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案(下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案(下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案(下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教案(下册)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七章力与运动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知道物体的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是怎样研究物理知识的,激发热爱物理学的热情。

重难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

学具:木版、小车、毛巾、棉布、水杯、硬纸片

一、【课前导学】

1、思考:离开脚的足球会在草皮上滚动一段距离后逐渐停下来。是什么力使足球停下来?_____________

如果是在平整的地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踢足球,足球也会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这段距离和草皮上的距离一样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的作用?如果物体不受力,情况会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探究

探究点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1、自学课本P44“维持运动需要力吗?”部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若

不受力,物体就不会运动或最终停止运动。”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结合具体实

例谈谈你的看法。

2、小组讨论、自我检测

(1)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力。这种说法是错误

..的。

(2)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力,运动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了。

探究点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自学P45“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部分。(时间1分钟)

2、小组探讨

(1)实验目的是,研究方法是。

(2)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因素是,采用的办法是。(三个同一的目的是什么)

(3)该实验需要改变的因素是,采用的器材有。

(4)实验中需观察的现象是。

3、小组活动:以小组进行探究活动

说明: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

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受

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摩擦力越大,运动的距离就越短,速度减小得越快,运动的时间就越短。

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滑下来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⑷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4、分析总结

(1)根据实验现象和收集的数据归纳出:

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3)根据上述归纳的结论进一步推理:假设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

(4)静止的物体若不受力的作用,它会保持什么状态?

探究点3牛顿第一定律

1、自学课本P45“牛顿第一定律”部分。

2、自学检测

(1)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在进一步得出的。

3、小组讨论

定律中“一切”、“总”、“或”、“保持”的含义是什么?

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1关于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探究点4:惯性现象

1、自学课本P46“惯性”部分

2、自学检测

我们把物体保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又成为惯性定律,物体都具有惯性。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大或小,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或不受力,具有惯性。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是一种性质而不是力,因此(选填:“能”或“不能”)说成“惯力”“惯性力”“惯性的作用”或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所以说,惯性和力是两个毫不相关的物理量。

3.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质量。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大卡车和小轿车,容易启动,容易制动.由此可见,质量大的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容易”或“不容易”)改变,也就是说质量大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能力,即惯性。

帮你理解: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惯性与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

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

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例2如图1—2—6,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1

>m2).当车从静止突然水平向右起动时,则两个小球()

A.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B.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

C.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等于m1的速度D.对地面仍保持静止

4\小组活动

(1)将纸条放在茶杯底下,迅速抽出纸条,观察到什么现象?做出你的解释。

(2)将金属块放在玻璃杯的硬纸板上,用硬棒迅速击打硬纸板,鸡蛋会飞出吗?做出你的解释。

(3)放在运动的小车上的木块,当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静止时,车上的木块将怎样?做出你的解释。

5、小组讨论

(1)图12.5—5是怎样利用惯性的?

(2)生活中那些地方利用了惯性?

(3)力、惯性、惯性定律的区别是什么?(提示:《目标检测》p 51释疑解难)

【课堂展示1】

1、“神州七号”飞出地球后,如果飞船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飞船将:()

A、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2、.下列现象中,物体是利用惯性而运动的是[ ]

A.汽车刹车的运动过程

B.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C.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过程

D.钟摆从最高处向最低处摆动的过程

3、.放风筝是小孩和大人都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用手牵着线绳拉着风筝迎风跑.就可以将风筝放飞到高处,其

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风筝在高空放飞时,试说明气体对风筝作用力的产生原因及作用力的方向。

4、.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向前倾不能说明人具有惯性B.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具有惯性

C.人向前倾能说明车具有惯性D.人向前倾能说明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5、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

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

A、某些地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

B、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靠右侧行驶

D、

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6.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受到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C.先慢下来,然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

7.小兰看到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后,很容易摔倒,下面是他对这种现象的解释:①人的脚着地后受地面摩擦力作用而停下来

②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③人向车行驶方向摔倒④从行驶的车上跳下的人原来与车共同处于运动状态

解释这个现象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8.火车在长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火车一起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前进,所以人落下必然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的距离不易观察出来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9.下面的实例属于惯性表现的是[ ]

A.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仍能在冰上滑行一段距离B.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自行车,为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必须用力蹬自行车的脚踏板

C.奔跑的人脚被障碍物绊住就会摔倒D.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运动

10.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车厢内,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球,突然小球向前运动,这时列车是在____________行驶。(填“加速”或”减速”)

11.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_________仍然向前运动,但汽车的速度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

是由于汽车受到________的缘故。

12.马路上的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________倾倒,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将会向_______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人有_______而造成的。 13.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___惯性。(没有/仍具有)

14、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都要系上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造成对人身的伤害( )

A 、汽车加速

B 、汽车速度过快

C 、紧急刹车

D 、汽车突然启动

15. 乘客面向车前进方向站在汽车里。当汽车突然起动时,乘客会倒向______,这说明物体具有__________。

16. 烧锅炉时工人用铲子送煤,当铲子停在炉前,煤由于_______继续运动而进入炉内。

17. 下面现象中,不是由于惯性原因的是 [ ]

A. 自行车从斜坡顶沿斜坡向下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B. 房间里的家具,没人搬动总留在原处;

C. 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D. 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的乘客,若汽车紧急刹车,人就要向前倾。

18.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悬挂一水壶,水壶突然向火车行驶的方向摆去,这现象说明火车 [ ]

A. 作匀速运动;

B. 突然减速;

C. 突然加速;

D. 运动状态无法确定。

19. 人要从行驶的车中跳到地面上,为了避免摔倒,跳车人应该 [ ]

A. 向车行的反方向跳

B. 向上跳;

C. 向车行的方向跳,着地后立即向车行的方向跑几步;

D. 向与车行驶的垂直方向跳。

20. 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 ]

A. 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

B. 立即下落;

C. 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1. 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

A. 立即停下来;

B. 速度变慢逐渐停止;

C. 速度大小不改变但方向改变;

D. 作匀速直线运动。

22. 在一艘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轮船上,一小孩脸朝船行驶的方向坐在座位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落下时 [ ]

A. 落在小孩的前面;

B. 落在小孩的后面;

C. 落在小孩的手里;

D. 无法确定。

23. 坐在汽车里的人,感到椅背对自己有作用时,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 ]

A. 正在加速行驶;

B. 正在起动;

C. 正在刹车;

D. 正在匀速爬上山坡

【课堂展示2】

1、如图3所示实验中,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处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具有 ,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 越小,它的运动距离越 ,它的速度 得越慢。进一步分析推理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将作 。

2、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分别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小车最后

都会慢慢停下来,这是因为 ,得到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

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由此可推理出: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

将 。

3.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侧窗口的乘客,突然感到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

下,是由于 ;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 倾(填“前”或“后”),

(2)在交通要道为什么对机动车辆的最大速度要限制?

(3) 你认为在雨雪天制动距离将怎样变化?司机在雨雪天气应注意什么问题?

6、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会静止。这个结论是亚里士多德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总结出来的。人们确实看到,用力推一个木箱它就运动,停止用力,木箱就静止。因为这种现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两千多年里被人们普遍接受,直到后来伽利略推翻了这个观点。

你认为亚里士多德错在了什么地方?怎样解释上述“推木箱”的现象?

7

(1)一小车三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小车在 表面上滑得最远;小车在 表面上速度变化得最快。

(3)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4)在此基础上你还能进一步推导出: 。

8、小明同学用细线拴住一个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在某一时刻细线突然断了,你觉得小球在桌面上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为什么?

10、 下雨天,摔个跟头会向后倒,这是为什么?

班级 组别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7.2 力的合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合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都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会进行同一直线上的合力的计算和解决简单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课前学习

1、思考: 在卫生大扫除时,经常遇到一个人提不动一桶水的情况,这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方法是什么?如果老师一个人就能提起

这桶水,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2.什么是合力与分力?是从哪个角度来得出合力的概念的?

3.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包括哪两种情况?是怎样判断这个力是另外两个力的合力的?实验是怎样设计与损伤的?得

到什么结论?

课堂学习

一、合力与分力

1、观察分析课本P106“帆的合力”、“蚂蚁的合力”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讨论。

①众多船帆才能驱动的航船,用一台发动机就可以驱动。这台发动机对航船的作用效果与多个船帆

对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②数只蚂蚁才能挪动的一片树叶,仅一只甲克虫就可以挪动它,那么,

这只甲克虫的作用力在效果上是一样的。

2、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而产生的效果相同.

例1:两个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

例2:一个人拉一辆车拉不动,再有一个人在后边推就可以把车推动,如果一个力气大的人一个人

就可以拉动. 例3:一根木头一人扛起来比较费劲,如果两个人一人扛一头则可以比较轻松的扛起来,但效果是相同的.

有何发现?一个大人对水桶的_________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小孩同时对水桶的_________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大人的

_____个力的作用效果和小孩的_____个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一个力”是那“两个力”的_________,那“两个力”是这“一个力”的________。

拓展:当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称为那几个力的___________,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__________。

温馨揭示:对合力与分力的几点理解。

(1) 合力不是物体受到的另一个力,只是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的“力”。分力是实际存在的,合力是等效替代出的假想的。

(2) 分力与合力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 合力并非“和”力,不能简单地加减得出,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及时练习1]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只水桶能被两个小孩提起,也能被一个大人提起,所以水桶受到了三个力的作用

B 、合力就等于分力之和

C 、合力和分力都是实际存在的力

D 、合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分力的作用效果

2、什么叫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有多种情况,最简单的力的合

成是 的力的

合成。 二、科学探究: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规律

1.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有哪两种情况? 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 (1)实验设计:如何知道一个力就是另外两个力的合力? (2)分组实施探究,在课本P24的表格中记录结果,并分析得

出结论。 [及时练习2]下图是小明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图。图中粗线为橡皮筋,其原长为AE ,受力后伸长为AE ′,钩码每个重0.5N 。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如何?方向怎样?

由此可得出结论: a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

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____________。合力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方向跟______的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思考:(1)同一直线上多个力合成: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这个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合力,以此类推,就可以完成多个力的合成。

(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合力,介于在同一直线上的两力的最大合力

(___________)与最小合力(___________)之间。(括号内填“同向”或者“反向”)

[及时练习3]把一个重力是5N 的足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N ,则足球在竖直上升和下落过程中所受的合力分别是( )

A.5.5N 5N

B.5.5N 4.5N

C.4.5N 5.5N

D.5N 4.5N

[及时练习4]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关于苹果的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

A 、大于3N ,方向向上

B 、小于3N ,方向向上

C 、大于3N ,方向向下

D 、小于3N ,方向向下

[及时练习5]在世界女排锦标赛上,我国排球队长冯坤发球时,把球竖直向上抛出,则( )

A 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的阻力方向都向上

B 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的阻力方向都向下

C 球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阻力,合力方向向下

D 球下降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阻力,合力方向向上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课堂展示】

1、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该两个力的合力如图8—15所示,已知F1=35 N ,方向向右,则另一个力F2的大小和方向是( )

A .15 N ,向右

B .55 N ,向右

C .15 N ,向左

D .55 N ,向左

2、图中,甲同学用力100牛,乙同学用力200牛(二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1)图中,合力为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__;在图(2)中,合力为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___.

3、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成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同时

用力F1、F2拉弹簧和单独用力F 拉弹簧,这两次拉弹簧应使弹簧的下端到达__________的位置(先填“不同”或“相同”).

4、如图7---49甲所示是用250N 的力竖直向上提起重为200N 的水桶,

用图示表示出水桶所受的合力.

5、小红和小明沿着水平方向推、拉一辆小车,如图7—49乙所示,

在图中以“0”点代表小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他们对小车的合力.

6、小红同学用200N 力竖直向上提一个重150N 的水桶,水桶受到的

合力为__________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物体受到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合力的方向向东,大小为

20N ,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 ,方向向西,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___________N ,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8、用8牛竖直向下的力把重5牛的木块紧紧压在地面上,地面受到

的压力是 牛;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同样重的木块紧紧压在天

花板上,天花板受到木块的压力是 牛.

9、小红同学用200N 力竖直向上提一个重150N 的水桶,水桶受到的合力为 N ,方向是 。

10、跳伞运动员连同装置共重700N ,他在飞机上跳下,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的阻力为50N ,则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 ,合力的方向是 。

11、将重为4N 的足球竖直向上踢出,足球在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为2N ,则足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N 。

4、物体受到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合力的方向向东,大小为20N ,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 ,

方向向西,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N ,方向是 。

1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大小分别为F l =8N ,F 2=15N ,则它们合力

的大小为 N ,方向跟 的方向相同.

13、若甲、乙两个同学沿着同一直线在光滑水平面上推一张桌子,其合力为100N 方向水平向右,若甲

用80N 的力水平向右推,则乙用 N 的力水平向 推。

14、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20N 和40N 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力为 ,最大力为

15、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其合力的最大值是14N 最小值是2N ,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 N 和 N 。

16、关于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这两个力越大,合力就越大

B .这两个力越大,合力就越小

C 合力的大小与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有关

D .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一分力

17、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任何——个力

B 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C .合力为零时,两个力的力的三要素相同

D .合力为零时,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8.关于两个力合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可能等于零 B .或者等于二力之和,或等于二力之差

C . 不一定大于其中较大的力

D 可能小于其中较小的力

19、粉笔盒重10N ,黑板擦重5N ,现将黑板擦放在粉笔盒上再一起放在讲桌上,这时桌子受到的压力大小为( )

A .10N

B .5N

C 15N

D .20N

20、某物体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它们分别是5N 和7N ,则这个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大小是

( )

A .可能是2N

B .一定是2N

C .可能是12N

D .一定是12N

21、已知合力的大小为8N ,其中一个水平向左的分力为6N ,则在同一直线上另一个力的大小为( )

A .2N

B 2N 或14N

C 6N D.14N

22、两个同学共同通过一根绳子水平拉重100N 的物体,使其向右滑动,如图7--47所示,F1=200N ,F2=300N ,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 )

A .600N

B 500N C. 300N D .100N

2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两个人分别沿水平方向向相反的方向拉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N ,两人用力的大小是( )

A. 一人用力6N ,另一个用力3N B .每个人的拉力是4.5N C.一个人用4N 力,另一个人用5力 D 每个人拉力都是9N

2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F1=20 N ,F2=30 N .它们的合力可能是( )

A .大小为50 N ,方向与F1相反

B .大小为50 N ,方向与F2相反

C .大小为10 N ,方向与F1相同

D .大小为10 N ,方向与F2相同

班级 组别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7.3 力的平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平衡?什么叫二力平衡?(结合书本P47)

例题:1.重力忽略不计的弹簧,上端固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请作出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正在匀速上升的气球, 请作出气球受力的示意图 (不计空气阻力)

3. 重为2N 的小球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画出小球在A 位置时所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问题:图1和图2中,小球和气球,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受到哪些力?

图3和前面的一样嘛?又受到哪些力?

总结: 叫平衡状态,此时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此时物体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特殊的平衡状态: 叫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可以推广到某个方向上的二力平衡,如图4)

例1.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体是( )

A 、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刹车的汽车

C 、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D 、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练习.下列受到非平衡力的物体是( )

A.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B.用力搬一块大石头,但没有搬动。

C.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

D.从滑梯上加速下滑的小孩

二.探究二力平衡:

猜想: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他们的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物体上。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小丽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

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观察卡片在什么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

1) 在纸片处于平衡状态后,小丽用剪刀将纸片一剪两半,砝码和半张纸片会向两侧掉去.这样

做说明了什么?

2)如图,在纸片处于平衡状态后,小丽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却不能保持平衡.她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3)事实上,小丽的实验并不是非常严谨的,因为小卡片本身还有重力.这对小丽的实验结论是否有影响.请作简要说明.

得出结论: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 当两个力 此时两个力作用下,物体处于 ,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 若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则物体受到 的作用,此时两个力大小 相等。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词概括“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相互作用的力 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叫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也就是说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是反作用力的_______________。如人站在地面上,人对地面的____________和地面对人的____________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它也是__________的受力物体。 『例1』下列各组力中,不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

4

A 走路时,脚给地往后的力和地给脚向前的力

B 游泳时,手给水向后的力和水给手向前的力

C 鸟飞行时翅膀给空气的力和空气给翅膀的力

D 静止在桌面上的苹果受到的桌面的支持力和地球对它的吸引力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重点):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例2.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

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 .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B .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 .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 .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练习1.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有静止时受到的力才是平衡力

B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物体受到的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2.如图,一位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能推动,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因为推力小于汽车所受的阻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B. 因为推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所以汽车未被推动

C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D .虽然汽车未被推动,但推力一定等于汽车的重力

四.二力平衡的应用:

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两个力一定是对平衡力,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展示交流1】

习题训练

1.在图1所示各图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

2.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

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个物

体( )

A 、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C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 、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3.一个墨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桌子受的重力和墨水瓶受的支持力

B 、桌子受的压力和墨水瓶受的支持力

C 、桌子受的重力和墨水瓶受的重力

D 、桌子对墨水瓶的支持力和墨水瓶受的重力

4.一个物体受到的的重力是50牛顿,当把它吊在空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_牛顿,若使它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它受到的拉力是_____50牛顿(“大于、小于、等于”)。

5.重2000N 的热气球匀速竖直上升,则热气球受到的上升力是 N ;如在某一时刻从热气球上掉下一个重物,热气球将作什么运动?

6.下列物体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刚开始发射的火箭

B .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

C .沿光滑斜面滚下的小球

D .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汽车

7.同步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好像静止在我们上空,由此推知 ( )

A .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不变,它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B .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不变,它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

C .同步卫星好像静止在我们上空,所以肯定不受重力作用

D .同步卫星环绕地球转动,运动状态不断变化,一定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8:用100N 的力水平向右推一木箱,但没有推动,则与推力相平衡的力是 ,方向 ,大小是 。

【展示交流2】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15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丙组同学又选择了如图16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也探究“二力平

衡条件”实验,它的实验装置比乙更合理的优点是 .

2.、如图所示,方形卡片的两对角线分别用线系住,并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线的另一端挂钩码,两边钩码相

同时,可以认为对小卡片的拉力大小相同,否则拉力的大小不同。

现象: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卡片将 ;

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时,卡片将 ;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大小必须 。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______汽车的牵引力.

4、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 N 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 ,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 ,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 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

物体受力条件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力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______;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______.

6. 汽车在1500牛牵引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向东做匀速运动,汽车受摩擦力为______牛,方向向_______;若汽车行驶的牵引力减小为1200N,则汽车将做______运动. 汽车所受合力是______N,方向向_______。

7.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103N的重物,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N;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5×103N;当物体以1.5m/s的初速度加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5×103N;当物体以1.5m/s的初速度减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5×103N,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5×105N。(选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第八章压强8.1 压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SI制中压强单位“帕”(Pa);

(4)通过探究,培养探讨精神以及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压强的概念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和重力的区分及压强的计算,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

自主学习

1)、知识回顾

1、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和。

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主要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3、讨论确定:1cm2= m2 1mm2= m2

探究问题一:压力

1、压力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压力大小;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点:__________________

(注: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例题.图3中所示物体A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自学检测

1.重力为10牛顿的足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方向________。 2.画出吊在墙壁上的小球对墙壁的压力。

3.画出图钉对墙的压力的示意图。

探究问题二:压力作用效果

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这是为什么呢?自己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这些现象都是作用的效果。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可参看课本P76“探究”框题的内容进行探究,也可利用身边的海绵,玻璃杯,钩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做好记录。)

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实验器材:用钉子做腿的小桌,砝码,装有沙的容器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小组合作、积极探索并做好记录):

分析论证:

(1)分别用小桌的桌面和桌腿放到沙子上,发现放______时沙子陷得深。表明: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越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用桌腿放到沙子上,观察此时沙子的凹陷程度,再往小桌上放上砝码,发现沙子的凹陷程度变_______了。表明: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和 [填甲乙丙 ] 可知,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

(A)(B)(C)(D)

力越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________和________ [填甲乙丙 ]可知,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上述实验采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

结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的因素有:、

思考:此实验用到的方法是:

探究问题三:压强计算阅读教材77页“压强”框题内容人,并自学例题,完成下面的内容。

(1)定义:物理学中把___ ___叫做压强。

(2)意义:它是表示的的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 。

(4)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公式变形后F=______,S=______。

说明:1)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F=物体的重G(自然平放).

2)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平放时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不是物体的底面积)。

例题:请计算: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的重量约20N,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3m2,计算砖对地面的压强。

探究问题四: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自学课本P78“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内容和“想想议议”部分的插图, 讨论一下各图中哪些是要增大压强,哪些是要减小压强,它们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并填写下面的空格:

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 而它锋利的土铲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压强的;

斧头具有很窄的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

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压强的.

蝉是通过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从而能使它的口器容易插入树皮;

骆驼有宽大脚掌,是通过____的方法来____ 压强的,则不会陷沙中很深.

进一步总结:根据压强公式P=F/S,得出:

要增大压强,可保持______不变,增大______;也可保持______ 不变,减小

_____;

要减小压强,可以保持______不变,增大______;也可保持______ 不变,减小______ ;

例题:质量是50kg的一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00cm2,问:g=10N/kg

①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②该同学能否站在承受最大压强为700Pa的泥地上?(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中的结论,实验中还发现那些问题?)

【课堂展示1】

1、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量

C、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

2、拖垃圾安装履带是为了_________压强。钢丝钳铅口要薄些是为了_________压强。

①有“沙漠之舟”称号的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却长有马蹄子面积三倍的脚掌,是为了_________压强②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是为了_________压强③用螺栓紧固机器零件时,在螺母下垫垫圈,是为了

_________压强④要把图钉按在较硬的木板上,需要更大的力,是为了_________压⑤拖垃圾安装履带是为了_________压强。⑥钢丝钳铅口要薄些是为了_________压强。

3.一块砖可平放、侧放、竖放,平放、侧放、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相同,等于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受力面积最大,因此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竖放时受力面积___________,因此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

4.你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如果想使你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一倍可以_____,这是因为______.

5.用刀切菜时,刀钝了切不动,这时可使劲切,这是利用_____ 的方法来____;或在磨刀石上把刀磨一磨就容易切了,这是利用_____的方法来___ .

6.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 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10-4 cm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 N,那么图钉尖对墙的压强P2是_____Pa,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1是_____Pa,P2是P1的_____倍.

7.下列对实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雪上飞机的轮子上装有雪橇主要是为了增加飞机在雪地上滑行的速度

B.图钉的钉帽的作用是为了减小钉帽对手的压强

C.铁轨铺放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列车对地面的压力

D.溜冰时如果发现冰面有断裂的迹象应立即快速翘脚跑开

8.下面对压强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物体密度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

B. 物体体积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

C. 物体重力越大,对接触面的压强就越大

D.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小

9. 下列情况中,人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A. 人站立在地面时

B. 人单脚着地,另一脚向前跨步时

C. 人蹲在地上时

D. 人席地而坐时

10.如图所示,用50牛的水平推力将20牛重的物体A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A与墙的接触面积为0.01米2,则

物体对墙的压强为。

11.一块重30N的砖,用20 N的力压在竖直的墙上,该力与墙面垂直,则墙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 。

12.下列各事例中是为了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把序号填入横线。增大压强的有___________,减小压强的有_______________。

A.插入软包装饮料盒的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B.埋电线杆时要垫上一块基石。C.拖拉机安装履带。

D.滑冰时穿带有冰刀的鞋。E.螺钉下要装垫圈

13.我们睡在席梦思床上比睡木板床舒服,这是什么原因?请你解释一下。

14.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 kg,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 m2.则:

(1) 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10N/kg,写出带公式的运算过程)

(3)骆驼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展示2】

1、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kg,每只脚掌面积为2X10-2m2,问:骆驼对沙面的压力是多大?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大?骆驼的脚掌为马蹄掌的倍,这样大的脚掌有什么好处?

2、在封冻的冰面上,若人的每只鞋底面积是125 cm2,体重为500 N的人恰好可以通过,如果每只鞋底面积是175 cm2,体重为500 N的人最多可以负重多少通过冰面?

3、双休日,小段一家人去动物园游玩时.小段给妈妈和小象拍了一张合影.在拍摄现场的沙地上留下了小象和妈妈的脚印,小段发现小象的脚印还没有妈妈的脚印深.如果小象的质量是2t.此时小象的触地面积约为2500cm2;妈妈的体重为500N,所穿的“远征牌”皮鞋每只触地面积为20cm2,请你通过计算解释这个现象.(g取10N/kg)

4、一辆质量为50t的坦克在水平地面上,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平方米.一颗图钉针尖的面积是0.05平方毫米,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时20N.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对墙面的压强的大小.

①坦克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与哪个力大小相同?②坦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与一条履带面积是否相同?

③图钉尖对墙的压力与手对图钉帽的压力什么关系?

5. 底面积为2 m2的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3所示,木箱重100 N,水平桌面面积为1.5 m2.则木箱对桌面产生的压

强是多大?

6. 手指作用在图钉帽上的压力是20 N,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 cm2,图钉尖的面积是0.05 mm2,则图钉尖作用在墙上的压力、

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分别是多大?

7、一个人的质量约为45kg,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大约为150cm2,求人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10N/Kg)当人行走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比站立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8、体重为475N的芭蕾舞演员单脚立在水平地面上,与地接触面积为9.5cm2 ,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谁对地的压强大?

·班级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其规律。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习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

中的问题。

自主学习

探究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固体由于重力而对支撑面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压强。那么将水装在容器中底部和侧面会受到水的压强吗?利

用废旧饮料瓶做图14.2—2实验.水会从侧壁小孔喷出来是因为,你会发现水越深,喷得越。

水从小孔喷出的距离越远说明。若在瓶底开一小孔,一定(填会或不会)

有水流出来。这说明。

(1)观察下列两幅图A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凸起或凹陷),表明水对产生了压强,猜想一下原因是,也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向(凸起或凹陷),说明了水对容器的产生了压强。猜想一下原因;实验验证

结论:1)液体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作用

2)液体压强产生原因,

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有哪些因素呢?

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____________.

2、压强计构造:,。

3使用方法:

1)、无力作用薄膜时,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为;用手压薄膜时,U形管两液面会产生高度差

2)、对薄膜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越。例如图丙,当把压强计探头向下放入液体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__________的压强(向上、向下)。

猜想A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猜想B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

猜想C在深度相同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

实验步骤: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进行了各图所示的操作:

① 比较代号为A.B.C 三个图,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猜想A 正确;

②比较代号为B.D.E.的三个图,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猜想B 正确;

③比较代号为E.F 的两个图,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猜想C 正确.

讨论总结: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是:

①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③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

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_(填“有”、“无”)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________压强越大.

原因:由于液体的 和 性

【课堂展示】

1.关于液化压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液体压强是由液体重力产生的,所以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大

B .因为P =F/S ,所以液体压强与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C .由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而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D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一个密封的啤酒瓶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啤酒瓶口的作用情况是( )

A .压力增大

B .压强增大

C .压强不变

D .压力不变

3.如图所示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若都装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则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A .一样大

B .A 最大

C .B 最大

D .C 最大

4.如图所示的“帕斯卡裂桶实验”,木桶内装满水,桶的顶部竖立着一根细管,一人在三楼的阳

台上向细管内只倒入了几杯水,木桶就被水压破了,这一实验表明,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是

液体的:( )

A .质量

B .深度

C .密度

D .体积

5.小明同学用U 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的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

大。

6

.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

A ),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

B ),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 A 和p B ,则

A .p A >p

B B .p A <p B

C .p A =p B

D .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当试管从倾斜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8.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

为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A .ρ甲=ρ乙

B .ρ甲<ρ乙

C .ρ甲>ρ乙

D .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 、B 、C 三点的压强P A 、

P B 、P C 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

10.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下实验,获得下表数据:

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A.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 .液体压强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D .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11、如图所示的四种河堤设计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最不合理的是 。

12、如图7-25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盐水,

液面相平,,A .B 在同一深度,比较A.B..C 三点的压强大小,则P A ____P C , P A ____P B

13、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 .木桶的粗细

B .木桶的轻重

C .最短的一块木板

D .最长的一块木板

14、在桌面上放着四个底面积不同的容器A 、B 、C 、D 都装有高度相同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为:( )

A 、a b c d P P P P >>>

B 、a b c d P P P P ===

C 、a b c d P

P P P <<< D 、由于底面积不同所以无法判断 15、一个装满水后瓶盖密封的硬塑料瓶, 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 1,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p 1′;将瓶倒置后(如图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

2,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p 2′,则( ).

A .p 1>p 2 p 1′>p 2′

B .p 1=p 2 p 1′<p 2′

C .p 1<p 2 p 1′<p 2′

16、瓶内装部分水后密封放置(图甲),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 ,压力F ;若将其倒放(图乙)水

对瓶盖的压强为P /,压力F /,则( )

A .P >P /

B .P <P /

C .F >F /

D .F=F

·班级 组别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导学案(2)

自主学习

探究点三: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

1.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推导:某一液体(ρ)某一深度(h)处的压强(p)有多大?

(1)通过假想液体柱的办法,仿照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写出来:

①水柱体积V = Sh (=10cm 3),

②水柱质量m = ρSh (=10g ),

③水柱重力G = ρgSh (=0.1N ),

水柱对底面压力F= G (=0.1N ),

④底面受到压强p= ρgh (=1000Pa);

(2)公式: ;

(3)注意: ①单位ρ用 ,h 用 ,p 才是Pa ,

②液体的压强只跟 和 有关,深度(h )是指液面到液面下某一点的垂直距离。

③液体压强跟所取 无关。

(4)该公式的使用范围

2.探究点四:连通器

阅读连通器部分

叫连通器,其特点是 。

举出三个生活中连通器的例子: 。

左图中,哪些是连通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

阅读“三峡船闸”,若船从上游驶往下游,说明在哪个阶段,船闸的哪些部分会组成连通器。

3. 探究点五:液体能够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

(3)演示实验2:取两个完全相同的针筒,抽取一样多的水,然后在针头处用橡皮管连接,接着在左

边的针筒的活塞上加一个重力为G 的砝码,并用刻度尺测出右边针筒内水面上升的高度h 。

(4)问题讨论:

①重力为G 的砝码加在左边活塞上,对左边针筒内液体产生压强为多少?

②右边针筒内液面上升h 产生的压强为多少?得出:密闭液体能够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强。

(5)帕斯卡人物介绍

(6)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大量实验还表明:帕斯卡定律同样

适用于气体。

4、帕斯卡定律的应用

①原理:在液压系统的小活塞上施加较小的力,该力对液体产生的压强,由液体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由于大活塞比小活塞的面积大,于是液体就对大活塞产生较大的压力。(如下左图)

②液压传动的优点:平稳、噪声低、机动灵活、传递动力大。

③液压传动原理的应用:油压千斤顶、汽车制动系统(如下右图)、挖掘机的工作臂、消防车上的升降云梯。

说明:由于液体压强公式是由液柱推出来的,所以,只有在柱体情况下,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的计算才通用。

【课堂展示】

1.船闸是根据原理工作的。

2.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是因为

,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

3.医生给病人吊注生理盐水时,盐水瓶的位置要有一定的高度,是因为。

4.长江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最高可达113 m,上游的船要在船闸中经过5个闸室使船体逐渐降低,每个闸室水位变化二十多米,因而三峡船闸的闸门非常大.其首级人字闸门每扇高39.5 m,宽20.2 m.倘若门外的水位高30 m,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最大压强是多少帕?已知闸门所受水的平均压强是最大压强的一半,则这扇闸门所受水的压力是多少牛?(g取10 N/kg)

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6.用一块塑料片挡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竖直插入水中,塑料片为什么不下沉?向玻璃管内缓慢倒水,管内水多高时塑料片下沉?说明理由。

7.发生在山区的大地震,往往会形成很多的堰塞湖,这些堰塞湖随时有溃堤的可能,严重的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

全。若某堰塞湖湖堤底部的水深已达到55 m,水的密度为1.0×l03 kg/m3,g取10 N/kg。

(1)求上述情况下湖堤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

(2)假设该湖堤底部和湖堤各部分能承受的水的最大压强都是6×105 Pa,那么,最多还能允许水面上升多少米?

8、潜水艇深潜到104m的海底时,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一条约30cm的扁鱼在海底游动,这条鱼的形状为什么是扁的?他受到的压强是多少?如果将这条鱼拿出水面,它将怎样?

9、如图,一个圆台形容器装了一定质量的水,求A点处水的压强是多大?(ρ水=1.0×103kg/m3,

g=l0N/kg )

10、一件潜水服能承受的压强为5×106Pa,问该穿着这件潜水服的潜水员能潜入水下多深处?(用

纯水密度ρ水=1.0×103kg/m3,g=10N/Kg)

11.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其中h1=100cm,h2=60cm,容器底面积S=20cm2,求:

(1)水对容器顶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3)水对容器底的压力?(g=10N/kg)

12.一个圆柱形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10-2m 2,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在里面装入深10cm 的水,求:(1)水对底面的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

压强.

13.一个水池的深度为2米,池底有一个面积为10厘米2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为 ________ 帕,塞子所受水的压力大小为 ________牛.(取g=10N/kg )

14、在图示的几种情况中,不能称为连通器的是( )。

15、珠江上,一艘船的船底在水下0.5m 处被撞了一个洞,洞口的面积为10cm 2,用来堵洞的堵塞物受到水的压力为是多少?(ρ水=1.0

×103kg/m 3,g 取10N/Kg )

16、下表是小莉用图11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 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

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她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

(3)小莉同学在学了液体压强公式后,用公式对以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金属盒在30mm 深处水的压强是__________Pa ,而从压强计测出的压强为__________Pa ,由此她发现按液面高度差计算的压强值小于按液体深度计算的压强值,你认为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 .

班级 组别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8.3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的产生原因。

2.通过实验,认识大气压确实存在,了解利用大气压强的生活实例,会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3.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了解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4. 了解大气压的变化,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自主学习

液体对放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潜水员潜入深水中会被水所压。我们平时感觉不到自己会被空气所压,但空气也有质量。试计算

充满你教室的空气质量。(ρ空气=1.29kg/m 3))。和液体一样,由于也受到空气 的作用和 性,所以空气内部

方向都存在压强。

在一只太空杯中装入半杯热水,拧紧盖子,放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打不开了?

你会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打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一:大气压的存在

一、大气压强:包围地球的空气又叫大气。空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

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等实验向人们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思考: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如图13-83所示实验,甲:瓶铺层砂子;乙:放入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丙: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过一会儿可看到鸡蛋将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也证实了__________________。

13-83

结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都有

总结:平时物体内外都有大气压,处于平衡状态,大气压的作用显露不出来,一旦物体内外大气压不等,处于不平衡状态,大气压的作用就显露出来了,为此,我们必须考虑排除物体内部气体:如抽气排气,灌水排气,挤压排气,燃气排气……

三、大气压的利用

1.塑料吸盘。图8是吸盘。将它按在光滑的墙上,排除盘内空气,盘内气压

减小,远远小于盘外的大气压,在盘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被牢牢压在壁上。

2.用吸管喝饮料。先吸走管内____________,管内____________,远远小于

管外的__________,饮料在管内外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被压进管内,进

入嘴里。

3.请你写出钢笔吸墨水的原理(模仿上面)

4.抽水机(活塞式抽水机与离心式水泵)也是利用大气压

抽水的。

5.注射器排气后封住。

探究活动二:大气压的估测——利用p = F/S

[器材] 容积为20mL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

[步骤]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

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

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

,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读出注射器筒上标注的容积V 。

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表达式为: 。

(4)由P=F/S 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1)注射器内气体有部分残留,可造成测量结果 (偏大或偏小);

(2)注射器活塞与筒壁有较大摩擦,可造成测量结果 (偏大或偏小),可采取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带来的误

差? ;

(3)该实验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原因还可能有哪些?

如图6。若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82N ,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3×10-3m 2,求大气压的大小。 探究活动三: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自学教材P 101“托里拆利”,了解托里拆利实验)

〖总结〗1. 最早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 实验.

2.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它的大小约等

于 Pa.

3.如果支持水柱的话可以支持10.3m 。

学习要求:先独立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为什么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用水银而换用水,利用你身边的器材能测大气压吗?

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A .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

B .将玻璃管轻轻上提一些

C .换用粗一些的玻璃管

D .将实验地点由一楼改在五楼

探究活动四: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天气,季节等因素变化的。离地面越高,大气压

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压计:是测定__________________的仪器。 图6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0000B((沪科版))[[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文库

「 「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 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讲台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

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教学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以及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三种措施,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难点是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课时安排】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三节,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课时;第五节,习题课,1课时。

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了解引起听觉的过程。 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并能找其他物体试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质量与密度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物体中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所含物质多少也不同。本类型除了要求理解质量这一属性外,重点是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节天平时的区别。 归纳总结: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此类试题中除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外,还经常从考查实验步骤及方法入手,分析实验误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质量及其测量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B ) 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块质量的实验情景,小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请你指出小宇操作中的错误: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纠正错误后,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 知识板块二密度及其测量 3.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C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4.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41g,已知其中铜的质量为89g。如图所示,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2.6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二、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

§1-2 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重点难点】了解探索之路 【课时】1课时 【教具】录像 【教法】阅读、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板书设计】 §1-2 探索之路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反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表面状况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doc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教学设备和用具 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生:(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总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师:若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该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回答。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 若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 -1”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 -1”表示。 (4)、单位换算:1m/s= km/h 1km/h= m/s (5)、例题 【例1】、你的同学跑100 m用了17 s,而你用25 s跑了165 m。你的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例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1 km处产生的雷声?(教师强调解答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全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 (详细知识点解析,绝对精品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 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教案

第九章浮力 科学内容要求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述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浮力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

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节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学习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 108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光的传播教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光的传播 【考点透视】 一、考纲指要 光的直线传播、本影和半影。(I )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Ⅱ)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和临界角。(Ⅱ) 光导纤维、棱镜、光的色散。(I ) 二、命题落点 1.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如例1。 2.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和临界角的应用。如例2。 3.光导纤维的应用。如例3。 4.分析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情况。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如图图14—1—1所示,在A 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 。现将小球从A 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打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 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 后水平位移是 vt ,竖直位移是h=21 gt2,根据相似形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t t v gl x ∝=2,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例2.直角三棱镜的顶角α=15°,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1.5,一细束单色光如图图 14—1—2所示垂直于左侧面射入,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入射光第一次从棱镜中射出的光线。 解析:由n=1.5知临界角大于30°小于45°,边画边算可知该光线在射到A 、B 、C 、D 各点时的入射角依次是75°、60°、 45°、30°,因此在A 、B 、C 均发生全反射,到D 点入射角才第一次小于临界角,所以才第一次有光线从棱镜射出。 图14—1—2

用心 爱心 专心 例 3.如图图14—1—3所示,一条长度为 L=5.0m 的光导纤维用折射率为n=2的材 料制成。一细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α = 45°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求:⑴该激光 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v 是多大?⑵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 少? 解析:⑴由n=c/v 可得v=2.1×108m/s ⑵如图图14—1—4所示。由n=sin α/sinr 可得光线从左端面射入后的折射角为 30°,射到侧面时的入射角为60°,大于 临界角45°,因此发生全反射,同理光线 每次在侧面都将发生全反射,直到光线达到右端面。由三角关系可以求出光线在光 纤中通过的总路程为s=2L/3,因此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 t=s/v=2.7×10-8s 。 例4.如图图14—1—5所示,一细束红光和一细束蓝光平行射 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若用n1和n2分别表示三棱镜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1n2,a 为红光,b 为蓝光 D.n1>n2,a 为蓝光,b 为红光 解析:由图可知,b 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较小,因此折射率较小,是红光。答案:B 【常见误区】 1.不能确定不同单色光的反射、全反射情况;不能深入分析不同单色光的折射情况。 2.对于光的可逆性不能灵活的应用;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频率保持不变认识不 清。 3.数学几何知识的利用不灵活。 【基础演练】 1.(03年江苏)如图图14—1—7,一玻璃柱体的横截 面为半 圆形,细的单色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 圆 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已知玻璃折射率 图14—1— 4 图14—1—5 图14—1—7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沪科版)

6.2 怎样描述力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 复习引入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下面我们 来回忆一下。1.什么是力? 2.力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效果? 提问:对于力,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板书:一.影 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二.力的单位: 三.力的示意图: 引入:这些问题都是关于力的描述的知识,下面我 们大家共同合作来学习 回顾上节课内 容,整理回答。 思考讨论,整理 回答。 激发学生 学习物理 的兴趣。 一、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结合教材图 6-7所示情景及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 学生讨论,举 手回答 使学生认 识物质、 物体的区 课题怎样描述力授课人 时间2015年11月30日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具体的感受。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力有一定的认识了,尤其是结合了生活经验后会有大量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力的三要素,并结合光线的处理得出力的示意图这一处理抽象概念的方法。力学的知识看似比较容易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体验和归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能 用力的体的受力;培养学生表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 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体验,养成乐于探究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困难;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 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 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1.力的三要素及单位; 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能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学习方法指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资源及媒体1. 拉力器、钩码、木块、钉子、羊角锤等。 2.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 1 学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5)班共有学生63人,其中女生30人;八(6)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女生33人;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他们分别是: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4、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5、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四章多彩的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