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表格

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表格

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表格
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表格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xxx人民医院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6年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和医院实际,我院临床科室对以下科室开展了如下病种的临床路径:内科系统:不稳定型心绞痛、社区获得性肺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症、急性左心衰、糖尿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细菌性痢疾、小细胞肺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外科系统:腹股沟疝、剖宫产、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胆石症、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自发性气胸、股骨干骨折、慢性鼻窦炎、腮腺多形性肿瘤、大隐静脉曲张、老年性白内障、凹陷性颅骨骨折、急性阑尾炎、卵巢良性肿瘤等,全院共开展了近35中疾病。针对以上病种临床路径我院制定了实施方案,2015年1月至今,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执行临床路径规范,开展临床路径诊疗工作,按规定使用药物,如果病情变化,无法执行临床路径时,将退出临床路径,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根据疾病诊疗指南确定出院标准。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院委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

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于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上报,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确定了15个专业,35个病种数。 三、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成果 我院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2015年全院共开展466例,完成353例,中途退出113例,完成率76%,中途退出率24%。进行比较好的病种如下: 腹股沟疝进入路径33例、退出路径病8例、平均住院天数4.63天、平均住院费用6813.21元。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81例,退出路径5例、平均住院天数6.82天、平均住院费用3600.元。 剖宫产进入路径42例、退出路径10、平均住院天数3.89天、平均住院费用6500元。 老年性白内障进入路径85例,退出路径12例,平均住院天数3.69天、平均住院费用4500元。 胎膜早破进入路径112例,退出路径18例,平均住院天数3.21天、平均住院费用3500元。 2016年全院第一季度共开展308例,完成239例,中途退出69例,完成率77%,中途退出率22%。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题库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中型腹泻患者。 一、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 对象 。西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 。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 (二)诊断 依据 1.疾病 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ZY/T001.4-94)。 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疾病 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3.疾病 分型 (1) 轻型 (2) 中型 (3) 重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临床常见证 候: 风寒泄泻证

湿热泄 泻证伤食 泄泻证寒 湿泄泻证 脾虚泄泻证 脾肾阳虚泄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 方案” 。 。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急性泄泻≤7 天/疗程,迁延性及慢性泄泻≤14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泄泻(TCD 编码:BNP110)和小儿腹泻病(ICD-10 编码:K52.904)的患儿。 2.中型腹泻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夏季需检查大便培养 (3)C-反应蛋白(CRP) (4)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肌酶、大便培养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中药汤剂 ①风寒泄泻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②湿热泄泻证: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③伤食泄泻证: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④寒湿泄泻证:温脾燥湿、渗湿止泻。

儿科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221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ICD-10 A04.903或腹泻,ICD-10 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 1. 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 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 2. 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 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 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血等,需 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 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

华消化杂志,2013,33(12): 793-802 )。 1. 饮食治疗; 2. 补液治疗; 3. 止泻治疗; 4. 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 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 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 C)、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 一般治疗,软食、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消化道 隔离;

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表格

二、小儿腹泻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ICD-10:A08.0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 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 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4-7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3天住院第 4-7 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病情告知 □如患儿病情重,需及时请 示上级医师 □上级医师查房 □ 整理送检项目报告,有异常者 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 应处理 □注意防治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 院 □完成出院小结 □出院宣教:向患儿家属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如随访 项目,间隔时间,观察项目 等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腹泻护理常规 □饮食:流质、半流质,乳 糖不耐受者为低乳糖奶粉喂 养 □病重者予呼吸、心电监 护,吸氧 □口服补液盐:按需供给 □ 肠道菌群调节剂 □胃肠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 规,CRP,肝肾功能,电解质 □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 必要时做血气分析、大便 乳糖检测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予以 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按照脱水程度予以补液 □高热时降温处理 长期医嘱: □腹泻护理常规 □饮食 □服补液盐:按需供给 □肠道菌群调节剂 □ 胃肠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血气分析、电解 质 □根据脱水程度、电解质及血 气分析结果予以液体疗法 □ 高热时降温处理 □必要时查心电图、心肌酶谱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护理评估 □入院宣教 □定时测量体温 □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每日护理评估 □ 定时测量体温 □严格记录出入液量 □出院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1

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小儿腹泻诊疗常规 一、小儿腹泻病诊断 1.根据患儿大便形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 3.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 育等。 二、小儿腹泻病治疗 1.脱水的预防及治疗 ⑴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 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 6-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 ⑵轻至中度脱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 (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 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 (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 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3)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4)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

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 一、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I C D-10:A08.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原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 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 7 版)》(主编:沈晓明、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护理学(第 4 版)》(主编:崔焱,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6 月~2 岁小儿多见,大便次数增多(跃3 次/日,每天可达10 余次),大便稀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伴或不伴发热、呕吐。 2.体征: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偶见白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 2.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4~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 C D-10:A08.001 轮状病毒肠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电解质、肝肾功能; (3)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项目:血气分析、心肌酶谱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口服补液盐:轻症患者早期使用。 2.静脉补液:中-重度脱水患者及时使用。 3.肠道微生态疗法:常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等。 4.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 (八)住院恢复4~5天: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大便常规、血电解质。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腹泻好转,一般状况良好。 2.无呕吐,脱水纠正。 3.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存在使腹泻进一步加重的其他疾病,需要处理干预。 2.患儿入院时已发生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需进行积极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小儿泄泻 西医病名:小儿腹泻病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 (2)主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主要体征:腹泻及呕吐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在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

儿科全部临床路径1汇总

科儿中医临床路径 录目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451)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45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46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46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路径 (467)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中医临床路径…………………471 小476 儿肌性斜颈中医临床路径……………………………………….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 —450 —.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西医诊断:)。TCD 编码:BEZ240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紫癜()。ICD-10 编码:D69.004第一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版中国中医药出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1()中医诊断标准:)。社,2002 年民卫生(中华医学会编著,人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学分册》。年)2002 和《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诊(过敏性紫癜)‘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见证候:疗方案”风热伤络证血热妄行证阴虚火旺证气不摄血证(过敏‘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紫癜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性紫癜)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2 。18 天(四)标准住院日为≤(五)进入路径标准的患者。)编码:D69.004 ICD-10 和过敏性紫癜BEZ240编(第1.一诊断必须符合紫癜TCD 码:)( 2.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出现严重腹痛、呕血、便血、肾脏损伤者,不进入本路径。3.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3)凝血功能 (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5)心电图、胸部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放免检测;过敏原测定、C 反应蛋白(CRP)、尿 NAG 酶、血沉、ENA 抗体谱、血型、肝胆肾脏彩超检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筛查,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 DNA 抗体(ds-DNA);输血前检查;发热或疑有感染者可选择病原学检查。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热伤络证: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2)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化瘀。 (4)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活血止血。 2.辨证选择中成药注射液及中成药 3.中药熏蒸疗法:根据临床辨证分型选择不同治法方药。 4.儿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2020年小儿腹泻诊疗规范(课件)

2020年小儿腹泻诊疗规范(课 件) 小儿腹泻诊疗常规 1.根据患儿大便形 一、小儿腹泻病诊断? 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粘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可作出腹泻诊断. 2.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上。 3.对腹泻病患儿须评估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⑴脱水程度评估:分轻、中、重三度。 ?⑵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 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粘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要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 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二、小儿腹泻病治疗 1。脱水的预防及治疗?⑴预防脱水. 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 水。母乳喂养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且增加喂养的频 次及延长单次喂养的时间;混合喂养的婴儿,应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予ORS或其他清洁饮用水;非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婴儿,应选择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建议在每次稀 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6-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⑵轻至中度脱 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ml)=体重(kg)×(50~75),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

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临近4小时,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4小时后重新评估患儿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案. ⑶重度脱水.采用静脉用的糖盐混合溶液,需到医院进行;首先以2:1等张液20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脱水选用2:3:1液,低渗性脱水选用4:3:2液)按 80ml/kg继续静滴,先补2/3量,婴幼儿5h,较大儿童2。5h;在补液过程中,每1-2小时评估一次患者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婴儿在6小时后或较大儿童在3小时后重新评估脱水情况,选项择适当补液的方案继续治疗; 一旦患者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小时后,儿童在1-2小时后,即给予ORS。?2。继续喂养 ⑴调整饮食。母乳喂养儿继续母乳喂养,年龄在6个月以下的非母奶喂养儿继续喂配方乳,年龄在6个月以上的患儿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面条、烂饭、蛋、鱼末、肉未、新鲜果汁.鼓励患者进食,如进食量少,可增加喂养餐次。避免给患儿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病毒性肠炎常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对疑似病例可暂时给予改为低(去)乳糖配方奶,时间1-2周,腹泻好转后转为原有喂养方式。 ⑵营养治疗。①糖源性腹泻:以乳糖不耐受最多见。治疗宜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去(或低)乳糖配方奶或豆基蛋白配方奶. ②过敏性腹泻:以牛奶过敏较常见.避免食入过敏食物,或采用口服脱敏喂养法,不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婴儿通常能耐受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奶,如仍不耐受,可采用氨基酸为基础的配方奶或全要素饮食。③要素饮食:适用于慢性腹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 我院2014年9月正式开始临床路径工作已半年,选出我院临床路径完成例数较多的7个病种与实施临床路径前比较,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变化进行效果分析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威宁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病案室,选择白内障、腹股沟疝、阑尾炎、2型糖尿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七个病种,将按临床路径管理的七个病种出院统计资料作为临床路径组,从病案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之前的相同条件的七个病种的统计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历史对照组研究方法,对这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住院日比较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医疗费用比较 选出的7个病种临床路径中平均住院日指标下降幅度达到11%—44%,平均住院费用除白内障无变化外,其他6个病种指标下降幅度达到4.8%—35.5%,说明衽临床路径管理后,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通过临床路径实时监控,又能维护和提高医疗质量,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讨论 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半年来,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了医疗费用,表明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推行的。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可以有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率。实施临床路径,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

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使患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对有变异的患者,认真记录,寻找原因,不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并持续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二0一五年三月一日

细菌性痢疾临床路径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路径 一、细菌性痢疾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细菌性痢疾(GB 16002-1995)(二)诊断依据:GB 4789.4—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94 《食品卫生微生 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6—94 《食品卫 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1、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诊断标准:(1) 流行病学资料:患者有不洁饮食或者与菌痢患者接触 史。(2)临床表现:a、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 仅有腹泻、稀便。b、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 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 脓血便或者粘液便、左下腹压痛。c、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现亚种的毒血症状,小儿起病是可无 明显的腹泻症状,常需要灌肠或者肛拭做粪检才能发现 菌痢。根据临床表现可有以下的类型:休克型(周围循 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皮肤发花、发绀等。脑型(呼吸 衰竭型):有脑水肿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 者昏迷、瞳孔改变,甚至脑疝、呼吸衰竭等表现。混合 型:同时出现休克型、脑型的症候,是最凶险的一型。 d、慢性菌痢:急行菌痢的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3)

实验室检查:a、粪便常规检查到白细胞或者脓细胞大 于或者等于每高倍镜视野15个,可见红细胞。b、病原 学检查、粪便培养找到志贺菌属阳性为确诊依据。(三)治疗原则 1、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 养2次阴性。饮食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病原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 (norfloxacin),成人0.2~0.4g,每日4次口服,小 儿20~40mg/kg/d,分3~4次,疗程5~7日。环丙沙 星、氧氟沙星也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对 多数菌痢病人仍有较好疗效; (3)对症治疗:高热可用退热药及物理降温;腹痛剧 烈可用解痉药如阿托品;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酌用小 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2、慢性菌痢 (1)一般治疗:如生活规律,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 累与紧张,宜进易消化少渣无刺激食物,积极治疗并存 的慢性疾病。 (2)病原治疗:应抓紧作病原菌分离及细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填脐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它具有简便、安全、疗效显著等优点,特别对吃药怕苦、打针怕痛的要幼儿来说更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1)车前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研末备用。每次取散粉2克,放于脐中,贴上烘热的纸膏药,每隔2天换一次。适合小儿脾虚久泻症。 (2)肉桂3克、干姜5克、细辛1克,混合研成粉末。适合小儿腹泻。 (3)丁桂散。丁香、肉桂各等量,研末,取少许唾液调敷脐中,3天换一次。 (4)清凉油。小儿腹部受凉引起寒泻,用清凉油少许涂擦肚脐眼及尾骨,一日2次。(5)胡椒粉。胡椒研成粉末,再加少量自芷,放在肚脐上,以装满肚脐眼为度,然后用胶布封脐。手掌在肚脐部按揉3—4分钟左右,隔日或隔两天换一次。此法适合寒泻、伤食泻、久泻不止、脾虚等症。 (6)用酸石榴3个,剥去皮后用干净纱布包好,挤出石榴水。放在勺里,用小火熬成糊状汁,然后把它摊在一块小纱布上,趁热贴到肚脐上,3小时左右即可止泻。此法成人也可采用。到了秋季之后,儿童的腹泻问题有变得严重起来。每一个患上腹泻的宝宝,都会让家长急的火冒三丈。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预防宝宝腹泻的食物。 1、焦米汤:首先要用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状,在上火炒至焦黄色,之后加入适量的水和糖,边煮边搅拌,直到成为糊状就可以。这个腹泻的宝宝很有用哦! 2、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其中含有大量果胶能使宝宝大便成形,可以有效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治疗儿童秋季腹泻的大好食物。胡萝卜汤制作方法,胡萝卜清洗干净后,切开去茎,再切成小块,加水煮到烂,再用纱布过滤去汤中的残渣,再次加水成汤(按500克胡萝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就是加糖调味,煮沸就可以了。用量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等待宝宝腹泻好转后停用。 3、苹果泥:新鲜优质的苹果是少不了的,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再用小勺刮成泥状即可。1、湿热型: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陈皮红枣汤:取干红枣12只,洗净晾干,放在铁锅内炒成微焦,取陈皮10克洗净,二味一起加入水煎15分钟,饭后代茶饮,每日分2次服。 功效提示:陈皮具有解毒、润肠的功效,能有效帮助肠胃毒素的排除,还有助于调节紊乱的胃肠道功能。干枣有补血,安神,健脾之功效。此汤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 2、风寒型:大便稀薄泡沫多,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提示:白术健脾益气,用于脾虚食少、腹胀腹泻;苍术温中止泻;糯米补脾益气;三者同粥,有健脾、抗炎、抗腹泻的功效。 3、伤食型:哭闹不安、腹胀、腹痛、大便酸臭、食欲减退伴口臭。多见于腹泻并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苹果泥:①把苹果洗净,分两瓣,用勺子刮泥喂孩子。②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以内的儿童,大于 1岁者,可吃苹果泥。 功效提示:苹果含有果胶和鞣酸,果胶有吸附作用,鞣酸有收敛作用,可以治疗腹泻。4、脾虚型:久泻不愈,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多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小儿秋季腹泻食疗方] 栗子汤:取栗子3~5枚,去壳捣烂,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再加白

2020年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课件)

2020年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课件)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ICD-10 A04。903或腹泻,ICD-10 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 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2.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血等,需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 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软食、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消化道隔离; 2.ORS的口服,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等; 3.抗菌治疗,可用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感染严重时,经抗生素专家组指导,可应用美罗培南等; 4.止泻:蒙脱石散、黄连素、必要时洛哌丁胺; 5。微生态疗法,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6.其他症状的对症治疗,解热、止吐、缓解恶心、抑酸等治疗; 7.如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肠梗阻,转相关科室进一步诊治,如最后确诊为细菌性痢疾,霍乱,转传染病院,退出临床路径。 (七)出院标准。 1.腹泻好转,无伴随不适,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诊疗规范 泄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病因病机】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或出现慢惊风。 【临床诊断要点】 西医诊断: 症状: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及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体征:无特异性体征,腹部可有压痛,可有脱水或酸中毒体征。 检查:大便常规有白细胞,有/无脓细胞,有/无红细胞,可有脂肪球。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病毒检查阳性等。 中医辨证分型: 常证

1.伤食泻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2.风寒泻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 3.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 5.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变证 1.气阴两伤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2.阴竭阳脱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病情危急,多需西医急救) 【治疗原则】 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利湿。虚证以扶正为主,

小儿腹泻应用临床路径的价值分析

小儿腹泻应用临床路径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7T13:16:41.13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8期作者:王新妹[导读]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江西省石城县人民医院儿科 342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小儿腹泻患儿中应用临床路径的价值。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内我院儿科接收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则应用临床路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患儿的治疗时间和平均花费、患儿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以及对医护人员实施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的患儿治疗疗效较好、治疗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并且对医护人员实施治疗的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小儿腹泻患儿的治疗中应用临床路径,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还可以减少不良症状发生率,值得广大医护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路径;价值分析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引起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分为:(1)感染性:如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2)非感染性:包括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陷及气候等因素引起的腹泻。本文选取特定时段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内我院儿科接收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治疗比较,现将治疗过程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内我院儿科接收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0.5-2.5岁;观察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3岁,排除标准:①营养不良者,②发育不良且免疫系统有障碍者,③肝脏功能严重异常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治疗方式,如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其具体内容如下:(1)入院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家长医院相关制度,介绍住院环境、主治医生和相关护理人员;给家长发放临床路径教育手册,并指导家长配合医生完成每日的治疗[1];(2)入院第1天: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病情告知,调整饮食:应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应调整饮食,小于6个月婴儿用牛奶加等量米汤或水稀释,或用酸奶,每天喂6次,以保证足够热卡。大于6个月婴幼儿可用已习惯的平常饮食。双糖不耐受患儿宜采用去双糖饮食,如豆浆、酸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应用微生态制剂和肠黏膜保护剂,防治感染。(3)入院2-3天:上级医生查房,根据脱水程度、电解质及血气分析予以液体疗法,注意防治并发症,必要时复查电解质、血气分析。与此同时要对家长介绍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措施,让家长引导患儿以消除患儿的心理恐惧,同时配合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4)出院健康教育:叮嘱家长定时观察患儿的肛周皮肤状况,及时对尿片进行更换从而减少对肛周皮肤的刺激;清洗患儿的肛周皮肤时注意水温,切忌过烫或过凉。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避免对肠道造成感染;不挑食不过度进食,适当进行体育活动来增强患儿自身的免疫力;对患儿不良的饮食习惯进行纠正,合理搭配膳食增强体质[2]。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取三种方式:其一,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和平均花费进行比较,其二,在特定时间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治疗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一共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治疗满意度越高,则表示治疗效果越明显;其三,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对比护理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应用SPSS 23.0 软件进行计算,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和平均花费进行比较

9、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

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小儿腹泻的轻症患者。 一、小儿泄泻病(小儿腹泻)轻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泄泻(TCD 编码:BNP1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ICD-10 编码:A09.004感染性腹泻;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 :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 :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 小儿泄泻病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泄泻证 湿热泄泻证 伤食泄泻证 脾虚泄泻证 寒湿泄泻证 脾肾阳虚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小儿泄泻病(TCD编码:BNP110))和腹泻(ICD-10 编码:A09.004感染性腹泻;A08.001轮状病毒性肠炎;ICD-10 :K52.202过敏性腹泻;ICD-10 :K52.205饮食性腹泻;ICD-10:K52.912慢性腹泻)。 2.有小儿中医特色疗法适应症,无其他禁忌症。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儿及家长同意并配合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门诊就诊当天根据需要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4)血钠、钾、氯、钙测定 2.入院后1-2天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C 反应蛋白(CRP) (3)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4)肝肾功、电解质 (5)其他检查根据患儿具体情况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药汤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