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逻辑推理

1、逻辑推理

1、逻辑推理
1、逻辑推理

1、逻辑推理

名人名言:现在偷懒的人,将来吃最大的苦头。——雷里

一、知识精要:有句话叫“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逻辑推理问题这类问题趣味性强,求解

要运用思维能力去分析、推理和判定。因此,这类问题是一类特殊的数学问题,解这类问题常采用排除法、列表分析、计算推理等方法来解决,本讲主要讲列表推理,下面请看例题。

二、例题求解

例1、A、B、C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第一盘,A和D对C和E;第二盘,C和F对A和B的妹妹。请问判断,D、E和F各是谁的妹妹。

例2、【说谎国和老实国】有一个“说谎国”和一个“老实国”。说谎国的人从来不说真话,老实国的人从来不说假话。一天,两个说谎的人想混入老实国,他们和一个老实国的人进城时,哨兵问他们3个人:“你们是哪国人?”第一个回答:“我是老实国人。”第二个人声音低,哨兵未听见,哨兵指着第二人问第三人:“他是哪国人,你又是哪国人?”第三人回答说:“他说他是老实国人,我也是老实国人。”请你猜猜哪一个是老实国人?

例3、【狮子和独角兽】有一个童话故事里说,有位小孩在森林里迷路了,他不知道自己过了几天。他想知道今天是星期几。他问狮子,狮子说:“昨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他又去问独角兽,独角兽说:“昨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小孩了解到,狮子每逢星期一、二、三说谎话,而独角兽每逢星期四、五、六说谎话。在其他的日子里,两个动物都说真话。你能判断出这天是星期几吗?

例4、四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有两个班长,每次召开年级班长会议时各班参加一名班长,参加第一次会议的是A,B,C,D,参加第二次会议的是E,B,F,D,参加第三次会议的是A,E,B,G,已知H三次会都没参加,请问每个班各是哪两位班长?

例5、三名学生进行了若干科目的考试,以考得的名次进行记分。考得第一名得分最多,其次是第二名,第三名得分是最少。各科都是如此记分。已知甲最后得22分。乙最后得9。丙也是得9分。并且已知乙英语考试得了第一名,问数学第二是谁?

例6、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分别是工厂的木工、车工、电工和钳工,他们都是象棋迷。(1)木工只和车工下棋,而且总是输给车工;(2)王、陈两位师傅是邻居;(3)陈师傅与电工下棋互有胜负;(4)徐师傅比赵师傅下得好;(5)木工的家离工厂最远。问:徐、王、赵、陈四位师傅各是什么工种?

例7、A、B、C、D四人分别要到甲、乙、丙、丁单位办事,已知甲单位星期一不接待,乙单位星期三不接待,丙单位星期四不接待,丁单位只在二、四、六接待,星期日四个单位都不办公。一天,他们议论起哪天去办公:A说:“你们可别像我前天那样,在人家不接待的日子去。”B说:“我今天必须去,明天人家就不接待了。”C说:“我和B正相反,今天不能去,明天去。”D说:“我从今天起,连着四天哪天去都行。”请问:这天是星期几?他们分别去哪个单位办事?

例8、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请大家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例9、A、B、C、D、E、F、G、H共八人为四对夫妻,已知:(一)E曾作为客人参加了D 的结婚典礼。(二)A的爱人是H的表兄。(三)E和F性别相同。(四)A、B、E三人在结婚前,同住一间宿舍。(五)H夫妇出国旅行时,B、C、E代表各自的爱人机场送行。请你说出八个人,谁和谁是夫妻。

例10、某工厂有六名棋手进行单循环比赛,比赛分三场同时进行,共赛五天,每人每天赛一场,已知在第一天C和E对弈,第二天B和D对弈,第三天A和C对弈,第四天D和E对弈,试问:F在第五天与谁对弈?

三、练习巩固作业等级评价

A、举一反三

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参观团参观了A、B、C、D、E中的哪几个地方。(1)如果去A地,必须去B地;(2)D、E两地至少去一地;(3)B、C两地只能去一地;(4)C、E两地要去都去,要不去都不去;(5)如果去D地,A,E两地也必须去。

2、甲、乙、丙、丁四人正在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已知:(1)甲比乙年龄大;(2)丙的年龄最小;(3)丁与乙的同伴的年龄和等于另外两人的年龄和。问:他们四人谁和谁是同伴?

3、一位老师当着A、B、C三位学生的面拿出5顶帽子,三白两黑,然后将三位同学的眼睛蒙住,分别给他们各戴了一顶帽子,其余两顶收了起来,老师先打开A学生的眼罩,问他知道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回答不出来。老师又打开B学生的眼罩。问B知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B也回答不出来,这时C学生正确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请说明学生C的理由。

4、A、B、C、D四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窗。A说:“是C或D打碎的”;B说:“是D打碎的”;C说:“我没有打碎玻璃窗”;D说:“不是我打的”。他们中只有一人说了谎话,到底是谁打碎的玻璃窗?

5、A、B、C三名同学中,有一人在教室没其他同学的时候,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事后,老师问他们三人,是谁做的好事,A说:“是B干的”;B说:“不是我干的”;C也说:“不是我干的”;后来知道他们三人中,有两人说的是假话,有一人说的是真话,你能判断教室是谁打扫吗?

B、活学活用

6、四人打桥牌,某人手中有13张牌,四种花色样样有;四种花色的张数互不相同。红桃和方块共5张;红桃与黑桃共6张;有两张将牌(主牌)。试问这副牌以什么花色的牌为主牌?

7、甲、乙、丙、丁每人只会中、英、法、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他们在一起交谈可有趣啦:(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却请他当翻译;(2)甲会日语,丁不会日语,但他们却能相互交谈;(3)乙、丙、丁找不到共同会的语言;(4)没有人同时会日、法两种语言;请问甲、乙、丙、丁各会哪两种语言?

8、某医院内科病房,A、B、C、D、E、F、G七名护士每周轮流安排一个夜班。已经知道:

①A的夜班比C的夜班晚一天;②D的夜班比E的夜班的前一天晚三天;③B的夜班比G的夜班早三天;④F的夜班在B和C的夜班的正中间,而且是在星期四。问每个护士分别在星期几值夜班?

9、一天,老师让小马虎把甲、乙、丙、丁、戊的作业本带回去,他见到这五人后就一人给了一本,结果全发错了。现在知道:(1)甲拿的不是乙的,也不是丁的;(2)乙拿的不是丙的,也不是丁的;(3)丙拿的不是乙的,也不是戊的;(4)丁拿的不是丙的,也不是戊的;(5)戊拿的不是丁的,也不是甲的。另外,没有两人相互拿错(例如甲拿乙的,乙拿甲的)。问:丙拿的是谁的作业本?丙的作业本被谁拿走了?

10、A、B、C、D、E五名同学分别来自一、二、三、四、五小。一天,他们碰到了一起,发现:(1)一小、二小、三小的同学从小就认识;(2)A只认识两个人;(3)四小的同学认识三个人;

(4)B跟二小的同学是初次见面;(5)三小的同学认识C;(6)D只认识一个人。问:A、B、C、D、E 分别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浅谈数学中的逻辑方法之归纳与推理

浅谈数学中的逻辑方法之归纳与推理 浅谈数学中的逻辑方法之归纳与推理 归纳推理是通过各种手段(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等)对许多个别事物的经验认识的基础上,逻辑推导出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逐步过渡到普遍化的一般法则的推理方法。 思维是人对事物的一般性与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又是一个复杂而高级的心理过程。按是否可程式化,思维可分 为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种基本类型。数学从它产生的年代起, 数学与逻辑就是不可分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数学中最常用与最基本 的思维方法。所谓逻辑推理就是指根据已知的判断,遵守逻辑规律 与法则,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归纳推理是通过各种手段(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等)对许多个别事物的经验认识的基础上,逻辑推导出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逐步过渡到普遍化的一般法则的推理方法。 归纳推理可按照它考查的对象是否完全而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一、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的全体对象的属性进行概括的推理方法。在数学中它可分为穷举归纳法与类分法两种。 1.穷举归纳法 穷举归纳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完全归纳法。它是对具有有限个对象的某类事物进行研究时,把它所有的对象的属性分别讨论,当 肯定了它们都有某一属性(作出特称判断),从而得到这类事物都 有这一属性的一般结论(全称判断)的归纳推理。

在数学中所考察的对象大多数是无穷多的,穷举这种方法很多情况下不适用。然而,对于有些无限多的对象,如果可将其分为有限 的几个类来分别研究,这就是类分法。 2.类分法 所谓分类,用集合语言可定义如下: 在中学数学里有许多需要用到完全归纳法证明的问题。在证明时,先对研究的对象按前提中可能存在的一切情况作如上所述的分类, 再按类分别进行证明。如每类均得证,则全称判断(结论)就得到了,此即为类分法。如正弦定理中边与对角正弦的比等于外接圆直 径的性质,其证明就是分锐角、直角、钝角三类情况进行的。如果 完全归纳法的每一类(个)前提都是真的,那么结论一定是真的, 所以,它是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中可以用来进行证明。 二、不完全归纳法 在数学中运用完全归纳法往往会遇到困难,这不仅是因为在我们所考察的事物中,有些含有无限多个对象而又不能进行有限的分类,从而不能使用穷举法;而且穷举那些有限的,然而又是不少的事物也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人们往往只根据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 性作出概括。这种根据考察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一属性, 而作出该类事物都具有这一属性的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称为不完全 归纳法。 从数学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一个新的数学分支的产生,还是具体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都经历过一个积累经验材料的时期,从大量观察、实验得来的材料发现其规律,总结出数学定理或原理,这是数学工作中最初步的然而又是基本的.工作。高斯说过他的许多 发现都是靠归纳法取得的。不完全归纳法虽然不能作为严密的论证 方法,但是它能使我们迅速发现一些数量关系的规律,为我们提供 研究方向。素数分布论中许多著名定理,如素数定理、贝特朗定理、狄里克雷定理等,都是先用不完全归纳法从经验概括出来成为猜想,然后再经严格数学推导,设法给予证明的。还有更多由不完全归纳 法得到的猜想,初步揭示了素数的分布规律,但至今未得到证明。

适合高段小学生的逻辑推理题,精选。附答案

1.某小学四年级数学智力游戏竞赛共10题,每做对一题的8分,每错一题(或不做)倒扣5分,最后得 41分。总共对了多少题? 答案:设做对了X题每错一题(或不做)(10-X)题 8X-5(10-X)=41 总共做对了7题 2.如果题目是1000只狗,从第一头起算,每隔一头杀一头(数到底后从第一头重新开始算),最后只留一只是活的,请问这是第几只狗? 那么楼上答案:“因为每次其实第一只都不被杀,所以不管进行N次,最后留下的总是第一头。”是正确的。这就只是小学一年级水平了啦。 现在对题目说明如下: 1000只狗,从第一头起杀,每隔一头杀一头(数到底后从第一头重新开始杀),最后只留一只是活的,请问这是第几只狗?第512头没有被杀。 “现在对题目说明如下: 1000只狗,从第一头起杀,每隔一头杀一头(数到底后从第一头重新开始杀),最后只留一只是活的,请问这是第几只狗?”----#3楼说: 第512头没有被杀。小学三年级也难了一点吧。 若隔第一頭先殺第二頭,以此類推,即所有偶數的狗都被殺,怎麼可能留下512頭呢? 若先殺第一頭隔第二頭,以此類推,即所有奇數的狗都被殺,推算應留下第976頭。 这里要求的知识是:奇偶数关系、1000以内数的认读、乘法(其实只要会乘二就行喽)及倍数关系。 首先再次确认题意: 从第一头起算,每隔一头杀一头,即先杀1、3、5、7……,这时乘下的是偶数2、4、6、8、10…… 接着数到底后从第一头重新开始再杀,即2、6、10……,剩下4、8、12…… 最后只留一只是活的,请问这是第几只狗? 问题解答方法可以是这样,先想象10只狗的状况,发现规律。然后推广到1000只。 因此,只有10只时: 1。10只中杀1、3、5、7、9 共5只剩2、4、6、8、10共5只全是2的倍数; 2。5只中杀2、6、10 共3只剩4、8 共2只全是4的倍数; 3。2只中杀4 剩8 是8的倍数。 发现规律了吗?剩下的是8,是2x2x2 即每次都是杀单留双,剩下的是2的n次幂。 如果还没有理解,那你不是个好学生。 下面就可以解1000只的问题了。 答案:因为每次都杀单留双,所以计算如下: 1。1000 杀500 剩500 全是双数即2的倍数;

法律思维概述以及论述逻辑方法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法律思维概述以及论述逻辑方法——演绎推理、归纳 推理 First:法律思维概念: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也就是按照法律的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法治国家中,其关键就是要用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和社会自治的核心理念去思考和评判一切涉法性社会争议问题。法律思维方式的重心则在于合法性的分析,即围绕合法与非法来思考和判断一切有争议的行为、主张、利益和关系。 Second:法律思维方式具有诸多特殊之处,其中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属于至为重要的区别:以权利义务为线索、普遍性优于特殊性、合法性优于客观性、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程序问题优于实体问题和理由优于结论。 一、以权利与义务分析为线索 一切法律问题,说到底都是权利与义务问题。在法学意义上,权利就是一项具有合法性的理由,持有这个理由,相应的行为、利益、主张和期待就会在法律上被视为正当(尽管按其他标准来判断可能并非如此),从而得到法律的支持。有时候,会发生两种权利相互冲突且不可并存,裁判者只能通过牺牲一方来保护另一方的情况,此种做法,实际上是用一种更重要的理由来排斥相对次要的权利理由(朱苏力先生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曾对此有过透彻的分析)。与权利相关联,法律义务就是一种被动的法律地位,居于此种地位,即须被某种权利或合法的权力所约束和支配,因此义务人必须按照约束和支配他的那个合法的理由去做些什么或不做什么,否则便可能引起某种法律责任。正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构成了思考一切法律问题的逻辑线索,因此,法律思维方式的实质就是从权利与义务这个特定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普遍性优于特殊性 法律规则中所规定的关系模式具有普遍性,而运用法律所要解决的具体法律问题则具有特殊性。由于法治的理想在于用普遍的规则来治理社会,因此,法律思维必然要突出普遍性的优先地位。在这里,对普遍性的考虑是第一位的,对特殊性的考虑是第二位的,原则上,即使适用普遍性规则会产生不尽人意的结果,也不允许以待决问题的特殊性来排斥既定规则的普遍性,更不能以“下不为例”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具体的法律问题。 三、合法性优于客观性 任何结论都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这是实证科学思维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治的、经济的和道德的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则。然而,这个要求和原则对于法律思维而言并不完全适用。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意味着:第一,不查明客观事实就不能做出结论;第二,查明了客观事实就必须做出与之一致的结论;第三,不能虚拟事实并以其为根据做出结论由于适用法律解决社会争议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识别真与假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按照法律标准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执行法律的裁判者以服从法律为第一职业义务,他们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并据此做出自己的判断;由于裁判者们并非全知全能的“超人”,而又必须在一个有限的期间内对一个涉法性社会争端做出明确的反应。

逻辑推理技巧大全

第一章快读快解应用集锦 一、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见鲜见。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一一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 [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 答案D。 试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简单的推理’

《简单的推理》教学设计 七台河市新兴区如意小学刘吉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9页的例1。 课标要求: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法。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淅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简单推理”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9页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教材中的例1设计了猜书的游戏活动,题目中包含了3个条件,即3本书每人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解决“小刚和小丽拿的是什么书?”教材呈现了摘录信息再连线的方法和综合排除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中每一个判断理由和依据,使思考过程变得清晰而有条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生经常会自发地使用三段论法进行推理,只不过没有明确的意识到。所以,二年级的学生对简单的推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表述清楚自己的推理过程,如通过“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小红的话,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教学难点: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推理的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卡片等。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开始漫无目的乱猜,到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已知条件判断推导出正确结论。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关键信息推理,我想学生会举一反三的利用推理解决更多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一猜”,初步感知推理 1、猜神秘嘉宾 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特殊嘉宾来。你们猜猜他是谁? 这样能猜出来吗?老师给大家一条线索,你能猜出来吗? 出示条件1:这位嘉宾是黑猫警长和柯南其中的一位。 这回猜猜他是谁? 出示条件2:这位嘉宾不是黑猫警长。 那这位嘉宾是谁呢?确定吗?你是怎么想的? 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 真厉害!知道柯南是谁吗?他是一位出名的侦探,柯南可了不起了,六岁就开始破案,帮助警察破获了很多案件。 很好,我们刚才在游戏中顺利地猜出了这节课的嘉宾。对于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不能乱猜 对,这说明在猜的时候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随便猜,而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3、揭示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进行简单推理的生活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914467215.html,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者:郭勇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01期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难度较大,所以在数 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以往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革新教学方式,发散和拓展学生思维,实现教学过程的与时俱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以下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主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1-175-01 前言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已经改变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再是过分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重视性不高,导致学生在理解问题时单一、片面,缺乏整体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数学是抽象性学科,学科性质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既能够理解基础知识,又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养成是一种重要素养,其对学生的一生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培养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更加清晰,简化数学问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数学学习能力。另外,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现代教学的思想。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严谨性

逻辑推理方法

逻辑关系方正图 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 下反对关系:可同真不同假 差等关系:上真下真,下假上假,其余不定 矛盾关系:一真一假 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规则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根据规则,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个正确的形式,即否定肯定式:p或者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q 或者 p或者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p 例如: 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规则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根据规则,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否定肯定式 要么p,要么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q (2)肯定否定式 要么p,要么q 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例如: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规则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2)肯定后件式

行测—逻辑推理理论(简明汇总)

逻辑常识(逻辑学习总体把握) 一、逻辑推理 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一)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二)间接推理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 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 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a三段论 b假言推理 c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推理 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但是,这种推理通常仅考察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性质就得出了结论,所以结论可

实验二:使用Prolog的一阶逻辑推理实验

实验二:使用Prolog的一阶逻辑推理实验 班级;智能1401 姓名:蒙寿伟 学号:201408070120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Prolog语言; 2.用Prolog语言巩固一阶逻辑知识; 3.能够使用prolog语言实现一阶逻辑的证明; 二、实验的硬件、软件平台 硬件:计算机 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10 应用软件:Pro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熟悉prolog语言的使用并实现对于一阶逻辑推理的证明 实验步骤: 1:对于a,b,c,d四种输入情况,验证|?- p(a).的真假; a.p(b). p(a) :- p(b). p(a)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由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运行结果:

b. p(c). p(a) :- p(b). p(a)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c)为真. 推理:由p(b)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由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运行结果: c. p(b). p(a) :- p(b)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且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假.因为p(b)未知. d. p(c). p(a):- p(b)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或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2.验证 ?-friend(john,Y). likes(bell,sports). likes(mary,music).

语言与逻辑浅谈

语言与逻辑浅谈 语言与逻辑是一个很大的题目,足以写一本书。本文目的只是想谈谈人们在日常生活所说的「逻辑」究竟是指甚么,以及逻辑与语言的关系。 甚么是逻辑? 在日常语言中,「逻辑」有时被用作「定律」或「常理」的同义词。例如,在语句「你说张三昨天死了,但这不合逻辑,因为他今早还有上学」中,所谓「不合逻辑」是指违反常理。另外又如在语句「这本科幻小说说某星球的温度比绝对零度还低,这是不合逻辑的」中,所谓「不合逻辑」是指违反物理定律。以上两例中所指的逻辑究竟是否等同于逻辑学中所指的逻辑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了解逻辑学究竟是研究甚么的?一般而言,逻辑学就是研究正确思维方式的学科。由于推理是人类思维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逻辑学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研究正确的推理方式。推理的一般格式是给定某些前提(Premises),然后根据这些前提推导出某些结论(Conclusion)。所谓「正确的推理方式」就是运用一些已被证实为正确的推理规则从前提一步一步推出结论。例如,根据前提「如果张三掉下海,他会淹死」和「张三掉下海」可以推出「张三会淹死」,可是却不能从「如果张三掉下海,他会淹死」和「张三淹死」推出「张三掉下海」,因为张三可能是在河中或泳池中淹死的。

逻辑学所研究的不是个别的推理,而是一般的「推理模式」,而这些推理模式可以用符号表示。例如上段的「张三淹死」正确推理便可以表示为:给定前提「如果p,则q」和「p」,可以推出「q」(注1),此推理称为「肯定前件式」(Modus Ponens)。反之,从「如果p,则q」和「q」却不可以推出「p」。在上述正确推理模式中的p和q可以代表任何「命题」(Proposition)(亦作Statement,相当于语言学中的「陈述句」),即如果把p和q 换为任何命题,该推理仍是正确的,而不管p和q这两个命题是否真实或是否有意义。例如,假设p代表「太阳从东边升起」,q代表「一加一等于三」,那么以下推理虽然看似荒谬,但从逻辑上看去却是正确的:根据前提「如果太阳从东边升起,则一加一等于三」和「太阳从东边升起」,可以推出「一加一等于三」。 请注意上段的推理之所以会推出「一加一等于三」这个错误结论,乃在于它的其中一个前提-「如果太阳从东边升起,则一加一等于三」是错误的,而不是整个推理模式有错误。因此逻辑学所关心的是整个推理模式的正确性,而不是个别前提的正确性。逻辑学只能保证从正确的前提出发可以推出正确的结论,至于前提正确与否,并不属于逻辑学的研究范围,而须根据其它学科或常识作出判断。 由此可见,逻辑学所指的正确推理方式是纯粹从形式方面考虑的,而不考虑其实质内容,实质内容是其它学科的研究范围。这一点有点跟

逻辑推理六大技巧

逻辑推理六大技巧 第1大技巧计算推导 计算推导是逻辑推理过程中最基本的方法。我们每个人从小学开始就学会做计算了,但是对于计算的用处究竟有多大,能够透露出多少隐藏在问题背后的信息,就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了。事实上,计算和其他推理技巧一样,都是我们进行逻辑推理时最基本、最可靠的工具,特别是在运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它往往能暴露问题的本质,使我们得出充足、可靠的结论。这里只想再提醒你一点,计算推导一定要完备,不能漏掉任何一种情况,哪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如此的不正常。 第2大技巧演绎推理 演绎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在演绎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对于一个正确的演绎推理过程,如果其前提是真的,则所得到的结论也一定是真的,这是演绎推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演绎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方法,称为递推。所谓递推,就是利用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用前一步的结论去推导下一步的结论,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递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方法,它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以后,后面的骨牌就会依次倒下。如果能够熟练运用递推技巧,你会发现,许多看上去很难的题目也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 第3大技巧归纳分类 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与演绎推理不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绝对正确,所以有时我们称它具有或然性。但归纳推理中有一种特殊的完全归纳推理,应用完全归纳推理时,只要我们考察了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那么结论就必然是完全真实的。 在进行归纳推理时,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把它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别进行分析。分类可以使每一部分的研究对象都比原来的问题更简单,相互之间的关系更清晰。 第4大技巧反向思考 反向思考是解决逻辑推理问题的一种特殊方法。任何一个问题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所谓正难则反,很多时候,从正面解决问题相当困难,这时如果从其反面去想一想,常常会茅塞顿开,获得意外的成功。这就是反向思考。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有时已知的条件很多,能够运用的逻辑关系也很复杂,要从众多的可能性中寻找所需要的结果,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反向思考方法,从结果出发,排除掉一些不可能的情况,使剩下的情况减少,便于我们最后的分析。如果情况减少到一定程度,我们甚至可以用穷举的方法,依次考察所有情况,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第5大技巧图表分析 在逻辑思考过程中有这样一些问题,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而且又具有一定的

(完整版)一年级简单逻辑推理

简单逻辑推理 一、每种水果都表示一个数,你能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 6 = 15 = 12 —= 8 = + 12 = 35 = 25 —= 11 = 二、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 △一7=5o+△=17 △=( ) o=( ) (2)☆+☆=12 ☆一△=6 ☆=( ) △=( ) (3)△一4=11 o+△=16 △=( ) o=( ) (4)☆+☆=24 ☆一△=6 ☆=( ) △=( ) (5)5+o=12 △+o=10 o=( ) △=( ) (6)o 一☆=5 12一☆=8 o =( ) ☆=( ) (7)5+o=12 △+o=10 o=( ) △=( ) (8)o一☆=5 12一☆=8 o =( ) ☆=( ) (9)△+△=18 △=( ) (10)口+口+△+△=14 △+△+口=10 △=( ) 口=( )

(11)☆+ o =13 o =( ) (12)△+ o =15 ☆=( ) 三、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1)△+□=9 ○-△=1 △+△+△=9 △=()□=()○=()(2)△+ ○= 12 ○+ ☆= 8 △+ ○+ ☆= 21 △=( ) ○= ( ) ☆=( ) (3)你+ 我= 7 你+ 他= 18 你+ 我+ 他= 24 你= ()我= ()他= ()(4)○+□=10,□+△=12,○+□+△=15。 ○=(),□=(),△=()。 (5)△+○=9 △+△+○+○+○=25 △=()○=() 四、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28 △=() △+△+□=20 □=()(2)○+○+○=6 ○=() △+△+△=12 △=()

逻辑推理解题技巧大全之演绎推理

逻辑推理大全之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 1.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 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例如: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都是p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都不是p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判断:特称肯定,有些s是p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s不是p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 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SPOSPSPISP .命题(所有是)与命题(有的不是),正命题(所有不是)与命题(有的是)之间的关系,例如: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郑雄 逻辑推理是根据一个判断或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黑格尔曾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则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必须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者,科学家的目的是要得到关于自然界的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贯的摹写。”可见逻辑推理能力是科学家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以逻辑严密而著称,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每个规律的建立过程都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每个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因此逻辑推理能力被作为高考物理学科考核的五种基本能力之一,在历年的高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要求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将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习惯,提高他们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由于我国目前的中学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知识传授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 重视课堂结构设计的逻辑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自然,课堂结构的逻辑性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结构的设计上要把握全局,要十分重视各个阶段的逻辑结构——从旧课内容的复习到新课的引入,到新课内容的讲解;新课讲解从某一内容的结束到另一内容的开始,这之间内容的过渡,甚至语言的衔接;最后到课堂小结……所有这些,都必须做到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做到层层深入,环环入扣,体现出非常严密的逻辑性。 这严密的逻辑性来自教师备课时对教材的认真钻研,反复推敲,掌握教材本身的逻辑性。 以教材中“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一节为例,可进行这样的层次设计(仅选择内容讲解部分): 根据教材的要求,首先指出:带电粒子速度与磁场垂直时,洛仑兹力的方向将同时垂直于磁场和速度的方向,因此带电粒子只能在垂直于磁力线的平面内作某种曲线运动。然后指出:因洛仑兹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洛仑兹力将永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带电粒子的速率将保持不变,从而得出带电粒子只能作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不断改变的匀速率曲线运动。然后讨论得出曲线运动的轨迹:通过回顾力学中已学过的圆周运动的知识,洛仑兹力永远与运动方向垂直,而且大小又不改变,正好提供给带电粒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通过以上师生的共同讨论和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将作匀速圆周运动就确定无疑了。运动的大致形态也就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紧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微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图象。最后,用洛仑兹力演示仪演示从电子枪中发出的电子射线在磁场中形成的圆周运动轨迹。通过以上引导,学生从理性的推

小学四年级奥数解题技巧:逻辑推理

小学四年级奥数解题技巧:逻辑推理 专题简析: 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一般能 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准突破口,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实行判断; 2,根据题中条件,在推理过程中,持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 得出要求的结论;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 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是准确的; 4,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能够借助图表实行分析。 例1:有三个小朋友们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冬冬说:“兰兰做的比静静多。”兰兰说:“冬冬做的比静静多。”静静说:“兰兰做的 比冬冬少。”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谁做的好事最少? 分析与解答:我们用“>”来表示每个小朋友之间做好事多少的关系。 兰兰>静静冬冬>静静冬冬>兰兰 所以,冬冬>兰兰>静静,冬冬做的好事最多,静静做的最少。 练习一 1,卢刚、丁飞和陈瑜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现在只知道: 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瑜比飞行员年龄大。问: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飞行员?

2,小李、小徐和小张是同学,大学毕业后分别当了教师、数学家 和工程师。 小张年龄比工程师大;小李和数学家不同岁;数学家比小徐年龄小。谁是教师、谁是数学家、谁是工程师? 3,江波、刘晓、吴萌三个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 一位教英语。已知: 江波和语文老师是邻居;吴萌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吴萌和数学老 师是同学。请问:三个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 练习三 1,已知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会开汽车。甲说:“我会开 汽车。”乙说:“我不会开。”丙说:“甲不会开汽车。”如果三人 中只有一人讲的是真话,那么谁会开汽车? 2,某学校为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老师找了A、B、C三个学生。A说:“是B做的。”B说:“不是我做的。”C说:“不是我做的。”这三个学生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3,A、B、C、D四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A说:“是C或D打碎的。”B说:“是D打碎的。”C说:“我没有打碎玻璃。”D说: “不是我打碎的。”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 例4: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参加数学竞赛。最后: 甲说:“丙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乙说:“我是第一名,丁 是第四名。”丙说:“丁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丁没有说话。成 绩揭晓时,大家发现甲、乙、丙三个人各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 的名次吗? 分析与解答:推理时,必须以“他们都只说对了一半”为前提。 为了协助分析,我们能够借助图表实行分析。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一)

小学数学逻辑推理(一)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很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 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的,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

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 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市。 例 2 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第一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红,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第二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对于第一种可能,第二盘比赛是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王宁的妹妹是小林,这样就是张虎、李明和小林三人打混合双打,不符合实际,所以第一种可能是不成立的,只有第二种可能是合理的。 所以判断结果是:张虎的妹妹是小华;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例 3 “迎春杯”数学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

2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公益版第二部分)Part4 推理规则 三段论 在逻辑中最最基本的推理规则,就是三段论。 什么叫三段论?三段论就是三句话,两个前提推一个结论 讲一个故事让大家轻松一下 从前,有一位哲学家叫苏格拉底 有一天,有个人找他说话:“大师,我很崇拜您,向您求教几个问 题,您能回答我对或者不对吗?” 苏格拉底:“能。” 那人说:“所有人都会死,这句话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大师您是人,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于是,大师您会死,对不对?” 苏格拉底:“……%¥……#¥……%¥……#%¥……”

以上就是三段论,嘿嘿 哈哈,回到正题,给几个三段论的公式(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试试把上面的故事转换一下,看看是符合1234中的哪一个 哦!) 比如: 1.所有A是B,所有B是C,于是,所有A是C(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句,则结论必是肯定句) 2.有些A是B,所有B是C,于是,有些A是C 3.有些A是B,所有B非C,于是,有些A非C (两个前提,一肯一否,则结论必是否定句) 4.有些A非B,所有C是B,于是,有些A非C 三段论推理传递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推理的那个前提是所有开头的 要注意的一点是,两个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所有”,否则推理不能传递,比如 有些A是B,有些B是C,像这种条件,我们什么也推不出来的!

伸个懒腰,我们来做道综合点的题吧~ 复习复习前几个部分的内容,嘿嘿~ 例8.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波斯猫,然而,人们必须承认,所有的波斯猫都是自负的,并且所有自负的波斯猫总是让人生气。如果上面的陈述正确,下面的每一个基于上述的陈述也必然是正确的,除了: A.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让人生气的(有些a是d)B.一些让人生气的波斯猫是最漂亮的猫(有些d是a) C.任何不让人生气的猫不是波斯猫(因为有任何,这里我们用的是逆否命题同真假来做非d=>非b 等价于b=>d) D.一些让人生气且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D项看起来比较复杂,你们晕了没有?知道关键在哪里么?有疑问的翻回 Part2!仔细看看例2,弄错的,打自己PP!简化来说直接就是,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从“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 是不可以直接推出“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的!解释见例2去) 题面: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1.有些a是b),所有波斯猫都自负(2.所有b是c),所有自负的波斯猫让人生气(3.所有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