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券分析师行为及其市场影响

证券分析师行为及其市场影响

证券分析师行为及其市场影响
证券分析师行为及其市场影响

2003年4月28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公告,与美国10家投资银行达成和解协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再对该10家投资银行所属的证券分析师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于公司及其客户的利益发布有偏差的分析报告误导投资者,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指控。同时,该10家投资银行同意共同支付总计约为14亿美元的和解金。和解金的构成是:罚金4.875亿美元,3.875亿美元用于赔偿投资者损失,4.325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独立研究,0.8亿美元进行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该案例的结束必将对证券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William,H. Donaldson所说,该案为在公平和公正的市场中重塑投资者信心所进行的持续努力工作写下了新的篇章。此外,笔者认为,该案同时也在证券市场有效性以及证券分析师行为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影响等问题上留给我们诸多思考。有效市场中的证券分析师一般来讲,证券分析师(Securities Analyst)是分析证券并提出建议的人员。证券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中的专业分析人员,其作用在于通过其优于一般投资者的信息收集途径和专业分析能力,向市场参与者提供合理反映证券内在价值的价格信息,从而减弱证券市场的价格偏离,促进市场的有效性。基于Fama所总结的传统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将市场有效性划分为弱有效市场假设(Weak-form EMH)、半强有效市场假设(Semistrong-form EMH)及强有效市场假设(Strong-form EMH)。弱有效市场假设认为现在的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证券市场历史信息,半强有效市场假设认为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强有效市场假设认为当前的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与未公开的信息。尽管研究人员在针对现实证券市场的弱有效及半强有效的实证研究上存在争议,并由此揭示了一系列市场异常(anomalies)的存在,但一般认为现实证券市场不符合强有效假设,通过内幕消息和私有信息是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因而,在此假设下,笔者认为证券分析师的作用在于综合其在公开信息上的分析能力优势(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及公司分析),以及其信息渠道资源优势(利用与公司管理层的密切联系,获得未公开或小范围半公开状态的信息等),将信息分析结果从只属于分析师自我拥有的私有信息状态转化为市场公开状态,最终促进市场定价调整至半强有效状态。此外,对有效市场假设存在另一种表达方式,其有三个依次弱化的假设构成,即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的价值;即使有些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但其交易是随机的,对价格的影响可以相互抵消;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具有非随机性,但理性交易者的套利行为将消除其对价格的影响。在此假设下,笔者认为证券分析师在现实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公开其分析报告向市场传送现有证券定价与内在价值存在偏离的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潜在套利者的信息搜寻与分析成本,从而使市场定价在套利竞争的作用下体现市场有效性。证券分析师是证券市场上代表有效定价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理性力量,其发布的信息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及投资者投资决策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力。Bjerring,Lakonishok和Vermaelen (1983)研究了加拿大证券分析师的表现,认为由证券分析师推荐的股票回报率在扣除交易成本后仍高于整体市场回报。Womack(1996)的研究指出,证券分析师所推荐的股票在其报告发布后有显著的价格运动,其中推荐卖出的股票比推荐买入的股票的价格运动更为明显。朱宝宪和王怡凯2001)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媒体荐股建议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短线投资建议推荐的股票组合收益要高于投资基金的收益。这些研究对证券分析师的能力进行了肯定(至少是短期),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分析师对市场的影响力。某些明星分析师的言论对市场价格产生强烈影响的事例并不少见,甚至带有一点“预期自我实现”的意味。因此,保持证券分析师研究的客观性、独立性与公正性,对维护市场效率,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重大意义。[!--empirenews.page--] 然而,在现实市场中,证券分析师的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外部(公司及客户利益等)和自身内部(能力及心理等)条件的约束与影响。同时,证券分析师、上市公司管理层及市场投资者三者之间在行为上存在互动关系,从而对整个市场的配置效率及价格运动产生影响。对上述因素,笔者认为行为金融(behavioral finance)及相

关的行为公司金融(behavioral corporate finance)研究是一个较为合理与有效的研究途径。证券分析师行为及其市场影响一、分析师的利益相关行为及其影响证券分析师群体主要分为“买方”分析师(buy-side analyst)与“卖方”分析师(sell-sideanalyst)两大类。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及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通过投资证券获得资金增值回报,该机构的分析师为本机构的投资组合提供分析报告,因而称其为“买方”分析师。而投资银行(经纪公司)通过股票承销(IPO等)业务和经纪业务的佣金获得收入,其分析师往往向投资者免费提供分析报告,通过吸引投资者购买其承销的股票或通过其所属的公司进行证券交易来提高公司的收入,因此该类分析师被称为“卖方”分析师。“买方”分析师与“卖方”分析师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其激励机制亦不同。“买方”分析师通过协助提高本机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从而获得奖励。“卖方”分析师通过协助本公司提高股票承销的销售额以及股票经纪业务的成交额来获得奖励。简单地讲,“买方”分析师的激励来自于提高买入股票的质量,“卖方”分析师的激励来自于提高股票交易的数量。相比之下,“买方”分析师更有动力去分析挖掘公司股票的基本价值,向投资组合推荐价格低估的股票,剔除价格高估的股票;而“卖方”分析师受到本公司争取投资银行业务的压力,较易出现偏向公司客户的误导性分析报告。因此,“买方”分析师更倾向于保持分析报告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尽管在投资银行业内要求投资银行应在其内部投行业务、经纪业务与研究部门之间设置杜绝信息交往的“中国墙”(chinese wall),以此来保证分析师研究工作的独立性与公正性,然而在现实运作中,“卖方”分析师难以回避公司业务开展的干扰与影响,甚至会因此面临一定的职业风险。一方面,如果“卖方”分析师建议卖出某家公司的股票,有可能导致该公司中断与分析师所在投资银行的业务往来,使其遭受在企业融资或兼并等投行业务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分析师有可能被拒绝出席该公司面向金融界的信息发布会,失去宝贵的信息渠道,更有甚者,该公司可能会以中断大额投行业务为条件,胁迫投资银行解雇该分析师。在本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重压力下,“卖方”分析师更易产生偏袒客户公司的倾向,从而损害一般投资者的利益。2001年下半年,美国安然公司的财务欺诈案最终真相大白,该公司股票价格暴跌造成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然而在2001年上半年度,大部分“卖方”分析师仍然给予安然股票“强力买进”的推荐;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买方”分析师却不断对安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高企的股价提出质疑,做空安然股票的数量不断上升,最终市场证明“买方”分析师的论断是客观正确的。在本文提及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美国10家投资银行的和解案中,该10家投资银行的“卖方”分析师存在着同样的问题。[!--empirenews.page--] Michaely和Womack(1999)实证研究了1990~1991年分析师对IPO股票的买入推荐情况。他们在研究中将分析师分为服务于投资银行(承销商)的分析师及与投资银行[1][2][3]下一页无关的分析师。在针对投资银行分析师的研究中,将该分析师作出“买入”推荐的股票分成两组:一组是由分析师所在投资银行承销的股票;另一组是其他股票。结果表明,后一组股票的表现要好于前一组股票。同时,研究发现投资银行分析师在该行承销的IPO股票上市前的一周内,对该股票推荐买入的频率要高出与该行无关的分析师近50%。此外,研究还发现,市场投资者对于不同分析师的买八推荐的反应是不同的。投资银行分析师推荐买入的股票的超额回报是2.8%,低于由与投资银行无关的分析师推荐买入的股票 4.4%的超额回报。但同时,Michaely和Womack指出,尽管投资者对投资银行分析师的推荐有所“提防”,但对于投资银行的明星分析师,投资者倾向于采取信任的态度。由此,笔者认为从中可以推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分析师的“道德风险”将对投资者利益造成更大的损害。这也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和解案中对所罗门美邦的证券分析师 Jack.B.Grubman和美林的证券分析师 Henry Blodget作出严厉处罚的原因之一。二、分析师情绪性行为及其影响在标准金融学的假设中,金融市场中的“代理人”是理性的。然而从现实角度来看,证券分析师并不是具有完全理性

的个体。行为金融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和专业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系统性决策偏差及情绪的影 n向。总体上,证券分析师的预测呈现过度乐观的倾向。De Bondt和Thaler (1990)的研究认为,专业分析师同样存在一般投资者所具有的过度反应现象,分析师基于信息对股票每股盈利(EPS)作出的过度调整行为已明显不能认为其是理性的。Hansen和Sarin(1998)研究了1980—1991年证券再发行(seasoned equlty offering)中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行为,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分析师的预测普遍倾向于过度乐观,其预测平均高出2%。特别对于高pre的股票(一般是成长型公司),分析师平均有 17%的过度预测。在此情况下,分析师的偏差将通过不同的途径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市场投资者产生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市场价格机制的扭曲,最终投资者的利益由此而受损。 1.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行为的影响。尽管前文指出公司管理层有可能通过与投资银行的业务关系对投资银行的分析师施加压力,但在更广的范围内,上市公司管理层受到来自证券分析(特别是“买方”分析师)的业绩预期压力。在一个以公司(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市场中,其表现形式往往是股票价格最大化。股票价格是衡量公司管理层作为代理人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司从资本市场继续融资的条件之一。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对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及公司的盈利宣告有较高的敏感度,证券市场以迅速上涨的股价来对高于预期的盈利发布作出反应;而低于盈利预期的公司将不得不承受股价短期的大幅下跌,公司管理层时刻感受到来自证券市场的压力。[!--empirenews.page--] 如果证券分析师能够客观和理性地评估公司的盈利状况,其分析将促使公司股票价格合理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而不会对公司的财务决策及资源配置产生较大的影响,此时分析师类似于外部观察者。然而,分析师对公司盈利预测的普遍乐观倾向,将使预测的盈利高于现阶段公司正常经营所能产生的盈利。而且,盈利预测的时间周期往往是以季度划分,短时间内来自证券市场的紧迫“要求”不可避免地影响公司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公司管理层在此“要求”下面临不同的抉择。首先,公司管理层可以理性地选择不受来自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期的影响,执行公司既定的经营战略和投资计划。其结果是公司股价下跌,管理层迅速招致来自公司股东的诘难,同时对管理层的薪酬(年薪及股票期权等)造成直接影响。而从长期来看,公司的稳定健康经营不受影响,市场将对公司股价最终做出正确评价。其次,管理层的另一个“理性”选择是满足来自市场分析师的盈利预期,改变公司既有的经营战略和资源配置方案,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或低回撤或负回报)但可以迅速增加短期现金流的项目,甚至采取“合理”或违规的财务会计手段来虚增公司盈利,同时使个人私利最大化。近来美国证券市场频繁爆出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丑闻,可以说与此不无关系。Fuller和 Jensen(2001)认为,分析师对公司盈利“不切实际”的乐观预测对公司管理层造成的压力,将使其采取危险的战略和投资行为,严重影响公司的健康经营状况。由此可见,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盈利的过高估计比较容易触发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采取短期利益最大化行为,导致代理人间题;同时,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被扭曲,降低了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当公司的股价高于内在价值时,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进行增发股票融资,内部人倾向于将手中持有的股票套现,最终损害市场投资者的利益,降低投资者的市场信息。 2.对市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证券分析师的分析报告是市场投资者的重要信息来源,分析师被普遍认为掌握着较高质量的“私有信息”。因此分析师的言论通过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最终对整体市场走势产生影响。证券分析师与市场投资者之间的行为影响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反向的。特别在市场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投资者存在普遍看好后市的预期心理情况下,分析师保持客观理性的心态尤为重要。行为金融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市场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反应、自信乐观等情绪倾向,从而投资者对已形成的信念不易做出调整或调整较慢。因而在一个上升性的市场上,证券分析师应努力保持冷静、客观和理性的立场,否则分析师的乐观倾向更易导致在市场中价格正反馈机制的形成与扩散,从而在事实上起到推升市场整体价格,形成股市

泡沫的作用。而证券分析师对市场和公司的理性评价,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市场的“非理性繁荣”。Miller(2002)指出,无论是商业媒介还是监管系统,其均将美国股市20世纪的互联网泡沫的产生部分归因于分析师,在当时的市场气氛下,分析师为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证券设置了过高的价值和价格目标,从而造成了互联网泡沫的堆积。[!--empirenews.page--] 此外,证券分析师与市场投资者普遍洋溢的乐观情绪,甚至将影响公司管理层对本公司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本来,公司管理层作为内部人,相比之下对本公司的内在价值有较为客观的理解。然而,Schultz和Zirman (2001)对20世纪末美国股市互联网公司股票IPO的研究认为,在整个市场对互联网股票充满乐观、极力追捧、市场泡沫成分明显时,公司管理层却并不认为公司的股价高出其内在价值,公司内部人不愿卖出所持有的股票。由此可见,尽管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能够对证券分析师施加或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主要的。相反,证券分析师却因为其在市场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自身的声誉及其所处机构(投资银行或基金等)的声誉或实力,对公司管理层或市场投资者产生较大影响,并通过公司管理层或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市场整体的有效性。因此,保持证券分析师研究的独立性、真实公正性和有效性,是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运作效率和长期规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证券分析师的行为与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证券分析师主要分布在证券公司和咨询机构中,俗称“股评家”。他们的言论通过媒体每日都影响着市场投资者。而当前的现状表明,我国证券分析师的行为并不能让市场投资者感到满意。一、证券分析师的行为及存在的问题林翔(2000)研究分析了1998年4月至1999年6月我国证券咨询机构预测的效果,研究发现咨询机构推荐的股票在推荐公开上一页[1][2][3]下一页前有明显的超常收益,相反在推荐公开后却存在显著的负超常收益。其研究认为我国的证券咨询机构并不是致力于收集和分析财务信息,其拥有的私人信息少,缺乏行业分析能力,靠与客户“合谋”来赚取利润。朱宝宪和王怡凯(2001)研究了 1991年1月至11月证券媒体选股建议效果,结果表明咨询机构推荐的短线投资股票组合收益要高于投资基金的收益,而推荐的中期投资股票收益低于大盘。其研究认为咨询机构具有一定的把握市场短期热点的能力。由此可见,与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分析师注重基本面分析的价值型推荐不同,我国证券分析师倾向于短线技术分析的“投机”型。其“私有信息”往往是有关股票操纵的内幕信息,而不是有关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信息。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证券分析师中存在的分析取向和职业道德问题。首先是分析取向问题。目前我国各类有关证券市场的期刊中的股票推荐,大部分以技术分析或主力机构动向作为推荐的依据。一方面投资者在这种分析取向的影响下,更倾向于采取市场投机行为,导致市场投机气氛加重;另一方面,这种分析取向降低了证券分析师对基本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注重力度,导致上市公司的虚假财务状况不能及时揭示,最终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市场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真实反映各个层面的经济状况。2001年8月,银广夏财务丑闻被揭发前,以证券公司研究所或研发部名义发表的有关银广夏的分析报告,没有对银广夏的经营业绩提出疑问。在蓝田股份业绩造假案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empirenews.page--] 此外,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分析师的职业道德风险。部分证券分析师利用虚假消息、内幕消息、市场传言或主观臆断作为分析依据,误导投资者;甚至与主力机构或庄家等相互勾结,共同制造假象,在毫无基本面价值支撑的股价拉升中扮演“吹鼓手”和“黑嘴”。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挫伤了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因此,加强证券分析师管理,充分发挥证券分析师在维护市场效率中的积极作用,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建设所必须的。二、分析师制度建设的自律与监管并重从我国证券市场诞生以来,证券分析师就与市场的发展相伴相随,同样面临着不断规范的过程。2000年7月,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成立,我国证券分析师走上了行业自律的道路。分析师自律以《中国证券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提出的“独立诚信,谨慎客观、勤勉尽职、公平

公正”为原则。2002年报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新成立证券分析师委员会取代原证券分析师专业委员会,以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更有效地履行行业自律职能。然而仅有行业自律是不够的,由于证券分析师的行为将影响多方经济利益,其职业道德风险与代理人间题难以单靠行业自律来解决。在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特别是美国),证券分析师的管理以行业自律管理为主,司法行政管理为辅。在美国,由于“卖方”分析师与投资银行的利益相关性,其成为司法行政监管的重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经常对投资银行的分析师进行审查,力求最大限度减少分析师的职业道德问题。2001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面向公众开展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突出强调“执业回避”条款和“信息披露”条款,目的在于使证券分析师保持“独立性”和“利益不相关性”,从而保证咨询意见和研究报告的公正性。然而,从现实来看,仍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证券分析师制度,通过证监会与行业的共同努力,保证证券分析师独立公正与有效。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从世界各国证券法制的实践来看,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它与内幕交易行为、虚假陈述行为共同构成证券法制重点制裁的三大证券违法行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一直致力于对操纵市场行为的监管与防范,但近年来,操纵市场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其手段不断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由于缺乏完备的市场行为规范和必需的社会诚信,自建立之初就充斥着操纵市场行为。禁止操纵市场行为是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从严惩处操纵市场行为,对于防止证券市场出现过度投机现象,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和规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法社会学分析以及历史分析等方法,一方面,系统地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了法律上的一般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外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的比较和分析,对我国市场操纵行为以及如何对其有效规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一部分对市场操纵行为从概念、产生的原因、市场操纵行为的性质以及证券市场操纵的危害性作了详细地分析和介绍。第二部分,从行为、主体和目的三个方面阐明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并详细介绍了市场操纵行为的常见类型、构成及其认定。第三部分,对国外的证券监管体制和反市场操纵具体立法加以比较,指出世界各国证券监管体制的趋势正在朝中间型的证券监管模式演进,即在证券宏观监管上放松规制,而在微观层面上加大监管

力度。作者对美国、英国、日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证券法对市场操纵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制作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为我国借鉴证券法规相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提供了参考。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规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规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存在的缺陷。第五部分,对我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提出只有把事前防范机制和事后监管的救济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把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控制在最低限度的范围内。【关键词】: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287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3引言13-151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概述15-241.1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概念15-171.1.1现有观点15-161.1.2笔者的观点16-171.2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产生的原因17-201.2.1客观因素17-191.2.2主观因素19-201.3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性质20-211.4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危害21-241.4.1虚构供求关系,误导资金流向211.4.2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21-221.4.3破坏市场竞争机制221.4.4造成银行信用和证券抵押物的不稳定22-231.4.5引发经济危机、危害金融体系23-242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及主要类型24-362.1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构成要件24-292.1.1行为24-262.1.2主体26-272.1.3目的27-292.2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主要类型29-362.2.1虚

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 其一,货币政策操作直接作用于货币市场,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由此使企业和居民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企业和居民对证券市场的投资决策。 其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贷款便利)可直接增加经融机构的可贷资金,促使其降低贷款利率,放松贷款条件,增加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发放。贷款利率一旦降低,也使一些原来处于边际开发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使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会相应增加。 其三,在传导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调,会促使资金向转移证券市场,致使证券市场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资产价格趋于上升。因此,企业的重置成本相对降低,证券发行价格趋升,从而产证券市场扩容的动力,相应的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 上述影响过程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当货币市场和银行体系资金增加时,通过金融中介,最终通过企业、居民相应增加证券市场资金;当证券市场收益上升或资金增加时,会反过来促使有关企业减少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甚至增加企业存款或货币市场投资。 2、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缓慢而低效的,但也是深远的。 其一,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对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产生影响,财政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家预算

的重点支出项目的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之一般行业更具有优势,在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在证券市场的表现就是该公司的股票一般会上涨并伴随着大成交量。另外,财政赤字还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功能,可以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促进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 其二,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税收制度可以调节和制约企业间的负税水平,税收还可以根据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同对象设置税种或在同一税种中实行差别税率。税收主要通过两方面影响证券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如果一国的税负增加,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影响居民的投资热情,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如果一国的税负减少,直接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又会拉动社会总需求,而总需求增加又反过来刺激投资需求,从而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利润增加,又将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利润总额,从而促进股票价格上涨。 其三,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也是实行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另外,国债的发行对证券市场资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国债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券种,国债发行规模的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从而对证券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发生影响,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证券市场上扬。 其四,财政补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发行债券、股票公司的影响来实现。财政补贴是公司实现扭亏的捷径从而影响该公司的股票,再者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的增加使整个证券市场的总体水平

证券分析标准与交易行为规范(参考Word)

《证券分析标准与交易行为规范》 教程介绍 本教程是美国最大基金富达基金工作手册,它由上世纪60年代名震华尔街的被誉为“投资巨擘”、“华尔街金童”的华裔金融巨子蔡至勇(Gerald Tsai)和“华尔街私募基金教父”罗纳德.迪文共同编著而成。 一、教程的特点 1、教程是成为顶尖交易者的具体标准(交易实践工作手册) (1)它从实践交易的角度出发 教程是站在交易者的角度来认识市场、理解交易的,它要解决的是告诉交易者,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为何这样做?不能做什么?否则会造成怎样的恶果。它强调的是心知肚名的应用,即理智的交易。从而决定了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知识普及型的读物,而是服务于特定人群的专业工作手册。 (2)它是让市场参与者成为顶尖交易人可复制的“模板” 分析工具使用标准是由华尔街多位成功优秀交易人对其运用核心要点的集成,并将那些能为工具根本原理所明确解释的部分保留所形成的。市场分析要点更是建立目前最为伟大的证券理论基础之上的(以下对理论有更详细讲解)。交易行为的规范不仅取自多位成功优秀交易人,同时还经历公司(富达、曼哈顿基金)众多职业人员反复实践与总结,更经过了理论基础、工具原理、甚至兵法谋略逻辑推理反复提炼而成。在交易行为规范方面

不仅是注重交易行为的正确性,更强调了行为实现的简洁化、逻辑有序化、效率化,同时不断警告交易者必须杜绝那些致命交易行为的出现。

它是分析工具正确运用的标准,是规范化交易行为的工作手册。 2、分析工具简洁化标准紧扣运用要点 分析工具、指标只选择直观揭示市场运行本质的六项工具。包括K线形态(包括抵抗线)、趋势线、轨道线、EXPMA、成交量,和BOLL和通道线辅助指标。这让交易者能清晰理解自我分析目的并集中解决关键问题,避免了过多衍生工具的大量重复使用和相互干扰。 分析工具在实践运用上,明确了使用要点的标准,降低了无效和错误运用概率。更为关键的是纠正了多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严重错误理解和运用之处,例如趋势线画法的严重错误,记忆众多K线组合、形态并预测,等严重错误问题。这使得交易者进行分析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同时还避免了众多负面作用,使分析更为精准。 3、分析工具上强调具体实践运用而非简单介绍 K线上强调看盘实践中战斗区的运用和K线对重要关键位置突破力量的运用,以便及时捕捉买卖点机会;

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一引言 经典金融学是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后随着进一步的深入,引入了一般均衡(Arrow和Debreu,1954)和无套利定价理论1的分析架构,并以此为契机将大量的原创性理论纳入了该体系,包括Markowiz 的投资组合理论、Modigliani–Miller的公司财务理论、Sharpe等人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以及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和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等。经典金融理论的发展很好的解释了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定价问题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理,尤其是后者更是成为经典金融学的典范,产生在20世纪中叶的经典金融学逐渐的成为了现代金融学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解1金融资产最基本的标的资产一般在均衡框架下确定其自身的价格,而金融衍生品的定价遵循无套利定价原理(张圣平等,2003)

释力和大量的非常卓有成果的研究文献确立了金融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 作为描述价格反映信息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集中在价格对于影响价格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以及速度的解释,也就是市场的效率问题。1950年中期和1960年早期许多学者有意无意的进行了关于普通股票和其他投机类价格的行为能够被一种随机游走近似的证据积累,而这类证据促使经济学家们进行一些理性化探讨,结果形成了随机游走刻画的有效市场理论,事实上,随机游走模型早在1900年由法国的Bachelier 首次陈述和验证,但他的贡献被忽视了长达60余年。他提出:价格行为的“根本原则”是投机,期望利润对于投机者来说应该为零。这应该算是一种“公平博弈”,按照现代随机过程理论的观点,其从根本上讲是一个鞅2。 2如果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则意味着在一个功能健全、信息畅通的资本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动态规律可以被(次)鞅来描述,即对一种资产未来价格的最优估计就是被一种“公平”的期望收益率修正后它当前的价格。根据该假设,试

股市投资异象

2013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盘点报告 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最具影响力,它描述了人们是如何系统地违反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utilitytheory)的偏好公理的。前景理论与预期效用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用决策权重代替了预期效用理论中的概率,并且用价值函数代替了预期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价值函数(如下图所示)是定义在相对于某个参考点的盈利或损失,而不是预期效用理论所指的期末财富,参考点通常是以当前的财富水准为依据。 图1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 图2前景理论的决策权重函数 2.投资者群体行为与股市异象 最早提出群体行为的是凯恩斯(1934),他指出投资收益日复一日的波动中,显然存在某种莫名的群体偏激,甚至是一种荒谬的情绪在影响着整个市场的行为!。Festinger(1957)也指出,当遇到冲突时,我们会潜意识地剔除那些与整体关联性最弱的想法,不自觉地寻求平衡。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认知的不一致削减(cognitivedissonancereduction)。Sherif(1936)设计的实验证实了群体所拥有的看法、准则及观点会对个人的思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群体影响。 L.Levy(2000)等将种群动力学中的Lotka Volterra模型引入到金融市场中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中,根据不同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将群体间的合作、竞争和捕食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市场的波动和演化特性,用以阐释和模拟真实的金融市场,为行为金融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法。 另一个比较著名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理论就是羊群效应!理论。新古典金融理论通常假定投资者的决策行为是在理性约束下相互独立的随机过程,但现实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行为是受到其他投资者影响的,投资者之间是相互学习模仿的。Asch(1952)、Deutsch和Gerand(1955)最早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模仿与从众心理,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从众心理会导致行为偏差。他们所做的著名的判断长短线问题!和色彩信号板答题!实验,反映了人们决策时具有典型的受到群体成员行为和信息传导的影响而做出错误决策的倾向。JenningsandBarry(1983)等研究了所谓的信息瀑布!想象(informationcascade),即信息不同时到达所有投资者手中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BrownandJennings(1989)和Wang(1993)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存在无信息交易者利用公共信息来决定其交易的情形。Banerjee(1992)等的研究也显示,投资者会通过观察其他先于他们获得信息的投资者的行为来总结信息,再决定自己的交易决策。 Bhushan(1989)利用实证研究验证了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羊群效应!。Grinblatt(1993)以及Peles(1992)也证实由于羊群效应!,一部分上市公司被公众追捧,而另一部分公司却被忽略。Grinblatt(1995)等人还发现共同基金经理之间也存在羊群效应!。Shiller和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守则.doc

我国证券市场及其信息披露制度- 一、证券市场特性与信息披露 1.证券产品与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信息披露制度之所以会成为证券市场制度的核心,是由证券产品的以下特殊性所决定的。价值预期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与其未来的状况有关;价值不确定性,即证券产品的价值可能会与人们的预期不一致,会随着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外部性,即证券市场具有公众参与性,证券价格对各方面信息反映非常灵敏,同时证券指数的变化对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信息决定性,即消费者完全是按照证券产品所散发出来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其价值。由证券产品的以上特性可知,其交易价值几乎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判断,是一种信息决定产品。而上市公司由于经营决策的不断调整而在为一个动态的信息源,并由此导致证券价格的变化。可见,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证券价格应能够随时比较完整地反映影响人们预期的因素。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决定影响预期因素能否被及时反映到证券价格中及其被反映程度的基础。 2.证券市场信息与信息披露。证券市场上的信息是非对称

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息在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根据非对称信息论,通常企业管理人员比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因此在对弈关系中具有优势地位,而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者提供的信息间接评价市场价值,导致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以下两种机会主义行为更加剧了这种偏离。一是道德风险。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现代股份企业中,股东与经理之间呈现“委托-代理”关系,二者在目标、风险、利益和动机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抉择。在信息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人员可能为了实现自身效用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二是逆向选择,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经济资源并不能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进行配置。因为这时市场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那些出高价者可能并不是能产生最大化社会利益的经营者。第二,信息在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均匀。由于信息分布的不均匀以及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时滞,在股票市场中可能出现内幕交易的情况。那些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可以事先知道有关部门的政策动向或者公司重大的经营决策,并以此获得暴利;而那些不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就可能成为受害者,还会加剧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 3.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市场有效性是指没有人能持续获得超额利润。有效市场有以下几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如果市场是弱式有效的,那么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由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交易量中所隐含的信息,从而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对以往的价格进行分析而获得超额利润。半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历史数据以外的所有公开信

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南京邮电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开放项目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项目名称: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学生人数:30(计划指导3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王青 评定等级: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5年11月22日

前言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包括通过网络以及文献调查法收集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经济政策、证券市场发行数据以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信息,对照相关的证券市场走势,分析其内在联系,检验宏观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其种类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具体而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这将会直接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推动股价的上涨。——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这将会直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高产出水平,改善经营业绩;同时还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资和消费能力增强,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此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趋于上涨。 ——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国债发行规模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将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 ——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供给增加,从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推动股价上扬。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将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在于调控经济过热,对上市公司及其股价的影响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相反。 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其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的工具可以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小需求。反之,央行将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手段以增加需求。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最终影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如果

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及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大纲

2015年7月起将会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进行调整,由原来的5门考试科目变为2门,具体详情请参考2015年证券预约式考试公告(第2号) 第一章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 第一节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 熟悉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层级;了解证券市场各层级的主要法规。 第二节公司法 掌握公司的种类;熟悉公司法人财产权的概念;熟悉关于公司经营原则的规定;熟悉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法律地位;了解公司的设立方式及设立登记的要求;了解公司章程的内容;熟悉公司对外投资和担保的规定;熟悉关于禁止公司股东滥用权利的规定。 了解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熟悉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制度;熟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掌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 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与程序;熟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熟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熟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的相关规定及对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 了解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掌握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了解公司合并、分立的种类及程序;熟悉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关系的概念。 熟悉关于虚报注册资本、欺诈取得公司登记、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另立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虚假记载等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证券法 熟悉证券法的适用范围;掌握证券发行和交易的“三公”原则;掌握发行交易当事人的行为准则;掌握证券发行、交易活动禁止行为的规定。 掌握公开发行证券的有关规定;熟悉证券承销业务的种类、承销协议的主要内容;熟悉承销团及主承销人;熟悉证券的销售期限;熟悉代销制度。 掌握证券交易的条件及方式等一般规定;掌握股票上市的条件、申请和公告;掌握债券上市的条件和申请;熟悉证券交易暂停和终止的情形;熟悉信息公开制度及信息公开不实的法律后果;掌握内幕交易行为;熟悉操纵证券市场行为;掌握虚假陈述、信息误导行为和欺诈客户行为。 掌握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和方式;熟悉上市公司收购的程序和规则。 熟悉违反证券发行规定的法律责任;熟悉违反证券交易规定的法律责任;掌握上市公司收

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首一、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基本展望: 先,从2011年开始在“国际资本流动变异”、“全球经济复苏受阻”、 “货币政策回调” 、“国内各种刺激政策全面回收”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加码”等多重因素下,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 (一)政策定调“稳中求进” 经济工作突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宏观调控政策上延续今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并且明确政策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货总量的合理增长。从2012年期经济政策定调虽然没有全面宽松,但至少比2011年改善了一些,货币政策也已从偏紧缩进入中性略松。2012年我国经济和物价将出现双降,GDP和CPI涨幅均低于2011年。初步预测,GDP增长8.8%左右,CPI上涨3.5%左右。 (二)流动性改善,但力度有限。 信贷规模扩大对冲热钱流出以保持流动性稳定,2011年12月5日降准主要原因资本外流所至,未来降准的程度视资本外流情况而定。实体流动性在未来库存回落下也将会有所改善。总体来看,明年信贷规模预计在8万亿以上,且未来随时可能提高信贷规模来对冲资本外流,流动性在2012年总体上会有所改善,但流动性回升的幅度将远低于2009年。 (三)政策趋松,否极泰来,但底部弱势震荡格局难以迅速扭转。欧洲经济恶化拖累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加速,政策趋松但力度远低于08年;预计2012年企业盈利增速10%,给予估值11倍。市场的指数中枢在2300点附近,上下各400点的波动区间,股指总体将在1900-2700范围内波动。2012年全年是一个震荡市,把握结构性机会,时间段上把握上半年政策松动下的上涨机会,规避下半年受海外形势恶化而回落的风险。 (四)行业配置策略:从受益政策和消费角度寻找看好的行业。首选,受益政策扶持的行业,重点看好文化传媒、节能环保和农业;其次,紧缩政策放松重点受益的大市值银行板块;还有,消费需求稳定且受益成本下降的行业,重点推荐食品饮料、医药和旅游。 二、2008年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在恢复的过程中再度遭遇困难。次贷危机爆发及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全面复苏尚且有待观察;受债务危机拖累,主权国家面临高偿债压力、银行

证券市场异象分析

证券市场异象分析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论文题目股票市场异象分析 学生姓名王圻曦 学号 35 所在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工程131 二〇一六年十月

股票市场异象分析 ——小盘股效应 摘要:介绍了传统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现象解释的不足之处以及行为金融学产生及定义,对金融市场异象中的小盘股效应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学者对小盘股效应的研究成果以及小盘股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有效市场理论(EMH) 小盘股效应股票市场 一、传统金融理论及其条件分析 1.传统金融理论及其假说 传统金融理论建立了很多用于预测金融市场的理论,这些理论把金融投资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有效市场理论(EMH)等。 其中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理性的均衡结果,其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1.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能完全理性的估计资产价格。2.即使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由于交易的随机性,交易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冲销。3.即使投资者非理性,而且行为趋同,非理性交易不能相互冲销,套利者的理性行为也可以把其对价格的影响冲销。 2.传统金融理论的严苛条件 如需达到有效市场假说的三个假说,会有如下条件:1.投资者完全理性,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追求效用最大化,风险回避,并且获取信息没有成本;2.投资者对一件事情发生的主观概率判断能够根据贝叶斯法则自动调整而使其符合客观概率;3.投资者能够抓住每一个套利机会,这些机会是由于不理性行为造成的股票或者证券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偏差,也可以是价格的简单随机游走。 在现实金融市场上,如此严苛的条件几乎不可能满足,所以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已经不完全适用于现代金融。 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很多市场异象,而这些市场异象很难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来解释,甚至是相互违背的,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产生来了新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 2.行为金融学的定义 以市场中投资者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是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科学,并以此来了解和预测投资者的心理决策过程和运作机制,解释个人为什么在某些情况看下是分析偏好者,在某些情况又是风险规避者。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守则的思考7.doc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思考7 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思考 吴林祥 一、引入做市商制度的不同出发点 关于是否有必要在中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以及如何引入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在市场经历长达三年之久的持续调整后,有关该问题的讨论又再度热闹起来。目前,对引入做市商制度比较感兴趣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力量。 首先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层。这不仅包括中国证监会,而且包括与证券市场息息相关的其他机构等。他们主要从有利于加强监管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引入做市商制度。这些管理层人士推动在中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其诉求点并非是“活跃市场”,而是“规范市场”。他们认为,“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是操纵,而做市商制度恰恰可以抑制操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证监会高层人士所提出的观点:“做市商与庄家有根本的区别,做市商的交易行为是透明的,而庄家的行为则是不透明的。”这个观点也回应了对做市商制度的一个主要指责:较难对做市商进行有效的监管。 与监管层不同,深沪交易所主要从流动性出发来考虑在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认为引入做市商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可能存在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因此,对未来市场流动性判断的差异决定了深沪交易所对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态度。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不缺乏流动性的观点得到了较大的认同,

人们对用换手率、价差等主要指标表示的市场流动性的看法比较一致,即我国主板市场的流动性居于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的前列,主板市场不缺乏流动性。关于市场流动性的主要分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主板市场之外其他市场的流动性,二是未来创业板市场的流动性。对于目前主板市场之外其他市场,如银行间债券市场、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等,人们普遍认为其流动性较低;对于未来的创业板市场的流动性,则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我国创业板市场会像主板市场一样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另一种认为我国创业板市场部分股票可能缺乏流动性。不论是哪种情况,只要认为市场缺乏流动性,则引入做市商制度就会被看作是一个解决流动性不足问题的备选方案而加以考虑。 第三类考虑引入做市商制度的主体是券商,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市场居主导地位的几个主要券商。他们的主要出发点是:引入做市商制度将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券商新的利润来源。自2000年以来,随着实施浮动交易佣金制、限制委托理财等措施的实施,特别是三年多来市场的持续调整,券商整体的盈利能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因此,券商在努力节流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开源,而做市商制度则被各大券商寄予厚望。一旦引入做市商制度,这些券商希望成为首家或首批做市商,从做市行为中获得一定的收益,在承销、经纪和自营之外创造第四个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券商认为,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活跃市场,促进二级市场交投,从而增加经纪业务、自营业务等的收入。 二、从交易制度的发展趋势看引入做市商制度 那么,到底有无必要在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如何引入做市商制度?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交易制度的发展趋势来考

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执业行为规范

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 执业行为规范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执业行为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证券业财务与会计人员(以下简称财务与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财务与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财务与会计人员是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应当接受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自律管理的机构中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活动的财务与会计人员。 上述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或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应当接受协会自律管理的机构在本规范中统称为机构。 第二章执业要求 第三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熟悉并遵守国家财务、会计、税务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所在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四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第五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在执业工作中应当做到勤勉尽责,客观诚信和廉洁自律。

第六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客观、公允、及时地判断和反映各项经济活动,依据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和机构规程做好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 第七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证券业财务或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断优化本职工作,快速理解并适应证券业新业务。 会计人员应通过学习和参加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第八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依法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杜绝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等违法活动;认真履行职责,抵制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促进所在机构合规经营,防范和化解财务会计风险。 第九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严格保守企业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和违法使用在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规定应当披露的情形除外。 第十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树立服务意识,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不断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关信息。 第十一条财务与会计人员应当协助所在机构业务部门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改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因素 证券市场的发展和运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有与证券市场本身相关的因素,也有与证券市场自身无关的因素,诸如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体制性因素、法律因素、技术因素、人文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等。不同的因素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因素在不同情况下或不同时期,既可能产生有利的作用,也可能转化为不利的甚至有害的作用。 1.经济体制因素 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直接决定其证券市场的性质、地位和证券市场的发育程度。 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以指令性和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组织社会生产、配置社会资源的。所以这种体制在本质上排斥证券市场,因而根本不可能提供证券市场生存的空间和发育的经济条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资源靠市场本身“无形的手”来调节,国家对市场不再加以干预,各行业竞争加剧,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采取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从而加速了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发育使股份制 的集资功能进~步增强,证券市场的运行使股份制约束企业行为和配置资源的功能得到发挥。由此可见,经济体制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2.政策因素 政府在特定时期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因素对证券市场发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及其明显的。这一点在我国证券市场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票价格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相反,它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2)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从税收方面来说,国家财政通过税收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可以调节证券投资和实际投资规模,抑制社会投资总需求膨胀或者补偿有效投资需求的不足。运用税收杠杆可对证券投资者进行调节。对证券投资者之投资所得规定不同的税种和税率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税后实际收入水平,从而起到鼓励、支持或抑制的作用。一般来说,企业从事证券投资所得收益的税率应高于个人证券投资收益的税率,这样可以促使企业进行实际投资即生产性投资。税收对股票种类选择也有影响。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客户,纳税级别高的投资者愿意持有较多的

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因素[终稿]

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因素[终稿] (一)我们可以从经济因素、市场因素、非经济因素三个方面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 2.通货变动 3.国际贸易收支 4.国际收支 5. 国际金融市场 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1.货币政策 (1)利率(4)汇率(2)存款准备金率 (3)公 开市场业务 2.财政政策 (1)国家预算 (2)税收 (3)国债 3.产业政策 4.监管政策三、微观经济因素 (1)公司业绩 (2)公司成长性四、市场因素 1.市场供求 2.市场投资者的构成 3.市场总体价格波动 4.交易制度和工具 5.市场操纵 6.市场心理预期五、影响股价波动的非经济因素 1.自然灾害 2.战争 3.政治局势变动国际形势,政府政策,买卖资金,庄家控盘,公司业绩,盘子大小,都是影响证券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 (二)利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其波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利率是影响证券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利率与证券市场表现为负相关。根据现值理论,证券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市场利率两个因素,并与预期收益成正比,与折扣率(无风险利率)成反比。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利率上升和下降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利率上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利率上升将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利率上升,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票价格自然下跌。使投资者不能对其业绩形成一个良好的预期,从而公司债券和股票价格将下跌。利率上升将改变资金的流向。利率上升,吸引部分资金从证券市场特别是股市转向储蓄,导致证券需求下降,证券价格下跌。利率下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银行利率的调低有可能使证券投资的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从而抬高证券的投资价值,吸引投资者从银行抽出资金投入证券市场,以获取最大收益。因此,利率

证券从业及专项《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复习题集(第1669篇)

2019年国家证券从业及专项《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 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未按《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向证券主管部门履行报告、年检义务的, 由地方证办(中国证监会)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罚款。 A、5000以上1万元以下 B、5000以上2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D、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5节>证券投资咨询人员 【答案】:D 【解析】: 考点:未按《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向证券主管部门履行报告、年检 义务的,由地方证办(中国证监会)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3万元以 下罚款。 2.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具备3年以上的证券、金融、会计、信用技术等有关领域工作经验 人员占公司总部员工的比例不应低于( )。 A、2% B、5% C、10% D、2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2节>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 【答案】:A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全面风险管理的责任。 3.通过约定申报和非约定申报方式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的,证券出借期限可在( )的区间内 协商确定。 A、1天到365天 B、182天到365天 C、1天到182天

D、30天到180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7节>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 【答案】:C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科创板证券出借业务的主要规则。通过约定申报和非约定申报方式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的,证券出借期限可在1天到182天的区间内协商确定。 4.证券公司应当自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 )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年度报告。 A、2 B、3 C、4 D、5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7节>证券公司的监督管理 【答案】:C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证券公司监督管理中信息、材料的报送的有关规定。证券公司应当自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年度报告。 5.中国证监会于( )制定并发布了《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明确了代销活动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A、2012年 B、2011年 C、2010年 D、2013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9节>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答案】:A 【解析】: 考点:《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的出台时间。经过多年实践,证券公司已积累了一定的管控代销风险的能力,初步具备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的条件,为此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制定并发布了《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管理规定》,明确了代销活动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着重强调了证券公司的适当性管理和信息披露义务,对证券公司代销金触产品的行为规范以及监督管理等事项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本节将描述代销金融产品的法律关系,委托人资格审查和金融产品尽职调查,证券公司的适当性管理义务、证券公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及对证券市场影响汇总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 1、总体经济复苏速度出乎意料 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远在人们尤其是各国的预期之上,中国GDP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一条“V”形反转曲线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一。 2、投资持续性增长 在国家四万亿元投资计划下,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了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止跌反弹的核心,全年增速将达到3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86.4%,其中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 3、内需不断增长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受到严重阻碍,但我国有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内需市场,而且其消费需求在各项政策的刺激下真实性地在不断增长,尤其是我国的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181亿元,增长15.5%,农村消费连续7个月快于城镇。 4、支柱产业之汽车行业和房地产快速回升 全国各房地产商今年销售量在不断增加,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2.9%;汽车市场中,汽车增长逐月加速,连续6月超过100万辆,连续8月新车销售世界第一。 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在90年代前,由于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所以宏观经济政策主要以行政性干预手段为主。 从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开始逐渐利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手段: 1993-1997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旨在抑制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1998-2004年实行经济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目的在于扩大内需;2005-2007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008年开始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的通货膨胀。 三、宏观经济的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3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是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因。通过中国股市10余年的发展经历,我们看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投资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1、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水准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利率与股票反向。利率下降时,股市上涨。利率上升时,股市下降。在08年10月9日,央行存款利率

证券市场异象分析

论文题目股票市场异象分析 学生姓名王圻曦 学号 2013242035 所在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工程131 二〇一六年十月

股票市场异象分析 ——小盘股效应 摘要:介绍了传统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现象解释的不足之处以及行为金融学产生及定义,对金融市场异象中的小盘股效应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学者对小盘股效应的研究成果以及小盘股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市场异象行为金融学有效市场理论(EMH) 小盘股效应股票市场 一、传统金融理论及其条件分析 1.传统金融理论及其假说 传统金融理论建立了很多用于预测金融市场的理论,这些理论把金融投资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有效市场理论(EMH)等。 其中有效市场假说是一种理性的均衡结果,其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1.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能完全理性的估计资产价格。2.即使投资者不是完全理性的,由于交易的随机性,交易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冲销。3.即使投资者非理性,而且行为趋同,非理性交易不能相互冲销,套利者的理性行为也可以把其对价格的影响冲销。 2.传统金融理论的严苛条件 如需达到有效市场假说的三个假说,会有如下条件:1.投资者完全理性,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追求效用最大化,风险回避,并且获取信息没有成本;2.投资者对一件事情发生的主观概率判断能够根据贝叶斯法则自动调整而使其符合客观概率;3.投资者能够抓住每一个套利机会,这些机会是由于不理性行为造成的股票或者证券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偏差,也可以是价格的简单随机游走。 在现实金融市场上,如此严苛的条件几乎不可能满足,所以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已经不完全适用于现代金融。 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很多市场异象,而这些市场异象很难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来解释,甚至是相互违背的,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产生来了新的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 2.行为金融学的定义 以市场中投资者的真实行为为基础,研究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是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科学,并以此来了解和预测投资者的心理决策过程和运作机制,解释个人为什么在某些情况看下是分析偏好者,在某些情况又是风险规避者。 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解释金融市场异象提供了一个方向,促进现代金融学的发展。 3.常见的市场异象 市场上常见的异象大致有下列种类:1.股票溢价之谜;2.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3.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