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字体:小大】作者:baixihuan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点击数:77 更新时间:2011-10-28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心理健康问题将会是中国接下来的10年中所要面对的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空前发展的社会变革以后,人的思想和意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未来10年将会是自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所谓的80后一代人崛起和发展的10年,而他们也将成为心理疾病最易感染和高发的人群,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他们是成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少体会到经济衰退所带来的恐慌;第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并未对其灌输足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第三,社会信息往往在不加过滤的情况下进入到这些人的视野和脑海,并可能形成非正确的理解和观念;第四,社会责任感以及信仰的缺失可能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出现;第五,童年时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往往是采用溺爱加鞭打的方式,表现好时过分宠爱,表现糟糕则一无是处,容易在孩子的心中产生不良影响,以至影响到成人以后的认知与行为,童年时期由于过分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意识积累从而忽略了孩童正常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使得孩童过早的接触到成人世界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不安全感可能导致其成人以后心理障碍的出现,这些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他们成人以后的生活。(90后的孩子则更为突出)

健康的心理需要从童年时期开始培养,首先,父母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在充分尊重孩子本性的基础上给孩子合理的引导,每个人在其出生的时候都具备了一种本能:追求快乐的本能,这种本能并非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寻求快乐的本能(力必多),而是一种能够满足其精神愉悦的本能向往,孩童本能的去做一些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感到愉悦和放松的事情,以此让自己获得快乐,在父母看来这些举动也许是幼稚、无聊甚或危险的,不过孩童却从中体验到了本能的快乐,本能的快乐的满足程度可以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程度,举个例子,孩子们往往会抬头望着天空然后开始不停的旋转身体,还会放声大笑,父母如果问孩子他们在笑什么,孩子也许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不过他们却热衷于享受这个看似无聊的动作,其实孩子在仰望天空旋转身体大笑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空白的,那时候的他们是完全放松的,丝毫感受不到任何外界压力,而正是这种放松激发了体内快乐的细胞,他们由此感受到快乐从而情不

自禁的放声大笑,孩子们获得了本能的快乐以后就会对他们所处的世界多一份积极的认知,并倾向于接纳周围的人和事物,因为他们在这个环境中体会到了快乐,而这份快乐也将成为他以后避免罹患各种心理疾病的不可或缺的免疫力,父母需要时刻关注孩子对什么东西有兴趣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然后不要阻止孩子,而是鼓励他们从更多的方面体会更多的快乐。

据加拿大蒙特利尔《新闻报》报道,“统计显示,年龄在11岁内的儿童,五个之中就有一个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该报指出,“心理健康意味着在社交、身体、精神和情绪各方面都能保持平衡”。加拿大心理健康协会的联络主管桑迪·布雷认为,我们关注身体健康之余,也应同样关注心理健康。布雷指出,“假如我们惯常漠视心理健康,就会很易出现过度紧张、担忧和沮丧的情况”。父母应该受到鼓励为儿女的心理健康防患未然;这其中包括父母要腾出时间做自己喜爱的事、并鼓励孩子这样做,多跟孩子交流,让自己和孩子保持快乐等等。心理健康的人往往拥有快乐的童年,这种快乐并不是通过物质构建的,而是通过心理构建的,适时的尊重和关怀,一句适宜的问候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恒久的影响,事实上我们不能指望我们的价值观可以完全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包括老师在内,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孩子,孩子应该有其独立的发展空间以及独立的思考方式,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但事实上我们的影响力在孩子成长的时期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的行为得体并具有包容和关爱的特质,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接受这种特质,因为他们更需要,但是如果父母或老师并未向孩子展现出得体而美好的行为和特质,时间久了,孩子就有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矛盾和错误的认知,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自然的仿效和表露出来,比如对人恶语相加、欺骗等,在孩童时期所表露出来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在得不到修正或是得到了不正当惩罚的时候就会变得越来越顽固和明显,以至于在成人以后也会不自然的表露出来,父母在这方面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意识,但是也要教导其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在这方面父母的行为示范要比言语教育有效果的多,现在很多父母忽视了对孩子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取而代之的是金钱和社会利益观念的培养,这将会错误的引导孩子,并使其陷入到迷茫和两难的境地,孩子会在是否要帮助同学弄明白课上所学的知识这件事情上产生矛盾,因为如果给同学讲明白了,考试的时候就可能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自己的优势就会受到削弱,在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下很可能他(她)会选择不给同学讲解,或是让其照抄自己的作业,很明显这种思维是成人的思维,并非孩子应有的思维,在这方面我们的引导是失败的。

孩子应该有其独特的发展空间,而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听到孩子们满嘴成人的观

念,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这样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成熟,以后更能适应社会,其实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精神层面摧毁着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童年被无情的剥夺了,而孩子本能的快乐感觉并没有被完全压抑,他们仍旧需要获得本能的快乐,如果家长对孩子本能的快乐总是加以干涉,并嗤之以鼻,甚至批评自己的孩子贪玩、幼稚,觉得丢自己的脸的时候,孩子便很难再从中获得满足和快乐了,他们会倾向于按照家长的意愿行事,不过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家长的成功,因为孩子并不是真的认可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他们这样做仅仅是希望通过迎合家长的要求来获得自己那本能的快乐,所以他们并不是真的赞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而只是为了避免受到责备,事实上只要家长离开片刻,他们就会原形毕露,而家长不在的时候往往才是他们感到最快乐的时间,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倾向,那么你就该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了,你可能正在无情的剥夺着孩子本能的快乐,而孩子本能的快乐是促使他们具备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家长还必须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也就是给他们尽可能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由发展,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提到的观念是很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有其向好的倾向和意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去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事实上孩子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倾向,这一点从婴儿期就可以看到了,婴儿的求生欲以及渴望认识周围环境的欲望支撑着他们的成长,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意识,并告诉孩子你有足够的机会去实现你想实现的一切,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主角,父母和老师只是配角,孩子的意见必须被家长所尊重,即便看上去荒谬、幼稚也要尊重,因为你这样做会给孩子带去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信心以及发自内心的快乐感觉,这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在其童年的时期中没有感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快乐,那么成人以后他(她)对世界的看法将是悲观和消极的,对自己的认知也倾向于消极和自卑,这将对他(她)的一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果人在童年遭遇身体或心理的创伤,长大后患上心理疾病及心脏病的机会就会增加。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和加利福尼亚州圣地牙哥的研究员,仔细查看过1万73 37个成人的病历后,得出以上结论。《科学新闻》周刊报道,研究员根据病人“童年时是否见到家庭暴力,精神或身体有没有受虐,有没有被人忽视,家人有没有入狱、吸毒、纵酒、有精神病”等情况,来判断这些经历跟心脏病之间的关系。研究员发现,童年受创越多,成年后“患上心脏病的机会就越大”。这份报告中写道,童年时期孩童和家人的关系以及孩童是否受到尊重对孩童的未来同样有着很大影响,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心里健康方面,心理的成长必须建立在健康和积极的基础之上,而非建立在消

极和扭曲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在这两种状态下孩子的心理都在成长,而结果却完全不同,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是培养那些乐观、积极、能够承受挫折、能够不断调整自己心态并能独立思考和驾驭问题的人,还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却没有丝毫内省和自理以及缺乏感情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究,这对每一个成长中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实际上我们能看到很多失败的教育案例,这些都和孩子没有体验到成长中本能的快乐有关,他们没有得到本应获得的尊重,他们时常会感觉痛苦,受人控制和摆布,完全没有独立空间,父母给了他们足够的爱,可是他们接收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束缚,我们并不能说这究竟是谁的错,毕竟家长并不认为他们所付出的多余的,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却是无辜的,因为他们必须接受这种看似是爱实则是束缚的东西继续在自己身上发挥作用,这对他们并不公平,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进行更多干预,来帮助儿童度过他们本应愉快而健康的童年时光。

本能的快乐在儿童时代是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因为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将追求快乐视为自己的目的,而一个人一旦度过了童年期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的本能的快乐感便会越来越难以获得,最终他们可能会彻底体验不到这种本应伴随人一生的快乐体验,这将是一个人的极大悲哀,不过遗憾的是这种人并不少见,无可否认,所有人都在追求快乐,没有人不想要得到快乐,他们甚至为了得到快乐不惜采取冒险的手段,他们会将自己的欲望过份膨胀以此来找寻失去的快乐,他们会想方设法得到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将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他们希望弥补童年时期没能充分体验到的快乐感受,他们希望成人以后能够依靠利益和尊严的获得来重新体验本能的快乐,这个时候他们会给自己订立种种目标,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就是他们感受快乐的唯一方式,他们会为之倾尽所有、尽力而为,而一旦一个人进入到了这样的状态之中就意味着这个人基本和本能的快乐无缘了,这听起来有点残酷,但绝对是真的,因为本能的快乐需要一个东西配合才能得到,而这个东西恰恰是成人世界中最难以获得的,那就是精神以及身体的充分放松。

想想看,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成人和那些天真的孩子们比起来我们究竟有多少优势又有多少劣势,优势我们不用多说,他们迟早会迎头赶上,我只想说说我们的劣势,其实我们在孩子面前最自觉羞愧的就是我们不够真实,也不够自然,而他们却很真实,我们可以想想这种局面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为什么不能真实和自然一些,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不放松,就这么简单,孩子们就是比我们放松。

的确放松是最难以获得的东西,至少对于成人世界来说确实如此,我们想想看我们自己放松吗,在KTV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放声歌唱,在酒吧我们可以和朋友们尽

情消磨夜晚时光,我们可以做任何我们觉得好玩和过瘾的事情,而事实上我们做这些事情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自己放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不到放松所以我们需要不停的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以求让自己在那一刹那得到放松,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得到放松,那不过是个假象而已,我们并没有从任何消遣活动中得到过任何放松,那只是逃避,这就是我们不能获得本能的快乐的原因,因为本能的快乐的满足是需要我们在充分放松的条件下才可以获得的,如果我们不能放松本能的快乐就会渐行渐远,最后变得遥不可及,而这也是我们在未来有可能患上一些心理疾病的潜在动因,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幸免,只要你不能让自己放松,你就有可能成为心理疾病的潜在发病者,事实上能做到身心的放松并不容易,我们可以看看孩子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因为没有顾虑(因为他们相对无知),没有烦恼(因为他们遇到的事情不多)所以精神和身体都是放松的,因此孩子们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他们本能的快乐得到了充分了满足,并从中体会到了更多的身心放松,家长并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强行灌输其过多的成人社会意识,因为某些社会意识很有可能将焦虑和疑惑带给孩子,并在孩子心中形成错误的认知以削弱孩子身心放松的程度,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鼓励孩子保持身心放松,并以言行教育他们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要知道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欺骗不公很可能对孩子弱小的心灵产生某种不良信号,这种信号一旦不自觉的被放大便很难再做根除了,孩子的性格会由此发生扭曲和变化,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不利的,尤其是对其心理的影响将会是巨大而潜移默化的。

因此想要获得心理健康的成长,必不可少的就是培养身心放松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从孩童时期开始培养和保护的,当这种放松和愉悦的状态被较多的储存在潜意识和记忆当中,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免疫力,使我们有能力抵抗各种潜在的心理障碍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我们的心理才能得到保护以求健康成长,如果一个人过多的缺失了本能的快乐,也就是他(她)总不能让自己充分享受到放松的状态,那么这个人将很可能对心理疾病不具备足够的免疫力,从而容易导致罹患某种心理疾病的危险,这当然是我们每个人不愿意看到的,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正在经历这样的情况。

据《时代》杂志刊登一份特别的报告说,“人们就快乐的指标、乐观的态度、正面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问题,作了许许多多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令很多人大感意外。这些研究都不约而同地作出以下的结论:人如果认为金钱、名誉、美貌是幸福快乐的要诀,那就真是自己欺骗自己了。事实上,以这些东西为生活重心的人,不但令自己的心理健康受到损害,还可能患上抑郁症。在这份报告里提到了人们获得快乐的途径并非来自金钱、名誉和美貌,而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内心体验和感受,而这种

体验和感受应该来自于快乐而放松的童年,并将这种情绪一直保持到成年,而放松,听上去简单实际却很难做到,放松是一种能被迅速意识到的状态(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够放松,所以一旦放松下来,人们会立刻感受到),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不会为任何事情或任何人感到担心和忧虑,也不会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有任何担心和忧虑,取而代之的是平和的心境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这里面既不会有过高的期待也不会有任何消极的成份,放松可以使人的头脑变得一片空白,也可以激发出人的许多想象,它会让人情不自禁的进入到一种愉悦的状态之中,如同自己的身体内部在发笑,自己的面部表情也逐渐变得松弛,嘴角也开始露出自然的微笑,这一刻本能的快乐再次出现,并给自己的身心以极大的满足感,这个时候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成功几率很高,也会让人充满干劲,精力充沛,极具魅力和亲和力,并能极大的感染到周围的人,因为别人能感受到你如同孩童般放松,这会让他们羡慕不已。放松可以使我们是视角变得宽阔也更具包容性,更能够接纳周围的人,并跟他们和好相处,真诚自然,不过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人都不能充分的享受到放松的状态,当然也就无从享受放松所带来的诸多情绪体验,在心理治疗中有放松疗法以及催眠疗法,这些方法可以为人们带来短暂的放松体验,起到治疗某些心理疾病的作用,不过要想让一个人能够在不需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全屏自己达到放松状态似乎并不容易,但这应当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建立和培养,并想办法引导我们的孩子学会自我放松,放松的核心原则是让孩子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给他们机会去坚持自己的想法,同时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一旦一个人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洞悉自己的内在为人,并充分认识到与此对应的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各种影响,继而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获得能让自己认可的成就无疑对一个人将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纾解,而这些也会让一个人产生恒久的放松和愉悦,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里充满了各种压力和不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也逐渐缺失,这些都会导致人们无法放松下来,而这一切已经开始影响到了我们的孩子,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诸多社会问题中,有很多来自于人们心理的失衡,而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中大部分都和本能的快乐严重缺失有关,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在健康和快乐的氛围中成长,保持心理的健康,并贯穿他们的一生,因此本能的快乐不能被剥夺,尤其是童年时期孩童是否获得充足的本能的快乐将对他们未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希望这一点能够得到专家以及人们的认可与重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 2(1)

2013/2014学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报告报告题目:________________ 分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递交时间:

亲爱的同学: 反思和分析自我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本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我们从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意识、自我概念、健康人格、人际沟通、爱情心理、情绪管理、挫折应对、全面提升自己等方面共同探讨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对自己有些什么样的反思与分析呢请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你的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和课堂互动,写一份自我成长报告,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 内容包括: 1.你对自己的认识,包括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优势劣势、自我健康状况评估等; 2.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挫折,或者在人际关系、恋爱、情绪等方面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此有什么新的看法以及新的应对方式; 3.目前还有哪些事情感到苦恼,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4.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你对优化完善自我人格方面有哪些打算; 5.通过课程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写出你印象深刻的上课环节,并说明理由。 行文要求 标题设置为三号黑体;下空一行后为正文,仿宋,小四,20磅行距。 报告递交 2014年6月20日前以A4打印稿上交给任课老师。 评分标准 1.优秀(90—100分):具有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强;人格水平改善显著;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2.良(80—8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的处理能力教强;人格水平得到较大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3.中(70—79分):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较全面且合理;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的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人格水平得到改善;行文优美流畅,字数及格式符合要求。 4.及格(60—69分):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有一定合理性;对人际、恋爱、情绪等问题能有意识的去处理;行文不够讲究,字数及格式接近要求。 5.不及格(60分以下):无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自我认知不客观、不全面;行文不符合中文写作规范,字数及格式不符合要求。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健康:是指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2.自我意识: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是客体,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把自我意识的结构划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它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涉及“我是否接受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等 自我调节:主要表现在人的意志行为上。 3.理想自我:是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特质和品质,对将来或则想象的自我认识。 4.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5.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6.情绪:是指有机体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 7.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生性惊恐状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焦虑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合理的思维存在,正是这些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 8.依恋: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二.简答题(稍加解释) 1.心理健康的标准 a.智力正常,智商80以上为正常。 b.情绪稳定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c.意志品质健全,独立性强;果敢性强;坚毅性强 d.行为协调适度,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 e.人际关系和谐,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并乐于助人。 f.人格完整独立,能够不断地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2.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途径 a.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1)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大学生们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类的课程学习。 2)努力汲取课外知识,大学生要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b.在实践中成长 1)在心理活动中体验,心理活动以团体活动、团体游戏为基础,可以使我们在参与中学会与他人互动、团队协作,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 2)在社会实践中历练,我们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成长。在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中,我们会了解与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技术,发现一些有趣的心理学效应,不断积累

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心理因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情感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学就像是社会的缩影,里面充满了各色各样的人。 刚进大学的学生一定会对大学感到很失望,因为它并不像老师所描述地那么美好。 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反差确实很大: 生活上没有了家长的照顾,学习上了没有老师的督促。 彷徨、寂寞等各种不良心态一定会干扰我们的生活。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学会独立,学会自觉,要让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大学里比你强的同学比比皆是,他们有的多才多艺,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成绩优异,这时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敢于挑战困难,面对挫折。 在大学里人际交往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也许你是一个胆小怯懦的人,不敢和别人说话;也许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让你觉得如鲠在喉;也许和人在交往中发生了矛盾、摩擦。 这时有些人往往会选择封闭自己,不和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一种不合群、孤僻的心理,这会严重影响阻碍今后人生的发展。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勇于克服心理障碍,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拥有健康的心理更是适应社会的需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人人追求健康,健康不仅仅指具备健康体魄的身体健康,还包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健康。 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任何一方都不可忽视的。 有时,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次于生理因素。 我国古代医学,对此有过许多研究和论述。 《黄帝内经》中写道: “故喜怒伤气,塞署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 ……怒伤肝。 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 ”可见,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渡紧张、激烈可使内脏致病。 当今的医学告诉人们情绪变化直接导致人体内分泌的变化,使人的免疾力发生变化,可能使身体发生病变。 对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青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使得青年极易接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心 理 健 康 与 自我 成 长 期 末 复 习 资 料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健康: 是指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 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 效的功能状态。 2. 自我意识: 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是客体,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 3. 理想自我: 是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特质和品质,对将来或则想象的自我认 识。 4. 人际交往: 是指在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交流及相互作用 的过程。 是指有机体反应客观事物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验。 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生性惊恐状态,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 焦虑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合理的思维存在, 正是这些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 身体的不正常反应。 8. 依恋: 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简答题(稍加解释) 1. 心理健康的标准 a. 智力正常,智商80以上为正常。 b. 情绪稳定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C.意志品质健全,独立性强;果敢性强;坚毅性强 d. 行为协调适度,行为具有一贯性和统一性。 e. 人际关系和谐,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并乐于助人。 f. 人格完整独立,能够不断地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2. 大学生心理成长的途径 a.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1) 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大学生们要积极参加心理健康类的课程学习。 2) 努力汲取课外知识,大学生要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学习心理 调节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7. 焦虑: 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 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 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 层次、 多维度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上可以把自我意识的结构划分为自我认知、 自我 调节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接受自己” 自我调节: 主要涉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 属于情绪范 畴,它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涉及 “我是否满意自 己”等 主要表现在人的意志行为上。 自我体验和 我是否 5.共情: 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6.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成长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力瑛 学号:11521870119 年级:2015级 评阅老师: 日期: 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11521870119 刘力瑛 摘要: 当我迈过我人生中的第19个年头时,我不经回头看了看,这19年来,我所有的成长,所有的悲欢。在我之前的人生中,我会学了如何提高自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我明白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培养和塑造人格和意志品质。我用欢笑和泪水铸成了今天的自己,以后我将用经历与经验发展更好的自己 我的发展: (一)心中的英雄 某天,当我逛微博的时候,被一个长得十分美丽的女子吸引。黑色的皮肤,在20世纪90年代她是时尚界最璀璨的一颗“黑珍珠”,她是第一个登上《Vogue》封面的黑人女模特,她一直在慈善领域积极奔走,她的一生布满苦难又写满荣耀,她就是华莉丝·迪里。她悲惨的童年,奠定了她成功的人生。她的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奇遇,在她好不容易从狠毒贪小利的父亲手中逃出来时,又不幸在沙漠中遇到一只狮子,在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快要终结时,她活了下来。从此,世界又多了一个不可小看的女性。当她在模特界大红大紫的时候,她袒露了自己儿时受割礼的故事,作为大使,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只是希望有人看看非洲那些还在经历痛苦的女性。她退出T台后,开始到各国呼吁废除割礼,在她的积极奔走下,多地立法禁止了割礼。然后,她也引起了顽固派分子的仇视,但这一切没有阻止华莉丝的脚步,创办沙漠黎明基金会和塞特兹基金会,保护着世界的女性。 我并不是羡慕她了不起的人生或者光彩的生活,而我是敬佩她,她可以重复地将自己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看到非洲受苦的女性,就像拉开自己的伤疤向人说不要再伤害其他人了,不要让女性继续陷入痛苦。在当年那个时期,黑人是受歧视的,她可以迎着这些困难,不断前进,一点一滴地改变人们封建的思想,不顾同胞的辱骂,她是伟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成长像和平的鸽,飞向蓝天;成长像美丽的梦,牵动希望;成长像华丽的锦,镌写生命。在此整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篇1 参加了一学期的自我成长小组,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悟和体会,只是没有很好地总结。现在写这份自我成长报告时,这个学期的活动情景又一次慢慢浮现在脑海中。 对于成长小组的活动,我都会尽量参加,参加这个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通过相互倾听组员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的困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折射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现状,也得到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反馈。我们的小组也在不断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自由的氛围。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的问题都可能会对咨询工作产生影响。而对于我来说,我一直渴望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改变自认为需要改变的地方,解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学习心理学专业是为了这个目的,参加成长小组活动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的我能够更加客观地来看待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出发,我形成现在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模式,肯定和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虽然我还不能很深入地找到根源,但回想小时候,我是那种什么事情都是由

父母包办的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起撒欢玩的经验,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被反锁在家里和电视机作伴的情景。也许无形之中,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 在小组成员们的分享、倾听和反馈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自卑、被动的人。正因为自卑,在小组活动中,我总觉得大家都比我有能力、有思想,会担心自己说的没有深度,所以我习惯性地把自己藏起来,表现出来的是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不常反驳别人。其实再看生活中的我也是这样的,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多说话,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待上很久,不善于拒绝别人、不善于反驳别人。在人多的时候会保持安静,不易被别人注意到。也许我还是渴望被人关注、肯定的,只是我不会表现得很积极,这也许是我的自卑和自尊之间的矛盾吧。 当然,只有认识自己肯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行动来改变。以前我经常是在脑子里想想要改变自己,但实际行动并不多。因为在行动之前我会闪过一些"我的行动是没有用的,没有效果的"的念头,这些念头会让我放弃自己的行动。小组活动不仅让我更深地认识自己,也给了我很多思考问题的新角度,给了我改变自己的动力和方法。在听过组员们的经历和分析后,我也意识到改变是需要更新自己和努力的。阿雅说的"拒绝别人也表明自己的强大。"地球说的"还没有达到我的底线。"狐狸说的"对我的好处是什么?"……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思维方式,而清芯在博客回复中提醒我在为自己找借口时,也让我有所思考。我的很多念头和想法其实都是自己不用行动改变自己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与 自 我 成 长学院专业:工程学院电子7班 姓名:周春艳 学号201330290729 周三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惑与调整 摘要: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大学校园里,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东西,例如学术上的专研,自学,谈恋爱,或者是想过多的接触社会以此锻炼自己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所以大学生活是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一个时期,是学生自我增长知识,自我完善的一个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内,大学生容易出现情绪困扰,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有焦虑、抑郁,易愤、嫉妒、冷漠。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困扰、调整 正文: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大学生常见的焦虑有自我形象焦虑、学习焦虑与情感焦虑。自我形象焦虑是担心自己不够漂亮、没有吸引力,体貌过胖或矮小等,也有的因为粉刺、学生雀斑等影响自我形象而引起的焦虑;这类焦虑主要与自我认知有关,需要通过调整自我认知重新接纳自我,建立新的自我形象;二是与学习有关的焦虑如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在学生情绪反映中最为强烈,我们在大学生学习心理中专门谈及考试焦虑,需要引起重视。情感焦虑多数由于恋爱受挫而引发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具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因而过度担忧引起焦虑。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第1课心理健康促成长 教育目标: 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3.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4.帮助学生初步分析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 识,学会求助和自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健康保健的关系;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激发兴趣:讨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对吸烟的原因作出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讨,用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来代替吸烟。 (2)讲述心理艺术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理问题与童年经历有关”。 (3)引入:我们身边的“心灵故事”。得出本课的主题“心理健康促成长”。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心理健康? (4)通过教材中吕晓雯的故事,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以及包含的内容。(5)针对教材“思考苑”中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让同学讨论这三个层次的心理辅导都分别适合哪些人群。 (6)布置教材中的“自我剖析”作为课后作业。

第2课心理健康哆来咪 教育目标: 1.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2.能够区分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以及两个问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了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2.教学难点:懂得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变化;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体验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下载的有关资料 3.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设置导疑: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辨识,感性的体会健康的含义。并进一步引出健康的含义。 (2)板书:心理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引导学生探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心理问题进行说明。 (3)讨论:和学生一起探讨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剖析,以及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对教材中王佳瑶的故事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第3课心理发展你我他 教育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体会并分析自己身心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体会并分析自身心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掌握相应的发展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概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保持健康的心理,远离心 理问题, 有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在学业和事业上双丰收。 关键词:心理健康与成长心理问题心理调节学习大学生成功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长、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 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 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 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 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 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 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我们大学生可以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 量。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发展社会交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加

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成长分析报告写作要求 2016-2016学年第一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成长分析报告写作要求 一、基本要求: 1、 2、 3、以论文形式完成,论文题目为《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要求手写,字迹整齐,字数不少于3000字结合所学内容,独立完成,围绕自己的个人成长情况进行分析,逻辑清晰,叙述流畅;如发现雷同论文,课程论文成绩按零分处理。 4、 5、论文成绩与平时成绩按照论文按学号顺序排列,以班级为单位,于最

后一节课上交授课40%计入该门课程总成绩。老师。 二、内容要求: 论文内容要求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后,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发生了什么变化? 2、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3、在人际交往中,你是怎样看待其他人的?你的朋友如何评价 你?如何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4、你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你会为此制定怎样的计划? 5、你对大学生恋爱有什么看法?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6、你对生命的看法是怎样的?生命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7、什么人和什么事影响了你的个人成长? 8、幸福源于什么?你怎样发掘生活中的幸福? 新疆师范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研究中心 2016年9月 附件:封面格式 封面模板: 新疆师范大学 2016-2016学年第一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课程论文 题目: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成长分析报告写作要求(1)(1) 2016-2016学年第一学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成长分析报告写作要求 一、基本要求: 1、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 分析报告

编号:FS-DY-6226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人生是一个过程,心理也是一个过程,成长中充满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回顾自己这二十年的成长历程,远离亲人的幼年生活让我体会了亲情的重要,形成了我独立、倔强、敏感的性格;不服输、重拾自信的少年生活造就了我热情、感性、坚强的个性;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青年使我感受快乐、走向自信。特别是,小学的那一段痛苦的学习时光造成了我心里潜在的自卑情结和人格的改变。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份付出都为我带来新的收获、每一次挫折都使我承受着自卑,但我还是要感谢挫折对我的磨砺,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关爱、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更加积极面对人生的热情。与心理学的第一次接触可能谁也说不清吧!因为自从懂事开始我们就似乎开始揣摩大人们的心思,而与它近距离接触源于我在高中学校读书的时候,那时的我比较喜欢看各种小说,而小说中就不乏对各种人物的性格心理的描写啦,

从那以后我就对这门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学科充满了好奇甚至到大学的时候还成像过自己能不能辅修心理学呢!自从上了老师您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所学的根本就上不了台面,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明白啦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也让我对它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时光与微风一样一而吹过,它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却只留下风吹过后的平静,那一股温度。时间亦是如此,它没有留下什么,却只留下生活的丝丝变动。此时此刻它是如此,下一秒它是那样。留下的是 上一秒的回忆,和这一秒的点点滴滴,有人曾经计算过我们现在所生活了7000多个日子,倘若用秒计时,那么我们现在存活的时间将是很大的一个数字。但是每一秒我们又得到了什么,我们学会的什么,我们又放下了什么。这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不是留下自己的悔恨。过去的那段有我们的伤痕的记忆,也有我们快乐的日子,那一幕幕如电影一般总是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再次回眸过去,想永远停留在那一秒,但是又想永远忽略那一段。回眸过去的自己只是为了让我再次认识了自己,清楚地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课程论文 指导教师宋迎秋 姓名左昊天学号201230020138 学院名称农学院专业班级12生态学1班 撰写日期 1 2014.12.1 报告提交日期2014.12.3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可以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于学习方面,普遍存在平日懒散,随意,期末之前几天焦虑烦躁。其次在于生活方面,大学生宿舍问题近几年来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宿舍里经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继而产生一定的情绪困扰。最后还包括工作方面,在自己加入的组织中,会面临林林总总的任务,以及社交问题,也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困扰。还有就是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对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产生不小的影响。 在谈及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上,首先我要先介绍下合理情绪疗法,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一种认知心理治疗方法。他将他长期观察总结出的合理情绪疗法归功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埃皮克迪斯特,而这位哲学家曾在公元一世纪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人不是被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该事情的看法困扰着。”从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最初开始时“认知行为疗法”的影子。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的一种。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即认知原因导致的。因此,必须改变认知,即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克服痛苦情绪,改变不良行为,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ABC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者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一般人总习惯于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条件,但情绪的ABC理论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380-8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报告范本(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成长分析 报告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参加了一学期的自我成长小组,每次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悟和体会,只是没有很好地总结。现在写这份自我成长报告时,这个学期的活动情景又一次慢慢浮现在脑海中。 对于成长小组的活动,我都会尽量参加,参加这个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通过相互倾听组员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的困惑、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我们不仅折射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现状,也得到了更深入的分析和反馈。我们的小组也在不断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自由的氛围。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自己的

问题都可能会对咨询工作产生影响。而对于我来说,我一直渴望能够更加了解自己,改变自认为需要改变的地方,解决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扰。学习心理学专业是为了这个目的,参加成长小组活动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的我能够更加客观地来看待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角度出发,我形成现在的这种性格和行为模式,肯定和小时候的经历分不开。虽然我还不能很深入地找到根源,但回想小时候,我是那种什么事情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经历,也没有和其他同龄人一起撒欢玩的经验,从小印象最深的就是被反锁在家里和电视机作伴的情景。也许无形之中,这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 在小组成员们的分享、倾听和反馈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自卑、被动的人。正因为自卑,在小组活动中,我总觉得大家都比我有能力、有思想,会担心自己说的没有深度,所以我习惯性地把自己藏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83694

心理课成长报告 转眼间,大一第一学期就要接近尾声,我也上了一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这一学期以来,通过心理老师的谆谆教导、悉心引领,我了解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知识,自我成长了不少,懂得了怎样认识自我、如何与人更好的交往、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面对压力如何应对等等。 现在,当这些课程都即将结束之时,再细细回想,我真是深深感到了这门课的必要之处。尤其是在大学生心理频频出现状况的现今,由于来自外部与自己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加之从小就很少接触到必要的心理教育辅导,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十分堪忧,有部分大学生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发生问题时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整,做出过激的事情,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所以,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我们,学校开设这样一门课程,真是用心良苦,也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了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本人也学到了很多,提高了不少。 第一,我认识了自我,也明白了只有先认识自我,才能取得自信。老师曾在课堂上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探索“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明白了“自我”、“本我”、“超我”所指为何,接着我们揭开了人格的面具,透彻的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后来我们明白了要接纳独特的自我、活出和谐的自我,做自信的自己。 回想刚刚步入大学校门时的我,心中怀着忐忑不安,些许自卑,又充满了矛盾,面对着花花世界我不知该如何处之。然而,上了心理课后,老师为我们一一解答心中的各种困惑,教会我们面对问题,要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面对诱惑,要以怎样的姿态去回应。现在,我虽不能说是蜕变成熟,可也是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今后,我也定会把在这门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我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在大学里,我们不止要学习课本上的东西,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老师在课上给我们分析了人际交往中的暗礁,有些人缺乏自信,不敢交往;有些人自我中心,拒绝交往;有些人猜疑妒忌,阻碍交往;有些人缺乏技巧,不会交往……老师为我们一一分析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告诉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为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提升自信,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第二,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人格,欣赏他人长处,并且培养自己的利他意识;第三,我们要通过语言和行为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尊重;第四,我们要心怀真情,坦诚待人,表里如一,不虚伪轻言。 只有真诚才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只有真诚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上完心理课,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将坚定地在生活中践行,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位同学、每位老师、每位朋友……我会常常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先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感受对方的情绪。 第三,我可以更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找到更多生活中的快乐。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如郁闷、焦虑、愤怒、孤独感等,并具体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表现。然后,就提出了应对这种种问题的科学方法,我们要学会接纳情绪,因为情绪是内在的自我表达,能够给心理活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心理健康与心理成长 【字体:小大】作者:baixihuan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点击数:77 更新时间:2011-10-28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心理健康问题将会是中国接下来的10年中所要面对的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空前发展的社会变革以后,人的思想和意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未来10年将会是自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所谓的80后一代人崛起和发展的10年,而他们也将成为心理疾病最易感染和高发的人群,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他们是成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少体会到经济衰退所带来的恐慌;第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并未对其灌输足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第三,社会信息往往在不加过滤的情况下进入到这些人的视野和脑海,并可能形成非正确的理解和观念;第四,社会责任感以及信仰的缺失可能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出现;第五,童年时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育往往是采用溺爱加鞭打的方式,表现好时过分宠爱,表现糟糕则一无是处,容易在孩子的心中产生不良影响,以至影响到成人以后的认知与行为,童年时期由于过分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意识积累从而忽略了孩童正常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规律,使得孩童过早的接触到成人世界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不安全感可能导致其成人以后心理障碍的出现,这些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他们成人以后的生活。(90后的孩子则更为突出) 健康的心理需要从童年时期开始培养,首先,父母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在充分尊重孩子本性的基础上给孩子合理的引导,每个人在其出生的时候都具备了一种本能:追求快乐的本能,这种本能并非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寻求快乐的本能(力必多),而是一种能够满足其精神愉悦的本能向往,孩童本能的去做一些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感到愉悦和放松的事情,以此让自己获得快乐,在父母看来这些举动也许是幼稚、无聊甚或危险的,不过孩童却从中体验到了本能的快乐,本能的快乐的满足程度可以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程度,举个例子,孩子们往往会抬头望着天空然后开始不停的旋转身体,还会放声大笑,父母如果问孩子他们在笑什么,孩子也许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不过他们却热衷于享受这个看似无聊的动作,其实孩子在仰望天空旋转身体大笑的时候,他们的头脑是空白的,那时候的他们是完全放松的,丝毫感受不到任何外界压力,而正是这种放松激发了体内快乐的细胞,他们由此感受到快乐从而情不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课程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课程感想这学期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感觉真是受益匪浅。的确,从自我认知到与人交往再到融入集体,我对事物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在学习方面我得到了最大的收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已经踏入人生的第20个年头了,也迎来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一直都明白大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因为大学四年的时光看似漫长,实则短暂,你若想在以后有所成就,就应该好好利用大学这四年拼一拼。所以大一的时候,我就加入了几个学生组织,同时自己还在自学德语和吉他,本来自己勉强还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然而,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家中突遭变故,而我作为家中的长女,理应该懂事一点帮忙分担一点经济负担。这样一来,大一的我就整天都忙碌在各种兼职,部门工作上面。真的,那段时间自己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很累。但我还是这样挺过来了。 到来大二,我已经能够合理分配好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也明白了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多么重要,我应该适当地给自己做一些心理疏导。因此,当发现我选中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的时候,我是非常高兴的。 在课程的学习当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认识、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 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自己的性格取向。我知道不同人有不同性格,但是调查结果还是真的震惊到我,原来不同的人性格真的可以有这么大的区别。我认为此次自我分析非常的有必要。我从何而来,又将往哪里而去家庭、学校、教会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今天的我。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我是谁,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够回答清楚。每个人都以为能回答很好,可也很容易推翻自己原先的想法,这是我吗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也是每个人都得回答的问题:我是谁,我是怎么生活到现在的,我的现在如何,以后怎么发展。大学生正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回答好这些问题,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很重要。在自我分析中也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课程中老师还加入了许多有趣的环节,如玩游戏。印象最深的一次游戏就

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复习课程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心理课成长报告 转眼间,大一第一学期就要接近尾声,我也上了一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这一学期以来,通过心理老师的谆谆教导、悉心引领,我了解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知识,自我成长了不少,懂得了怎样认识自我、如何与人更好的交往、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及面对压力如何应对等等。 现在,当这些课程都即将结束之时,再细细回想,我真是深深感到了这门课的必要之处。尤其是在大学生心理频频出现状况的现今,由于来自外部与自己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加之从小就很少接触到必要的心理教育辅导,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十分堪忧,有部分大学生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发生问题时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整,做出过激的事情,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所以,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我们,学校开设这样一门课程,真是用心良苦,也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了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本人也学到了很多,提高了不少。 第一,我认识了自我,也明白了只有先认识自我,才能取得自信。老师曾在课堂上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探索“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明白了“自我”、“本我”、“超我”所指为何,接着我们揭开了人格的面具,透彻的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后来我们明白了要接纳独特的自我、活出和谐的自我,做自信的自己。 回想刚刚步入大学校门时的我,心中怀着忐忑不安,些许自卑,又充满了矛盾,面对着花花世界我不知该如何处之。然而,上了心理课后,老师为我们一一解答心中的各种困惑,教会我们面对问题,要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面对诱惑,要以怎样的姿态去回应。现在,我虽不能说是蜕变成熟,可也是明白了其中一些道理。今后,我也定会把在这门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我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方法。在大学里,我们不止要学习课本上的东西,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老师在课上给我们分析了人际交往中的暗礁,有些人缺乏自信,不敢交往;有些人自我中心,拒绝交往;有些人猜疑妒忌,阻碍交往;有些人缺乏技巧,不会交往……老师为我们一一分析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告诉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为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提升自信,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第二,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人格,欣赏他人长处,并且培养自己的利他意识;第三,我们要通过语言和行为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尊重;第四,我们要心怀真情,坦诚待人,表里如一,不虚伪轻言。 只有真诚才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只有真诚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上完心理课,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将坚定地在生活中践行,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位同学、每位老师、每位朋友……我会常常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先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感受对方的情绪。 第三,我可以更科学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找到更多生活中的快乐。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如郁闷、焦虑、愤怒、孤独感等,并具体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表现。然后,就提出了应对这种种问题的科学方法,我们要学会接纳情绪,因为情绪是内在的自我表达,能够给心理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