总数检测方法:

待上述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清液作菌落计数。共接种5个平皿,每个平皿中加入1 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5个平皿内15~20mL混合均匀,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2℃培养48h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取1mL灭菌生理盐水加入到一个空白平皿内,注入15-20mL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2℃培养48h后应无菌生长,作为阴性对照。

5.3.3.2菌落计数方法

a.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

成片的平板不易计数,需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b.若平板皿上有2个或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产品测试后,点记菌落数后,再依照计算公式算出细菌总数,公式如下:

X1=A?K

5

式中: X1一一细菌菌落总数,cfu/g;

A一一5块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单个培养皿上菌落数以A

表示

n

K一一稀释度;

5.3.4适用于符合EN 14683:2019的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5.3.4.1 实验方法

●取样

用于测试的口罩样品应包装在提供给最终用户的原始初级包装中提供。当选择5个样本时,取顶部、底部和3个随机选择的口罩。如果口罩包含其他附件,则应包括在测试中。

●测试

将所有口罩无菌地从包装中取出,剪碎后称重,再放入装有300mL浸提液(1克/升蛋白胨、5克/升氯化钠和2克/升吐温20)的均质袋内。

含有样品的均质袋被放置在一个轨道摇床上,并在250rpm振摇5min。在此浸提之后,100mL的浸提液通过0.45μm薄膜过滤,再另取100ml浸提液冲洗滤膜,将滤膜正面向上放置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进行需氧菌总数计数。取100mL相同浸提液以相同方式过滤,将滤膜正面向上放置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平板上进行真菌总数计数。取100ml未接触过样品的浸提液过滤,再另取100ml浸提液冲洗滤膜,将滤膜贴于TSA平板表面,另取100ml未接触过样品的浸提液过滤,将滤膜贴于沙氏葡萄糖琼脂表面作为阴性对照。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0~35)℃培养3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在(20~25)℃培养7天。

5.3.4.2菌落计数方法

a.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

成片的平板不易计数,需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b.若平板皿上有2个或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产品测试后,点记菌落数后,再依照计算公式算出细菌总数,公式如下:

X=(A+B)?3/G

式中: X1一一菌落总数,cfu/g;

A一一TSA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

B一一SDA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

G一一实验使用的5个口罩的重量。

5.3.5初包装材料微生物检测

5.3.5.1 样品种类

目前,所需检测的包材类型包括袋(纸塑袋或塑料袋)和卷材。

5.3.5.2 实验方法

●袋类包装材料(纸塑袋或塑料袋):

将4个袋类包材以无菌手段取出,放入灭菌容器中,每个包材内加入100ml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放置摇床上震荡10min(频率为仪表盘显示250)作为供试液;每

200ml供试液倒入1个薄膜过滤器中,经薄膜过滤器滤净,使用100ml0.9%无菌氯化

钠溶液的冲洗滤膜;测试过程中,应持续保持无菌手段,避免污染检品。所得滤膜一个放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一个放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卷材:

将卷材以无菌手段取出,取相当于2个成品包装大小的卷材,剪碎后放入灭菌容器内,加入20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另取相当于2个成品包装大小的卷材,剪碎后

放入灭菌容器内,加入20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放置摇床上震荡10min(频率为

仪表盘显示250)作为供试液;每200ml供试液倒入1个薄膜过滤器中,经薄膜过滤

器滤净,使用10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冲洗滤膜;测试过程中,应持续保持无菌

手段,避免污染检品。所得滤膜一个放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一个放在沙

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阴性对照:

取100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未接触样品)经薄膜过滤器过滤,再另取100ml0.9%

无菌氯化钠溶液冲洗滤膜。将滤膜贴于一个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同法在制备一个沙氏葡萄糖琼脂平板阴性对照。

●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0~35)℃培养3~5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在(20~25)℃培养5~7天。

5.3.5.3菌落计数方法

c.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

成片的平板不易计数,需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d.若平板皿上有2个或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产品测试后,点记菌落数后,再依照计算公式算出菌落总数,公式如下:

?

X=(A+B)2

式中: X1一一菌落总数,cfu/g;

A一一TSA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

B一一SDA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

5.3.6检测结果判定

a.如果检测结果在控制值内,则判定为合格,并填写实验报告。

b.如果样品菌落总数超过本标准的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不合格。

5.3.7检测结果分析

a.检验员根据日常监测结果,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及趋势分析,并

填写“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趋势分析报告”。

b.“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趋势分析报告”以半年为一个周期,对一个周期内的结果

进行分析:若检测结果均正常,应在报告内对周期内的结果进行总结。若实际检测值超过警戒值或控制值时或有新的菌落出现时,应依照《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

序》对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相关的“纠正预防实施措施单”

应附在“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趋势分析报告”后。

5.4控制菌检测

●大肠菌群检测(适用于符合GB 19083-2010、YY 0469-2011和YY /T 0969-2013的

产品):

取章节5.3.2.1或5.3.3.1样液5mL接种50mL乳糖胆盐发酵管,置35℃±2℃培养24h,不产酸也不产气。

●绿脓杆菌检测(适用于符合GB 19083-2010、YY 0469-2011和YY /T 0969-2013的

产品):

取章节5.3.2.1或5.3.3.1样液5 mL,加入到50 mL SCDLP培养液中,充分混匀,置35℃±2℃培养18~24 h。培养液表面无一层薄菌膜,培养液常不呈黄绿色或蓝色。则报告绿脓杆菌未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适用于符合GB 19083-2010、YY 0469-2011和YY /T 0969-

2013的产品):

取章节5.3.2.1或5.3.3.1样液5 mL,加入到50mLSCDLP培养液中,充分混匀,置35℃±2℃培养24h。自上述增菌液中取1~2接种环,划线接种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置35℃±2℃培养24~48 h。在血琼脂平板上未检测到呈金黄色,大而突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的菌群。

●溶血性链球菌检测(适用于符合GB 19083-2010、YY 0469-2011和YY /T 0969-

2013的产品):

取章节5.3.2.1或5.3.3.1样液5mL加入到50mL葡萄糖肉汤,35℃±2℃培养24 h。将培养物划线接种血琼脂平板,35℃±2℃培养24h观察菌落特征。在血平板上未观察到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针尖状突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周围有无色透明溶血圈。

●真菌定性检测方法(适用于符合YY 0469-2011和YY /T 0969-2013的产品):

取章节5.3.3.1加入到50ml沙氏培养基中,25℃±2℃培养7天,逐日观察有无真菌生长。培养管混浊应转种沙氏琼脂培养基,证实有真菌生长,可报告被检样品检出真菌。

阴性对照:

以上相关检测,测试同步取5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加入到对应的培养基中进行测试,根据实验项目需求转接至相应的培养基,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

备注:如有疑似菌落出现,参照GB 15979-2002附录B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测试。

Naton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1.相关文件: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NT/CX-8.5-03

《无菌试验作业指导书》NT/SOP-8.2-03-009《培养基管理规定》NT/SOP-8.2-03-008 2.相关记录:

“医用防护口罩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NT/JL-8.2-03-020-001“控制菌检验记录”NT/JL-8.2-03-020-002“微生物检测报告”NT/JL-8.2-03-020-003“微生物取样记录”NT/JL-8.2-03-020-004“产品微生物检测趋势分析报告”NT/JL-8.2-03-020-005

“包材微生物限度检测记录”

“医用外科口罩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医用口罩微生物限度检验记录”NT/JL-8.2-03-020-006 NT/JL-8.2-03-020-007 NT/JL-8.2-03-020-008

“纠正预防实施措施单”NT/JL-8.5-03-002 3.发放范围:

本文件发放至:质量部

本文件自2020年09月02日起开始执行。

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Naton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表1

表2

检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Naton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检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

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Naton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Naton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产品类别:

报告人/日期:确认人/日期:

注:本报告以半年为一个周期,对一个周期内的结果进行分析:若检测结果均正常,应对周期内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将实验数据以附件形式附在后面。若实际检测值超过警戒值或控制值时或有新的菌落出现时,应对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直至检测结果恢复正常,相关的“纠正预防实施措施单”应附在本报告后。

检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检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纳通医用防护器材(天津)有限公司

Naton Medical Protective Equipment (Tianjin) Co., Ltd.

检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保密等级:保密版本/状态:发文号: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2014-11-3 发布2014-11-3 实施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修订履历表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反射计以20°、60°或85°几何条件测定色漆漆膜、塑料、陶瓷、石材、纸张或金属材料等平面制品的镜面光泽度的测试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含金属颜料色漆漆膜的光泽测量。

20°几何条件适用于高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材料); 85°几何条件适用于低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材料)。2参考标准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 面光泽的测定 GB/T 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ISO 2813:201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ASTM D523-2014光泽度测试方法 3仪器设备 三角度光泽度测试仪 生产商:深圳市三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N-206085 4测试条件 4.1测试对象:液体漆样 4.1.1试验用底材(底材应是镜面质量的玻璃,厚度为3mm ,尺寸150 x 100mm , 玻璃最小尺寸至少应等于光照区域的长度); 4.1.2漆膜涂布器(槽深为150 ± 2 pm的块状涂布器或采用其他施涂方法); 4.2 20 °、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方法: 4.2.1 60。条件适用于所有的漆膜,但是对于很高光泽和接近无光泽的漆膜,20°或85。也许更适用。 4.2.2 20 °条件在对高光泽漆膜(即60 °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4.2.3 85。条件在对于低光泽的漆膜(即60 °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5测试步骤 5.1校准 本设备共有黑色涂料及白色涂料两个校准模块并附有不同角度下的校准参考 值,在测试之前要对照测试条件对该角度(20。或60。或80 °)进行校准以保证测

耐压测试仪作业指导书—范文

耐压测试仪作业指导书—范文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CJ2672S 耐压测试仪的操作和管理。 2. 职责: 操作员:仪器的使用与日常保养,仪器的测试与管理。 3. 操作步骤: 3.1、开机前检查: 3.1.1、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夹具或电缆的选择是否正确。 3.2、操作步骤: 3.2.1、将调压旋钮逆时针调到头,接通电源,将电源开关打开,此时仪器显示屏点亮;预热 15 分钟,待机内达到热平衡后,方可进行测试。 3.2.2 、根据被测元件的要求设置相应测试条件. 1设定输出电压:根据检验规格的要求设置“AC/DC'开关至所需要的电压种类,AC为交流档,DC 为直流档。 2、设定电流量程:根据检验规格对被测产品的要求设置电流量程,将“测试/预置”键按下,其它按键全部弹起,选择右边对应的电流量程档,调节“电流调节”电位器,使漏电流数显表显示需要测量的电流值。设置完成后,将“测试/预置”键弹起,至测试位置。 3、设定测试时间:将“手动/ 定时”功能键按下去,依检验规格要求设定定时的时间,一般设置为

60 秒。 323、被测试产品的一端连接与高压输出孔,如选择的电压为AC,则应选用AC高压输出孔,如选择的电压为DC,则应选用DC高压输出孔,另一端连接于仪器接地端(COM)。 3.2.4、按启动开关,则测试指示灯亮,顺时针调节调压旋钮,输出测试电压逐渐升高,直至调节到所需要的电压值为止, 测试的时间到达预置值, 仪器的测试电压被切断, 表示被测产品合格,此时“漏电流”表显示的值即为测试的漏电流值;在测试中,被测试产品中电流超过设定值,则测试电压被切断,同时产生报警声和“超漏”指示灯亮这种情况下,被测试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3.2.5、停机步骤:测试完成后接复位开关, 将电压调节旋钮向左旋至最小, 控制面板上的电源开关置于关闭状态,然后将电源插头线拔掉。 3.3、仪器重要参数: 3.3.1、输出电压:AC:0~5KV, DC:0~5KV精度+/-5%。 4.3.2、漏电流输出范围:AC:0~2/20/100MA,DC:0~10MA, 精度+/-5%。 4.3.3、定时范围:1~99 秒,+/-2%。 4.3.4、电源电压:AC220V±5%;50Hz±2HZ. 4. 注意事项: 4.1、仪器接地端须可靠接地,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脚下垫绝缘皮垫,以防电击。 4.2、打开电源开关前要把“电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底; 4.3、测试台应垫绝缘垫,测试件应放在绝缘垫上,在测试状态下,不能接触被测件。

电气绝缘材料耐压试验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4065 电气绝缘材料耐压试验安全操作规 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电气绝缘材料耐压试验安全操作规 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掌握高压试验一般规程以及本安全操作规程。 2.使用前必须检查设备是否良好,工作接线和保护接零(地)是否可靠,其它安全措施是否良好,并作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3.试验时最少应有两人在场,并有专人负责监护。禁止其他非试验人员进入试验场地。 4.试验接通电源前,检查试验设备运行是否良好,确认接线正确、接地可靠、调压器指示在零位。接通电源后操作者必须站在绝缘垫上,按程序操作。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刘桂强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放范围:车间、生产部、技术部、档案室各一份

一、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从而使我公司的产品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三、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四、原材料检验标准 1.金属材料 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明。 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2.塑粉

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五、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1.冲裁检验标准 1.1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1.2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1.3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1.4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1.5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1.6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调试作业指导书

调试作业指导书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开关电源的调试作业。 2.目的 为确保所生产的开关电源产品质量,而制订本调试作业指导书。 3.设备 示波器,万用表,电子负载,耐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电参数测试仪,调压器,电源,电阻负载,专用工装 4.调试作业要求 4.1 产品调试人员应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 4.2产品调试人员应掌握待测产品的技术参数及特性. 4.3所有测试设备应在调试产品之前校准,以确保所测试的产品质量. 4.4按照待测产品的技术参数,分步测试. 4.5 产品所需测试的内容:关键点波形、空载电压输出精度、满载电压输出 精度、源效应、负载调整率、欠压保护、过压保护(如有)、短路保护、满载启动、噪声及客户约定的技术指标等等,具体参数以技术文件为准。 4.6所有测试内容均应满足待测产品技术要求(见工艺文件). 5.调试作业方法 5.1.调试工作的内容: 调试工作包括调整和测试两个部分,调整主要是 指对电路参数的调整,即对整机内可调元器件及与电气指标有关的调谐 系统、机械传动部分进行调整,使之达到预定的性能要求;测试则是在 调整的基础理论上,对整机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系统地测试,使电子产 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定。 5.2.调试仪器的配置 (1)各种仪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和观测。 (2)仪器的布置应便于操作,即应根据不同仪器面板上可调旋钮的布置 情况来安排其位置,使调节方便舒适。 (3)仪器叠放置时,应注意安全稳定,把体积小,重量轻的放在上面。 (4)仪器的布置要力求接线最短。 5.3.调试工艺要求 调试人员应按《调试规章制度》做好个人准备,以便调试工作顺利进行,

高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高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冯钢 二○○八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箱变试验 (3) 第一节变比试验 (3) 第二节箱变绕组及套管直阻试验 (6) 第三节箱变交流耐压试验 (10) 第四节箱变绝缘电阻试验 (11) 第二章电缆试验 (12) 第一节电缆交流耐压试验 (12)

第一章箱变试验 第一节变比试验 1、试验要求: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变压比的规律;绕组电压等级在220kV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其变压比的允许误差在额定分接头位置时为±0.5%。 2、使用仪器:全自动变比组别测试仪 3、仪器面板: 4、操作方法:

①联线:关掉仪器的电源开关,仪器A、B、C分别接箱变高压侧A、 B、C三相,颜色对应;仪器a、b、c分别接箱变低压侧a、b、c三相,箱变高压侧负荷开关应合上。接好仪器地线。将电源线一端插进仪器面板上的电源插座,另一端与交流220V电源相联。 ②设置:打开电源,设置接线方法,Yy或Dy;设置标准变比——可从箱变铭牌读出,注意要看箱变分接头档位,不同的档位,对应的箱变低压侧电压是不一样的,从而得出的变比也是不同的。 ③数据测量:数据测量后,面板显示测量次数、级别、AB、BC、CA

变比以及各自误差等数值。 5、注意事项: ①如果测试线短路,高低压接反,会熔断保险。保险熔断后,如果进行测量,在显示“正在测量,请等待!”后停住。请关机,更换相同容量的保险,重测。 ②连线要保持接触良好。仪器应良好接地! ③仪器的工作场所应远离强电场、强磁场、高频设备。供电电源干扰越小越好,宜选用照明线,如果电源干扰还是较大,可以由交流净化电源给仪器供电。交流净化电源的容量大于200VA即可。 ④仪器工作时,如果出现液晶屏显示紊乱,按所有按键均无响应,或者测量值与实际值相差很远,请按复位键,或者关掉电源,再重新操作。

标志(丝印)、标签的耐磨试验作业指导书

丝印附着力试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D/JS-JY-01-22 版本:A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修订页

1. 适用范围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 2. 参考标准 IEC/EN60335-1、的第7章 3. 试验的主要设备 4. 试验的说明 标志应清晰易读并持久。经过试验后,标志仍应清晰易读,标志牌应不易揭下并且不应卷边。 5. 试验前的准备 检查设备和仪器是否符合本项目试验要求; 接到样机后,准备样机资料和检测记录; 将样机状况、样机标识内容及有关技术参数填写在检测记录上。 6. 试验方法及判定 拇指测试 条件:实验样品5PCS以上 实验程序:取样品,用拇指放在印刷的图片上,以3+-0KGF的力来回檫试15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否则为不合格。 75%酒精测试 条件: 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75%的酒精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75%的确酒精,然后再用白棉纱布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SEC)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 +-0KGF的制具,色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95%酒精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95%的酒精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95%的确酒精,然后再用白棉纱布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SEC)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 +-0KGF的制具,色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810胶带测试 条件:1、试验样品5PCS以上 2、810胶带 实验程序:将81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上,然后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连续测三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3M600胶带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2、250胶带 实验程序:将3M60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只需测试一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250胶带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250胶带 实验程序:将25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连续进行三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汽油擦拭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汽油混合液(汽油:75%酒精=1:1)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汽油混合液,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 SE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色偏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正己烷擦试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正己烷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正己烷溶液,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 SEC

工序作业指导书

工序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OQM-7.5-12-2000 分发编号: 版本号:A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第二篇地面与楼面工程 第三篇钢筋工程 第四篇装饰工程 第五篇管道安装 第六篇电气安装工程 第七篇模板工程 第八篇砖砌体工程 第九篇门窗工程 第十篇脚手架搭接作业指导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目录

一、工程定位----------------------------------------------1 二、工程平面定位------------------------------------------3 三、工程标高定位------------------------------------------3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3 一、工程定位 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平面位置定位,一个是标高定位。 1、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

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0.000标高或根据与±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二、工程平面定位 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 2、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 3、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三、工程标高定位 设计±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一是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 2、相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0.000的定位。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角的影响,经纬仪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于扶摸三脚架和基座,走动时,要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 2、为减少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应仔细做好对中工作。一般规定边长

高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高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企业标准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周期: 施工班组: 班组长: 北京送变电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 施工准备阶段 0 1.1 人员组织 0 1.2 准备工作 0 1.3 技术交底 0 2 施工阶段 (1) 2.1 作业(或每个工作日)开工 (1) 2.2 试验电源的使用 (1) 2.3 施工步骤、方法及标准 (1) 500kV变压器试验 (1) 500kV电抗器试验 (3) 220kV变压器试验 (5) 35kV、10kV变压器试验 (7) 500kV 及以下定开距瓷柱式SF6断路器 (8) 500kV罐式及HGIS;220kV、110kV 罐式及GIS断路器 (9) 500kV、220kV、110kV GIS、HGIS回路电阻试验 (10) 10kV、35kV 真空断路器 (11) 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 (12) 500kV、220kV、110kV GIS电流互感器,变压器、开关、穿墙套管电流互感器, 35kV、10kV穿芯电流互感器 (12) 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油浸式电流互感器 (13)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干式电流互感器 (14) 50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5) 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5) 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16) 500kV及以下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17) 隔离开关 (17) 并联电容器 (17) 放电线圈 (18) 橡塑电缆 (18) 66kV及以下系统耐压 (19)

变电站接地装置 (19) 2.4 作业(每个工作日)结束 (20) 3 安全技术措施 (20) 3.1 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新建站) (20) 3.2风险预测及控制措施(扩建站) (21) 3.3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1) 3.4 应急措施 (22) 4 结束阶段 (22) 5 附件 (22) 5.1 设备、工器具 (22) 5.2 材料 (24) 5.3 施工作业卡 (24)

断路器耐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断路器耐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范断路器耐压试验的操作流程,保证试验过程的设备、人身安全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GIS、SF6断路器、少油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的交流耐压试验,耐压试验方式可为工频交流电压、工频交流串联谐振电压和变频交流串联谐振电压试验等,视产品技术条件、现场情况和试验设备而定。 3.规范性引用文件 3.1 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器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3.2 DL/T 47 4.4-2006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交流耐压试验 增加安规 4.支持文件 4.1 变电站一次接线图 4.2 试验方案 4.3 出厂试验数据 4.4 试验原始数据记录本

6. 试验准备 6.1 人员需求及工时 ● 高压试验人员4~6人,包括有工作负责人、安全负责人 ● 高空作业车及操作、高空拆接线人员3~4人 ● 所有工作人员需通过每年一次的DL40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年度考试; ● 高压试验人员应取得“高压试验”特种资格证书; 6.2 试验负责人根据任务,查询被试断路器技术参数制定试验方案。 6.4 试验设备选型 6.4.1试验电压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来产生,对于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也可以采用串联谐振回路产生高电压。 6.4.2高压试验变压器作为试验设备时: 选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时应考虑下面两点:电压和电流。根据被试品的试验电压选用合适的试验变压器,电流则按照下式计算: x I C U ω= 式中:I -试验变压器高压侧应输出的电流,mA ;ω-角频率(2f π);x C -被试品电容量, F μ; U -试验电压,kV 。 相应求出试验所需电源容量P (kVA ):

高压测试作业指导书

高压测试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规范高压测试规程,确保产品的电气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2.0范围 适用于本厂有电气安全要求的材料和成品灯具的高压测试。 3.0品管部指定设备操作规程并负责制定年度校核计划,负责培训员工上岗,装配车间 负责日常使用时的保养与自校。 4.0测试步骤 4.1测试前准备 4.1.1测试前先检查耐压测试仪器各电气部件是否完好,确认OK后打开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 4.1.2按测试要求设定参数,打开电源,调节高压输出100V,短接两测试笔,观察机器是否报警,电流表是否有指示,若有异常报品管部请专 人维修核校。 4.1.3输出高压的设定:将定时器开关置于“关”的位置,按下启动钮,测试灯亮时,然后将电压调节到所需的测试范围。 4.1.4准备状态已设定好后可进行测试。 4.2测试方法

4.2.1测试电压 4.2.1.1美观灯具耐压1.5KV/S漏电流设置0.5MA。 4.2.1.2欧规I类灯具耐压1.5KV/S漏电流设置1MA。 4.2.1.3欧规II类灯具耐压3750V/S漏电流设置1MA。 4.2.2手动测试: A 将定时开关置于“关”的位置,按下启动钮,测试灯亮此时仪器高压 部分工作。 B 测试时间2-5秒。 C 当被测物漏电电流大于设定电流时,则仪器自动切断电源同时蜂鸣器报警,超漏指示灯亮,此时被测物不合格,按下复位键,回到准备状态。 4.2.3自动测试 A 自动测试与定时测试结合使用。 B 将定时开关置于“开”的位置,并将定时器设定在所需测试时间。 C 按下自动开关,仪器能自动启动,这时“启动”钮不工作。 D 测试设定时间到时,测试电源被切断,数秒钟后仪器再次启动。 E 若被测物不合格,仪器会自动切断输出高压发出蜂呜报警,此时先断 开被测物,再按下复位钮,仪器可回到自动启动状态。 4.3按要求每隔1小时,自校核机器一次。确保接线可靠,机器无故障。

Removed_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2010-09-01

共 4 页第1页 工艺文件编号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代替WPT00-54020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铁表面涂层、不锈钢表面涂层和铝合金表面涂层附着力检测。 本作业指导书采用划格试验法,对漆膜附着力进行检测。可用于现场定性评判单层涂膜或多层涂膜与基底面附着力的大小;也可评定多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其它底层涂层脱离的抗性。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本试验可以在专门制作的试板上进行,也可以在待测产品的内表面进行。 2 引用标准 GB-T 4957-2003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3 仪器材料 3.1 BYK划格试验器、 配备符合DIN/ISO标准、A-5126型划格试验器刀头(刀齿间距为2mm)和A-5128型划格试验器刀头(刀齿间距为3mm)。 3.2 清洁用刷子和钢直尺 3.3特氟龙粘胶带 宽25mm,粘着力(10±1)N/25mm。 3.4 目视放大镜 手持式、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4检测前准备 编制会签 校核标准化

共 4 页第2页 工艺文件编号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代替WPT00-54020 编制会签 校核标准化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钢筋锈蚀情况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二、适用范围 适用以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采用半电池电位法来定性评估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锈蚀性状,适用于带涂层的钢筋以及混凝土已饱水和接近饱水的构件检测。 三、检测依据 3.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3.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四、主要仪器设备 4.1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 4.2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 4.3 温度计 五、检测前的准备 5.1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和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5.2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由铜-硫酸铜半电池(以下简称半电池)、电压仪和导线构成。 5.2.1 铜-硫酸铜半电池 铜-硫酸铜半电池,它由一根不与铜或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的刚性有机玻璃管、一只通过毛细作用保持湿润的多孔塞、一个浸泡在刚性管里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紫铜棒构成,如下图5.2.1所示,饱和硫酸铜溶液应用分析纯硫酸铜试剂晶体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溶液应清澈且饱和,应使刚性管的底部积有少量未溶解的硫酸铜结晶体,此时可以认为该溶液是饱和的。 铜-硫酸铜半电池在温度为25℃时,与氢电极参照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337V,其温度数为0.9mV/℃。

图5.2.1 铜-硫酸铜半电池剖面图 5.2.2 电压仪 电压仪应具有采集、显示和存储数据的功能.满量程不宜小于1000mV,在满量程范围内的测试允许误差为士3%。 5.2.3 导线 用于连接电压仪与棍凝土中钢筋的导线宜为铜导线.其总长度不宜超过150m、戴面面积宜大于0.75mm2,在使用长度内因电阻干扰所产生的测试回路电压降不应大于0.1mV。 5.2.4 导电溶液 为使铜/硫酸铜电极与混凝土表面有较好的电接触,在水中加适量的家用液态洗涤剂(约2%),可提高与混凝土表面附着力,湿润效果更好。 5.3 半电池的电连接垫应预先浸湿,多空塞和混凝土构件表面应形成电通路。 5.4 硫酸铜溶液应根据使用时间给予更换,更换后宜采用甘汞电极进行校准。在室温(22±1)℃时,铜-硫酸铜电极与甘汞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应为(68±10)mV。 5.5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六、测区的布置 在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上可布置若干测区,一般选择能代表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的锈蚀外观表征的结构及构件部位作为测区,每种条件的测区数量不宜少于3个,测区面积不宜大于5m ×5m,并按正确的位置编号。每个测区应采用矩阵式(行、列)布置测点,依据被测结构及构件的尺寸,宜用100mm×100mm-500mm×500mm划分网格,网格的节点为电位测点,测区中的测点数不宜少于20个。 在测区上一般布置200mm×200mm的测试网格,矩阵形成一般为7(行)×7、6×7、5×7

耐压测试仪作业指导书

耐压测试仪 作业指导书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修改记录 时间经办人修订内容审核批准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Beijing Ne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Ltd

一、目的 规范耐压测试仪操作,使操作人员掌握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保证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与被测产品电气性能。 二、范围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大兴实验站出厂调试人员,及所有使用耐压测试仪进行作业的其他人员。 三、权责 制造中心工艺及技术部:负责耐压测试仪的日常使用、点检与维护; 企管中心人事行政部:负责耐压测试仪的定期送检与校验。 四、要求 1、耐压测试仪为高压测试仪器,使用其作业前应进行日常点检,保证仪器状态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反映情况; 2、使用耐压测试仪的日常作业,应安排在做好防护的隔离区域进行; 3、使用耐压测试仪的操作区域地上应铺设绝缘垫,并设置高压警示标志; 4、测试工作应该在工作台上进行,工作台表面必须铺设非导电材料; 5、耐压测试仪操作人员要做好绝缘防护,应配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6、操作人员不可穿有金属装饰的衣服或带金属手饰,避免因金属饰物产生的感应电而发生意外; 7、使用耐压测试仪作业开始时,应确保其他人员远离被测设备。 五、操作规程 (一)工前准备 1、按照《耐压测试仪点检规程》准备仪器,并做好点检记录; 2、确认仪器处于工作正常状态; 3、确认工作台面整洁,无螺钉、焊锡丝、裸导线等易导电杂物; 4、确认操作人员已做好绝缘防护,配带绝缘手套与绝缘鞋。 (二)连接被测设备 1、做好耐压测试仪与被测设备的接地工作,保证接地点的可靠性,不可连接于角铁立柱或其他不可靠接地体;

喷涂检验作业指导书

深圳市劲丰胜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喷涂检验指导书 文件编号:JFS-WI-041 版本/版次:A/0 生效日期:20010-10-15 编制:审核:批准: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加工过程产品符合客户质量要求。特制定此规程。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喷涂件的检验。 3.职责 3.1品质检验:负责按要求检验产品,并做记录; 3.2品管控制:负责对检验报告的内容进行确认和放行审批。 4.内容 4.1检验员根据每日生产指定单,对相应产品按客户图纸要求、技术规范、《抽样检查方案》 实施抽检,结果记录于《喷涂制程检验报表》 4.2表面等级: A级表面:客户能直接正视或开前门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商标文字和图案印面 B级表面:客户不明显看到的外部表面和开前门能直接正视内部表面 C级表面:客户不易察看到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4.3检验环境: 4.3.1光度:200—300LX(相当于40W日光灯750mm远) 4.3.2检验者目视方向应与光源方向成45°。目视方向与待检表面之间的距离如下: A级表面为400mm;B级表面为500mm;C级表面为800mm。 4.4物性品质标准: 4.4.1颜色: 4.4.1.1以客户标准样板为准。 4.4.1.2在自然光线下目测如有明显色差则为不良,如有轻微色差则为合格。如目测有轻微色差但不能确定,用色差仪测试。(喷涂测平光样板,须准备与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平光样板3块以供测试。样板大小为80mm×125mm),▲E﹤0.8则为不良。桔纹/砂纹/洒点大小、密度:以客户标准样板为标准目测,目测有明显差异为不良。 4.5涂层厚度:在距喷涂层边缘大于10mm的不同区域取6个以上位置且用电脑涂层测厚仪测量其涂层厚度,按图纸要求判断。如图纸无要求,应按相应的涂料标准判断,一般测量值在一下范围之内为不良。 A:喷粉厚度要求为平光粉:50--120UM B:喷漆厚度要求底面漆:30--40UM。 砂纹粉:60—120UM 底面漆加洒点:40—60UM 桔纹粉:80—140UM 4.6附着力 检验方法:每批次取与批次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样板3块以供测试。样板大小为80mm×125mm。如任一块样板测试不良,则判此批产品为不良。用百格刀在样板涂层表面以1.0mm为间隔从垂直交叉方向切划下100个方格,切割力一定要切透涂层到金属表面(若涂层厚度超过100UM,则切线间距应为2mm)。用3M透明胶带沿一切划方向贴在有方格的涂层上(胶带不能起皱),用手指压紧胶带使其与涂层紧密接触(透过胶带可见涂层颜色),5分钟后以涂层表面为45°角方向迅速拉起胶带。 判定标准:以1个方格中超过20%面积被撕下判定为不良。 4.7抗化学溶剂性 检验方法:将折叠成8层的白色棉质软布(或脱脂棉)捆绑在端面直径为6.3mm、长40mm 的圆柱形木棒的一端。再将99%分析纯酒精倒于木棒的端面在白色软布(或脱脂棉)上。室温

GIS交流耐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第4部分:电气试验 第4 部分:电气试验 GIS 交流耐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编码:TSSY-ZW-01

. 目次 1 适用范围 3 2 编写依据 3 3 作业流程 3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4 5 作业准备 5 6 作业方法 5 7 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7

. 1 适用范围 交接试验是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电力设备因运输、安装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缺陷、防范电力设备事故、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投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强化一次设备交接试验工作,规范交接试验现场作业,南方电网公司组织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南方电网标准及相关的技术规范、规定。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 110~500kV 电压等级新安装的、按照国家相关出厂试验标准试验合格的 GIS 设备的交接试验,本作业指导书不适用于安装在煤矿井下或其他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本作业指 导书对 GIS 交流耐压交接试验的操作步骤、技术要点、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风险辨析等内容进行了详 细的规范,用于指导 110~500kV GIS 的交流耐压交接试验工作。 2 编写依据 表2-1 编写依据 以及其他相关标准。以上标准如有新版本,按最新版本执 行。 3 作业流程 作业(工序)流程见图3-1。 图3-1 作业(工序)流程图

. 4 安全风险辨析与预控 4. 1 GIS 耐压试验施工前,施工项目部根据该项目作业任务、施工条件,参照《电网建设施工安全基 准风险指南》(下简称《指南》)开展针对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该任务的风险分析表。 4. 2 按《指南》中与GIS 耐压试验施工相关联的《电网建设安全施工作业票》(编码:TSSY-ZW-01-01/01),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现场技术员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安全员审核,施工负责人签发。 4. 3 施工负责人核对风险控制措施,并在日站班会上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接受交底的作业人员负责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各作业任务和步骤中。 4. 4 安全施工作业票由施工负责人现场持有,工作内容、地点不变时可连续使用 10 天,超过 10 天须重新办理作业票,在工作完成后上交项目部保存备查。 表 4-1 作业任务安全基准风险指南

高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避雷器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试验物品 1、试品:避雷器 2、安全用具:安全围栏 3、使用仪器:直流高压发生器、摇表、万用表、电源盘、接地线、放电棒 二、试验项目 1、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及基座绝缘电阻 2、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1mA参考电压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 3、检查放电计数器的动作情况及电视电流指示 三、试验接线图 测量绝缘电阻接线图 测量直流参考电压和泄漏电流接线图 四、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1、设置安全围栏 2、升压器和倍压筒之间的距离约2-3米 3、接线必须牢靠,接地可靠 4、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检查仪器量程是否合适,升压器升压旋钮是否在零位,监护人看好禁止任何人靠近

5、E端与避雷器底座相连,L端与避雷器顶端相连,匀速摇动摇表,(120R/min) 待数值稳定下来,先拿开L端再停止摇动摇表 6、试验过程中如果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将降电压到零并停止试验、查找原因 五、归整物品、清扫现场 六、记录并分析数据 1、避雷器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 35KV及以下电压:用2500V兆欧表,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 2、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应符合以下规定: 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0μA 依据:GB 50150-2016 《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电缆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试验物品 1、试品:电缆 2、安全用具:安全围栏 3、使用仪器:直流高压发生器、串联谐振装置、摇表、万用表、电源盘、接地线、放电棒 二、试验项目 1、检查相位 2、测量绝缘电阻 3、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 4、交流耐压试验 三、试验接线图 电缆直流耐压试验接线图 电缆交流耐压试验接线图 四、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

钢构作业指导书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进行钢结构涂层附着力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物及构筑物钢结构涂层附着力的检测。 3. 检测依据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B/T1527-2011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 GB/T10610-2009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4.检验器材 4.1切割刀具 单刃切割刀具适用于硬质或软质底材上的各种涂层; 多刃切割刀具不适用于涂层厚度(>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质上的涂层。 4.2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4.3软毛刷 4.4胶粘带:透明,宽25,粘着力(10±1)N/25mm。 4.5手把式放大镜:2倍或3倍。 5. 工作程序 5.1检测准备 5.1.1测试前可由项目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前往现场踏勘,了解现场基本情况以及检测数量等。 5.1.2现场测量前防腐涂层应已涂装完毕且干透。 5.1.3测量前应确认构件的底材材质、涂层类型、涂层设计厚度等参数。

5.1.4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仪器。 5.2现场检测 5.2.1切割:切割数量为每个方向6条; 切割间距,每个方向切割间距应相等,其间距取决于涂层厚度和底材的类别 5.2.2刷扫: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第一条对角线,轻轻地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 5.2.2粘贴胶粘带:匀速拉出胶带,去除最前面一段,剪下约75mm长,粘贴在网格上方,方向与一组切割线平行,用手指把网格上方的胶带压平,保证胶带与涂层紧密接触,且胶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如图1所示。 5.2.3撕离胶粘带:在贴上胶粘带5min以内,拿住胶带悬空的一端,并在尽可能接近60°的角度,在0.5~1.0s内平稳撕离胶粘带,如下图2所示。 图 1 图 2

交流耐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Q/YNDW 云南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YNDW 113.2.187-2006交流耐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2006-05-20发布 2006-05-30实施 云南电网公司发布

前言 为提高云南电网公司供电企业输变电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水平,规范操作方法,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由云南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目前我公司交流耐压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写中遵循了我国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通用的贯标模式的要求。该指导书纳入公司生产技术管理标准体系。 本指导书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本指导书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 本指导书由云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编写。 本指导书主编人:陈宇民 本指导书主要起草人:陈宇民 本指导书主要审核人:崔志刚郑易谷 本指导书由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修编。 本指导书修编人:陈宇民 本指导书审定人:赵建宁 本指导书批准人:廖泽龙 本指导书由云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目次 1 目的 (4) 2 适用范围 (4) 3 引用标准 (4) 4 支持性文件 (4) 5 技术术语 (4) 6 安全措施 (5) 7 作业准备 (6) 8 作业周期 (6) 9 工期定额 (6) 10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6) 11 作业流程 (6) 12 作业项目、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6) 13 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及对策 (9) 14 作业后的验收和交接 (9)

交流耐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提出了高压电气设备交流耐压试验所涉及的试验接线、试验设备、试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技术细则,以规范交流耐压试验作业、提高试验质量。 交流耐压试验是鉴定电气设备绝缘强度最直接的方法,它对于判断电气设备能否投入运行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保证设备绝缘水平、避免发生绝缘事故的重要手段。 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云南电网公司供电企业高压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作业。 3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文。本书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 2900.1994 《电工术语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 DL 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DL 474.4-19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交流耐压试验》 Q/CSG 1 0007—200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4 支持性文件 《云南电力技术监督系统》(待批) 5 技术术语 5.1 闪络 沿介质表面发生的破坏性放电; 5.2 击穿 介质中发生的破坏性放电; 5.3 工频试验变压器 产生工频高电压的试验用变压器 5.4 串级工频试验变压器 由几台工频试验变压器串接以获得较高试验电压的变压器 5.5 工频谐振试验变压器 改变变压器的激磁电抗,可与负载电容发生谐振的试验变压器; 5.6 串联谐振试验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