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题库3357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题库3357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题库3357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题库3357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题库

一、填空:

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

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

2.霍尔元件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在单位磁感应强度相单位控制电流时

的霍尔电势大小。

3.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是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组

成的,其表达式为Eab (T ,To )=T B A T

T B

A 0d )(N N ln )T T (e k 0σ-σ?+-。在热电偶温度补偿中补偿导线法(即冷端延长线法)是在连接导线和热电偶之间,接入延长线,它的作用是将热电偶的参考端移至离热源较远并且环境温度较稳定的地方,以减小冷端温度变化的影响。

4.压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其内部

产生机械压力,从而引起极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相反,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负压电效应。(2分)

5. 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①

增加②减小③不变)

6.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 相对误差 ② 绝对误差 ③ 引用误差)

来表示的

7 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① 变面积型 ② 变

极距型 ③ 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

8、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当衔铁移动使磁路中空气缝隙的面积增大时,铁

心上线圈的电感量(①增大,②减小,③不变)。

9、在平行极板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电容值之间的关系中,(①变

面积型,②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是线性的关系。

10、在变压器式传感器中,原方和副方互感M 的大小与原方线圈的匝数成(①

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与副方线圈的匝数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与回路中磁阻成(①正比,②反比,③不成比例)。

1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

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 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12、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热是由两种导体的接触电热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热

组成。

13、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按制造材料可分为① _金属_ 材料和②____半导

体__体材料。它们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发生变化,其中①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 _电阻应变效应 形成的,而②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 温度效应造成的。 半导体 材料传感器的灵敏度较大。

14.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导体和磁场发生相对运动而在导体两端 产生感应

电势的。而霍尔式传感器为霍尔元件在磁场中有电磁效应(霍尔效应)而输出电势的。霍尔式传感器可用来测量电流,磁场,位移,压力。

15.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通常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对应关系来表征

16.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有:灵敏度、分辨力、线性度、迟滞误差、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等。

17. 测量方法根据测量方式可以分为:偏拉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差式测量。

18. 热敏电阻中能够反映灵敏度程度的参数为:B值。

19. 热电偶的常见结构形式有:装配式、铠装式、薄膜式。

20. 常用变送器的输出信号是两线制。

21. 镍铬-镍硅热电偶的分度号为 K,铂铑13-铂热电偶的分度号是

B 。

22. 与K型热电偶配套的补偿导线的正、负极的颜色是红-蓝。

23. 用绝对压力传感器测量某容器的压力,读数为90kPa,若当地大气压为100kPa,则相对真空度为10kPa,属于微负压。

24. 硅微电容压力传感器的核心是硅微加工感压膜片。

25. 一般情况下,管道中心处的流速最大。

26.温度越高,超声波在气体中传播的声速就越快,造成测量误差。

27. 超声波流量计中,时间差式的温漂较大。

28. 与差压式液位计比较,伺服式液位计的测量速度较慢。

29. 某简谐振动的位移x=xmcos(ωt+φ)=1cos(2πft+0),测得xm=1m,f=50Hz,振动速度v=vmcos(ωt+φ+π/2)=-ωxmsin(ωt+φ)。则振动速度的单峰值|vm|=314m/s。

30. 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的可靠性通常指: 故障平均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失效率。

31. 测量误差的表现形式: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动态误差。

32. 铂铑13-铂热电偶的分度号是R,铂铑30-铂铑6热电偶的分度号是

B 。

33. 发现压力变送器的输出信号跳动较大,但有规律,可能是压力波动。

34. 本安型仪表是依靠电路本身来实现本质安全防爆性能的。

35. 安装在危险区的“一次仪表”的电缆应连接到安全栅本安侧的接线端子上。

36. 物体在温度低于500℃时,主要的辐射是红外光。

37. 硅微电容浮动膜盒压力传感器内部的保护膜片是不锈钢制作的。在单向过压3倍左右时,保护膜片产生位移,不使硅测量膜片损坏。

38. 当被测流体的密度变化时,孔板式流量计的质量流量与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39. 被测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增加,压力式液位计的测量结果就增大。

40. 为了判断燃煤锅炉炉膛火焰的跳动,火焰探测器电路设置了带通滤波器

41. 光敏二极管在测光电路中应处于反向偏置状态,而光电池通常处于正向偏置状态。

41. 欲精密测量光的照度,光电池应配接I-U转换器。

42. 对于速度不均匀、时走时停的机床,磁栅传感器中应采用静态磁头。

二、选择

1 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D__。

A.提高准确度 B.加速其衰老

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 D.提早发现故障,提高可靠性

2. 若将表压传感器的取压口向大气敞开,读数等于__B____。

A.0(绝对压力) B.0(表压) C.1个大气压 D.-100kPa

3. 考核检测仪表的电磁兼容是否达标,是指___D_____。

A.仪表能在规定的电磁干扰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B.仪表不产生超出规定数值的电磁干扰

C.仪表不产生较大的EMI

D.A、B必须同时具备

4..螺线管式自感式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是为了___B___。

A.加长线圈的长度从而减小线性范围 B.提高灵敏度,减小温漂

C.降低成本 D.增加线圈对衔铁的吸引力

5. 可以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中工作,测量结果不受温度影响,但需要进行射线防护的是___D___。

A.投入式液位计 B.电接点式液位计

C.雷达式液位计 D.核辐射式液位计

6. 与差压式液位计比较,伺服式液位计的测量速度___B___。

A.较快 B.较慢 C.一样 D.无法比较

7. 晒太阳取暖、人造卫星的光电池板分别利用了光的___c___效应。

A.光电效应光热效应 B.光化学效应光电效应

C.光热效应光电效应 D.感光效应光电效应

8. 涡流式接近开关可以检测出___C___的靠近程度。

A.人体 B.水 C.金属零件 D.塑料零件

9. 光敏二极管、光电池分别属于____C___效应。

A.外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 B.内光电效应光生伏特效应

C.光生伏特效应内光电效应 D.光生电流效应内光电效应

10. 蜂鸣器中发出“嘀……嘀……”声的压电晶片发声原理是利用压电材料的____D__。

A.应变效应 B.电涡流效应 C.压电效应 D.逆压电效应

11. 接近开关的动作距离__A___复位距离;额定工作距离______动作距离。

A.大于小于 B.小于小于 C.等于小于 D.都可以

12. 绝对式数字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__D_____,增量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________。

A.二进制格雷码连续的模拟电流信号

B.连续的模拟电压信号脉冲信号

C.脉冲信号连续的模拟电流信号

D.二进制格雷码脉冲信号

13. 某数字式压力表的量程为0~999.9Pa,当被测量小于___D___Pa时,仪表的输出不变。

A.9 B.1.0 C.0.9 D.0.1

13. 气温升高时,若不进行温度补偿,荷重传感器内部的弹性元件的强度略微变弱,其应变将略有____B____,使得灵敏度变大,所以必须进行灵敏度的温度补偿。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抖动

15. 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经常使用补偿导线的最主要的目的是___C___。

A.补偿热电偶冷端热电动势的损失 B.起冷端温度补偿作用

C.将热电偶冷端延长到远离高温区的地方 D.提高灵敏度

16. 1千帕等于___A___。

A.1.019716×10-2工程大气压 B.9.87标准大气压

C.100巴 D.760mm汞柱

17. 施加最大称量Max到电子秤的秤台上,静置30min后,最终读数与初次读数之差超过了允许误差,这种误差称为____C____。

A.零点漂移 B.蠕变 C.迟滞 D.灵敏度漂移

18.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的分度号是___B___。

A.R B.B C.S D.K

19. 体积流量___A___,得到质量流量。

A.乘以流体的密度 B.除以流体的密度

C.乘以流体的流速 D.除以流体的流速

20. 振动角频率ω=1rad/s,f约为___D___Hz。

A.1 B.π C.2π D.1/2π

三、判断

1 迟滞现象反应了传感器机械结构和制造工艺上的缺陷。(√)

2 金属丝和半导体材料发生形变产生的效应原理相同。(×)

3 电容传感器的标定和测量必须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即线路中导线实际长度等条件在测试时和标定时应该一致。(√)

4 电感传感器的铁心一般工作在饱和状态下,其磁导率远大于空气的磁导率。(×)

5)欲测量细长管道深处的温度,应选择铠装型热电阻。(√)

6 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通常工作在反向偏压状态。(√)

7. 在自动检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常以信息流的过程划分,一般可分为:

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四部分。( √ )

8. 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下的输出变化量?y 和引起此变化的输入变化量?x 之比,即y k x ?=?,因此传感器的灵敏度是一常数。( × ) 9. 用时间常数τ表征一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τ越小,频带越宽。(√ )

10. 光敏电阻的暗电阻越小,亮电阻越大,则性能越好。( × )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满度相对误差:将仪表的绝对误差Δ除以一个引用值或特定值,用百分

比来表示即为引用误差γm:m max min 100%ΔA A γ=

?-

2. 示值相对误差:用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A x 的百分比来表示示值相对误

差γx ,也称为标称相对误差。100%x x

ΔA γ=? 3. 热电效应:两种不同的金属互相接触时,由于不同金属内自由电子的密

度不同,在两金属A 和B 的接触点处会发生自由电子的相互扩散,并产生电动势,成为热电动势,这种扩散现象成为热电效应,()A AB B

ln n kT e T e n =。 4.中间导体定律:若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中间导体”(A 、B 热电极之外

的其他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热电动势无影响 。

5.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内部会

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其表面上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Q=d Fx

6. 涡流效应: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时,导

体表面以及近表面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电流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旋涡状感应电涡流(以下简称涡流)的现象称为涡流效应。

7.应变效应: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其

电阻值也将随着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

8. 光电效应:用光照射某一物体,可以看作物体受到一连串能量为hf 的

光子的轰击,组成这物体的材料吸收光子能量而发生相应电效应的物理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五、问答题

1.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某低温箱温度,把热电偶直接与电位差计相连接。在某时刻,从电位差计测得热电势为-1.19mv,此时电位差计所处的环境温度为15℃,试求该时刻温箱的温度是多少度?(20分)

2 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6分)

答: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物理的“热电效应”。所谓热电效应,就是当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若两个结点的温度不同,那么在回路中将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两点间的温差越大,产生的电动势就越大。引入适当的测量电路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就可测得温度的大小。

3 以石英晶体为例简述压电效应产生的原理。(6分)

答:石英晶体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由于内部电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随着改变。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反之,如对石英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石英晶体整个晶体是中性的,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没有体积变形压电效应,但它具有良好的厚度变形和长度变形压电效应。

4 简述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6分)

答: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在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

5、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0分)

答:传感器的特性是指传感器所特有性质的总称。而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是其基本特性,一般把传感器作为二端网络研究时,输入输出特性是二端网络的外部特性,即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对应关系。由于输入量的状态(静态、动态)不同分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动态特性指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来研究动态特性

6、简述霍尔电动势产生的原理。(5分)

答:一块半导体薄片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薄片)中,当有电流I 流过时,电子受到洛仑兹力作用而发生偏转。结果在半导体的后端面上电子有所积累。而前端面缺少电子,因此后端面带负电,前端面带正电,在前后端面形成电场,该电场产生的力阻止电子继续偏转当两力相平衡时,电子积累也平衡,这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相应的电势称为霍尔电势U H 。

7、分析应变片式传感器在使用单臂电桥测量电路时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测量误差的过程。(10分)

答: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敏感栅温度系数t α及栅丝与试件膨胀系数(s g ββ与)之差异性而产生虚假应变输出有时会产生与真实应变同数量级的误差。

8、寄生电容与电容传感器相关联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它的变化为虚假信号影响传感器的精度。试阐述消除和减小寄生电容影响的几种方法和原理。(15分)

9、在生产过程中测量金属板的厚度,非金属板材的镀层厚度时常用涡流传感器。试简要叙述说明利用涡流传感器测量金属板厚度的工作原理及实现工艺。

(15)

10、什么是传感器静态特性。(4分)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

11、什么叫做热电动势、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说明势电偶测温原理及其工作定律的应用。分析热电偶测温的误差因素,并说明减小误差的方法(10分)

答:①热电动势: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 、B 串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并使两个结点处于不同的温度下,那么回路中就会存在热电势。因而有电流产生相应的热电势称为温差电势或塞贝克电势,通称热电势。

②接触电动势:接触电势是由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其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热电势。它的大小取决于两导体的性质及接触点的温度,而与导体的形状和尺寸无关。

③温差电动势:是在同一根导体中,由于两端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势。 ④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物理的“热电效应”。所谓热电效应,就是当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若两个结点的温度不同,那么在回路中将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两点间的温差越大,产生的电动势就越大。引入适当的测量电路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就可测得温度的大小。

⑤热电偶三定律

a 中间导体定律

热电偶测温时,若在回路中插入中间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回路总的热电势不产生影响。在用热电偶测温时,连接导线及显示一

起等均可看成中间导体。

b 中间温度定律

任何两种均匀材料组成的热电偶,热端为T ,冷端为0T 时的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热端为T 冷端为n T 时的热电势与同一热电偶热端为n T ,冷端为0T 时热电势的代数和。

应用:对热电偶冷端不为C 00时,可用中间温度定律加以修正。

热电偶的长度不够时,可根据中间温度定律选用适当的补偿线路。

c 参考电极定律

如果A 、B 两种导体(热电极)分别与第三种导体C (参考电极)组成的热电偶在结点温度为(T ,0T )时分别为()0,T T E AC ,()0,T T E BC ,那么爱相同温度下,又A 、B 两热电极配对后的热电势为

()()()000,,,T T E T T E T T E BC AC AB -=

实用价值:可大大简化热电偶的选配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获得有关热电极与标准铂电极配对的热电势,那么由这两种热电极配对组成热电偶的热电势便可由上式求得,而不需逐个进行测定。

⑥误差因素:参考端温度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措施:a C 00恒温法 b 计算修正法(冷端温度修正法)c 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

d 热电偶补偿法

e 电桥补偿法

f 冷端延长线法

12、霍尔元件能够测量哪些物理参数?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的概念是什么?温度补偿的方法有哪几种?请详细推导分流法。(10分)

答:霍尔组件可测量磁场、电流、位移、压力、振动、转速等。

霍尔组件的不等位电势是霍尔组件在额定控制电流作用下,在无外加磁场时,两输出电极之间的空载电势,可用输出的电压表示。

温度补偿方法:

a 分流电阻法:适用于恒流源供给控制电流的情况。

b 电桥补偿法

13.从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考虑,详述如何选用传感器。

答:考虑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选用线性度大、迟滞小、重复性好、分辨力强、稳定性高、抗干扰稳定性高的传感器。考虑动态特性,所选的传感器应能很好的追随输入量的快速变化,即具有很短的暂态响应时间或者应具有很宽的频率响应特性。

14.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有何区别?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自感式、互感式、涡流式、电容式、热电阻式传感器分别可采用哪种电桥作为测量电路?

答:根据电源不同分为直流和交流电桥。直流电桥优点:高稳定度直流电源容易获得,电桥平衡电路简单,传感器至测量仪表的连接导线分布参数影响小。但是后续要采用直流放大器,容易产生零点漂移,线路也较复杂。交流电桥在这

些方面都有改进。直流电桥平衡条件:R 1/R 2=R 3/R 4 ,R 1R 4=R 2R 3。

15.以自感式传感器为例说明差动式传感器可以提高灵敏度的原理。 解:0

00202l S W L μ= ???

? ??-?+=-?+=-=?122)(2000002000200020l l l l S W l S W l l S W L L L μμμ 差动式灵敏度:???

?????+???? ???+?--=...1220000l l l l l L S 与单极式传感器灵敏度???

?????+???? ???+?--=...120000l l l l l L S 比较 灵敏度提高一倍,非线性大大减少。

16.传感器的定义和组成框图?指出传感器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答: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17.试列出你所学过的不同工作原理传感器哪些可用于非接触式测量,哪些用于接触式测量,测量何种物理量?(各≥3种)

答:非接触式测量:

a) 热电式传感器:测量温度

b) 光纤传感器:测量光信号

c) 核辐射传感器:测量核辐射粒子

接触式测量:

a) 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力

b) 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测量电阻值

c) 应变式扭矩传感器:测量扭矩

18.传感器(或测试仪表)在第一次使用前和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标定工作,请问标定的意义?

答:传感器的标定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两种。静态标定的目的是确定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等。动态标定的目的是确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如频率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

19.压电式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的作用是什么?电压式与电荷式前置放大器各有何特点?

答:作用是将输出电压放大,并与输入电压或输入电流成正比。

电压放大器将压电式传感器的高输出阻抗经放大器变换为低阻抗输出,并将微弱的电压信号进行适当放大,但其所接配的压电式传感器的电压灵敏度将随电缆分布电容及传感器自身电容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电缆的的更换得引起重新标定的麻烦。

电荷放大器是一种具有深度电容负反馈的高增益运算放大器,其虽然允许使用很长的电缆,并且电容Ce 变化不影响灵敏度,但它比电压放大器价格高,电路较复杂,调整也比较困难。

20.什么是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请解释它与金属丝灵敏系数的区别。

答: 应变片一般做成丝栅状,测量应变时,将应变片贴在试件表面上,试件的变形很容易传到应变片上。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与金属丝灵敏系数是不同的。第一,零件的变形是通过剪力传到金属丝上的。第二,丝沿长度方向承受应变时,应变片弯角部分也承受应变,其截面积变大,则应变片直线部分电阻增加时,弯角部分的电阻值减少,也使变化的灵敏度下降。因此,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比金属丝灵敏系数低。21.压电式传感器更适用于静态测量,此观点是否正确,分析原因。

答不正确。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具有使用频率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测量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压力冲击和震动等动态参数测试中是主要的传感器品种,它可以把加速度、位移、压力、温度、湿度等许多非电量转换为电量。

22.为什么要对应变片式电阻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分析说明该类型传感器温度误差补偿方法。

答:①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敏感栅温度系数t α及栅丝与试件膨胀系数(s g ββ与)之差异性而产生虚假应变输出有时会产生与真实应变同数量级的误差。

②方法:自补偿法 线路补偿法

23.Pt100和Cu50各代表什么传感器?分析热电阻传感器测量电桥之三线、四线连接法的主要作用。

分别代表铂电阻热电式传感器(100Ω),铜电阻热电式传感器(50Ω). 热电阻传感器测量电桥之三线、四线连接法的主要作用是消除在热电阻安装的地方与仪表相距远时,环境温度变化时其连接导线电阻也变化所造成的测量误差。

24.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炉温,其仪表示值为600℃,而冷端温度t 0为65℃,

则实际温度为665℃,对不对?为什么?应如何计算?

答:对。查表知镍铬-镍硅热电偶K=1,T=T z +KT n =600+1×65=665

25.制作霍尔元件应采用什么材料,为什么?为何霍尔元件都比较薄,而且长宽比一般为2 :1?答:制作霍尔元件应采用半导体材料。如果磁场与薄片法线有α夹角,那么U H =k H IBcos α,霍尔元件越薄(即d 越小),k H 就越大,所以一

般霍尔元件都很薄。又因为实际测量中U H =(k H IB/d)×f(l/b) 当l/b=2时,

f(l/b)=0.93为最大值,这时U H 也可取到最大值,所以长宽比l/b 一般为2:1

26.系统的系统响应带宽与传感器的响应带宽无关,请问这种说法正确吗?试述理由。

答:不正确。传感器的响应带宽会限制系统的系统响应带宽。

27. 应变电桥的三种工作方式及其工作条件。

电桥平衡的条件 :R 1/R 2=R 4/R 3或R 1?R 3=R 4?R 2,按照工作方式可以分为单臂半

桥、双臂半桥、四臂全桥三种工作方式。

单臂半桥:四个桥臂中,只有一个桥臂的电阻可变,R 1

为应变片,R 2、R 3、R 4为固定电阻,桥路的输出电压为:

i 1i o 11 44

U R U U K R ε?==。(2分) 双臂半桥:R 1、R 2为应变片,R 3、R 4为固定电阻。应变

片R 1、R 2 感受到的应变ε1、ε2相反,产生的电阻增量正负号

相反,可以使输出电压U o 成倍地增大:i 12i o 1212()() 44

U R R U U K R R εε??=

-=-(2分) 四臂全桥:全桥的四个桥臂都为应变片,如果设法使试件受力后,应变片R 1 ~ R 4产生的电阻增量(或感受到的应变ε1~ε4)正负号相间,就可以使输出电压

U o 成倍地增大。3i 124o 1234

() 4R U R R R U R R R R ????=-+-(2分)。 28. 国际规定的温标有哪些,介绍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温标是温度数值化的标尺,规定了温度的读数的起点(即零点)以及温度的单位,各类温度计的刻度均由温标确定。国际上规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热力学温标等。

摄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融点为0度,水沸点为100度,两者中间分

100格,每格为摄氏1度,符号为℃(2分)。

华氏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融点为32度,水沸点为212度,两者中间

分180格,每格为华氏1度,符号为℉。与摄氏温标的关系为:F C 9325

t t =+(2分)。

热力学温标是建立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上的最科学的温标,是由开尔文(Kelvin )根据热力学定律提来的,因此又称开氏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为:t/℃=T/K -273.15(2分)。

各种温标均有局限性,华氏温标和摄氏温标只能标定0℃~100℃ 的温度,而开氏温标的起点只是理论上存在,无法达到。

29.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

答: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主要有:

一是冷端恒温法。这种方法将热电偶的冷端放在恒温场合,有0℃恒温器和其他恒温器两种;(1.5分)

二是补偿导线法。将热电偶的冷端延伸到温度恒定的场所(如仪表室),其实质是相当于将热电极延长。根据中间温度定律,只要热电偶和补偿导线的二个接点温度一致,是不会影响热电动势输出的;(1.5分)

三是计算修正法。修正公式为:)t ,(t E )t (t,E )t (t,E 01AB 1AB 0AB +=;(1.5分) 四是电桥补偿法。利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动势补偿热电偶因冷端波动引起的热电动势的变化,自动补偿的条件应为:t R I e CM 1?=?α(1.5分)

30. 绝对压力传感器与大气压力传感器的区别。

(1)绝对压力传感器

取压口接到被测压力处,负取压口接到内部的基准真空腔(相当于零压力参考点),所测得的压力数值是相对于基准真空腔而言的,是以真空零压力为起点的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用p 绝或pabs 表示。

(2)大气压传感器

大气压是指以地球上某个位置的单位面积为起点,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用pa 或p 大气表示。测量地点距离地面越高,或纬度越高,大气压就越小。

大气压传感器的本质也是绝压传感器,只是正取压口向大气敞开。

31. 光电效应及其分类。

用光照射某一物体,可以看作物体受到一连串能量为hf 的光子的轰击,组成这物体的材料吸收光子能量而发生相应电效应的物理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1)在光线的作用下能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2)在光线的作用下能使物体的电阻率改变的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也称为光电导效应。基于内光电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及光敏晶闸管等。

3)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光生伏特效应,基于光生伏特效应的光电元件有光电池等。

第一类光电元件属于玻璃真空管元件,第二、三类属于半导体元件。

六、设计题

1. 有一温度表,测量范围为-50~250℃,准确度等级为0.2级,求:

1)该温度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Δm。

2)当示值分别为-50℃、10℃、200℃时,可能产生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γ-50、γ10、γ200。

1)m max min =(-)=0.2%+=100

S ΔA A ±?±?±o (25050)0.6C (4分) 2)m -50

100%100% 1.2%-5050Δγ±±=?=?=±-o 0.6C ℃(6分) 2.某两线制压力变送器的量程范围为0~2MPa ,对应的输出电流为4~20mA 。求:

1)压力p 与输出电流I 的关系表达式(输入/输出方程)。

2)画出压力与输出电流间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3)如果希望在信号传输终端将电流信号转换为1~5V 电压信号,求负载电阻RL 的阻值。

4)如果电源电压为24V ,但负载电阻达到1kΩ,会发生什么现象?

1)I 与p 的数学关系为一次方程,所以有:I =a 0+a 1p ,a 0=4mA 。当p =2MPa 时,I =20mA ,得a 1=8mA/MPa ,输入/输出方程为:I =4mA+8(mA/MPa)p 。

2)压力与输出电流间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020

15

10

5

3.已知某被测气体的密度ρ=0.1kg/m 3,管道截面积A=1m 2,被测管道中的平均流速v=8m/s ,求:

1)平均体积流量Q 。

2)平均质量流量M 。

3)每小时体积总量Q 总为多少立方米?

4)每小时质量总量M 总为多少吨?

1)Q =v A=8*1 m 3/s=8 m 3/s

2)M =ρQ =0.1*8kg/s=0.8 kg/s

3)Q 总=Q ×t =8*3600m 3=28800m 3

4. 某压力表的准确度为2.5级,量程为0~1.5MPa,求:

1)可能出现的引用误差m γ。

2)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m ?为多少千帕(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测量结果显示为0.70MPa 是,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x γ。

1)可能出现的引用误差可以从准确度等级直接得到,即 2.5%m γ=± 2) 2.5% 1.5MPa 37.5m m m A kPa γ?==±?=±

3)37.5100% 5.36%0.7m x x kPa A MPa

γ?±=

?==±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03335公共管理学复习题2d

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制、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组织:从广义上看,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角度回答。顾客导向:是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公共部门重视战略管理的原因有: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公共部门角色的变化,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挑战,公共利益的挑战。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是:效能、效率、充分、公正、回应性与适当性。 建立学习型组织应该做到:每一个人都使学习者,彼此相互学习,学习促进变革,学习是持续的,学习是一项投资而非消费。转换型领导应具备的特质是:创造前瞻远景,启发自觉意识,了解人性需求,鼓舞学习动机,树立个人价值及乐于工作。 有效地公共管理者必须做到: A 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B 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C 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D 必须具有耐心.E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F必须以民众为导向。G必须善于分析与思考 公共管理推行顾客导向的深刻涵义:A实行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关心的是顾客而非组织。B将顾客是为主要。资产组织的主要资产不在于盈 利而在于顾客。 C 顾客满意即组织目标。工作的重点在于达成顾客的合理期待与愿望。 D 建立与顾客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加强与顾客的直接互 动,针对顾客的需要,提供理想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相似性表现在:都需要政策管理;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等。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SWOT 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 是指优势( strength)、W 是指弱势( weakness)、O 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 )、T 是指威胁( threat)。SWOT 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有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政策评估的价值在于它能向政府及社会提供政策绩效的资讯;重新检视政策目标及政策方案,以谋求政策改进之道;还可以作为形成政策问题或政策建议的基础。 领导者的主要领导权力包括参考权、专家权、合法权、奖酬权、强制权。 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技能: A 技术性技能,只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B 人际关系技能,对外联系、接触,对内联系上下级,善于激励诱导下属人员的积极性。C概念化技能,指公共管理者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能力。D诊断技能,即分析 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E 沟通技能,利用各种媒介,有效、明确的向他人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与态度的能力。公共管理民营化的优势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公共管理民营化的劣势是:可能会忽视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特权与贪污,公共服务的不公正,规避巧用,管理问题。危机管理的几个阶段包括:危机的疏缓,危机的准备,危机的应对,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能是:技术知能,组织知能,人际关系知能,知识知能。按佛兰奇的观点,领导权力分为哪几类?参考权,奖惩权,强迫权,合法权,专家权。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哪些优点:成本降低,提高服务质量,选择机会增加,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示范效果。 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哪些缺点:(1)关于公共责任问题,(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政府失灵的原因为:(1)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2)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3)内部性问题;(4)政府组织的低效率;(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6)寻租(1 分);(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8)所有制残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传感器?它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解: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2.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动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解:(1)开发新的敏感、传感材料:在发现力、热、光、磁、气体等物理量都会使半导体硅材料的性能改变,从而制成力敏、热敏、光敏、磁敏和气敏等敏感元件后,寻找发现具有新原理、新效应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 (2)开发研制新型传感器及组成新型测试系统 ①MEMS技术要求研制微型传感器。如用于微型侦察机的CCD传感器、用于管道爬壁机器人的力敏、视觉传感器。 ②研制仿生传感器 ③研制海洋探测用传感器 ④研制成分分析用传感器 ⑤研制微弱信号检测传感器 (3)研究新一代的智能化传感器及测试系统:如电子血压计,智能水、电、煤气、热量表。它们的特点是传感器与微型计算机有机结合,构成智能传感器。系统功能最大程度地用软件实现。 (4)传感器发展集成化:固体功能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感器集成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5)多功能与多参数传感器的研究:如同时检测压力、温度和液位的传感器已逐步走向市场。 3.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反映了传感器的什么关系?静态参数有哪些?各种参数代表什么意义?动态参数有那些?应如何选择? 解: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要对各种各样的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就要求传感器能感受被测非电量的变化并将其不失真地变换成相应的电量,这取决于传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输出—输入特性。衡量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 1)传感器的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 2)传感器的灵敏度S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Δy与引起输出量增量Δy的输入量增量Δx 的比值; 3)传感器的迟滞是指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高分子化学试题库

1 高分子化学试题库 一、基本概念题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天然聚合物或由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的聚合物为一级聚合物,若其侧基或端基为反应性基团,则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新的聚合物(为二级聚合物),由一级聚合物变为二级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谓之。 缩聚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 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可逆平衡反应,谓之。 乳化作用某些物质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能形成胶束,胶束中能增溶单体,对单体液滴有保护作用,能使单体和水组成的分散体系成为稳定的难以分层的乳液,这种作用谓之。 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真正终止为止,所消耗的单体数目,谓之。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浓度分解至起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谓之。 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具有反应性基团的轻度交联的体型无规聚合物,利用其反应性基团实现离子交换反应的一种高分子试剂。 界面缩聚反应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形成两种单体溶液,在两种溶液的界面处进行缩聚反应,并很快形成聚合物的这种缩聚称为界面缩聚。 阴离子聚合增长活性中心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的连锁聚合,谓之。 平均聚合度平均一个大分子链上所具有的结构单元数目,谓之。 阻聚剂某些物质能与初级自由基和链自由基作用生成非自由基物质,或生成不能再引发单体的低活性自由基,使聚合速率为0, 这种作用称为阻聚作用。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称为阻聚剂。 平衡缩聚:缩聚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平稳常数),用K表示。该种缩聚反应谓之。 无定型聚合物:如果聚合物的一次结构是复杂的,二次结构则为无规线团,无规线团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物谓之。 反应程度P:已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占起始官能团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称为反应程度,记作P。 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O、S、N、P、S i和苯环等杂原子的聚合物。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 体型缩聚的凝胶点Pc:体型缩聚中出现凝胶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或称临界反应程度,记作Pc 。 引发剂的引发效率f: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但初级自由基不一定都能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用于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称为引发剂的引发效率,记作f,(f <1=。 向大分子转移常数Cp:链自由基可能向已形成的大分子发生转移反应。转移结果,链自由基形成一个大分子,而原来的大分子变为一个链自由基。Cp=ktr,p/kp,它表征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逐步加成聚合反应:形成大分子的方式如同连锁聚合那样是通过单体反复加成而进行的,而动力学过程如同缩聚那样是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逐步增大,聚合物的结构酷似缩聚物。 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扩链、嵌段、交联和接枝使聚合物聚合度增大,称为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稳定化法: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达到要求时,加入官能团封锁剂,使缩聚物两端官能团失去再反应的能力,从而达到控制缩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目的的方法。乳化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项目一 传感器误差与特性分析 任务1 检测结果的数据整理 1.1.1 测量与测量方法 1.检测 2.测量方法 (1)电测法和非电测法 (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3)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4)接触性测量和非接触性测量 (5)模拟式测量和数字式测量 1.1.2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其真值之间的差值 例:某温度计的量程范围为0-500oC ,校验时该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6oC ,试确定其精度等级? 查表1.1,精度等级应定为1.5级 任务1: 现有0.5级的0~300oC 和1.0级0~100oC 的两个温度计,欲测量80oC 的温度,试问选用哪一个温度计好?为什么?在选用仪器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实施: 0.5级的0~300oC 的温度计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用其测量80oC 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为: ?? ? ? ? ???? ?引用误差示值(标称)相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x γγ%.21%100500 6 %100=?= ??= m m m A x γ5 .1)0300(%5.0111=-?==?m m m A x γ

1.0级的0~100oC 的温度计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用其测量80oC 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相对误差为: 结论:选用1.0级的0~100oC 的温度计较好。选用仪器时,不能单纯追求精度,而是要兼顾精度和量程 1.1.3 测量误差的分类及来源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疏忽误差、过失误差) 4.缓变误差 任务2 传感器特性分析与传感器选用 1.2.1 传感器的组成及其分类 1.2.2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指标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 1.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 2.稳定性 1 )0100(%.01222=-?==?m m m A x γ%25.1%10080 1 %10022=?= ??= x x m x γ?? ?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

高分子化学试卷4答案

《高分子化学》模拟试题(四)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 分,) 1.聚合物的无规热降解:对于一般聚合物而言,其使用温度的最高极限为150℃,如超过150℃可能发生降解反应。聚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大分子链发生任意断裂,使聚合度降低,形成低聚体,但单体收率很低(一般小于3%),这种热降解称为无规降解。⒉缩合反应和缩聚反应:缩合反应——含有一个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缩去一个小分子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可逆平衡反应。缩聚反应——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反应,在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可逆平衡反应。 2.. 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剂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记作CMC。 3.凝胶点:体型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黏度将急剧增大,迅速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即出现凝胶化现象。此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 4.共聚合和共聚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混合物,经引发聚合后,形成的聚合物其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过程,称为共聚合反应,。大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5.聚醚型聚氨酯:以二异氰酸酯和端羟基聚醚为原料,经逐步加成聚合反应形成的大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和聚醚链段的一类聚氨酯。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⒈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有 丙烯腈 、偏二腈基乙烯、偏二氯乙烯 和 甲基丙烯酸甲酯 等。 ⒉ 聚合物降解的原因有 热降解 、 化学降解 、 机械降解 和聚合物的老化四种。 ⒊ 乳化剂有 阴离子型 、 阳离子型 、 两性 和 非离子型 四种。 ⒋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有 含氢酸 、 Lewis 和 有机金属化合物 等。 ⒌ 逐步聚合反应包括 缩聚 和 逐步加成聚合 两类。 ⒍ 聚合物聚合度变大的化学反应有 扩链反应 、 交联反应 和 接枝反应 等。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简答下列各题) ⒈ 写出下列常用引发剂的结构式和分解反应式: ⑴ 偶氮二异庚腈 ⑵ 氢过氧化异丙苯 并说明这些引发剂的引发活性和使用场合。 解:⑴ 偶氮二异庚腈(2分) 油溶液性、高活性,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⑵ 氢过氧化异丙苯 2CH 3 CH CH 2 C + N CH 3CH 3CN CH 3 CH CH 2 C N N C CH 2 CH CH 3 CH 3CH 3CH 3CH 3 CN CN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精心整理).doc

复习题 1、 西方为者对公共管理概念的理解主要在(D )方面存在差界。 A. 悖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悖理方法 D.研究途径 2、 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有哪两种学术途径。 (A ) B. 政策途径和政治途径 D.法律途径和政治途径 现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D ) B. 个人与集体的相对性 D.国家职能的演变 原有行政管理的政治统治职能已经难于包容全部的国 B. 管理权与所冇权 D.行政与政治 5、 新公共管理主义的主要特点是(C ) A. 外部取向 B.内部取向 C. 关注行政过程 D.关注LI 常管理 6、 行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在(A )提出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A. 政治和行政二分法 B.科学悖理 C. 政策科学 D.行为科学 7、 政治和行政二分的观点强调行政悖理的(A ) A.利益性 B.公平性 C.效率性 D.政策性 8、 ( C )将政治和行政重新融合,标志着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开始向现代公共管理理论 A.政策途径和管理途径 C.管理途径和法律途径 3、 与传统社会的公私概念不同, A.不同群体的集合状态及规模 C.个人与集体的占冇状态 4、 从19批纪末20世纪初开始, 家职能,出现了( D )的分离。 A.主权与治权 C.立法与执法

转变。

9、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如何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问题,都取决于(D )过程。 A.市场竟争 B.政策决策 C.计划安排 D.公共选择 10、与公共管理研究的B-途径不同,P—途径强调(B )。 A.管理的相似性 B.绩效和项目 C.战略规划 D.组织机构 11、依据公共组织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大小分类,可将公共组织分为(C ) A.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和服务型纽织 B.疏远型纽织、功利型纽织和道徳型纽织 C.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D.功利烈组织、道德烈组织和服务型组织 12、功利型组织是以(D )为基础的组织。 A.激励的作用 B.劝导和感召 C.强制性权力 D.实在性奖励和非实在性奖励 13、非营利组织与“公企业”或“公共企业”的根本区别在于(B ) A.是否以志愿提供公共利益为组织宗旨 B.是否以非营利为纽织宗旨 C.是否以志愿投入资金为组织宗旨 D.是否以志愿消费公共产品为组织宗旨 14、公共组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法制原则,即要求公共组织的(D )要依法配置,其活动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 A.主体、客体、权力 B.职能、机构、人员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

习题一概论p16 1.测试系统一般是怎样构成的? ①传感器将被测物理量转换成以电量为主要形式的电信号; ②信号变换部分是对传感器所送出的信号进行加工; ③显示与记录部分将所测信号变为一种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形式,以供人们观测和分析。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人们在进行各种实际测量时,尽管被测量在理论上存在真值,但由于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被测量的真值实际上是测不到的,因而测量结果只能是真值的近似值,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3.测量误差按出现规律可分为几种?它们与准确度与精密度有什么关系? ①按出现规律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②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大小。系统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即真一民实际 值符合的程度越高。 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随机误差越小,测量值越集中,表示精密度越高。 精确度是测量结果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精确度用来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影响。精确度越高,表示正确度和精密度越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4.产生系统误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常用的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①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 ●仪器的制造、安装或使用方法不正确; ●环境因素影响(温度、湿度、电源等); ●测量原理中使用近似计算公式;

●测量人员不良读数习惯 ②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发现判断:实验对比、残余误差观察、准则检测 ●减少消除:修正、特殊测量法(替代、差值、误差补偿、对称观察) 5.传感器有哪些几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 6.按传感器的工作机理、能量转换方式、输入量及测量原理四种方法,传感器分别是如何分 类的? ①按工作机理分: ●电参数式传感器(如电阻式、电感式和电容式); ●压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 ●热电式传感器。 ②按能量转换方式分: ●能量控制型传感器(如电阻、电感、电容式) ●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如基于压电效应、热电效应传感器) ③按输入量分: 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 ④按测量原理分: ●电路参量式传感器(包括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 ●电动势式传感器(包括磁电感应式、霍尔式、压电式) ●光电式传感器(包括一般光电式、光栅式、激光式、光电码盘式、光导纤维式) ●半导体式传感器 习题二温度检测p35 7.温度检测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及它们是怎样分类的? 温度检测方法分为:接触测量法,非接触测量法。 接触式包括:热膨胀式(如水银、双金属、液体或气体压力); 热电偶; 热电阻(铂电阻、铜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1、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 2、热固性聚合物:许多线性或支链形大分子由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交联体形聚合物,许多大分子键合在一起,已无单个大分子可言。这类聚合物受热不软化,也不易被溶剂所溶胀。 3、官能度: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4、自动加速现象:聚合中期随着聚合的进行,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 5、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6、胶束成核:在经典的乳液聚合体系中,由于胶束的表面积大,更有利捕捉水相中的初级自由基和短链自由基,自由基进入胶束,引发其中单体聚合,形成活性种,这就是所谓的胶束成核。 7、笼蔽效应: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8、引发剂效率:引发聚合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 9、活性聚合: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聚合物(活性聚合物)的聚合叫活性聚合。 10、竞聚率:是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r1=k11/k12,r2=k22/k21,竞聚率用来直观地表征两种单体的共聚倾向。 11、阻聚剂:能够使每一自由基都终止,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不足以再引发的自由基的试剂,它能使聚合完全停止。 12、凝胶点: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到某一程度,开始交联,粘度突增,气泡也难上升,出现了所谓凝胶,这时的反应程度称做凝胶点。 13、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14、半衰期:物质分解至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二、填空题 1.尼龙66的重复单元是-NH(CH2)6NHCO(CH2)4 CO- 。 2.过氧化苯甲酰可作为的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3.自由基聚合中双基终止包括岐化终止和偶合终止。 4.聚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过程中控制聚合度的方法是控制反应温度。 5.苯醌可以作为自由基聚合以及阳离子聚合的阻聚剂。 6.竞聚率是指单体均聚和共聚的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或r1=k11/k12, r2=k22/k21) 。 7.邻苯二甲酸和甘油的摩尔比为1.50 : 0.98,缩聚体系的平均官能度为 2.37 ;邻苯二甲酸酐与等物质量 的甘油缩聚,体系的平均官能度为 2 (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8、聚合物的化学反应中,交联和支化反应会使分子量变大而聚合物的热降解会使分子量变小。 9、己内酰胺以NaOH作引发剂制备尼龙-6 的聚合机理是阴离子聚合。 10.一对单体共聚时,r1=1,r2=1,其共聚行为是理想共聚。 11.两对单体可以共聚的是①Q和e值相近②Q值相近而e值相差大; 12在高分子合成中,容易制得有实用价值的嵌段共聚物的是阴离子活性聚合 13、乳液聚合的第二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是单体液滴的消失; 14、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中,使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速率同时提高,可采用乳液聚合聚合方法。 6、自基聚合的特点: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7、引发剂效率小于1的原因是( 诱导分解)和(笼壁效应)。 8、聚合方法分为两大类,大多数乙烯基单体发生连锁聚合,大多数非乙烯基单体发生逐步聚合。 9、玻璃化温度是无定形聚合物的使用上限温度;玻璃化温度是橡胶使用的下限温度;熔点是结晶聚合物的使用上限温度。 10、链锁聚合反应一般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顺序错不扣分) 11、根据自由基聚合机理,自由基聚合体系内往往由单体和聚合物两部分组成。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 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11、效绩标准473 绩效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补评估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在各个指标上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绩效要求。绩效标准不仅要包括基本标准,还要有卓越标准,这样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12、公共部门改革497 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13、政府职能5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材料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结 :王婷婷 学号:14032329 班级:14-1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这学期通过学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懂得了很多,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总结。 第一章 概 述 传感器的作用是:传感器是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组成:被测量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电量输出 传感器的分类:按被测量对象分类(部系统状态的部信息传感器{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导演变化}、外部环境状态的外部信息传感器{接触式[触觉、滑动觉、压觉]、非接触式[视觉、超声测距、激光测距);按工作机理分类(结构型{电容式、电感式}、物性型{霍尔式、压电式});按是否有能量转换分类(能量控制型[有源型]、能量转换型[无源型]);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开关型[二值型]{接触型[微动、行程、接触开关]、非接触式[光电、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电压、电流型[热电偶、光电电池],电感、电容型[电感、电容式位置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脉冲或方波信号+计数器]、代码型 [回转编码器、磁尺]})。 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称为静态特性;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这一关系称为动态特性,这一特性取决于传感器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可以分为接触式环节(以刚性接触形式传递信息)、模拟环节(多数是非刚性传递信息)、数字环节。动态测量输入信号的形式通常采用正弦周期(在频域)信号和阶跃信号(在时域)。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作基准与校准曲线比较% 100max ??=Y L L δ)、迟滞、重复性、灵敏度(K0=△Y/△X=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 =k1k2···kn )和灵敏度误差(rs=△K0/K0×100%、稳定性、静态测量不确定性、其他性能参数:温度稳定性、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幅频特性、相频特性)、过渡函数。 0阶系统:静态灵敏度;一阶系统:静态灵敏度,时间常数;二阶系统:静态灵敏度,时间常数,阻尼比。 传感器的标定:通过各种试验建立传感器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传感器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国家标准测力机允许误差±0.001%,省、部一级计量站允许误差±0.01%,市、企业计量站允许误差±0.1%,三等标准测力机、传感器允许误差±(0.3~0.5)%,工程测试、试验装置、测试用力传感器允许误差±1%。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第二章 位 移 检 测 传 感 器 测量位移常用的传感器有电阻式、电容式、涡流式、压电式、感应同步器式、磁栅式、光电式。参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电参数,即电阻、电容或电感等。发电型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源性参量,如电动势、电荷等。属于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这类传感器有磁电型、压电型等。 电位计的电阻元件通常有线绕电阻、薄膜电阻、导塑料(即有机实心电位计)等。电位计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关系。其缺点是要求输入能量大,电刷与电阻元件之间有干摩擦,容易磨损,产生噪声干扰。 线性电位计的空载特性:x K x l R R R x == ,KR----电位计的电阻灵敏度(Ω/m )。电

高分子化学复习题——高分子化学试卷库合集

高分子化学试题库 一、基本概念题 ⒈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天然聚合物或由单体经聚合反应合成的聚合物为一级 聚合物,若其侧基或端基为反应性基团,则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从 而形成新的聚合物(为二级聚合物),由一级聚合物变为二级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谓之。 ⒉缩聚反应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低分子化合物,在官能团之间发生 反应, 缩去小分子的同时生成高聚物的可逆平衡反应,谓之。 ⒊乳化作用某些物质能降低水的表面力,能形成胶束,胶束中能增溶单体, 对单体液滴有保护作用,能使单体和水组成的分散体系成为稳定的难以分层 的乳液,这种作用谓之。 ⒋动力学链长一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开始到真正终止为止,所消耗的单体数 目,谓之。 ⒌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浓度分解至起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谓之。 6、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指具有反应性基团的轻度交联的体型无规聚 合物,利用其反应性基团实现离子交换反应的一种高分子试剂。 7、界面缩聚反应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形成两种单体溶液,在两种溶液的界面处进行缩聚反应,并很快形成聚合物的这种缩聚称为界面缩聚。 8、阴离子聚合增长活性中心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的连锁聚合,谓之。 9、平均聚合度平均一个大分子链上所具有的结构单元数目,谓之。 10、阻聚剂某些物质能与初级自由基和链自由基作用生成非自由基物质,或生成不能再引发单体的低活性自由基,使聚合速率为0, 这种作用称为阻聚作用。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称为阻聚剂。 11. 平衡缩聚:缩聚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之比是个常 数(称为平稳常数),用K表示。该种缩聚反应谓之。 12. 无定型聚合物:如果聚合物的一次结构是复杂的,二次结构则为无规线团, 无规线团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聚合物谓之。 13. 反应程度P:已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占起始官能 团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称为反应程度,记作P。 14. 杂链聚合物: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O、S、N、P、S i和苯环 等杂原子的聚合物。 15. 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大分子链中两种单体单元严格相间排列的共聚物。 16、体型缩聚的凝胶点P c:体型缩聚中出现凝胶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或称临界 反应程度,记作P c。 17、引发剂的引发效率f: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但初级自由基不一定都能 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用于引发单体形成单体自由基的百分率,称为引发剂的 引发效率,记作f,(f <1=。 18、向大分子转移常数C p:链自由基可能向已形成的大分子发生转移反应。转移 结果,链自由基形成一个大分子,而原来的大分子变为一个链自由基。C p=k tr,p/k p, 它表征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速率常数与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