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心得 魏建芳 中医七132 《圆运动的古中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心得 魏建芳 中医七132 《圆运动的古中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心得 魏建芳 中医七132 《圆运动的古中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心得 魏建芳 中医七132 《圆运动的古中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心得

魏建芳

中医七132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由彭子益先生所著,他曾任清太医院医师,清亡后受山西督军阎锡山之邀南下山西,开始了中医学的医疗、教学活动。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西方文化侵略、传统文化受到质疑,中医面临生死存废的年代,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为传承古中医正统,从中医教育入手,在山西、江苏、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办学、讲学、治疗疾病,先后经31次的修订,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并在战乱的年代,培养了一代真正的中医。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思想体系,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延续了古中医学的传承,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复兴之父”。今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中华医学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排头兵,重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真正中医学术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著名的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李可老中医,“文革”破四旧运动中冒险保存了这本书,并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上承内经要旨、仲景心法,以医易河图中气升降之理,串解中医经典之奥秘,犹如疱丁解牛,悉中肯綮。全书没有引用一句经文,而是跳出条文的圈子,避繁就简,由博返约,采取抽丝剥茧的方法,以通俗畅晓的语言,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科学的中医系统,而且一线贯穿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彭氏强调“中气”的作用,“中气者,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河图之理以土居中,上下左右,无土不成。故内经之理,仲景之学,独重中气。土为万物之母,在人身为后天之本,生命之根。故五脏六腑以脾胃为核心,十二经气机升降变化,以中气为轴心。五行学说,不是简单的生克平列图,而是“土为中心”论。正是《内经》“五脏皆秉气于胃”的具体化。一切外感、内伤,无非中气受损,升降乖乱。升者不升,逆生下陷诸病;降者不降,遂生上逆诸病。各经之病,无非虚实寒热;治病之法,无非补泻温清。而虚实寒热之病,无非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补泻温清之法,无非逆者降之,陷者升之,复其升降之常而已。但经气如轮,中气如轴,中气乃经气之根本。升降

上下左右之经气,须先照顾中气。如轻病转重,必是中气为医治伤;重病致死,必是中气为医治脱;轻病不医自愈,必是中气自然复元;大病治愈,必是中气为医药恢复。所以,治病便是治中气!古人释河图之理,引经据典,力求深奥,反使原义隐晦,使人如入云雾。彭氏拨开云雾,开门见山,以寥寥千余字便把河图之理、中气升降致病之根源、见证、演变,以及内、难、伤寒、金匮之理,洞察病机之法,正邪进退之势,结合人体生理、病理、治则、方药诸方面的具体运用,讲的头头是道,启悟后学非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为教材不同于以往的中医古籍,而且是最接近现代的民国时期著作,一方面是循序渐进地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导学者步入中医之门,一方面在文法上接近现代阅读习惯,十分有利于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知识,这本书不像现在高等院校教材教给学生的是名词概念,而是在反复的讲述过程中使学者形成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当今院校毕业学生所不俱备的,它是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经典是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而现代的教材只是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枯枝,堆积的再多,如果没有中医的灵魂,在临床上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也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失败。李可老师常讲,学好古中医要“洗脑”,所谓的“洗脑”我想就是形成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观念。是否能精通深入一门学科,首要的是要明白确立这门学科的世界观是什么,而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年青一代,形成气一元论、形神一体观的观念靠现有的院校教材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而扭转这一危局,给予一个明确的方向的,我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最恰当的,正如书中讲到:“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文中处处句句传达的是天人一体的观念,而一个熟背天人一体名词而不明二十四节气内涵的中医学生,又如何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呢?因此这本书对当今学好中医,提高中医诊治疾病的疗效真是太重要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学习体会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学 习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在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作者将《十二经气圆运动图》作为学习的基础,在研读该图的过程中,感觉此图的记忆包含许多中医基础理论,将这些理论搞清楚了,该图也就搞清楚了。 1、五行相生相克 这个不多说了 2、三阴三阳的互为表里关系: 少阳←→厥阴 阳明←→太阴 太阳←→少阴 3、脏腑的互为表里关系: 肝合胆 心合小肠 心包合三焦 脾合胃 肺合大肠 肾合膀胱 4、十二经走向: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 手之三阴,自头走手,主降 足之三阳,自胸走足,主降 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 5、天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胆肝小肠心胃脾大肠肺膀胱肾 6

足阳明胃戊土 太阳寒水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 我也来说两句查看全部评论相关评论 qihuangai (2007-6-12 09:05:12)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权当抛砖引玉。 由之 (2007-6-18 13:06:41) 顶一个。pdf电子版有很多错误。可能有整段的缺失。 无动于中 (2008-1-19 20:17:53) 这个图里面的知识点的确很多。 从外到内,依次相生。遗憾的是,还没有看出气血沿经络的流注顺序。 QUOTE: 4、十二经走向: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 手之三阴,自胸走手,主降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主降 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

[本帖最后由无动于中于 2008/1/19 19:40 编辑] 十二经气圆运动图.jpg 无动于中 (2008-1-19 21:22:17) -- [本帖最后由无动于中于 2008/1/24 10:13 编辑] 无动于中 (2008-1-21 17:08:05) 上面的图基本上是按照原书上的顺序画的,感觉有点别扭。就又按照气血流注顺序重新画了一幅图。

JT叔叔

JT叔叔 剛開始熬夜比較辛苦,但越來越能熬,過了該睡的時間還不睡,也不覺得辛苦,長年下來就造成血虛,那就是酸棗仁湯症形成的時候。同樣是補血養血,酸棗仁湯又示範了一次怎樣讓血回肝,如果沒有要讓血回肝的問題,最補血的是炙甘草湯,但有些人的血已經無家可歸了,酸棗仁湯就有用。如果不是熬夜熬成習慣的失眠,那就不是酸棗仁湯了。不過有些人用了酸棗仁湯也會好一點,因為失眠一段時間之後也會變成酸棗仁湯症。酸枣仁药性的探寻〔摘自2009年2月14、15日,『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第八段第八节〕重新认识酸枣仁汤 在历代的医案整理中,我们发现临床上使用原方原帖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案例并不多,许多成功治疗失眠的医案中使用的所谓酸枣仁汤,其实都更像是以别的方剂做为主结构,酸枣仁只是加减味的一个角色这样的状况。历代对酸枣仁汤的疗效不太有信心,后世陆续增改;而酸枣仁这一味药在本草学上不太容易处理。一般对酸枣仁的认识就是养肝、宁心、助脾,但养肝何不用白芍、宁心何不用鸡蛋黄?被取代性很高。仲景为何独钟酸枣仁?酸枣仁的方剂结构,是用川芎疏肝,但经方一般用桂枝疏肝,故唐代的酸枣仁汤就加了桂心(疏肝药性同于桂枝)。《千金翼方》则因半夏交阴

阳的药效较强而以「温胆汤」取代「酸枣仁汤」。酸枣仁汤也开始有各种加味,例如加麦冬、干姜,交阴阳的效果比酸枣仁汤好;宋朝再加白芍。但我们要问的是:后世许多增改方是因为酸枣仁汤无效?还是对酸枣仁汤的理解不足? 用酸枣仁汤的时机酸枣仁汤,在开业中医师的确很难奏效,现在开业医师觉得处理调理脾胃最有效,但处理失眠则最头痛。因为现代人的失眠成因太复杂。酸枣仁汤如果用对时机,其实非常有效。亦即还没到必须吃安眠药、镇定剂的失眠,单纯因为身体操劳过度、睡眠浅,酸枣仁汤还是很有效。失眠的类型:古方的世界,胆虚失眠,胆实热嗜睡:少阳调节开关,少阳偏寒、偏热时,开关就会失灵;用温胆汤之类。阴阳不交:半夏朮米汤(半夏可去脾胃的痰饮、让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概略地说,仲景方中众多治疗失眠方剂的主证均不相同,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柴胡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豆鼓汤、栀子干姜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其实或多或少都会沾到失眠这个症状的边。而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以病因而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朱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此篇是彭子益先生学医的心得,他从圆运动的原理出发,介绍了金匮、药性、脉法、医案、女科、外科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的著作。 本文出自李可先生主校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金匮药性脉法医案女科外科读法篇 序吾人既读宇宙篇,知古中医学的来源,是圆运动的大气。读原理篇,知古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的所以然,是大气内的物质与物质发生的作用。读处方篇.知古中医学的法则,是宇宙人身同一大气的圆运动。读伤寒篇,知人身整个病的根源与治法,仍是大气的圆运动。读温病、时令病、小儿病篇,知一切时令病,皆人身本身之气作病。读时方篇,知时方无原理之错误。此后应读各书,一为金匮,一为药性,一为脉法,一为医案,一为女科,一为外科也。b5E2RGbCAP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夏至子益重著于成都四川国医学院 金匮读法《伤寒论》的病,整个圆运动的六气运动不圆之病也。一百一十三方谓为治六气运动不圆之一百一十三病也可,谓一百一十三方为治六气运动不圆之一个病也可。其实一百一十三病,乃六气运动不圆之一个病所分析,故能学一百一十三方,以治一百一十三病,不如能学一百一十三方,以治六气运动不圆之一个病之效大而机灵,思精而术巧也。不能治一个病,未必能治一百一十三病,既未彻底了然整个的,自然不能明白分析的。《伤寒论》是六气的一个病,《金匮》则一方一病,一病一个。如此,是学《伤寒论》成功不易,学《金匮》成功不难矣。何以彻底了然《金匮》者,亦寥寥也?学《金匮》者,不得合于教科之善本故也。p1EanqFDPw 近时医校采用之《金匮》教本,大概广集各家之议论,不加断语,一如茶肆谈天无须负责。此乃医学既成之后,参考性质之书,非学医时一定不易之教科书。DXDiTa9E3d 今于系统学《伤寒论》学成之后,欲求《金匮》教科书,惟黄坤载《金匮悬解》最好。处处是整个河图圆运动,字字有认定,字字有着落,就经解经,不参己见。读罢系统学各篇之后,展卷读之,真有驾轻车就熟路之快,不惟不白走一步,而且妙趣环生,俨由己出。学成之后,再参考各家议论,未为晚也。RTCrpUDGiT 读《金匮》次序,须先读内伤杂病呕吐哕下利各方。次读痰饮咳嗽各方,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各方,胸痹心痛短气各方。再次读血痹虚劳各方,奔豚各方,腹痛寒疝宿食各方,消渴小便不利淋各方,水气各方,黄疸各方。再次读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各方。然后读外感五脏风寒积聚各方,痉湿暍各方,疟病各方,百合狐惑阴阳毒各方。然后读外科疮痈肠痈浸淫各方。然后读妇人妊娠产后杂病各方。先从土气入手,次则金气,次则木气,由中宫而升降,依河图圆运动的次序,以探求人身整个气化之妙。于是外感、内伤仍是一整个的妙处,自能了然于心,自能扫除一切六气伤人身体作病,冬寒藏在肌肤,至春变为温毒,而用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药性总结 中气类中气唯炙甘草,和表养津生姜枣,寒则干姜虚则参,粳豉饴糖功效小。炙草:温补中宫,运输四家,功可回生,性极壅滞。干姜:温中燥土,降胃升脾,里寒最宜,津亏忌用。大枣:补中养津,调和营卫,性极横滞,胀满不宜。生姜:温降肺胃,卫闭最宜,大枣同用,补散适中。人参:大补中气,化生津液,最宜虚家,有滞忌用。粳米:养中清肺,虚燥相宜,煮成清汤,极利小便。香豉:补中不热,平和之品,肝肺滞涩,亦不可用。饴糖:养中润燥,极补土液,炒焦合用,不炒湿脾。白蜜:润燥泽枯,熟用补中,肠胃滑者,炼老可用。营卫类芍药麻黄桂枝因,芍营麻卫桂不分,柴胡妙用能和解,不表不里少阳经。芍药:专调营郁,极敛疏泄,善收相火,却能寒中。麻黄:专泄卫郁,极开闭敛,发汗利水,耗气伤津。杏仁:温泄肺气,兼解卫郁,降逆平喘,平和之品。桂枝:调和营卫,最益表阳,疏泄偏升,津伤忌用。葱白:极助卫阳,达郁通表。如有实热,便不可用。生姜:散寒开闭,怕冷相宜。利水耗津,阴虚慎用。凡用营卫药,不可离中气药,中气为营卫之根本。如舍中气单治营卫,营卫之药皆伤中气,中气愈伤,营卫愈坏矣!柴胡:性寒气散,专解少阳,气虚服之亦能出汗。此药附于营卫

者。因营卫为入脏、入腑之门,少阳亦入脏人腑之路。少阳忌发汗,而少阳解时亦自然出汗也。下药类芒硝大黄阳腑热,巴遂决水不尝得,膏芩大寒桔夏攻,以类相推属下则。芒硝:寒滑第一.润燥破坚,虚寒误服,脾阳绝死。大黄:攻下积结,猛烈非常,败脾寒中,用须审慎。枳实:寒泄积气,败脾寒中。厚朴:善降胃气,由降而升。性热不寒,阴虚忌用。用于大黄枳实芒硝之中,妙在以温运寒。以上四味合用,专攻胃腑实热燥结。巴豆:大热大泄,最伤津液,停痰积水,扫荡无余。平人以一粒破四分,服一分,即大泻。甘遂:专泻积水,猛烈非常。性热伤津,误用则死!平人吞服南瓜子仁大半块,即吐泻不堪。芫花、大戟:专攻积水。葶苈:专下痰水。以上五味极破元气,乃万不得已而用之品,非常用之品也。桃仁:善破瘀血,性热而滑。水蛭、虻虫:专破瘀血。桔梗:排脓破滞,极泄肺气。载药上行之说,误人不浅!贝母:善消热痰,亦能寒中。瓜蒌:涤泄热瘀,清润肺燥。上无热燥,误用寒中。以上三味时医不论有无瘀热,动则用之,误事不小。半夏:降胃燥湿,除痰破结。中虚、阴虚均须慎用。赭石:重坠非常,降逆第一,不寒不燥,惟易伤中。旋覆花:善降肺胃,立除噫气,行血下痰,其力不小。以上六味,本非下药,因其下降力大,易伤中气,故附于下药之后。海藻:泄痰开结,滑窍去滞。商陆根:泄水消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我买了许多有关《伤寒论》的书,迄今为止我觉得最有用的是这几位的书,对我的用方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郑钦安(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郑钦安医书阐释》:有关阴阳的判断,各种症状的讲解补充(主要是三阴症)是很好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大家一定要详看,多看。一般来说,市面上对某种症状老是治不好的,换个思路来一用就灵。 二、张锡纯(对本草经有实际验证的临床实战家)《中药亲试记》:觉得张氏最好的部分是在这本书,其他《伤寒论讲义》和《屡试屡效方》仅初看) 三、胡希恕(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张仲景用方解析》《百年传承---胡希恕那本》,另其《伤寒论讲稿录音》那本还没买:六经辨证的思路直接影响我对疾病症状的判断和讲解。 四、李可(真正的伤寒大师和临床实战家)《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个是破格救心汤的使用;二是用量上遵守汉代量度;三是一日内连续进攻的思路都深深影响了我。这本书我也是一看再看,越是碰到危症我越是信任这本书,因为这是中国目前绝无仅有的专门碰大症的书,非常有价值。 五、黄煌(真正的伤寒大家和有专长的宗师,当前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代表性人物)《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50味药证》《药证与经方》《经方沙龙第一期》《经方一百首》(还没买到):每一本书

都有价值,建议每一个学中医的人都从黄师的书开始看起,最容易入仲景门且可以直接实践,对初学者的信心有极大的提升作用,而且有此“沙龙论坛”作为普及经方的阵地,所以说黄师是当今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人。黄师对体质学说的研究树立了自己专长的方向,历史上没有哪位医者能象黄师那样把体质讲得那么明白。 六、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和《陈瑞春论伤寒》:提供自已伤寒用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七、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对火神派的用方思路作了很好的总结。 八、闫云科《临证实验录》:都是经方治病,值得借鉴。 九、余国俊《名医师承讲记》两本书:对经方使用部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非经方部分只粗略看,因为不容易总结。 十、张步桃《小中药大功效》(二):原来没注意他,后来随手翻阅时才知道他也是经方家,看来(一)也要找来买。这本书有个特色是讲药物是哪一科的植物,类似的有什么,主要有什么作用,是本草学的补充。 十一:马正大《妇科证治经方心裁》:最大的特色是专讲妇科用经方,实在难得,我虽然看得少,但这么有专长的书以后肯定会借鉴他的经验(我现在经验最少的就是治妇科)。 其他的还有: 《十年一剑全息汤》:主要是整体观的思路,据此思路我还曾想过把六经主方: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乌梅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6(4)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6(4)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6(4) 时间:2011-07-04 08:19点击: 955 次黄氏误认仲圣伤寒脉法“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为“阳贵阴贱”,又误认《伤寒?少阴篇》“少阴负于趺阳者顺”为”当崇补火土”。不知河图中宫属土,阴数在外,阳数在内,中气之旋转,全是阳寓阴中之功能。倘阴气伤损,包围不住阳气,阳气外越,中气即渐消灭。因阳无阴则动而散,非中气真寒,何可统用于姜以伤胃阴乎?吾人须知中气属土,土气生于相火之下降。又须知相火下降,降于阴金之内收。阴金将相火收入肾水之内,水能藏火,乃生元气。水火俱足,元气乃足。元气上奉,乃生中气。《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旨,原是如此。凡人能食者,胃阴旺也。食能消化者,脾阳旺也。阴主收,故能食。阳主化,故食能消化。然必阴能包阳,而后能食能化。阴平者,阴与阳平也,阳秘者。阴能养阳,阳乃秘藏也 如随意好用燥药、热药,劫夺津液,将阴金收降之气损伤,津液不能复生,火气外泄,胃不思食,中气消灭,便无法挽回。凡虚劳之人,睡醒出汗与饭后出汗,饭后胸部觉热,皆是阴液亏伤,包藏不住阳气的现象 此乃显而易见之事,但已到了这样地步,要去补阴已来不及。

因阴液伤到如此地步,不是骤然成的,乃是日渐日久成的。气化坏了,可以用药还原,形质的津液坏了,便难还原。故古人曰:阴脉旺者多寿。阴者,津液。津液多,包藏得住阳气,故寿也。医家治病,须十分小心,不可误用凉药伤了人身相火,不可误用燥热药伤了人身津液。必须脉气实滞,乃用凉药清热;必须真有内寒,乃用温药温寒。中病即止,不可太过。与其太过,宁可不及。太过必定坏事,不及尚可加增 用清凉养阴药的事实上,常有服至数月仍宜再服之病。在用燥热药的事实上,多系一剂二剂之后,便少有宜再用者。可见阴液难复,阳气易复162 Page 176也。阳虽易复,却不可伤。倘非真是中下阳实,而肝肺偏燥之病,若误服寒凉,立见阳亡之祸。如肝肺偏燥,而中下阳虚,须用凉药以清燥,须兼用温补中下之药以顾中下。经方中此法,宜研究彻底也。时令外感之属于相火外泄,外热而内寒,死于寒凉药者太多矣。面红、目红、身痒之属于相火外泄,外热而内寒,死于寒凉药者太多矣 尝谓中医书籍,惟黄氏当得住一个“偏”字。有整个乃可言偏,无整个即不能言偏,惟黄氏有整个也。整个者,整个河图也。整个河图是圆的,阴阳平和则圆,阴多则往下不圆矣,阳多则往上不圆矣。故读黄氏书,须于系统学有把握之后,乃可读之,自能法其是处,戒其偏处。陆九芝《世补斋医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心得 魏建芳 中医七132 《圆运动的古中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读书心得 魏建芳 中医七132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由彭子益先生所著,他曾任清太医院医师,清亡后受山西督军阎锡山之邀南下山西,开始了中医学的医疗、教学活动。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西方文化侵略、传统文化受到质疑,中医面临生死存废的年代,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为传承古中医正统,从中医教育入手,在山西、江苏、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办学、讲学、治疗疾病,先后经31次的修订,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并在战乱的年代,培养了一代真正的中医。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思想体系,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延续了古中医学的传承,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复兴之父”。今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中华医学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排头兵,重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真正中医学术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著名的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李可老中医,“文革”破四旧运动中冒险保存了这本书,并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上承内经要旨、仲景心法,以医易河图中气升降之理,串解中医经典之奥秘,犹如疱丁解牛,悉中肯綮。全书没有引用一句经文,而是跳出条文的圈子,避繁就简,由博返约,采取抽丝剥茧的方法,以通俗畅晓的语言,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科学的中医系统,而且一线贯穿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彭氏强调“中气”的作用,“中气者,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河图之理以土居中,上下左右,无土不成。故内经之理,仲景之学,独重中气。土为万物之母,在人身为后天之本,生命之根。故五脏六腑以脾胃为核心,十二经气机升降变化,以中气为轴心。五行学说,不是简单的生克平列图,而是“土为中心”论。正是《内经》“五脏皆秉气于胃”的具体化。一切外感、内伤,无非中气受损,升降乖乱。升者不升,逆生下陷诸病;降者不降,遂生上逆诸病。各经之病,无非虚实寒热;治病之法,无非补泻温清。而虚实寒热之病,无非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补泻温清之法,无非逆者降之,陷者升之,复其升降之常而已。但经气如轮,中气如轴,中气乃经气之根本。升降

刘静(北中医11级东硕)五运六气之我见

五运六气之我见 与运气学说初识,是在大二年间翻看的《子午流注针法》,当时只觉其晦涩难懂,也没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便浅尝辄止。为窥运气之全貌,遂选修了《五运六气讲座》,当真受益匪浅。存在即是合理,运气学说是古人通过对太阳运动和昼夜寒暑变化的观测而总结出的客观规律,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糟粕,个人觉得它的实用价值应该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通过5周的学习和相关书籍的阅读,不仅重燃了我对中医的激情,也更坚定了我对中医经典理论和传统文化的信仰,这不失为一件幸事。但是几千年文化的失传与断层,使的运气学说的学习异常的艰难,5周的时间实在太短,说懂了也只能说是会计算了、会背天干地支24节气了,对于深奥的运气学说仍难窥一斑。因此笔者在此只能说浅谈学习运气学的体会,其间亦有些个人粗鄙的见解,不对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谈一个问题,首先要追本溯源,那么何为五运六气?五运即地之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六气指天气,是为风、热、火、湿、燥、寒;运气学说即为天之六气加于地之五行后一切物候、气候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并以此决定人的健康与疾病的一套理论体系。其归结起来有三大系统:中运主一年之主气;主运(司天)与客运(在泉),分主上半年与下半年之气;主气与客气,主气为每年不变之气,而客气则首尾相接,变幻无常。例如分析1954年4月21日的气候状况,从大寒节算起,可知1954年为甲午年,主气为土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4月21日为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厥阴风木。可知1954年上半年可能较为湿热,下半年以燥气为主。4月较容易受到风气影响。在推断运气变化时,应知“五运相袭, 而皆治之, 终期之日, 周而复始”,即天气物候的变化肯定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在具体运用中就要做到“既识一定之常规, 再审不定变化情”,既不能迷信盲从也不能“未达天道之常变, 反谓气运不相应。” 下面,我想谈一下困扰我已久的“三阴三阳”问题。《内经》、《伤寒论》都论述有“三阴三阳”,然两者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结合“开、阖、枢”原理和彭子益老先生的著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有关四季阴阳变化的论述,我将自己总结的关于运气学中“三阴三阳”内涵的观点阐述如下:我将阴阳比喻为水中之元阴元阳。小雪-小寒,“冬至一阳生”,水中之元阳始升,阴气始降,但阴气仍占主导地位,故气候寒冷如水,又太阳主阳气之开,故这4个节气称之为太阳寒水;大寒-惊蛰,水中之阴气降至最低开始闭藏,《陰陽類論》“一陰至絕作朔晦”,厥阴既一阴,主阴气之阖,又阳气初得志故妄作,则风大,天气始温如木之柔和,万物发陈以树木花草为标志物,故称此4节气为厥阴风木;春分-小暑,此时阳气主令,但潜藏之阴气仍借助少阴少阳转枢之力不断的制化着阳气,使阳气不亢,因此热气尚在人的承受范围之内,此时热气的程度由太阳的光照强度和位置来决定,如阴天凉爽、晴天炎热;中午炎热,傍晚就凉爽。不正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具体表现吗?因此春分-立夏较为凉爽时称之为少阴君火,小满-小暑天气炎热时称为少阳相火;大暑-白露,夏至时阴已升,此时阳气和阴气已降至可以媾合的位置,乾阳健,坤阴柔,阴阳交泰,云行雨施,化生万物,与土德相类,又太阴主土气,故称之为太阴湿土;秋分-立冬,此时阴气正蠢蠢欲动,需要蓄积薄发,大部分阴气留为己用,阳气得不到阴气资助,故阳气化燥,类金肃杀万物,阳气渐行渐衰,以致闭合,阳明主阳之阖,又阳明之为病,多为燥病,故曰阳明燥金。如此可见,六时的变化是阴阳不断生克制化、此消彼长的结果,运气大法也不外乎是对天、地、人三才阴阳变化规律的一种总结。但笔者中医功底浅薄,所论所述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指正。 学习运气学,使我思考颇多的还是它在指导针灸临床治疗上的重大意义。我以我所接触的一个病人为例:王某,女,52岁,文员已退休。一年前因与家人争吵后左下眼睑跳动不止,近一月加重,伴有心慌。曾接受西医治疗无效。既往体健。眠可,纳可,小便黄,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舌下经脉瘀曲,脉弦滑。公历1960年10月22日生人。这一年为庚子年,主气为金运过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生于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阳相火。可认为此人先天燥火过旺,容易得与阳明有关的疾病,与大便常粘滞不爽,苔黄腻,脉滑等相合。得病之时为一年之前,公历2011年2月10号。这一年为辛卯

人体内五行系统的失衡(超长)

人体内五行系统的失衡(超长) 90后老中医2015-08-24 20:05 《内经》中讲,"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是天地人一体的学说。就是要建立一种天地人的生命宇宙整体观。 述者:李洪渊 人秉受大气中的五行而生脏腑。如果人体内这五行系统是稳定的,便不会出现疾病。只有在系统出现偏差,疾病才会显现,这次我们就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书里了解下生病的缘由。 这种偏差,在中医里面叫太过与不及。五行在体内产生了五脏六腑之后,每一行的太过和不及会导致不一样的疾病。 太过要泻,不及就要补。但泻和补我们要怎么去理解呢? 一般人的观念里,吃点什么就补上点什么,就好像给你打了一个补丁似的。哪里缺了就加点什么,补上去就行了。 但事实却非这样,所谓"顺其性为补"。血和河流一样,就是以流通就是它的状态。如果它不流通了,那我只要让它转起来,只要通起来,那么就是补。所以说,活血就是在养血。

如果水流得太过了,让它流得慢一点,让它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的流动状态。止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补。就是让它恢复到正常状态就是在补。 而纠偏的这个手段、方式、方法,有的是泻,有的是补。就好像红灯是限制你通行,可理解为泻法;绿灯允许通行,可理解为补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交通保持通畅,不要混乱,混乱就生病了。 顺着它,让它恢复到正常状态,都叫补法。补法是目的,泻法是过程,可以这样去理解。 比如说,水中的火不足,将火补上,它就能正常的运转了,这是最终的目的。 而手段呢?如果是由疏泄太过引起的,那就用金气来克制它,其实你还得补金气,金气足了才能把木克制住。 所以说,补和泻不是绝对的。不要被名词概念所束缚住,它是一个动态的。 先把补泻的概念理解清楚了,下面太过与不及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人身肝木之气,木的作用是疏泄,疏泄就是往外。

唯物辨证的古中医学

唯物辨证的古中医学彭子益著袁政平收集整理

序 中国医学,来自道家。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 神农本草,多服食成仙之品。黄帝内经,多有养生卻死之方。 伯高,传说上古之经脉学医家,黄帝臣。伯高之为医是以针灸之理论、临床和熨法等外治为特长,同时,对脉理亦多有论述。 雷公,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擅长于教授医学之道,望色诊断与针灸医术等。 少师,传说上古时医家,以擅长人体体质之论而闻名于世。少师对五种人的体质、性格、行为特点等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叙述,少师之论点近世为朝鲜医学家发展为“四象医学”。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王叔和在吸收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脉诊理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

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 孙思邈积一生医学经验,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较全面地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验和药物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 古中医学传承几千年,硕果累累,欲用科学方法来整理中医,须由中医方法去选择科学;须先认识古中医学的本身真相。如不认识古中医学本身真相,而盲目的去用科学方法来整理中医,得了科学的虚名,失了中医的实效,可惜殊甚。通过研究中医学是在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地凝结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一颗罕见的明珠。彭子益著此书的原则,用中医原有名词,以唯物辨证思维方法,有原则有系统有证据的科学方法编成之,是书故命名为《唯物辨证的古中医学》。 是为之序。 2020年3月5日星期四 袁政平于太极古城镇远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4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4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4 三、汤头改错篇① 补益之剂 四君子汤 世以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四物汤)为补血之方,四君子汤为补气之 方。以气、血对待而论,则血属肝经,气属肺经,血属荣分,气属卫分。而四 君子汤,却非补肺经、补卫分之药,乃补中、补土之药。理中丸之补中土,有 干姜之大燥大热,乃中土虚而又寒之方。四君子汤之补中土,乃中土虚而不寒

之方,参草补中,苓术补土也。此方一切内伤中土虚而不寒者,皆宜用之。并 可于此方加四维之药,以治四维之病,知原理,有经验之医家,皆优为之。中 医原理,出于河图,河图的整个圆运动,中气如轴,四维如轮。故四维之病, 皆以中气为主。仲圣经方,有炙甘草者居多。世以为甘草能和百药,其实即中 气能运化各经之气之故。如阴虚之人,中土虚者,当以山药、扁豆代苓术,苏 条参、糯米、豆豉代参草,或去参草之甘,单用白术之苦。如宜用甘味者,则 冰糖、白糖皆较甘草性柔,颇为相宜,红砂糖则性热不能用矣。阴虚脉象枯

涩,阳虚脉象柔润,判别甚易。中土虚而不寒之病,内伤病中十居七八,加陈 皮、半夏,加木香、砂仁,未能尽四君子汤之妙。 升阳益胃汤 黄连,降心经;陈皮,降肺金;芍药,降胆经;半夏,降胃经;防 ①此篇源自《系统的古中医学》时方改错篇,其内容针对汪昂著《汤头歌诀》 而 作,读此篇需参看《汤头歌诀》原解。 74 Page 88 风,羌活,独活,升肝经;柴胡,升三焦经;黄芪,升气中

之阳;白术, 茯苓,泽泻,人参,炙草,生姜,大枣,补土,朴中,以振升降之枢,而 助升降之力。此方意义与四君子汤加四维之药以治四维之病意义相合,惟 以“升阳益胃”四字名方,原解又曰益胃,又以升阳为先,后人学之,必 致成升阳损胃的结果。缘人身脾经主升,不喜下陷,胃经主降,不喜上 逆,升降互根,圆而又圆。胃经本降,而使之升,是为大逆。即以下焦阳 气,应当上升而论,只要上焦相火,降入下焦水中,水中有阳,自然上 升,此天然之事,不可再用药以助之。而上焦相火下降水中,全系肺、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

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 十秒看全文:1、什么是“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它和其它的八段锦有什么不同?2、习练“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的好处?不要总当药罐子,通过自己的习练远离小病,只把大病交给医生。3、“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动作解析,李洪渊老师亲自示范。4、很多人无法坚持,原因竟是膝关节痛和缺少运动氛围,这儿有一招可破之。它是中国的国粹 古中医是一种中国传统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中医的理论体系远在人类有科学之前就已经确立,是一套遵循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的经验医学,其理论体系只在中国存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百度、google 等搜索引擎输入古中医,排在第一位的当属著名中医李可先生,经半个世纪苦苦搜求,并亲自主校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 这本堪称“中医秘籍”的书,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已连续八年多,在“最畅销专业类书籍” 里排名第一。原书的作者清末明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有“中医复兴之父”之称,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李洪渊李可老中医弟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主编,山西中医界实至名归的名医,其弟子短短几年纷纷成为各地中医界的佼佼者。

李洪渊简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主编山西中医学院执业中医师国家中医临床教学骨干教师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医易 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可老中医弟 子正安文化特约讲师【广圣堂】首席医师 【健资汇】中医健身技术总监什么是“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它和其它的八段锦有什么不同? Q1什么原因让您把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在推广“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上?李洪渊:病人越看越多,好累。其实很多病自己都能好,为身体自愈创造一个条件即可。梦想着阳光下晒着暖暖的太阳,读读喜欢的书,三五好友聚聚餐喝个茶,每个人都把自己保健的好好的,其实简单的八段锦每天十分钟就能做到。 Q2什么是'古中医导引术八段锦'? 李洪渊:八段锦以动作带动气机的循行,这属古代中医导引术,不管呼吸,不需意念,十分钟全身微汗,荣卫通和,自认为胜过跑步什么的。网上八段锦有点繁杂,精简了一下,又请高人指导了一下。按照古中医五行相生的关系,从新调整了八段锦的动作顺序。前六个动作导引十二经络经气的运行,促进脏腑气机开合。前六个动作是从经络从无形入手,第七个动作是有形的,增长气力,第八个动作是从微观的细胞入手,从新排布身体的能量,使身体处在一个更好的状态中。

pcp2008 医学电子书---------

预防医学、卫生学营养卫生、食品卫生 1. 中华职业医学. 2. 实用医学多因素统计方法. 3. 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 4. 食物营养成分表(北京地区). 5.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6. 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w. 7. 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营养学. 8. 科学补钙. 9. 现代职业医学_王莹1996. 10. 中国人怎么吃. 11. 女性的身体个人必备手册. 12. 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 13. 性的报告 21世纪版性知识手册. 14. 英汉-汉英美容医学词汇. 15. 医学多变量统计与统计软件. 16. 3岁宝宝技能训练与对策问答. 17. 夜间育儿:怎样让婴幼儿入睡. 18. 教养难带宝宝百科:养育0-5岁高需求孩子的必备知识. 19. 自我分析情态的更新. 20.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 21. 医学美学. 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 23. 伤害流行病学. 24. 病历书写错误400例. 25. 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 26. 戒烟者的自述“吸烟与我”真人真事征稿选. 27. 放松自己大步走!:雅各布松(Jacobson)肌肉放松法. 28. 医学营养学_黄承钰2003. 29. 现代性医学(第二版). 30. 实用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 31. 超级育儿通. 32. 新生儿营养学+. 33. 病历书写与示范. 34.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用手册+. 35.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下. 36. 食物与食物相克. 37. 健康育婴魔法书. 38. 医院健康教育处方. 39.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四版). 40. 卫生保健学学习指导. 41.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三基训练指南医学影像科. 42. 百年医学科技进展. 43.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四豆饮

在这次感冒前,宝宝也过一次很小的感冒,是被外婆传染的,第一天发现留清水鼻涕,我立刻煮了葱白豆豉水,豆豉15颗,煮45分钟,然后加大葱带须的葱白一小根,再煮5分钟起锅。宝宝喝了400ML的葱水,玩的时候出了点汗,当天鼻涕就不流了。第2天完全好了。这次感冒的及时刹车让我非常得意,也造成了第2次的轻敌,呵呵 这次的感冒初起就是鼻塞,也不严重,所以我没有放在心上,心想锻炼锻炼宝宝的抵抗力吧,没准自己就好了。结果一直到第三天,鼻塞严重了,开始影响晚上的睡眠,这时候我开始着急了,第4天白天开始流鼻涕了,我立刻煮了葱白豆豉水,喝了一天,无效。当时对我打击挺大,本来还指望立竿见影的。第2天继续喝,结果发现鼻涕浑浊了,心想坏了,本来是风寒感冒,风邪在表,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隔断,现在邪入内,变成风热感冒了,这个时候喝葱白豆豉水已经无效了。 那就换方子,用的是葱白豆豉水里加黄豆和姜三片煮水喝,结果晚上下班回家,外婆说咳嗽了,我听听喉咙有痰,咳嗽起来有呼噜呼噜的声音,连喘气都有点呼噜声音。这时我有点着急了,上网继续查,分析下这时咳嗽有2个原因,1,感冒已经走到咳嗽的流程了。2,豆水里加了姜,古中医的圆运动里面说,小儿用豆水不能轻易加姜,一加就病气就变,容易引起痰咳。 当天夜里还发起了烧,大概在38度左右,我一夜无眠,外婆说去医院吧,我思想斗争了下,决定还是自己想办法。 第2天一早,换方子:用三豆饮,咳嗽加豆豉和大白菜心。 正确的烧法是:黄豆30颗+黑豆20颗+绿豆20颗,煮水1个小时,然后加20颗豆豉,继续煮1个小时,然后再加一颗大白菜心煮15分钟起锅。当水喝。这个必须当天煮当天河,不能过夜。 喝了一天,当天下午烧就退了,而且晚上没有再起来。我心里放心许多。 继续喝 喝了2天,鼻涕开始减少,只有每天上午还有,下午午睡起床到晚上睡觉之间不留鼻涕,依旧咳嗽,但是痰音渐轻 继续喝 再喝了2天,鼻涕没有了,咳嗽依旧,但是痰音越来越轻。 继续喝 2天以后 基本康复。 为了巩固战果,最后一天,我单独煮了淡豆豉水,这个是化痰止咳的。 一般感冒的尾巴就是咳嗽,如果没有处理好,容易变久咳。这个方子里面黄豆+白菜心就是止咳的,淡豆豉是化痰 6天的三豆饮+淡豆豉+白菜心水(大白菜照片见305楼) 最后1天是淡豆豉水 三豆饮的辨证:小食材有大作用 三豆饮,味甘皆补中气。其中各豆又再有专长,黄豆补土气,土气得补,中土运化复原、轴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学习体会.doc

在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作者将《十二经气圆运动图》作为学习的基础,在研读该图的过程中,感觉此图的记忆包含许多中医基础理论,将这些理论搞清楚了,该图也就搞清楚了。 1、五行相生相克 这个不多说了 2、三阴三阳的互为表里关系: 少阳←→厥阴 阳明←→太阴 太阳←→少阴 3、脏腑的互为表里关系: 肝合胆 心合小肠 心包合三焦 脾合胃 肺合大肠 肾合膀胱 4、十二经走向: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 手之三阴,自头走手,主降 足之三阳,自胸走足,主降 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 5、天干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胆肝小肠心胃脾大肠肺膀胱肾 6

相关评论 ?qihuangai (XXXX-6-12 09:05:12)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权当抛砖引玉。 ?由之(XXXX-6-18 13:06:41) 顶一个。pdf电子版有很多错误。可能有整段的缺失。 ?无动于中(XXXX-1-19 20:17:53) 这个图里面的知识点的确很多。 从外到内,依次相生。遗憾的是,还没有看出气血沿经络的流注顺序。 QUOTE: 4、十二经走向: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主升 手之三阴,自胸走手,主降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主降 足之三阴,自足走胸,主升 [本帖最后由无动于中于XXXX/1/19 19:40 编辑]

十二经气圆运动图.jpg ?无动于中(XXXX-1-19 21:22:17) -- [本帖最后由无动于中于XXXX/1/24 10:13 编辑] ?无动于中(XXXX-1-21 17:08:05) 上面的图基本上是按照原书上的顺序画的,感觉有点别扭。就又按照气血流注顺序重新画了一幅图。 想象一个人双手举起站立,则从下到上依次是:足,胸,头,手,再用两副图分别表示阴阳两面,如下图所示。 各经运行方向以左右两侧的箭头所示(顺时针方向),每一经气所主方向以黑色箭头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李可及火神派、气一元论学习书籍列表

李可及火神派、气一元论学习书籍列表 一、李可及弟子系列著作: 1、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张涵)2010 2、跟师李可抄方记:危重症篇(张涵)2014 3、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2004 4、李可临证要旨1-孙其新着-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5、李可医案处方集-雒晓东孙其新2013 6、刘力红-思考中医2006 7、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李阳波、刘力红)2005 8、人体阳气与疾病·田原(访李可)2008 二、李可列学习书单 9、郑钦安医学三书-中医火神派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10、《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2007、《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彭子益2009 11、《四圣心源》《伤寒悬解》《金匮悬解》黄元御 12、伤寒论类方汇参-左季云1957清晰版 13、杂病治疗大法-左季云1985 14、左季云证治实验录 15、御纂医宗金鉴(全本)清代-吴谦等著 16、黄元御医学全书 17、陈修园医学全书 三、伤寒杂病论基础: 1、《重读中医经典丛书—伤寒论临床精要》(超清版)2010(是近年较好的基础书,邓老推荐) 2、《重读中医经典丛书—金匮要略临床精要》(超清版)2010 3、《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伤寒论白话精解》(高清版)2010 4、《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金匮要略白话精解》(高清版)2010 5、《伤寒论译释》.第四版.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主编2010 四、高阶学习 18、《伤寒论临证指要》-刘渡舟-1999 19、《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方正对应临床实录》鲍艳举(胡希恕名家研究工作室)2012 20、《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张横柳.吴政栓.许国敏.扫描版2006 21、《再传伤寒论》.韩世明编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22、《曹氏金匮伤寒发微合刊》(曹颖甫)1956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歌诀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歌诀版概要: 保增中医之原效,引学者之兴趣, 缩短学程且成功,古中医中探真; 人身宇宙同大气,圆运动语道破; 物质运动中西同,两者方法各异; 中医运动整圆活,西医却是细分。

读法 降沉升浮廿四节,先读原理上篇;要得全书之雏形,从降开始认起;要得中医整网领,十二经圆默记;整个二字的意义,省时省脑了真。次读古方之上篇,如同拼法文法;明了前面两上篇,即得中医整个。古方前六为内伤,后十方为外感熟读此篇至溜熟,开卷便成熟书;时时刻刻在玩味,毕业一周功夫;原理古方读不好,别篇劝君莫念。温病本气孟英经,用药不知原理。叔和误解内经起,后人全部学错;伤寒温病与麻疹,本气自病原理;经验事实可靠法,一切外感明了;温病以外之热病,皆能自己寻找。小儿本气后时病,圆运动于大气。

继读金匮方解篇,古方中篇下篇。金匮方解圆运动、上中下篇对照。伤寒六经原文读,乃医学之大事;竖起脊梁立志向,整个澈底学清;向来伤寒学不明,一读本篇便会。汤头改错理由多,改正便成好书。脉法必须要细看,杂病初学甚益。原理下上是一篇,只因不宜初学。注释孟英之医案,轻灵活泼治板。古方澈底学透后,一读此篇绝妙。生命宇宙十二科,证明圆动真相。中医之坏坏中医,无人谈得真相。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十二经之所以然,阴阳五行六气; 廿四节气圆运动,日热降沉升浮。 右下左上中一圈。降沉升浮中同。 秋冬春夏中一年。西北东南中圆。 线下地下上地上。圆线上是云际, 大气圆运动中心;以观四维宇宙。 降者夏热降入土,沉者热入水中。 升者水热升出土,浮者土热浮上。 中者降沉升浮中。 立秋降点立冬沉,立春升立夏浮。 秋分之前上热多,秋分之日平分。 春分之前下热多,春分上下相同。 冬至入热多至极。夏至出土热极。 降极则升升极降,升降不已生力。 秋叶落下热下降。经冬添根下沉。 经春生发热上升。经夏茂长热浮。 在人胸下脐上间。在脐之上二寸。 热本升浮不降沉。秋气收敛力也。 热降生物生之始,不降生物死因。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1(4)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1(4)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1(4) 时间:2011-07-04 07:17点击: 1438 次 木为造化的生气,人身的生机,木气上升,由水中的温气升来也。水 中温气,即是相火。相火藏在水中的足,水气温暖,木气乃足。凡温病热 烧极盛,肺胃之间并无实火,而现瘛疭抽搐现象至于死者,相火全泄于 外,木气无根,而风动故也。平人甲木下降,刚火生于下,乙木上升,则 9 Page 23 火生于上。木气足,则相火足,其实相火足,木气乃足耳。相火足,木气

乃足者,必相火与水气俱足也。 相火与君火的关系 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光热为相火。此相火降入地下,藏于水中,来年 春夏再由地下升浮出来,是为君火。君火者,木生之火也。水中相火,木 气之根,是相火能足于下,君火乃足于上。如有上热之病,乃在上的相火 不能下降,相火燔灼为殃,非君火之过。君火只有不足,不见有余。凡肾 水耗伤之家,君火暗弱,思想迟钝,神明减少,此皆水少,封藏的相火不 多故也。

相火与金气的关系 相火下降,全赖金气收敛之力。金气凉降,方能收敛。金收则火降, 火降则金凉。金气不足,收敛力弱,火气飞腾,反伤金气。金气受伤,火 气四散,上热下寒,中气失根,便成大祸。一年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 藏。生者,生相火也;长者,长相火也;收者,收相火也;藏者,藏相火 也。大地之间,除太阳射到地面的相火外,全是金气。金气如不能收,则 冬无所藏,春无所生,夏无所长,造化灭矣。造化之气,相火与金气的责 任极大。金收则水藏,水藏则火秘,火秘则水温,水温则木和,木和则土

运。故痨病之人,咳嗽不愈则死,因金气不收,相火散泄,水寒木枯,而 土败故也。冬令冻寒不大之地,水中所藏的相火,容易泄出地面,将下降 的金气冲开,使之不能收敛。而金气本以收敛为性,下降为能,金火裹 结,遂燥聚于中气之间,而病作也。 以上六气,略举病症,以见大概。 五行的病气即人身的原素 木本生火,木病则生风而不生火。风气尽,木气亡,凡风病用散风 药,病加人死者,皆是此理。 火本生土,火病则生热而不生土。热气尽,火气亡,凡热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