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操作系统1-7章复习概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1-7章复习概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1-7章复习概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1-7章复习概念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1.1操作系统的目标与作用

操作系统的目标:①方便性②有效性:有效性包含的第一层含义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第二层含义是,提高系统吞吐量③可扩充性④开放性用户实现与操作系统通信的三种方式:①命令方式②系统调用③图标——窗口

操作系统会管理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以及文件,处理机管理是应用于分配和控制处理机;存储器管理主要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I/O设备管理是负责I/O设备的分配与操纵;文件管理是用于实现对文件的存取、共享和保护。

1.2几种操作系统

①单道批处理系统,内存中只允许存放一个作业,当前正在运行的作业驻留内存,执行顺序是先进先出。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一个作业单独进入内存并独占系统资源,直到运行结束后下一个作业才能进入内存,当进行输入操作时,cpu 处于等待状态。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缺点是系统中的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②多道批处理系统,用户所提交的作业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成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各种资源。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点有:

1.资源利用率高

2.系统吞吐量大缺点有:1.平均周转时间长2.无交互能力

③分时系统,是指一台主机上连接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事允许多个用户通过主机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分时系统的特性为: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④实时系统,是指计算的正确性不仅取决于程序的逻辑正确性,也取决于结果产生的时间。实时系统的特征有: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5.可靠性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①并发,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进程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担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进程在处理机上运行。这里要和并行加以区分,并行是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进程,是指在做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②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这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由于资源的属性不同,所以多个进程对资源的共享方式也不同,可以分为互斥共享和同时访问。

③虚拟,是指通过技术(spooling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④异步,是指进程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和线程的异步性类似)

1.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处理机管理功能:1.进程控制2.进程同步3.进程通信4.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功能:1.内存分配2.内存保护3.地址映射4.内存扩充

设备管理功能:1.缓冲管理2.设备分配3.设备处理

文件管理功能:1.文件存储空间管理2.目录管理3.文件读写管理与保护

许可 I/O 完成 进程调度

时间片完 I/O 请求 释放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和控制

2.1前趋图和程序的执行

前趋图的画法(略)

①程序顺序执行时特征:

1.顺序性:指处理机严格按照程序所规定的顺序执行,即每一操作必须在下一个操作开始之前结束;

2.封闭性:在程序在封闭的环境下运行,即程序运行时独占全机资源,资源的状态只有本程序才能改变它,程序一旦开始执行,其中执行结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3.可再现性:这种只要称必须执行时的环境和初始条件相同,当程序重复执行时,不论它是从头到尾不停顿地执行,还是”走走停停”地执行,都可获得相同的结果。

②程序并发执行时的特征:

1.间断性

2.失去封闭性

3.不可再现性

2.2进程的描述

进程的定义: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它是操作系统动态执行的基本单元,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既是基本的分配单元,也是基本的执行单元。

进程的特征:①动态性;②并发性;③独立性;④异步性。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①就绪态ready ;②执行态running ;③阻塞态block 三种基本状态的转换:

进程控制块pcb 的作用:

① 作为独立运行基本单位的标志;

② 能实现间断性与运行方式;

③ 提供进程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④ 提供进程调度所需要的信息;

⑤ 实现与其他进程的同步与通信;

进程控制块中的信息:

② 进程标识符(外部标识符,内部标识符);

②处理机状态(通用寄存器,指令寄存器,程序状态字psw ,用户栈指创建 就绪 阻塞 执行 终止

针);

③进程调度信息(进程状态,进程优先级,其他信息,事件);

④进程控制信息(程序和数据的地址,进程同步和通信机制,资源清单,

链接指针);

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

①线性方式;②链接方式;③索引方式;

2.3进程控制

OS内核的作用:

①保护内核中的程序,防止其遭受其他应用的破坏;②提高OS的运行效

率;

处理机的执行状态:

①系统态(管态):具有较高的特权,能执行一切的指令,访问所有的

寄存器和存储区,传统的OS都在系统态与运行;②用户态(目态):具有较低的特权的执行状态,仅能执行规定的指令,访问指定的寄存器和存储区;

原语: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过程。原语的操作称为原子操作,一个原子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类似于)

2.4进程同步

临界资源: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共享资源;

临界区:每个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每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进入后不允许其他进程进入;

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①空闲让进;②忙则等待;③有限等待;④让权等待;

信号量机制

①整型信号量:信号量S是一个整数,S大于等于零是代表可供并发进程使用的资源实体数,当S小于零时则表示正在等待使用临界区的进程数,它仅能被两个原子操作来访问,分别是wait(S)和signal(S),它们被称为P、V原语,它们的代码如下:

wait(S){ signal(S){

while(S<=0) S++;

; }

S--;

}

②记录型信号量:记录型信号量是在整型信号量的基础上,添加一个进程链表指针list,用于链接所有等待进程,它所包含的数据项可描述如下:typedef struct{

int value;

struct process_control_block *list;

}semaphore;

相应的,wait(S)和signal(S)的代码如下:

wait(semaphore *S){ signal(semaphore *S){

S->value--; S->value++;

if(S-->value<0) if(S->value<=0)

block(S->list); wakeup(S->list);

} }

③AND型信号量:将进程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需要要的所有资源,一次性全部地分配给进程,带进程使用完后再一起释放。只要尚有一个资源未能分配给进程,其它所有可能为之分配的资源也不分配给它。就是在wait操作中增加了一个“AND”条件,故称为AND同步。两个操作的代码如下:

Swait(S1,S2,...,Sn){

while(TRUE){

if(Si>=1&&...&&Sn>=1){

for(i=1;i<=n;i++)

Si--;

break;}

else{

place the process in the waiting queue associated with the first Si found with

Si<1,and set the program count of this process to the beginning of Swait operation

}

}

}

Ssignal(S1,S2,...,Sn){

while(TRUE){

for(i=1;i<=n;i++){

Si++;

Remove all the process waiting in the queue associated with Si into the ready queue

}

}

}

④信号量集:对进程所申请的所有资源以及每类资源不同的资源需求量,在一次P、V原语操作中完成申请和释放。进程对信号量Si的测试值不再是1,而是该资源的分配下限值ti,即要求Si>=ti,否则不予分配。一旦允许分配,进程对该资源的需求值为di,即表示资源占用量,进行Si=Si-di操作,而不是简单的Si=Si-1。由此形成一般化信号量机制。对应的Swait和Ssignal代码如下:Swait(S1,t1,d1,......,Sn,tn,dn);

Ssignal(S1,d1,......,Sn,dn);

信号量的应用:

①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②利用信号量实现前趋关系;

管程:系统中的各个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均可以用数据结构抽象地描述其资源特性,即用少量信息和对该资源所执行的操作来表征该资源,而忽略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利用共享数据结构抽象地表示系统中的共享资源,而把对该共享数据结构实施的操作定义为一组过程。代表共享资源的数据结构,以及由对该数据结构实施操作的一组过程做组成的资源管理程序,共同构成了一个操守做

系统的资源管理模块,我们称之为管程。

wait():挂起调用进程并释放管程,直至另一进程正在条件变量上执行signal()

signal():如果有其他他的进程因对条件变量执行wait()而被挂起,便释放之。如果没有进程等待,这信号被忽略,不保存。

管程的语法描述如下:

Monitor monitor_name{ //管程名

share variable declarations; //共享变量说明

cond declaration; //条件变量说明

public: //能被进程调用的过程

void P1(......) //对数据结构操作的过程

{......}

void P2(......)

{.......}

......

{ //管程主体

initialization code; //初始化代码

......

}

}

管程的特性:①模块化②抽象数据类型③信息掩蔽

管程和进程的不同:

①虽然二者都定义了数据结构,但进程定义的是私有数据结构PCB,过程定义的是公共数据结构;②二者都存在对各自数据结构上的操作,但进程是由顺序程序执行有关操作,而管程主要是进行同步操作和初始化操作;③设置进程的目的在于实现系统的并发性,而管程的设置则是解决共享紫云园的互斥使用问题;④进程通过调用管程中的过程对共享数据结构实行操作,该过程就如通常的子程序一样被调用,因而管程为被动工作方式,进程则为主动工作方式;⑤进程之间能并发执行,而管程择不能与其调用者并发;⑥进程具有动态性,由“创建”而诞生,由“撤销”而消亡,而管程则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资源管理模块,工进程调用;

2.5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利用记录型信号量

利用AND型信号量

利用管程

哲学家进餐问题

利用记录型信号量

利用AND型信号量

读者——写者问题

利用记录型信号量

利用信号量集机制

2.6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的类型

①共享存储器系统

1.基于共享数据结构的通信方式:要求进程公用某些数据结构,借意义

实现进程间的信息交换

2.机遇与共享存储区的通信方式:为了传输大量数据,在内存中话术了

一块共享存储区域,进程可以通过对该共享区的读或写交换信息,实现通信。

②管道通信系统;

③消息传递系统;

1.直接通信方式:是指发送进程利用OS所提供的发送原语,直接把消息

发送给目标进程

2.间接通信方式:是指发送和接受进程,都通过共享中间实体的方式进

行消息的接收和发送,完成进程间的通信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死锁

3.1处理机调度的层次和调度算法的目标

处理及调度的层次:

①高级调度:高级调度的对象是作业,其主要功能是根据某种算法,决定将外存上处于后背队列中的哪几个作业调入内存,为他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并将它们放入就绪队列

②低级调度:调度的对象是进程,其主要功能是,根据某种算法,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并由分派程序将处理机分配给被选中的进程。

③中级调度: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把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调至外存等待,此时进程的状态成为就绪驻外存状态

处理机调度算法的目标:

①处理机调度算法的共同目标:

1.提高资源利用率;

2.公平性

3.平衡性

4.策略强制执行

②批处理系统的目标

1.平均周转时间短

2.系统吞吐量高

3.处理机利用率高

③分时系统的目标

1.响应时间快

2.均衡性

④实施系统的目标

1.截止时间的保证

2.可预测性

cpu利用率=cpu有效工作时间÷(cpu有效工作时间+cpu空闲等待时间)周转时间:对于一个进程来说,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它实行所需要的时间。从进程提交到进程完成时间间隔为周转时间,也就是等待进入内存的时间,在就绪队列中等待的时间,在cpu中执行的时间和I/O操作的时间的总和

3.2作业与作业调度

作业:正在执行的一个或多个相关的进程被称为作业

作业步:一般情况下,一个作业可划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有一个作业步。

作业控制块(JBC):作业在系统中存在的标志,保存了系统对作业进行管理和调度所需的全部信息

作业运行的三个状态:后备状态、运行状态、完成状态

作业运行的三个阶段:收容阶段、运行阶段、完成阶段

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每次调度室从就绪的进程队列中选择有一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进程,为之分配处理机,使其投入运行

短作业优先算法(SJF):以作业的长短来计算优先级,作业越短,优先级越高。作业的长短是根据作业所要求的运行时间来衡量的

短作业优先算法的缺点:①必须预知作业的运行时间②对长作业非常不利③无法实现人机交互④无法保证紧迫性作业得到及时处理

优先级调度算法(PSA):先调用优先级高的进程,优先级体现了进程的紧迫程度

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HRRN):为每个做作业引入一个动态优先级,即优先级是可以改变的,令它随等待时间延长而增加,这将使作业的优先级在等待期间不断地增加,等到足够的时间后,必然有机会获得处理机。

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优先级=(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3.3进程调度

进程调度的任务:

①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

②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

③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

进程调度的机制

①排队器:事先将系统中的所有就绪进程按照一定的策略排成一个或多个队列

②分派器:一句进程调度程序所选定的进程,将其从就绪队列中取出,然后进行从分排器到新选出进程的上下文切换,将处理机分配给新选出的进程

③上下文切换器

进程调度的方式:

①非抢占方式:一旦把处理机分配给某进程后,就一直让它运行下去,绝不会因为时钟中断或任何其他原因去抢占当前正在运行进程的处理机,直至该进程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被阻塞时,才把处理机分配给其它进程

②抢占方式:允许调度程序根据某种原则,去暂停某个正在执行的进程,将已分配给该进程的处理机重新分配给另一进程

抢占方式的原则:

①优先权原则②短进程优先原则③时间片原则

轮转调度算法:每个进程被分配一个时间段,称作它的时间片,即该进程允许运行的时间。如果在时间片结束时进程还在运行,则CPU将被剥夺并分配给另一个进程。如果进程在时间片结束前阻塞或结束,则CPU当即进行切换。调度程序所要做的就是维护一张就绪进程列表,当进程用完它的时间片后,它被移到队列的末尾。

优先级调度算法:

①非抢占式优先级调度算法

②抢占式优先级调度算法

优先级的类型:

①静态优先级

②动态优先级

3.4实时调度

最早截止时间优先算法:根据任务的截止时间确定任务的优先级,任务的截止时间越早,其优先级越高。

最低松弛度优先算法:根据任务的紧急(或松弛)程度决定优先级,任务紧急程度越高,其优先级越高

3.5死锁

死锁定义:如果一组进程中的每一个进程都在等待仅有该组进程中的其它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那么该组进程是死锁的

引起死锁的原因:

①竞争不可抢占性资源引起死锁

②竞争可消耗资源引起死锁

③进程推进顺序不当引起死锁

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

①互斥条件,进程对所分配到的资源进行排他性使用。

②请求和保持条件,进程已经保持了至少一个在资源,但又提出了新的资源请求,而该资源已被其他进程占有,此时请求进程被阻塞,但对自己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③不可抢占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被抢占,只能在进程使用完时由自己释放

④循环等待条件,在发生死锁是,必然存在一个进程和资源的循环链

3.6预防死锁

①破坏“请求和保持”条件

②破坏“不可抢占”条件

③破坏“循坏等待”条件

3.7避免死锁

①安全状态:是指系统能按某种进程推进顺序为每个进程Pi分配其所需资源,直至满足每个进程对资源的最大要求,是每个进程都可以顺利地完成。此时这个序列称为安全序列,如果系统无法找到这样一个安全序列,则称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②利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每个进程在进入系统时,它必须申明在运行过程工,可能需要的每种资源类型的最大单元数目,其数目不应超过系统所拥有的

资源总量。当进程请求一组资源时,系统必须首先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分配给该进程。若有,再进一步计算在将这些资源分配给进程后,是否会使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如果不会,才将资源分配给它,否则让进程等待。

银行家算法的数据结构:

①可利用资源向量Available:是个含有m个元素的数组,其中的每一个元素代表一类可利用的资源数目。如果Available[j]=K,则表示系统中现有Rj 类资源K个。

②最大需求矩阵Max:这是个n×m的矩阵,它定义了系统中n个进程中的每个进程对m类资源的最大需求。如果Max[i,j]=K,则表示进程i需要Rj类资源的最大数目为K。

③分配矩阵Allocation:也是n×m的矩阵,它定义了系统中每一类资源当前已分配给每一进程的资源数。如果Allocation[i,j]=K,则表示进程i当前已分得Rj类资源的数目为K。

④需求矩阵Need:这也是一个n×m的矩阵,用以表示每一个进程尚需的各类资源数。如果Need[i,j]=K,则表示进程i还需要Rj类资源K个,方能完成其任务。

上述三个矩阵满足以下关系:

Need[i,j]=Max[i,j]-Allocation[i,j]

银行家算法的描述:

设进程cusneed提出请求REQUEST [i],则银行家算法按如下规则进行判断。

(1)如果REQUEST [cusneed] [i]<= NEED[cusneed][i],则转(2);否则,出错。

(2)如果REQUEST [cusneed] [i]<= AVAILABLE[i],则转(3);否则,等待。

(3)系统试探分配资源,修改相关数据:

AVAILABLE[i]-=REQUEST[cusneed][i];

ALLOCATION[cusneed][i]+=REQUEST[cusneed][i];

NEED[cusneed][i]-=REQUEST[cusneed][i];

(4)系统执行安全性检查,如安全,则分配成立;否则试探险性分配作废,系统恢复原状,进程等待。

安全性检查算法:

(1)设置工作向量Work,它表示系统可供他提供给进程继续运行所需的各类资源数目,它含有m个元素,在执行开始时,赋初值Work=Available;设置Finish向量表示系统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源分配给进程,是指运行完成,赋初值Finish[i]=false;当有足够资源分配给进程时,再令Finish[i]=true。

(2)从进程集合中找到一个能满足下述条件的进程:

①Finish[]==false;

②Need[i,j]<=Work[j];

若找到,执行(3),否则执行(4)

(3)设进程获得资源,可顺利执行,直至完成,从而释放资源。

Work[j]=Work[j]+Allocation[i,j];

Finish[i]=true;

GOTO 2

(4)如所有的进程Finish[i]= true,则表示安全;否则系统不安全。

银行家算法考计算题

具体例子课本P113(第三版P110)

3.8死锁的检测与解除

死锁的解除:终止进程:

终止所有的进程

逐个终止进程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4.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的多层结构:

由上至下,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慢

寄存器: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内的组成部分,它是有限存储容量的高速存储部件,可用来暂存指令、数据和地址

高速缓存是存在于主存和寄存器之间的以及存储器主要用于备份主存中较常用的数据,以减少处理机对主存的访问次数,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程序执行的速度。

主存:用于保存进程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

磁盘缓存:用于暂时存放频繁使用的一部分磁盘数据和信息。

4.2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程序运行的三个步骤:

①编译,有编译程序对用户源程序进行编译,形成若干个目标模块;②链接,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以及它们所需要的库函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③装入,有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

程序装入的方式:

①绝对装入方式,用户程序经编译后产生绝对地址的目标代码。②可重定位装入方式,目标模块的启示地址通常是从0开始的,程序中的其它地址也都是相对于起始地址计算的。根据内存的当前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到内存的适当位置。地址变换通常是在装入是依次完成的,以后不再改变,所以是静态重定位。

③动态运行装入方式,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在内存的位置可能改变,装入程序包装入模块装入内存后,并不立即把装入模块中的相对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而是把这种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时才进行

程序链接的方式:

①静态链接方式,在程序运行之前,先将各个目标模块及他们所需要的库函数链接成一个完整的装配模块,以后不再拆开。②装入时动态链接,在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边装入边链接。即在装入一个目标模块时,若发现一个外部模

块调用,即引起装入程序去找出相应的外部模块,并将它装入内存以及修改目标模块中的相对地址。③运行时动态链接,将某些目标模块的链接,推迟到执行时才进行。即在执行过程中,若发现一个被调用模块尚未装入内存时,由OS去找到该模块,将它装入内存,并把它链接到调用者模块上。

4.3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基于顺序搜索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①首次适应算法,从空闲分区表的第一个表目起查找该表,把最先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分配给作业。②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在分配内存空间时,不再每次从表头开始查找,而是从上次找到空闲区的下一个空闲开始查找,知道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要求的空闲区位置,并从中划出一块玉请求大小相等的内存空间分配给作业。③最佳适应算法,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小的空闲分区。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自表头开始查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区分配。④最坏适应算法,扫描整个空闲分区或链表,总是挑选一个最大的空闲分区分割给作业使用。该算法要求将所有空闲分区按其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形成一空闲分区链,查找时只要看第一个分区是否能满足作业要求。

4.5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页面:分页存储试讲一个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片,称为页面或页,并为各页加以编号,从0开始。

物理块:把内存空间分成与页面相同大小的若干存储块,称为物理块,加以编号,从0#号开始

在为进程分配内存时,以块为单位将进程中若干个页分别装入到多个可以不相邻接的物理块中。

地址结构:包含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页号P,后一部分为位偏移量W,即页内地址。对于某特定机器,其地址结构是一定。若给定一个逻辑地址空间中的地址为A,页面大小为L,则页面号P和页内地址d可以按下式计算出:

P=int(A/L) d=A% L

页表:在分页系统,允许将进程到的各个页离散地存储在内存不同的物理块中,为保证系统能在内存中找到每个页面所对应的物理块,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了一张页面映像表,简称页表。

地址变换机构:

①基本的地址变换机构,页表的功能可以由一组专门的寄存器来实现。一个页表项用一个寄存器。由于寄存器具有较高的访问速度,因而有利于提高地址变换的速度;但由于寄存器成本较高,且大多数现代计算机的页表又可能很大,使页表项的总数可达几千甚至几十万个,显然这些页表项不可能都用寄存器来实现,因此,页表大多驻留在内存中。在系统中只设置一个页表寄存器PTR(Page-Table Register),在其中存放页表在内存的始址和页表的长度。平时,进程未执行时,页表的始址和页表长度存放在本进程的PCB中。当调度程序调度到某进程时,才将这两个数据装入页表寄存器中。因此,在单处理机环境下,虽然系统中可以运行多个进程,但只需一个页表寄存器。当进程要访问某个逻辑地址中的数据时,分页地址变换机构会自动地将有效地址(相对地址)分为页号页内地址两部分,再以页号为索引去检索页表。查找操作由硬件执行。在执行检索之前,先将页号与页表长度进行比较,如果页号大于或等于页表长度,则表示本次所访问的地址已超越进程的地址空间。于是,这一错误将被系统发现并产生一地址越界中断。若未出现越界错误,则将页表始址与页号和页表项长度的乘积相加,便得到该表项在页表中的位置,于是可从中得到该页的物理块号,将之装入物理地址寄存器中。与此同时,再将有效地址寄存器中的页内地址送入物理地址寄存器的块内地址字段中。这样便完成了从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左图示出了

分页系统的地址变换机构。

②具有快表的地址变换机构,由于页表是存放在内存中的,这使CPU在每存取一个数据时,都要两次访问内存。第一次是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中找到指定页的物理块号,再将块号与页内偏移量W拼接,以形成物理地址。第二次访问内存时,才是从第一次所得地址中获得所需数据(或向此地址中写入数据)。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将使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降低近1/2。可见,以此高昂代价来换取存储器空间利用率的提高,是得不偿失的。为了提高地址变换速度,可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具有并行查寻能力的特殊高速缓冲寄存器,又称为“联想寄存器”(Associative Memory),或称为“快表”,在IBM系统中又取名为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用以存放当前访问的那些页表项。此时的地址变换过程是:在CPU给出有效地址后,由地址变换机构自动地将页号P送入高速缓冲寄存器,并将此页号与高速缓存中的所有页号进行比较,若其中有与此相匹配的页号,便表示所要访问的页表项在快表中。于是,可直接从快表中读出该页所对应的物理块号,并送到物理地址寄存器中。如在块表中未找到对应的页表项,则还须再访问内存中的页表,找到后,把从页表项中读出的物理块号送地址寄存器;同时,再将此页表项存入快表的一个寄存器单元中,亦即,重新修改快表。但如果联想寄存器已满,则OS必须找到一个老的且已被认为不再需要的页表项,将它换出。右图示出了具有快表的地址变换机构。

4.6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分段式存储管理方式引入的目的:

①方便编程:按逻辑关系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从0编址,并有名字和长度,访问的逻辑地址由段名和段内偏移量决定。②信息共享:共享是以信息为逻辑单位,页是存储信息的物理单位,段却是信息的逻辑单位。③信息保护:保护也是信息为逻辑单位。④动态链接:动态链接以段为单位。⑤动态增长:实际应用中,某些段(数据段)会不断增长,前面的存储管理方法均难以实现。

分段:在分段存储管理方式中,作业的地址空间被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定义了一组逻辑信息。通常用一个段号来代替段名,每个段都从0开始编制,并采用一段连续的地址空间。

段表:在分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为每个分段分配了一个连续的分区,进程中各个段离散地装入内存中不同分区,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段映射表,简称段表

地址变换机构

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基本原理:段页式存储管理是分段和分页原理的结合,即先将用户程序分成若干个段(段 式),并为每一个段赋一个段名,再把每个段分成若干个页(页式)。其地址结构由段号、 段内页号、及页内位移三部分所组成。

地址变换:用段号与段寄存器中的段长进行比较,若小于段长则利用段表始址和段号找 出该段页表的始址,(否则越界中断), 再用逻辑地址中的段内页号在页表中找到相应的 块号,最后与页内位移形成物理地址。

第五章 虚拟存储器

5.1虚拟存储器概述

常规存储器管理方式的特征:

①一次性:作业在运行前需一次性地全部装入内存。

②驻留性:作业装入内存后,便一直驻留内存,直至作业运行结束。

局部性原理:指程序在执行时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限 于某个部分,相应地,它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局部性又表现为时间局 部性(由于大量的循环操作,某指令或数据被访问后,则不久可能会被再次访问)和空间 局部性(如顺序执行,指程序在一段时间内访问的地址,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虚拟存储器的定义:是指仅把作业的一部分装入内存便可运行作业的存储管理系统,它 具有请求页调入功能和页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进行扩充,其逻辑容量由外 存容量和内存容量之和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成本接近于外存。

虚拟存储器的特征:①多次性②对换性③虚拟性

页式存储管理 段式存储管理 目的

实现非连续分配,解决碎片问题 更好满足用户需要 信息单位

页(物理单位) 段(逻辑单位) 大小

固定(由系统定) 不定(由用户程序定) 内存分配

单位

页 段 作业地址

一维 二维 优点 有效解决了碎片问题

有效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与保护段长可动态增长

便于动态链接

5.3页面置换算法(计算题)

①最佳置换算法(无法实现)

②先进先出置换算法:置换先进的物理块

③最近未使用和最少使用置换算法:置换最近未使用和最少使用的物理块

5.4“抖动”与工作集

抖动,同事在系统中运行的进程太多,由此分配给每个进程的物理块太少,不能满足进程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致使每个进程在运行时,频繁地出现缺页,必须请求系统将所缺职业调入内存。

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

6.1 I/O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接口

I/O系统的基本功能:①隐藏物理设备的细节②与物理设备的无关性③提高处理机和I/O设备的利用率④对I/O设备进行控制⑤确保对设备的正确共享⑥错误处理

I/O设备的层次结构:①用户层I/O软件②设备独立性软件③设备驱动程序

④中断处理程序

6.2 I/O设备和设备控制器

设备控制器的基本功能:①接收和识别命令②数据交换③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④地址识别⑤数据缓冲区⑥差错控制

设备控制器的组成:①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接口②设备控制器与设备接口③I/O逻辑

I/O通道:为了建立独立的I/O操作,不仅使数据的传递能独立于cpu,而且也希望有关对I/O操作、住址、管理及其结束处理尽量独立,以保证cpu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数据处理,在cpu和设备控制器之间增设了I/O通道。

I/O通道的类型:

①字节多路通道,用于连接多个慢速的和中速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传送以字节为单位。每传送一个字节要等待较长时间,如终端设备等。因此,通道可以以字节交叉方式轮流为多个外设服务,以提高通道的利用率。这种通道的数据宽度一般为单字节。

②数组选择通道,用于连接多台高速设备,但它只含有一个分配型子通道。

③数组多路通道,以数组为单位在若干高速传输操作之间进行交叉复用。

6.3中断机构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指cpu对I/O设备发来的中断信号的一种响应。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保留cpu环境后,自动地转去执行该I/O设备的终端处理程序。执行完后,再回到断点,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表中的表项对应了一种设备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多中断源的处理方式:①屏蔽中断②嵌套中断

中断处理程序的步骤:①测定是否有未响应的中断信号②保护被中断进程的cpu环境③转入相应的设备处理程序④中断处理⑤回复CPU的现场并退出中断。

6.4设备驱动程序

对I/O设备的控制方式:

①使用轮询的可编程I/O方式;②使用中断的可编程I/O方式;③直接

存储器访问方式(DMA direct memory access);④I/O通道控制方式;6.5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

与设备无关软件的基本概念:

①以物理设备名使用设备;②引入了逻辑设备名;③逻辑设备名到物理

设备名称的转换;

假脱机技术(spooling技术)

spooling技术: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事外围操作的技术

spooling系统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构成:

①输入井和输出井;②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③输入进程和输出进

程;④井管理程序;

spooling系统的特点:

①提高I/O的速度;②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③实现了虚拟设备

功能;

6.7缓冲区管理

引入缓冲区的原因:

①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矛盾;②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

放宽对CPU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③解决数据粒度不匹配的问题;④提高CPU 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6.8磁盘存储器的性能和调度

一个物理记录存储在一个扇区上,磁盘上能存储的物理记录块的数目是由扇区数、次倒数以及磁盘面数所决定的。

磁盘调度算法:

①先来先服务:根据进程请求访问磁盘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②最短寻道时间优先:选择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头所在磁道到距离最近,每次寻道时间最短,不能保证平均寻道时间最短。可能导致一些请求无限期推延,产生饥饿现象。③扫描算法:不仅考虑当前磁道距离,优先考虑在磁道前进方向的最短时间,排除磁头在盘面上的往复运动,避免“饥饿”现象。④循环扫描算法:为了减少扫描算法造成的某些进程请求被严重推迟,规定磁头单向移动。⑤N-step-scan算法:将磁盘请求队列分成若干个长度为N的子队列,磁盘调度按先来先服务算法处理子队列,而处理队列按扫描算法,可以避免粘着现象⑥FSCAN算法:实质上是

N-step-scan算法的简化,只讲磁盘请求队列分为两个子队列。

第七章文件管理

7.1文件和文件系统

数据项:

①基本数据项:用于描述一个对象的某种属性的字符集,是数据组织中

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又称为字段。②组合数据项:由若干个基本数据项组成,简称组项。

记录:一组想干数据项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在某方面的属性。

文件:由创建者所定义的、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元素的集合。

文件的属性包括:①文件类型②文件长度③文件物理位置④文件建立时间文件操作:

文件的基本操作:①创建②删除③写文件④设置文件读/写位置

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当用户第一次请求对某文件进行操作时,必须先利用open系统调用将该文件打开。所谓“打开”是指系统将指名文件的属性,丛外存拷贝

到内存打开文件表中的一个表目中,并将该表目编号返回给用户。“关

闭”操作,OS会将把该文件从打开文件表中的表目上删除掉。

7.2文件的逻辑结构

按文件是否有结构可以吧文件分为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有结构文件中,每个记录都用于描述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各记录有着相同或不同数目的数据项

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以把文件分为:

①顺序文件,由一系列记录安某种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文件,其中的记录可以是定长记录或可变长记录。②索引文件,为可变长记录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为每个记录设置一个表项,以加速对记录的检索速度。③索引顺序文件,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时,为一组记录中的第一个记录建立索引表项。

顺序结构文件排列方式:①串结构②顺序结构

记录寻址方式:

1.隐式寻址方式:系统设置一个读指针指向当前记录的逻辑地址,待读完时,指针跳跃和记录等长的距离

2.显示寻址方式:

①通过文件中记录的位置:通过0到N-1的整数来标识文件中的记录;

②利用关键字:用户指定一个字段作为关键字,通过指定的关键字来查找该

记录。

索引文件:一张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对应关系的表。索引表中的每项成为索引项。

索引顺序文件:主文件按主关键字有序的文件成为索引顺序文件。

直接文件:在直接存取存储设备上,记录的关键字与其地址之间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建立对应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实现存取的文件叫直接文件。

哈希文件:哈希文件也称为散列文件,是利用哈希存储方式组织的文件,亦称为直接存取文件。它类似于哈希表,即根据文件中关键字的特点,设计一个哈希函数和处理冲突的方法,将记录哈希到存储设备上。

7.3文件目录

文件管理程序可借助于文件控制块中的信息,对文件施以各种操作。文件与文件控制块FCB一一对应,而人们把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称为文件目录,即一个文件控制块就是一个文件目录项。通常,一个文件目录也被看做是一个文件,称为目录文件。

FCB一般应包括下列的文件属性信息:

1.文件标志和控制信息;

2.文件逻辑结构信息;

3.文件物理结构信息;

4.文件使用信息;

5.文件管理信息;

7.4文件共享

有向无循环图DAG:允许一个文件可以有多个父目录,即有多个属于不同用户的多个目录,同时指向同一个文件。

利用索引结点:文件的屋里地址及其它的文件属性等信息,不再是放在目录项中,而是放在索引结点中。

利用符号实现文件共享:允许一个文件或子目录有多个父目录,但其中仅有一个作为主父目录,其它几个父目录都是通过符号链接方式与之相链接的。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提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 编著: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 1、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 二.判断题(10题,每题2分) 三.简答题(2题,每题10分) 四.计算题(2题,每题10分) 五.应用题(2题,每题10分) 2、考试内容分布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1.1.1操作系统目标* 1.1.2操作系统的作用* 1.1.3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1.2.1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2.2单道批处理系统* 1.2.3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 1.2.4分时系统特征 1.2.5实时系统概念 1.3操作系统基本特征并行,并发,共享,虚拟 1.4.1处理机管理功能 1.4.2存储管理系统 1.4.3设备管理功能 1.4.4文件管理功能 1.4.5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习题:1.2.11 第二章进程的描述和控制 2.1.1前趋图 2.1.2程序顺序执行 2.2进程的描述* 进程的基本状态及转化* 2.3进程控制进程的创建* 2.4进程同步临界资源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 2.4.3信号量机制* 2.4.4信号量的应用 2.5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2.6进程通信 2.7线程的基本概念 2.8.3线程的创建和终止* 习题:7.9.11.16.22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3.1.1处理机调度的层次* 3.1.2处理机调度算法的目标 3.2作业和作业调度 3.2.3先来先服务和短作业优先调度 算法 3.2.4优先级调度算法和高响应比 优先调度算法 3.3进程调度 3.3.2轮转调度算法* 3.3.4优先级调度算法 3.5死锁概述 3.5.3死锁的定义、必要条件和处理方法 3.6预防死锁 3.7避免死锁 3.8死锁的检测与解除 习题:12.13.27.31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4.1.1多层结构的存储器系统* 4.1.3高速缓存和磁盘缓存* 4.2.1程序的装入* 4.3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分区分配操作* 4.3.4基于顺序搜索的动态分区分配算 4.3.6动态可重定位位分区分配 4.4对换 4.5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4.6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习题:7.13.18.19.24 第五章虚拟存储器 5.1虚拟存储器概述 5.2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5.3页面置换算法最佳置换算法*和先进先出置换算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笔记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的首次扩充。 【操作系统的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展性,开放性。 在计算机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操作系统主要是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包括存储器(主要为进程管理)和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作用】从用户的观点,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命令方式,图形窗口方式,系统调用方式);从资源管理观点,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处理机,存储器,文件设备管理);从虚拟机的观点,是扩充裸机功能的软件;从任务组织观点,是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组织者。【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人工操作方式,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单道批处理系统(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性,调度性,无序性),分时系统(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实时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并发(最基本特征),共享(互斥共享,同时访问),虚拟,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机管理(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设备管理(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提供友好用户接口(命令,程序,图形用户接口)。五大功能的必要性:为了使多道批处理系统有序高效进行,并方便用户的使用。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整体式系统,模块化结构,分层式结构,微内核结构。 【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已交互的方式使用计算机,方便用户。根据用户所能接受等待时间来确定的。多方面服务程序。 【批处理操作系统】允许多用户将若干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系统集中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一帮优先选择计算型和I/O型多个作业投入运行。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供相应的作业控制信息 【实时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能及时的处理由过程控制的反馈数据并响应。根据控制对象所能接受的时延。专用服务程序。

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总复习答案解析

1.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1.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答:批处理系统(batch processing 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 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 sharing operation 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 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 time 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1.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 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执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 多道程序。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2.2 作业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系统通过作业说明书控制文件形式的程序和数据,使之执行和操作。 2.4试述SPOOLING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在SPOOLING系统中,多台外围设备通过通道或DMA器件和主机与外存连接起 来,作业的输入输出过程由主机中的操作系统控制。操作系统中的输人程序包含两个独立的过程,一个过程负责从外部设备把信息读入缓冲区,另一个过程是写过程,负责把缓冲区中的信息送人到外存输入井中。 在系统输人模块收到作业输人请求后,输人管理模块中的读过程负责将信息从输人装置读人缓冲区。当缓冲区满时,由写过程将信息从缓冲区写到外存输人井中。读过程和写过程反复循环,直到一个作业输入完毕。当读过程读到一个硬件结束标志后,系统再次驱动写过程把最后一批信息写入外存并调用中断处理程序结束该次输入。然后,系统为该作业建立作业控制块JCB,从而使输入井中的作业进人作业等待队列,等待作业调度程序选中后进人内存。 2.5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哪些接口?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个接口,一个是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各种命令接口,用户利用这些操作命令来组织和控制作业的执行或管理计算机系统。另一个接口是系统调用,编程人员使用系统调用来请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例如申请和释放外设等类资源、控制程序的执行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一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 D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 管理计算机裸机 B 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 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2、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C )。 A CPU利用率低 B 不能并发执行 C 缺少交互性 D 以上都不是。 3、在操作系统中,( D )部分属于微内核。 A 输入/输出井的管理程序,及作业调度软件。 B 用户命令解释程序 C 磁盘文件目录管理软件 D 进程通信服务例程 4、通常在分时系统中运行的作业称为( C )。 A 前台作业 B 后台作业 C 终端型作业 D 批量型作业 5、在下面的选项中,( A )不属于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可用资源。 A 中断机制 B 处理机 C 存储器 D I/O 设备 6、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 B )的位置。 A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 B 计算机硬件和用户之间 C 处理机和用户程序之间 D 外部设备和处理机之间 7、操作系统是对( C )进行管理的软件。 A 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 应用程序 8、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 A )。 A 利用率 B 可靠性 C 稳定性 D 兼容性 9、操作系统提供给程序员的接口是( B )。 A 进程 B 系统调用 C 库函数 D B和C 10、所谓( B )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内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 多重处理 B 多道程序设计 C 实时处理 D 共行执行 11、实时系统必须在( C )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 响应时间 B 周转时间 C 规定时间 D 调度时间 12、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 C )发生。 A 在同一时刻 B 一定在不同时刻 C 在某一时间间隔 D 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13、订购机票系统处理各个终端的服务请求,处理后通过终端回答用户,所以它是一个( D )。 A 分时系统 B 多道批处理系统 C 计算机网络 D实时信息处理系统 二、填空题 1、操作系统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和(共享),两者之间互为存在条件。 2、实时系统应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及时性)和(高可靠性)。 3、允许多个用户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 将多个作业提交给计算机集中处理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总复习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整理 第1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 学习重点: (1)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软件层次中的地位;操作系统的设计观点 (2)操作系统的形成和五大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3)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作业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处理机及进程管理 (4)操作系统的属性:响应比、并发性(共行性)、信息的共享、保密与保护、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可读性、可“生成”性、可测试性、安全可靠性等 (5)操作系统的“生成”、配置、设置和引导 教学要求: (1)牢固掌握操作系统的定义: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或程序集合);清楚地了解操作系统所处的地位:是裸机之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建立其他所有软件的基础。 (2)牢固掌握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和分布式)和五大主要功能:界面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进程管理。 (3)理解衡量操作系统优劣的属性:响应比、并发性(共行性)、信息的共享、保密与保护、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可读性、可“生成”性、可测试性、安全可靠性等。 (4)在实践方面至少掌握一种实际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5)研究操作系统面对用户的服务观点和系统内部的管理观点。即为用户提供方便而安全的工作环境,体现“用户至上”、“服务至上”的原则;内部管理采用中断、通道、串行、并发、并行和本地远地通信等分设的各种管理部门机构,;里外协作分工组织,力争达到“多快好省”。 (6)考虑到CPU与外部设备在速度方面的差异,采用硬通道、缓冲区、多种队列和多种调度算法,以“小步快跑”等策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资源,平衡协调为用户服务。 (7)了解现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三种使用界面:命令界面、系统调用界面和图形界面。一般用户通过命令、图形方式控制,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方式控制计算机。 (8)初步了解如何认识和解剖操作系统。 (9)了解操作系统(DOS、Windows、UNIX、Linux)版本简况。 习题 1、教材中介绍了学习“操作系统”要记住最精髓的两句话,是什么? 答:计算机操作系统使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和分布式)和五大功能(作业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进程管理)。 2、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分时系统通用性强,交互性强,及时响应性要求一般(通常数量级为秒);实时系统往往是专用的,系统与应用很难分离,常常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时系统并不强调资源利用率,而更关心及时响应性(通常数量级为毫秒或微秒)、可靠性等。 3、多用户操作系统离开了多终端的硬件支持,能否安装和使用? 答:多用户系统与多终端系统是不同的概念。多用户系统为多个用户使用,是一个软件系统的概念,它强调用户之间的安全保密;而多终端系统是指系统中有多个用户终端,是硬件设备的描述,即使一个终端也可以为多个用户使用。因此,多用户操作系统不一定需要多终端的硬件支持,完全可以安装和使用。 4、多用户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有什么区别? 答:以单机多用户系统为例,说明它与网络操作系统的比较。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 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ing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sharingoperation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time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 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执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4.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 答: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界面; (3)用进程管理观点研究操作系统,即围绕进程运行过程来讨论操作系统。

国考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 职业理念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职业理念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本题答案] B试题解析:贯彻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专业发展得基石就是()。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协调合作 D.反思经验 [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教师专业发展得基石就是终身学习,教师学习就是生存与发展得重要手段,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就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与适应职业得必由之路。 3现代学生观坚持()。 A.以人为本 B.以教材为本 C.以课堂教学为本 D.以教师为本 [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 现代得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得教育理论思想。 4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得巨大动力就是()。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师得专业理想就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得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得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得目标,就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得巨大动力。 5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得标志就是教师得()。 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性向 D.专业自我 [本题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得专业情操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得价值评价

得情感体验,它就是构成教师价值观得基础,就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得重要因素,也就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得标志。 6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得(),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得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 B.性格差异 C.个体差异 D.民族差异 本题答案] C试题解析: 素质教育得核心理念就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得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得目标。 7活动课得特点在于动手“做”,以获得()。 A.抽象知识 B.间接经验 C.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 [本题答案] C试题解析: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得实际操作,即从“做中学”,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为生动得直接经验。 8“行教”就是指用教师得()教育影响学生。 A.人格魅力 B.品德修养 C.思想观念 D.实际行动 [本题答案] D试题解析:“行教”突出得就是教师得实际行动在学生中得示范性影响。 9以下叙述错误得就是()。 A.考试与素质得关系就是对立得 B.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得选拔功能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得课本内容与各种升学资料得死记硬背 [本题答案] A试题解析:考试与素质得关系并非就是对立得,考试就是帮助评价素质教育质量得手段之一,但不就是唯一得评价手段。 10人获得全面发展得根本保证就是()。 A.先进得社会制度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脑体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本题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人获得全面发展得根本保证。

(完整word版)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基本特征、主要类型; 2.理解分时、实时系统的原理; 第二章进程管理 1.掌握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和关系; 2.掌握进程的基本状态及其变化; 3.掌握进程控制块的作用; 4.掌握进程的同步与互斥; 5.掌握多道程序设计概念; 6.掌握临界资源、临界区; 7.掌握信号量,PV操作的动作, 8.掌握进程间简单同步与互斥的实现。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 1.掌握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功能; 2.掌握简单的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法、时间片轮转法、优先级法; 3.掌握评价调度算法的指标:吞吐量、周转时间、平均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4.掌握死锁;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死锁预防的基本思想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5.掌握进程的安全序列,死锁与安全序列的关系;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1.掌握用户程序的主要处理阶段; 2.掌握存储器管理的功能;有关地址、重定位、虚拟存储器、分页、分段等概念; 3.掌握分页存储管理技术的实现思想; 4.掌握分段存储管理技术的实现思想; 5.掌握页面置换算法。 第五章设备管理 1.掌握设备管理功能; 2.掌握常用设备分配技术; 3.掌握使用缓冲技术的目的; 第六章文件管理 1.掌握文件、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的概念; 2.掌握目录和目录结构;路径名和文件链接; 3.掌握文件的存取控制;对文件和目录的主要操作 第七章操作系统接口 1.掌握操作系统接口的种类; 2.掌握系统调用的概念、类型和实施过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 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 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像和内存扩充等 c. 设备管理功能: 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 d. 文件管理功能: 对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以及檔的共享和保护 7、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a. 用户接口:它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接口,用户可通过该接口取得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一、选择题(2*10) 1、分时系统:特征1、多路性 2、交互性 3、独立性 4、及时性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及时处理; 对于及时接收,只需在系统中设置一多路卡,多路卡作用是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对于及时处理,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用户的需要.即对用户来说,更好的满足了人-机交互,共享主机以及便于用户上机的需求. 优点:1、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接口 2、促进了计算机普遍使用,为多个终端服务 3、便于资源共享和交换信息 2、计算 (已知两个求另一个) 例、有3个进程,每个进程最多需要4个资源,不会死锁的最小资源是3*3+1=10个 有7个进程,每个进程最多需要8个资源,不会死锁的最小资源是7*7+1=50个 3、同步机制遵循的规则:1.空闲让进 2、忙则等待 3、有限等待 4、让权等待 4、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摒弃 2)请求和保持条件:3)不剥夺条件4)环路等待条件 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个,要防止死锁的发生,可以破坏这四个必要条件,但破坏互斥条件是不太实际的。预防死锁:通过破坏四个必要条件之一。分析四个必要条件:1(不可破且要保证) 2,3,4可破(三种方法)。 解决不可剥夺方法:摒弃便不可剥夺为可剥夺;;请求与保持解决方法:请求时不保持,保持时不摒弃 环路等待解决方法:为设备编号从小号开始申请 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 a. 摒弃"请求和保持"条件,就是如果系统有足够的资源,便一次性地把进程所需的所有资源分配给它; b. 摒弃"不剥夺"条件,就是已经保持了资源的进程,当它提出新的资源请求而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经保持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 c. 摒弃"环路等待"条件,就是将所有资源按类型排序标号,所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 5、很好地解决了"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页式存储管理(无外有内.)B.段式存储管理(无内有外) C.固定分区管理(严重内零头) D.动态分区管理(无内有外)连续分配分为固定分区分配(存在内零头)和动态分区分配(外零头)。。分段分配(存在外零头) 6.。磁盘调度算法:1)先到先服务(FCFS):仅适用于请求磁盘I/O的进程数目较少的场合。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其要求访问的磁道与当前磁头所在的磁道距离最近,以使每次的寻道时间最短。但这种算法不能保证寻道时间最短。会导致“饥饿”现象,出现“磁臂黏着”现象。 3)扫描算法(SCAN):是改良的SSTF算法,可以避免“饥饿”现象但是会有“磁臂黏着”现象。。 4)循环扫描(CSCAN):会出现“磁臂黏着”现象。 5)NStepSCAN算法:避免出现“磁臂黏着”现象。 7、设备分配中的数据结构:①、设备控制表DCT;系统为每个设备配置了一张设备控制表,用于记录设备的情况。 ②、控制器控制表COCT ;COCT也是每个控制器一张,它反映控制器的使用状态以及和通道的连接情况; ③、通道控制表CHCT;每个通道都配有一张通道控制表,以记录通道的信息; ④、系统设备表SDT;整个系统设置一张SDT,它记录了当前系统中所有设备的情况。每个设备占一个表目,其中包括有设备类型、设备标识符、设备控制表、驱动程序入口、正在使用设备的进程表示等信息。 重点::表的功能和表与设备独立器的关系。 8、?物理结构/存储结构(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文件的物理结构也即文件的外存分配方式。 是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文件,从文件在物理介质上的存放方式来研究文件。 显式链接:在内存的FAT中存放指向链接文件各磁盘块的指针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材料

单项选择题 1.所谓()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 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它资源。 A. 多重处理 B. 多道程序设计 C. 实时处理 D. 共同执行2.下列进程调度算法中,可能引起进程长时间得不到运行的算法是 ()。 A. 时间片轮转法 B. 不可抢占式静态优先级算法 C. 可抢占式静态优先级算法 D. 不可抢占式动态优先级算法3.信箱通信是一种()的通信方式。A. 直接通信B. 间接通信 C. 低级通信 D. 信号量4.既要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要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 A. 响应比高者优先 B. 短作业优先 C. 优先级调度 D. 先来先服务 5. 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 A. 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接口 B. 对用户的命令做出快速响应 C. 作为服务机构向其他站点提供优质服务 D. 防止有人以非法手段进入系统 6.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系统的()。 A.可靠性和灵活性 B.实时性和可靠性 C.优良性和分配性 D ?灵活性和分配性 7. 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下面关于进程状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进程一旦形成,首先进入的是运行状态 B. 若运行的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则该进程将转入就绪状态 C. 在分时系统中,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时间片到,该进程将转入就绪状态 D. 因进程执行中存在不确定性,一个进程可能同时处于某几种状态中 8. 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段。 A. 管理信息 B. 信息存储 C. 数据 D. 程序 9. 有n 个进程需要访问同一类资源,假定每个进程需要3 个资源,系统至少要提供()个资源才能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能 第三节、教师观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 (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知识点汇总(简版)

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30分(15个) 二. 填空20分(10个) 四. 简答20分(4个) 五. 计算30分(3个)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大纲 第一章 1、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 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2、并行和并发概念 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 3、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用户接口。 4、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a. 用户接口:它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接口,用户可通过该接口取得操作系统的服务 b. 程序接口:它是提供给程序员在编程时使用的接口,是用户程序取得操作系统服务的惟一途径。 5、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1、批处理系统(又分为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 2、分时系统 3、实时系统 并理解三种基本操作系统的原理 第二章 进程 1、进程的定义、特征,进程实体的组成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具有结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和异步性。 进程实体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进程控制块PCB三部分构成。 2、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及其转换 掌握进程运行时的三种基本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阻塞状态,并理解三种状态的含义。 掌握进程三个基本状态转换图,掌握三种状态的变迁方向及变迁原因 3、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 1)系统为了管理进程设置的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存放了用于描述该进程情况和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 2)系统利用PCB来控制和管理进程,所以PCB是系统感知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3)进程与PCB是一一对应的 4、进程控制块的组织方式 方式、索引方式 5、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带答案)

57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复习题 第一部分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B )。 A、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CPU运行 B、有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主存并行运行 C、程序段执行不是顺序的 D、同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进程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可以(B )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对每一个算题,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比单道执行所需的时间可能要(B )。 A、增加减少 B、增加延长 C、减少延长 D、减少减少 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和资源共享。 A、多道程序设计 B、中断处理 C、程序的并发执行 D、实现分时与实时处理-3:C 以下(C )项功能不是操作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A、内存管理 B、中断处理 C、文档编辑 D、CPU调度 用户在一次计算过程中,或者一次事物处理中,要求计算机完成所做的工作的集合,这是指(C )。 A、进程 B、程序 C、作业 D、系统调用 CPU状态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从用户态转换到系统态的唯一途径是(C )。 A、运行进程修改程序状态字 B、中断屏蔽 C、系统调用 D、进程调度程序 系统调用的目的是(A )。

A、请求系统服务 B、终止系统服务 C、申请系统资源 D、释放系统资源 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的是(B )。 A、处理器管理 B、存储器管理 C、文件管理 D、作业管理 二、填空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_软硬件资源_的系统软件。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并行工作的能力。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_批处理_、_分时_、_实时_、_网络_和_分布式_。 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是:_处理机管理_、_储存管理_、_设备管理_、_信息管理_和_用户接口_。 UNIX系统是多用户分时交互型操作系统,DOS系统是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计算机中的CPU的工作分为系统态和用户态两种,系统态运行操作系统程序,用户态运行应用程序。 第二部分进程管理 一、选择题(选择最确切的一个答案,将其代码填入括号中) 顺序程序和并发程序的执行相比,(C)。 A、基本相同 B、有点不同 C、并发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 D、顺序程序执行总体上执行时间快 并发进程失去了封闭性是指(D )。 A、多个相对独立的进程以各自的速度向前推进 B、并发进程的执行结果与速度无关 C、并发进程执行时,在不同时刻发生的错误

教资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本身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关系的看法和态度。教育观的精神实质: 1)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能力 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全面发展教育 特性: 1.全体性 2.全面性 3.主动性 4.和谐型 5.充分性 6.可持续性 德国—席勒—《美学书简》首次提出美育 中国—蔡元培—以美育代替宗教 体(基础) 智(根本)——-德(灵魂,统帅)——劳(途径) 美(动力) 途径:实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劳结合)实施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主渠道) (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三)学生集体 (四)上述三大途径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 目标 实施策略 a)正确处理诸育关系,科学设计教育活动。 b)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c)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潜能。 d)树立崇高理想,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e)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 本质特征:(1)全体性(2)全面性(3)主体性 (4)发展性(5)开放性(6)基础性(7)能动性 内涵: 1.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面向全体学生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两全两发展,创新与实践。)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题目(1)

一、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是()。(武汉科技学院2008) A.一般应用软件 B. 核心系统软件 C. 用户应用软件 D. 系统支撑软件【答案】B 练习1解析:应用软件、其他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硬件 操作系统是覆盖在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它是一种特殊的系统软件,也就是核心系统软件,其他的系统软件要运行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 2、操作系统负责为方便用户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武汉科技学院2008) A. 程序 B. 文档资料 C. 资源 D. 进程 【答案】C【解析】操作系统的定义就提到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统称为资源。 3、操作系统是扩充()功能的第一层系统软件。(武汉理工大学2008)A.软件 B.裸机 C.机器语言 D.中断【答案】B 4、如果把操作系统看作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下列的()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武汉理工大学2005) A.程序 B.内存 C.CPU D.中断 【答案】D【解析】计算机中的资源可分为处理器,存储器(内存),I/O设备以及信息(数据和程序)。A,B,D分别属于信息,存储器,处理器资源,因此选D。 5、配置操作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云南大学2008) A.提高系统速度 B.扩大系统内存 C.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D.提

供一个用户接口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操作系统的目标,最根本的就是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6、下列选项中,操作系统提供的给应用程序的接口是()。(2010考研统考) A、系统调用 B、中断 C、库函数 D、原语【答案】A (二)、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7、选出下面描述的是哪一类操作系统:(武汉理工2006) (①)该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但时间响应不太及时; (②)该类操作系统在用户提交作业后,不提供交互能力,它所追求的是计算机资源的高利用率,大吞吐量和作业流程自动化; (③)该类操作系统管理的是一个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系统资源归局部所有,并被局部控制,用户知道资源存放在何处,并可以共享资源;(④)该类操作系统管理的是一个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系统,互相之间无主次之分,相互协调,平衡系统的负载,且共享系统资源;程序由系统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计算机协同执行。 (⑤)该类操作系统的系统响应时间的重要性超过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卫星控制、导弹发射、工业控制、飞机订票业务等领域。 ① A.分时操作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 C.批处理操作系统 D.多用户操作系统 ② A.分时操作系统 B.实时操作系统 C.批处理操作系统 D.单用户

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它资源。 A. 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 实时处理 D. 共同执行 2.下列进程调度算法中,可能引起进程长时间得不到运行的算法是( )。 A. 时间片轮转法 B. 不可抢占式静态优先级算法 C. 可抢占式静态优先级算法 D. 不可抢占式动态优先级算法 3.信箱通信是一种( )的通信方式。 A. 直接通信 B. 间接通信 C. 低级通信 D. 信号量 4.既要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要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 )。 A. 响应比高者优先 B. 短作业优先 C. 优先级调度 D. 先来先服务 5. 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 A.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接口 B.对用户的命令做出快速响应 C.作为服务机构向其他站点提供优质服务 D.防止有人以非法手段进入系统 6.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系统的()。 A.可靠性和灵活性B.实时性和可靠性 C.优良性和分配性 D.灵活性和分配性 7. 进程有三种基本状态,下面关于进程状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程一旦形成,首先进入的是运行状态 B.若运行的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让出处理机,则该进程将转入就绪状态 C.在分时系统中,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时间片到,该进程将转入就绪状态 D.因进程执行中存在不确定性,一个进程可能同时处于某几种状态中 8. 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段。 A. 管理信息 B. 信息存储 C. 数据 D. 程序 9. 有n个进程需要访问同一类资源,假定每个进程需要3个资源,系统至少要提供()个资源才能保证不会死锁。 A.3n B.2n C.2n+1 D.3n-1 10. 设与某资源相关联的信号量初值为3,当前值为1,若M表示该资源的可用个数,N表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章职业理念本章考点 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方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省心缺憾等歧视学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第一节教育观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教育目的。(二)素质教育观 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馆的产生与发展 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 2.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