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教学过程

3.1.1新设计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负 数》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 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基于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而产生了负数。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数学中来,使学生初步感知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感悟到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为以后函数的学习作铺垫。 基于学情分析 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或听说过负数,从生活中学数学,又有趣味性又有挑

战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另外,学生经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3、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知道数可以分为正数、0、负数,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 4、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学习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评价任务: 1、借助课前游戏,能举例说出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能用正负数准确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3、能准确把数分为正数、0、负数三类。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公开课教学设计(1)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经历有体到面的抽象过程,体会平面图形源于相应物体的面,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主要特征,直观认识相应的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和区分这几种图形。 2、在画一画、认一认、围一围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抽象过程,初步积累认识形体的一些经验,感受相关形体间的联系,形成相应图形的空间表象。 3、在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把“面”从“体”中提取出来,并能清晰地识别这些“面”。 教学准备:挂图,钉子板,水彩笔,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能来介绍下它们吗? 二、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3、认识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三角形) 三、辨一辨,说一说

七年级数学上册6.4统计图的选择练习(新版)北师大版

6.4 统计图的选择 01 基础题 知识点1 统计图的选择 1.为了反映贵州省毕节市4月20日~26日以来的气温变化情况,最好选择用(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频数分布直方图 D.折线统计图 2.想表示某种品牌奶粉中蛋白质、钙、维生素、糖、其他物质的含量的百分比,应该利用( )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复式统计图 3.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奥运健儿在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为了更清楚地看出获得奖牌情况是上升还是下降,应采用( ) 届数232425262728 奖牌数322854505963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都对 4.在计算机上,为了让使用者清楚、直观地看出磁盘“已用空间”与“可用空间”占“整个磁盘空间”的百分比,使用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以上三个都可以 5.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 ) 知识点2 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统计图 6.如图是甲、乙两家公司的利润增长情况统计图,利润增长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公司. 7.根据下表数据绘制的两幅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某股票的价格变化情况. 年份 2 016 股票最高 20 21 23 27 价格/元

(1)哪一幅图显示的增长幅度可能给人以误导? (2)造成误导的原因是什么? 02中档题 8.下表是某一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度对同一商品的需求情况统计:(单位:吨)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某商品需 3 500 1 500 2 300 4 000 求数 若你是工商局的统计员,要为商家提供关于这种商品的直观统计图,则应选择的统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前三种都可以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某公司的生产总值持续较快增长,下表是2011~2015年该公司生产总值统计表: 年份 2 2014 2015 生产总 78 345 82 067 89 442 95 933 102 398 值/万元 (1)小明根据上表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如图1所示,你认为小明绘制的这个统计图会给人们错误的感觉吗?如果会,你认为该怎么修改?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比赛获 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四边形、多边形内角、内角和的定义。 (2)掌握如何根据边数求多边形内角和。 (3)掌握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学生质疑、猜想、归纳、迁移、转化等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 (2)培养学生学会解决: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把新知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及彼,掌握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经历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合情推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层层探究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本单元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会联想到“量”“拼”和“撕”等探索的方法,并能由此及彼想到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本课是图形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中的“分析与解答”在本课中因为图形的关系是“分析与操作”,孩子们既熟悉又很有好奇心。 2.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校一直实施“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学课改实验,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形成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本课的自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已经熟悉,四边形内角和在本节课的学习探索应该不难,方法的迁移学生能否顺利得出?由于学生到五年级才会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多边形的边和内角和对于学生也是有挑战性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都可以转化成若个三角形再求和

七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用练习题

图1 日期/日 数学: 12.2统计图的选用(2)(苏科版七年级下) 一、选择题 1、(08长沙)要反映长沙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 .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 2、(08荆门)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折线图1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 A.30吨 B. 31 吨 C.32吨 D. 33吨 3、(08安徽)如图2是我国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这5年中,我国粮食产量先增后减 B .后4年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C .这5年中,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 D .后4年中,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 二、填空题 4、(08 通过图表,估计这个病人下午16:00时的体温是 ℃ 5、如图4显示的是某班20人在“献爱心”活动中捐图书的情况,该班级人均捐了_________册书。 6、( 07长沙)为了改进银行的服务质量,随机抽查了30名顾客在窗口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下图5是这次调查得到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为11分钟的人数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 图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0 5 20 25 -5 体温/℃ 6 10 14 图3

(3)这30名顾客办理业务所用时间的平均数 是 分钟. 三、解答题 7、(08深圳)某商场对今年端午节这天销售A 、B 、C 三种品牌粽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如图6和图 (1)哪一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6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 品牌粽子在图7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A 、B 、C 三种品牌的粽子如何进货? 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图 7图 69 10 11 12 时间 图5 图4

苏教版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课堂教学实录

《用字母表示数》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06~107页内容。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教材先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表示数,并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稍复杂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最后安排学习化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以及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完整地经历探索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表达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1、谈话:同学们,见过这些标志吗?(电脑出示:CCTV KFC USA) 生:见过。 师:这些缩写字母表示什么呢? 生:CCTV代表中国中央电视台 KFC代表肯德基 USA代表美国 师:说得真好!生活中经常会有用字母缩写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2、用4张扑克牌算“24点”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算24点吗?(喜欢)老师这儿有4张扑克牌,你能快速算出24吗?

师出示:6、7、A、10 生答:6+7+1+10=24 (10-7+1)×6=24 师:“1”从哪儿来的呀? 生:A就是1。 师:对,在算时我们把A当成1来算。 3、看,老师还带来了一组数列,出示:2、 4、6、M、10…… 师:谁知道M代表几呢?( M代表4) 在这里A和M都表示特定的数。 二、知识建构。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抽象概括过程。 (1)操作。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吧,看老师(在黑板上)摆三角形,师边摆边问。 摆1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3根)列式:1×3 摆2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6根)列式:2×3 摆3个、4个、5个……请在纸上写出算式。 生写后汇报,师板书。 (2)你们还能接着往下写这样的算式吗?(能)能写多少个?(10个、100个、800个、许多个、无数个) 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式子来概括所有的式子呢?请大家开动脑筋,试着写一写。 汇报:生1: a×3 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生2: ……×3 “……”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生3:若干个×3 “若干个”表示三角形的个数。 师:同学们想出了许多种表示三角形个数的方法,都可以。这三种方法你们喜欢哪一种? 生4:喜欢a×3 。 师:为什么? 生5:这一种方法简洁,那两种方法麻烦。

七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1)

5.2统计图(一) 学习目标: 1.回顾小学时所学过的三种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3.知道各种统计图的作用; 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51至P153“做一做”上方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2017年石油消费量 (2)2017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百万吨,约是日本的倍,约是中国的倍。 (3)这是统计图, (4)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横轴与纵轴交点处用表示,(5)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利用条形统计图,可以。 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6)左图是统计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74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2从图中可以看出1987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3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4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世界人口大约为亿人口; ○5从图中可以预计2025年世界人口大约为亿人口。

2017年我国几个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 (7)由左图的2017年我国几个城 市年降水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12017年海口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22017年广州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32017年武汉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42017年北京市年降水量大约是mm。 (8)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横轴与纵轴交点处用表示,(9)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是: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 地球上咸水、淡水的统计图(10)这是统计图; (11)已知地球的水资源总量达145 000 万千米3,则地球的淡水资源约为 万千米3,咸水资源约为万千米3。 (12)在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面表示总 体,圆内每个扇形表示; 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统计图(13)如左下图是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扇形统计图。 已知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亿万千米2,则地球的海洋面 约为亿万千米2,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亿万 千米2。 (14)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从扇 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某县教育局一次对2017年初中 毕业生去向做了调查,将数据整理 后,绘制成统计图如右上。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已知上非达标高中的毕业生有1500人,求这一年初中毕业生有多少人?(2)上职业高中和赋闲在家有毕业生各有多少人?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资料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和学校 沈洋 2016年4月12日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 1 课时 授课人:沈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这次张老师带来的是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 意义,整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张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他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抓住教学的难点——单位“1”,并且用单位“1”帮助学生沟通整数与分数的意义,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与建构。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把张老师这节课的好处一一道来,下面附上我整理的张老师的说课稿,也许能对了解整节课有所帮助。 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 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

把它叫做单位“1”。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 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见下面图片2、3) 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 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 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备课要有整体意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教学难点是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且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2、我们已学了哪些运算定律? 3、谈话导入 师:前面我就已经知道李叔叔是个爱好旅行的人。他喜欢骑自行车环保旅行且是自助旅行。为了旅行,他需要看一本自助旅行的书,这里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来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呢? 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几页没有 看? 二、探讨新知 1、解决例1 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分别说算理 (2)、师:想一想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这3道题计算出来。(生板演,其余自练。) (3)、交流、比较 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反馈: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较简便。 (5)、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便计算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 2、把234改成266 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 全班练习,口答反馈 266-66-34 266-(66+34) 3、讨论总结: 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简便。 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中,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了数学意识,达到了教师、学生、教材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三、巩固提高 1、判断:(1)73-12-8=73-12+8 (2)47-(13+7)=47-7-13 (3)60-(25-14)=60-25-15 (4)185-43-27=185-(43+27) 2、连线

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看一看》精品公开课教案

1 看一看 教学内容 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教材第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且能够把所观察到的结果画出来。 2.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有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及超越自我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PPT、多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诗画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字面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从正面看是岭,从侧面看是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样子都不相同。 这首诗主要是描绘庐山,我们从不同方向观看庐山,会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数学中也有好多美丽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二、学习新课 1.我搭你画。 (1)对于前面摆放的这样一个,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 明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一个。 (2)如果拼搭成,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看上去像什么? 明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看上去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 (3)如果拼搭成,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呢? 明确: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也是。 小结:不同立体图形从同一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 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问题:淘气、笑笑、小鸟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明确:淘气站在正面,可以看到三个正方形,如图:;笑 笑站在左面,可以看到上下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如图:;小鸟在上面,可以看到左右两个正方形组成的一个长方形,如图: 。 小结:同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学期(苏教版)7.1 认识三角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 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 微课;教学课件;操作练习题(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斜拉大桥情境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座大桥,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出什么基本图形?(三角形)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同桌交流后说一说。 再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加强对三角形的初步感知。 回顾以前学过的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导入新课。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

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课件出示有一条边是曲线的三角形。 问:这是三角形吗?为什么?(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一条边是曲线)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是什么?(线段。板书:三条线段)2.课件出示没有封闭的三角形。 问:这是三角形吗?为什么?(不是,因为没有闭合) 教师引导得出:三角形的三条边要首尾相接围起来。(板书)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板书并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定义,说出三角形成立的条件。 4.判断是否是三角形。 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再找学生回答。(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完成试一试:用方格纸中的四个点画出三角形。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李名树时间:2012年4月21日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

七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图的选择同步练习人教版

统计图的选择 同步练习47: 年份1952 1962 1970 1980 1990 2000 国内生产总值(亿 元) 679 1149.3 52.7 4517.8 18547.9 89404 (2)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某各年级的人数如下:初一:600人;初二:550人;初三:560人.画出各年级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 32002年7月至10月间,哈尔滨市和南京市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7 8 9 10 哈尔滨23 21 14 6 南京27 29 24 18 (2)两市气温谁高?两市气温哪个月最高?哪个月最低? (3)两个市哪个月至哪个月下降得最快? (4)两个市气温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4,下表是从上海《解放日报》收集到的2002年2月8日至14日一周内的 日期2月 8日 2月 9日 2月 10 日 2月 11 日 2月 12 日 2月 13 日 2月 14 日 污染指 数 107 100 50 137 148 148 68 染”;60-104的为“良”;60以下的为“优”. (1)这一周内属于“重度污染”、“轻度污染”、“良”和“优”的天数各有几天? (2)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这一周内污染指数变化情况. (3)从你画的统计图表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1, 从上述图表中可以得出,我过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从1952年到1980年这28年中,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但自1980年以 后,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在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期间, 发展速度猛增. 2,

3 (1)如图 (2)两市南京的气温较高。8月的气温最高,10月的气温最低 (3)两市9月至10月气温下降得最快(4)哈尔滨的气温温差比较大,而南京气温温差较小 4,(1)这一周内属于“轻度污染”的有4天,属于“良”的有2天,属于“优”的有1天. (2) (3)这一周的空气总的说来不是很好.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数数、数的基本含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1)

数数、数的基本含义 教学内容:教材P21~P23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知道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体会“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些非整十数:全班有31人、小明的体重是25千克……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2、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提问:2捆添上4根是多少?你怎么知道这是24根的?2捆添上9根呢?你

怎么知道这些是29根的? 3、讨论:二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二十九添上一是三十,那么三十九添上一,四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4、让学生从85一个一个地数到99,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5、思考:99添上1是多少?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99,想添上1是多少? 提问:为什么99添上1是一百? 6、让学生十根十根数,从十数到一百。 师指出:10个十是一百。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老师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请小朋友们5个5个地数。谁数对了就可以吃掉这些香蕉了。谁还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从70数到100怎么数? ①一个一个数;②2个2个数;③5个5个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看看图上的羽毛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七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案

七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6.3扇形统计图 一、教材、学情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媒体中,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 学生在小学里曾经学习过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养成数据说话的习惯,初一学生积极要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3、在决策和形成猜想中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从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数据在解决不少现实问题中是有用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利用小黑板制作一个简单课件; 2、布置学生准备,圆规、铅笔、彩色笔、计算器、剪刀等工具。 2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比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性质有哪些?(两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号的前面是比的前项,后面是比的后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2.求下面两个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12∶16(3/4),18∶24(3/4)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出示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1)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1是天安门广场升国旗,2是校园里升国旗,3是教室里的国旗,4是谈判桌上的国旗)

(2)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不一样) 这是老师测量的结果第一个国旗长5m,宽10/3m,第二个国旗长2.4m,宽1.6m,第三个国旗长60cm,宽40cm,第四个国旗长15cm,宽10cm 这几面国旗的形状是一样的,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各个国旗的长宽的比值都相同,都是3:2) 2.探究新知 (1)理解比例的意义 实践活动:根据刚才的发现,画一面与这几面国旗长和宽都不同的国旗外形,并保证不变形。 汇报展示:让学生汇报自己所画国旗的长和宽,并说明为什么没有变形。 理解比例的意义: 这些比化简后都是3:2,也就是比值是多少呢?(3/2) 教师边板书边总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一个等式: 2.4:1.6=60:40或2.4/1.6=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页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到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页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哥比例。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李名树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三角形 的特性(教科书第、页,练习十四第、、题。)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 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展示课本第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老师手上拿着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 生:有。 师:把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高。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准备在黑板上示范作高) ()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页,看看书上是怎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执教人:李伦轩 时间:2012年5月28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学生指出并纠正。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二)研究圆的特征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_8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整数、小数、分数以及正数和负数等,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从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和数学运算的需要两个不同的角度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的作用,感受熟悉扩充的必要性,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 3.培养归纳、概括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知识网络,理解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经过六年的学习,至今已学完小学阶段数学的全部内容。从这节课开始,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这节课复习数—学习“数的认识”。 二、梳理和复习 (一)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离不开数,请同学们回忆一

下,在小学阶段,都学过哪些数?(板书:整数、分数、小数、自然数) 2.复习整数、小数、分数、自然数的意义。 3.请学生对所学的数进行整理,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网络图。 4.我们还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学过的数。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的直线图。请学生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数。自己尝试表示几个其他的数。并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二)、呈现情境,体会数感,感受数的扩充。 1.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并阅读数的扩充一、二,感受引入分数、负数的必要性。 2.让学生举例在生活中的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 整数分数小数自然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